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W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精品多篇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優美的環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2、瞭解戰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傷。

3、辨別本文中讚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入了我國北京,對我國的藝術瑰寶圓明園進行了大肆的劫掠,並且焚燒了圓明園。在這件事之後,英法聯軍統帥之一巴特勒上尉就這次遠征徵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見。雨果會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

二、介紹圓明園及雨果:

萬園之園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萬春園又稱“圓明三園”,共佔地350公頃,周長10公里多。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XX年),歷經6代皇帝的擴充修葺,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為宏大富麗、幽靜奇美的離宮御苑,被譽為“萬園之園”。園內有樓殿亭閣、橋榭軒館140多座,藏有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和極其珍貴的文獻典籍、書法繪畫精品不計其數。

“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開始焚燒舉世聞名的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300多名太監、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餘煙月餘不息!

圓明園遺址公園建成於1988年。xx1994年來此植樹時指出:“圓明園為什麼叫遺址公園,就是為讓大家看到這顆燦爛的東方藝術明珠,當年被外國強盜毀壞的慘痛歷史,給人民以愛國主義教育。”

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説《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三、整體感知:

思考:

1、文章內容可以分為幾部分?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兩大部分。讚美圓明園,諷刺侵略者

2、巴特勒上尉徵求雨果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而雨果也盛讚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目的是什麼呢?是誇英法聯軍搶得有眼光、有頭腦?作為一名法國人是不是該為自己的祖國發了一筆橫財而高興?

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創造者,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3、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雨果是什麼立場和態度?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a、站在人類的立場,立場明確,態度堅定,對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進行了強烈譴責和辛辣諷刺。

b、對被侵略者和被掠奪者表示巨大同情,飽含着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4、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個法國人這樣説,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英法聯軍遠征中國,作為一名法國人很容易被當局製造的輿論所矇蔽,易被狹隘的愛國狂熱所支配。而雨果卻有清醒的頭腦、公正的立場,真是難能可貴!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創造者,他盛讚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盛讚這一世界奇蹟的創造者(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徵求意見的機會變成向強盜政府提出抗議的機會,譴責侵略者的貪婪、野蠻、無恥,表現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四、合作探究:

默讀課文1—4段:

1、雨果提及藝術有哪兩種來源,分別產生哪兩種藝術?

一是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產生東方藝術

2、各國藝術都有其代表建築,如:希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及有 _________  ,羅馬有____________ ,巴黎有   _______________,而東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

(巴特農神廟;金字塔;鬥獸場;聖母院;圓明園)

3、雨果是怎樣評價圓明園的?找出文中評價圓明園的語句。盛讚的詞語。

總評:“世界奇蹟”;

分述:①與巴特農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

②具體講園中之物;

③耗費了巨大勞動;

④圓明園屬於全人類的亞洲文明傑作。

盛讚的詞語:“巨大的典範”“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恍若月宮的建築”“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亞洲文明的剪影”

4、按照雨果的描繪,圓明園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銅,瓷器,異獸,花園,水池,噴泉,成羣的天鵝、朱鷺、孔雀等

5、雨果認為圓明園是為誰而建?為什麼?

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

五、重點研讀:

閲讀5---10段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的“兩個強盜”指誰?這樣説的作用是什麼?

英國和法國,這樣説揭示了英法聯軍的強盜本質,使世人看清其掠奪者的醜陋面目

2、文中的兩個強盜都作了哪些事情?請你概括舉出。

兩個強盜進入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一個強盜放火。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最後,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3、對兩個強盜的所作所為,作者持什麼態度?

作者毫不客氣的指出英法聯軍的行為是強盜行徑,對其提出強烈的抗議,指出他們終將受到歷史制裁

4、雨果通過什麼語言來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請從文中找出。使用這種語言有什麼作用?

