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水調歌頭詩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46K

水調歌頭詩詞【精品多篇】

註釋 篇一

【水調歌頭】:詩牌名。本文選自《東坡樂府箋》(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丙辰】熙寧九年(1076)

【達旦】早晨;白天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宮殿前左右豎立的樓觀。

【歸去】回到天上去。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不勝】經受不住。

【弄清影】弄:賞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種舞姿。

【何似】哪裏比得上。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朱閣:硃紅的華麗樓閣。綺户:雕飾華麗的門窗。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但願】但:只。

【千里共嬋娟】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水調歌頭·上古八千歲》 篇二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上古八千歲,才是一春秋。不應此日,剛把七十壽君侯。看取垂天雲翼,九萬里風在下,與造物同遊。

君欲計歲月,當試問莊周。醉淋浪,歌窈窕,舞温柔。從今杖屨南澗,白日為君留。

聞道鈞天帝所,頻上玉卮春酒,冠珮擁龍樓。快上星辰去,名姓動金甌。

水調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三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鈎。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註釋:

雪洗虜(lǔ)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鈎。剩喜燃犀(xī)處,駭(hài)浪與天浮。

雪洗:洗刷。這裏用“雪”字,疑與冬天用兵有關。風約楚雲留:説自己為風雲所阻,羈留後方,這時作者知撫州(今江西市名,舊屬楚國),未能參加前方工作,故云楚雲。悲壯:指悲壯的勝利戰績。吹角:奏軍樂,這裏象徵勝利的凱歌。 風景:用《世説新語》載周“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語意,指宋南渡。燃犀處:晉温嶠平亂還鎮至採石磯,傳雲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見水族奇形怪狀。怪物指金兵。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náng)未解,勛業故優遊。赤壁磯(jī)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miǎo)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jí)誓中流。

香囊:《晉書·謝玄傳》“玄少好佩紫羅蘭香囊,(謝)安患之,而不欲傷其意,因戲賭取,即焚之於地,遂止。”乘風去:《南史·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胸懷大志,曾對叔父説:“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賞析:

紹興三十一年冬,虞允文擊潰金主完顏亮的部隊於採石磯,這是一次關係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戰役,朝野振奮,國人歡呼,張孝祥懷着激動的心情,寫了本詞。

上片敍事。起首“雪洗虜塵靜”充滿勝利的痛快與喜悦,為全篇的情緒定調。採石之勝,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洗雪“靖康之恥”,釋解宋人痛失家國之恨,所以詞人筆調輕快而充滿了豪情,同時他為自己因受風雲之阻未能奔赴前線而十分遣憾。“何人”二句,寫他興高采烈地命人吹奏軍樂,歡慶勝利,然後用一系列的典故抒寫懷抱。“湖海”三句,説明自己平生具有豪情壯志,對中原淪喪感到痛心,渴望恢復中原,目睹山河之異,亟欲一展平生抱負。夜間燃燭撫摸寶劍,心潮難平,想到曾在採石磯戰勝金軍,就如當年温嶠燃燭照妖一樣使金兵現出原形,心中就十分高興。

下片抒情。開頭巧妙地舉出兩大戰役的名將,破曹的周瑜和擊潰苻堅的謝玄以喻虞允文。虞和他們一樣年豐力強而戰功卓著,都是從容不迫地建立了功業。而現在物換鬥移,時過境遷,他們的功業,已成歷史陳跡,空餘古戰場供人憑弔。

當前江淮失地尚待收復,詞人希望自己能奔赴戰場,借宗愨乘風破浪和祖逖中流擊楫的故事,表達了自己報效國家的願望,迴應上片“風約楚雲留”,以激昂奮發的情緒振起全篇,使全詞結束在慷慨悲壯的激情之中。

全詞閃耀着時代的光彩,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實融入詞中,自然貼切,舒捲自如。詞人壯懷激烈,憂國情深,是一首洋溢着勝利喜悦抒發愛國激情的壯詞。

水調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四

《水調歌頭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敍太》

原文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敍太白、東坡事見寄,過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約。八月十四日,餘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韻為謝,兼寄吳子似。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驂鸞並鳳,雲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蝨其間。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

翻譯

趙昌父七月十五日用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韻寫了一首關於李太白、蘇東坡之事見寄,對我過分地讚美和推許,並且約我中秋一同泛舟。八月十四日,我因病卧牀在博山寺中,於是用其詞原韻寫了這首詞答謝他,並把此詞寄給吳子似。

