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W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九年級語文教材課程教案 篇一

《談創造性思維》

教學目標:理解觀點和支撐觀點的材料之間的關係。(重點)

學習圍繞中心論點,逐層展開論述的論證思路。(難點)

感受作者的求異思維讓自己有創造力。(重點)

教學內容:

一、基礎部分:

1、作者信息:

羅迦•費•因格(1948—),當代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是“創意思考顧問公司”的創立人與總裁。“創意思考顧問公司”位於加州,專門提供激發創意與革新的方法。他為全球各大企業提供演講與專業課程,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樂、奇異公司、迪士尼、英特爾、MTV、微軟公司、美國太空總署、蘋果電腦、花旗集團與美國奧運協會。他之前寫作過兩本創意思考的書籍:《當頭棒喝》與《在屁股上踢一腳》,並推出廣受歡迎的《創意大驚奇》卡片書。

2、詞語及正音:

汲(jí)取根深蒂(dì)固鍥(qiè)而不捨孜(z)孜不倦

汲取:吸取。汲,從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鍥而不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説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二、課文內容簡析:

一)概括每段內容:

1段:以一個選擇題為引子,引發下文的議論。

2段:説明選擇題的答案不是的。

3段:由數學問題推而廣之,説明“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4段:過渡段,承上啟下。上句總領前文;下句發問,引出對創造型思維必備條件的論述。

5段:論述創造性思維要有淵博的知識,因為知識的組合能形成新的創意。

6段:論述創造性思維要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以及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嘗試的毅力。

7段:列舉谷登堡發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創造性思維在於不斷運用新知識、探求新事物的意識和態度的觀點,增強説服力。

8段:列舉羅蘭•布歇內爾發明遊戲機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創造性是思維在發明創造中的作用。

9段:用兩個問句過渡,重在明示作者進一步論述的內容。

10段:引用某心理學專家小組調查研究的結論,説明有創造力的人和沒創造力的人的區別,使論證更具性。

11段:認為自己不具有創造力的人,其實不是自己沒有創造力,而是由於被動的自我壓制,使自己的創造意識被埋沒了。

12段:擁有創造力的人總是主動地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並不斷地尋找突破口,使之變為現實。

13段: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

二)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3):提出問題: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第二部分(4-12):分析問題:論述探求新事物有賴於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必備的條件及區分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的根據。

一層:(04-8)論述創造性思維必備的條件。

二層:(9-12)論述有無創造性思維的區別。

第三部分(13):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

三)論證方法簡析:

1、擺事實(舉例論證、事實論證)

列舉谷登堡發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的事例。

列舉羅蘭•布歇內爾發明遊戲機的事例。

列舉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等名人事例。

2、講道理(道理論證)

引用某心理學專家小組調查研究的結論

四)相關問題探究:

1、議論文中常常用設問句。設問是一種無疑而問、自問自答的修辭方式。它的作用有:答:提醒注意,引發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勢有變化,起波瀾;在結構上起承接、

過渡的作用,使文章結構緊密,條理清楚。文中設問均有引發讀者思考的作用,後例還有承接、過渡作用。

2、本文主要論述什麼問題?

答:主要論述怎樣才能擁有創造力的問題。

3、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答: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如果能做到這些,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解題、背景、作者、表

2.指導閲讀、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導朗讀背誦,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閲讀能力

4.瞭解諸葛亮嚴明賞罰廣開言路的進步主張,初步領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

閲讀、分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户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傑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後人所欽仰。陸游説“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説“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傑作。(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並畫出生字詞。

2.指導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

三、檢查預習:

1.要求一生簡介“表”的有關常識

2.一人簡述本文的寫作背景

3.一人簡介諸葛亮

四、指導劃分層次結構

引導學生圍繞“出師”二字來分段(問題1),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參考:第一,在國家危急的形勢下,作者出師前向後主提出哪幾條治國建議?第二,作者採用什麼方式向劉禪陳述他出師的理由的?第三,在説明出師的理由之後,作為臣下,是否還要請求皇上批准他出師並表達這次出師的決心?

