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司馬光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18K

司馬光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司馬光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司馬光教學反思1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改變了以前教學文言文時直接講解課文含義的方式。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兩個亮點、兩個不足”。

兩個亮點:

1、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形式多樣,效果顯著。

在朗讀感悟這個環節裏,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首先由學生自讀,其次由小組長檢查更正,然後分組比賽讀,跟着老師讀,最後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檢查。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不僅沒有對課文的朗讀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過這些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背誦了課文,感悟了課文的大意。

2、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引導學生交流課文的疑難詞句後,我改變了原來的繼續講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而是開展“講故事比賽”。生動的故事語言配上精彩的動作,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昇華。

兩個不足:

1、在對課文進行感悟時,橫向指導不夠。

學了課文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學生的回答都侷限於:我們遇到危險時,要學習司馬光沉着冷靜,善於動腦筋思考問題;遇到危險要急中生智,想個好辦法;遇到危險……現在回想,我覺得還應該對學生進行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識教育。也就是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不要忘了對學生傳遞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2、學完課文後,沒有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進行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課文的學習都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言文的學習也是一樣,通過對學法的總結,可以為教師輕鬆教學下一篇文言文做準備。

司馬光教學反思2

備課組 一 年級組 下 冊 執教人:

共案部分

課題:《司馬光》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紮紮實實的加強寫字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力目標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着、勇敢、果斷救 人的品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或課文故事的VCD、課件等。

自主預習:通過讀書

提練主線: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小孩子是怎樣掉時缸裏的?當時情況怎樣?是誰救了他?是怎樣救的?等等。

教學過程:

個案部分

一、素養訓練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着、勇敢、果斷救 人的品質。

二、合作探究

討論交流

司馬光沉着機智,救出了小夥伴。你能想出別的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比一比,看誰的辦法最好。

1.學生自己想辦法。

2.分組交流,推選出好的辦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適時評議辦法的優點和不足。也可以與司馬光的辦法比一比,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瞭解在當時的情況下,什麼辦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讀課文,並説説司馬光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

1、談話:

這節課我們來拜訪一位古人,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這個人你瞭解嗎?相機教認生字“司”,介紹複姓“司馬”以及司馬光。

思路:創設談話情境,引發提問,組織學生談話交流,瞭解學生對人物及課文內容的感知,為新課展開做鋪墊。

2、觀察:

出示插圖,從圖中你看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

思路:把觀察與談話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學生質疑,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的放矢。

〖對話平台

一、自讀(掃清字詞障礙,打下讀悟基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思路:培養自我讀書能力,確保讀書活動有效,應該從一點一滴抓起。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識字(多種方法鞏固識字,促進學生記憶。)

1、同桌利用字卡,互讀檢測。藉助“我會認”和“我會寫”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2、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隨機選擇生字擴詞或選擇句子指導朗讀。強調重點字“玩、司”的讀音,同時引導學生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思路:課標指出:識字和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二年級語文教育的重點。多形式的識字與交流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三、寫字(突出重點字的指導,培養良好寫字習慣。)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現六個字的規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麼?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右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思路: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紮紮實實的加強寫字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四、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小孩子是怎樣掉時缸裏的?當時情況怎樣?是誰救了他?是怎樣救的?等等。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讀懂的問題。

思路:充分發揮學生自讀交流的優勢,實現生生互動,培養了學生閲讀、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課後反思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材裏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要教小孩子遇事要機智沉着應對,但到底會教給學生怎樣的“素質”,也實在很有疑問。課文説,一個小朋友掉進缸裏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而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把缸砸了。我想,砸缸固然機智沉着,但嚇哭了也是正常反應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當做法,有的砸缸,有的去叫大人,並沒有矛盾,何況如果司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會如何呢?