我的志向在那遼闊的宇宙,前些日子我在夢中登上了藍天。用手撫摸着皎潔的明月,瞬息度過了人間的千年。又夢見你乘着鸞鳥、鳳凰,遇見了蘇軾和李白詩仙,相約一起登上了月宮廣寒,拿起北斗作為勺子舀酒暢飲,我也有幸在你們中間。

我輕輕地吟唱起心中的波瀾:“別看我形體如在睡眠一般,精神卻自由奔放,達觀曠遠。我要像天鵝一次次舉翅高飛,看看這天地是方是圓。”我想再唱啊,卻從夢中醒來,推開枕頭心中悵惘升起疑念:人間事為什麼總難圓滿?這心事雖然可向知心朋友傾談,一泓秋水卻把你隔得老遠老遠。

註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台城遊”等。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趙昌父:即趙蕃,辛棄疾的朋友。

七月望日:七月十五。

用東坡韻:指依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篇韻腳填詞。太白、

東坡事:因趙昌父原詞亡佚,李白事所指不詳,恐當是夢天、邀月一類事。

過相褒借:過於褒獎、過於推許。

秋水之約:或指相約八月中秋泛舟。

博山寺:寺名。當因寺在博山得名。博山當為鉛山境內小山。

謝:答謝,答覆。

吳子似:即吳紹古,鄱陽人,南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任鉛山縣尉。

寥廓:指廣闊無垠的宇宙太空。

疇昔:昨晚。

摩挲:用手撫摸。

素月:皎潔的明月。

俯仰:俯仰之間,即低頭、抬頭之間,形容時間極短。此句是説天上片刻,人間已過千年。

客:此處指趙昌父。

驂:古代駕車時位於兩旁的馬。這句是説以鸞和鳳為驂。青山、

赤壁:代指李白和蘇軾,李白死後葬於青山,蘇軾貶官黃州之時,有赤壁之遊。

高寒:天上高寒之處,指月宮。“有客”三句説,有客乘鸞跨鳳,和李白、蘇軾相約,共上月宮遊賞。

酌酒:斟酒。

援北斗:《楚辭·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桂漿。”援,手持。

蝨其間:意謂以渺小無才之身參與其事。“酌酒”兩句是説,他們以北斗為勺,開懷暢飲,我也有幸廁身其間。

少歌:即“小歌”,指樂章的一部分。

神甚放:形容神魂自由騰飛,無拘無束。

鴻:大雁。

鵠:天鵝。

高舉:高飛。

重歌:指反覆歌唱。

夢覺:夢醒。

推枕:推開枕頭,起身。

惘然:茫然若失的樣子。

底虧全:為什麼會有虧有全。

美人:指知己朋友。此處指吳子似。

嬋娟:形容姿容美好。

賞析

此詞上片以描述夢境為主。起句“我志在寥闊”,開門見山,直抒胸懷,表現了詞人高遠的志向和寬宏的氣度,概括全詞要旨。為有寥闊之志,自然有“夢登天”之舉。“疇昔夢登天”句,借用了屈原《九章·惜誦》中“昔餘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航”之意。他感到現實中難以施展他的才幹,他要到廣漠宇宙去尋找他的理想境界。“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兩句,乃是全詞思想的主幹。“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詞人在夢幻中飛上青天,首先來到月宮,盡情地賞玩明月。他在這裏撫摸着潔白的月亮,陶醉在神奇迷離的幻境之中,不知不覺人間已過了千年之久。

接着“有客驂鸞並鳳,雲遇春山赤壁,相約上高寒”數句,描寫的是作者與高賢們同上天宮的夢境。由詞序可知,這首詞是為答謝趙昌父而作,自然應有回敬之詞。趙昌父是江西玉山人,距鉛山不遠,是詞人閒居瓢泉時的好友。他奉祠家居,不求仕進,飲酒作詩,氣度不凡,世人以為有陶靖節之風。這裏作者以“驂鸞並鳳”來讚美他,意思是他德高道深,理應羽化登仙。這裏的青山、赤壁係指李白、蘇軾,因為李白墓在當塗之青山西北,蘇軾曾遊赤壁,寫過《赤壁賦》。趙昌父駕着鸞鳳霞舉飛昇,在彩雲間與先賢李太白、蘇東坡相遇,於是他們同作者共約到天宮去遨遊。作者在這裏把趙昌父、李白、蘇軾譽為“三賢”。作者這樣寫,也有自謙的意思,下一句“我亦蝨其間”就是把這層意思直接表達了出來,意思是:在您和先賢們高會的時候,我不過是濫竽充數地置身其間罷了。在現實生活中,詞人感到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不願與那些投降派的官僚同流合污,所以只好到夢境中去會見他理想中的人物。在這裏,作者把自己與朋友,古代聖賢置身於高寒廣漠的天宇,用北斗當酒杯痛飲着天上的美酒,充分表達了其豪放的一面。

