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玉苦瓜》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03K

《白玉苦瓜》賞析【精品多篇】

白玉苦瓜 篇一

作者:余光中

似醒似睡,緩緩的柔光裏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隻瓜從從容容在成熟

一隻苦瓜,不是澀苦

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

看莖須繚繞,葉掌撫抱

哪一年的豐收像一口要吸盡

古中國餵了又喂的乳漿

完美的圓膩啊酣然而飽

那觸覺,不斷向外膨脹

充實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翹着當日的新鮮

茫茫九州只縮成一張輿圖

小時候不知道將它疊起

一任攤開那無窮無盡

碩大似記憶母親,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

不幸呢還是大幸這嬰孩

鍾整個大陸的愛在一隻苦瓜

皮靴踩過,馬蹄踏過

重噸戰車的履帶輾過

一絲傷痕也不曾留下

只留下隔玻璃這奇蹟難信

猶帶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

熟着,一個自足的宇宙

飽滿而不虞腐爛,一隻仙果

不產生在仙山,產在人間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為你換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萬睞巧將你引渡

笑對靈魂在

白玉里流轉

一首歌,詠生命曾經是瓜而苦

被永恆引渡,成果而甘

1974年完成

賞析一

這是一首含義深邃、思想深刻、藝術圓熟的詠物詩。詩人詠誦的是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白玉雕琢的苦瓜,然而這決不僅僅是簡單的詠物,而是利用意象,以物寄情,表現了詩人珍惜文化傳統、願中華崛起的'思想感情。詩中的第一節描寫白玉苦瓜新鮮飽滿,清盈圓潤。作者説它像吸吮了“古中國餵了又喂的乳漿”,這寓意着讚美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孕育着一代代中華民族兒女。正因為苦瓜自己的根深深紮在民族的土壤裏,才激發了作者的詩情,用最美好的語言由衷地歌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節補敍白玉苦瓜生長經過,説它是大地母親“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又説“鍾整個大陸的愛在一隻苦瓜”,這是從文物昇華,將其作為祖國的象徵詠唱。這從苦瓜被“皮鞋”“馬蹄”“重噸戰車”踐踏過(象徵祖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尤其是日寇入侵後所遭受的重重苦難)可進一步得到證實。

第三節是詩人將自己融入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藝術超時間性的追求“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此“光中”是雙關語,暗含作者的名字。他追求藝術能超越時間流芳百世,像“仙果”那樣“飽滿而不虞腐爛”,但他並不想不食人間煙火,拔着自己的頭髮離開哺育他成長的大地母親即詩中所寫的“不產生在仙山,產在人間”,這充分説明余光中藝術理想並不是否定民族傳統的“橫的移植”,而是高度“重視迴歸自己的‘泥土’”。

此詩無論是回憶沉思、抒情詠歎,還是寫視覺味覺、色調韻律,都圍繞着苦瓜這一軸心。結尾預言苦瓜,“不再是澀苦”,表明作者對中華民族的崛起,即不再被皮靴踩、重噸戰車蹂躪充滿了信心。作者曾説:“唯有真正屬於民族的,才能真正成為國際的。”《白玉苦瓜》這首詩,典型地體現了他這種詩學觀。這不僅從作者所歌詠的對象是中國特產可看出,而且從詩的豐厚的民族內容和象徵意義,以及文言詞語的運用和形式韻律所保留的“五四”新詩特色,也可印證這一點。

