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始得西山宴遊記【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始得西山宴遊記【精品多篇】

《始得西山宴遊記》譯文 篇一

課時 2課時 日期

教 學 內 容

教學目的:1.解作者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2.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3.積累文言詞彙。

4.學會翻譯文言文。

重點難點:1.重點:

(1)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積累文言詞彙。

2.難點:學會翻譯文言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惴慄(zhuì lì)榛莽(zhēn)衽席(rèn)灝氣hào)頹然(tuí)冥合(míng)2.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簡介。(投影)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人稱“柳河東”。晚年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永州”。他是唐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與韓愈同為當時古文運動的領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貞元九年(793),柳宗元進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升任禮部員外郎,積極從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但為時不久,就在其政敵聯合反擊下而失敗,受到殘酷迫害,先是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十年之後,又改任為柳 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壇上與韓愈齊名。他能詩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論説、寓言、雜文和遊記等類,文筆犀利,含義深刻,形象生動,氣勢奔放。就遊記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畫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過自己敏鋭的觀察,深入的體會,運用簡潔概括、鮮明生動的語言,精細而準確地把那些易於被人忽視和遺忘的自然景色畫圖般地再現出來,給讀者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寫山水木石、鳥獸蟲魚的聲色動靜時,往往將自己橫遭貶滴、飽受壓抑的境況滲透在裏面,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從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會現實。他的作品收入《柳河東集》。2.解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後,一十年內到處搜奇覓勝,寫出一系列刻劃入微又託意深遠的山水遊記。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起着開宗明義、領帶各篇的作用。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要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字詞解釋。(投影)(1)始得西山宴遊記:始得,初遊。宴,安逸,快樂。遊,遊覽。(2)餘自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這裏是遭到貶謫的意思。(3)居是州:居,住。是,這。是州,指永州。(4)恆惴慄:恆,常常。惴慄,憂懼的樣子。(5)其隙也:隙,空閒的時候。(6)則施施而行:施施(yì),緩慢行走的樣子。(7)漫漫南遊:漫漫,隨意不受拘束的樣子。(8)日與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9)窮回溪:窮,盡,窮盡。回溪,彎曲的小河。(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異的石頭。(11)無遠不到:意思是,只要風景好,不管多遠的地方都去。(12)到則披草而坐:披草,撥開草。披,撥開。(13)醉則更相枕以卧:更,更換交替。相枕,互相緊靠着。(14)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心裏想到那裏,夢中也就到了那裏。極,到。趣,通“趨”,往。(15)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異態,奇異的形態。(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嘗。怪特,奇怪、特別。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字詞翻譯。(投影)(1) 始指異之:指異,指點而稱奇。(2) 緣染溪:緣,沿着。(3) 斫榛莽:斫(zhuó),砍。榛(zhēn)莽,雜亂叢生的草水。(4) 焚茅筏:焚,燒。茅筏(fá),茅草之類。筏,草葉眾多的樣子。(5) 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兩腳伸直岔開,成簸箕狀。遨,遊賞。(6) 則凡數州之土壤:土壤,土地。(7)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覺用的席子。(8) 岈然窪然:山谷深幽的樣子,溪谷低窪的樣子。(9) 若垤若穴:垤(dié),蟻垤,螞蟻洞外的小土堆。穴,洞。(10) 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遠近,而實際上有千里的大小遠近。(11) 攢蹙累積:攢(Cuán),聚集。蹙(Cù),縮小。累積,重疊積壓。(12) 莫得遁隱:遁隱,隱藏不見。(13) 縈青繚白:青色和白色的景物縈繞在一起。縈,繚都是纏繞的意思。(14) 外與天際:際,連接、結合。天際,天邊。(15) 四望如一:向四面環顧,看到的情景都一樣。(16)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然後,這樣以後,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後。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裏。(17) 不與培塿為類:培樓(pǒu lóu):大小墳冢。這裏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18)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廣大的樣子。灝(hào)氣,瀰漫於天地之間的大氣。灝,水勢大。涯,邊際,極限。(19)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樣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20) 引觴滿酌:引觴(shāng),拿起酒杯。引,拿起。(21) 頹然就醉:頹然,形容醉倒的樣子。就,接近。(22) 心凝形釋:凝,凝結,停止了思維活動。釋,消散。 (23) 與萬化冥合:萬化,萬物。冥合,融化其中,渾然一體。(24)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向,從前。未始,未嘗。(25) 遊於是乎始:於是,從此,從現在。(26) 故為之文以志:以,來。志,記。4.請學生整篇翻譯。四、詞語小結(1)古今異義。①未始古義 未嘗,從來沒有 而來始知西山之怪特。今義 沒開始②累積古義 重疊、積壓 攢蹙累積。今義 積累③然後古文 這樣以後 然後知吾向之末始遊。今義 連詞,表示接着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後④於是古義 從此,從這時 遊於是乎始。今義 連詞,表示後事緊接着前一事⑤更古義 ,動詞,更換交替。 醉則更相枕以卧。今義 程度副詞,更加。⑥披古義 撥,撥開。 到則披草而坐。今義 覆蓋在肩背上。⑦就古義 接近頹然就醉。今義 就是⑧向古義 從前 然後知吾向之末始遊。今義 朝⑨志古義 記 故為之文以志。今義 志氣、志向。⑩是古義 代詞,這 是歲元和四年也。今義 判斷動詞。(2)一詞多義。①異稱奇 始指異之。獨特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②特特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超出一般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③為成為 餘自為像人。作,寫。 故為之文以志。(3)通假字: ①僇,通“戮”,這裏是遭貶調的意思。②趣,通“趨”,往,到。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第一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惴慄榛莽衽席灝氣頹然冥合(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l.恆惴票 2施施而行3漫漫南遊 4.是山之特立 5攢蹙累積 6悠悠乎 7洋洋乎 8.引觴滿酌

(三)翻譯下列文言句子。1.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2.其高下之勢,蚜然窪然。

第二課時

一、預習:熟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背誦全文。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文字,略知課文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將深入探究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

三、正課: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提問:請根據文意給課文劃分層次,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第一部分(l段):概述被貶到永州後,寄情山水,自以為遊遍了永州,卻不知還有一個“怪特”的西山。

