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勾踐滅吳翻譯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4W

勾踐滅吳翻譯新版多篇

勾踐滅吳 (節選 篇一

《國語》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克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大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遂使之行成於吳。

勾踐説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於句元,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人,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遂滅吳。

勾踐滅吳原文翻譯 篇二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

遂使之行成於吳,曰:“寡君勾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大王,私於下執事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 於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沈金玉於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國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説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勾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君若不忘周室而為弊邑寰宇,亦寡人之願也。君若曰:‘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寡人請死!餘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滅吳。

譯文

越王勾踐退守到會稽山上,向三軍下令説:“凡是我父輩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夠幫助我出謀劃策打敗吳國的,我將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進見回答説:“我聽説,商人夏天的時候就準備皮貨,冬天的時候就準備細葛布。天旱的時候就準備船,有大水的時候就準備車輛,就是打算在缺少這些東西的時候派上用場。即使沒有被四鄰侵擾的時候,然而謀臣與武士,不可不選拔出來供養他們。就像蓑笠一樣,雨已經下來了,肯定要到處找。現在君王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了,然後才尋求出謀劃策的大臣,恐怕太遲了吧?”勾踐説:“如果能夠讓我聽聽您的高見,又有什麼晚的呢?”於是就拉着文種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終於使文種去吳國議和。

夫差想聽取文種的建議,與越國和好。吳國大夫伍子胥進諫説:“不行!吳國與越國,是世代的仇敵,經常打仗;外有三條江水環繞,老百姓沒有地方遷移。有吳國就沒有越國,有越國就沒有吳國。這種局面將不可改變。我聽説,住在陸地上的人習慣於住在陸地上,住在水上的人習慣於住在水上。中原各國,即使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也不能長期住在那裏,也不習慣乘坐他們的車子;而越國,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就能長期住在那裏,也能乘坐他們的船。這是消滅越國的有利時機,千萬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滅越國!如果您失去這個有利的時機,以後後悔也來不及了。”

越國人把八個美女打扮好,送給吳國的太宰,對他説:“您如果能夠讓吳王赦免了我們越國的罪行,還有更漂亮的美人會送給您。”太宰就向吳王夫差進諫説:“我聽説,古代討伐一個國家,對方認輸也就行了;現在越國已經認輸了,您還想要求什麼呢?”吳王夫差就與越國訂立了盟約而後撤兵了。

勾踐對國人説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夠,與吳國這樣的大國作對,導致老百姓流離失所,橫屍原野,這是我的罪過。我請求你們允許改變治國政策。”於是埋葬已經死去的人,慰問受傷的人,供養活着的人;誰家有憂就去慰問,誰家有喜事就去祝賀;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來,親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認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認為應該做而沒有做的。,就補做。然後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個士做吳王的僕人。勾踐自己還親自為夫差充當馬前卒。

勾踐的地盤,南到句無,北到御兒,東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積長寬達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輩兄弟發誓説:“我聽説,古代賢明的國君,四方的老百姓都來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現在我無能,將率領你們夫婦們繁衍生息。”於是下令:青壯年不準娶老年婦人,老年不能娶青壯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歲還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歲還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樣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報告,公家派醫生守護。生下男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下女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頭豬;生三胞胎,公家給配備一名乳母;生雙胞胎,公家發給吃的。嫡長子死了,減免三年的賦税;支子死了,減免三個月的賦税:埋葬的時候還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親兒子一樣。還下令孤兒、寡婦、患病的人、貧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錢供養教育他們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給他們整潔的住處,給他們穿漂亮的衣服,讓他們吃飽飯,而切磋磨礪義理。前來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廟堂上舉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踐親自用船載來稻穀和油脂。越國出遊的年輕人,沒有不供給飲食的,沒有不給水喝的:一定要問他叫什麼名字。不是自己親自耕種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親自織的布就不穿。這樣連續十年,國家不收賦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糧食。

越國的父老兄弟都請求説:“從前吳王夫差讓我們的國君在各諸侯國面前丟盡了臉;現在越國也已經剋制夠了,請允許我們為您報仇。”勾踐就推辭説:“從前打敗的那一仗,不是你們的罪過,是我的罪過。像我這樣的人,哪裏還知道什麼是恥辱?請暫時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請求説:“越國全國上下,愛戴國君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兒子想着為父母報仇,做臣下的想着為國君報仇,難道還有敢不盡力的人嗎?請求再打一仗!”勾踐就答應了,於是招來大家宣誓,説:“我聽説古代賢明的國君,不擔心自己的人力不夠用,擔心的是自己缺少羞恥之心。現在夫差那邊穿着水犀皮製成鎧甲的士卒有十萬三千人,不擔心自己缺乏羞恥之心,卻擔心他的士兵數量不夠多。現在我將幫上天消滅他。我不贊成個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進同退。前進就想到將得到賞賜,後退則想到要受到懲罰;像這樣,就有合於國家規定的賞賜。前進時不服從命令,後退而無羞恥之心;像這樣,就會受到合於國家規定的刑罰。”伐吳行動果斷開始了,越國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勵。父親勸勉兒子,兄長勉勵弟弟,婦女鼓勵丈夫,説:“誰像我們的國君這樣體恤百姓呀,難道不可以為他效死嗎?”因此在笠澤打敗了吳國,又在沒(古地名,在蘇州附近)再次打敗了吳國,又在吳國郊外再次打敗它。

吳王夫差派人向越求和,説:“我的軍隊不值得越王來討伐,請允許我用財寶子女慰勞越王的辱臨!”勾踐回答説:“先前上天把越國送給吳國,吳國卻不接受天命,如今上天把吳國送給越國,越國怎能不聽從天命而聽從您呢?我要把您送到甬江、勾章以東地方去,我同您象兩個國君一樣,您以為如何?”夫差回答説:“從禮節上講,我對越王已有過小小的恩惠了,如果越王看在吳與周是同姓的情分上,給吳一點庇護,那就是我的願望啊!越王如果説:‘我要摧毀吳國的國土,滅掉吳國的宗廟’,那就請求讓我死吧!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天下百姓呢?越軍可以進駐吳國了!”於是越國就滅掉了吳國。