許多專門講給孩子們聽的勵志故事,都是這樣不知所云。比如用功的人一邊讀書一邊吃飯,把饅頭醮着墨汁吃下去了啦,讀書時為了不打瞌睡把頭髮系一根繩子吊在樑上,大腿上扎一把錐子啦,分明有讀書強迫症的跡象,比“惡補症”還要病態三分,卻拿來作為教孩子刻苦努力的素材。努力的人就要不去睡覺,不怕失火,吃墨汁,這樣的素材,與其放到現在來讓孩子們學習其“精神”,不如交到哪個人手裏去編寫《儒林外史》之類的小説。

“素質”教育,總要選取非常之事、非常之人、非常之行來進行,並且在其中明裏暗裏夾帶着對正常行為的嘲弄和鄙薄,這種把孩子不當正常人來教育的素質教育,是否足以培養學生對人類行為的正常理解,是否足以使學生獲得正常的學習趣味與生活趣味,實在不能讓人樂觀。

司馬光教學反思3

新課標國小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強調學生進行自主的實踐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教學中要充滿着有個性和積極思維的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幹、學做人。

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5》中的《司馬光》是一篇傳統教材,教學時怎樣才能體現新大綱的精神呢?針對本文的教學重點,我對《司馬光》做了如下教學反思:

一、讀一讀、演一演、問一問

課文中司馬光是怎樣救掉進缸裏的小朋友的呢?

1、找出有關“怎樣救”的段落。讀一讀,畫出“怎樣救”的句子,點出重點詞語。(“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2、表演體會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看誰把司馬光的表情、動作演得像。(表演、評議)

3、再讀第5自然段,對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的表現提出問題,想想、議議。(教師可從學生實際出發,啟發引導學生通過再讀第5自然段後提出:司馬光為什麼“沒有慌”?當時他會怎麼想?他怎麼會知道“舉起一決石頭,使勁砸那口缸”?石頭是哪裏來的?為什麼要“幾下子”把缸砸破?使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有充分思考的餘地,培養學生逐漸養成會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對司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險時“沒有慌”,沉着冷靜,急中生智,動腦筋、想辦法,化險為夷會有更進一歲的理解。)

4、引讀第5自然段,説説你從司馬光的表現中明白了什麼?你會對司馬光説些什麼?(讓學生從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説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見。)

5、引讀第4自然段:當看到一個小朋友掉進大水缸裏。別的小朋友是怎麼辦的?

6、大組對比讀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馬光、掉進缸的小朋友、眾小朋友)看誰演得最像。再説説“都慌了”和“沒有慌”的不同結果。

二、讀一讀、看一看、議一議

讓我們來看看司馬光為什麼“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讀讀課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裏?是口什麼樣的水缸?用“____”畫出有關句子。(第二自然段)

2、認真讀第二自然段,觀察插圖。(有條件的學校可用投影儀將課本中的插圖放大,集體現察。)

小組討論:一個小朋友掉進那口水缸裏,司馬光為什麼要“砸破”缸救那個小朋友?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認真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圖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寫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們的個子還高。而且體積大,能裝許多水。學生在讀讀、看看、議議中弄明白,那樣“大”的水缸,又是“裝滿”了水,説明小朋友掉進缸以後,整個兒會被淹沒,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司馬光要“砸破”那口缸,讓水流出來,才能救小朋友。)

三、思考、想象、設計

你認為還有什麼辦法能救掉進缸裏的小朋友?

(可讓學生充分地想象,允許學生設計出不同的辦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樹枝伸下去讓掉進缸裏的小朋友拉住樹枝眾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説一齊把缸推倒等等。只要理由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給予充分肯定,也鼓勵有爭論。)

四、擴展活動

在學生已充分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可安排一些“難題”讓學生想一想,如:家裏炒菜時油鍋突然燃起來了怎麼辦?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麼辦?熱鬧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麼辦……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張,要積極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道理。在説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説通順,把意思表達得更清楚一些。

司馬光教學反思4

《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教學時,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説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於時間倉促,我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説找梯子的,也有説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我和孩子們一起推敲此辦法的可行性,有的説,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還有的説幾個小朋友疊在一起,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通過這節課教學,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訓練應豐富多彩,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大膽創新,展示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生命力。

拓展訓練,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説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麼問題?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接受新知識。按照學生的意願展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特別積極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過這節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造力。

司馬光教學反思5

《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留意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透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裏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國小低年級閲讀教學中,如果能夠發揮想象空間的資料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後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這篇課文中,不僅僅藴涵着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帶給了機會。我透過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激發學生的情感。能夠看出,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在閲讀中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藴含的創新教育因素,用心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潛力。為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我特地在課前安排了兩則腦筋急轉彎。在結尾處設計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是這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怎樣做?”為了證明的聰明,都踴躍發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儘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必須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着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必須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透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

