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積累學習名人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55K

積累學習名人故事多篇

積累學習名人故事 篇一

——要從點滴開始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學問家。他生長在江蘇崑山,據傳説,他從小就如飢似渴地勤奮讀書,沒有多少年,崑山所能找到的書都被他讀完了,至今還流傳着“崑山無書”的美談。

顧炎武的著作《日知錄。自序》説:“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積三十餘年,乃成一編”。他不僅每天讀書,而且遇到難題,一定弄懂弄通;發現疑點,更是反覆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當為止。由於不知疲倦地勤奮,顧炎武十多歲時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資治通鑑》讀完,並且全部抄了一遍。他一生所讀過的書,有好幾萬卷,可以裝滿一間屋子。

積累學習名人故事 篇二

1、孫敬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蘇秦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3、匡衡

西漢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裏有個大户人家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説:“,我想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4、孫康

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户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於是,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正是他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

5、車胤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温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6、蘇洵

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有一年端午節,蘇洵從早晨起來就紮在書房裏讀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現粽子已經吃完了,碟裏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台當成了糖碟。正是憑着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為了文學大家。

7、樑灝

樑灝是五代時期的人,卻是宋太宗時期的狀元郎。他從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斷地進京應試,歷經後漢和後周兩個短命朝代。雖然屢試不中,但他毫不在意,總是自我解嘲地説:“考一次,我就離狀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進士,被欽點為狀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參加會試四十場,中狀元時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問他的年歲,他自稱:“皓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歲了。短短兩句話,包含了多少考場上的艱苦和辛酸!

8、呂蒙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説:“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餘,他便一頭鑽進書堆裏,如飢似渴地閲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9、唐汝洵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可愛的孩子。誰知,他5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的世界從此失去了光明。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夥伴們臉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了沒有光明的日子,並且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

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時候,課文很長,他憑耳朵聽根本就記不住先生講的內容,只好學古人用結繩記事。他還喜歡上了詩歌,因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體味到。經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於成為了明朝著名的學者和詩人。

積累學習名人故事 篇三

——的“數量”是創作“質量”的保證

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語言 , 他許多的好詞佳句都是從村夫僧人那裏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開的時節,站在梅樹下的一個村夫很高興地對袁枚説:“你看,梅樹有了一身花了!”袁枚聽了,心想:“這不是詩嗎?”他便默默地記下,久久咀嚼,後來就寫出了“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還有一次,一位給袁枚送行的僧人,惋惜地説:“可惜園裏梅花正盛開,您帶不去!”袁枚吟得“只憐香梅千百樹,不得隨身帶上船”的詩句,一直為人稱道。

積累學習名人故事 篇四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髮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積累學習名人故事 篇五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裏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藉着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裏,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積累學習名人故事 篇六

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裏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積累的名人故事 篇七

袁枚積累語言

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積累語言,他許多的好詞佳句都是從村夫僧人那裏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開的時節,站在梅樹下的一個村夫很高興地對袁枚説:“你看,梅樹有了一身花了!”袁枚聽了,心想:“這不是詩嗎?”他便默默地記下,久久咀嚼,後來就寫出了“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還有一次,一位給袁枚送行的僧人,惋惜地説:“可惜園裏梅花正盛開,您帶不去!”袁枚吟得“只憐香梅千百樹,不得隨身帶上船”的詩句,一直為人稱道。

蘇步青的“零布頭”

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把會前會後、飯前飯後的時間比喻為零布頭,並加以利用。他在參加五屆三次人大會議期間,抓緊空隙時間完成了《仿射學微分幾何》的後半部分。他説:“別看時間零碎,分分秒秒的時間好比零布頭,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時間本來是一定的,但是,對於善於利用它的人來説,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助跑器”。

拿破崙的知識積累

當年叱吒疆場,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一個給法蘭西人民帶來無限榮耀,一個向世人發出“在我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的誓言的“自信家”,早年是何等勤苦地積累。在他於巴黎軍校攻讀炮兵攻略,學習海軍知識時,一直是勤勉地苦學,用心地積累。當室友們吃午餐的時候,拿破崙依舊潛心於對地理、歷史和數學的研究並樂此不疲。這一直持續了他整個學習生涯的積累過程,為他今後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終於,拿破崙成就了法蘭西帝國,而長期的積累則成就了拿破崙,成就了他近似瘋狂的自信。

