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生活預算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7W

大學生生活預算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生活心理情況調查報告

本次進行調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我校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及他們的心理髮展的情況。比並及時向學校有關部門反映我們大學生所出現的問題,為了以點帶面並使調查對象有代表性,所以我們小組把調查目標放在貴州大學南校區的所有同學,不分學院、專業及性別,由於大一新生剛進入大學,他們正處於中學生向大學生跨越的橋樑上,大部分第一新生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好奇,所以我們的工作重心稍有側重,我們小組通過實地走訪與大一的學生進行交流,但還是以大量的調查問卷發到很多學生的手裏,既有大二的,也有大三大四的。所以本次調查應該説是面面俱到,具有代表性。

主體

1.研究大學生週末安排的背景和主要目的:

由於我們都是大一新生,對大學生活還不是那麼瞭解,感覺大學生活是那麼的無聊,抱着高中老師説的“大學生活是清閒的,輕鬆的”觀念,我們對大學生週末生活展開了調查,讓我們自己瞭解一下大學生活的狀況。希望大學生活不是大部分新生説得那麼無聊。

2.調查對象的選擇及其簡介:

開始吧,我們對調查對象的選擇確實有點頭疼,選花溪大眾吧你覺得工作量大,只選一個學院的大學生吧,又覺得範圍太小,好了,後來我們決定對整個南校區的大學生進行調查,什麼生物科學學院,動物科學學院,材料學院……都有了。

3.主要方法:

通過實地觀察和問卷調查的方式,我們展開了我們準備好的調查。

4.調查過程:

我們設計我們的調查問卷,全部調查問卷的題目都是我們自己親手設計,問卷內容後邊附有,感興趣的到後邊查閲。然後我們開始我們的問卷調查。有親自到寢室去請同學們填的,也有上c語言課請同學們幫忙填的,還有早上跑足球場請晨練的同學填的,還有在食堂別人吃飯時打擾別人填的,都有,調查生活正是豐富啊。

這問卷調查中沒遇到很大的困難,因為大部分同學都是願意花那麼幾分鐘為你填這個調查表的,因為他們也調查過。知道這還只是舉手之勞。但也出乎意料的是,有些調查問卷收不回來,例如在寢室裏發的一些調查表就沒收回來,去收調查表的時候有些給我們弄到哪裏去了都不知道。但還好,發給女同學的調查問卷都收回來了,給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數據資料。總共發出去180份問卷,收回來147份調查表,其中有124份有效的,這就是我們以後進行資料分析的依據了。

然後是實地調查,我們有時候也去晨練,看看晨練的情況啊,有時還打電話問問我們社團裏、學生會裏認識的同學,問問他們的休息時間安排這些的,一方面體現了對他們的關心,一方面又能獲得調查信息,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還在網上發了幾份問卷調查,但成功率不高,獲得的信息頗少。

5.整理分析調查獲得的主要資料和數據:

通過整理,得到如下信息:

(1)在我們調查的大學生裏,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週末生活過得一般,佔60%的比重,有17%的人自己感覺良好,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週末生活很糟,只有9%的同學認為自己的週末生活過得非常充實。

(2)週末大多數同學有足夠的空閒時間,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沒有時間。比例為4:1.而在這些有空閒時間的這些同學中又有40%左右的同學把它作為娛樂時間,有 40%的同學用於學習,有10的兩者兼顧。沒時間的主要是做兼職和進行各種培訓的同學了。有49%的同學進行的培訓有書法,音樂,舞蹈等,37%的同學學的是社團中要求的和社會辦公,設計,口語等,14%的學習其他的。

(3)在娛樂中又分為很多種:打球的比較多,其次就是在寢室上網的、聊qq的,都比較多。出去聚餐的,喝酒的比較少。平時週末娛樂消費大部分在100―300之間,少部分超過300元.

(4)關於週末和哪些人一起度過問題:65%的同學和自己的死黨、普通朋友度過,有25%的同學和男女朋友一起過,7%的同學泡圖書館,只有3%的同學幾乎獨自度過。

(5)關於平時做鍛鍊問題和晨練問題:

總的來説,女生平時運動的很少,而大部分男生整個周都會做大量的運動,只有少部分男生很少做運動。晨練呢?大多人有時(偶爾)回去,佔80%以上,只有20%的同學一直保持着晨練的習慣。

(6)關於週末起牀時間:

在調查的同學中,數據分析有51%的同學在8:30左右起牀,有20%的同學7:30左右起牀,有17%的同學11:00左右才起牀,有12%的同學6:30左右起牀。

(7)關於週末熬夜問題:有50%左右的同學經常熬夜,有30%左右的同學偶爾熬夜,有10%左右的同學很少熬夜,有10%的幾乎沒有熬夜。

(8)關於週末睡懶覺問題:

有時會睡的大約佔52%,睡得天昏地暗的和經常會睡的佔40多,幾乎不睡的只佔百分之幾。

6.研究的主要方法:

通過問卷分析和實地觀察、通信瞭解。問卷分析用的是比例分析。在與觀察的對比。

6.研究的主要方法7.對調查過程及結果的評價:

這次調查考驗了我們的毅力和耐心。調查還算順利,除了問卷調查有些收不來外,幾乎沒大的問題。也讓我們親自了解到大學生活是個什麼樣子的。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還是有些過於清閒,尤其是大學新生,對自己的生活還沒有合理的安排,大多都愛睡懶覺,沒有再像高中一樣過得那麼充實,難怪人們都説大學生很懶。但業餘生活倒是很豐富,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要搞,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可以學習自己喜歡和愛好的,也可以深入研究。話又説回來,相當一部風大學生確實有些懶,生活不是那麼感覺良好,自由支配時間有了,業餘生活豐富了,但早起的人少了,晨練的人少了,鍛鍊的女生少了。很多人感覺自己一天都在忙,但不知道自己忙什麼,只有少部分是考研族,而大多隻是為了考證和自強,沒有很明確的目標。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希望我們的生活不再像大多人説的那麼無聊。

報告總結:

本報告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的調查形式,並通過我們小組對所收集到資料的科學性的研究討論,基本上確定了我校在校大學生週末生活的情況,就現階段來説,我校大學生大部分能夠科學地安排個人的週末生活,而這部分學生中80%是大二及大三大四的同學,只有少部分(佔20%)得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一的同學剛踏入大學的門口沒多久,還不知道怎樣合理安排自己的週末生活,他們之中的一些同學要麼就是進網吧泡上一整天,要麼就是晚上熬夜上網聊天而白天卻睡的天昏地暗,情況不容樂觀。而對於那些會合理安排時間的同學,他們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兒,比如,進圖書館看書,利用週末時間來趕超別人,做兼職,和新舊朋友聯繫,做志願者,與同學聚餐,外出旅遊,學駕照,或者是參與社團活動等等一系列社會活動。

面對少部分不會科學地安排週末生活的同學,我們期待着學校能給這部分同學心理上指導和生活上的引導,他們進入大學的首要任務是學好專業知識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將來走出校園後能以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和國家服務,不從大的方面説,就以他們自己未來的而言,最起碼不要以傷害他人的利益來賺取自己的一己私財。話説回來,有誰不願意在大學這四年好好做出一番學習上學的成就呢?所以,我們希望這部分同學能儘快的恢復過來,找準自己的目標奮鬥。

有一個重要且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是,由於很多學生在高中的夢想就只是進入大學讀書,卻沒有想過要在大學裏做什麼,所以進入大學後就找不到方向感了。

大學生趨向於認為週末時間應由個人去安排,無需學校去管。大學生希希望週末活動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對於大學生週末時間安排學校只能採取引導的的方式,號召教師在課堂上,在學校的各種傳播媒介採取啟發誘導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安排週末生活。

另外,從主觀和客觀雙方具體情況來看,大學生週末時間中存在着學校和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性與學生主觀需求的多樣性矛盾。大學生希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活動,健全各種管理制度來加以引導,而且大學生也熱切要求能利用週末時間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參加社會上的實踐活動,從而瞭解社會,培養自己的能力,為日後能有效的勝任各種工作打下基礎。大學生這些主觀需求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狀況所決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學校對此應予以重視。即使學校現階段的客觀條件還存在一點的制約性,但我們必須做出行動,做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選擇,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善並創造條件,逐步滿足學生的多重需求。

校園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側影,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必然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精英,”是建設未來社會的“主力軍。”

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夠合理安排週末時間,對於自己的週末生活也感到滿意。豐富多彩的週末生活展現了我貴大學子的精神風貌,雖然在年級間與性別間存在諸多差異,但這些是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與人生目標的不同造成的,這一方面説明了個人間的價值的異同。