賞析二

這是一首充滿愛國主義情感的尋根詩篇。詩人在故宮博物館看見一件古代文物,白玉雕琢成的苦瓜,於是觸發靈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第一節極寫苦瓜的飽滿圓潤,晶瑩剔透,它千年的酣睡,它從從容容、自自在在地成熟,都顯示出它不再澀苦,而這樣美麗飽滿的苦瓜,是由古中國的乳汁一口一口餵養、培植而成的。“那觸覺,不斷向外膨脹”之句,用得很妙,將無生命之死物,寫成了有生命之活物。這樣的詩句既是苦瓜飽滿圓潤,在觀者眼睛裏產生的一種幻境似的滑溜溜的光澤,也是擬人化手法將物體活化的手段。“直到瓜尖,仍翹着當日的新鮮”之句,把物體寫得十分淨潔鮮活,雖是千年古物,不但一塵不染,而且仍翹着當日的新鮮。一個“翹”字,將生命的活力貫注其中,使詩和物都有了鮮嫩和強勁的生命感。詩的第二段進入了一個更新的境界。詩人用隱蔽的手段將苦瓜擬人化為一個嬰兒,而祖國的沃土是母親。母親敞開胸脯,嬰兒向母親的胸脯上匍匐,他用蒂用根飽飽地吸吮着母親的乳汁恩液。雖然經過許多苦難,經過戰火的燒烤,經過鐵蹄的踐踏,經過履帶的重壓,但是,它奇蹟般成長,而且沒有留下傷痕,這裏顯然不是單單地寫白玉苦瓜,而是在寫由祖**親的乳汁哺育長大的每一個炎黃子孫。詩人的功力在於寫苦瓜意不在苦瓜,寫象徵物,但又不脱離物的本體,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於是藝術的強大魅力油然而生。詩的結尾處又回覆藝術本身。雕塑家的巧手經過千刀萬鑿,給白玉苦瓜以藝術的靈魂,“被永恆引渡,成果而甘”,有一語雙關之意,一方面肯定藝術創造的永恆價值,每每欣賞這樣的成果都將給人以甜蜜,另一方面寓意祖**親,養育了這樣的兒女,恩重如山,永留青史。

詩歌白玉苦瓜 篇二

似醒似睡,緩緩的柔光裏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隻瓜從從容容在成熟

一隻苦瓜,不是澀苦

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

看莖須繚繞,葉掌撫抱

哪一年的豐收像一口要吸盡

古中國餵了又喂的乳漿

完美的圓膩啊酣然而飽

那觸覺,不斷向外膨脹

充實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翹着當日的新鮮

茫茫九州只縮成一張輿圖

小時候不知道將它疊起

一任攤開那無窮無盡

碩大似記憶母親,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

不幸呢還是大幸這嬰孩

鍾整個大陸的愛在一隻苦瓜

皮靴踩過,馬蹄踏過

重噸戰車的履帶輾過

一絲傷痕也不曾留下

只留下隔玻璃這奇蹟難信

猶帶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

熟着,一個自足的宇宙

飽滿而不虞腐爛,一隻仙果

不產生在仙山,產在人間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為你換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萬睞巧將你引渡

笑對靈魂在

白玉里流轉

一首歌,詠生命曾經是瓜而苦

被永恆引渡,成果而甘

賞析 篇三

這是一首充滿愛國主義情感的尋根詩篇。詩人在故宮博物館看見一件古代文物,白玉雕琢成的苦瓜,於是觸發靈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第一節極寫苦瓜的飽滿圓潤,晶瑩剔透,它千年的酣睡,它從從容容、自自在在地成熟,都顯示出它不再澀苦,而這樣美麗飽滿的苦瓜,是由古中國的乳汁一口一口餵養、培植而成的。“那觸覺,不斷向外膨脹”之句,用得很妙,將無生命之死物,寫成了有生命之活物。這樣的詩句既是苦瓜飽滿圓潤,在觀者眼睛裏產生的一種幻境似的滑溜溜的光澤,也是擬人化手法將物體活化的手段。“直到瓜尖,仍翹着當日的新鮮”之句,把物體寫得十分淨潔鮮活,雖是千年古物,不但一塵不染,而且仍翹着當日的新鮮。一個“翹”字,將生命的活力貫注其中,使詩和物都有了鮮嫩和強勁的'生命感。

詩的第二段進入了一個更新的境界。詩人用隱蔽的手段將苦瓜擬人化為一個嬰兒,而祖國的沃土是母親。母親敞開胸脯,嬰兒向母親的胸脯上匍匐,他用蒂用根飽飽地吸吮着母親的乳汁恩液。雖然經過許多苦難,經過戰火的燒烤,經過鐵蹄的踐踏,經過履帶的重壓,但是,它奇蹟般成長,而且沒有留下傷痕,這裏顯然不是單單地寫白玉苦瓜,而是在寫由祖**親的乳汁哺育長大的每一個炎黃子孫。詩人的功力在於寫苦瓜意不在苦瓜,寫象徵物,但又不脱離物的本體,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於是藝術的強大魅力油然而生。

詩的結尾處又回覆藝術本身。雕塑家的巧手經過千刀萬鑿,給白玉苦瓜以藝術的靈魂,“被永恆引渡,成果而甘”,有一語雙關之意,一方面肯定藝術創造的永恆價值,每每欣賞這樣的成果都將給人以甜蜜,另一方面寓意祖**親,養育了這樣的兒女,恩重如山,永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