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橋的説明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78K

關於橋的説明文(多篇)

關於橋的説明文1

去我大姑媽那裏,要經過一座橋,叫平安橋。平安橋,一聽這麼個好聽的橋名,一定就隱藏着許多故事,聽爺爺説這裏從來沒出過什麼事故,一直保佑着一方人們的平安。早晨,一羣小鳥在橋頭樹上嘰嘰喳喳地叫着,爺爺奶奶在打太極,忽然,一陣清風吹向我來,“啊,真爽啊!”中午,橋頭一個人也沒有了,因為大家怕熱。

傍晚,啊,這裏可熱鬧啦,橋上人山人海,汽車川不流息,河邊真漂亮,燈光五顏六色,一閃一閃的,彩光倒影在水裏,微風吹過,波光粼粼。平安橋又堅固又美麗,我愛平安橋。

關於橋的説明文2

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這座橋修建於公元605年左右,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着原來的雄姿。到解放的時候,橋身有些殘損了,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徹底整修,這座古橋又恢復了青春。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説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

(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

(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

(三)大拱由28道拱券拼成,就像這麼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券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

(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鷟説,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傑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裏刻着他的名字。

關於橋的説明文3

在一場秋雨過後,空氣非常清新,下午兩點,老師帶着我們全班同學到祿豐縣城北邊參觀一座歷史悠久的古代石拱橋——星宿橋。它座落在星宿江上,橋因江得名。此橋又叫“西門大橋”。

星宿橋建造於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後屢遭水患,清九年級修三塌,雍正五年又坍塌,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在原址重建,到現在已有三百九十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來到橋頭,橋向東西,橫跨星宿江上。抬頭仰望,眼前出現了一座雄偉、壯觀、具有民族特色的橋牌坊,它是由兩層樓閣的小亭子組成的,在兩層樓閣之間的橫樑上刻着金光閃閃十分逗眼的三個大字“星宿橋”。橋牌坊四柱三門,兩旁的底坐有兩個大石鼓,上面刻着精美的圖案,有花草樹木,有被當地老百姓稱作獸中吉祥物的石龍、石獅……,它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在牌樓的八個角上各掛着一個小小的魚銅玲,當微風輕輕吹過,銅玲就會發出悦耳動聽的叮噹聲,彷彿在熱情歡迎遠方的遊客。

這座石橋全長118.8米,寬10.56米,高10米。橋身、橋面、橋欄、橋墩全部都是由二、三百公年重的紅沙石和石灰摻糯米漿砌成的。有六個船形的橋墩,七個拱形的橋洞組成。

如今這座古橋已被雲南省列為祿豐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祿豐人民假日、飯後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走過大橋,橋尾的石牌也不甘示弱,它雖然沒有橋牌那樣雄偉壯觀,引人注目,可是它記載了,當時修橋的工匠和捐款建橋的人的名字,銀錢的數量以及星宿橋的歷史。在石碑中間有四個醒目的大字“坤維永鎮”,意思是:和地相連永遠安定。

走到橋下,遠看大橋像一條巨龍、像巨蟒、像巨象飲水……七個圓形的橋拱倒映在水裏就像七面大圓鏡。星宿橋不但堅固、美觀、而且高大雄偉。它體現了祿豐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築工藝,是雲南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我愛家鄉的星宿橋,更愛祿豐勤勞智慧的人民。

關於橋的説明文4

有水的地方就有橋,橋似乎是水的裝飾品,裝點上它,大江大湖不再成為交通上的麻煩,而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的家鄉信陽就有一條淮河支流貫穿而成的溮河,自然有不少橋。

溮河的跨橋大橋自上游到下游共計十座。自東向西依次為得橋、安橋、琴橋、民橋、中橋、關橋、虹橋和賢橋。十座順次擺列各不相同的上拱橋、聯拱橋、樑橋、斜拉橋,給溮河增添了幾道迷人的色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虹橋、關橋、申橋和民橋。