第二部分(2段):特寫遊西山的經過。第一層(從“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始指異之”):寫偶識西山的欣喜。第二層(從“遂命僕過湘江”到“窮山之高而止”):寫登山的經過。第三層(從“攀援而登”到“不知其所窮”):寫西山形勢的高峻、氣象之闊大。第四層(從“引觴滿酌”到“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寫宴飲之樂。第五層(從‘心凝形釋”到“遊於是乎始”):寫人與自然的融合。第六層《從“故為之文以志”到完):寫此文的目的和時間

3.提問:本文根據表達的需要,或敍述。或描寫、或抒情,語句或長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鈎連。試舉例説明這些語句的特點。討論並歸納:(1)“餘自為僇人,居是州,恆惴粟。”散句,敍述被貶到永州之後憂鬱心情。(2)“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對偶句,描寫出遊時慢步徐行,任意西東的悠閒。(3)“上高山,入深林,窮四溪,…”排比句,敍述每天與同伴傭人出遊的目標。(4)“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散句、短句。敍述結伴出遊的樂趣。(5)“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加西山之怪特。”散句。長句。描寫出遊自足的心情,為下文遊西山做鋪墊。(6)“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散句。 敍述發現西山的原因。(7)“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窮山之高而止。”散、偶結合,中間三句排比,敍述登山之艱難。(8)“攀援而登,箕踞而退,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託席之下。”偶散結合,描寫攀登山頂的動作和感受。(9)“其高下之勢,蚜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短句、描寫西山形勢的高峻、氣象的闊大。(10)“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土婁為類。”散句,抒寫作者對西山高峻的感受。(11)“悠悠乎與頒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平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偶句、長句。抒發作者對西山氣象闊大的讚美以及物我相融的感受。(12)“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喜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散句,描寫宴飲之樂趣。(l)“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香向之末始遊,遊於是平始。”散句抒寫物我相融的感受,照應前文“以為……怪特。”使上下鈎連。(l)“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散句,記敍寫此文的目的、時間。

4.提問:本文與《小石潭記》作於同一年,所寫都是永州山水景物,但《小石潭記》更偏重於客觀描寫,本文更偏於主觀感受。試舉一兩個例子,作簡要分析。討論並歸納:《小石潭記》中寫“下見小譚,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描寫潭中景基本上是純客觀實寫,沒有加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本文中寫“其高下之勢,蚜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索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描寫西山的高峻,氣象的闊大沒有直接着力於西山本身的景物,而通過登臨眺望的尺寸千里的感受,通過景物之間的相互映襯運用生動的比喻,色彩的喧染,構成一 幅絢麗多姿的山水畫。

5.提問:作者描寫西山宴遊,表露作者什麼樣感情?討論並歸納: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傲世情懷。

四、小結:本文開頭從作者被貶到永州的優懼和漫遊寫起,以此透露他在當時的處境和心境,使筆下的自然景物銀作者的身世遭遇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又與煩囂醜惡的社會現實形成強烈對照。然後,由一般的遊覽順勢引入到西山這個特定環境之中,運用烘雲托月的手法,巧妙突出它的“怪特”。而構成“怪特”的主要因素,就是山勢高峻、尺寸千里,所以作者在具體描繪時,沒有直接着力於西山本身的景物,卻通過自己登臨眺望的主觀感受,通過景物之間的相互映襯,以及生動的比喻、色彩的渲染,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山水畫。

五、作業 :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閲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②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窮山之高而止。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造,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④其高下之勢,蚜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⑤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6)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土婁為類。7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平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突。8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9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10)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11)故為之文以志。(12)是歲元和四年也。1.〈始得西山宴遊記〉選自〈 〉,是“ ____ ”的第一篇。作者。是___ 朝著名的____家____、____ 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根據文意劃分層次,準確的分法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上文描寫西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4.上文描寫西山氣勢闊大的句子是_。5.上文描寫人與自然融合的句子是____。6.上文作者描寫景物的特點是____。附譯文始得西山宴遊記自從我成為罪人,居住在這永州,心中常常憂懼不安。在那些空閒的時候,我就外出緩緩地散步,不受拘束的遊玩,每天和自己的同伴們攀登高山,深入樹林,沿着曲折的溪流一走到它的源頭,無論幽深的泉水還是奇特的石頭,只要風景好,不管多遠的地方都去。一到那裏,就撥開草叢隨地而坐,把壺中酒全部喝乾,一醉方休;醉酒之後,就和同伴們互相依靠着睡上一覺,在睡眠中進入夢境。心裏想到那裏,夢中也就到了那裏。睡醒之後就起身,起身後就直接回家。我認為,凡是這永州山水有奇異形態的,都被我領略過,卻不曾知道西山怪異特別。今年9月28日,我來到法華寺西邊的亭子賞景,遠眺西山,這才指點就感到西山的奇異。於是,讓帶領僕人渡過湘江,我們一起沿着染溪行進,砍掉雜亂叢生的樹木野草,燒掉茂密難除的茅草,直到西山的最高才停下。當我們艱難地登上西山頂峯之後,便席地而坐,兩腳伸直岔開,成簸箕狀,盡情賞玩西山的美景。包容數州的遼闊的土地,都在我坐席之下了。那高高低低的地形,有的山谷深幽,有的溪谷低窪。山峯有的像螞蟻洞外的小土堆,有的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遠近,而實際上有千里的大小遠近,千里之內的景物聚集、壓縮、累積在眼前的視線之內,不會隱藏不見。西山周圍青色和白色的景物縈繞在一起,向外與天空連在一起,向四周瞭望到的情況都是一樣的。這樣以後才知道這西山高高聳立,與小山丘不是一類。這裏空曠浩渺啊,彷彿與整個宇宙的浩氣融為一體,不能看到它的邊際;彷彿飄飄然與造物者同遊天地間,而不知道它的盡頭。我拿起酒杯倒滿美酒,歪歪斜斜快喝醉了,也不知道太陽已經落山。蒼茫的暮色從遠而止;直到什麼也看不見,但我還是不想回去。我的心像凝結那樣忘掉了一切的思慮,形體也像消散那樣忘掉了本身的存在,自己已經與這天地萬物融合為一體。這時,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從來沒有遊覽過,真正的遊覽賞景是從這裏(這次)開始了。因此,寫下這篇文章記敍我今天的遊歷。這年是元和四年。