詞的下片繼續描寫夢境。詞人在夢幻中無憂無慮地暢遊太空,內心充滿激情,不禁小聲歌唱起來。“神甚放,形則眠”二句,從字面意思看,是説身體雖然清靜無為,好像在睡眠,但精神還是奔放曠達的。這是作者在閒居生活中積極用世的自白。他被迫再次閒居後,表面看來安靜閒適,但他心中時刻不忘報國之志。“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化用賈誼《惜誓》中“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把自己比作搏擊長空、一再高舉的鴻鵠,以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

接着,詞人從夢境中回到現實。詞人在夢境裏可以縱橫馳騁,可是一旦夢覺,回到現實生活中,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這不禁使他感到悵惘,併產生了人世間不能盡如人意的事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疑問。這裏的“虧全”是以月亮的圓缺比喻人間的悲歡離合,主要説的是“虧”的方面。詞人在這裏以夢境與“夢覺”相對照,揭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同社會現實的矛盾。在這發問中表現出對現實的不滿,抒發人事難全的感慨,這發問也是一個有着雄才大略、滿腹經綸的。老將對於懷才不遇、報國無路提出的強烈抗議。詞的結語“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覺得來得有些突然。前面説的全是夢境以及夢覺後的惆悵,可是結語卻一語宕開,表現出“美人娟娟隔秋水”(杜甫《寄韓諫議》)的惋惜之情。其實這是在前面幾層意思的基礎上生髮出來的感想。這一句表面看來只是對他的好友吳子似的思念,實際上主要還是抒發“誰識稼軒心事”(《水龍吟·再題瓢泉》)的苦悶心情。

這首詞在藝術特徵上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特色。理想主義是浪漫主義在思想內容上的重要特徵,而以夢幻的形式表現其理想則是浪漫主義傳統的創作方法。辛棄疾成功地運用這一傳統手法,使其崇高理想在這首詞中得到完美的體現。它跌宕起伏,忽而天上,忽而人世,馳騁奔逸,狂放不羈,洋溢着豪邁的激情。它充滿瑰麗豐富的想象,大膽驚人的誇張,“摩挲素月”“驂鸞並鳳”“酌酒援北斗”“天地睹方圓”等名句,都放射出五光十色的美麗光輝,顯現出光彩奪目的浪漫主義色彩。

水調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五

水調歌頭·偶為共命鳥

偶為共命鳥,都是可憐蟲。淚與秋河相似,點點注天東。十載樓中新婦,九載天涯夫婿,首已似飛蓬。年光愁病裏,心緒別離中。

詠春蠶,疑夏雁,泣秋蛩。幾見珠圍翠繞,含笑坐東風。聞道十分消瘦,為我兩番磨折,辛苦念梁鴻。誰知千里夜,各對一燈紅。

翻譯

有幸結為夫妻卻因長久分離難以相聚。傷心的淚水足以匯成那隔離牛郎織女的銀河。十年九別,妻子長久獨居,閨房猶如牢房。時光流逝,她的青春也被迅速無情地吞噬,而這正是因為自己外出奔波。

蠶絲綿綿不斷,雁行比翼並肩,蛩鳴纏綿哀怨。本應讓妻子過上無憂無慮、豐衣足食的生活,也未曾辦到。妻子已為我生了兩個孩子,平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身體已十分消瘦。誰又能知道,今夜我們身在千里之外,各自面對孤燈。