值得注意的是,我校大學生在安排和處理週末時間上還存在這許多問題,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我們瞭解到有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合理利用週末時間。對於這方面學習、生活狀況感到滿意的同學只佔被調查同學的五分之一。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擔憂。我們希望那些至今仍讓時間悄悄溜走的同學們,珍惜自己的青春,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待自己四年大學生活,好好度過自己的大學時光,當我們驀然回首的那一剎那,沒有悔恨的青春和遺憾。

週末時間僅僅是大學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卻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的生活觀念。他們以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來填充和豐富他們的週末生活,展現了他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生活。身為21 世紀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大學的課餘生活,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意識,提高社會應變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淘治情操,完善素質,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增強實際動手能力。

【第2篇】9月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假期生活調查報告

暑假生活馬上就要過去了,對過去的假期,你有什麼感受呢~~

非常感謝您能抽出寶貴的3分鐘填寫這份調查問卷

性別 □男 □女 年級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主修專業 □文 □理 □工

1、對假期的整體感覺___

a、無聊 b、充實,很喜歡

c、無聊但也很喜歡 d 無事可做,不如上學

e 沒什麼感覺

2、假期中你有計劃做什麼嗎?

a、有,且很具體 b、有,但只是個方向

c、沒有,就是隨意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d、完全不知道做什麼

3、若有計劃能按計劃進行麼?

a、都能 b、一般能

c、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d、完全實現不了

4、假期生活的主要活動?

a、打工 b、去公司實踐

c、主要就是在家待着,休息 d、旅遊了

e、學習f、其他_______

5、假期閒暇時的最常做的事?

a、上網 b、睡覺 c、看電視

d、打遊戲 e、逛街 f、看書

g、學習 h,其他

6、你對打工或做兼職怎麼看?

a、可以鍛鍊自己,並且也積極的尋找機會

b、有這樣的想法,但只是想想而已,沒有實際行動

c、放假就是要休息,沒有這方面的打算

7、如果假期裏你要學一樣東西,你會選擇____?

a、外語 b、下學期的課程

c、游泳 d、駕駛

e、音樂 f、其他__________

8、如果假期裏沒事做時,有什麼感覺呢?

a、會覺得日子很逍遙自在,很舒服呢

b、暫時還沒出現過這種狀況

c、很自責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

d、有點不知所措,有點慌

e、就是覺得自己很頹廢,但也很無奈

9、你認為理想的假期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如玩的開心或鍛鍊自己之類的觀點)

10、假期裏有沒有特別的煩惱?

比如,總是沉醉在網絡中,想抽身出來卻無法自拔;或是,整天想學習卻什麼也看不進去;再或者,假期裏過的太悠閒了,感覺過於頹廢…

請把你自己的狀況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篇】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着國內大學的不斷擴招,大學生正成為一個越來越龐大的消費羣體活躍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之中。為了更好地調查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對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的學生進行一次消費調查,於是製作併發放了《大學生消費調查問卷》140份,共21道題,涉及到了消費資金來源、理財狀況、綠色消費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70%,大二的學生佔30%。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與繁華的商業鬧市相距較遠,學生的消費場所較少,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學生尚未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基於以上兩個較為顯著的客觀因素,虎溪校區的學生不合理消費的現象比較少見,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同學們在理財狀況以及綠色消費等方面還是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大學生的消費狀況

1、資金來源

這個問題提出後,我們也對問題的結果進行了設想,調查的結果果然不出我們所料,有70%的同學消費資金主要來源於父母或家庭,這種情況也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狀況。這些大的社會背景、社會狀況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有小部分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被問及有機會是否願意打工賺錢時,仍有6%的人選擇不願意,這是我們意料之外的。但是還是有近八成的同學願意嘗試打工賺錢,説明大部分同學還是想盡早地獨立,即使經濟上暫時無法獨立,但至少先從思想上獨立起來,有為家庭減輕負擔的想法,同時也為鍛鍊自己的能力,培養自己各方面的才能。

2、消費結構

重慶大學入學須知上寫明學生每月基本生活費為350元,調查結果也顯示60%的學生月平均伙食費在300元—500元之間,屬較正常現象。大部分學生每月除去伙食費的消費金額主要集中在200元左右,以重慶的物價來看,這也較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女生的月平均伙食費較低於男生,而除去伙食費的其他消費卻明顯地高於男生。我們問了部分月平均伙食費在300元以下的女生為何在伙食方面的消費這麼低,她們有的是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而選擇一些廉價的飯菜,有的則是為了保持苗條身材而刻意控制自己的飲食,男生就似乎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男生月平均伙食消費選擇300元以下的主要是為了節省開支,可見男生的伙食消費主要為了節省開支而女生則更注重形象。而在書記報刊消費方面男生則比女生更捨得花錢,雖然有74%的女生每月在書籍報刊上消費20元—50元,但消費50元以上的女生卻只佔了3%,而男生雖然平均消費比女生少,但是消費50元以上的卻高達28%。從書籍報刊消費的內容上看,幾乎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休閒娛樂以及考級教輔書籍,這也體現了大學生的學習及就業壓力。大部分同學的旅遊經歷都比較少,究其原因還是學生時代沒有多餘的時間外出旅遊,導致出遊經歷的匱乏。上網頻率則分佈得比較平均,但是大意的學生上網的頻率較大二的學生低一些,由於學校規定大一新生禁止聯網而大二學生幾乎都配有電腦並且能夠上網,拉大了大一學生與大二學生之間的差距。大一學生主要集中在一週一次到兩次,而大二學生則集中在一週三次或三次以上。

3、理性消費

由於學校的地理位置及家庭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將近九成的學生消費還是較理性的,他們衣食住行的標準主要是以經濟實惠兼顧品牌為主。據調查,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位和質量,這是由於資金來源和每月可用資金量等因素限制着大學生們的消費,他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購買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大部分學生在上了大學之後都會自覺地培養自己作為大學生的氣質,盡力擺脱身上的“書卷氣”,畢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學生活就代表着自由與新生,因此他們不會去考慮那些價廉但物不美的商品,他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購買名牌產品,但質量顯然是大學生們相當關注的內容。而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太願意購買促銷產品,這也是對促銷產品質量的質疑。

從購買商品的場所來看,女生主要集中在超市和普通商店,而男生則集中在專賣店和超市,由此可見男生對品牌的忠誠度要高於女生,尤其是在服裝消費方面,女生較在意美觀程度以及數量,而男生則更傾向於品牌與質量,女生買一件上衣逛半天街與男生直奔專賣店速戰速決也成為鮮明對比。

被問及一件物品用到什麼程度就丟棄是,80%的同學都選擇了用舊了或者是壞了,但是仍有11%的女生選擇過時了,然而卻沒有一名男生選擇此項,這業可以推測出女生物品更新的速度會比男生快一些。

4、理財狀況

調查結果表明,有25%的大學生沒有合理的資金分配方式,還有不到50%的學生有時會計劃一下,這種無計劃消費也是導致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之一。而且消費後計帳的學生比例也較小,尤其是男生,一般以上的男生沒有消費後計帳的習慣。攢錢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大部分同學都是從未攢過錢或是曾經攢過現在花完了的,只有20%的同學經常攢而且仍在繼續,可見“月光族”這個次不僅適用於白領階層還適用與中國當代大學生,也體現了大學生儲蓄觀念的淡薄。

俗話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但這句話在我們大學生身上似乎並不合適,大部分大學生不經常向朋友借錢,即使是經濟危機時,他們寧願選擇縮減開支也不原向朋友借,這也是大學生思想上日漸獨立的一個標誌。

5、綠色消費

隨着綠色食品的暢銷,綠色消費這個概念也逐漸地開始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但是大學生們對綠色消費的認識還比較陌生,他們很少有人會考慮自己所使用的東西的可回收性和自己的消費行為對社會的影響,相比之下他們更注重自己的日常消費對自己身體健康的影響,這一點男女生差別也比較大,女生會更注意自己日常消費對自身健康的影響,這也許與部分男生抽煙、喝酒等不良嗜好有關。

二、建議

1、給學生的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大學生的消費觀可以説是感性而又摻和着理性的。對於大學生在消費及理財等方面出現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① 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説,中國大學生的獨立意識還是比較淡薄。我們不僅需要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我們應該要培養自己正確認識和運用金錢的能力,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得以生存。

② 增強綠色消費意識,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的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結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大學生們應該培養良好、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此來促進校園的文化建設。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又龐大的社會羣體,他們的一言一行對社會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對社會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因此大學生們應當自覺增強自己的綠色消費意識,進而促進社會良好消費風氣的鞏固和發展。

2、給商家的建議:

① 各大商家可針對學生這一特殊消費羣體,更側重自身產品的差異化、特殊化,生產一些能夠迎合年輕人崇尚個性化時尚化的心理的產品,例如手機這一產品,就可以推出讓學生們自己設計外觀等特色服務。