始得西山宴遊記 篇二

16 始得西山宴遊記

課前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惴慄(           )   榛莽(             )    衽席(               )

灝氣(           )   頹然(            )     冥合(              )

2、瞭解作者柳宗元及背景

3、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課堂練習

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要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字詞解釋。

2、始得西山宴遊記:始得,

宴,               遊,                 記,

3、餘自為僇人:僇(lù)人,      僇,

4、居是州:   居,       是,         是州,

5、恆惴慄:恆,         惴慄,

(5)其隙也:隙,

(6)則施施而行:施施(yì),

(7)漫漫南遊:漫漫,

(8)日與其徒上高山:日,           徒,

(9)窮回溪:窮,        回溪,

(10)幽泉怪石:幽泉,                 怪石,

(11)無遠不到:

(12)到則披草而坐:披草,                披,

(13)醉則更相枕以卧:更,                  相枕,

(14)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15)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

(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                 怪特,

3.仿照上文,學生翻譯第2段,並注意以下字詞翻譯。

(1) 始指異之:指異,

(2) 緣染溪:緣,

1、斫榛莽:斫(zhuó),            榛(zhēn)莽,

2、焚茅筏:焚,         茅筏(fá),

3、箕踞而邀:箕踞(jījù),                   遨,

4、則凡數州之土壤:土壤

(7)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

(8) 岈(xiā)然窪然:

(9) 若垤若穴:垤(dié),                 穴,

(10) 尺寸千里:

(11) 攢蹙累積:

(12) 莫得遁隱:遁隱,

(13) 縈青繚白:

(14) 外與天際:

(15) 四望如一:

(16)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然後,                  特立,

(17) 不與培塿為類:培塿(pǒu lǒu):

(18)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悠悠,     灝(hào)氣,          涯,

(19)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究:洋洋,             造物者,

(20) 引觴滿酌:

(21) 頹然就醉:頹然,

(22) 心凝形釋:

(23) 與萬化冥合:

(24)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

(25) 遊於是乎始:於是,。

(26) 故為之文以志:為,                   志,

4.請學生整篇翻譯。

5、詞語小結

(1)古今異義

3.一詞多義

4.通假字:

5.詞類活用:

(5)文言句式

1故為之文以志。 省略句 “志”後省賓語。

2是歲,元和四年也。 判斷句。

3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定語後置。

4皆我有也。 被動句  “我有”即“為我所有”。

課後複習

必做題翻譯句子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選做題  背誦課文第一段

《始得西山宴遊記》譯文 篇三

教學目的:

1. 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現象。

2. 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3. 通過與《小石潭記》的比較閲讀,加深對柳宗元山水遊記特徵的掌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 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 疏通課文生字詞及語句停頓節奏。

一。 導入新課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乎。似與遊者相樂。'出自何人所寫的哪篇文章?(柳宗元《小石潭記》)

柳宗元在被貶永州十年間,遍遊佳山秀水,藉以排遣心中的愁悶,並創作了一系列山水遊記,其中尤為人們傳誦的是《永州八記》,我們已經學習了《小石潭記》,今天將再次和柳一起登上西山之巔,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體會作者抒發的內心感受。

二。 簡介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稱'柳柳州'.

三。 解題。

八百零五年,柳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此期間他放浪于山水之間,排遣鬱悶,寫了不少遊記文章,《永州八記》是其中為後人傳誦的名篇,即《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記》.本文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始得',初識,初遊。'宴遊',宴飲遊樂。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視情懷。

四。 疏通課文。

1. 生自讀,將下面有拼音的生字正上音,並記熟。

⑴ 僇(lù)人 ⑵ 惴(zhuì )慄(lì ) ⑶ 施施(yì)( yì )

⑷榛(zhēn)莽 ⑸茅伐(fá) ⑹箕(jī)踞(jù)

⑺衽(rèn)席 ⑻岈(xiā)然 ⑼若垤(dié)

⑽攢(cuá)蹙(cù) ⑾培(pǒu)婁(lǒu) ⑿顥(hào)氣

⒀引觴(shāng) ⒁斫(zhuó) ⒂ 遁(dùn)隱

⒃頹(tuí)然 ⒄冥(míng)合

2.生朗讀,讀準字音,停頓,節奏。

3.同桌合作,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

4.圈畫疑難詞句,並質疑。

5.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6.複述主要內容。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找出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的現象。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 理解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的現象。

2. 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一、複習舊課

二、分析課文

1. 翻譯全文

2. 詞語小結

a、古今異義

未始(古義)未嘗 而~知西山之怪特。 (今義)沒開始

累積(古義)重疊,積壓 攢蹙~ (今義)積累

然後(古義)這樣以後 ~知吾向之未始遊。(今義)轉折連詞

於是(古義)從此,從這時 遊~乎始。(今義)遞進連詞

更(古義)更換交替 醉則~相枕以卧。(今義)更加

披(古義)撥 到則~草而坐。(今義)覆蓋在肩背上。

就(古義)接近,頹然~醉(今義)就是。

向(古義)從前 然後知吾~之未始遊。(今義)朝。

志(古義)記 故為之文以~。(今義)志氣,志向。

是(古義)代詞,這 ~歲元和四年也。(今義)判斷動詞。

b、一詞多義

異 認為。。。。。。奇異 始指~之

獨特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態者

特 特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超出一般 然後知是山之~立

為 成為 自餘~ 人

為(表目的) 故~之文以志

c、通假字

自餘為僇人('僇'通'戮',遭到貶謫)

3、思考問題

a、作者為什麼説'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明確:作者遊山水是想聊以忘憂,雖然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感受。當他發現西山之時,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文題始得恰好點明此遊之意義,並以始與未始結構全文。

b、作者借西山之遊抒發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

明確:前部分寫以往瀏覽時記敍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鬱不平的心態。而後文寫遊西山則表現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自己的高潔人格。

c、文中兩次寫滿酌而醉,有何作用?

