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圍魏救趙的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8W

圍魏救趙的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圍魏救趙的成語故事 篇一

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將田忌、孫臏率兵救趙,直搗魏都大梁。

魏軍聞訊撤回,在桂陵遭到齊兵的截擊而大敗,趙國之圍遂解;戰國時期,魏惠王任龐涓為大將,他恃強凌弱、常常侵犯鄰近的國家;在進攻趙國的時候,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成侯知道自己的實力太弱,無法抵抗魏軍,就將中山之地獻給齊國,以求齊國派兵救援。於是齊王任圍魏救趙的主人公田忌為大將,並拜孫臏為軍師,興兵救趙。孫臏獻計道:“我們將軍*埋伏在路上,對魏國宣揚攻打襄陵,魏軍知道後一定會撤下包圍邯鄲的兵力,回頭來救襄陵。我們則在中途攔路截擊,一定會取勝。”

田忌採用了孫臏的的計策。果然,龐涓得知齊國要進攻襄陵的消息後,立即撤下包圍邯鄲的兵力去救襄陵,不料在回來的路上遭到齊軍襲擊,被殺得片甲不留。龐涓拼命逃走,當晚就撤回大梁。

成語解析:

【典故】《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結構】連動式

【近義詞】聲東擊西

【相反詞】圍城打援

【同韻詞】岸然道貌、老羆當道、清灰冷灶、公諸同好、萬應靈藥、投其所好、求之有道、死搬硬套、恐傷雅道、經邦論道

【年代】古代

【燈謎】孫臏救邯鄲

【邂逅語】孫臏救邯鄲

【成語舉例】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圍魏救趙歷史典故 篇二

公元前353年,魏國國君魏惠王派大將龐涓帶兵去攻打趙國,團團地圍住了趙都邯鄲。情況非常危急,趙國的國君趙成侯派使者到齊國去求援兵。齊國的`國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為大將,拜孫臏為軍師,發兵去救趙國。 田忌打仗非常勇敢,但智謀不足,又是個急性子,奉命之後,便想立刻趕到邯鄲去與魏兵廝殺,可孫臏不同意。

孫臏,是我國曆史上很有名的軍事學家孫子的後代子孫,也是我國曆史上一位有名的軍事學家,田忌很佩服他。有這樣一回事:田忌常喜歡與齊國宗室的公子們跑馬比賽,押重金,賭輸贏。可他贏的次數並不多。田忌去向孫臏請教,問怎樣才能多贏。孫臏沒回答,卻去看了看田忌和公子們比賽時用的馬。孫臏發現,馬的腳力相差不大,但可分為上、中、下三種等級。於是孫臏便胸有成竹地對田忌説:"下次有跑馬比賽時,您只管放大膽量下重金與他們賭輸贏,我自有辦法叫您獲勝。"不久,又逢跑馬比賽,田忌就去報名參賽,並押下千金。等到臨場比賽時,孫臏向田忌面授機宜説:"第一場,您用您的下等馬去同他們的上等馬周旋;到第二場,您用您的上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中等馬;到末場時,您則用您的中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下等馬。"待三場賽完下來,田忌只輸一場而贏了兩場,結果以總分之多取勝,贏得了齊王的千金獎償。 這時候,田忌想着賽馬的故事又問孫臏為什麼不同意趕赴邯鄲去與魏軍廝殺,孫臏説:"凡是要解開雜亂打結的繩索,一定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結頭,然後慢慢去解,切不可心急地使勁去扯,或用拳頭猛捶;還有,要排解開兩個人相互的鬥毆,萬不可捲入去打,而要避開雙方拳來腳往的地方,尋找機會用拳猛擊其中一方空虛無備的腹位。待捱揍者雙手捧着肚子跪下,原來對打的形勢,便會有所改觀,而鬥毆的局面,也會頓然停止。現在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魏國的精兵鋭卒,一定傾巢開赴邯鄲,只剩一些老弱殘兵留守國內。咱們為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佔據他們的交通要道,襲擊他們守備空虛的地方呢?那樣,他們在外的大軍,必然會放下趙國趕回相救。這樣一來,我們豈不是一舉解決了趙國的危急,同時還叫魏國嚐嚐我們的厲害嗎?" 田忌認為孫臏的話很有道理,便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

齊國的大軍剛到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北),孫臏便叫田忌下令停了下來,孫臏説,當魏軍從邯鄲往回的時候,一定要經過桂陵。因此,應該在此設伏,佈下陣勢,到時好一舉把魏軍殲滅。田忌又依孫臏的計謀而行,很快地軍隊埋伏了下來。 齊兵要攻打大梁的軍情,很快,寵涓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從趙國退兵救大梁。 魏軍久圍邯鄲,已經非常疲憊。龐涓救大梁心切,又來了急行軍,這使魏軍更為疲憊不堪。 魏軍進入了齊兵埋伏的桂陵地帶。只聽一聲號令,齊軍從路的兩側一齊奮勇殺出。突遭襲擊,疲憊不堪的魏軍哪裏還能抵擋得住?他們戰死的戰死,受傷的受傷,不多時,魏軍大敗,死傷2萬多人,齊軍大勝而歸。 孫臏、田忌這一仗打得好漂亮!既為邯鄲解了圍,又教訓了魏國。

圍魏救趙的成語故事 篇三

圍魏救趙: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

戰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軍事家。一個叫孫臏,一個叫龐涓。兩人曾拜同一位老師學習兵法,後來兩人一同為魏國效力。龐涓小肚雞腸,非常嫉妒孫臏的軍事才能,便想方設法地陷害他,致使孫臏被削去膝蓋骨。後來,孫臏被齊國大將田忌祕密營救到齊國。圍魏救趙,就是孫臏與龐涓之間的一場戰爭。

當時,魏國率先在眾多諸侯國中進行政治軍事改革,國力日盛,並先後兼併了一些弱小的諸侯國。當時與魏國國力相當的諸侯國,在其東部有齊國,在其西部有秦國。魏國的鄰國趙國、衞國則顯得比較弱小。

公元前368年,趙國在齊國支持下,出兵攻打魏國的屬國衞國。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近十萬圍攻趙國的國都邯鄲。趙國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國大臣鄒忌主張不救,因為這樣會消耗本國的實力。但大臣段幹綸認為,如果魏國打敗趙國,魏國的勢力會更加強大,進而對齊國造成威脅,因此極力主張支援趙國。

齊威王採納了段幹綸的建議,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出兵八萬救趙。身為軍師的孫臏在分析形勢後,認為魏國軍隊很強大,如果與魏軍正面交鋒會造成齊國的較大損失,所以應該避實就虛,趁着魏國精鋭部隊在外,魏國國都大梁防務空虛的機會,攻打它的國都,迫使魏軍回救大梁,趙國的危險就會自然消解。

為爭取戰略主動,孫臏決定給敵軍制造齊國部隊弱小的假象。他故意派無能的軍官帶兵進攻魏國的軍事重鎮平陵,結果齊軍大敗。魏國大將龐涓以為齊軍不堪一擊,於是加緊對趙國的進攻,絲毫沒有想到齊軍會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

與此同時,孫臏親自率領精鋭部隊進逼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迅猛從攻打趙國的前線往回撤軍,長途跋涉去保衞國都。因為兵困馬乏,又陷入孫臏的包圍圈中,結果魏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語“圍魏救趙”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