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仿寫《臘八粥》寫一種食物(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3W

仿寫《臘八粥》寫一種食物(精品多篇)

模仿臘八粥寫一篇美食 篇一

蔣詩藝

老家的海鮮麪

在我們老家,剛初學走路的小孩子,已經外出工作的大孩子,白髮蒼蒼的老孩子,一提到海鮮麪,嘴裏立時就生出一種鮮香的感覺,使人饞涎欲滴。

所謂海鮮麪,起碼要有三種以上的海鮮:野生小黃魚,大蝦和蟶子,這是常用食材。大廚師開始燒的時候,先要把爐火燒得很旺,然後,拿來一大塊姜,在鍋裏頭猛擦,擦到空手為止。接着倒入菜油,灑半勺鹽,加不剝皮的大蒜,投下扯碎的大把綠葱和紅辣椒。

大廚的鍋鏟在香氣撲鼻的鍋裏來回攪動,鍋裏冒起了一股一股白煙。這時,立刻把準備好的海鮮倒進鍋中,頓時“炮火喧天”,廚師像戰神一樣不停地翻炒,鍋鏟飛舞起來,最後倒進清水,鍋內的“戰場”靜了下來,小火慢熬,不一會兒便是一鍋原汁原味的海鮮高湯。

麪條是大廚自己“特製”的:麪粉不用水調和,而是用雞蛋攪合,揉、壓、彈、切。是名副其實的“雞蛋麪”,既順滑又有嚼勁。

面是一碗一碗燒的,放入面,稍煮一下,再把鍋裏連湯帶面放入大碗中。

海鮮麪上桌了,湯色如牛奶,舀半勺湯輕輕地抿一小口,意外的驚喜脱口而出:“鮮!”挑起麪條嘗一嘗,又情不自禁地誇讚道:“香!”邊吃麪邊喝湯,頓時麪碗見底,只見碗底是雪白的蟶子殼。

這就是舌尖上的家鄉海鮮麪。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二

今天是臘八節,母親説臘八節是要喝臘八粥的。於是我吵着母親説我要學做臘八粥。無奈母親只得教我了。

第一大家去超市買了材料:大米50克,黃小米50克,粘黃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紅小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紅棗100克,白糖適量。

然後大家開始做臘八粥了:

1、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約1小時,蒸熟取出備用。

2、將桂圓去掉皮、核,只須肉;將栗子剝掉殼及衣。

3、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後把秫米、紅小豆、花生米、小紅棗洗乾淨倒入鍋內煮,待煮成半熟時,再將大米、黃小米、粘黃米、糯米洗乾淨倒入鍋內一塊煮,待鍋開後,再用微火煮。

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後再煮一會移下火來,盛入清洗消毒的鍋內,撒上白糖。

雖然目前超市裏有不少粥賣,但我感覺喝自己做的臘八粥特別的美味。

仿寫《臘八粥》寫一種食物 篇三

冰糖葫蘆

上至滿頭銀絲的老人家,下至咿咿呀呀學説話的小孩子們,只要提到糖葫蘆,誰不是嘴裏立馬生出一種酸酸甜甜的感覺呢?一根又長又細的木杆子上串着七八個山楂,一個個山楂圓圓的、紅彤彤的,外面裹了一層透亮的糖衣,亮晶晶的,在陽光下像一串色澤豔麗的瑪瑙,漂亮極了!

糖葫蘆一入口,酸甜軟糯,甜到心裏,真是讓人百吃不厭,吃完了依舊口齒留香,讓人忍不住要舔舔嘴角。大街小巷,節假日間,隨處都能看到糖葫蘆小販的身影,聽到那耳熟能詳的吆喝聲。哪處圍着的孩童最多,哪處就有糖葫蘆。那些糖葫蘆在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啊!