明確:第一次反映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鬱的內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前後對比突出西山之遊給作者帶來獨特感受。

d、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

明確:作者不直接寫眼中西山,從多角度寫登西山所見所感,採用比照映襯的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寫'做法華西亭。。。。。。異之'。再寫登西山始感高險難測,雲天相連。由'凡數州。。。。。。之下'映襯其高,由此寫出'然後。。。。。。為類'的感受。

三、小結

四、佈置作業

思考p129 一,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體會本文的語句特點。

2、通過與《小》的比較,加深對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理解。

一、複習舊課

二、分析課文

1、根據文意給課文劃層次,並歸納段意。

明確:第一部分:概述自己被貶到永州後,寄情山水,聊以忘憂。

第二部分:特寫遊西山的經過。

(詳見p129 一)

2、結合p129 二,體會本文在語句方面的特點。

3、本文與《小》作於同一年,所寫都是永州山水景物,試比較兩文的異同。

明確:相同點:a、觀察細緻,感受敏鋭,能把人們常見又容易忽視的景緻,用精簡細膩的筆觸準確再現。如'其高下之勢。。。。。。四望如一'(《始》)'潭中魚。。。。。。相樂'。(《小》)

b、善於在動靜,高低,虛實的相互映襯和比照中描寫景物,筆法多變。如《小》以魚寫水,以實寫虛,以動寫靜。

c、借景抒懷,把自己的身世,人格,思想,情感融合於對自然山水的描繪之中。如《始》開頭。《小》'寂寥。。。。。。幽邃'。

不同點:a、《小》偏於客觀描寫,《始》偏於主觀感受。

b、《小》語言更顯本色,《始》語言稍顯瑰麗。

三、反覆誦讀,試背此文。

四、佈置作業

完成《基訓》中本課練習。

附:主體板書

概寫: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特寫:西山之怪特 高峻:凡數州之土壤。。。。。。之下;尺寸千里

廣大:悠悠乎。。。。。。洋洋乎。。。。。。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物我渾一)

《始得西山宴遊記》譯文 篇四

始得西山宴遊記作者:柳宗元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自從我成了被貶受辱的人,居住在這個州里,經常驚恐不安。在那空閒的時候,就緩步地行走,漫無目的地遊歷,天天與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迴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無論多遠沒有不到的;一到就撥開茅草坐下,倒出壺裏的酒來盡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覺,睡着了作起夢來,心中想到哪裏,夢也做到那裏;醒來後即起來,起來後即回家。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異姿態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自餘為戮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 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為坐在法華西亭,嘹望西山,才開始指點着它並稱道它的奇異。於是令僕人,渡過湘江,沿着染溪,砍伐叢生的草木,焚燒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處才停止。然後,我們攀援着登上山去,伸開兩腿坐下,觀賞風景,只見所有幾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墊下面。它們的高高下下的形勢:山峯高聳,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內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種種景物聚集、縮攏在一塊,沒有能夠逃離、隱藏在視線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纏繞,視野之外的景物與高天相連,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樣。然後知道這座山的卓然聳立,不與小丘同類。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它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遊玩,不知道它們的盡頭。拿起酒杯來倒滿酒,喝醉得身子傾倒,不知道太陽落山了。昏暗的晚色,從遠處來臨,來了就什麼也看不見了,但還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體消散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一體。然後才知道我以前的遊覽不能算做遊覽,真正的遊覽從這一次才開始。所以為這次遊覽寫了篇文章作為記述。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 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土婁)為類。悠悠乎與灝氣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 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這年,是元和四年。

是歲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遊記》 2002/08/28

始得西山宴遊記 篇五

教案示例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l、正確辨別文中的難詞難句。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用文白對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確理解“其”“則”“未始”等文言虛詞,在朗讀中體會“之”“也”“而”等虛詞的作用。

(二)能力訓練點

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討論劃分課文層次,領會“概寫”“特寫”之不同,學習寓情於景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點

1.身處逆境,仍胸懷大志。

2.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和熱愛。

(四)美痛滲透點

感悟古人遣詞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筆下山水之美,進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練就一雙善於以自然學物中發現美的眼睛。

二、學法引導

反覆誦讀:讀字音,讀詞義,讀句意,讀整體內容,讀作者感情。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l.通過反覆誦讀,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解決本文的重點。

2.討論分析寫景時“概寫”和“特寫”的不同以及其相互關係。

3.聯繫現代文抒情散文的有關知識,分析體會本文敍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的運用。

4.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結合課文分析體會作者寄情山水,不滿於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將詞、句、寫成投影片,用投影。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帥範讀,學生跟讀、再自讀。

2.查找工具書,弄清疑難字詞,對照古今詞彙,比較其不同

3.與以前學過的古文比較,體會寓情山水的寫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1.作者介紹。

2.劃分文章層次。

3.文白對譯,並能分析重點句所含感情。

(二)整體把握

作者在順宗永貞元年(公元八O五年)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僻遠而多山水勝,作者寄情山水,形諸筆墨,“永州八記”特為著稱。本篇為“八記”三首,領起其餘諸篇。篇中從“始得”二字看意,寫西山的怪特和始遊的心情,真切深至。在敍事寫字中,也有作者性格的顯現和不滿於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三)教學過程

1.給文中生字注音,再朗讀。在流暢地朗讀全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用紙片等物遮住課下的註釋,根據原有的知識,聯繫上下文,運用“因文生義”的方法,逐段理解課文大意,難以疏通的詞句,再看註解或進行討論,最後師生共同解決,完成書後練習三。

2.理解文章大意後,再體會文中敍述、描寫、抒情語句的不同特點,完成書後練習二。

3.解決詞、句文章整體大意,再分析作者,寄情山水之“情”和所繪的“山”“水”之景,以及如何寫景的。

作者滴居永州,心懷惴傈,常年閒暇尋山訪水寫起,引出西山,點明遊山水是為了寄情懷,不單是遊賞。

第一節先寫末得西山之前的遊覽。

他寫西山之景,不是從描寫西山本身的高峻奇特着筆,而是寫登上山向下鳥瞰和向遠眺望,通過所看到的尺寸千里的景物和與天地自然的契合神會從側面烘托西山高峻,渺遠“怪特”;他抒宴遊之情,也不是在借宴遊以消愁方面大肆鋪陳描寫,而是極寫登高望遠心曠神恰,乃至物我渾一之樂,從而使人以反面以見他平素“居是州,恆惴傈”之重憂。