通過反語來譴責,如“更徹底”“更漂亮”“豐功偉績”“收穫巨大”“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讚譽”  使用反語的作用是諷刺。

5、作者説“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這句話對錶達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這樣説使用反語給予強盜以辛辣地諷刺,以文明和野蠻相對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詡為文明人的歐洲人做出了毀滅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蠻行徑,而創造了驚世文明的中國人卻遭受了侵略,圓明園這一人類文化瑰寶也蕩然無存,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6、“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歐洲。”作者在這裏指出了一個什麼事實?

作者在這裏指出了兩個勝利者在圓明園肆意毀滅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賴的事實

7、你怎樣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這句話的含義?

侵略壓迫別國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壓迫者的過錯為藉口,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作為人類文明的創造者-------人民永遠不會做出像英法兩國政府那樣的強盜行徑。強盜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賴的醜惡嘴臉昭然若揭

8、作者説:“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這句話反映了他在這件事上的什麼立場?

作者從其正直的人道主義者的立場出發,堅信未來一個解放了的,徹底清除了強盜的乾淨的法國一定會把劫得的中國人民的財物歸還給它的主人。

9、請你説説結尾兩句話有什麼含義?

結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聯軍自詡的遠征中國的成就是徹頭徹尾的無恥的偷竊,以辛辣的譏諷點明主旨,收束全文

10、這篇課文表達什麼主旨呢?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地憤怒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譴責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蹟圓明園的罪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對人類文化成果的無比珍惜。

六、小組討論探究:

這封一千來字看似平凡的信中卻折射出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語言魅力,你體會到了嗎?

關於人格魅力:雨果對英法聯軍的態度——公正客觀

雨果與巴特勒上尉的交鋒——不畏強權

雨果是否並不熱愛法國——深沉的愛

關於語言魅力:體會反語的力量

請學生找出表達了雨果對英法聯軍辛辣嘲諷的語句。

個別賽讀,教師範讀,全班齊讀相結合。

指導朗讀詞語“更徹底、更漂亮”“豐功偉績”“收穫巨大”“手挽手,笑嘻嘻”

指導朗讀句子“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讚譽”。體會其中反諷的語氣,不動聲色的深沉的憤怒。

小結: 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

語言魅力——反語嘲諷,何等智慧!

七、拓展延伸:

1、在外人掠奪我們國家財富的時候,我們的百姓為什麼會旁觀、哄搶?

明確:有人説老百姓有三種:第一種是奴隸,或者叫順民;第二種是盜賊,或者叫暴民,第三種叫“人民”。奴隸是被人欺壓的,暴徒是欺壓別人的,這兩種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寫的“人”是既不會被人欺壓,也不會欺壓別人的。中國歷史上多有做奴隸的順民,多有做盜賊的暴民,少有獨立自主的“人民”! 1860年,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奴才們在旁觀、迎接;暴徒在搶劫。

2、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國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來? 如果雨果當時在中國,他會做什麼?

明確:幾千年前的姜子牙説過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為了保護屬於我們的“圓明園”,為了不做奴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雨果學習。愛國不等於愛政府,愛國是要讓自己的祖國變得文明。如果這個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國政府一樣野蠻的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樣腐敗的,那麼,每一個愛國的人都有責任批評它,改變它!現在讓我們再來看一段錄象:火燒圓明園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恥辱,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它。

3、給雨果寫封信,談談你讀了本文後的感想。

八、佈置作業: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裏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從教材內容分析,該文寫的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一事,憤怒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憤怒譴責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蹟圓明園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表現出對東方藝術、對亞洲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並融入課文的氛圍中併為作者的強烈感情所感染。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課是該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以戰爭為主題,學習這一單元,可以瞭解歷史,可以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與假惡醜的兩個極端。本課則是憤怒譴責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學習這篇課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語言特色,瞭解雨果的偉大情操。進而關注那段歷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藝術、文化、人類及整個世界。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改理念,結合本文的特點,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與過程目標:比較閲讀,體味讚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情感態度目標: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培養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鑑於以上分析我確立教學重點為: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瞭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難點:辨別本文中讚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二、教學設想與學生情況分析:(教材處理)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其次,分解重點、難點。本文立場鮮明,“讚美圓明園”“譴責侵略者”兩大板塊內容互相獨立,共同支撐着雨果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學習這篇文章,不必拘泥於“整體——局部——整體”的閲讀模式,可以將文章自然切分為兩個獨立整體比較鑑賞,在比較中感受侵略戰爭的罪惡,探究雨果的遠見卓識。在形成鮮明的感受之後,再進行深層反思,關注那段歷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藝術、文化、人類及整個世界。