1.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獨立思考,擬出初步答案

2.同組交流,取長補短(段意不要求統一)

3.抽樣提問,師生共評(同時板書)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學生結合註釋自譯課文1、2段(問題2、3),教師補充以下詞語:

疲弊:指國家貧窮衰弱秋:關鍵時刻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蓋:原來

2.提問四人各對譯課文1、2段,學生進行評價更正,教師肯定小結

3.思考問題:

(1)

為什麼説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內外大臣如何表現?內外大臣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大臣如此,做國君的應如何做?作者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麼?(問題4-9)

教師抽個別中下生提問,再請中下生補充,不行再請中上生小結

板書:開張聖聽(廣開言路)賞罰嚴明

4.指導分析“以”的連接用法

(1)教師複習“以”的介詞用法---“用、把、拿、憑”等。

(2)分析“以”連詞的用法

學生思考這兩段中的“以”哪些表達目的,哪些表達結果。

教師提問,學生不同意見可補充

板書:以:表目的(用來)---以光先帝遺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結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5.指導背誦:

(1)要求學生理清每一段內的意義層次,順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如:形勢危急---大臣表現---兩條建議

(2)學生試着自己背

(3)抽優生背

(4)全班齊背

6.老師總結:引導學生學生諸葛亮的愛國精神。

六、佈置作業:

A.熟練習背誦1-2段,準備默寫

A.預習翻譯3-7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課文3-5段,歸結第一部分內容;瞭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

2.學習6、7段。理解諸葛亮統一中國的願望,批判地繼承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於議”和“寓情於敍”的寫作方法

4.學習諸葛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指導自己的行為

重點難點:

瞭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教具;理解“寓情於議”和“寓情於敍”

教學過程:

一、檢查默寫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寫

二、分析課文3-5段

1.指導朗讀,要求有層次感

二優生分別讀第3第4段後齊讀第5段。

2.學生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問題1)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計日而待:良實:親賢臣,遠小人

3.思考:第3、4兩段寫什麼?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麼建議?(問題2、3)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

4.小結第一部分:

(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覆強調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2)講解“寓情於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後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於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於議”。作者之所以採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後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勸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創設情境: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平時又言聽計從,臨終時也曾把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試圖為劉備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下面我們再學習6、7兩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下註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躬耕:親自耕種.聞達:聲名遠揚庶竭:希望竭盡爾來:從那時到現在託付不效: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

3.複述諸葛亮的經歷(根據課文內容)

要求一位表達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4.獨立思考問題:兩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敍述的對象以及敍述的內容是什麼?(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經歷報先帝忠陛下

當今:出師理由

5.講解“寓情於敍”

如下所述,這兩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歷,陳述出師的理由,抒發報先帝忠陛下的心願。表達方式是寓情於敍。例如第6段在敍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後,又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的艱難歷程,又抒發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6.討論問題:“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精神?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7.小結第三部分層次:回顧歷程,抒發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決心,報先帝忠陛下

五、佈置作業

A:課後背誦課文3-7段;預習翻譯8、9段

B:默寫課文3-7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理解8、9段。培養説話藝術(委婉)

2.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3.背誦,練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抽一中等生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8、9段,要求讀出作者感情及誠意,創設情境,進入新課。

2.指導翻譯第8段:這一段翻譯較難,老師要多做些點撥

學生先獨立翻譯,教師給予指點,後集體討論解決

3.分析第8段層次:師生共析:

第1句是自請“出師”,表達“討賊興復”的決心,意志堅定

第2句是兩個分句,是分清責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達感激之情

板書:請命出師----表決心

叮囑陛下:用賢臣---興德之言

宜自謀---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遺詔

表達感激之情

4.討論:如果第1句話後面用分號,“以彰其咎”後面用句號,好不好?

明確: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內外責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請命出師的決心,三是內外大臣“興德之言”順勢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謀”,不致使劉禪反感。

自由發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讀指導,進行背誦:

同樣要求注意層次性,採用多種方式背誦相結合

四、佈置作業

A、默寫全文(可分段進行)

B、熟練背誦全文

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1、簡單瞭解莊子的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3、掌握“非……則……”、“見……於……”兩個特殊句式;

4、理解本文寓意;

5、分析其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1、在背誦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式;

2、結合本文寓意進一步分析莊子的思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

主要是字詞和朗讀情況。

二、導入新課:

以莊子及其基本思想導入,主要含以下四個方面:

(一)、“老莊”;

(二)、基本思想:

1、主張“天道無為”(故事分析-“莊子釣於濮水”);