彩虹橋在信陽107國道上,修建於1981年。彩虹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屬於鋼索直拉橋,橋上有兩個大拱,呈半圓形,被漆為紅色,宛如天上飄落的彩虹,十分壯觀。在上拱的下面,有數百根鋼筋,連接着橋身,如同一個個粗壯有力的手臂,將其固定於兩岸。最為不可思議的是,這座橋沒有一根橋墩,卻能夠在300多米的跨徑之下,屹立不倒,實在是建築奇蹟。所以,這座類似於彩虹的虹橋曾號稱“亞洲第一橋”。

關橋因位於西關旁而得名,其設計也同樣合理。關橋類屬於聯拱橋,共有五個拱,每個拱與橋面的夾角並非全部為混凝土灌蓋,而是用橋墩支撐,中間全為長方形的大洞,這樣一來,一方面大大節省了材料,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大橋的水流量,美觀自然,簡潔大方。橋面上的路燈更是別具特色,20xx年將其原本的水泥圍欄改成了現在酷似機器人手臂的鋼筋鐵骨,十指彎折相向而手掌相連,使橋面視覺更寬闊大氣,脱俗優雅。

申橋因坐落於申城大道而得名,屬於樑橋,橋下共有八座橋墩,每組三個,總二十四根。橋上路燈呈倒“L”形,外表為紅色,沒到晚上,紅得悦目,在寧靜的夜裏及其美麗,表達出一種紅色的激情。這座橋全長350多米,為十座橋中最長的一座,其半身位於陸地之上,有高架橋和水面橋兩用的好處,成為溮河之上流連忘返的`風景。

民橋是溮河上唯一的一座斜拉橋,也是最寬最高的一座橋,其狀酷似魚骨,中間有兩根並列的長栓,從水面直插入雲霄,長柱上分別系滿了鋼筋拉索,與橋身相連,緊緊抓起,好似千手巨獸,拉起一根橫置的巨柱,十分雄偉。除長柱底部的兩根墩子外,僅在橋身兩側有四根小橋墩,讓人驚訝無比,不得不佩服其巧奪天工。

最近幾年,隨着人們收入的顯著提高,這幾座大橋也被裝飾得越來越美麗,橋底均噴繪了彩畫和浮雕,景物燈也越來越多,將大橋照射得五彩繽紛,燦爛奪目。正是這一座座的橋樑,鏈接了溮河兩岸,連接着你你我我,為現代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關於橋的説明文5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在石家莊東南約四十多公里趙縣城南2.5公里處,它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建於隋朝大業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師李春監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 趙州橋結構新奇,造型美觀,全長50.82米,寬

9.6米,跨度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獨立拱券組成的單孔弧形大橋。在大橋洞頂左 右兩邊拱肩裏,各砌有兩個圓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減少橋身重量,節省石料,這在建橋史上是個創舉。橋面兩邊的欄板望柱,雕有各種精美圖案,刀法蒼勁,造型生動。在結構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給人一種巨身輕靈、躍躍欲飛的動感。線條剛勁之中見柔和,隱重之中顯輕靈,雄偉之中含雋永。在主拱頂上雕有龍頭的龍門石一塊,八瓣蓮花的仰天石點綴於橋側。這些雕像,寄寓着大橋不受水害,長存永安的願望。趙州橋在中外橋樑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我國後代的橋樑建築有着深遠的影響。 趙州橋最大的科學貢獻,則在於它的“敞肩拱”的創造,為世界橋樑史上的首創。在大拱的兩肩,砌了四個並列的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節省石料,減輕橋身重量,又利於小拱對大拱的被動壓力,增強了橋身的穩定性。

這就有力地保證了安濟橋在1400多年的歷史中,經受住無數次洪水衝擊,8次大地震搖撼,以及車輛重壓,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河之上。 趙州橋“敞肩拱”的運用,實為世界橋樑史上的首創。1883年,法國在亞哥河上修建的安頓尼特鐵路橋,揭開歐洲建造大跨度敞肩拱橋的序幕,但它比安濟橋晚了1400年。西方學者承認,安濟橋敞肩拱建築,成了現代許多鋼筋混凝土橋樑的祖先,開了一代橋風。 趙州橋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第一橋”、“世界奇蹟”。1961年3月4日,趙州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9月4日,又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取為第十二個“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銅牌紀念碑,遐邇聞名,甲於天下。 趙州橋又是一件建築藝術的珍品。它橫跨河,宛如一道長虹,氣勢雄偉。弧形平坦的主拱線上,對稱地輕伏着四個小拱,彷彿四個巨型玉環,裝飾在橋身兩肩。巨身空靈,線條明快,在恢宏之中,透出矯健、輕盈的美感。大橋頂部,塑造出想象中的吸水獸,寄託了人們祝福大橋不受水害、長存無疆的良好願望;欄板上和望柱上雕刻着各式蛟龍、獸面、花飾、竹節等,其中尤以蛟龍最為精美。蛟龍或盤踞遊戲,或登陸入水,變幻多端,神態極為動人。雕作刀法遒勁有力,藝術風格新穎豪放。

