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錯易混知識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7W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錯易混知識點

知識分子的標準,知識分子全都住在紐約的格林威治村,憤世嫉俗,行為古怪,並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後一個知識分子。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錯易混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錯易混知識1

文化生活

1、泰山日出是一種文化現象。

【解析】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由人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成為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泰山日出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是文化現象。

2、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

【解析】經濟決定文化,但文化與經濟發展不是亦步亦趨的。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文明素質不會隨着經濟發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須自覺加強文化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

3、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強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而是無形的、自發的。

4、文化能夠促進人和社會的進步。

【解析】並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

【解析】“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社會科學)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6、免費開放博物館是展示文化成就,説明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體現我國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解析】開放博物館體現的是文化事業的發展。

7、發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繼承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關係顛倒。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8、春節等民族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解析】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注意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對應的內容不能顛倒。

9、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始終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解析】並非任何傳統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才

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傳統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10、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體現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先進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繁榮。

【解析】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12、舉辦世博會,進行文化交流有利於加深各國人民相互瞭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異。

【解析】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世界文化的差異不可能消除。

13、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教育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國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解析】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義中的“求同存異”,而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是“兼收幷蓄”。

15、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的。

【解析】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是整體和部分關係。

【解析】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應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係。

17、隨着大眾傳媒的發展,舊的傳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解析】大眾傳媒雖已成為文化傳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傳媒的出現,並不意味着舊的傳媒的消失。

18、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是指在世代相傳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徵。

【解析】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基本特徵,但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

19、成功的藝術作品來源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廣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解析】文化創作來源於社會實踐,不是作者的靈感、想象力和創造力;人民羣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20、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進行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解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21、漢字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見證,漢字是連接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解析】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是連接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

22、中華民族精神的全部內涵可歸納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23、文化形態的更替、文化發展的方向是由科技進步決定的。

【解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着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着文化的發展方向。。

24、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解析】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25、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發展文化事業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解析】無論是發展文化產業,還是文化事業,都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解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目標。

2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

【解析】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而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28、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關鍵在於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解析】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29、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提高思想道德修養。

【解析】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經濟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

【解析】偷換概念。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而非“經濟建設”中。

31、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

【解析】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建設和諧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2、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着世界對中國核心價值觀的肯定和認同。

【解析】由於意識形態的差別,世界其他國家不可能肯定和認同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33、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每個公民的行為準則。

【解析】不符合事實, “每個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鑑與融合中走向統一。

【解析】中外文化應該相互借鑑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統一,因為文化具有多樣性。

3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凝聚力量。

【解析】偷換概念。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錯易混知識2

政治生活

1.在我國公民的權力和義務是相統一的。

(權利與權力不是一回事)

2、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權)

3、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政治自由和權利(基本權利)

4.選舉權就是選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權利。

(是選舉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即選舉人大代表的權利)

5.享有權利才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

(人民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都是當家作主的體現)

6.公民先履行義務,後享受權利。

(權利和義務作為法律關係是同時產生而相對應存在的)

7.村民委員會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務的國家機關,基層政權。

8.中國共產黨代替國家行使政府職能。

9.政府有管理經濟的職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預經濟活動。

(宏觀調控,間接引導經濟活動)

10.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發揮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1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説我國人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12.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是領導與被領導、監督和被監督的關係。

13.我國的宗教性質已發生了根本轉變。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宗教發生髮根本的變化,但宗教的性質仍然是唯心主義)

14、在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支持和鼓勵公民信仰宗教

15、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社會主義社會)

16.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7.聯合國大會是唯一有權採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18、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基本立場;基本目標;基本準則)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錯易混知識3

經濟生活

1.商品質量越好,價格越高。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使用價值與價值量沒有直接聯繫)

2.使用價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

(需要交換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是因為都有價值)

3.價值是使用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價值量減少。

(不變)

5.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

(價值下降,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

6.通貨膨脹必須引起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必然引起通貨膨脹。

7.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特有的規律。

(商品經濟)

8.等價交換就是指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

(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也是等價交換的形式)

9.等價交換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換的價格與價值相一致。

(經常不一致)

10.價格由購買力決定。

(購買力只能影響價格)