註釋

共命鳥:佛經中所載雪山神鳥名,又譯作命命鳥、生生鳥。

秋蛩:指蟋蟀。

梁鴻:東漢扶風平陵(今陝西省興平市)人。娶同縣孟光為妻,魚水相得,每逢進膳,孟光必“舉案齊眉”,後世遂奉二人為夫妻關係和諧的典範。

賞析

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國古代的婚姻亦復如是:既有焦仲卿和劉蘭芝、陸游和唐婉因客觀產生的不幸,也有蔣張這樣兼有主觀因素造成的不幸。蔣士銓婚後長期在外奔波,雖然是出於當時儒士難以擺脱的無奈,但其外出之頻繁、離家之長久,與其仕途之追求似亦不無關係。此首詞起首二句“偶為共命鳥,都是可憐蟲”是説合法有情卻難以相聚,既以之開篇,又以之定下悲劇性的基調。上片圍繞“十載”、“九載”句而設,淚似“秋河(即銀河)”喻如牛郎織女天各一方,“首已似飛蓬”化用《詩經·衞風·伯兮》“首如飛蓬”一句,點出妻子張氏獨守閨中的憔悴,一切“愁病”皆因“別離”。其中“新婦”一語,尤其沉痛,絕非漫不經心道出。結婚已然十載,妻子竟然長久獨居,閨房猶如牢房,時光流逝,她的青春也被迅速無情地吞噬,而這正是因為自己外出奔波(儘管多半出於無奈)。作者飽含沉痛寫下此句,出於真誠的內疚和反思,非有情丈夫不能為。

下片是作者內疚的繼續與發展。與上片“新婦”相呼應的是“幾見”兩句。照常理,讓自己的妻子“珠圍翠繞,含笑坐東風”是一位丈夫(特別是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丈夫)所應盡的職責,事實卻不然。全篇僅有的一處歡樂情景,其實卻是沉痛的襯托,冠以“幾見”一語,沉重的內疚立即凸顯,妻子的長期委屈悽苦亦不言自明。蠶絲綿綿不斷,雁行比翼並肩,蛩鳴纏綿哀怨,這些似乎都是與夫妻雙方有關的描寫,但只要稍加思考,即可知是側重於女方的,因為男子尚有事業的追求,女子只能以思念填補空虛,以幻想麻痺自己,最終陷入愁病之中。作者對妻子的“消瘦”只能“問道”,念及梁鴻,更加內疚不已。“誰知千里夜,各對一燈紅”的別離思念愁苦畫面,正是“共命”、“可憐”的真實寫照,雖似信手白描,卻是力透紙背之結。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南歸途中。蔣士銓於1745年二月聘張氏,同年十一月成婚,此後常年在外求學、遊歷,與妻子相聚時日甚少,連1752年長子知廉出生的消息也是在旅途中才得知的。

水調歌頭原文 篇六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宋朝 蘇轍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譯文

分別一次要多久呢?已經過了七個中秋節。去年的今天在東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緒難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傳來涼州曲調。有鼓吹助興,驚起汀上的鴻雁。

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着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披風,有的穿着紫綺為面的裘皮衣服。無奈圓月無情,漸漸西沉不肯為人留下。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獨自宿在水路驛站,離愁依舊。就怕像王粲那樣,不得返鄉,只能登樓相望。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註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唐朝大麴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麴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

離別:比較長久地跟人或地方分開。

七度:七次。

今夕:今天。

不勝:無法承擔;承受不了。

彭城:彭城,鼓聲之城,即今江蘇徐州,是黃帝最初的都城。

古汴(biàn):古汴河。

涼州:曲名,唐開元中西涼州所獻。

鼓吹:鼓吹樂。

鴻雁:俗稱大雁。

汀(tīng)州:水中小洲。

翠羽帔(pèi),紫綺(qǐ)裘(qiú):指豪華衣飾。

素娥:即嫦娥,此處指月亮。

無賴:無所倚靠;無可奈何。

曾不:不曾。

清尊:酒器。

水驛:水路驛站。

依舊:照舊。

但恐:但害怕。

王粲(càn):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

相對:相望。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賞析

欣賞蘇轍的《水調歌頭·徐州中秋》這首詞,要從這首詞創作的前一年説起。蘇軾、蘇轍兄弟情意甚篤,蘇軾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與蘇轍已有六年沒見面了。時至中秋望月思弟,生出無窮悲歡之感,故有此作。全詞以明月為線索,處處詠月,同時蘇軾也處處在抒發人的主觀情感,生髮人生感慨,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詞中貫穿着情感與理智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後以曠達情懷收尾,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境界壯美,融抒情、寫景、説理於一爐,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這首詞立意高遠,構思新穎,以意境清新如畫,情理具佳,頗耐人尋味。宋代胡仔雲:“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更是對此詞的崇高評價。

正所謂“兄唱弟隨”,在蘇軾寫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寧十年,蘇轍也寫了一首《水調歌頭·徐州中秋》來回贈其兄。