三、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聯繫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這節課我將採用質疑法、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其中以誦讀、討論為重。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將貫穿課堂始終,再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

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體味語言特色,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羣體合作的成功感。在肯定個性化閲讀的同時,告訴學生如何從集體中汲取智慧。

五、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入  新課:我準備這樣導入

上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強盜,為了共同的利益,進入了一個富貴的書香門地的家中去搶劫。由於他們事先勾結了那個大户人家中的僕人,所以一夜之間,將能帶走的東西洗劫一空。不能帶走的全被毀壞了。頃刻間,昔日富麗堂皇的景象在瞬間化為一片烏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斷瓦殘垣。這個家庭的許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幾百口人都被殺了,可是唯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存活了下來。他長大後,被告知了家中當年的慘況。於是,他發憤圖強,終於有一天,他打敗了那兩個強盜。奪回了本該屬於他們家應有的尊嚴與地位。我們現在只知道,那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請問:親愛的你能猜出來,那個嬰兒是誰?那幾個可惡的僕人又代表了什麼?那個受難的家庭又是什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講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設計這一導入  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又形象地講出了課文地有關內容,為這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文中對比鮮明、精彩的語句細細體會。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準備設計以下問題:

1、雨果怎樣讚美圓明園?語言有什麼特點?

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麼特點?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雨果是這樣讚美圓明園的: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範。

語言上充滿感情,語句凝練優美,富有感染力。

那麼雨果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持譴責態度。用了反語這種修辭手法: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的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讚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穫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語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讀者初讀此文,就很容易的被吸引:既有對作者評價圓明園的真切的認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強烈譴責侵略行為的痛快淋漓。本環節的設計就是抓住學生的這第一“感點”,感情朗讀,直接進入文本,形成對比鮮明的第一感受。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三環節的學習。

(三)中國是被掠奪的,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那是很自然的。雨果作為一個參與掠奪與侵略的法國的一個公民,在強盜統治的國度裏,發表自己的言論,沒有一點奴顏媚骨,仗義執言,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氣的。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能不能引導學生想到這一點,收穫大不一樣。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以下問題:

1、同學們,如果説,你們家有個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態度是什麼?(學生可能回答,我會原諒他的,再給他一次機會等類似的內容。)

2、雨果作為一個參與掠奪與侵略的法國的一個公民,他不幫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表現了他什麼樣情感和性格特徵?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然後由四人一小組的小組長派代表回答問題。爭取做到人人蔘與。師生共同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評點。之後教師作歸納小結。

人類的立場上,(這裏有説,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等。)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造者。

他有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他認為“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我們要學習雨果的博大的胸懷與高尚的品格。

這一環節中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在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的深層理解。

(四)拓展延伸:

當年雨果以一個藝術家對人類文化的珍視,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斥責,歷史的煙雲已消散,我們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應該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為了引起學生的思考,我準備補充擴讀材料《哭泣的圓明園》。

這篇擴讀材料,寫出瞭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前、廢墟上,歡笑嬉鬧的人羣,作者發出“歷史呢?恥辱呢?血性呢?”的吶喊。

(五)佈置作業 :

1、學習了本文後,同學們不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語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如果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內心世界,請你也用書信的形式,給他寫一封信,談談你讀了本文後的感想。

提示:(1)你如何評價雨果的觀點?他的胸懷和品格對你有何啟發?

(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你是怎樣看待的?

(3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一個多世紀來中國有了什麼進步?