我覺得這課時我做的不夠好的是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裏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後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假山,一()缸,一()(),我只要求口頭填,其實之後才想到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裏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儘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透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着、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儘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司馬光教學反思6

對於“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孩子們並不陌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孩子們就告訴我: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救小夥伴的故事。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於這個教學目標,通過朗讀感悟,很容易就能達到。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是本課的難點。如何完成這一難點教學呢?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操作的:

一、讀一讀、演一演、問一問

圍繞“課文中司馬光是怎樣救掉進缸裏的'小朋友的呢?”這一個問題,先讓孩子們找出有關“怎樣救”的段落。讀一讀,畫出“怎樣救”的句子,點出重點詞語。(“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接着讓孩子們表演體會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看誰把司馬光的表情、動作演得像。

再讓小朋友讀第5自然段,啟發引導小朋友對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的表現提出問題,如,司馬光為什麼“沒有慌”?當時他會怎麼想?他怎麼會知道“舉起一決石頭,使勁砸那口缸”?石頭是哪裏來的?為什麼要“幾下子”把缸砸破?等等。使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有充分思考的餘地,培養學生逐漸養成會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對司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險時“沒有慌”,沉着冷靜,急中生智,動腦筋、想辦法,化險為夷會有更進一歲的理解。

然後,引讀第5自然段,説説你從司馬光的表現中明白了什麼?你會對司馬光説些什麼?讓學生從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説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見。

緊接着引讀第4自然段,思考當看到一個小朋友掉進大水缸裏。別的小朋友是怎麼辦的?

最後,通過小組對比讀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馬光、掉進缸的小朋友、別的小朋友,再説説“都慌了”和“沒有慌”的不同結果。

二、思考、想象、設計

你認為還有什麼辦法能救掉進缸裏的小朋友?這裏可讓學生充分地想象,允許學生設計出不同的辦法如——找樹枝伸下去讓掉進缸裏的小朋友拉住樹枝眾小朋友再一起拖;用繩子等等。只要理由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給予充分肯定。

三、擴展活動

在學生已充分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加上一些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動腦筋解決,如: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麼辦?熱鬧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麼辦……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張,要積極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司馬光教學反思7

《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這一課時教學中,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説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但由於我低年級教學經驗的不足,導致教學中存在着不周到之處。

其一,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裏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後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假山一()缸一()(),在這除了口頭填,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的確,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裏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儘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其二,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要求:大膽想象。

)由於時間倉促,我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説找梯子的,也有説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當時只記得表揚大家愛動腦,想出了新辦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們這個辦法是否可行。周書記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幾個小朋友疊在一起,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我一聽,對呀,真是大大的失誤。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着、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儘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課文教學進入尾聲,學生了解了司馬光在面對困難時沉着機智,想出辦法救出了自己的小夥伴,不僅值得讚揚,更值得我們向他學習,我藉機想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你還能相處別的辦法就出那個小朋友嗎?這一問,似一石激起千層浪,還沒等我説“你先想一想”,就有幾個同學舉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時最喜歡發言,但他的發言總是不貼邊”的郭浩洋,原本不想叫他説話,可是見他急的直晃舉着的小手,,就又一次“心軟”叫到了他,他的辦法是:把水缸推到,水流出去了,缸裏的小朋友也得救了。郭浩洋一邊説還一邊用簡單的動作表演,我一聽,笑了。心想:多好的辦法呀!這小傢伙今天的發言最“貼邊”了。看來,對於郭浩洋這樣的孩子,今後還是要多給他一些機會,不能老用那種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因為“人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

司馬光教學反思8

我在介紹完司馬光後,看圖學習了故事的開頭,研讀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看着圖猜猜哪個是司馬光,並説出你的理由?”學生開始行動了,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就高高的舉起來了。學生都找到了答案,穿紅衣服的小男孩是司馬光,而要讓學生説理由時,學生又變得支支吾吾了。我沒有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再去讀讀課文,找找答案。過了一會兒,有幾隻小手舉了起來。我請了一個女同學,她説:“因為課文中寫道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馬光沒有慌。”我肯定了她的説法。這時,我看到還有小手高高的舉着,他説;“因為是司馬光砸的缸,他就在缸的旁邊,所以,他就是司馬光。”我表揚他會讀書,會思考。這個環節可以説進行的很順利,學生説的也很好。

