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鄧亞萍的傳奇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4W

關於鄧亞萍的傳奇故事精品多篇

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篇一

人們總説一句話,是性格決定命運還是命運決定性格。鄧亞萍的命運還是性格決定的,“競技體育的殘酷告訴了我,人生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沒有選擇容易的事情來做,而是選擇了對自己來講最有挑戰性的事情來做,實踐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

2010年國慶節前夕,昔日“乒乓女王”、37歲的鄧亞萍完成了人生又一次華麗轉身——正式出任人民日報社副祕書長兼“人民搜索”網站總裁,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正廳級女幹部。

三年內完成“三級跳”

在眾多轉型從政的女運動員中,鄧亞萍無疑是最成功者之一。鄧亞萍的“當官”跟她的很多前輩不同,她並不僅僅是擔任體育行政管理領域的職務,早在兩年半前就她已經進入了國家機關,擔任的職位是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副廳局級幹部)。

一年後,鄧亞萍又正式調任人民日報社副祕書長兼“人民搜索”網站總裁,短短三年內,鄧亞萍完成了“三級跳”。

13年前,24歲的鄧亞萍帶着4枚奧運金牌退役,此後她用了整整11年時間分別在清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先後獲英語專業學士學位、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同時,在求學期間,在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鼓勵和幫助下,鄧亞萍在悉尼奧運會後正式進入了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點,後來她又兩度成為北京申奧大使、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任職、擔任北京奧組委官員……

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講,退役後的選擇有很多種,有從商的,有從政的,有進演藝圈的……然而,鄧亞萍選擇退役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當長的時間,已經獲得了18個世界冠軍、實現了大滿貫;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在退役後適應社會,很想去讀書。

從退役選擇讀書來看,鄧亞萍的選擇還是性格決定的,“競技體育的殘酷告訴了我,人生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沒有選擇容易的事情來做,而是選擇了對自己來講最有挑戰性的事情來做,實踐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她是一個笑到最後的人,人常講的兩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臨近退役時,我便開始設計自己將來的`路,有人認為運動員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中繼續工作,而我就是要證明: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當運動員了,我的新起點也就開始了。”3年前在出任北京奧組委官員時鄧亞萍在接受筆者採訪時回憶説,“1996年底,我被薩老提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

我明白,這既是國際奧委會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奧委會的辦公語言是英語和法語。然而,這時我的英語基礎幾乎是零,法語也是一竅不通。面對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和自己外語水平的反差,我心裏急得火上房。”

亞特蘭大奧運會結束後,鄧亞萍以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身份初進清華時,她的英文幾乎是一張白紙,既沒有英文的底子,更別説有口語交流的能力。“懷着興奮而又忐忑的心情邁進清華大學。老師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寫出26個英文字母看看。我費了一陣心思總算寫了出來,看着一會兒大寫、一會兒小寫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師,就這個樣子了。但請老師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於天書,我只能盡力一字不漏地聽着、記着,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我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5點準時起牀,讀音標、背單詞、練聽力,直到正式上課;晚上整理講義,温習功課,直到深夜12點。”由於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鄧亞萍幾乎完全取消了與朋友的聚會及無關緊要的社會活動,就連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也大大減少。

為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會話能力,她除了定時光顧語音室,還買來多功能復讀機。由於總是一邊聽磁帶,一邊跟着讀。同學們總是跟她開玩笑:“亞萍,你成天讀個不停,當心嘴脣磨出繭子呀!”“但我相信:沒有超人的付出,就不會有超人的成績。這也是我多年闖蕩賽場的切身體驗。”

學習是緊張的,每天的課程都排得滿滿的。除學習之外,鄧亞萍每週還要三次往返幾十里路到國家隊訓練基地進行訓練,疲勞程度可想而知。“每天清晨起牀時,我都會發現枕頭上有許多頭髮,梳頭的時候也會有不少頭髮脱落下來。對此我並不太在意,倒是教練和隊友見到我十分驚訝:‘小鄧,你怎麼了?’我説:‘沒什麼,可能是學習的用腦和打球的用腦不一樣吧。’”

為了更快地掌握英語,幾位英語老師建議鄧亞萍到國外去學習一段時間,在他們的熱心幫助下,經清華大學和國家體育總局批准,1998年初剛在清華讀了幾個月的鄧亞萍作為交換生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突擊英語。