通假字

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帥通“率”,率領。

南至於句無——句通“勾”。勾無,山名,在浙江。

令壯者無取老婦——取通“娶”。句意是,規定青年男子不許娶老年婦女。

將免者以告——免通“娩”,生育,臨產。句意是,婦女將要臨產時向官府報告。

三年釋其政——政通“徵”,賦税徭役。

而摩厲之於義——摩厲通“磨礪”,切磋。

無不哺(bǔ)也———哺哺通“哺”,給人食物吃。

無不歠(chuò) 也——歠通“啜”,給人水喝。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有通“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其通“豈”,難道。

古今異義

1.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現常用於“中原地區”。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屍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2.丈夫二十不取

丈夫,男子。今常用於男女兩人結婚後,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歲還不娶媳婦。

3.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義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

4.十年不收於國

國,指國內人民。今常用於“國家”或“代表國家的”。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徵收賦税。

5.爪牙之士

爪牙之士:指武士,今為貶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苟得聞子大夫之言

大夫:官名。今指醫生

7.廣運百里

廣運:指土地面積的長和寬。

8.南至於句無

至於:到達。今用作介詞,表示一件事之後接着又發生另一件事

9.乃至其父母

父母:父老兄弟。 今意為父親和母親的總稱

名詞的活用

A. 名詞活用為動詞

(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衣——穿

(2)宦士三百人於吳:宦——派遣做……的奴僕(本為官宦)

(3)必廟禮之:禮——恭敬地對待

(4)無不哺也:哺——給他食物吃(哺,乾糧,泛指食物)

B.名詞作狀語

(1)又郊敗之:郊——在郊外

(2)必廟禮之——在廟堂上

動詞的活用

A.活用為名詞

(1)今寡人不能——能力,才能(不能——沒有才能)

B.動詞的使動用法

(1)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退——使……撤退(勉強釋為打退,則不準確,因為原句是:“謀取而退”即:謀取劃使吳退兵)

(2)夫差與之成而去之:去——使……離開

形容詞的活用

A.活用為名詞

(1)水則資車,以待乏也:乏——物質匱乏的時候

(2)四方之憂:憂——憂愁的事,指外患

(3)吊有憂,賀有喜:憂——憂愁的事;喜——高興的事,喜事

(4)恥——羞恥之心

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1)潔其居:潔——使……潔(打掃乾淨)

(2)美其服:美——使……美(使他穿上漂亮服裝)

(3)飽其食:飽——使……飽

(4)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暴露——使……暴露

判斷句

(1)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

--吳國與越國,是相互仇恨、相互敵對、相互征戰的國家。

(2)此寡人之罪也

--這是我的過錯。

(3)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過去與吳國的戰爭,不是你們哪幾個人的過錯。

(4)昔者之戰也……寡人之罪也

--……是我的過錯。

(5) 此其利也。

--這是就是有利的啊!

省略句

(1)夫差將欲聽(之)與之成(省略動詞賓語之。之--指代文種)

(2)(與之成)不可!(省主語--與越國訂立盟約的事)

(3)納之(於)太宰嚭(pǐ)(省略介詞於)

(4)以(之)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省略介詞賓語之)

(5)寡人請更(對待吳國的態度)(省略動詞賓語)

(6)(勾踐)無不?(之)也(省略主語與賓語)

倒裝句

A 介賓短語後置

(1)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

--昔者夫差於(在)諸侯之國恥吾君

(2)乃號令於三軍曰

--乃於(向)三軍號令曰

(3)又有美於此者將獻之

--又有於(將)此美者獻之

B 賓語前置

何後之有?

--有何後?(在疑問句中,賓語靠“之”的幫助可以前置)

又何求焉?

--求何焉?

是故敗吳於囿

--是故於囿敗吳

《勾踐滅吳》説課稿 篇三

《勾踐滅吳》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我説課的篇目是《勾踐滅吳》,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高一第一冊第五單元(文言文)的第二篇。在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包括古詩文詞曲小説等在內)佔了1/2的篇目,這篇文章上成功與否,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學生能否學好後面的文言文有着重大的影響。

“大綱”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就閲讀能力的要求如下:誦讀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5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用法。考綱的要求如下:能閲讀淺易的文言文。其中,包括:

1、理解:

①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20個: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為、焉、也、以、矣、因、於、與、則、者、之)。

③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被、賓前、省略、詞類活用)。

④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2、分析綜合:

①分析並提取文中信息。

②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3、鑑賞評價:

①鑑賞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②3大塊9個考點,覆蓋了大綱的要求。

剛升入高中的一年級學生,文言文閲讀能力尚在進一步形成中。根據大綱、考綱及教參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特點,我確立本文重點及難點如下:

4、教學重點:

(1)積累本課要求掌握的重點實詞與虛詞及文言句式;

(2)理解勾踐卧薪嚐膽、發奮圖強的'奮鬥精神。

5、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熟悉課文、誦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的最後兩段。

6、教具: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我製作課件,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多媒體教學。

根據教參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計劃用2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誦讀、串講、討論相結合;第二課時:討論、誦讀為主。

二、教學過程設計説時。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國語》思想內容、文學價值與本文相關時代背景;把握全文內容要點;講讀第一部分。

1、我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導入新課的:(3′)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條慾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故設置導入如下:

① 投影幾則小資料後説:

一些媒體報道了複製珍貴文物越王勾踐劍2500把,限量發行的消息。孰料一劍挑起千層浪,圍繞能否“克隆”等問題,各方人士“舌戰”正酣。

②我然後問:為什麼“一劍挑起千層浪”?