② 在學校周邊開設連鎖快餐點,提供專門針對學生的特色飯菜,憑藉良好的、快捷的服務以及乾淨衞生的就餐環境,必能贏得學生的青睞。

總之,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在逐漸擴大,人們對其關注程度也逐漸上升,因此,大學生消費市場定將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各企業,商家應深度拓展其消費市場,搶得先機。

三、總結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大學生們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羣體,包容着具有很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學校和社會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方面的指導還不夠,我們大學生應該自覺地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的理性的定位。國家的強盛從我做起。

關於大學生生活方式的調查報告

隨着當今世界高校大眾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日趨明朗以及國際形勢的日益嚴峻,全球的政治、經濟形勢正發生着深刻的變化,這對我國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有義務樹立起國家榮譽感和使命感,培養責任意識,關注國家政治。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我院學生的政治意識比較淡薄,經常關注政治的只有18%,而大部分學生(63%)只是偶爾關注一下,其途徑主要為廣播電視、新聞報紙,佔70%,通過學校宣傳的也只佔15%,這説明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某些方面還需要改善。對於我國當前的政治現狀,70%的人表示鼓舞人心和深受歡迎,但仍有14%的人認為只走形式,沒有意義,這也證明我院學生在價值觀和認識程度上存在着差距;至於大學生入黨問題,61%的人表示是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而堅定信仰的只佔30%,這説明大學生的入黨意識逐步功利化,現實觀念增強。

常言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關心,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讀書,還要更好的關注祖國的發展,將祖國的命運與自身緊密聯繫起來,以更好的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然而上述數據表明當前我院學生對政治的關注程度明顯不足,大部分學生通過廣播電視,新聞報紙關注政治,通過網絡的佔10%,表明同學們上網時很少去瀏覽新聞。通過學校宣傳關注的只佔15%,這些數據也警世我院在今後要加大政治的宣傳力度,提高學生的政治關注力。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學生對我國當前政治抱有很大信心。

二、學風建設方面

我院的學風建設一直在河南省高校中頗受讚揚,本次調查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調查結果顯示,我院80%以上的學生堅持每節上課,經常逃課的只佔0.2%。81%的人認為我校的學習氛圍較好,68%的人平均每天能夠主動自習2-3小時,其中選擇在教室學習的佔63%,圖書館佔20%,宿舍佔18%,3%的在實驗室,81%的學生能夠認真學習專業知識,13%的人表示會研究感興趣的學術問題,這些都充分證明我院的學風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但同時調查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有40%的人不願意上公修課,認為價值不大,45%的人對選修課採取了被動接受的態度。

我校學生學習以勤奮著稱,38%的同學認為自己是學習勤奮型的,12%的學生認為自己屬於聰明型的,5%的認為是捷徑型的,10% 的認為是懶惰型的,25%的認為是混合型的。

由於我校專業年級的不同,日課時也大不相同,但平均課時為每日4-5節,課時數符合國家規定時數,有些課程因為專業原因,課時安排較多,但還在同學們的承受範圍之內。對於我校的學習氛圍,有54%的學生認為很好,27%的認為較好,19%的認為一般。35%的學生有不想上的課,但是82%的學生每節課都去上,12%的學生選擇“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否則都去”,5.9%的學生是不喜歡的老師的課不想去就不去。大多的學生最喜歡講授內容實用的課,其次是給以人生啟迪的課,再次是有能力的老師講的課,師生能充分交流的課,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對於是否容易獲得學分,是否不用考試對學生來説關係不大。在作息時間上,大部分學生都在早上六點起牀,晚上十點半左右休息,還有些在七點起牀,十一點或十二點才休息的。

調查中我們發現,我院師生的溝通存在一定問題,缺乏交流,在和任課老師的關係方面,18%的學生認為很好,10%的認為好,45%的認為一般,27%的認為差,這也表面我院教師在任課時,專心於知識傳授,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導致師生情感出現問題。

因此,今後除了鼓勵學生主動與老師進行多種方式的溝通,任課老師還要進行多方面的師生溝通。輔導員還應當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及思想狀況。可以多開展心理,思想,生活等方面的講座,培養學生們的各種興趣,調動學生們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增強老師與學生是師生感情,還有利於發現、培養優秀人才。

三、行為習慣方面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做文明健康的大學生是時代必需的,也是我院育人的重要目標,本次調查顯示,我院學生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有着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70%以上的同學都保持着六至七點起牀,十點半到十一點七牀的習慣,75%的學生精彩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身體鍛鍊,而且我院學生吸煙、喝酒者甚少,99.8%的人表示沒有吸煙習慣,至於飲酒,50%的人表示只飲啤酒,且用於交往需要的佔了68%。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了我院學生心目中不文明現象前五名,分別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休息時間在宿舍打牌、看電影或高聲説話、唱歌;在課桌或牆壁上亂塗亂劃;校園情侶在公共場所過分親密;在機房、圖書館、教室等公共場合佔位。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院學生的生活方式比較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特點,能夠按學校規定的時間進行作息,能夠自覺的進行體育鍛煉,基本上沒有什麼陋習。但是不良習慣也有存在,特別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休息時間在宿舍打牌、看電影或高聲説話、唱歌,在課桌或牆壁上亂塗亂畫等壞習慣,既損害學校形象,影響學校的整潔衞生,也側面反映了個人修養低下的問題;校園情侶在公共場所過分親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部分學生公共意識不夠強,對我院的《學生守則》視若無睹;在機房、圖書館、教室等公共場所佔位,損害了部分同學的利益,

四、情感生活方面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説“天下哪個倜儻少男不善鍾情?天下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愛情自古以來就是長久不衰的話題之一,擁有一份純真美好的愛情是每個大學生的心願之一,當前大學生戀愛人羣非常龐大,大學期間幾乎很少沒有人戀愛過。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0%的學生認為自己身邊談戀愛的人很多。對於高校允許在校大學生結婚的管理規定,33%的學生表示贊同,67%的表示可以接受但自己不會那樣做。在看待大學生同居的問題上,有20%的表示可以結受,但自己不會;而40%的學生表示堅決不接受,另有40%的同學持無所謂態度,在對待失戀問題上,有27%的同學覺得自己會死纏爛打,33%的學生説自己會痛不欲生,不知所措,20%的學生認為分了就分了,重新開始,14%的學生認為時間可以撫平傷痛。33%的大學生認為談戀愛是為了追求一段純真的愛情,33%的大學生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寄託,25%的大學生認為談戀愛對學習交往有幫助,9%的大學生是為以後成家立業做準備,在戀愛消費方面,25%的學生認為多花男的錢,少花女的錢,50%的學生認為誰有錢花誰的,25%的學生認為應選擇aa制。在選擇配偶條件時,有23%的學生注重思想品德,26%的注重學識才幹,17%的注重外貌儀表,11%的注重經濟條件10%的注重家庭經濟、家庭地位,13%的注重感情共鳴。在對待失戀問題上,有大部分同學能夠比較理智的對待,42%的認為可以做好朋友,25%的認為成了陌生人,33%的認為會成為一般朋友,沒有人認為會變成仇人。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談戀愛,在對待大學生同居和結婚問題上,大部分的學生表明自己不會這麼做,在選擇對象方面比較注重對方的人品、學識、才幹,能夠較恰當地處理失戀問題。這反映出大學生作為時代前沿的領頭人,思維和處理事情的方式已經比較理智,能夠妥善的處理情感問題,比中學生多了一份成熟與穩重。

五、日常消費方面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在校大學生,生活方面已基本自立,那麼我們接下來了解一下我校學生的消費情況。

據統計得知,46%的學生平均每月開銷在300元以下, 46%的學生在300—500元之間,8%的學生在500—800元之間, 800元以上佔9%,其中71%的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提供,28%的學生是來自獎學金、助學貸款,1.2%的學生來自勤工儉學,0.8%的學生來自社會、家庭、朋友資助。在消費的主要項目上,39%的用在了伙食,16%的用在了交通、消費方面,20%的用來購物,10%的用來買學習用品,10%的用在了娛樂休閒,7%的用於交際,8%的用來戀愛。關於時尚物品,8%的人擁有電腦,15.4%的擁有照相機,23%的擁有手機,53.6%的擁有復讀機、mp3(或mp4 )、隨身;手機的費用25%在50元以下,17%的在50—100元之間,只有8%的同學費用在100-200元。消費類型上,有53.8%的學生屬於精打細算型,有16.7%的學生屬於今朝有酒今朝醉型,25%的學生是自己也不知道是哪種消費類型的人。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的每月開銷主要來自父母,大部分學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作風,很少有學生鋪張浪費,大擺闊綽,這是一個值得提倡的好現象,但是某些學生的浪費擺闊作風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父母之錢來之不易,即使家裏經濟條件允許,我們也要“用之有度”,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就更不要與人攀比了,要正視貧困,貧困不是我們的錯,如果因為貧困而產生不正確心理就是我們的錯了。

五、人際交往方面

革命導師馬克思説:“社會是人與人關係的總和”,人與人的交往促進了我們這個社會的發展,如果説,勞動創造了人類,那麼,人與人的交往則創造了社會。因此,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是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也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之一,那麼,我院學生的人際交往如何呢?