第二節寫西山的實遊之樂。

文章開始作者説:“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文本則説:“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前後照應,不僅突出了西山的不凡,説明作者在永州的真正遊覽活動是以遊西山開始的,而且為領起,後面幾篇遊記做了鋪墊。

(四)總結、擴展

在這篇遊記中,作者以凝練的文筆,精粹的語言,描寫出西山之“怪特”並將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想感情融人了景物之中。選擇一處自己喜愛的景物。寫一篇抒情散文。

(五)而置作業

1.理文中古今異義的詞。

2.抄寫景的名句。

3.完成書後練習四,並背誦課文。

(六)板書設計

八、背景知識與課外閲讀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省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貞元年間為監察御史裏行(御史見習官),順宗繼位,他積極參加了王叔文革新朝政的活動,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

《永州八記》柳宗元在永州八年,放浪子山水之間,排遣鬱悶,寫了不少遊記文章,“永州八記’是其中為後人傳誦的名篇,即《始得西山宴遊記》《鈷譚記》《鈷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謁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記》。八記各自成篇,又連成一個整體。在八記中,首篇與末篇前後照應,字裏行間抒發了作者遭受迫害,遠謫荒,不能施展政治才能的憤慨心情。

《始得西山宴遊記》譯文 篇六

自從我遭到貶謫,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憂懼不安。讀書之餘,緩緩散步,漫無目的,到處轉悠。與同伴爬高山、鑽深林,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深幽的泉水,怪異山石。無論多遠, 我們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們便撥開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飲,不醉不罷。喝醉後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進入夢鄉。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夢中都能出現。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遊覽了。殊不知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才使我發現西山勝景,大為稱異, 我於是帶着僕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叢生的灌木,燒掉雜亂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着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闊低窪,連綿起伏,不可勝狀;有的像是螞蟻窩,有的像是螞蟻洞。看似尺寸之間,實則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沒有逃脱隱藏的。青山綠水,相互縈繞,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都是這樣。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羣,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心與天地間的浩然之氣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裏是盡頭了。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真是形神俱忘,無拘無束,好像已經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遊覽,真正的遊覽從現在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始得西山宴遊記》譯文 篇七

一、預習目標

瞭解本文背景及作者相關情況,準確誦讀本詞並能背誦,初步體會其中的景物描寫和作者的情感。

二、預習內容

1、本文的寫作背景

2、作者柳宗元的相關情況

3、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音

餘自為僇人(   ) 恆惴慄(   )   則施施而行(   )  斫榛莽(   )焚茅茷(     )  箕踞而遨(   ) 皆在衽席之下(     )

若蛭若穴(    ) 攢蹙累積(    )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的古今異義,正確理解“其”“則”“未始”等文言虛詞,在朗讀中體會“之”“也”“而”等虛詞的作用。”等字的一詞多義,及省略句的運用。

2、再次瞭解“記”的特點。

3、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討論劃分課文層次,領會“概寫”“特寫”之不同,學習寓情於景的寫法。

(二)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字音,讀詞義,讀句意,讀整體內容,讀作者感情。

1.通過反覆誦讀,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解決本文的重點。

2.討論分析寫學時“概寫”和“特寫”的不同以及其相互關係。

3.聯繫現代文抒情散文的有關知識,分析體會本文敍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的運用。

4.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結合課文分析體會作者寄情山水,孤標傲世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身處逆境,仍胸懷大志。

2.教育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進行讚美,增強自豪感。

3. 感悟古人遣詞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筆下山水之美,進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練就一雙善於以自然學物中發現美的眼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難點: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

二、學習過程

探究點一:你認為以上兩個“遊”字的含義有什麼不同?請結合原文説明理由。

探究點二:作者為什麼如此喜歡西山?

(四)當堂檢測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精裁密緻,璨若珠貝。

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悽惻。

吾與禹錫執友,胡忍見其若是?

課後練習與提高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窮回溪                b. 日與其徒上高山

復前行,欲窮其林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c. 醉則更相枕以卧        d. 施施而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人不知而不愠

2.下列各組作家不全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一項是(        )

a、歐陽修    王安石   蘇轍               b、韓愈   范仲淹   蘇洵

c、蘇軾      歐陽修   曾鞏               d、韓愈   王安石   蘇軾

3.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永州八記》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時所作,多為借景抒情,發泄自己被貶謫的幽憤,同時也表達雖身處逆境而心志不泯的情懷。

b、“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既景抒情,託物言志。

c、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響,曾提出“官為民役”的觀點。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學創作上卻成就卓著,表現在寓言、傳説、山水遊記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d、《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是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遺世獨立的惆悵情懷。

4.名句填空:

(1) 描寫遊覽西山時精神超脱感受的句子:                                         。

(2) 正面表述題目中“始得”之意的句子是                                            。

(3) 該文題目是《始得西山宴遊記》,文中寫“宴”的句子是

;寫遊興未盡的句子是                              ;又宴又遊,表明主人公此時                                   的心境。

(4)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              。

5、寫出下列字的通假字並釋義

餘自為僇人:

夢亦同趣:

6、文段閲讀

柳宗元傳

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思,與古為侔。精裁密緻,璨若珠貝。當時流輩鹹推之,登進士第,應舉宏辭,授校書郎、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御史。

順宗繼位,王叔文、韋執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察呂温密引禁中,與之圖事。轉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為永州司馬,即罹竄逐,涉履蠻障,崎嶇堙厄,藴騷人之鬱悼,寫情敍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悽惻。

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時郎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與禹錫執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章奏,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州。會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法。其以沒者,仍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千里皆隨宗元師法;凡經其門,必為名士。著述之盛名動於時時號柳州雲。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於京師,時人義之。

(節選自《舊唐書•柳宗元傳》)