③ 引出顏邁為頌揚蒲松齡堅忍不拔的意志而寫的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投影、簡單解釋)

2、接着投影、解説時代背景(5′)

這裏主要講清楚吳越兩國不共戴天的關係。

接着投影、解説《國語》(2′)

這裏主要講清楚《國語》思想內容、文學價值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這兩點在下面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將得到詳細闡述)。其次採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預習。印發材料,要求學生課下預習,早讀檢查(內容包括:A作家作品;B背景;C掌握生字生詞;D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將分兩課時進行,;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在熟悉課文、誦讀課文,掌握第一部分重點實詞與虛詞及文言句式;串講、討論相結合;第二課時:掌握第二部分重點實詞與虛詞及文言句式,討論、訓練為主;第四,為加大課堂容量和訓練密度,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下面我主要談一下我是如何突破學生在熟悉課文、誦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的最後兩段這難點的。在此我所把握的總的方法是:理清思路,多次大聲誦讀,培養語感,自然成誦。

第一步:齊聲誦讀課文一遍,思考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試簡要概括其內容。(11′)

明確:全文共三部分,分別為:戰敗和談(第一至二自然段),卧薪嚐膽(第三至四自然段),勝而滅吳(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第二步:講讀第一部分(10′)

學生自譯此部分,解答學生在字詞句方面的疑難處。

考慮到學生的文言文水平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我把一些疑難詞句投影出來並作解析:這一步落實“教學重點:1”。

第三步:通過對以下幾個問題的討論,理清第一部分的思路,培養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此,我主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採用討論和點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本部分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鑑賞的切入點和方法,逐步培養其文言文閲讀能力。(10′)

討論:

1、越王勾踐為什麼要與吳王夫差談判?

2、越王勾踐和吳王對臣下進諫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明確:越王納諫,吳王拒諫)

3、文種對勾踐提出了怎樣的批評?是採用什麼方法來批評的?

(明確:批評勾踐平時不注意任用謀臣與武將,而到兵臨城下時才想到尋找有用之才,為時已晚。採用比喻説理的方法,用賈人與蓑笠作比。)

4、伍子胥反對議和的理由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勾踐滅吳. 篇四

勾踐滅吳。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瞭解課文中古今異義等古漢語現象,掌握重點詞語和句式,準確把握古漢語常識。

2.學習通過人物的議論和對話來展開矛盾衝突,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思考、評判、翻譯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去民之所惡,補民之所足”。只有實實在在地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才能成就大事業。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通過人物的議論和對話來展開矛盾衝突,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對外交辭令巧妙傳神的把握。

解決辦法

1.瞭解春秋時代諸侯各國間的外交活動頻繁,因而十分講究外交辭令的背景。

2.外交辭令的巧妙傳神點在於:或選中對象有的效矢;或軟中帶硬,硬中帶軟。要聯繫全篇,瞭解字詞義中的內容。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

(1)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瞭解《國語》一書。

2.課內採用講析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目標

1.瞭解背景知識及作家、作品。

2.熟悉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

一、導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二千越甲可吞吳”。這是顏邁為頌揚蒲松齡堅韌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對聯。上聯説的是秦朝末年項羽帶兵渡過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終於擊敗秦軍主力的史實;下聯則記述了越王勾踐在失敗後卧薪嚐膽,處心積慮,務求報仇雪恥,終於達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們結合歷史事實和古人的記述,看看越王勾踐是如何實現心中理想的。。

二、題解

《勾踐滅吳》節選自《國語越語》,記述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之間的矛盾鬥爭並最終戰而勝之的故事。《國語》又名《春秋外傳》,全書二十一篇,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是分別敍述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記言史書。

三、範讀

注意讀音、句讀、節奏和感情

四、理清結構

全文可分為幾部分?簡要概括其內容。

本課文按內容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夫差與之成而去之”,寫羣臣攜於文種定計,向吳求和)

第二部分(從“勾踐況於國人曰”――“民俱有三年之食”)寫勾踐撫卹國人,卧薪嚐膽,厲精圖治,以期報仇雪恥。

第三部分(從“國之父兄請日”――結束)寫越國同仇敵汽,一舉滅吳。

文章敍事清晰,有選擇地寫了勾踐為滅吳所做的主要準備工作。在敍事中揭示了勾踐滅吳的道理。同時刻化了他敗而不餒,能屈能伸的堅忍性格,展示了一個善於團結國人富國強兵的政治家形象。文章的最後一段,作者飽蘸感情的筆墨,形象地再現了越國君民上下一心誓雪國恥的動人情景:“父逸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這正是深化主題,即:誰能夠得到人民的傾心支持,誰就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可見文章深刻的思想意義。

《勾踐滅吳》通過越王勾踐在戰敗以後,忍辱求和,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政策,富國強兵,最後打敗吳國的故事,深刻指出,要取得戰爭的勝利,不僅要有正確的戰略戰術,更主要的是取決於戰爭的性質和人心的背向。文章也歌頌了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可貴精神。

《勾踐滅吳》總結的歷史經驗教訓是相當深刻的,細想想,對於今天有那些借鑑。

五、學生誦讀

第二課時

目標

1.通過分析人物具體生動的言行,把握人物性格。

2.對外交辭令的鑑賞。

一、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教師講解重點、難點。

(一)戰敗和談部分,明確以下問題:

1.越王勾踐為什麼要與吳王夫差談判?

2.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對臣下進諫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提示:越王納諫,吳王拒諫。

3.談判的結果怎樣?提示: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義及用法

(二)卧薪嚐膽部分,明確下列問題及詞語。

1.越王勾踐對戰敗的反省及態度如何?

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

2.越王勾踐是如何糾正自身錯誤的?