由數據得知,我院25%的學生有1-2個知心朋友,41.7%的學生認為自己有3-4個知心朋友,25%的學生認為有5-6個知心朋友,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知心朋友在7個以上。社會是和諧與矛盾的統一體。那麼,在交往過程中,與朋友發生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58.3%的學生認為沒什麼大不了,吵鬧之後還會變好,41.7%的學生認為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學校方面應當加強學生的管理,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35%的學生認為應廣泛開展思想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48%的學生認為應舉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在家庭方面,25%的學生認為家庭應加強對子女的引導,55%的學生認為家長應保持和子女的溝通,20%的學生認為家長應加強和學校的溝通與聯繫。在如何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的生活方式時,24%的學生認為自己應樹立量入為出的節儉意識,38%的學生認為自己應加強學習,努力提高學生個人素養,34%的學生認為自己應珍惜時間,加強身體和社會鍛鍊。

以上數據表明,我院學生有一個良好的交友心態,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例如,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生活的最大苦惱是人際交往問題和心理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學校方面應多開展一些關於大學生交往問題和心理問題的講座,在家庭方面,子女應主動與家長交流溝通,學生個人應注意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責任心,並經常與老師,同學溝通。

總之,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除了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之外,作為大學的主體,我們學生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身修養,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進而也提升了我校的整體形象。一句話,校園是我家,塑造靠大家!

中國大學生生活現狀系列調查報告

二十多年前,象牙塔裏的大學生們“談性色變”,戀愛要悄悄地談,同居更如同洪水猛獸;如今,性話題成了大學生間公開的談資,不少學校設有安全套自動售賣機,甚至學校周邊的“日租房”、“鐘點房”應運而生。更有調查顯示,近半大學生贊成婚前性行為。前不久,國家人口計生委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歲以下女性佔一半以上,大學生成為人流“主力軍”。

大學生性觀念越來越開放,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性觀念過度開放,不但存在健康隱患,還會影響婚姻家庭穩定,甚至造成社會責任感缺失。性觀念變化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令人深深地擔憂,值得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思考。

一個班就有1/4學生同居

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開放,這基本上成了當下社會的“共識”。近日,廣東省的一項調查顯示,48%的大學生贊成“戀人間發生婚前性行為”。華南地區幾所大學進行的一項大學生性觀念抽樣調查顯示,近40%的大學生不介意自己的伴侶是否是處女(或處男)。

近日,《生命時報》記者走訪發現,大學生性觀念日漸開放,通過學校周邊的“設施”可見一斑。東湖新村是武漢一個頗具規模的城中村,村子的一個入口與武漢某著名高校的校園完全打通。村民們蓋起了高矮不一的自建樓房,不光是村民自己住,它們還承載着另一個重要“功能”每當夜幕降臨,不少大學生情侶在上完課後成羣結隊走向東湖新村,他們一般會在村裏的小飯店吃晚飯,然後並肩走進簡易的出租屋過夜。還在讀大三的李敏(化名)就是校外租住羣體的一員,她最開始是為了考研,想自己租個房子住方便深夜複習。而後男友提出了一起住,説既可以互相照顧還可以分擔房租,她也就同意了。這樣的“同居生活”李敏並沒有告訴父母。“我們班大概有1/4的同學在外面住。”李敏説,他們並不覺得同居是一件稀奇的事,不少人都習以為常。

在遼寧省瀋陽市的沈北大學城,坐落着四五個大型院校,路邊“日租房”、“月租房”的招牌成了一道醒目的“風景”。校園周邊的設施並不完善,但各式小賓館和日租房卻相當紅火,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學城的學生。一到晚上和週末,賓館就熱鬧起來,學生情侶們手拉手大方地出入,人多時甚至要提前預定。其中一家賓館的老闆表示:“一到寒暑假,我們這裏也就歇了,主要就是給學生開的,很少有其他人來住。”

10月10日,記者來到北京外國語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對20餘名學生進行了隨機採訪,大多數學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並對大學生去賓館開房的行為表示理解。一名同學更是直言不諱:“大學生在校都可以結婚了,我們現在有權力選擇這些。”記者在這兩所學校調查時發現,告示欄中都貼有日租房、月租房信息。在學校附近一家房產中介,中介人員坦言,學校附近的小區租住者有一半多都是學生,其中以情侶一起租住居多。在某大學的論壇bbs上,專門開設了一個租房信息板塊,記者發現上面有不少是男女朋友求租房或者合租的信息。

這樣的情景,陳楠(化名)在十幾年前根本不敢想象。1990年,陳楠大學畢業。她回想説,那時候的大學生,甚至連談個戀愛都難以啟齒。“我們當時對性方面的知識基本為零,同學談戀愛了都羞於讓別人知道,更別提婚前性行為了。”據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70%的中國人有婚前性行為,而在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數僅為16%。陳楠聽説,她的學姐中也有極個別婚前懷孕的,有的甚至跳樓自殺了。“哪像現在的孩子,上着學呢就開始同居了。”

前不久,國家人口計生委發佈的一組數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歲以下婦女佔一半以上,也就是600多萬人,大學生成了人流的主力軍。甚至有婦產科醫生感慨,每年寒暑假期間,醫院婦產科的人流手術量就會暴增,甚至有人稱8月是“暑期學生人流月”。

性觀念開放背後的隱憂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學生性觀念的改變?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會大環境的變化。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整體道德觀隨之逐漸寬鬆,離婚、同居、一夜情等事情不再讓人“聞之色變”,甚至是司空見慣了。社會的寬容導致人們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變化,處於思想變化期的大學生更容易接納這些觀點,對待“性”形成了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其二,是受網絡發展的影響。有調查顯示,網絡是青少年獲取性知識的第一渠道,網絡發展也催生了諸如虛擬愛情等多種帶有強烈性暗示的產物。其三,是青少年普遍生理早熟。生活條件的改善,體現在孩子營養豐富了,生理髮育期提前,身體發育成熟與法定結婚年齡這中間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被稱為性空白期,一方面是需要渠道釋放生理需求,另一反面是晚婚大潮愈演愈烈,大學生正處於其中,因此也催生了性觀念的開放。

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隨波逐流,接受開放的性行為時,卻很少有人注意這背後的隱憂。

性安全意識淡薄。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徐震雷表示,由於缺乏正規的性知識和正確的價值觀,導致大學生羣體的性安全意識淡薄。據《xx年廣東省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研究報告》顯示,大學生在各種性行為中,每次都戴安全套的比例僅為34.30%。而不安全的性行為存在很多健康隱患,受訪的大學生中竟有16.96%“生殖器曾經患病”,包括炎症、性病,甚至有個別被確診為艾滋病。

社會責任感缺失。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告訴記者,“性”本是一件純潔美好,並且可以説是嚴肅的事情,但是有部分大學生卻將其當成一種娛樂甚至是遊戲行為。大學生是社會的人才儲備,一旦將這種“遊戲人生”的態度帶到工作崗位和以後的社會生活中,勢必造成他們缺乏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對社會生活中的大事漠不關心,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婚姻忠誠度降低。性觀念開放,對個人尋求婚姻和婚姻的穩定會產生很大影響。如果把性看成很隨便的事,婚姻的神聖感、尊嚴感和承諾意願都會降低,隨之而來的婚姻忠誠度瓦解、婚姻衝突等問題便會爆發。

引發心理焦慮。有些女性與男友分手了,不但很難接受失去貞操的事實,還可能出現抑鬱等情緒障礙,甚至自殺;同樣,不少男孩子在發生性關係後,想對女方負責,但目前的個人條件還達不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

人流易造成女性不孕。如果在發生性關係時不注意安全,很可能產生未婚先孕、流產、被傳染性病等危險。專家提醒,人工流產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影響存在於多方面,特別是重複流產的危害更為嚴重。短期內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如出血、感染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等,從長期來看可能危害更大,重複流產4次以上92%會導致繼發性不孕症。

攀比成風,卻由父母埋單。還有專家表示,現在很多大學生談戀愛,攀比和炫耀心理嚴重,其戀愛消費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基本都由父母埋單。據一項調查顯示,近75%的大學生戀愛經費出自父母給的生活費,只有25%左右表示能夠自己通過兼職等方式滿足戀愛花費。

中國大學缺乏系統性教育

在信息開放和對接全球化的語境下,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同樣面臨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性解放”的隱憂萌芽。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性觀念,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楊雄認為,對於“婚前性行為”,應該疏導分流,引導年輕人自我保護,合理宣泄慾望。除了課堂教育,在學校管理和家庭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可以滲透性教育的理念、知識、正確的方式方法。