2、主張相對主義的認識論(《逍遙遊》);

3、主張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秦失吊老聃”-《養生主》)。

詳細解説:

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年——約前286年),戰國時代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人。曾任蒙漆園吏,但不久辭去,不願和統治者合作。《史記》上説,“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可莊周並未接受,“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

莊周一生貧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願閒居獨處。他繼承併發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並無本質區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莊子》一書,道家經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周自著,外篇、雜篇是莊周的門徒所著。《莊子》一書風格獨特,它把深奧玄妙的哲理與生動具體的想象融於一爐,使抽象的邏輯思維與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它想象豐富,構思奇特,詞彙豐富,善於對事物進行極細緻、生動的描繪。魯迅先生曾稱讚他的文章説“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書中的寓言很多。

3、聽錄音:

正音,疏通文意:

(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詞:

秋水時至順流而東行東面而視

(2)、古今異義詞:

百川灌河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至於北海

(3)、特殊句式(並在課文中找出例句,譯成現代漢語):

非……則……

見……於……

(4)、解釋以下詞語(並舉一個例子):

望洋興歎

貽笑大方

4、集體朗讀,思考:

(1)、河伯在什麼情況下欣然自喜?

(2)、河伯見了北海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3)、河伯為什麼認為自己“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以上三問結合課文回答)

(5)、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這篇文章通過寓言設喻,説明了個人的見識是很有限的,只有經過的別人的比較,才能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驕傲自大,就難免會貽笑大方。)

5、分析特殊句式:

(1)、聞道百……………………(定語後置)

(2)、以為莫己若者………………(賓語前置)

(3)、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4)、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動句)

(5)、百川灌河--百川灌()河。

(6)、()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7)、()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5)(6)(7)為省略句。]

三、語法總結

省略句:

1、省略主語:

例: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

《捕蛇者説》

2、省略謂語:

例: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鴻門宴》

3、省略賓語:

例: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金錢—拜金主義思潮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另一個外國的作家寫的一篇也是講述人善變的小説《我的叔叔于勒》

2、板書課題:《我的叔叔于勒》

3、整體感知小説,知線索

明確: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敍事明線,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為暗線。

情節: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4、情節:人物態度,找出菲利普夫婦言行變化的代表句。

開端(盼于勒)——發展(贊于勒)——高潮(遇于勒)——結局(躲于勒)

人物態度對比:

前: (從文中找出詞語)

後: (從文中找出詞語)

5、人物性格分析(討論)

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貪婪,庸俗的小市對民,愛慕虛榮。

“我”一個也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用同情心 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6、找出小説中環境描寫,各自的作用?(略)

7、小説主題討論:

金錢至上

8、發散訓練

①小説的結局怎樣?人物命運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②假如菲利普夫婦在遊輪上巧遇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怎樣?用150個字來完成。

③寫作:請以“人與人這間”為題,反映當代人際關係的中心。

板書設計:

中心線索

于勒 貧窮 富裕 貧窮

菲利普夫婦 厭惡詛咒 熱切盼望 咫尺不認

全家恐怖 全家唯一的希望 出了大亂子了

分文不值 置一所別墅 重新拖累我們

壞蛋流氓 好心的于勒 賊、討飯的

打發到美洲去 多麼的驚喜啊 以免再遇見他

側面描寫 主體部分

介紹家庭成員,引出于勒 對於于勒態度的今昔變化 全家旅遊 發現于勒 證實于勒 躲開于勒

小引 背景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主題 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 篇五

複習重點

1、古詩文的識記、理解和閲讀。

2、重點詞語的識記和理解。

3、現代文的閲讀和理解。

4、寫作訓練。

具體措施

1、全體參與,分層達標

複習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複習時既要把目光盯在少數“尖子生”身上,也要更多地關注那些基礎不紮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儘量讓班級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複習中的弱勢環節,一步步進行訓練完善,爭取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逐步得到改善與提高。

2、理清頭緒,突出重點

針對會考試題基礎性強的特點,對於新課程標準和考綱中要求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基本篇目,在複習時首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梳理,只有理清了頭緒,學生才能思路清晰,複習才會有更佳的效果。閲讀理解特別是課外閲讀理解文章與作文是語文複習的“重頭戲”,在複習中應加強指導。比如在進行閲讀理解訓練時,應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教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並結合有針對性的訓練,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作文訓練要做到每週至少一篇,教師有目的有步驟地指導和訓練。