這首主要寫了作者與其胞兄久別重逢繼而又要分別的難捨之情和詩人的內心世界,生動地表現出蘇軾和蘇轍兄弟的手足情深。

這首詞的上片,寫出值得珍惜的短暫手足之情的相聚。“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作者一開始就點出與兄長分別時間之久,並用傳統的團圓佳節中秋來計算,其中包含着對兄弟聚少離多的深深怨艾和無奈。

“同泛清河古汴”本來是歡樂的,然“船上載涼州”卻從聽覺裏顯露出悲涼;“鼓吹助清賞” 讓人高興不已,“鴻雁起汀洲”,又從視覺中引發了大雁南歸的惆悵。唐人王翰、王之渙都寫過著名的七絕《涼州詞》,多為樂府歌詞,悲涼曲調、慷慨決別的邊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處所用,意味深長。

下片則直接展現詩人內心世界。前三句,只是從宴飲中主人、客人的穿戴裏,聊表人們的歡愉心情,可下面卻寫出了急轉之下詩人的內心感受。“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明月無情,不會為人而滯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直寫情事,明日即將分別;即便明月當頭,也是分明地傾瀉出兩地別愁,“依舊”二字非常好。

最後兩句,用典卻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王粲滯留荊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華,鬱悶中他登樓遠眺,北望家鄉,胸中翻滾着無限鄉思鄉愁,寫出了《登樓賦》。後以“王粲登樓”作為懷念故國鄉土的典故。這裏,詞人以此句做結,傾訴出未來的日月:宦遊茫茫,前途未卜;親人相隔,幽幽愁緒的別樣的深沉。本來是百日逍遙堂歡樂的手足相聚,到頭來卻是迎來生離別的無奈,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必然。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寧十年)。是年四月,蘇軾離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與之偕行。到達後,蘇轍在徐州停留了百餘日,兄弟二人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中秋節時,二人一起泛舟賞月,終於得過一個團圓的佳節。然中秋過後,蘇轍又要轉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陽)留守籤判任,於是在臨別前寫下此詞。

水調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七

水調歌頭·落日古城角

辛棄疾〔宋代〕

落日古城角,把酒勸君留。長安路遠,何事風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

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

譯文

譯文夕陽照在城牆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勸説您留下。京城離這裏太遠了,為什麼還要穿着破舊的衣服冒着艱辛趕去呢?我擔心你像蘇秦一樣盤纏用盡,還會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點歸來,與沙鷗親近為好。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帶着滿身的離愁乘船而去。追逐功名利祿,恐怕是到老了以後才會罷休吧?飽讀詩書,應該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樣為國事操勞。不要效仿班超投筆從戎,即使能夠萬里封侯,也會長期的滯留邊疆,到老才能回來。在哪裏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獨寂寞,作《登樓賦》那樣思念家鄉的文章。

註釋

敝貂裘:破舊的貂皮衣服秦樓: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此以羅敷女指代妻室。狎沙鷗:與沙鷗相近,指隱居生涯。致身:出仕做官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賢相。班超投筆:《後漢書班超傳》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擲筆長歎説,大丈夫應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像傅介子張騫一樣,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

賞析

詞上片充滿對友人的不捨之情,對友人之遠行表示擔憂。“落日古城角,把酒勸君留。”二句開篇點題,直接勸告友人不要遠行。“長安路遠,何事風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五句都是詞人為友人感到擔心,即言前路之艱難,又怕友人時運不濟,像當年入秦的蘇秦一樣,最終落魄而歸,招致親戚朋友的冷落。用“歸計狎沙鷗”的歸隱山林之路,反襯追求功名利祿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上片末句表達的是對友人一心向往功名富貴的感歎。

下片“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肯定了友人傑出的才學,希望友人此行能夠獲得成功,像伊尹和周公一樣成為國之棟樑。同時詞人又説“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勸慰友人不要一味為了功名富貴而像班超一樣,有家難回。結尾處“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乃是作者聯繫自身的境遇,自比王桀,感歎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鄉,落得孤獨寂寞。

這首詞充滿了一種悲慨之情,通篇都是對友人求仕的勸解之辭,但實際上卻是對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沒人才,使友人和自己這樣的有識之士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諷刺與悲憤。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原文 篇八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説,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裏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築。 指月宮。

(6) 不勝: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彿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戲。

(8) 朱閣:硃紅色的樓閣。

(9) 綺户:刻有紋飾門窗。

(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11)嬋娟:美麗的月光,代指月亮。

(12)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13)丙辰: 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14)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15)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16)司馬光《温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17)[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句“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把,握着

(18)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搖曳。

(19)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照進雕花的窗户,照到不眠的人。綺户,裝飾着花紋或圖案的窗户。

(20)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不應對人間有什麼遺憾,為什麼總是在人離別之時圓呢?