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中國趙州橋作為第十二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為中國石拱橋增添了新的光彩。 趙州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6)年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修造。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古代敞肩型石拱橋。趙州橋主拱由28道拱券縱向並列砌成,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在主拱背上加設了四個兩兩對稱的小拱。

這種建橋法,不但節省材料,減少橋身自重,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宣泄流量,削弱其對橋身的衝擊,拱上加拱,使橋體顯得玲瓏剔透,更加美觀,的確是世界建橋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古代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吞齊跨趙”,地處兵家必爭之咽喉要道,肩摩擊軲的行人車馬日夜不息,加上地震水患,戰爭兵燹,屢有損傷,自唐至今已曾經8次修繕。我們現在看到的趙州橋,是新中國成立後於1953年—1958年全面、徹底整修後的,這也是建橋1300多年來最大的一次修復工程。 1000多年來,趙州橋以其奇特的建造藝術,贏得了世人的驚歎。唐中書令張嘉貞在大石橋《銘文》中驚呼趙州橋“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近代著名古建築學家樑思成説趙州橋的結構“所取的方式,對於工程力學方面竟有非常的瞭解,及極經濟極聰明的控制。……真可驚異地表現出一種極近代化的進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趙州橋遴選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

關於橋的説明文6

在我的家鄉,早就有一座石拱橋。

在我已讀三年的科學城二小旁,那座小巧的橋就建在那裏。橋大約長30多米,寬大約是5米,高大約8米多。中間行車,兩旁走人。這座橋全部用小石子和水泥砌成,橋欄面凹凸不平。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

這座橋很堅固,它仿似趙州橋的建築。在大橋洞上面左右兩邊還各有四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漲大水的時候,大水還可以從8個小橋洞流過,不會沖毀大橋。

這座橋面的小石子很多,像閃爍的繁星,它們的個頭一樣。儘管這座橋不美觀,但是,它是工人叔叔們辛苦建造的!

在我的童年記憶裏,這座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關於橋的説明文7

時令更替輪換,什剎海的周圍石拱橋被人文自然特色點綴得更加生動,其中銀錠橋聞名至今,充滿年代感。

這是一座形似倒置的元寶的石橋,位於什剎海前海和後海之間的水道上,南北橫跨在連接兩海的細脖處。橋長11.57米,寬6.94米,跨徑5米,高3.25米,站在上面感覺龐大,遠看則精緻渺小。無論從何種角度觀看,都有幾何即視感,什剎海水道兩側的望柱緩緩地由近到遠延伸到橋上,白色橋欄板上淡淡的字跡——銀錠橋。南北向的單孔讓它盡顯風采,拱高2.65米,方便小船通行;拱長8.3米,橋面均勻拱起成弧線。我去過許多石拱橋,但銀錠橋的弧度讓我感到最舒適,不陡不緩的橋面在過橋時能從低到高再到低欣賞老北京小街和湖面風光。

橋上佈滿“節式”石欄板,每一個都一模一樣,兩側石板整齊平均,每個高1米,寬1.6米,一共10個,上面空心與實心部分連接在一起,有一種端莊和對稱美。一共有12根望柱,每根上面都雕刻着翠屏卷花望柱,十分典雅。橋的兩端有抱鼓石。橋孔外,河道兩邊各有一道直牆,直牆前為向外撇的斜牆,呈八字形,像燕翅,所以叫燕翅牆。銀錠橋始建於明代,至今有500多年曆史,自古有“銀錠觀山”的説法,站在上面可遙望西山。如今它經歷了歲月的滄桑,望柱和欄板比較粗糙,甚至有的有裂紋,雖沒有現代橋的華麗,但相比之下銀錠橋見證了歷史蜕變。