具體做法是:(1)重點字詞,先帶領學生一起梳理,然後採用聽寫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學生訓練。(2)文言文複習先讓學生明確哪些課文是重點篇目,然後做重點指導,指導完畢後側重檢查學生掌握情況,爭取大多數人過關。(3)古詩詞,側重於讓學生背誦和默寫,訓練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連續性默寫,二是理解性默寫,三是運用性默寫。複習完一冊就利用課堂和早讀時間讓學生背或默寫,背,要儘量做倒背如流。(4)作文訓練,每週至少講練一次,(5)名著導讀的講練,主要依據《考綱》中指定的篇目,以問帶講。

複習步驟

(一)、三月至四月中旬複習古詩文及文言文部分,並配套完成大決戰相關練習題。每堂課前可抽出五分鐘進行抽籤背誦;默寫練習;文言文複習先歸納書中的內容:按文言常識、重點實詞、重點句子理解、文章主旨、主要寫法等歸納總結。其間每週完成一篇專題作文及講評。(週五寫,週一評)

第一週複習七年級古詩《論語》、《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天淨沙·秋思》、《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桃花源記》、《陋室銘》。

語文積累及運用

1、強化字詞的訓練。逐冊篩選出課本中“詞語積累”裏面的重點字詞、課文註釋裏的重點字詞(常用而又易讀、寫、用錯的),按音形義出題,在自習課和課外當作業完成,然後抽時間糾錯,再進行檢測和訂正。

2、強化課文背默。課本和課標裏規定背誦的現代文、古詩文,要再一次熟記並理解其含義,能夠默寫名句,不寫錯別字,可用早讀和課餘時間進行復習。出一些檢測題進行測試,對多數學生易錯的地方,再進行強化訓練,力爭做到默寫不丟分。

3、強化詞語運用和句子銜接的訓練。可用2節課左右的時間結合典型題分類講解,結合具體語境教授做該題型的技巧。然後用大量分類練習的方式來達到掌握方法、靈活運用的目的。

4、強化病句修改的訓練。用2節課時間,講解常見的病句類型及題型,再讓學生做一些練習題,以提高識別病句的能力,尤其要重視修改語段裏的多個病句的綜合性練習,要求規範使用修改語段裏的多個病句的綜合性練習。

5、綜合性學習的考查幾乎涉及了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特別強調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但它也是有規律可循、有“法”可依的。

首先,可讓學生複習完6冊書的主要活動內容,並對重點資料進行整理記憶。其次,再把6冊書中所列舉的名著知識及介紹複習一遍,然後拓展一些課外知識。第三,可做一些近年來的會考試題,以便熟悉題型及答題技巧。

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反覆朗讀,理解詩意,詞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瞭解古代詩詞的形式和遣詞造句的特點。

3、融入詩情畫意之中,探究詩詞的情趣和意趣。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文學的王國裏,我們常常感受到各種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的無窮的藝術魅力,其中,古典詩詞給我們的享受尤為美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五首古代詩詞,感受這些詩詞優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感情。

二、學習第一首: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劍外:劍門關以南,今四川一部分,又稱劍南。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燈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唐代著名詩人,人稱詩聖。其代表作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別”。

[背景]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唐軍收復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亂算是平息了。但這時成都發生兵亂,杜甫避亂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縣),聽到安史之亂被平定的消息,不禁驚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之中寫了這首詩。這首詩極自然概括地寫出了所有亂離人的共同感受,使它成為千古名篇。前人評這首詩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2、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聽老師範讀,聽清字的讀音、詩句的節拍及重音等,然後學生對照課文註釋自讀一遍,再聽齊讀一遍。

3、賞析課文

首聯中的“忽傳”、“初聞”、“滿”表現了一種怎樣的情形?(驚喜)

頷聯、頸聯寫全家人欣喜若狂、準備還鄉的情景。

尾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寫詩人扇動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飛,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一幅疾速飛馳的畫面閃現在我們面前。四個地名間漫長的距離瞬間即至,瞬間即過,表達了詩人迫不及待、歸心似箭的心境。)

九年級語文教材課程教案 篇七

《香菱學詩》

教學目標

1、細品黛玉指點香菱學詩門徑、香菱談讀詩體會和香菱苦心寫詩的經過,從中得到閲讀和寫作的啟發;