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又是一個艱難的起步。最初的幾個月,鄧亞萍一直都在艱難地適應劍橋的學習環境。和普通學生一樣,鄧亞萍買了輛自行車,準備每天騎車往返學校。但第一天房東領她走了一遍,第二天自己卻找不到路了。問路也無法與人交流,這種窘迫讓鄧亞萍永生難忘。

為了趕功課,鄧亞萍起早貪黑,每天只睡幾小時。中午吃的是家裏帶去的三明治,晚飯經常吃的就是方便麪加青菜、西紅柿和雞蛋。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午夜才能睡覺。雖然基礎比其他同學差,她總是不甘心,想超過別人。這種好勝的心理後來才慢慢開始轉變:“畢竟基礎不同,從運動員到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學習上升也要有個過程。”回到清華,鄧亞萍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國球的歷史及發展》。從開題報告,到第一次提交論文,以至論文的最終修訂,鄧亞萍不僅每一項都達到標準,而且步步提前,趕在時間表前完成。“我終於戴上了學士帽,在畢業典禮上,我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詞。”

2001年9月,鄧亞萍從清華走進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原本更喜歡劍橋,那裏風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還是投奔了諾丁漢大學,因為諾丁漢大學有全英國最棒的外語系。”多年後回憶當年清苦的求學生活,鄧亞萍説:“打球的時候,兩眼視力都是1.5,上學以後下降得很快,現在有一隻眼已經0.6了。學習和打球相比完全是兩碼事,睡眠不足,上課總是犯困,眼睛睜不開,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兒把眼皮撐起來。可對面坐着的是老師,你又不可能睡覺,更不可能溜號。剛開始時這種感覺特別明顯,後來慢慢適應了這種生活,知道該怎樣安排好作息,找到了一些規律。”

在諾丁漢大學上課的過程中,鄧亞萍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搶着發言。老師開玩笑地説,從她學習的勁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個世界冠軍。當再次拜會薩馬蘭奇先生時,鄧亞萍的碩士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給了薩翁一個驚喜。2002年12月22日,她如願獲得碩士學位。薩馬蘭奇先生稱讚她“擁有了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鄧亞萍的故事 篇二

有一個年輕人,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賽車手。他在軍隊服役的時候,曾開過卡車,這對他熟練駕駛技術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退役之後,他選擇到一家農場裏開車。在工作之餘,他仍一直堅持參加一支業餘賽車隊的技能訓練。只要有機會遇到車賽,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參加。因為得不到好的名次,所以他在賽車上的收入幾乎為零,這也使得他欠下一筆數目不小的債務。

那一年,他參加了威斯康星州的賽車比賽。當賽程進行到一半多的時候,他的賽車位列第三,他有很大的希望在這次比賽中獲得好的名次。

突然,他前面那兩輛賽車發生了相撞事故,他迅速地轉動賽車的方向盤,試圖避開他們。但終究因為車速太快未能成功。結果,他撞到車道旁的牆壁上,賽車在燃燒中停了下來。

當他被救出來時,手已經被燒焦,鼻子也不見了,體表燒傷面積達40%。醫生給他做了7個小時的手術之後,才使他從死神的手中掙脱出來。

經歷這次事故,儘管他的性命保住了,可他的手萎縮得像雞爪一樣。醫生告訴他説:“以後,你再也不能開車了。”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灰心絕望。為了實現那個久遠的夢想,他決心再一次為成功付出代價。他接受了一系列植皮手術,為了恢復手指的靈活性,每天他都不停地練習用殘餘部分去抓木條,有時疼得渾身大汗淋漓,而他仍然堅持着。

他始終堅信自己的能力。在做完最後一次手術之後,他回到了農場,換用開推土機的辦法使自己的手掌重新磨出老繭,並繼續練習賽車。

僅僅是在9個月之後,他又重返了賽場!他首先參加了一場公益性的賽車比賽,但沒有獲勝,因為他的車在中途意外地熄了火。不過,在隨後的一次全程200英里的汽車比賽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

又過了2個月,仍是在上次發生事故的那個賽場上,他滿懷信心地駕車駛入賽場。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他最終贏得了250英里比賽的冠軍。

他,就是美國頗具傳奇色彩的偉大賽車手——吉米·哈里波斯。

當吉米第一次以冠軍的姿態面對熱情而瘋狂的觀眾時,他流下了激動的眼淚。一些記者紛紛將他圍住,並向他提出一個相同的問題:“你在遭受了那次沉重的打擊之後,是什麼力量使你重新振作起來的呢?”