在什剎海東岸處有一座漢白玉三孔石拱橋,金錠橋。這是一座有現代化氣息的橋,建築風格有所轉變。它於21世紀初建立,設計者們主要考慮的是往來行人的方便和更全面觀賞湖面風光。它的橋拱扁平對稱,拱高3米,每個拱長6米,遠看上去像古代進宮的大門。橋長23.4米,寬5.6米,高4.25米,更壯大。

金錠橋橋欄板數量較多,有30個,每個高1米,寬1.37米,形狀花紋與銀錠橋極為相似,屬於雕鏤空花瓶欄杆。望柱有30個,一個個好似飽滿的小葫蘆,十分淡雅,為石橋增添不少生機。

正因金錠橋面積大,所以堅固必不可少。橋面下方由許多大石塊拼接而成,更穩定,同時載容量大,走上去就有一種踏實安全感。

兩座石拱橋各有魅力,它們都有石拱支撐,有望柱和石欄板,形狀相近,質感差異不大,充分體現了石橋的特徵,踏上兩座橋就感受到莊嚴而古樸的氣息。金錠橋和銀錠橋凝聚了人們智慧的結晶和巧妙的設計,是什剎海不朽的風景線。

關於橋的説明文8

我的家鄉在海城,在我家鄉的西南角有一座巍峨雄偉的十一孔橋,人們都稱它為大白橋。大白橋建於1950年4月15日,後來,人民政府非常重視這個橋,投資了很多錢決定把大白橋重建,大白橋重建與XX年。重建後的大白橋更是巍峨雄偉,重建之後的大白橋長約269米寬約26米,可以並行6輛車。大白橋每天車水馬龍,各種車輛川流不息。為了防止淘氣的小朋友掉下去,政府決定修建一個1米高的護欄,護欄是用不鏽白鋼製成的。橋上還有26盞霓虹燈,到了晚上,橋下河濱公園的霓虹燈也亮了,更顯出大白橋的美麗。霓虹燈在釋放的同時還為人們照亮了路。它是通往全世界的交通要道,是海城的經濟命脈之一。家鄉的大白橋還是沒有路的地方有了路,家鄉的大白橋啊!你雖然沒有長江大橋那樣壯麗巍峨,你雖然沒有武漢大橋歷史悠久,但是你在默默付出。

我愛你,家鄉的大白橋!

關於橋的説明文9

張飛的一聲怒吼,使得長板橋聞名於世,抗日戰爭的第一聲槍響,讓盧溝橋享譽中外,……無數座橋在歷史上留下過光輝的一筆,而我最愛的,不是斷橋,不是花橋,而是家鄉那默默溝通兩岸的橋。

溮河自東至西貫穿信陽,如蜿蜒的玉帶,溮河上大大小小的橋,便是錯落在玉帶上的一顆顆明珠。

乘車來到民橋,兩邊粗大的鋼索斜拉而上,給人金屬的厚重感。民橋全場約136米,獨塔雙索,預應力混凝土邊,橋身極為堅固,遠遠望去,就像頂天立地的巨人。

沿着河堤行駛,便來到了申橋,申橋與水面平行,樸實而牢固,是日常交通的要道,再接着,便來到關橋。橋兩邊的結構極像章魚,又像一個個“K”字,別有一番風趣。

如果説白天的橋像一個個結實挺拔的漢子,那麼夜晚的橋就如同一位顧盼生姿的少女。

紅、綠兩色的燈光交相輝映,把虹橋裝點的極為美麗,月暈帶着清輝撒落下來,幽深的河水中倒映出虹橋色彩變幻的模樣。虹橋修建於1996年,由鐵道部第一工程局施工,總長約300多米,主跨度約185米多,寬約9。4米,雙向四車道。橋身兩岸,一條條鋼索直插雲霄,沒入兩道紅色半圓形主鋼索,主鋼索一直延伸到一個“H”的支架上,儘管是晚上,可虹橋上依然車水馬龍。一輛輛車呼嘯着疾馳而過,迎面吹來帶來涼意的風。虹橋,真像一道跨在河上的彩虹。