[4] [5]

《勾踐滅吳》 篇五

二、解題

《勾踐滅吳》節選自《國語・越語上》,原文沒有標題,題目是後人加的。《國語》被王充稱為《左外氏傳》,是一部國別體史書。

三、學教要求:

1、瞭解勾踐在敗於吳國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富國強兵,終於滅吳的經過與意義;

2、理解“更”、“廣運”、“政”、“摩厲”“億”等詞語;

3、瞭解並借鑑課文敍事主次清楚,記言範圍廣範,層次豐富,生動形象,個性鮮明,委婉得體,辭令優美、貼切等特點。

四、課文研讀

(一)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或聽錄音

2、學生齊讀

3、學生自讀

(二)知識積累(學生活動)

1、古今異義:

棲:古義:停留,駐紮;今義:棲息。

爪牙之士:古義:勇猛的將士;今義:走狗,幫兇。

去:古義:離開;今義:離開本地到另一地方。

億:古義:十萬;今義:萬萬。

2、一詞多義:

知:知道;感覺;管理;通“智”……

復:繁複;再;恢復;答覆……

既:不久;已經;既然;勸勉;勸説……

遂:滿足;於是;終於……

讎:仇敵;仇恨;伴侶;報答……

當:掌管;面對;在某個時候;阻擋;必定;將……

3、通假字

帥――率        取――娶        免――勉         摩厲――磨礪

4、詞類活用

(1)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     退: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之退

(2)我攻而勝之    勝,形容詞用作動詞,戰勝。

(3)服之而已    服,形容詞使動用法,使之服。

(4)然後卑事夫差    卑,形容詞用作動詞,降低身分。

(5)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    潔、美、飽,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為“使其居潔”、“使其服美”、“使其食飽”。

(6)必廟禮之    廟,名詞作狀語,在廟(朝庭)上;禮,名詞用作動詞,禮待,接待。

(7)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衣,明詞用作動詞,穿。

5、重點實詞

更      廣運      愾     政      達      次      恥      志行      摩厲

第二課時

(三)重點講析

1、何後之有?――“何……之有?”特殊疑問句,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要前置。

2、無乃後乎?――“無乃……乎?”特殊疑問句,固定句式,譯為“恐怕……吧?”

3、然謀臣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然而有謀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將士不能不事先培養和選擇。

4、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行而少恥也。―不擔心軍隊人數的不足,卻擔心軍隊士兵不懂什麼叫羞恥。

(四)學生質疑

五、課文賞析

(一)內容感知

1、越國大夫種對勾踐“求謀臣”所持的觀點是什麼?

凡事應該早做準備。

2、伍子胥對越國提出媾和持什麼態度?原因是什麼?

不可求和――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

3、太宰對越國提出媾和持什麼態度?原因是什麼?

同意求和――賄賂太宰,進獻八美女。

4、勾踐對內對外“請更”,有哪些具體措施?

對內: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對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5、勾踐“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其目的是什麼?

養精蓄鋭,作復仇準備。

6、勾踐“請姑無庸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時機還不成熟。

7、勾踐認為助天滅吳的成熟條件是什麼?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

8、勾踐用兵作戰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不贊成個人逞能的匹夫之勇,主張集體同進同退。

9、越國準備伐吳時,國人皆勸的原因是什麼?

舉國都願意為國君效死,表達了人民愛國的激情。

(二)文意概括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始到“夫差與之成而去之”。寫文種定計,向吳求和。

第二部分:從“勾踐説於國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食”。寫勾踐卧薪嚐膽,準備復仇。

第三部分:從“國之父兄請曰”到結束。寫越國同仇敵愾,一舉滅吳。

(三).寫作特色

1、敍事主次清楚,層次分明;

2、寫人形象生動,個性鮮明;

3、辭令委婉得體,優美貼切。

六、小結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比較詳細地瞭解了越王勾踐卧薪嚐膽、雪恥報仇的故事,增強了同學們不怕困難、勇於奮鬥的堅強意志;同時我們還積累了一些文言實詞和文言句式,提高了對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七、作業

(一)課後練習

(二)基礎訓練

八、教後小結

《勾踐滅吳》教學設計6由本站會員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勾踐滅吳. 篇六

勾踐滅吳。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瞭解課文中古今異義等古漢語現象,掌握重點詞語和句式,準確把握古漢語常識。

2.學習通過人物的議論和對話來展開矛盾衝突,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思考、評判、翻譯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去民之所惡,補民之所足”。只有實實在在地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才能成就大事業。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通過人物的議論和對話來展開矛盾衝突,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對外交辭令巧妙傳神的把握。

解決辦法

1.瞭解春秋時代諸侯各國間的外交活動頻繁,因而十分講究外交辭令的背景。

2.外交辭令的巧妙傳神點在於:或選中對象有的效矢;或軟中帶硬,硬中帶軟。要聯繫全篇,瞭解字詞義中的內容。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

(1)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瞭解《國語》一書。

2.課內採用講析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目標

1.瞭解背景知識及作家、作品。

2.熟悉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

一、導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二千越甲可吞吳”。這是顏邁為頌揚蒲松齡堅韌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對聯。上聯説的是秦朝末年項羽帶兵渡過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終於擊敗秦軍主力的史實;下聯則記述了越王勾踐在失敗後卧薪嚐膽,處心積慮,務求報仇雪恥,終於達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們結合歷史事實和古人的記述,看看越王勾踐是如何實現心中理想的。

二、題解

《勾踐滅吳》節選自《國語•越語》,記述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之間的矛盾鬥爭並最終戰而勝之的故事。《國語》又名《春秋外傳》,全書二十一篇,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是分別敍述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記言史書。

三、範讀

注意讀音、句讀、節奏和感情

四、理清結構

全文可分為幾部分?簡要概括其內容。

本課文按內容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夫差與之成而去之”,寫羣臣攜於文種定計,向吳求和)