徐震雷強調:“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還要注意文化的敏感性,因為中國的文化和社會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我們應當結合青少年不同階段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性健康內容,從情感、生理、性知識等角度進行引導,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為他人、為愛負責。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學習國外注重能力決策的培養,其中包括人際交往技能、戀愛技能、生活技巧等,讓大學生學會戀愛知識和技巧,在發生性關係後有能力應對。”

為此,專家呼籲,高校開設性教育課勢在必行,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接受科學而系統的性教育。曾參與主持大學生性觀念調查的華南師範大學心理諮詢研究中心主任李江雪介紹,性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要給青少年傳授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性態度和形成良好的性道德。

【第4篇】大學生生活消費調查報告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着國內大學的不斷擴招,大學生正成為一個越來越龐大的消費羣體活躍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之中。為了更好地調查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對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的學生進行一次消費調查,於是製作併發放了《大學生消費調查問卷》140份,共21道題,涉及到了消費資金來源、理財狀況、綠色消費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70%,大二的學生佔30%。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與繁華的商業鬧市相距較遠,學生的消費場所較少,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學生尚未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基於以上兩個較為顯著的客觀因素,虎溪校區的學生不合理消費的現象比較少見,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同學們在理財狀況以及綠色消費等方面還是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大學生的消費狀況

1、資金來源

這個問題提出後,我們也對問題的結果進行了設想,調查的結果果然不出我們所料,有70%的同學消費資金主要來源於父母或家庭,這種情況也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狀況。這些大的社會背景、社會狀況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有小部分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被問及有機會是否願意打工賺錢時,仍有6%的人選擇不願意,這是我們意料之外的。但是還是有近八成的同學願意嘗試打工賺錢,説明大部分同學還是想盡早地獨立,即使經濟上暫時無法獨立,但至少先從思想上獨立起來,有為家庭減輕負擔的想法,同時也為鍛鍊自己的能力,培養自己各方面的才能。

2、消費結構

重慶大學入學須知上寫明學生每月基本生活費為350元,調查結果也顯示60%的學生月平均伙食費在300元—500元之間,屬較正常現象。大部分學生每月除去伙食費的消費金額主要集中在200元左右,以重慶的物價來看,這也較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女生的月平均伙食費較低於男生,而除去伙食費的其他消費卻明顯地高於男生。我們問了部分月平均伙食費在300元以下的女生為何在伙食方面的消費這麼低,她們有的是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而選擇一些廉價的飯菜,有的則是為了保持苗條身材而刻意控制自己的飲食,男生就似乎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男生月平均伙食消費選擇300元以下的主要是為了節省開支,可見男生的伙食消費主要為了節省開支而女生則更注重形象。而在書記報刊消費方面男生則比女生更捨得花錢,雖然有74%的女生每月在書籍報刊上消費20元—50元,但消費50元以上的女生卻只佔了3%,而男生雖然平均消費比女生少,但是消費50元以上的卻高達28%。從書籍報刊消費的內容上看,幾乎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休閒娛樂以及考級教輔書籍,這也體現了大學生的學習及就業壓力。大部分同學的旅遊經歷都比較少,究其原因還是學生時代沒有多餘的時間外出旅遊,導致出遊經歷的匱乏。上網頻率則分佈得比較平均,但是大意的學生上網的頻率較大二的學生低一些,由於學校規定大一新生禁止聯網而大二學生幾乎都配有電腦並且能夠上網,拉大了大一學生與大二學生之間的差距。大一學生主要集中在一週一次到兩次,而大二學生則集中在一週三次或三次以上。

3、理性消費

由於學校的地理位置及家庭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將近九成的學生消費還是較理性的,他們衣食住行的標準主要是以經濟實惠兼顧品牌為主。據調查,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位和質量,這是由於資金來源和每月可用資金量等因素限制着大學生們的消費,他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購買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大部分學生在上了大學之後都會自覺地培養自己作為大學生的氣質,盡力擺脱身上的“書卷氣”,畢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學生活就代表着自由與新生,因此他們不會去考慮那些價廉但物不美的商品,他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購買名牌產品,但質量顯然是大學生們相當關注的內容。而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太願意購買促銷產品,這也是對促銷產品質量的質疑。

從購買商品的場所來看,女生主要集中在超市和普通商店,而男生則集中在專賣店和超市,由此可見男生對品牌的忠誠度要高於女生,尤其是在服裝消費方面,女生較在意美觀程度以及數量,而男生則更傾向於品牌與質量,女生買一件上衣逛半天街與男生直奔專賣店速戰速決也成為鮮明對比。

被問及一件物品用到什麼程度就丟棄是,80%的同學都選擇了用舊了或者是壞了,但是仍有11%的女生選擇過時了,然而卻沒有一名男生選擇此項,這業可以推測出女生物品更新的速度會比男生快一些。

4、理財狀況

調查結果表明,有25%的大學生沒有合理的資金分配方式,還有不到50%的學生有時會計劃一下,這種無計劃消費也是導致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之一。而且消費後計帳的學生比例也較小,尤其是男生,一般以上的男生沒有消費後計帳的習慣。攢錢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大部分同學都是從未攢過錢或是曾經攢過現在花完了的,只有20%的同學經常攢而且仍在繼續,可見“月光族”這個次不僅適用於白領階層還適用與中國當代大學生,也體現了大學生儲蓄觀念的淡薄。

俗話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但這句話在我們大學生身上似乎並不合適,大部分大學生不經常向朋友借錢,即使是經濟危機時,他們寧願選擇縮減開支也不原向朋友借,這也是大學生思想上日漸獨立的一個標誌。

5、綠色消費

隨着綠色食品的暢銷,綠色消費這個概念也逐漸地開始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但是大學生們對綠色消費的認識還比較陌生,他們很少有人會考慮自己所使用的東西的可回收性和自己的消費行為對社會的影響,相比之下他們更注重自己的日常消費對自己身體健康的影響,這一點男女生差別也比較大,女生會更注意自己日常消費對自身健康的影響,這也許與部分男生抽煙、喝酒等不良嗜好有關。

二、建議

1、給學生的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大學生的消費觀可以説是感性而又摻和着理性的。對於大學生在消費及理財等方面出現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① 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説,中國大學生的獨立意識還是比較淡薄。我們不僅需要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我們應該要培養自己正確認識和運用金錢的能力,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得以生存。

② 增強綠色消費意識,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的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結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大學生們應該培養良好、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此來促進校園的文化建設。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又龐大的社會羣體,他們的一言一行對社會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對社會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因此大學生們應當自覺增強自己的綠色消費意識,進而促進社會良好消費風氣的鞏固和發展。

2、給商家的建議:

① 各大商家可針對學生這一特殊消費羣體,更側重自身產品的差異化、特殊化,生產一些能夠迎合年輕人崇尚個性化時尚化的心理的產品,例如手機這一產品,就可以推出讓學生們自己設計外觀等特色服務。

② 在學校周邊開設連鎖快餐點,提供專門針對學生的特色飯菜,憑藉良好的、快捷的服務以及乾淨衞生的就餐環境,必能贏得學生的青睞。

總之,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在逐漸擴大,人們對其關注程度也逐漸上升,因此,大學生消費市場定將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各企業,商家應深度拓展其消費市場,搶得先機。

三、總結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大學生們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羣體,包容着具有很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學校和社會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方面的指導還不夠,我們大學生應該自覺地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的理性的定位。國家的強盛從我做起。

【第5篇】中國大學生生活現狀系列調查報告

二十多年前,象牙塔裏的大學生們“談性色變”,戀愛要悄悄地談,同居更如同洪水猛獸;如今,性話題成了大學生間公開的談資,不少學校設有安全套自動售賣機,甚至學校周邊的“日租房”、“鐘點房”應運而生。更有調查顯示,近半大學生贊成婚前性行為。前不久,國家人口計生委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歲以下女性佔一半以上,大學生成為人流“主力軍”。

大學生性觀念越來越開放,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性觀念過度開放,不但存在健康隱患,還會影響婚姻家庭穩定,甚至造成社會責任感缺失。性觀念變化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令人深深地擔憂,值得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思考。

一個班就有1/4學生同居

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開放,這基本上成了當下社會的“共識”。近日,廣東省的一項調查顯示,48%的大學生贊成“戀人間發生婚前性行為”。華南地區幾所大學進行的一項大學生性觀念抽樣調查顯示,近40%的大學生不介意自己的伴侶是否是處女(或處男)。