此時,吉米手中拿着一張此次比賽的招貼圖片,上面是一輛賽車迎着朝陽飛馳。他沒有回答,只是微笑着用黑色的水筆在圖片的背面寫上一句凝重的話:把失敗寫在背面,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篇三

童年的鄧亞萍,由於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破志做一名優良的運動員。然而她個子矮,四肢粗短,基本不合乎體校的請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需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固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純熟,基礎功更加紮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換成了鐵拍。

對一個孩子來説,這是如許難能寶貴!這豈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理方面也要蒙受宏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能夠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粗茶淡飯!但她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練習的父親,有時疼愛得掉眼淚!

付出總有回報,因為鄧亞萍的執着,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競賽中取得集團跟單打兩項冠軍。

運發動時代

進入國度隊後,鄧亞萍都是逾額實現自己的訓練義務,隊裏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伸到11時45分,下戰書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鎖訓練劃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常常誤了時光,她就本人泡麪吃。

在隊裏訓練全台單面攻時,鄧亞萍仍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像連珠炮一樣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精打細算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據教練張燮林統計,鄧亞萍天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潤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枱再練。

長時間從事大活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材良多部位都有傷病。

為湊合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簡直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着,切實痛的厲害了就打一針關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着練。就算是傷口沾染,擠出膿血也要接着練。

鄧亞萍的故事 篇四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紮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説,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裏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着,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裏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麪吃。

在隊裏練習全台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枱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着,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着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着練。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鄧亞萍的故事 篇五

如果一個運動員能夠為國家爭得榮譽,那麼一定是能夠讓所有家人和和國人都感到自豪的,但是不僅是在運動事業上做出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貢獻,還能夠在其他方面造福其他人,這樣的做法就不僅是讓人敬佩了,更是讓人從心底裏服氣,鄧亞萍就是這樣一個女子,不僅是在乒乓事業上貢獻自己的光熱,還在婦女兒童方面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鄧亞萍從小就是在一個良好的乒乓球環境下被薰陶的,因為自己的父親就是當時一個十分優秀的乒乓球選手,所以也是把小小的她進行着這一個方面的培養,但是雖然也是同樣喜歡這一個項目,鄧亞萍卻一直都是處於劣勢,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個子矮小,更是被當時的省隊認為不符合招生的標準。

如果是換做其他人可能就十分的灰心,但是鄧亞萍的父親卻用另外一種方式對其進行着鼓勵,於是那時候還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如何的她,開始更加刻苦的訓練,為的只是能夠讓別人能夠看到她的能力。九歲的鄧亞萍就已經在全國的分賽區中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冠軍,而後來就進入到了鄭州市的體校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打球的經歷。

這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説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是乖巧懂事的鄧亞萍一直都在努力地堅持着,並且還能夠把每一項都做的很好。後來的戰績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各大賽事上她都能夠打敗各種選手,然後成為當時的一個神話,甚至在當時的世乒賽上獲得的冠軍更是打破了當時的一個記錄,因為她的出現,就是這個歷史上最年輕歲數最小的冠軍。

曾經的鄧亞萍簡直是引領了一個十分輝煌的時代,因為那時候的她只要是參加比賽一定會收穫一個金牌,所以這個別人口中的神話,更是連續八年成就了自己的輝煌。但是沒有放棄對於自己的一個更高的追求,鄧亞萍還在學業上十分的用功,更是成為各大高校中一個十分渴求知識的學子。

雖然十分熱愛這項事業,可是還是要騰出地方給更多的年輕人去施展,於是選擇了退役的她暫時收起了自己的神話,開始了人生的另外一個故事。自從退役之後一直都沒有閒着,鄧亞萍從一個奧委會的職務再到共青團的市委書記,再到後來的報社的副祕書長,再到後來的大學教授等。

最後到如今的婦聯常務委員,一直都是在仕途上奔波的她並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有了足夠的名氣和過去,就坦然的享受生活,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創造更多。雖然自己的事業看上去有點高調,但是生活中卻是一個很低調的她就連自己的婚姻大事都是十分的神祕,不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混淆,是一個穩重而聰明的傳奇女性。

鄧亞萍的故事 篇六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紮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説,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裏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

步,都能夠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着,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好聽的字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裏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刻,她就自己泡麪吃。

在隊裏練習全台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應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枱再練。長時刻從事大户外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着,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之後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之後練。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户外員的傳統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