第二部分(從“勾踐況於國人曰”――“民俱有三年之食”)寫勾踐撫卹國人,卧薪嚐膽,厲精圖治,以期報仇雪恥。

第三部分(從“國之父兄請日”――結束)寫越國同仇敵汽,一舉滅吳。

文章敍事清晰,有選擇地寫了勾踐為滅吳所做的主要準備工作。在敍事中揭示了勾踐滅吳的道理。同時刻化了他敗而不餒,能屈能伸的堅忍性格,展示了一個善於團結國人富國強兵的政治家形象。文章的最後一段,作者飽蘸感情的筆墨,形象地再現了越國君民上下一心誓雪國恥的動人情景:“父逸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這正是深化主題,即:誰能夠得到人民的傾心支持,誰就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可見文章深刻的思想意義。

《勾踐滅吳》通過越王勾踐在戰敗以後,忍辱求和,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政策,富國強兵,最後打敗吳國的故事,深刻指出,要取得戰爭的勝利,不僅要有正確的戰略戰術,更主要的是取決於戰爭的性質和人心的背向。文章也歌頌了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可貴精神。

《勾踐滅吳》.總結的歷史經驗教訓是相當深刻的,細想想,對於今天有那些借鑑。

五、學生誦讀

第二課時

目標

1.通過分析人物具體生動的言行,把握人物性格。

2.對外交辭令的鑑賞。

一、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教師講解重點、難點。

(一)戰敗和談部分,明確以下問題:

1.越王勾踐為什麼要與吳王夫差談判?

2.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對臣下進諫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提示:越王納諫,吳王拒諫。

3.談判的結果怎樣?提示: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義及用法

(二)卧薪嚐膽部分,明確下列問題及詞語。

1.越王勾踐對戰敗的反省及態度如何?

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

2.越王勾踐是如何糾正自身錯誤的?

提示:葬問養吊賀送迎去補。

3.從文中找出能表現勾踐卧薪嚐膽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親為夫差前馬。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4.勾踐為了增強國力,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結果如何?

提示:鼓勵生育,提高人口素質,招納賢士。輕徭薄賦,整肅軍紀。

結果: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三敗吳國。

詞語:讎更吊卑事廣運帥蕃餼e摩厲輟節億旅進旅退勸

(三)滅吳部分,體會勾踐與夫差前後兩次談判的心理變化,並理解以下詞語:宸宇視次。

第三步:.總結全文。從越王勾踐戰敗媾和,卧薪嚐膽,最終滅吳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淪,要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毅力。

二、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是怎樣通過情節展示出來的?文章又是怎樣通過對話,和作者的敍述刻畫人物性格的?

一篇注重刻畫人物形象的歷史散文,它需要藉助歷史人物的有代表性的言論行動,揭示其本質特徵,《勾踐滅吳》正是如此,文章開始,作者以簡練的筆法寫出了越兵潰敗,危在旦夕的形勢和越國君臣執於相謀的情景。勾踐事急而求謀臣,緊張卻不慌亂。文種未獻良策卻無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責備君王平日沒有培養謀臣武將以備用,然後提醒勾踐:兵敗於會稽山,才求謀臣相助,未免太遲了吧?勾踐的答對更為出色:有幸聽到您這番金玉良言,哪裏會感到太遲了呢!國家有難,文種挺身而出,於責備君王之中隱見其忠貞和自負,不愧為治亂之賢臣;臨危不亂,冷靜地採納忠言,勾踐也不愧為明智之君主。這樣的明君賢臣執手相謀,不難熔鑄出克敵制勝的法寶。

作者通過人物議論和對話,使勾踐的形象深沉而豐滿。他不是什麼復仇者,而是城府很深、有膽有識的政治家。因為他胸懷大志,才能夠處變不驚。因為他知人善會,才能夠充分發揮文種的聰明才智。因為他不忘國恥,要成就大業,才能夠忍辱負重、卧薪嚐膽、卑事仇敵而面無温色,撫慰百姓而痛切自責。在“十年生聚”的温歲月裏,他明白了許多道理,因而善於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當然,他畢竟是春秋時代的統治者,“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也是很自然的。在作者的筆下,大夫文種的形象也很鮮明。

在外交鬥爭中,文種採用的方法是:先用謙卑恭順的措辭來增添吳王夫差的驕矜之氣,然後軟中帶硬地陳述利害得失以顯示越國上下剛毅堅定之決心,從而奠定了“行成於吳”的基礎,使國家轉危為安。儘管吳國忠臣伍子骨進諫之言很有説服力,怎奪吳王聽不進去,議和之大局已無法改變,因而越方略施小計,行賄於吳國佞臣太宰酷,就順利地金蟬脱殼而去矣!人物性格躍然紙上。

三、外交辭令

諸侯時代,諸侯各國間的外交活動頻繁,因而十分講究外交辭令。《勾踐滅吳》就兼有兩者之長。總觀全篇均達到了字約義豐的標準。只有外交辭令,確實是妙傳神。

寡君勾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天王,私於下執事,曰:‘寡君之師徒,不以辱君矣,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越國之寶華從;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惟君左右之。……

這段話是文種“行成於吳”時説的,極盡卑躬屈膝之能事,把對方捧到天上,把自己摔到地下,驕橫的吳王夫差聽了更加驕矜得意,自然就不必殺盡這些俯首帖耳、甘願任人擺佈的臣服者了!其實這番話當然不是越國君民甘心清願地説出來的,更不是文種的本意。這番甜言蜜語無非是迷魂湯而已。一般人都能識破。而好大喜功的人無不喜歡這類奉承。這段話之所以巧妙就在於它有的放矢,選中了對象。

緊接着上面這段甜言蜜語之後的一段軟中帶硬、硬中有軟的外交辭令理為傳神。

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李,沉金玉於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

這段話也是文種説的。最後兩句的意思是説:吳王如果不饒恕越國的君民,那麼將有全副武裝的名兵士候您(字面上是伺候,實際上是拼死戰鬥),那豈不是傷害了您所鍾愛的越國兵士了麼?明是要與吳國拼命使雙方都有損失,卻偏偏説吳國的損失還包括他們殺死的越國兵士,因為越國兵士也是吳王所鍾愛的啊!説恭維別人的話,説到了這般光景,真是説到家哩!