(1)下面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宗元少聰警絕眾 絕:拒絕

b.下筆構思,與古為侔 侔:相等、等同

c.時人義 義:以……為義

d.以男女質錢 質:作抵押(作人質)

(2)下列加點詞古今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

a.吾與禹錫執友

b.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於京師

c.覽之者為之 悽惻

d.古之學者必有師

(3)分別比較加點的字,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其以沒者 ②動必以文 ③為騷文十數篇 ④便為永訣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是表現柳宗元文學才華受到世人稱讚的一項是(    )

①宗元少聰警絕眾。  ②當時流輩鹹推之。

③藴騷人之鬱悼,寫情敍事,動必以文。

④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悽惻。  ⑤即草章奏。    ⑥仍出私錢贖之。

⑦凡經其門,必為名士。  ⑧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千里皆隨宗元師法。

a.⑦②⑥  b.②⑧⑦   c.③④⑥   d.①⑥⑧

(5)下列敍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柳宗元從小就精通西漢的文章和(詩經)(離騷),後考中進士,被推薦為宏辭科,任永州司馬等職。

b.王叔文等人特別看重並任用柳宗元,但正趕上順宗居位不久,他們都被貶謫了。

c.巴在長江至江嶺之間,想考進土的人,不遠千里都來跟着柳宗元學習結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的文學才華得到世人的稱讚,但還未被重用就遭貶了。

答案: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

寫作背景

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罷“官市”,免雜税,打擊貪官,但遭到宦官、藩鎮等腐朽保守勢力反對。革新集團失敗了,其成員遭到迫害,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

作品

代表作有寓言《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説》等篇;他的傳記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捕蛇者説》等;山水遊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文體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知識積累:

1、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音

餘自為僇人( lu  ) 恆惴慄(zhui   )   則施施而行( yi )

斫榛莽(  zhuo) 焚茅茷( fa   )  箕踞而遨(ao   )

皆在衽席之下(  ren  ) 若蛭若穴(    die) 攢蹙累積( cu  )

課後練習與提高:

1 a 走到盡頭

2 b范仲淹不是

3 d不是遺世獨立的惆悵情懷

4名句填空:

(1)心神凝釋,與萬化冥合。

(2)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3)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進。

心神凝釋,與萬化冥合。

(4)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5、寫出下列字的通假字並釋義

餘自為僇人:僇 同 戮,刑辱。

夢亦同趣:趣 同 趨,往,赴。

6.文段閲讀

1、a.絕:超出、高超

2、a.執友

3、b(a.以:已經 b.成為 c.寫 d.是)

4.c(a.永州司馬 b.順宗居位不久 d.已被重用過)

5、b

6、著述之盛,名動於時,時號“柳州”雲。

7、(略)

譯文:

柳宗元小時候,聰明機警,超羣出眾,尤其精通西漢的文章和《詩經》、《離騷》。構思落筆成文,可與古人相匹敵。精心削減,縝密細緻,璀璨如同珍珠和貝殼。在當時,文人同輩都推崇他。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第,又應考中宏辭科,被授予校書郎、藍田(今陝西)縣尉的職務,貞元十九年(8XX年),柳宗元任監察御史。

唐順宗繼帝位以後,王叔文、韋執誼掌權用事,特別看重任用柳宗元,將他和監察史呂温悄悄地引入禁宮之中,和他們商議大事。柳宗元又調任為尚書禮部員外郎。王叔文想讓他當大官,但恰逢任職不久,王叔文就失敗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輩一起都被貶謫了。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寶慶)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柳宗元已經遭到貶逐,涉足南蠻瘴癘的地方,身處崎嶇險阻的環境,內懷騷人抑鬱的情懷,所以抒情敍事,只要一動筆就一定形成文章。作騷體文章十多篇,閲覽的人都為之感動得悽惻哀婉。

元和十年(8XX年),柳宗元按舊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時郎州司馬劉禹錫被移作播州(今貴州遵義)刺史,詔書下達時,柳宗元同自己所親近的人説:“劉禹錫有老母,年齡已大,如今他要到蠻方遠郡去做刺史,在西南交通隔絕的地方,來回有上萬裏的路程,哪能   讓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親不去,母子各在一方,這便成為永訣。我和劉禹錫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這樣呢?”於是起草奏章,請求把柳州轉給劉禹錫,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請照顧劉禹錫母子,所以劉禹錫最終改任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

柳州風俗,用男女作為抵押去借錢,如果過期沒有還錢,人質便被錢主所沒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那些風俗。對那些已經被錢主沒收的男女,柳宗元就自己出錢將他們贖回,給他們的父母。長江到嶺南之間,凡是想考進士的人,不遠千里,都來跟隨柳宗元,拜他為師。凡是經過柳宗元指點的人,一定會成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聲震動當時,那時他的號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終年四十七歲。觀察史裴行立幫助柳宗元辦理喪事,並護送他的妻子和兒女返回京師,當時的人都讚揚他很有義氣。

始得西山宴遊記 篇八

I一)知識教學點

1.正確辨別文中的難詞難句。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用文白對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確理解“其”“則”“未始”等文言虛詞,在朗讀中體會“之”“也”“而”等虛詞的作用。

(二)能力訓練點

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討論劃分課文層次,領會“概寫”“特寫”之不同,學習寓情於景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點

1.身處逆境,仍胸懷大志。

2.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和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感悟古人遣詞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筆下山水之美,進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練就一雙善於以自然學物中發現美的眼睛。二、學法引導反覆誦讀:讀字音,讀詞義,讀句意,讀整體內容,讀作者感情。1.通過反覆誦讀,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解決本文的重點。2.討論分析寫學時“概寫”和“特寫”的不同以及其相互關係。3.聯繫現代文抒情散文的有關知識,分析體會本文敍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的運用。4.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結合課文分析體會作者寄情山水,不滿於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四、課時安排1課時。五、教具學具準備教師將詞、句、寫成投影片,用投影。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再自讀。    ·2.查找工具書,弄清疑難字詞,對照古今詞彙,比較其不同。

