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三政治必背知識點整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3W

高三政治必背知識點整理【精品多篇】

高三政治必背知識點整理 篇一

1、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科學

2、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造規律。

3、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改觀客觀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主觀與客觀)

5、事物的聯繫是普遍的、客觀的、無條件的。

6、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具體科學指導哲學。

7、世界是物質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

8、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物質的(實踐的)

9、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此觀點是正確的)

10、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11、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

12、所有正確的意識都是相同的;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意識、神話、傳説是人創造出來的。(認識角度、知識構成等差異決定形成的正確意識不盡相同;)

13、聯繫是客觀的,人們無法改變。

(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聯繫)

14、聯繫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着相互聯繫。

15、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

(量變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即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17、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就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共性和個性)

18、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決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最根本分歧,就在於是否承認事物的發展。

(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20、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來實現的。

(在階級社會裏,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來實現的)

21、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22、人民羣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作用的人們。(推動作用)

23、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於普遍性之中。

25、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26、整體功能總是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27、哲學可以使人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

(真正的哲學可以使人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

28、哲學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反作用),人民羣眾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29、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唯心主義哲學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鑑意義)

30、物質就是萬事萬物的總和(物質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同本質和屬性)

31、量變引起質變就是指事物數量上的增減引起質變。

(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上發生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3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觀的,就事物的發展來説,不能以矛盾的多少為標準來判斷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能以是否有利於新事物的發展,是否有利於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來衡量好壞,不能一概認為矛盾越少越好)

3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總體。(普遍性是從特殊性中抽象出來的)

34、任何事物內部都有主要矛盾。

(簡單事物內部只包含一個矛盾,矛盾雙方有主次方面之分。複雜事物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見,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35、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動該事物的發展,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並不是由人的主觀願望所決定的。因此,並非矛盾越多越好)

3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變現在的生產關係。

(改革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37、生產力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羣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8、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首先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對社會的貢獻。

39、自然界及其規律是客觀的,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思維規律是主觀的。

40、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即系統與要素的關係。

(這兩對關係不能完全等同,因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只是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係,即兩對關係都強調整體性原則,都相互依賴等方面,而系統中講的層次性原則等,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就沒有)

41、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在一定條件下)

42、人們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着客觀世界。

(改造客觀世界是改造主觀世界的基礎,改造主觀世界又影響改造客觀世界)

高三政治必背知識點整理 篇二

我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

原因:

①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大力發展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A、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B、擺脱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C、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發展: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②必須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係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高三政治必背知識點整理 篇三

1、國際關係及其決定因素。

(1)含義: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係。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2)國際關係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關係。在現實生活中,國際關係表現為共處與競爭、合作與衝突、屈服與對抗、和平與戰爭等多種形式,這其中競爭、合作和衝突是基本形式。

(3)決定因素:國家間出現的親疏冷熱、分離聚合的關係,主要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

①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目的。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則是引起衝突的根源。

②國家力量是國家賴以生產和發展的基礎,是捍衞本國利益和實現國家目標的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③國際關係是發展變化的。

2、主權國家及其權利、義務

(1)構成要素: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本成員,是國際關係的主要參與者。主權國家由四個必須同時具備的要素構成,即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

(2)權利義務:基本權利是:獨立權(即國家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和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力)。平等權(即一切國家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權利。自衞權,即國家保衞自己生存和獨立的權利)。管轄權(即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和物進行管轄的權利)。

基本義務:不侵犯別國內政、干涉他國內政、外交以及和平解決國家之間爭端。

3、國際法的含義及其作用:

(1)含義:是調整國家之間關係的有約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稱。簡言之,國際法是調整國家關係的法律。

(2)作用:國際法對國傢俱有法律上的約*本站 *束力,對國家關係的正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確立辨明國際問題是非曲直的標準和法律依據;第二,規定國際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減少國際糾紛;第三,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建立各種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以便明確國際責任。

4、國際組織的含義、分類、作用:

(1)含義:是指若干國家或社會團體為特定目的,通過正式條約或協議建立的有一定規章制度的團體。

(2)分類:可分為政治性的、專業性的;世界性的、區域性的;政府間的和非政府間的等類型。

(3)作用: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中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聯合國:

①宗旨:維護國家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②原則:國家主權平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

③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是全體會員國參加的審議機構,大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產生廣泛的政治影響。安理會是有權採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對實質性問題實行大國一致的表決原則。

④聯合國的作用:A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世界緊張局勢和解決地區衝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B在協調國際關係、促進各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高三政治必背知識點整理 篇四

1、等價不是價值與價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因此三個作用都基於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違背價值規律的表現,結果就是受懲罰或遭淘汰。

2、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

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而不是主導。堅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是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一個方面表現。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不是對所有行業所有部門而言的,不同行業和部門可以有所不同。

4、混合所有制經濟不能再簡單地劃作是非公有制經濟。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性質要具體分析,其中國有集體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國有集體控股企業具有明顯的公有性。它體現了公有制的優越性。股份制是資本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股份制經濟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經濟。但股份制企業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