2、體會文章有關香菱學詩的神態和細節描寫的傳神之處;

3、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劇氣韻;

4、走進《紅樓夢》,推介小説經典片段,藉助網絡,瀏覽紅樓夢相關網站。

教學重點

1、品味詩學傳薪,把握寫作津樑; 2.把握神態、細節描寫。

教學方法

1、反覆品讀課文,至少精讀三到四遍,以寫作角度為突破口,把握全篇;

2、藉助網絡,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課時定向

1、瞭解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

2、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大多數初讀者都會被它的博大精深、紛繁複雜、深奧難懂所嚇倒,常常是肅然起敬,望而生畏。沒有進人紅樓,就永遠不知它的真正偉大。

2、走進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問題:

①香菱有着怎樣的身世和處境?

明確:香菱是一個從官宦小姐淪為奴婢的悲劇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運:從小遭受災難,被拐賣,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 裏,終於淪為侍妾,受盡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後,香菱住進了大觀園,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這許多富於才情的少女們,特別是像林黛玉這樣的才女,萌發了強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從香菱刻苦學詩寫起的。

②結合作品內容討論:香菱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找出文中有關香菱學詩的神態和細節描寫,加以分析。

明確:精華靈秀,悟性極強。學詩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已到了“呆”“瘋”“魔”的程度。原來香菱是一個極富文學氣質的人,她早就想學詩了,但苦於沒有機會,只好自己弄本舊詩,偷空看兩首。進人大觀園後,深藏在內心的精神飢渴一下子勃發起來,進園的當晚就來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學詩。黛玉熱情指導,列舉名作讓香菱閲讀。香菱拿了詩回來“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地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在黛玉的誘導下,香菱的視野不斷擴大,當她進人創作衝動狀態時,形象光彩奪目:“連房也不人,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對這個一心撲在詩歌創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地描繪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精神食糧的大量攝人,使香菱的內心充實豐富起來,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藝術感受力很高,她一讀詩,眼前就能出現詩歌中那動人的形象。

③通過塑造香菱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本文中,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墨,漚歌了香菱這個為精華靈秀所鍾愛的薄命女子。香菱這樣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踐。那薛蟠只會胡扯“女兒愁,洞房裏攛出了大馬猴”之類,是極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會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④有人説“《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讚歌”,試作分析。

明確:《紅樓夢》在描寫人物時,女性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評價説“《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讚歌”。曹雪芹以其精細的雕塑力,創造出許多個性鮮明、優美動人的女性形象。他不僅對裊娜風流的林黛玉,對有着炭火一般熱情而被生生撲滅了的晴雯,而且對那個不惜用生命來證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滿了強烈的同情和讚美。和封建社會蔑視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並且歌頌了女子的多才多藝,讚揚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鬥爭精神。他曾這樣寫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子,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棄男子,這就把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地位顛倒過來,這樣的思想認識對封建統治階級宣揚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倫理綱常是一個猛烈的衝擊,充分體現出曹雪芹反對封建禮教的超人勇氣和遠見卓識。

課時定向

1、理解文章內容

2、知識能力遷移

教學過程

一、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一至兩遍,整體感知課文。

香菱學詩 黛玉教詩

香菱求教 理論講解

香菱談詩 欣賞指導

香菱做詩 創作扶持

二、要求學生耐心再讀課文一至兩遍,歸 納作品的主要內容。

1、在文中畫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詩要點的 句子——講究基本格律、詞句新奇為上、立意 要緊,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完成填空: 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詩、詞句、立意)

3、歸納概括黛玉指導香菱從事學詩實踐

活動的要點。多讀,“讀詩百遍,其義自見”;讀名家,精讀詩禪、詩仙、詩聖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膽創作,要敢於想像。從以上歸納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獨特體驗。

三、從文章中,我們不僅可以得到詩歌欣賞和創作的相關知識,還可以拓展到語文學習的其他領域,閲讀下面兩個片段,説説你得到 哪些啟示。

四、由語文學習領域拓展到一切領域,你還可以得到哪些啟示和收穫?以“香菱學詩的啟示”

為副標題,寫一篇隨筆。如“超級老師林黛玉”“做有心人”“轉益多師,不恥下問”“持之以恆,積微知著” 等可作為參考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