糖葫蘆不僅漂亮好吃,做法也不難。先將洗淨去籽的山楂串在木杆子上,然後把融化了的糖淋在剛準備好的果串上,再晾一會兒就做好了。

看,這些誘人的糖葫蘆,像一個個紅彤彤的燈籠,多麼喜慶;又像一個個圓滾滾的小娃娃,讓人心生歡喜。我認為,是季節,成就了糖葫蘆的名聲,因為在冬天的街道上總有它的身影。

我喜歡糖葫蘆,不僅因為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它吉祥的寓意。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四

你們誰知道臘八粥是什麼做的?我知道它是用白米、糯米、小米、菱角、紅豆、大棗等做的。還有一些用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紅糖、葡萄裝飾,使臘八粥更加細膩可口。

我也知道關於臘八節的傳説:佛伽莫夫原本是印度的王子,後來出家了。有一次他來到一條河邊,因飢餓和疲勞而暈倒在地。一個牧羊女用全穀物和野果煮粥喂他。釋迦牟尼得救後,發現粥很甜很好吃。他在河裏洗了個澡,然後坐在菩提樹下修行。農曆二月初八成佛後,佛教徒稱這一天為“步行節”。一年中的這一天,寺廟裏的和尚舉行誦經活動,效仿牧羊女用穀物和水果煮粥拜佛。這個習俗慢慢傳到民間,就成了臘八節,這一天煮的粥就叫臘八粥。關於臘八節的起源,我省還有一個民間傳説。從前有一個人,名叫拉巴,從小養成了伸手拿衣服,吃飯張口的懶習慣。後來他結婚了,娶了他那個懶如臘八的媳婦。拉巴的父母去世後,他們被教導要努力工作,勤奮生活。但是他們不聽父母的話,所以不養雞,不種地。沒多久我就吃到了父母留下的食物。臘月初八,鍋裏沒米,灶下沒柴,拉和老婆只好掃店底。湊些雜七雜八的吃的,熬一鍋粥。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他們後悔沒有聽父母的話。為了記住拉巴的教訓,以後人們會每天煮雜糧粥,鼓勵自己勤儉持家。

現在河北民間還保留着這個節日習俗。人們吃臘八粥,而不是拜佛,已經成為一種簡單的節日習俗。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五

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節(陰曆十二月初八日),中國老百姓有吃臘八粥的傳統習俗。

“臘八粥”又叫佛粥、福壽粥、五味粥和七寶粥。據《辭海》“臘八粥”條中雲:“十二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造粥以供佛。其後民間亦相沿成俗。”

相傳中國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是傳自印度。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見到眾生受盡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復不滿神權(婆羅門)的統治,因而出家修道,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這一天,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釋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和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苦難,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當日吃粥作為紀念,故“臘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各地佛寺的浴佛會、誦經等儀式,也都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稱“臘八粥”。

寺院並將臘八粥贈送門徒及善信分享,此後,臘八節吃臘八粥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

模仿臘八粥寫一篇美食 篇六

林子騫

蒸蝦餃

蒸蝦餃是港式的經典點心之一,每個蝦餃都皮薄汁多,肉質嫩滑是我最愛的美食。

每週媽媽都是會抽出時間來給我包蝦餃。好的蝦餃往往選材很重要。媽媽每次都會挑選鮮活大個的黑虎蝦和皮薄的餃子皮。這個時候我負責去蝦殼挑出蝦線,處理好的蝦肉,露出那深灰色水潤潤的肉,看上去就非常的鮮美!我把處理好的蝦肉用料酒醃製後放在一旁備用,媽媽則在餃子皮上撒上一些麪粉,用擀麪杖把餃子皮的邊緣擀的再薄一些;蝦肉蒸餃,選肉也特別有講究,媽媽一般會把肥肉和瘦肉按2:8的比例加入鹽、熬油、進行調味,然後加少許生粉後再打入一個生雞蛋這樣可以讓肉質細嫩增加口感,最後加入處理好的蝦肉進行攪滿分作文網拌。

準備工作做好了之後,就開始剝蝦餃了。包蝦餃的方法很簡單,有點像包餃子一樣,把肉放在餃子皮的中間,然後用手指輕輕地把餃子皮的邊緣折皺起來讓蝦肉不外流,餃子皮收口的時候注意密封嚴實,然後就可以放入蒸鍋裏大火蒸二十分鐘後即可!