崑山無書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學問家。他生長在江蘇崑山,據傳説,他從小就如飢似渴地勤奮讀書,沒有多少年,崑山所能找到的書都被他讀完了,至今還流傳着“崑山無書”的美談。

顧炎武的著作《日知錄。自序》説:“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積三十餘年,乃成一編”。他不僅每天讀書,而且遇到難題,一定弄懂弄通;發現疑點,更是反覆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當為止。由於不知疲倦地勤奮學習,顧炎武十多歲時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資治通鑑》讀完,並且全部抄了一遍。他一生所讀過的書,有好幾萬卷,可以裝滿一間屋子。

傑克·倫敦的“笨工夫”

傑克·倫敦是美國著名的小説家,他的學識全是靠自修得來的。他經常把詞典和書裏的詞句抄在小小的紙片上,然後把這些紙片掛在窗簾上、衣架上、櫃櫥上、牀帳上,甚至塞在鏡子縫裏,以便在刮臉、穿衣、睡覺前後都能隨時看一看,記一記。他把一些紙片放在衣兜裏,外出參加音樂會、拜訪親友或散步時,抽出空閒的時間念一念。他由於不斷地記誦,終於掌握了大量的詞語,寫起文章來就得心應手了。看來,傑克·倫敦有些笨,但是世界上有什麼東西能不經過笨工夫就可以學到的呢。

王充注重積累

漢代的王充是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是在非常清貧的情況下開始治學的。他的家裏很窮,沒有錢來買書,於是,他就到洛陽的書店裏去讀書。讀完一本就背一本書,看完一個店裏的書就到另一個店裏去。他讀的書非常多,在《漢書·藝文志》中列出的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等六類書,共13000卷,只要當時存世的書,他幾乎都一一讀過。因此,在他的腦海裏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王充從34歲開始寫《論衡》。為了能夠專心致志地著作,他閉門謝客,拒絕一切應酬活動。在他的卧室的窗台書架上,到處放着刀筆和竹木簡,一旦有好的想法,就及時地記錄下來,直到臨死前不久還在堅持這麼做。因此,他為《論衡》這部書積累不少的素材,使得這部鉅著得以順利完成。

果戈裏的筆記簿

俄國著名大作家果戈裏,曾經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廣泛觀察過後悉心記錄的筆記簿進行了成功的文學創作。

這位作家的一個習慣就是身邊常備一個本子,隨時記下一切在社會上觀察、體驗到的事情。除了眼見的各種景物外,還有耳聞的各種有意義的話語。在這些記錄裏,天文地理花鳥蟲魚無所不有,既有多種動植物的名字和它們展示給作家並撥動他心絃的特別之處,也有掛在捕魚狩獵者口頭的俗語和樸實的但是耐人尋味的語言,還記錄下了作者對社會、人生和事情的思考。這些記錄為果戈裏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有用的素材,他曾經不無得意地把自己心愛的筆記簿稱為“手頭的百科辭典”。

馬克思的廣博涉獵

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動手寫《資本論》,閲讀了1500種以上的書,在書中引用了十幾個學科、數百個作者的觀點,留下了100多本讀書筆記。他有極為豐富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並對文學藝術有極高的修養,海涅、歌德、但丁、巴爾扎克、莎士比亞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他能如數家珍,隨口吟誦。他幾乎掌握歐洲一切國家的語言,能夠用流暢的英語、法語著述立説,對自然科學也有很深的造詣,在他的頭腦裏積累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這些有益的積累,對成就他的事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契訶夫的創作題材

有一天,幾個青年問俄國作家契訶夫:“怎樣才能獲得創作題材?”契訶夫順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記説:“這裏有100個題材。”這幾個文學青年看着這珍貴的日記本入了迷,日記中所記的每一個材料都生動、感人。有個青年説:“真想買幾個回去,這些材料太好了。”契訶夫笑着説:“題材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每個題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積累的結果。”

白居易陶罐積累資料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了積累詩作素材,準備了許多陶罐,並分門別類貼切着標籤,整齊地放在一個七層的架子上,他平時收集到了資料,按不同門類投到各自的陶罐中,等到資料積累的足夠寫作時,就把陶罐清空完成作品,然後再重新開始新一輪的資料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