3.與以前學過的古文比較,體會寓情山水的寫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作者介紹。

2.劃分文章層次。

3.文白對譯,並能分析重點句所含感情。

(二)整體把握

作者在順宗永貞元年(公元八。五年)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僻遠而多山水勝,作者寄情山水,形諸筆墨,“永州八記”特為著稱。本篇為“八記”三首,領起其餘諸篇。篇中從“始得”二字着意,寫西山的怪特和始遊的心情,真切深至。在敍事寫字中,也有作者性格的顯現和不滿於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三)教學過程

1.給文中生字注音,再朗讀。在流暢地朗讀全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用紙片等物遮住課下的註釋,根據原有的知識,聯繫上下文,運用“因文生義”的方法,逐段理解課文大意,難以疏通的詞句,再看註解或進行討論,最後師生共同解決,完成書後練習三。

2.理解文章大意後,再體會文中敍述、描寫、抒情語句的不同特點,完成書後練習二。

3.解決詞、句文章整體大意,再分析作者,寄情山水之“情”和所繪的“山”“水”之景,以及如何寫景的。

作者謫居永州,心懷惴傈,常年閒暇尋山訪水寫起,引出西山,點明遊山水是為了寄情懷,不單是遊賞。

第一節先寫未得西山之前的遊覽。

他寫西山之景,不是從描寫西山本身的高峻奇特着筆,而是寫登上山向下鳥瞰和向遠眺望,通過所看到的尺寸千里的景物和與天地自然的契合神會從側面烘托西山高峻。渺遠“怪特”;他抒宴遊之情,也不是在借宴遊以消愁方面大肆鋪陳描寫,而是極寫登高望遠心曠神怡,乃至物我渾一之樂,從而使人以反面以見他平素“居是州,恆惴傈”之重憂。

第二節寫西山的宴遊之樂。

文章開始作者説:“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文末則説:“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前後照應,不僅突出了西山的不凡。説明作者在永州的真正遊覽活動是以遊西山開始的,而且為領起,後面幾篇遊記做了鋪墊。

(四)總結、擴晨

在這篇遊記中,作者以凝練的文筆,精粹的語言,描寫出西山之“怪特”並將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融人了景物之中。選擇一處自己喜愛的景物。寫一篇抒情散文。

(五)佈置作業

1.整理文中古今異義的詞。

2.摘抄寫景的名句。

3.完成書後練習四,並背誦課文。

(六)板書設計

21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唐)

一、凡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概寫——鋪墊)

二、西山之怪特(特立) :

(高峻:凡數州之土壤……之下;尺寸千里

廣大:悠悠乎……洋洋乎……    (特寫)

三、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物我渾一)

八、背景知識與課外閲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省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貞元年間為監察御史裏行(御史見習官),順宗繼位,他積極參加了王叔文革新朝政的活動,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

《永州八記》柳宗元在永州八年,放浪于山水之間,排遣鬱悶,寫了不少遊記文章,“永州八記”是其中為後人傳誦的名篇,即《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鑄譚記》《鈷鑄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謁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記>。八記各自成篇,又連成一個整體。在八記中,首篇與末篇前後照應,字裏行間抒發了作者遭受迫害,遠謫荒,不能施展政治才能的憤慨心情。    ,

始得西山宴遊記 篇九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

3.瞭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質疑法、討論法。

媒體設計

計算機課件(包括難詞句理解,比較閲讀文章)。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設計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遊者相樂。”多麼令人留連忘返的境界呀!這是誰創作的佳句?出自哪篇文章?

這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為我們描繪的迷人景色。柳宗元在被貶永州十年間,遍 遊佳山秀水,藉以排遣心中的愁悶,並創作了一系列山水遊記,其中尤為人們傳誦的是《永州八 記》,我們已經學習了《小石潭記》,今天將再次和柳宗元一起登上西山之巔,感受其高峻峭拔 的特立之景,體會作者抒發的內心感受。

(解説:學生已學習過《小石潭記》,教師由文中佳句導入  ,便可引起共鳴,温故知新,激發興趣。)

二、介紹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世稱河東先生。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26歲中“博學宏詞”科,授官集賢殿正字。後改任監察御史裏行, 與韓愈、劉禹錫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罷“宮市”,免 雜税,打擊貪官,但遭宦官、藩鎮等腐朽保守勢力反對。革新集團失敗了,其成員遭到迫害,叔 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長達10年,後雖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貶為永州刺史。在 柳州任職時,主持開挖水井,興辦學校,廢除奴婢制度,深受當地民眾愛戴。病逝於柳州住所,世稱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響;曾提出“官為民役”的觀點。政治上他 是失意者,但在文學創作上卻成就卓著,表現在寓言、傳説、山水遊記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 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永州八記》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 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 記》《小石城山記》。他寫的遊記不僅文筆簡潔,描摹生動真切,富有詩情畫意,而且處處滲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託着對生活遭際的感慨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是《永 州八記》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 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 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等障礙。

①學生自讀:圈出生字、生詞,藉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標記解決。

教師範讀:補充註釋。

斫(zhuó):砍伐。

遁(dùn)隱:躲避、隱藏。

③學生朗讀:讀準字音、停頓、語調。

(解説:反覆讀課文,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以便讀準字音,熟悉課文內容。)

(2)疏通全文大意。

①同桌合作,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

②圈畫疑難詞句,並質疑。

③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④複述主要內容。

(解説:學生合作理解,培養合作學習意識,讓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培養自學 能力。互相質疑、解疑,是為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互相啟發,提高學習效率。)

(3)瞭解課文的內容與形式。

①説説作者圍繞“始”“遊”敍寫了哪些內容?

②抓住了西山的什麼特點?

討論解決:

第1段寫遊西山前,自以為永州的奇山異水自己都遊遍了,面對幽泉怪石飲酒娛樂自然灑脱。第2 段寫遊西山,通過望而見其異,登高知其隱,醉而忘歸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勝景的喜 悦。第3段點明遊西山的時間。

文章過渡自然。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為過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異之”領起西山之 遊,結尾“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與前文相照應。

(解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了前面的反覆誦讀,學生很容易明白主要內容,教師應鼓 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內容與形式的理解應提倡學生提出個人見解,不要被老師的觀點所左右。)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難點

(1)作者為什麼説“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2)文章中心內容是記敍西山之遊,作者為何開篇從他處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遊,抒發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

(4)文中兩次寫滿酌而醉,有何作用?