打開蒸籠的那一剎那,熱氣四散,整個廚房如同仙境一樣,仙氣中帶着蝦肉的鮮香。蒸籠裏一隻只蝦餃上面佈滿了小水珠,晶瑩剔透。用筷子輕輕夾起,圓鼓鼓的蝦餃像充了氣似的,裏面灌滿了湯汁。一口下去,熱騰騰的湯汁四溢,QQ的蝦餃皮拌着肉的香味和蝦的鮮味直衝我的味蕾!這水潤Q彈的蝦餃真是人間極品,太美味了!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美食,你們看了是不是也很想吃?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七

今天是陰曆12月初八臘八節。臘八節在中國有着非常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風俗。

晚上,父親用紅棗、蓮子、紅豆、花生、黑豆、麥仁、百合、香米等八種材料熬了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

母親把粥盛好,放在餐桌上。我用湯勺輕輕地在碗裏劃了幾下,好讓它涼的快一些。然後,舀了一勺放進嘴裏。粥熬得爛爛的,放在嘴裏非常快就融化了。我對父親説:父親,你熬得臘八粥可真好喝啊。父親説:你喝下了這碗臘八粥,就會幸福吉祥的。聽了父親説的這部分話,我感覺特別温馨、幸福。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八

“吃飯了!”我剛放下書包,爸爸便急忙喊道。的確有些餓,想到馬上就能吃到媽媽燒的香噴噴的紅燒肉和拿手的糖醋魚,我趕緊去洗了手。“什麼?今天喝粥?”我望着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滿地嚷道。抬眼看看平時一樣討厭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齊“反抗”,沒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媽媽、爺爺,他們也都吃得樂呵呵的。這是怎麼啦?爺爺看我在發愣,便放下碗,饒有意味地吟誦道:“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婷婷,粥是寶啊,不可浪費!”我還沒回過神兒,媽媽義開口了:“早(棗)下力(慄)氣,來年豐收。婷婷,這粥有營養,吃吧!吃了臘八棗,背起書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別呆了,快吃呀!”“哦”似乎這粥還有什麼深意!我剛捧起碗,爸爸一陣狼吞虎嚥,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聲喊道:“過了臘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們,我也學着他們的樣子,“大吃大喝”了起來。真是奇怪,一陣猛喝之後,原本冰涼的手變得暖和起來了。邊吃邊聽他們聊着,我才慢慢明白過來:原來今天是十二月初八,傳説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後來大徹大悟,得道成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

的習俗,摻在白米中的五穀雜糧總計不下20種,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故又稱“福壽粥”。原來,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這麼深刻的意義,於是我趕快請媽媽傳授做“福壽粥”的方法。媽媽告訴我,先準備好要用的材料:必不可少的是粥米,豆、棗三樣,其他可根據自家人口味配比,如核桃、粟子,玉米、葡萄乾等。玉米要提前泡3—4小時,

其他材料可混合洗淨,再將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鍋內,加足量水,燒開小火熬成粥即可。喜歡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用紫砂煲,三小時就能喝上粥了在我們這裏,臘八粥熬好後,先要敬神祭祖,再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思。這象徵着多福多壽的臘八粥,人家可別忘了十二月初八喝一大碗啊!簡評:未嘗臘八粥,卻讓我們彷彿感受到了臘八粥的味道與“多福多壽”的深長意味。這得益於小作者帶我們一起經歷了從“納悶”到“明白”、再到“欣然”“感慨”的心情變化過程。其間,爺爺、爸爸、媽媽對臘八粥的隨口介紹,逐步埋下了“我”對臘八粥的進一步好奇與探究心理;之後,臘八粥的民俗在“喝粥”過程中娓娓展示——臘八粥的俗語與傳説、做“福壽粥”的方法、喝臘八粥的程序等等。小作者以夾敍夾議的方法讓臘八粥的豐富內涵得到充分展現,使文章實現了從事到理的跨越。

仿寫《臘八粥》寫一種食物 篇九

豬肉包子

小到初學走路的小孩子,大到走路晃晃悠悠的老孩子,一提到包子,誰不是立刻生出一種肉和菜混合的香味呢?