(21)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人們都能身體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樣的月光中。嬋娟,指月亮。

.《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 篇九

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紅霓。

只恐花深裏,紅露濕人衣。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脣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水調歌頭全文、註釋、賞析 篇十

[元]元好問

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峯閒。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人間此險何用,萬古祕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飛強射,有力障狂瀾。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註釋:

【1】三門津:即三門峽,原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北黃河中,因峽中有三門山而得名。據《陝州志》記載:“三門,中神門,南鬼門,北人門,惟人門修廣可行舟。鬼門尤險,舟筏入者罕得脱。三門之廣,約三十丈。”

【2】人鬼:指三峽中的南鬼門,北人門。

【3】呂梁:《列子·黃帝》:“孔子觀於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yuán tuó)魚鼈之所不能遊也。”其地不名一處。

【4】錢塘八月:指錢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5】塵寰(huán):塵世。

【6】潰:洪水旁決日潰。

【7】一峯:似指中神門,因前皆言“人鬼”重關。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8】危巢:懸崖高處的鳥巢。語出蘇軾《後赤壁賦》:“攀棲鶻之危巢”。

【9】鵠(hú):水鳥名,俗稱天鵝。

【10】杳(yǎo):此指高遠。

【11】祕神奸:《左傳·宣公三年》載夏禹將百物形象鑄於鼎上“使民知神、奸”。詞中神奸指種種善惡神奇之物。

【12】燃犀:《晉書·温嶠(jiào)傳》載嶠至牛渚磯,人言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13】佽(cì)飛:漢武官名,掌弋射鳥獸。一雲即做非,周代楚國勇士,曾渡江,兩蛟夾舟,非拔劍斬蛟而得脱。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14】障狂瀾: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15】騎鯨客:指豪勇之士。

【16】撾(zhuā):敲擊。

【17】銀山:代指濤頭。張繼《九日巴丘楊公台上宴集》:“萬疊銀山寒浪起”。

作品賞析:

在這首詞同前一詞牌水調歌頭——游龍門都是寫遊覽河山,抒發情懷之作。與前詞相似,本詞氣勢更足,景觀更奇。三門津是黃河中十分險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門、鬼門、神門,水湍浪急,僅容一船通過。中有砥柱,即被稱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門峽所在山奇水急,呈現一幅波浪馬遠靜聽松風圖奔湧,氣勢磅砣的景象。

上片寫黃河的氣勢,寫中流砥柱悠閒。“黃河九天上”後兩句,寫黃河之長、黃河之險。“黃河九天上”似與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意境相同。而“下鬼瞰重關”則寫明黃河之險,人鬼難過。“長風”後五句,以粗線條勾勒出黃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氣勢。又以呂梁懸水千仞和錢塘八月怒潮形象具體地描繪出黃河水浪之高,高過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錢塘怒潮。高險,壯觀,形神俱備。“萬象”後兩句,更塑造儘管黃河水大浪急,但仍舊在砥柱山面前變得渺小。“一柱閒”烘托砥柱山傲風浪,挺天地的偉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懼艱險,樂觀豁達的氣質。

下片更是以古典舊事,表達了詞人昂揚奮發積極向上的鬥志。“仰宛巢”三句,反用蘇軾《後赤壁賦》“攀棲鵑之危巢”句意,寫砥柱山之高峻艱險。“人間”後二句,又用《左傳》中“神奸”之典。傳説中夏禹將百物之形鑄於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姦佞的模樣。這樣的險處有何用呢?原來是考驗人的地方。“不用”後三句又用二典,一是東晉温嶠在朱渚磯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寫春秋楚國勇士似飛仗劍入江殺兩蛟的故事。以上幾個方面,把黃河三門峽的險、惡寫得活靈活現。結尾兩句“喚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騎鯨客的形象,表現詞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壯志。

此詞用典較多,也不顯含混難懂,典典都扣中主題。從謀篇佈局來説,也上下呼應,環環相扣,氣勢作足。故葉燮《原詩》中稱曰:“舒寫胸臆,發揮景物,境皆獨得,意自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