第三課時

以訓練的方式,分類歸納古漢語常識。

1.字音

棲(qī)於會稽/棲(qī)息/棲(qī)身/兩棲(qī)類動物/棲棲(xīxī,形容不安定)/棲(xī)惶

冬則資(chī)/稀(xī)有/晨露未(xī)/欷(xī)/令寡人有郄(xì)

無不?(fǔ)也/果脯(fǔ)/肉脯(fǔ)/胸脯(pú)

疾疹(chēn)/疹(zhěn)子/麻疹(zhěn)/軫悼(zhěndào,悲痛地哀掉)/雞胗(zhēn)子

2.通假字

沈金玉於江沈――同“沉”,句意是,把金玉寶物都沉到江裏。

仇讎敵戰之國也讎――同“仇”,句意是,是互相仇視、敵打、交戰的國家。

不可失也已已――同“矣”,語尾助詞,句意是,不可以失掉。

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帥通率,帶領、率領。

令壯者無取老婦取――“娶”。句意是,規定青年男子不許娶老年婦女。

將免者以告――“娩”,生育,臨產。句意是,婦女將要臨產時向官府報告。

公令守之――“醫”。句意是,官家就派醫生看護她生產。

e其居e――“潔”。句意是,收拾乾淨他們的住所。

吾請達王甬,句東句――“勾”。句意是,我請求把你送到市,旬以東的地方。

而為弊異宸宇弊――“敝”。句意是,做吳國的庇護者。

而摩厲之於義――摩厲通磨礪,本指磨擦,使其鋭利;現多比喻磨鍊

三年釋其政――政通徵,徵税。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有通又,古人習慣在整數與零之間加一“有”字,

《勾踐滅吳》文言文翻譯 篇七

《勾踐滅吳》文言文翻譯

原文

越王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越王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

遂使之行成於吳,曰:“寡君越王勾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大王,私於下執事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越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 於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沈金玉於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國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越王勾踐説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越王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越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越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越王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越王勾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君若不忘周室而為弊邑寰宇,亦寡人之願也。君若曰:‘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寡人請死!餘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滅吳。

譯文

越王越王勾踐退守到會稽山上,向三軍下令説:“凡是我父輩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夠幫助我出謀劃策打敗吳國的,我將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進見回答説:“我聽説,商人夏天的時候就準備皮貨,冬天的時候就準備細葛布。天旱的時候就準備船,有大水的時候就準備車輛,就是打算在缺少這些東西的時候派上用場。即使沒有被四鄰侵擾的時候,然而謀臣與武士,不可不選拔出來供養他們。就像蓑笠一樣,雨已經下來了,肯定要到處找。現在君王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了,然後才尋求出謀劃策的大臣,恐怕太遲了吧?”越王勾踐説:“如果能夠讓我聽聽您的高見,又有什麼晚的呢?”於是就拉着文種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終於使文種去吳國議和。

夫差想聽取文種的建議,與越國和好。吳國大夫伍子胥進諫説:“不行!吳國與越國,是世代的仇敵,經常打仗;外有三條江水環繞,老百姓沒有地方遷移。有吳國就沒有越國,有越國就沒有吳國。這種局面將不可改變。我聽説,住在陸地上的人習慣於住在陸地上,住在水上的人習慣於住在水上。中原各國,即使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也不能長期住在那裏,也不習慣乘坐他們的車子;而越國,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就能長期住在那裏,也能乘坐他們的船。這是消滅越國的有利時機,千萬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滅越國!如果您失去這個有利的時機,以後後悔也來不及了。”

越國人把八個美女打扮好,送給吳國的太宰,對他説:“您如果能夠讓吳王赦免了我們越國的罪行,還有更漂亮的美人會送給您。”太宰就向吳王夫差進諫説:“我聽説,古代討伐一個國家,對方認輸也就行了;現在越國已經認輸了,您還想要求什麼呢?”吳王夫差就與越國訂立了盟約而後撤兵了。

越王勾踐對國人説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夠,與吳國這樣的大國作對,導致老百姓流離失所,橫屍原野,這是我的罪過。我請求你們允許改變治國政策。”於是埋葬已經死去的人,慰問受傷的人,供養活着的人;誰家有憂就去慰問,誰家有喜事就去祝賀;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來,親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認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認為應該做而沒有做的,就補做。然後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個士做吳王的僕人。越王勾踐自己還親自為夫差充當馬前卒。

越王勾踐的地盤,南到句無,北到御兒,東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積長寬達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輩兄弟發誓説:“我聽説,古代賢明的'國君,四方的老百姓都來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現在我無能,將率領你們夫婦們繁衍生息。”於是下令:青壯年不準娶老年婦人,老年不能娶青壯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歲還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歲還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樣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報告,公家派醫生守護。生下男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下女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頭豬;生三胞胎,公家給配備一名乳母;生雙胞胎,公家發給吃的。嫡長子死了,減免三年的賦税;支子死了,減免三個月的賦税:埋葬的時候還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親兒子一樣。還下令孤兒、寡婦、患病的人、貧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錢供養教育他們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給他們整潔的住處,給他們穿漂亮的衣服,讓他們吃飽飯,而切磋磨礪義理。前來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廟堂上舉行宴享,以示尊重。越王勾踐親自用船載來稻穀和油脂。越國出遊的年輕人,沒有不供給飲食的,沒有不給水喝的:一定要問他叫什麼名字。不是自己親自耕種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親自織的布就不穿。這樣連續十年,國家不收賦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糧食。