下了虹橋,穿過霓虹閃爍的街市,又來到了一座美麗的橋旁——賢橋。賢橋修於1973年,20xx年加寬改造,橋身與水面平行。橋的兩端各雕刻着兩個石獅,雖不像盧溝橋的石獅千姿百態,卻也十分精巧。最引人注目的,是石雕的兩邊護欄。雕刻十分精美,有雙鳳朝陽,鳳棲梅竹等圖案,各不相同,橋頭還雕有蓮花紋和祥雲紋,也十分好看。

家鄉的橋,沒有動人的歷史,沒有悽美的傳説,它只是默默的立在那裏,任憑每天的行人和車輪匆匆碾過,沒有抱怨,只有執着。家鄉的橋,沒有江南橋的秀美,沒有趙州橋的滄桑,它們不被人們所銘記,只有無私的奉獻。世上有很多美麗的、堅固的橋值得人愛,可我更愛家鄉的橋。

關於橋的説明文10

從雅山回來,我就一直想寫寫廊橋,寫寫那座靜默在夕陽下的建築。可我心裏的廊橋,如雨水裏打撈起來的影子,濕漉漉的,明明存在,讀寫起來卻又那麼飄渺,遙遠。

廊橋在我的潛意識裏一直是一副遠觀的水墨畫。空空的骨架佇在滄桑歲月的尾巴里,自然的寥寥幾筆,便把濃淡相宜的輪廓勾勒的栩栩如生。留一段時光的空白隨你去猜想,去感悟,去尋一段心靈的厚重,追憶一段時光的匆忙。

踏上麻石階,仰望思賢匾,陽光下的眼睛有點不真實感。今天的尋蹤覓跡,只因為它昨日的繁華與興盛。而繁華到衰落,是有一段距離的。就像這廊橋上鮮紅的油漆在這段距離裏斑駁。紮實的檐樑在這段距離裏風蝕。平整的木板在這段距離裏鬆動……而這一切原來都是那麼鮮活、生動的存在過。

月亮如一把散碎的銀子撒在橋下的河溝裏。廊橋的陰影裏藏着一顆同樣盪漾的少女心。雕花的廊窗拉長她的影子,如她此時拉得長長的目光。月亮悄悄爬上了高高的山尖,那吹木葉的阿哥怎麼還不來啊?莫非他忘記了白天的盟約?還是被另一個阿妹糾纏?不敢驚動了夜行的路人,不敢坐皺了身上的花彩裙……這是一幕廊橋上的剪影,藉着今晚的遐思,我剪輯一段浪漫的時光,貼在歲月的膠片上,回味!微笑便從心頭漫上了嘴邊。

廊橋,我夢裏走入過。遠遠地,如著着旗袍的女人。向我招手,微笑,我卻靠不近她。我踩着一截一截的木板,拂過一扇一扇的窗櫺,穿過長長的迴廊。空洞的穿越,我讀出了她的滄桑。嗡嗡的迴音,我體會了她的孤獨。她想對人訴説她的故事,就像一個垂暮的老人總想對人講憶她所見到的那些最浪漫的事。她想借我的筆,把滿腹的心事傳譯,把她馥郁的心結摺疊成展翅的紙鶴,任它們去飛翔,去遊歷。可有些終究是帶不走的。她便在風雨裏歎息,再長的時光都化不開她隱隱的憂傷。

其實我也説不清自己對廊橋的感情,一幅畫?一件旗袍?還是一段繾綣的浪漫?更或是一份道不清的情緣?只覺得時光把它孤零零的拋在喧譁的一隅獨白。

想到終結,原來古老的廊橋就像我的心事。不想被嘈雜的紛繁所打擾,但又害怕被歲月的流沙所掩埋。那麼靜靜的守候,守候在自己的家園。偶爾經過的人總會驚喜的發現,發現一處寧靜的美,美得那麼不惹一絲塵埃。

風雨廊橋,洞穿歲月而來。滄桑之間,不言不語,靜默在現實與夢幻之上。

關於橋的説明文11

生活中有着各種各樣的橋。通道上,石橋、板橋、人行天橋;公園裏,廊橋、花橋、九曲橋;以至邊結人際關係,締結美好情緣的“心橋”“鵲橋”.