近日,《生命時報》記者走訪發現,大學生性觀念日漸開放,通過學校周邊的“設施”可見一斑。東湖新村是武漢一個頗具規模的城中村,村子的一個入口與武漢某著名高校的校園完全打通。村民們蓋起了高矮不一的自建樓房,不光是村民自己住,它們還承載着另一個重要“功能”每當夜幕降臨,不少大學生情侶在上完課後成羣結隊走向東湖新村,他們一般會在村裏的小飯店吃晚飯,然後並肩走進簡易的出租屋過夜。還在讀大三的李敏(化名)就是校外租住羣體的一員,她最開始是為了考研,想自己租個房子住方便深夜複習。而後男友提出了一起住,説既可以互相照顧還可以分擔房租,她也就同意了。這樣的“同居生活”李敏並沒有告訴父母。“我們班大概有1/4的同學在外面住。”李敏説,他們並不覺得同居是一件稀奇的事,不少人都習以為常。

在遼寧省瀋陽市的沈北大學城,坐落着四五個大型院校,路邊“日租房”、“月租房”的招牌成了一道醒目的“風景”。校園周邊的設施並不完善,但各式小賓館和日租房卻相當紅火,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學城的學生。一到晚上和週末,賓館就熱鬧起來,學生情侶們手拉手大方地出入,人多時甚至要提前預定。其中一家賓館的老闆表示:“一到寒暑假,我們這裏也就歇了,主要就是給學生開的,很少有其他人來住。”

10月10日,記者來到北京外國語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對20餘名學生進行了隨機採訪,大多數學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並對大學生去賓館開房的行為表示理解。一名同學更是直言不諱:“大學生在校都可以結婚了,我們現在有權力選擇這些。”記者在這兩所學校調查時發現,告示欄中都貼有日租房、月租房信息。在學校附近一家房產中介,中介人員坦言,學校附近的小區租住者有一半多都是學生,其中以情侶一起租住居多。在某大學的論壇bbs上,專門開設了一個租房信息板塊,記者發現上面有不少是男女朋友求租房或者合租的信息。

這樣的情景,陳楠(化名)在十幾年前根本不敢想象。1990年,陳楠大學畢業。她回想説,那時候的大學生,甚至連談個戀愛都難以啟齒。“我們當時對性方面的知識基本為零,同學談戀愛了都羞於讓別人知道,更別提婚前性行為了。”據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70%的中國人有婚前性行為,而在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數字僅為16%。陳楠聽説,她的學姐中也有極個別婚前懷孕的,有的甚至跳樓自殺了。“哪像現在的孩子,上着學呢就開始同居了。”

前不久,國家人口計生委發佈的一組數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歲以下婦女佔一半以上,也就是600多萬人,大學生成了人流的主力軍。甚至有婦產科醫生感慨,每年寒暑假期間,醫院婦產科的人流手術量就會暴增,甚至有人稱8月是“暑期學生人流月”。

性觀念開放背後的隱憂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學生性觀念的改變?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會大環境的變化。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整體道德觀隨之逐漸寬鬆,離婚、同居、一夜情等事情不再讓人“聞之色變”,甚至是司空見慣了。社會的寬容導致人們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變化,處於思想變化期的大學生更容易接納這些觀點,對待“性”形成了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其二,是受網絡發展的影響。有調查顯示,網絡是青少年獲取性知識的第一渠道,網絡發展也催生了諸如虛擬愛情等多種帶有強烈性暗示的產物。其三,是青少年普遍生理早熟。生活條件的改善,體現在孩子營養豐富了,生理髮育期提前,身體發育成熟與法定結婚年齡這中間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被稱為性空白期,一方面是需要渠道釋放生理需求,另一反面是晚婚大潮愈演愈烈,大學生正處於其中,因此也催生了性觀念的開放。

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隨波逐流,接受開放的性行為時,卻很少有人注意這背後的隱憂。

性安全意識淡薄。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徐震雷表示,由於缺乏正規的性知識和正確的價值觀,導致大學生羣體的性安全意識淡薄。據《XX年廣東省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研究報告》顯示,大學生在各種性行為中,每次都戴安全套的比例僅為34.30%。而不安全的性行為存在很多健康隱患,受訪的大學生中竟有16.96%“生殖器曾經患病”,包括炎症、性病,甚至有個別被確診為艾滋病。

社會責任感缺失。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告訴記者,“性”本是一件純潔美好,並且可以説是嚴肅的事情,但是有部分大學生卻將其當成一種娛樂甚至是遊戲行為。大學生是社會的人才儲備,一旦將這種“遊戲人生”的態度帶到工作崗位和以後的社會生活中,勢必造成他們缺乏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對社會生活中的大事漠不關心,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婚姻忠誠度降低。性觀念開放,對個人尋求婚姻和婚姻的穩定會產生很大影響。如果把性看成很隨便的事,婚姻的神聖感、尊嚴感和承諾意願都會降低,隨之而來的婚姻忠誠度瓦解、婚姻衝突等問題便會爆發。

引發心理焦慮。有些女性與男友分手了,不但很難接受失去貞操的事實,還可能出現抑鬱等情緒障礙,甚至自殺;同樣,不少男孩子在發生性關係後,想對女方負責,但目前的個人條件還達不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

人流易造成女性不孕。如果在發生性關係時不注意安全,很可能產生未婚先孕、流產、被傳染性病等危險。專家提醒,人工流產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影響存在於多方面,特別是重複流產的危害更為嚴重。短期內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如出血、感染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等,從長期來看可能危害更大,重複流產4次以上92%會導致繼發性不孕症。

攀比成風,卻由父母埋單。還有專家表示,現在很多大學生談戀愛,攀比和炫耀心理嚴重,其戀愛消費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基本都由父母埋單。據一項調查顯示,近75%的大學生戀愛經費出自父母給的生活費,只有25%左右表示能夠自己通過兼職等方式滿足戀愛花費。

中國大學缺乏系統性教育

在信息開放和對接全球化的語境下,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同樣面臨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性解放”的隱憂萌芽。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性觀念,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楊雄認為,對於“婚前性行為”,應該疏導分流,引導年輕人自我保護,合理宣泄慾望。除了課堂教育,在學校管理和家庭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可以滲透性教育的理念、知識、正確的方式方法。

徐震雷強調:“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還要注意文化的敏感性,因為中國的文化和社會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我們應當結合青少年不同階段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性健康內容,從情感、生理、性知識等角度進行引導,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為他人、為愛負責。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學習國外注重能力決策的培養,其中包括人際交往技能、戀愛技能、生活技巧等,讓大學生學會戀愛知識和技巧,在發生性關係後有能力應對。”

為此,專家呼籲,高校開設性教育課勢在必行,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接受科學而系統的性教育。曾參與主持大學生性觀念調查的華南師範大學心理諮詢研究中心主任李江雪介紹,性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要給青少年傳授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性態度和形成良好的性道德。

大學生生活消費調查報告

【第6篇】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

隨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絡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

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瞭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

為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校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緻的瞭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羣體,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着以下特點。

1、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

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

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説,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台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的人羣之一。調查表明,煙台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羣體手機平均擁有率。

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着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説,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説,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於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於經濟的

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

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説這近萬元的費用了。

由於xx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着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

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

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第7篇】大學生生活攝影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生活攝影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生活攝影課是攝影學院的一門專業課,不同於一般課堂學習的是它要求我們深入生活觀察生活,表現生活。因此我們應該走出學院,走出北京,到我們不太熟悉的生活中,去發現,去了解,去感受。

從1999年攝影學院的“生活攝影課”開設以來,結合國家開發西北的宏觀戰略,自己也制定了一個系統完整的五年教學計劃。關注西北,關注他們的開發,記錄他們的發展足跡,培養學生自覺地找到理想和現實社會的着眼點,與國家的發展建設結合起來,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爭當時代的目擊者和見證人。我們作為學攝影的人在這場大發展中應該做出自己的貢獻,用攝影的方式記錄一個時代的發展。我們只有走入西北以後,才能真正瞭解那裏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

今年是我院西北行的第3年。開學前夕,我們踏上了去往河西走廊的火車,生活攝影課由此開始了。進入甘肅以後,在火車上看到的盡是茫茫戈壁。這些城市與我們熟悉的北京等地有什麼不同?這是我們想觀察和拍攝的。這是我們這次生活攝影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我們的第一站是甘肅敦煌。敦煌凝聚着中華民族璀璨的歷史文化。,這座昔日的絲綢重鎮,今朝已成為一座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的城市。從建設規模來説,敦煌城區很小,但是非常規範化。周圍有着大量的農村,那裏的道路不像城區那樣筆直,它更具生活化。那裏的居民是漢族和維族雜居。漢族人把牆刷成土黃色,而維族人則把牆刷成白色,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也是敦煌給我們留下最直觀的感受。在隨後幾天,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敦煌。在這裏,種植水果和棉花是最普遍的謀生手段。所以我們以這為主題,走入敦煌人的家裏,和他們交流談心,讓他們清楚地瞭解到我們是學生,是來記錄敦煌的發展和建設的。建立了這份友情之後,我們再拍攝他們日常生活的時候就更自如了。經過了解的拍攝往往能抓住平常不注意的細節。