把水和麪粉這對“死對頭”放在一起,在我不停的攪拌下,它們由開始的黏黏糊糊,互相“嫌棄”,到相互“包容”,最後竟成了一個光滑的麪糰。此時的他們早已是“合二為一”,異常“團結”。你別看它現在是那麼小一團,幾個小時後定會給你一個驚喜。

把麪糰放在大鍋裏,再把大鍋放在太陽底下,讓麪糰在高温下醒發,醒發後面團就大了幾倍。一小團,一小團的給它排排氣,再切成等份的小塊,在案板上排好整齊的“隊伍”。媽媽熟練地拿起一小塊麪糰,在雙掌間用力一壓,一張麪餅就成了,接着包上事先調好的豬肉餡兒,再把麪餅的邊緣一點點的捏合在一起,在包子的頂端形成一朵小花,它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最後,放在鍋裏蒸上十五分鐘。

一鍋新鮮的包子出籠啦!單單是看它肥大的外形和柔軟的皮膚,我就已經忍不住要咬上一口;再加上那誘人的香味從包子頂端一陣陣散發出來,口水再也控制不住了。我拿起一個燙手的包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雖然有點燙,但絲毫不影響我對它的品嚐,一半鬆軟的包子皮,一半鮮美的豬肉餡,我的味蕾達到幸福的頂峯。

這也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因為這是媽媽的味道。

仿寫臘八粥作文 篇十

月餅,一個普通的食品,在我看來卻別有一番滋味。

中秋節的前幾天,爺爺就把做月餅的果仁和月餅模子早早準備好,並十分積極地去購買其他做月餅的材料了。

爺爺做的月餅不算好吃,但看爺爺做月餅的確是一種享受。麪粉加水,變成一朵白雲。爺爺往盆裏倒入晶瑩的食用油,一雙粗糙的大手用力揉搓着,那朵輕爽的白雲慢慢變得敦厚。爺爺拿着時代久遠的月餅模子,按在那一團白雲上,白雲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月餅。

月餅從烤箱中被端出,一股酥香便充盈了整個屋子。迷人的香味縈繞在我的鼻尖,又從鼻孔鑽入,鐫刻在腦海中,令我終身難忘。

爺爺做的月餅很多,咬一口,實在是有些無味,甚至可以説與這迷人的酥香很不匹配。年輕一代人的味蕾早已被重口味的菜餚淹沒,已然嘗不出這五仁月餅淡雅的味道了。

“爺爺,你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做月餅?你做的月餅真不好吃,我們還是去外面買月餅吃吧。”

我至今都還記得爺爺當時露出無奈失落的神情,語調是那麼的難過,儘管已經在剋制。

“那好啊,我們去外面買吧。”爺爺歎息了一聲,輕輕牽起了我的手,帶我出去了。

又是一年的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地來到了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出來迎接了,奶奶沒有什麼變化,爺爺卻好似沉默了些。爺爺奶奶去忙着給我們做飯了,我並沒有察覺到爺爺的變化,只是一邊打着哈哈,一邊跟着爸爸媽媽上樓放行李。

吃飯了,我嗅了嗅,空氣十分清爽,卻感覺少了些什麼熟悉的味道。我一掃飯桌上的飯菜,終於知道了不對的地方——空氣中沒了以往的酥香,飯桌上以往被擺在最顯眼位置的月餅也消失不見了。畢竟我並不喜歡吃爺爺做的月餅,所以也並沒有太在意它的消失。

爺爺走了,我呆呆地看着人們將爺爺的骨灰盒抬走。不知是誰突然遞上了一盒月餅,與往日一樣,是在外面買的。我拿起一塊,慢慢咀嚼,卻難以下嚥。

爺爺真的走了,親朋好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我突然有些愧疚。“奶奶!”我對奶奶大喊,“我要吃爺爺做的月餅啊!外面買的月餅難吃死了!”沉浸在悲傷中的奶奶突然驚訝地看了我一眼:“你不是不喜歡吃嗎?”爺爺做的月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月餅,只是,我領悟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