橋當土地與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時候.當道路與道路被水截斷了的時候.智慧的人類站在水邊.於是產生了橋.橋是土地與土地的聯繫.橋是河流與道路的愛情.橋是船隻與車輛點頭致敬的驛路.橋是乘船者與步行者揮手告別的地點.苦於跋涉的人類.應該感謝橋啊.

橋不僅讓人渡河方便,還使風景更美麗,甚至發展成名勝古蹟。有些橋更是建得令人驚奇,有完全不用橋墩的,也有完全用大理石做成的,甚至還有設計成X字型的。這對當時因靈機一動而發明獨木橋的人,一定是不可思議的吧。

每當我走過立交橋,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停下來,看看那穿流不息的車輛、行人,使我彷彿感到城市那快速發展的節奏,城市的面貌在一天天發生着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夜晚,在路燈、廣告霓虹燈的襯托下,那亮着車燈,快速行駛在橋上、橋下的汽車就像是一顆顆滑天而過的流星,真是美麗極了!

在深圳我為了更清楚地觀看高架橋,我登上了橫架深南路,與高架橋平行的人行天橋。遠眺着從南面飛馳而來的列車,我感慨萬千:特區的建設者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一座一座的立交橋,我要為這座鐵路橋而驕傲,我要為深圳人民驕傲!

關於橋的説明文12

橋,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常見的,遠古的獨木橋;石頭,水泥做成的水泥橋;鋼筋水泥做成的跨江大橋和立交橋……

獨木橋一般是搭建在鄉村的懸崖高山上或小河中央,一次只能行走一個人,非常狹窄;水泥橋和石橋可以供行人和車輛行走;跨江大橋是鋼筋鐵索拉起來的,人車都能暢通行駛,非常壯觀氣派,就像我們武漢的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立交橋四通八達,不僅人車都能通過,而且能承受像巨無霸發電車一樣的東西,四面八方的車迎面而來,密密麻麻,從高空往下看,哇!許許多多的汽車好像在立交橋上走迷宮呢! 各種各樣的橋有優點也有缺點,下面就來聽我一一講述吧!

獨木橋,典型的光棍兒,一劈就斷,但是它也有許多優點:一是建造簡易,沒有複雜的結構;二是可以就地取材,鄉村隨處可見的樹木都是獨木橋的原材料。它的缺點是一次只能行走一人,慢!還不能讓過重的人或物品上橋哦!

石橋,不值錢的“灰銀子”,也不能讓太大太重的東西上橋,優點:一,是水鄉人最兩個“通風口”和兩個圓洞。三,橋下有一個半圓形的小洞,小船能通過。四,一次能行多人,比獨木橋承受的重量大得多。不足的是不像獨木橋那樣方便建造,也不像立交橋那樣四通八達。

跨江大橋像只大金剛,強壯威武!是橋中最堅硬的,它的優點就太多啦!堅硬牢固,還能承受火車的重力,大橋的兩邊還有小亭子,夏天能避暑,雨天能躲雨;橋面特別寬,給行人車輛都帶來便利。但是跨江大橋建造上有一定的難度,成本也很高。

立交橋像一隻龐大的八爪魚,四通八達,能從東南方到西北方,像變魔術一樣,真神奇!它比普通天橋更方便,在人密車多的今天立交橋讓整個城市顯得井然有序,生機勃勃!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橋!橋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高山上需要它;江河裏需要它;就連馬路上也需要它!讓我們好好學習科學知識,長大以後用我們的智慧建造出更美麗,更壯闊的橋!讓我們大家手牽着手走在大橋上,讓友誼連起來,讓快樂傳遞起來!

關於橋的説明文13

今天的天氣真晴朗,天上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雲,就如一個女孩,穿了一件花衣裳,多美呀!