11.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資料消費將逐步被享受性消費所取代。

12.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公有制經濟)

1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

(公有資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14.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5.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相統一的,不可放棄的。

16.銀行存款利率提高,儲户的實際收益越多。

(居民的實際收益取決於存款利率和物價漲幅的對比)

17.金融債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強等特點。

(應該是政府債券)

18.通過購買社會保險,投保人把風險轉移給保險人,使自己所承擔的風險損失降到最小。

(商業保險)

19.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不能將分配原則等同於分配製度,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0.在我國的分配製度中,按勞分配體現了公平,忽略了效率;

按生產要素分配體現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作用,關鍵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關鍵是發展經濟,調整分配政策,增加財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確定就不能改變。

23.納税人是指税法上規定的最終負有納税義務的單位或個人。

(直接負有)

24.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25.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是增加就業。

(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26.經濟全球化是主要通過生產的全球化來實現的。

(跨國公司來實現的)

27.世界貿易組織的最基本原則是最惠國待遇原則。

(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28.面對開放的世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點)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錯易混知識4

生活與哲學

1.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科學

2.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造規律。

3.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改觀客觀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主觀與客觀)

5.事物的聯繫是普遍的、客觀的、無條件的。

6.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具體科學指導哲學。

7.世界是物質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實踐)

8、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物質的(實踐的)

9、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此觀點是正確的)

10.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11.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

12.所有正確的意識都是相同的;

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意識、神話、傳説是人創造出來的。(認識角度、知識構成等差異決定形成的正確意識不盡相同;)

13.聯繫是客觀的,人們無法改變。

(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聯繫)

14.聯繫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着相互聯繫。

15.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

(量變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即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17.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就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共性和個性)

18.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主要方面)

19.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最根本分歧,就在於是否承認事物的發展。

(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20.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來實現的。

(在階級社會裏,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來實現的)

21.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22.人民羣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作用的人們。

(推動作用)

23.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於普遍性之中。

25.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26.整體功能總是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27.哲學可以使人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

(真正的哲學可以使人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

28.哲學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反作用),人民羣眾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29.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唯心主義哲學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鑑意義)

30.物質就是萬事萬物的總和(物質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同本質和屬性)

31.量變引起質變就是指事物數量上的增減引起質變。

(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上發生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3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觀的,就事物的發展來説,不能以矛盾的多少為標準來判斷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能以是否有利於新事物的發展,是否有利於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來衡量好壞,不能一概認為矛盾越少越好)

3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總體。

(普遍性是從特殊性中抽象出來的)

34.任何事物內部都有主要矛盾。

(簡單事物內部只包含一個矛盾,矛盾雙方有主次方面之分。複雜事物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見,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35.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動該事物的發展,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並不是由人的主觀願望所決定的。因此,並非矛盾越多越好)

3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變現在的生產關係。

(改革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37.生產力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民羣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8.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首先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對社會的貢獻。

39.自然界及其規律是客觀的,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思維規律是主觀的。

40.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即系統與要素的關係。

(這兩對關係不能完全等同,因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只是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係,即兩對關係都強調整體性原則,都相互依賴等方面,而系統中講的層次性原則等,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就沒有)

41.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

42.人們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着客觀世界。

(改造客觀世界是改造主觀世界的基礎,改造主觀世界又影響改造客觀世界)

學好政治的小技巧

學好政治六會口訣

1、會讀書:眉批摘要、突出重點

2、會歸類:比較歸類、融會貫通

3、會織網:歸類總結、以線串珠

4、會提問:思考質疑、敢問善問

5、會鞏固:及時複習、温故知新

6、會補遺:分析失誤、查漏補缺

學好政治三字經

考政治 書上有 雖開卷 卻不易 框架清 知識熟

審題最 求上策 總要求 細又慎 對題型 一一明

單選題 排除好 巧雙聯 不能少 常規題 判斷題

錯的多 防偷樑 識換柱 偏蓋全 做簡答 和分析

知識點 勿失分 漫畫題 看笑心 表格題 扣主題

左右看 上下瞧 材料明 是基礎 考點清 可對號

巧翻書 少不得 關鍵詞 是保證 準而全 會組織

答題清 重方法 牢牢記 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