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圍魏救趙的典故 圍魏救趙的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9W

關於圍魏救趙的典故 圍魏救趙的故事(多篇)

圍魏救趙的典故 篇一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裏?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説,現在魏國精鋭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妙語點撥 篇二

齊國兵馬在軍事奇才孫臏的指導下,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避實擊虛,以逸待勞,不僅援救了趙國,而且削弱了魏國的實力,創造中國軍事史上着名的“圍魏救趙”戰法,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圍魏救趙的故事啟發我們,為了達到某個預定目的,如果直接去做,可能會得不償失,甚至適得其反。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做,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從故事中不難看出,齊國能夠戰勝魏國,增強齊國實力,無疑孫臏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不難看出,人才對興邦振國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

圍魏救趙的成語故事 篇三

戰國時期,有兩位着名的軍事家。一個叫孫臏,一個叫龐涓。兩人曾拜同一位老師學習兵法,後來兩人一同為魏國效力。龐涓小肚雞腸,非常嫉妒孫臏的軍事才能,便想方設法地陷害他,致使孫臏被削去膝蓋骨。後來,孫臏被齊國大將田忌祕密營救到齊國。圍魏救趙,就是孫臏與龐涓之間的一場戰爭。

當時,魏國率先在眾多諸侯國中進行政治軍事改革,國力日盛,並先後兼併了一些弱小的諸侯國。當時與魏國國力相當的諸侯國,在其東部有齊國,在其西部有秦國。魏國的鄰國趙國、衞國則顯得比較弱小。

公元前368年,趙國在齊國支持下,出兵攻打魏國的屬國衞國。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近十萬圍攻趙國的國都邯鄲。趙國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國大臣鄒忌主張不救,因為這樣會消耗本國的實力。但大臣段幹綸認為,如果魏國打敗趙國,魏國的勢力會更加強大,進而對齊國造成威脅,因此極力主張支援趙國。

齊威王採納了段幹綸的建議,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出兵八萬救趙。身為軍師的孫臏在分析形勢後,認為魏國軍隊很強大,如果與魏軍正面交鋒會造成齊國的較大損失,所以應該避實就虛,趁着魏國精鋭部隊在外,魏國國都大梁防務空虛的機會,攻打它的國都,迫使魏軍回救大梁,趙國的{}危險就會自然消解。

為爭取戰略主動,孫臏決定給敵軍制造齊國部隊弱小的假象。他故意派無能的軍官帶兵進攻魏國的軍事重鎮平陵,結果齊軍大敗。魏國大將龐涓以為齊軍不堪一擊,於是加緊對趙國的進攻,絲毫沒有想到齊軍會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

與此同時,孫臏親自率領精鋭部隊進逼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迅猛從攻打趙國的前線往回撤軍,長途跋涉去保衞國都。因為兵困馬乏,又陷入孫臏的包圍圈中,結果魏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語“圍魏救趙”由此而來。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圍魏救趙的意思 篇四

圍魏救趙wéi wèi jiù zhào

[釋義] 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

[語出] 《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辨形] 魏;不能寫作“味”。

[反義] 圍城打援 聲東擊西

[用法] 用於軍事。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圍魏救趙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篇五

【近義】聲東擊西

【反義】圍城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