我和爸爸來到沙河大堤,站在老虎頭公園向西眺望,雄偉壯麗的彩虹大橋橫跨在沙河兩岸,橋上有三個大拱形,下面有兩個橋墩。碧綠的水面上倒映出了大橋的雄姿,與柳樹、小草、小花共同合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走在大橋上面看到每個大拱形兩端各有兩尊塑像,一共有十二個尊塑像,其中最醒目的是“青春旋律”,“開拓進取”等。橋面兩邊是人行道,中間是機動車道,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到了晚上,彩虹橋的千萬盞彩燈就亮了,真是五彩繽紛、五光十色、光彩奪目,就像夜空中的彩虹。

彩虹大橋表現了漯河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漯河人的驕傲。

關於橋的説明文14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美麗並且樸實無華的橋,它給出行的人們帶來了便利,搭起了人們無法逾越的溝壑。

澗河橋就是這種橋,他默默無聞的為人民服務,他從來沒有抱怨過自己工作的辛苦。澗河橋剛完工時,上面還沒有裝路燈,一到晚上就沒有人敢走那條路,可是如今上面車來車往,每天都有幾千人、幾千輛車從橋上經過。完全想象不出剛建好時幾乎沒有人走過的樣子。

現在的澗河橋一到晚上景色特別的美,遠遠的望去橋的兩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走到上面能聽着水流的嘩嘩聲,好像流水在唱歌,涼爽的微風緩緩吹來,彷彿聽到頑皮的小魚在跳舞。

樸實無華的橋它帶給人們無窮的快樂,就像醫生能為無數的病人解除病痛的折磨。他們普通、平凡,他們不像偉大的科學家那樣馳名中外,但是他們盡職盡責的幹好自己的工作,給了社會很大的幫助。

世界上還有一種無形的橋,這橋存在於心靈與心靈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這樣的友誼之橋使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和諧,越美好。

關於橋的説明文15

在雅安的旅途中,廊橋是一抹濃重的風景。

遠遠地,它如一縷青煙,靜立於溪澗之上,靜立於旅人跋涉的期盼中,歲歲年年,不曾飄走。

橋的四周,也許是青山橫亙,也許是一馬平川,也許是炊煙裊裊,也許是芳草萋萋,因為必經之地有一道溪流滑過,廊橋便應運而生。廊橋是縱橫交錯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連接點,是歲月停靠的驛站,是古典江南留下的滄桑景緻。廊橋,為旅人營造了一片蔭涼,也為旅人提供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場所。因為廊橋,江南山水便更添了幾分温柔和雅韻。

雅安廊橋都是一件藝術品,同時,也象徵着兒女情長。昔時,廊橋多是男女相約的地方。黃梅戲中曾纏綿悱惻地承諾:“我在橋頭盼歸鳥,窗前守候暮鼓晨鐘。”在江南,這樣的橋就是廊橋。相約橋頭,你知我知,橋上相會,別有一番情趣,更迎合相約者的美好願望和心境,所以廊橋又有鵲橋的別稱。一座座廊橋不僅僅完成了地理上的連接,還讓許許多多陌生的心靈因此對接,撞出愛情的火花,從而在美妙的情感世界架起一座座看不見卻能深刻感知的“橋樑”,期待花好月圓的那一天。回首廊橋,有情人的心中無不蕩起陣陣漣漪。廊橋,成全了相識,也見證着愛情,稱它為花橋,也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這是中國古典意象的廊橋,然而,真正將廊橋文化推近於世界面前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廊橋遺夢》。在這裏,“廊橋”就不僅止於一個地名、一個遙遠國度地圖上的一隅之謂。幾乎在一夜間它對人們深度的影響和人們對它深度的接受,已經被全人類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情感滋養、澆灌、呵護了起來,它本身的詞義贏得了延展,該書的一版再版,一印再印足以説明其受歡迎的程度。

從影片到作品,從“廊橋”到“廊橋”,隔着萬水千山,隔着虛幻的飄渺:黃昏老樹,夕陽西下,綠波舊橋,一幢木屋,一條塵道,一張餐桌,一跟燭台,一架相機,一條銀鏈,一張紙條,一段戀情……男女主人公把一個古老而又時尚的故事,一段至情至愛的黃昏之戀演繹的平凡而又轟轟烈烈,讓人難以釋懷。

廊橋,成了人們心中一個最美的夢,它遙不可及,它如夢似幻,它代表着古老亙遠的愛情;慢慢地、慢慢地,它殘破不堪,任風雨飄搖,不知不覺滑向它生命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