在對城市有一定的認識後,我們又記錄了一些西北特有的景物。民族的'瑰寶——莫高窟。只有走入這裏,才能有平時體會不到的感覺。莫高窟之所以可以傲視異邦古蹟,就在於它是一千多年文明的層層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接着我們去陽關和玉門關,塞外古蹟真是讓人驚歎。“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當我們仰望古城,才能真正體會到這份蒼涼的感覺。敦煌的最後一站是雅丹。這裏沒有公路,交通不便,深藏於大漠腹地,不被世人所知。在拍攝雅丹地貌的過程中有一個意外收穫。在老師的積極爭取下,當地人帶領我們進入以前被稱為“死亡地域”的羅布泊。讓我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裏居然有一批金礦工人在勞動、生活。我們抱着好奇的心情去了解他們。在這裏,吃的、喝得都要從幾百公里以外運過來,條件相當艱苦。同樣,正是由於我們的進入,才讓他們瞭解到,還有我們這批學攝影的人能夠來這裏。拍攝過程裏,在與他們不斷的交流中,我們得知他們每天開採金礦的勞動量相當大,但收穫卻很小。而他們對於工作環境的艱苦毫不在意,因此我們在拍攝時更關注的是他們工作時的動作、神情等。正是有了這種感覺,我們才逐漸認識到什麼是紀實攝影。紀實攝影的過程是一個思考問題的過程。去金礦之前,老師根據以往國外攝影大師們拍金礦的狀態與方法佈置作業。因此,我們必須帶着作業選題有目的的去拍攝,只有這樣才不會一味地亂拍,才能夠充分表現出主題。

【第8篇】大學生生活及學習報告

大學生生活及學習報告

1、學習方面

上期我們的學習任務比較輕鬆,加之同學們還未適應大學生活,剛開始的時候同學們的學習激情和學習效率並不高,後來經過班委的討論,召開了幾次動員會議及組織了幾次學習方面的競賽活動,增加了同學們的學習激情,提高了同學們學習興趣,是同學們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並且適應了大學的學習方式。最終期末考試中全班無一人掛科。

2、生活方面

上期工作中我們也把生活工作放為重點,主要是因為同學們第一次離開父母開始獨立的'生活,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班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分別組織了幾次活動:一些是增進同學們感情的見面會和文藝晚會;另一些是生活常識大比拼,不僅從簡單的生活起居上,也從醫療保健上豐富了大家的知識面。通過了這些活動,同學們基本適應了大學的生活。

3、紀律方面

上期紀律工作一直是我們的難題。平常教學秩序還是不錯的,就是晚自習紀律不太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各班班委、各個班長之間已經開了好多次會議了,但是效果只是治標不治本。這學期我們要把工作重點放到紀律上去,要為同學們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第一要努力做好班內的紀律工作;第二要積極配合紀檢部及其他各班工作,不捨晝夜。

轉眼間大一上學期已經悄然逝去。盤點上學期的成功與收穫,我們甚是欣慰。在院黨黨委的領導下,在院團委的關心下,在教學二部領導和老師的幫助和教導下我們信管二班取得優異的成績。不過,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為了更好的為同學們服務,我們有必要對上期工作做個總結。

總結語:回首這個學期,我們班委取得了進取性的成果。經過這個學期全班的共同努力,我們積累了經驗,獲得了成功。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再接再厲,我們的班級會更上一層樓!

【第9篇】關於大學生生活環境及心理素質情況的調查報告

摘要:當代大學生肩負着跨世紀的重任,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裏要承受來自大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巨大壓力,必須要有良好的道德,堅定的信念、意志和心理素質,才能支持自己建功立業,實現宏偉目標。本文通過對二外中文系03級的學生的生活環境及心理素質情況的調查,發現問題,尋找其產生的原因,提出保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對策。

關鍵詞:素質教育 基本文明教育 人生觀教育 持久戰

文明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從國小到大學進行了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的是實現學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優良素質的塑造。但在校園裏看到的情景,使我們不得不深深思考:十幾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現在大學生自身道德素質方面的效果有着極大的反差,不同程度地表現為集體主義觀念淡薄,輕視勞動以及校園中的不文明行為、不禮貌現象增多。到了大學,我們培養的目標應該是使學生不僅掌握較為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思想政治覺悟和倫理道德水平等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然而,近年來,在部分大學生中,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對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持不太重視的態度。使得現在對大學生進行基礎文明教育,成為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當今大學生中,不講衞生,不懂禮貌,不講公德,浪費糧食、水電等不文明現象比比皆是:買飯時亂擠一通,見到老師不打招呼,考試作弊成風,在課桌和牆壁上亂塗亂畫,等等。這些都顯示了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遠遠不及他們的文化水平。這確實令人挺擔憂的。一些大學生對政治不感興趣,不願參加《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課和政治學習。其突出地表現在“四多”上:即藉故請假的多,無故缺席的多,遲到早退的多,上政治課看業務書的多。在調查中發現,約有10%的大學生無理想,大多數的大學生只有職業理想,1/3的大學生有政治理想或帶有政治色彩的職業理想,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而有些人認為思想道德課沒有用處,將來找工作時,用人單位主要看學生手中有多少證書,學過多少專業知識。少數學生還認為,思想道德素質再好,也不能頂飯吃,何必自尋煩惱,自己折磨自己呢?這些認識直接妨礙了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很不利。

這種狀況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由於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還處於較低的發展層次,精神文明水平還不高。表現在家庭教育方面,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忽視家庭教育,或者由於家庭知識構成較低,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使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片面而簡單。特別是近幾年來,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對他們的家庭教育不當所產生的羣體性道德教育偏差,也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其次,在學校教育方面,由於我國一直是考試教育,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系統而完善的制度,大多數中學盲目追求升學率,道德教育形同虛設,使學生只注重考試成績,不重視個人道德修養的提高。而“教書育人,有些教師往往是隻教書,而缺乏寓於教書中的育人和缺乏‘授業’中的“傳道”。”[①]這也是重要的一方面。進入大學後,學生的道德水平難於同知識智力水平相符合。而以前對大學生在輿論上的吹捧,也使許多大學生對自我評價過高,認為不再需要德育方面的修養,在這方面更加放鬆。另外,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如“一切向錢看”,腐敗現象等,也對道德教育工作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對學生進行基本文明素質教育是手段,通過基本文明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風,培養合格人才才是目的。要實現這一要求,基本文明教育必須分三步走,或者説應包括三方面內容。

第一,校規校紀教育。校規校紀是基本文明素質的規範要求和準則,與基本文明教育密切相關。它通過集體對個體的約束,紀律對“自由”的約束來形成一種秩序,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環境。校規校紀教育是基本文明素質教育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順利在校園生活和學習的前提,是建立良好校風的重要一環。可以通過學校組織學習,聽報告,大學生管理條例考試等形式,使學生對學校紀律、規定有個初步的認識。還可以通過櫥窗對以往的學生違紀典型進行宣傳,並在學生中展開充分的討論,使他們用這些來警戒自己。

第二,基本行為規範教育。基本的行為規範包括基本的人際交際交往禮節,規矩的行為,基本的道德準則等。它不僅涉及到學生在校日常生活、學習、交往中的最基本的言行舉止,也涉及到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基本行為,這是文明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難點。基本行為規範表現在人的日常生活的各種細小事情中,它是靠長期培養良好的習慣而形成。習慣的養成是長期的,而習慣一旦養成後要改變它是非常困難的。這方面的教育單靠德育課中的説教和開大會是講一講是遠遠不夠的。習慣常常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當學生按照習慣行為做時,在意識中他往往並沒有想過應不應該這樣做,而只是遇到某種特定情景時的下意識的反應。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首先讓他們意識到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錯的。這個可以通過在宣傳欄裏進行宣傳提醒,或者學習、討論有關文章等形式,使學生對自己的習慣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他們制定教室、寢室、食堂文明公約,並把查找身邊不文明行為和訂立文明公約過程作為教育過程。心理學認為,習慣的改變往往不是可以自覺完成的,而要靠外界的約束和刺激長期形成。所以,建立學生自律組織,如文明行為稽查隊,對同學中的不文明行為隨時檢查、督促,對良好行為進行表揚、鼓勵。當然,基本文明素質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它是一個需要長期不斷髮展和鞏固的過程。對於大學生中的不文明現象,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理解,不可動輒批評學生素質低,不如以前好。