(5)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

(解説:教師先提出五個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解答,教師要及時肯定表揚學生的理解,鼓勵學生 積極思維。問題的提出可以根據學生理解程度及時應變處理。)

提示:

(1)作者遊奇山異水是想聊以忘憂。文章開頭即寫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貶謫南荒後“恆惴慄”鬱 悶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無遠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雖然他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的感受,沒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 特”之處。然而當作者“坐法華西亭,望西山”時,“數州之壤”盡收眼底,方覺西山是任何地 方都無法相比的,這高峻的西山卓爾不羣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漸漸地作者不知不覺與天地萬物融 為一體,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引觴滿酌”,沉醉於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深切體會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認為西山之遊才是真正遊覽山水的開始,以往的遊覽算不 上真正的遊覽。文題“始得”恰好點明此遊之意義,並以“始”與“未始”結構全文。

(2)本文中心內容是記敍西山之遊,但作者開篇卻從他處着墨,先寫以前永州異山秀水的遊覽, 以此作為鋪墊,來比照映襯西山之遊不同於以往。以往所見的幽泉怪石沒有給作者帶來精神的愉 悦與解脱,雖然暢遊酒醉,卻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覺而起,起而歸”,心 中的煩悶依然無法排遣。而西山之遊卻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懸下望的景象所震驚,所有的景 物都聚集在視野之內,浮雲縈繞羣山,與天空連成一體,此時作者才真正感受到與自然同呼吸, 與天地同遊的快慰。從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爾不羣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釋,與萬化冥 合”,作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彷彿與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 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體現。作者在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與審美享受,以至醉不思歸。

(3)文章開始寫以往遊覽“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覺而起,起而歸”, 記敍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鬱不平的心態。而後文寫遊西山則表現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 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自己高潔的人格,所記遊山水景物無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 世情懷。

(4)第一次出現是往日遊覽時,作者“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 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這短促緊湊的語句反映了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鬱的 內心感受。雖然他想在遊覽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後仍一切如故,心中的壓抑煩悶並未減 少。而西山之遊卻使作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他要“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 人,更是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歸,心中的歡喜愉悦不言而喻。前後對 比更突出西山之遊給作者帶來的獨特感受。

(5)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刻畫細緻,寄託深遠,情景交融,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作者對西山之 景的描摹,不直接寫眼中西山,而從多角度寫登西山所見所感,採用比照映襯手法突出其高峻峭 拔之貌。如先寫“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再寫登上西山始感高險難測,雲天相連。 由“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襯其高。高懸下望所見之山,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 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襯其高,青雲縈繞,雲天相連渾然一體更襯其高。由此寫出“然後知是山之特 立,不與培塿為類”的感受。我們自然如身臨其境,彷彿和作者一同飽覽這高峻西山,發出相同 的感慨。在這比照映襯之下,西山之景更顯其美,西山之遊更覺其異,作者卓爾不羣之人格才更 具感染力。

3.欣賞品味

本文雖記寫西山之景、西山之遊,但卻句句寫景,字字見情,真正體現了“一切景語皆情語”的 特點。現在我們就來品味作者寫作的精妙之處。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品味文中精美詞句的描寫。

(2)推薦自己喜歡的語句,並簡要分析喜歡的理由。

①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蘋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 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此五句語氣急促,並運用頂針的修辭手法,即後一句的第一個字與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強 調“到”、“醉”、“卧”、“起”等動作,造成一種單調、無味的效果,表現出以往的遊覽大 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沒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鳴,並照應了前文的“施施而 行,漫漫而遊”。

②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抓住西山的特點:怪、特,為後文寫西山之貌給作者帶來的精神上的共鳴作鋪墊。

③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平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 窮。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羣的人格,表現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此時他彷彿覺得腳 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與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物我合一。

④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作者為自己找到知音而欣喜,為目睹西山之高峻而自慰。醉而忘歸,流連忘返,更表明此刻沉醉 於西山之美,陶醉於西山之遊的歡悦。真可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會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⑤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萬物之中,與天地之氣相融,泯滅了主客之差異,在物我同一中獲得巨大的 精神愉悦。因此把西山之遊視為真正的遊覽。

⑥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四望如。

作者將主觀感受融人景物描寫,通過恰當的比喻,映襯西山的高峻。可見柳宗元寫景之傳神,文 筆之幽麗,用詞之精緻。

(解説:這個環節,是在前面朗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欣賞品味文章寫作的精妙之處,提 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培養文學素養。)

4.課堂訓練

(1)完成課後練習二,並背誦妙語佳句。

(2)詞語古今用法比較,完成練習三。

(3)分析“為”、“窮”在本文中的不同用法。

(4)試比較本文與《小石潭記》在寫景時的不同之處。

(解説:以上四項既有字詞句的理解,又有中心內容把握,並通過比較閲讀分析,掌握本文寫景 的特色。通過訓練反饋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突出重點難點知識,便於積累,也進行能力的遷 移培養。)

5.翻譯句子

(1)餘自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我自從成了受刑被侮的人,住在這個永州常驚恐不安。

(2)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深青的夜色,從遠處而來,直到什麼都看不見了,還是不想回家。

(3)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心凝住了什麼都不想了,形體散開不復存在了,與萬物暗暗合成一體。

(4)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

這之後才知道我自己從前還沒有開始遊覽。

6.課堂小結

(1)學生談學習收穫。

(2)教師再小結。

讀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很容易陶醉於作者所描繪的奇山秀美的山水風光之中,今天我們彷彿也和 作者一起消融在萬物之中,領會到作者借西山之景表達的自己的人格與情操。作者在遊覽之中得 到了解脱以至醉而忘歸。我們不僅要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也要學習本文比照映襯寫景的特 點。

(解説:學生談學習收穫是最好的總結方法,及時反饋學習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佈置作業 ,教 師則在學生小結基礎上加以強調補充。)

四、佈置作業

1.柳宗元的山水詩文都流露出借遊解憂的情緒,試找出有關詩文加以體會。

2.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