越國的父老兄弟都請求説:“從前吳王夫差讓我們的國君在各諸侯國面前丟盡了臉;現在越國也已經剋制夠了,請允許我們為您報仇。”越王勾踐就推辭説:“從前打敗的那一仗,不是你們的罪過,是我的罪過。像我這樣的人,哪裏還知道什麼是恥辱?請暫時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請求説:“越國全國上下,愛戴國君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兒子想着為父母報仇,做臣下的想着為國君報仇,難道還有敢不盡力的人嗎?請求再打一仗!”越王勾踐就答應了,於是招來大家宣誓,説:“我聽説古代賢明的國君,不擔心自己的人力不夠用,擔心的是自己缺少羞恥之心。現在夫差那邊穿着水犀皮製成鎧甲的士卒有十萬三千人,不擔心自己缺乏羞恥之心,卻擔心他的士兵數量不夠多。現在我將幫上天消滅他。我不贊成個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進同退。前進就想到將得到賞賜,後退則想到要受到懲罰;像這樣,就有合於國家規定的賞賜。前進時不服從命令,後退而無羞恥之心;像這樣,就會受到合於國家規定的刑罰。”伐吳行動果斷開始了,越國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勵。父親勸勉兒子,兄長勉勵弟弟,婦女鼓勵丈夫,説:“誰像我們的國君這樣體恤百姓呀,難道不可以為他效死嗎?”因此在笠澤打敗了吳國,又在沒(古地名,在蘇州附近)再次打敗了吳國,又在吳國郊外再次打敗它。

吳王夫差派人向越求和,説:“我的不值得越王來討伐,請允許我用財寶子女慰勞越王的辱臨!”越王勾踐回答説:“先前上天把越國送給吳國,吳國卻不接受天命,如今上天把吳國送給越國,越國怎能不聽從天命而聽從您呢?我要把您送到甬江、勾章以東地方去,我同您象兩個國君一樣,您以為如何?”夫差回答説:“從禮節上講,我對越王已有過小小的恩惠了,如果越王看在吳與周是同姓的情分上,給吳一點庇護,那就是我的願望啊!越王如果説:‘我要摧毀吳國的國土,滅掉吳國的宗廟’,那就請求讓我死吧!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天下百姓呢?越軍可以進駐吳國了!”於是越國就滅掉了吳國。

勾踐滅吳原文及翻譯 篇八

勾踐滅吳原文及翻譯

【原文】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遂使之行成於吳。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一黨一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亦無及已。”越人飾美一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國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説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為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人,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一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日夫差恥吾君於諸候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一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於囿,又之敗於沒,又郊敗之。遂滅吳。

【譯文】

越王勾踐退守到會稽山上,向三軍下令説:“凡是我父輩兄弟和同姓弟兄,有能夠幫助我出謀劃策打敗吳國的,我將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進見説: “我聽説,商人夏天的時候就準備皮貨,冬天的時候就準備細葛布。天旱的時候就準備船,有大水的時候就準備車輛,以便在缺少這些東西的時候派上用場。即使沒有被四鄰侵擾,然而謀臣與武士,不可不選拔一出來供養他們。就像蓑笠一樣,雨已經下來了,肯定要到處找它。現在君王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了,然後才尋求出謀劃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踐説:“如果能夠讓我聽聽您的高見,哪有什麼晚的呢?”於是就拉着文種的手,跟他在一起商議。於是派遣文種動身出使吳國。

勾踐向越國人民解釋説:“我不知道自己力量的不足,又同強大的吳國結了仇,以至於使許多百姓慘死在原野中,這是我的罪過。我請求改正!”於是安葬死去的人,問候受傷的人,養育活着的人,有喪事的就前去弔唁,有喜事的就前去慶賀,歡送遷往他方的人,歡迎來到越國的人,改正人民所厭惡的事情,幫助人民解決實際困難:然後低聲下氣地服侍夫差,派遣三百名士人去吳國做臣僕,他自己親自給夫差當馬前卒。

勾踐所有的領土,南到勾無,北到御兒,東到鄞,西到姑蔑,縱橫百里。於是他召集越國的父老兄弟,向他們起誓道:“我聽説,古代的賢君,四方的人民歸附他,就像水都往下流一樣。如今我沒有才能做到這點,打算率領你們夫婦來繁殖人口。”他命令壯年男子不要娶老年婦女,老年男子不要娶壯年婦女。女子十七歲還沒出嫁,她的父母就有罪;男孩子到了二十歲還沒娶妻,他的父母也有罪。快要分娩的婦女臨產要向官府報告,官府就派醫生去看護孕婦生產。生了男孩子,國家獎勵兩壺酒,一隻狗;生了女孩子,獎勵兩壺酒,一頭豬。一胎生三個孩子的,由公家派給-乳-母;一胎生兩個孩子的,由公家供給飲食。嫡子死去的,免除他家三年的。徭役,庶子死去的,免除三個月的徭役。庶子死了,一定要哭着埋葬他,與嫡子一樣。又讓鰥夫、寡一婦、有病的入、貧窮無靠的人,把他們的兒子送入官府加以教養。對國內的知名人士,給他們整潔的住房,使他們的衣服穿得漂漂亮亮,吃的充足,並用事物正當的道理來磨礪他們。其他國家的名士到越國來,一定要在廟堂之上禮待他們。勾踐帶着糧食和食油,乘船而行,看到流浪的孩子,沒有不給他們吃的,沒有不給他們喝的,還一定詢問他們的姓名。不是自己親自種的糧食,勾踐就不吃;不是他夫人織布做的衣服,勾踐就不穿,十年不向人民徵收賦税,老百姓每家都有能吃三年的糧食。