2、結合擴讀材料《哭泣的圓明園》,以“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歷史”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學生在以上兩題中任選一題完成。

作業 第一題的設計,與雨果對話,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昇華思想感情。

第二題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客觀地評價歷史,清醒地認識歷史,增強歷史責任感。

附:板書設計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讚美圓明園

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諷刺侵略者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篇三

教案

◆知識與能力

1.體會文中反語的運用。

2.領會文章中語句的意藴,分析其如何體現作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關知識,擴大知識面。

4.文章語言精彩,細心揣摩可提高寫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

2.討論法、問答法、誦讀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質,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2.瞭解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歷史,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重點難點疑點剖析

◆重點

1.分析作者立場鮮明、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語的運用。

3.引領學生回顧文中的那段歷史,瞭解文中相關知識,豐富知識面。

◆難點

1.領會作者立場鮮明、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語言。

◆疑點

作者譴責英法聯軍的行徑用了不少反語,這些反語有何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準備幾幅圓明園的圖片。

◆學生準備

1.查資料瞭解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那段歷史。

2.預習課文,準確認讀文中的生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我們中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圓明園。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遺址。歷史記載了恥辱的一頁,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以其強盜般的卑劣行徑掠奪並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看着插圖,舉步其中,步履沉重;叩問歷史,回聲重濁……從遙遠的國度裏傳來了正義的質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紹作家及背景資料

1、雨果2、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3、圓明園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示範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章。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讚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語句,並細細體味。

3.齊讀文中讚美圓明園的語句。

提問:1)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讚美,表現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4.齊讀諷刺侵略者的語句。

提問:雨果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為什麼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麼作用?

(用反語畫出強盜的醜態,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

5.齊讀課文3-6段,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語句,理解文章的豐富內涵

學生朗讀所劃的語句,細細體味語言

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

(把“世界”改為“中國”,好不好?)

2.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這裏為什麼要談到“巴特農神廟”?)

3.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

(這一句話有什麼特殊含義?)

4.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歐洲。

(這一句有什麼特殊的表達效果?)

5.這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點詞)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乾乾淨淨”是什麼意思?雨果的這個夙願怎樣才能實現?)

8.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雨果什麼樣的品質?)

五、拓展練習

1.雨果作為一名法國人,很容易被*製造的輿論所矇蔽,容易被狹隘的愛國狂熱所支配。而雨果能夠這樣做就越發顯得難能可貴了,請具體説説他的難能可貴之處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都是難能可貴的。

他的立場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人類的立場。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創造者。

2.中國是被掠奪者,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位法國作家,卻公開指責本國政府,為中國人鳴不平。這實在非常了不起。請以“謝謝你,雨果”或“雨果,好樣的”為題,説一段話,談談你的感想。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餘同學點評。

六、小結全文,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中心:這封書信飽含着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憤怒地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表達了對被侵略、被掠奪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讀者心靈。

中國晚清政府由於朝政腐敗,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苟延殘喘,這是歷史的恥辱,民族的恥辱。今天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煥發新的生命力,在世界歷史的畫頁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七、佈置作業

1.仔細閲讀文章第三段,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描繪那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築”——圓明園。

2.運用“富麗堂皇”“蕩然無存”各寫一句話。

3.預習下一課

寫作背景

法國:這封信寫於1861年,當時正是路易波拿巴在位的法蘭西第二帝國。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清咸豐六年(1856年)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進犯廣州,挑起這場戰爭。次年英法組成聯軍,12月攻陷廣州。1858年5月英法艦隊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談判,6月分別與俄、美、英、法四國代表簽訂《天津條約》,11月又在上海簽訂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機於5月間用武力迫籤中俄《璦琿條約》,割去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大片領土。1859年英、法、美藉口換約又派軍艦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軍奮勇抗擊,重創英法艦隊。1860年英法再組聯軍,擴大戰爭。8月英法聯軍二萬五千人由北塘登陸,攻陷大沽,進佔天津,9月在通州(今屬北京市)八里橋擊敗清軍後,直攻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遺留恭親王奕媾和。10月英法聯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後奕分別與英法代表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東北和西北共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與清朝封建統治者的妥協投降,使中國繼鴉片戰爭之後又一次大量喪失領土和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