接下來,研讀“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時,令我沒想到的情況發生了。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在讓學生模仿小朋友們慌了的表現時,“嚇哭了”做的很好,也很投入;而讓學生做“叫着喊着”時,第一個男同學説:“快來人啊,有人掉進大水缸裏了。”他在説的時候,聲音很急,把兩隻手放在了嘴邊,做喊的樣子,可以説模仿的很像。這時,我卻聽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聲音。於是,我馬上進行了引導:“有一個小朋友掉近水缸裏了,這個時候,你站在旁邊會笑嗎?”同學們紛紛搖頭。“如果你在旁邊,你的心裏在想些什麼?”有小朋友説:“啊呀!怎麼辦呢?”有小朋友説:“得馬上救他,要不然他會死的。”我及時進行了補充“這個時候,大家很着急,不可能會笑”。教室裏又恢復了平靜。我又請了第二個學生來模仿,這個學生模仿的更像,大聲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讓學生自己進行了叫、喊的嘗試,我留意了一下學生的表情,我看到還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絲的遺憾。

在課堂上,雖説我努力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學着叫、喊,通過角色互換,體會當時花園裏的小朋友的慌亂;在出現意外情況時也進行了引導,可還是有學生卻它當成了一種遊戲,對同學入情入境的模仿報以鬨堂大笑,我們的學生到底缺失了什麼?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司馬光教學反思9

《司馬光》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這是一篇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文章,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引導學生説一説對司馬光的瞭解,並且引導學生想一想這篇文章會寫有關司馬光的什麼事情呢?學生紛紛説,司馬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放手讓學生盡情地投入到文章的朗讀當中,首先讓學生自己讀、同位讀,同時還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認真讀,想象讀等等,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增強了對課文內容的瞭解,通過司馬光與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現,能夠感受到司馬光的確是遇事不慌張,沉着冷靜處理問題,最終能夠將落入水缸中的小朋友就出來。接下來繼續提升同學們的朗讀能力,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進一步讓學生內化自己的思想認識。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由於過於注重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學生的課上的寫字時間略顯不足,尤其是對於個別寫字稍差的同學,他們寫得不夠好,並且寫字速度稍慢,課上沒有寫完,因此就缺乏老師的指導,只能再另外找時間進行檢查,今後要做到課堂的高效性。

司馬光教學反思10

《司馬光救友》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改變了以前教學文言文時直接講解課文含義的方式。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兩個亮點、兩個不足”。

兩個亮點:

一、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形式多樣,效果顯著。

在朗讀感悟這個環節裏,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首先由學生自讀,其次由小組長檢查更正,然後分組比賽讀,最後老師出示無標點課文和豎排課文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檢查。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不僅沒有對課文的朗讀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過這些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背誦了課文,感悟了課文的大意。

二、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引導學生交流課文的疑難詞句後,我改變了原來的繼續講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而是開展“講故事比賽”。生動的故事語言配上精彩的動作,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昇華。

兩個不足:

一、在對課文進行感悟時,橫向指導不夠。

學了課文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學生的回答都侷限於:我們遇到危險時,要學習司馬光沉着冷靜,善於動腦筋思考問題;

遇到危險要急中生智,想個好辦法;遇到危險......現在回想,我覺得還應該對學生進行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識教育。也就是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不要忘了對學生傳遞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二、學完課文後,沒有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進行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課文的學習都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言文的學習也是一樣,通過對學法的總結,可以為教師輕鬆教學下一篇文言文做準備。

司馬光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文中司馬光砸缸救人是重點。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司馬光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對比的教學手段,效果還不錯。

學習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哭 喊 跑”展開想象,體會小朋友驚慌害怕的心理。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通過以下步驟來引導學生體會司馬光的勇敢、機智。先讓學生找找寫司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詞語體現了司馬光的勇敢、機智?抓住“沒有慌”(沒有慌張)明白司馬光遇事沉着、勇敢,有救人的好方法。從“舉、砸”倆動詞明白司馬光機智、果斷。(“砸”是什麼意思?怎樣砸:舉雙手,對準了,要用力。砸:用沉重的東西對準物體撞擊。——文中:司馬光用大石頭撞擊水缸。使勁==用力 怎麼砸?——使勁,用了全身的力氣。所以在很短的時間裏就砸破了這口大水缸。你能找出表示時間很短的一個詞語嗎?—幾下子:沒用多少次,表示很短的時間。)