越國的父老兄弟們向勾踐請求説:“當初吳王夫差在諸侯面前使您蒙受恥辱,現在越國的發展已經步入常規,一切都有節度,請允許我們向夫差報仇。”勾踐辭謝説:“從前的戰爭失利,不是你們的過錯,而是我的過錯。像我這樣的人,哪能懂得什麼叫做受辱呢?請大家暫時不要同吳國作戰。”父老兄弟們又請求説:“越國的四境之內,敬愛我們的國君,就象敬愛父母一樣。兒子想要替父母報仇,臣子想要替君主報仇,哪能不盡力呢?請再與吳國決一死戰。”勾踐答應了父兄們的請戰要求,就召集士卒向他們表示決心説:“我聽説古代的賢君,不為士兵不多而憂愁,而憂愁士兵們缺乏自強的精神。如今夫差手下穿水犀皮鎧甲的人約有十萬三千,他不為士兵的思想志行而擔憂,只擔憂人數太少。現在我要幫助上天把他消滅。我不希望你們有個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你們步調一致,同進同退。前進的時候應想到會得到獎賞,後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這樣就會受到一定的賞賜。進不聽令,退不知恥,這樣就會受到一定的懲罰。”到了出征時,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父親勉勵兒子,哥哥勉勵弟弟,妻子勉勵丈夫,都説:“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因此先在囿地打敗了吳國軍隊,又在沒地打敗了它,最後在吳國首都的城郊使吳軍吃了敗仗。於是勾踐就滅掉了吳國。

勾踐滅吳 篇九

勾踐滅吳

【教學目標 】

瞭解《國語》的體例及主要內容;

理解文言實詞“知、成、恥、資、服”等的含義;

瞭解“帥、政、取、有”等通假字;認真誦讀課文;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勾踐在逆境中不氣餒、不沉淪,刻苦自勵、戰勝困難的精神。

【教學方法】

以誦讀為主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誦讀課文,歸納重點字詞句,以達到熟讀全文、背誦部分段落的目的。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一、 導語 新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二千越甲可吞吳”。這是顏邁為頌揚蒲松齡堅韌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對聯。上聯説的是秦朝末年項羽帶兵渡過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終於擊敗秦軍主力的史實;下聯則記述了越王勾踐在失敗後卧薪嚐膽,處心積慮,務求報仇雪恥,終於達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們結合歷史事實和古人的記述,看看越王勾踐是如何實現心中理想的。

二、 題解

《勾踐滅吳》節選自《國語越語》,記述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之間的矛盾鬥爭並最終戰而勝之的。故事。《國語》又名《春秋外傳》,全書二十一篇,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是分別敍述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記言史書。

三、分析講解課文,在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教師講解重點、難點。

第一步:全文可分為幾部分?簡要概括其內容。

提示:全文共分三部分,分別為:戰敗和談(第1~3自然段)、卧薪嚐膽(第4~7自然段)、勝而滅吳(第8自然段)。

第二步:分階段講解。

(一)戰敗和談部分,明確以下問題:

 1 越王勾踐為什麼要與吳王夫差談判?

 2 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對臣下進諫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提示:越王納諫,吳王拒諫。3 談判的結果怎樣?提示:夫差與之成而去之。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及用法:

無乃……乎  成  伐  服  去

(二)卧薪嚐膽部分,明確下列問題及詞語。

 1、越王勾踐對戰敗的反省及態度如何?

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

 2 越王勾踐是如何糾正自身錯誤的?

提示:葬  問  養  吊  賀  送  迎  去  補。

 3 從文中找出能表現勾踐卧薪嚐膽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親為夫差前馬。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4、勾踐為了增強國力,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結果如何?

提示:鼓勵生育,提高人口素質,招納賢士。輕徭薄賦,整肅軍紀。

結果: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三敗吳國。

詞語:讎 更 吊 卑事 廣運 帥 蕃 餼 摩厲 輟 節 億 旅進旅退 勸

(三)滅吳部分,體會勾踐與夫差前後兩次談判的心理變化,並理解以下詞語:宸宇 視 次。

第三步:總結全文。從越王勾踐戰敗媾和,卧薪嚐膽,最終滅吳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淪,要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毅力。

思考題:

我國古代有一部著名的軍事典籍,曾被美國軍校作為教科書。20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期間,有消息報道美軍幾乎人手一冊。它向人們介紹戰爭謀略,在各種環境下克敵制勝或避敵鋒芒、保存力量的高招,是我國古代長期軍事謀略的概括總結,也為後世軍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鑑資料,這就是《三十六計》。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勾踐滅吳》,看看遠在春秋時期軍事家是如何運用三十六計的。

《三十六計》簡介,包括總説、計名、分類等,可板書計名。

依先易後難、先明顯後隱蔽的順序找出具體的策略。

1 第3自然段:越人飾美女八人……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結論:美人計。效果:締結和約,吳國撤軍。

美人計講解:

原文: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分析:美人計為敗戰之計,是形勢不利於我方時採取的一種謀略。越王勾踐在戰敗面臨亡國之危的形勢下,以美女八個賄賂吳王夫差的親信喜否,是符合形勢需要的。美女西施也在此時被送給了吳王夫差,目的是求得媾和,獲得喘息之機。

2 第4自然段:然後卑事夫差……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結論:苦肉計。效果:騙取了夫差信任。

苦肉計講解: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分析:以勾踐越王之尊,而行為夫差牽馬之實,其目的就是要吳王夫差放鬆對勾踐的警惕。  很顯然,勾踐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據史料記載,勾踐在吳王夫差得病時,曾親口品嚐夫差的糞便以瞭解病情,騙取信任。此後不久,勾踐便得以釋放,回到越國。

歷史上應用苦肉計的著名戰例有要離斷臂刺慶忌、周瑜打黃蓋等。

3 第3~5自然段:越王勾踐一方面卑事夫差,另一方面在國內體恤民情,休養生息,增強國力,終於具備了與吳國抗衡的實力。

分析:此為暗渡陳倉之計。此計原文為: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