第三,人生觀教育。人生觀就是一個人對世界總的看法和態度。人生觀教育是基本文明教育的鞏固和昇華。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做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②]可見,人生觀教育有多麼重要了。大學是他們人生觀樹立的主要階段,很多學生文明素質較低,其實正是他們人生觀不太成熟的表現。他們通過生活的經驗和獨立的思考來形成自己的觀點,有時受到不良思潮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人生觀表現為消極、頹喪,或偏激,自以為看透一切,或單純功利主義,必然導致他們在行為上的偏激,或玩世不恭,得過且過,或逆反心理,喜歡“對着幹”,甚至發生自殺。僅1998年上海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就有21起。[③]大學是他們最需要各方面給予引導的階段。這個引導,不可能是宣講式的口頭教育,簡單的談心效果也不會好,而是全方位的示範,良好的社會行為及秩序的教育,也就是平時所説的“學做人”。這首先需要全體教職員工,包括行政教輔人員和後勤服務人員,特別是任課教師,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來無形地教育學生,行動勝於雄辯,這樣產生的教育效果要遠遠大於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説教。其次,要在學生中樹立正氣,表揚高尚品格行為,打擊歪風邪氣,所謂“善善惡惡”。

總之,大學生基本文明素質教育是一項艱鉅而刻不容緩的任務,對它需要充分的認識,即對它產生的根源有正確的認識,大學生可以通過教育提高文明素質,對此應充滿信心。同時也要認識到這項工作的艱鉅性,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註釋:

[①] 引自《淺議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楊永康

[②] 引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p111

[③] 引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王祥興

參考文獻:

(1)《淺議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楊永康

(2)《對當代大學生德育的展望與思考》陳靜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王祥興

(4)《淺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吳瑋

(5)《普及心理衞生知識,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從大學生自殺現象談起》

朱莉莉

(6)《論一年級大學生的心理調適》戴迪萍

【第10篇】大學生生活類調查報告

大學生生活類調查報告

導語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要求逐漸提高,對大學生學習績效的研究是社會、學校及學生本人的客觀要求,是關係到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大問題,小編為你收集了大學生生活類調查報告 ,供您參考和借鑑。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以徐州某高校部分學生為樣本,對大學生的學習績效情況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按不同的學科性質,分工科、理科、人文學科進行調查,按課程的性質:必選、限選、任選、考試,考查進行分課程、分類別調查,同時對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進行調查。編制大學生學習狀況調查問卷,運用頻數、相關係數和非參數差異比較檢驗等統計分析方法,對大學生學習績效及相關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6份,有效問卷489份,有效回收率達98.6%。其中工科專業學生120份,佔有效問卷的24.5%;理科專業學生296份,佔有效問卷60.5%;文科專業學生73份,佔有效問卷的14.9%。男生263份,佔有效問卷的53.8%;女生226份。大學一年級112份,佔有效問卷的22.9%,大學二年級137份,佔有效問卷的28.0%,大學三年級168份,佔有效問卷的34.4%,大學四年級72份,佔有效問卷的14.7%。問卷調查文理工專業類別、男女比例和各年級人數較為均衡,進一步提高樣本的代表性。

本次發放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問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問卷98份,有效回收率達98%。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回收到的有效調查問卷,通過統計軟件spss,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得出學生學習績效的具體數據。採用比較分析法對結果進行分析,從學習情感、學習態度、能力鍛鍊三方面分析不同績效水平學生的特徵,總結出當今大學生學習績效的實際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學習情感

1.學習績效較差的學生學習消極懈怠。在學習績效較差的學生中,約有61.2%的學生學習目標和動機不明確。有的學生上大學的目的就是混個大學文憑,再加上高年級學生對新生進行一些如:大學考試只要考前背背就會通過、“大學大學,大概學學”等錯誤性的引導,常常導致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不刻苦努力,缺乏競爭意識,再加上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認為專業成績與就業沒有直接聯繫。約有32.7%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並不大,最後只要能混到畢業證就行,而這樣的觀點更加助長了他們學習的惰性。

2.和績效較差的學生相比,績效中等水平的學生學習情感比較積極。45.6%的學生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47.8%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比較感興趣;40.6%的學生認為對學習感興趣的原因是能夠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認為大部分時間學習比較刻苦,但認為學習的目的僅是取得學歷的學生也不在少數,約佔35.8%。

3.績效優秀的學生大都能夠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他們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瞭解自身發展的需求,35.8%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學習感興趣的原因是在學習中能夠體驗到快樂,57.9%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學習比較感興趣,還有38.5%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學習非常感興趣,而愉快的學習又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學習態度

1.績效較差的學生大都是被動學習,學習成績不理想,目標不明確,約有86.7%的學生沒有確立學習目標。績效較差的學生對待學習消極被動,逃課現象比較嚴重,遲到現象時有發生。學習不主動,60.8%的學生是老師上課講什麼就學什麼,缺少思考和創新。上課時,57.2%的學生髮言次數較少,30.8%的學生從不發言。這種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學習效率。

2.績效中等的學生,學習比較主動。大多數學生都有學習目標,但確定的目標多是模糊的,不具體的,甚至有些不切實際,難以把握,不利於實施,往往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績效中等的學生逃課現象不是很嚴重,60.2%的學生課堂討論比較積極,多數學生已經學會獨立思考問題。28.7%的學生在課堂上有選擇性地聽講,注重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的學習。可見,績效水平中等的學生已經開始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向主動的'探究性學習轉變。

3.績效優秀的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他們具有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課堂表現都非常積極主動,60.9%的學生會帶着疑問聽老師講課;78.2%的學生喜歡勤于思考,自主學習;80.5%的學生能夠積極發言,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敢於發表意見或建議,喜歡自主學習,善於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儘可能多地吸收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89.2%的學生去圖書館的次數比較多。學習成績處於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約為93.8%。

(三)能力鍛鍊

1.績效較差的學生不重視能力的培養。擔任過學生幹部的學生僅佔19.7%,41.5%的學生有過打工的經歷,其中25.8%的單純是為了掙錢而打工,76.8%的認為打工無需與專業對口;對於學校組織的實習實訓,59.6%的學生參與消極,應付現象嚴重,態度懶散,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鍛鍊。

2.績效中等學生參與活動較為積極主動。約有43.2%的學生擔任過學生幹部,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在能力上有所提高;79.2%的學生有過打工經歷,並且大部分學生認為打工的目的是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鍛鍊自己的能力;80.4%的學生比較積極地參與學校組織的實習實訓活動;56.2%的學生實習態度認真,能力得到相應的鍛鍊。

3.績效優秀的學生都比較重視能力的鍛鍊,所選擇的實踐活動比較有針對性,大部分都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相關,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專業素養。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約有83.2%的學生擔任過學生幹部;53.6%的學生認為通過擔任學生幹部,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86.7%的學生有過打工經歷;其中68.4%的學生認為打工是為了鍛鍊自己的能力;42.6%的學生尋找和自己所學的專業對口或相關打工單位;96.7%的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學校組織的實習實訓活動;85.9%的學生實習期間都能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鍛鍊。

三、對策

本次調查在分析學生不同績效水平特徵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探索分析影響當今大學生學習績效的因素,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自身及外部的資源,進一步提高學習績效;使學生、老師和學校有機結合,統一協調,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廣大在校大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周圍資源的使用率,為自身綜合競爭力的提高提供發展的平台。

(一)加強理想教育,制定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

大學生仍處於思想尚未定型期,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觀念。處理好遠大理想與現實目標之間的矛盾,幫助學生認識到大學學習對未來的人生髮展的重要意義。高校還要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尤其對大一的新生要重視入學教育,使他們奠定良好的學風基礎,儘快地適應和融入到新的學習環境中來。

(二)加強專業教育,增強學習動機。

學校一要加強專業建設,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要加強專業設置論證,注重市場調研,注意人才需求動向,新辦專業要滿足社會需要,保證教學條件和教學質量。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細緻的專業教育,使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明確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與國家建設和學生自身發展之間的關係,瞭解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個人前途和發展之間的關係,進而增強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要合理設置課程,引入社會最需求的專業課程和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主動根據社會需求調整知識結構,從單一型的理論知識結構轉變為複合型應用知識結構。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專業前沿信息、就業前景及未來發展等內容,使學生對本專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有所瞭解。

(三)多方入手,激發學習積極性。

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善於挖掘大學生的潛能,因勢利導,增強其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可通過賞識教育,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的表現多肯定,增強自信心。提高大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培養高素質人才,既需要大學生自身的努力,又需要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緊密相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必然會認真對待學習,逃課、逃學、沉溺於網絡遊戲、作業馬虎應付或者互相抄襲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開放實驗室和研究室,以滿足大學生的求知慾;要加強社會實踐指導,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活動中體會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如何提高廣大同學的學習效績,並將所學的知識熟練運用到實踐中去,建立一個關於學習績效的評價體系,是我們在取樣分析後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對於大學生學習績效的研究更有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第11篇】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範文

隨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絡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

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瞭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

為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校——煙台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緻的瞭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羣體,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着以下特點。

1、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

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説,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台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的人羣之一。調查表明,煙台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羣體手機平均擁有率。

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着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説,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説,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於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

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説這近萬元的費用了。

由於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着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

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

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着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説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

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着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着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