司馬光教學反思12

經過前輩們的悉心指導,自己的反覆修改,較為順利地結束了市新教師培訓彙報課的教學。現就此次的彙報課談一談教學設計上的得與失。

試講後,安主任,張老師、謝老師就提出一些改進意見:內容太多,不符合課時的安排;另外低年級教學,在第一課時中,還是要以識字教學為主等,做了大量的改動與調整。在做大改動時,我便集中精力把重點放在識字教學部分,採取了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並把課文理解刪減到一半。

在識字教學中,我聽取了各位前輩的建議,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訓練。教學上我追求識字的科學性,環環相扣,力求完美。從自學生字,到反饋生字;從音節的認讀到無音節的識記,再到遊戲鞏固,最後讓其交流識字方法,自認為在安排上比較客觀,完整。但整個教學過程下來,卻總覺得有欠缺,沒有落實到位。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周全的考慮,精巧的設計卻沒有訓練到位呢?我反覆看自己的教案,回想上課的情景,沉思許久才意識到在是細節上的閃失。如何讓這些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得淋漓盡致,收到應有的成效,其實這裏大有文章所做。也讓我思忖這樣的一個問題,精彩的環節,周密的設計,也必須要有精確的打算與細節到位的處理,真正做到有聲有色,有形有味地呈現在教學中。

最後,我考慮最多的就是閲讀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非常重視閲讀指導,但是學生總不能透徹感悟,往往在自己的朗讀基礎上,他們只是按步造車,收效甚微。通過此次教學,首先讓我自己的感悟有了一個質上的跨躍,讓學生有聲有色地閲讀,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拔苗助長,而是營造一個情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理解。涓涓激情擲地有聲,在感受中讀,在讀中品味,在品味中昇華,這應該是我此次公開課的一大收穫!

司馬光教學反思13

《司馬光》是國小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學習有難度,因為這是他們與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的時候,第一個立足點便是立足三年級,關注學情。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學生第一次與文言文接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朗讀問題,通過教師的兩次範讀,示範正音以及詞句間的停頓,幫助學生熟悉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感覺自己可以從容面對,感覺舒服,從而願意去親近文言文。之後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經歷多次朗讀後,幾乎可以背誦,至此,完成課後的第一題要求。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後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一方面,學生在獲得初步讀懂文言文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語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弘揚人文精神,激發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興趣。

司馬光教學反思14

在教學中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鬆地理解課文並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麼會掉進大水缸裏呢請你聯繫這一段的內容説一説。"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接着學生就能説出他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進大水缸裏的,有的同學更能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才不會掉進水缸裏,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幹什麼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話音剛落,淘氣的鎮源同學立刻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3,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裏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裏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説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説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説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説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15

整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休,設計了抽讀生字詞,個別朗讀自然段,講故事的活動,激發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大膽猜想、大膽表現,體現了國小生活潑開朗的個性。

在本堂課中,我感到設計得較好的是引導學生思維循循善誘,學習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如:先引導學生學習本堂課的興趣,再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老師範讀。整體感知,認識生字,學生自由讀課文,我給學生提出問題:“司馬光在這篇課文裏遇到一件怎樣的事?”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司馬光和夥伴在花園裏玩……掉進了水缸)我又接着問:其他夥伴遇到這件突發事件,有怎樣的表現呢?這時學生根據思路,爭先恐後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想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舉起石頭砸缸。)這裏為了很好的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當時的心情,讓學生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加深感知。量後掉進缸裏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課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同學們身邊,你們會怎麼做呢?讓學生説説,再和司馬光的方法比較,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在這節課裏,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如:不能很好的導入課文,組織教學不夠理想。(如:有個別學生不專心聽課等。)學生自己讀,個別讀的機會少,沒有把本課的重點詞語引導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這裏應該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導學生用身邊熟悉的字説説,再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説一句話。

但在這節課裏,我也感到困難,那就是農村學生的普通話不夠好,知識有限,且這樣的鍛鍊機會不是很多,因此好些拓展活動只能量力而行,但我相信在新課程程改革折活動感召下,師生會越來越容易配合,相信以後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