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表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安排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9W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表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安排精品多篇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表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安排 篇一

新學期又已開始,為迎接20__年的全市會考,根據近年來教育教學的要求和會考發展變化的特點,以及本屆國中畢業班學生的整體特點和情況特制定本學期九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的:

從整體上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並體現於會考中,繼續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和思想。

二、教學教研的任務:

本學期主要講授國中語文教材第六冊以及複習第一冊至第六冊,其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第一週至第八週結束第六冊,全書共六個單元,從第十一週開始進行綜合複習。

具體教學方法是精講基本篇目,精講多練,抓住每篇文章的重點、難點,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要注重閲讀理解分析能力,採取課內和課外閲讀想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們的理解分析能力。

具體教學方法是複習基本篇目,重點放在文言文的閲讀和詩歌的賞析上,其他內容繼續採取以練帶講的方式進行,基礎知識和分析能力一起抓。

其餘時間綜合複習並迎接期末考試。

三、教學教研的步驟和方法:

對20__年的會考試卷進行詳細的分析,得出語文會考的趨向和動態,和複習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對本屆九年級學生在九年級期末抽查考試的成績做細緻的分析,必須明確其存在的薄弱環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紮實;學科能力比較弱,主要表現在閲讀分析能力不高理解能力較差;作文水平不高語言的表現能力偏低;學生書寫規範,字跡潦草等。針對以上情況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實施步驟。

1、精心備課,優化教學方案。備課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在備每一個教案時,熟悉教材內容,力求精鑽細研,掌握重點難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合理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指導學生閲讀,提高學生的閲讀分析能力。在重視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注意提高學生的閲讀分析能力,這就需要把閲讀教學放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位置,在複習語文課本的同時,還要增加課外閲讀的容量,指導閲讀和分析,提供好的閲讀方法,以便在教短的時間內掌握閲讀內容,提高分析能力,取得好成績。

3、重視理論聯繫實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會考的作文分值比例越來越大,語文學習和運用也可以直接體現在語文的作文教學中,因此學習語文最重要的還是歸結於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藉助語文這一學科工具去抒寫對生活的看法和感受,也需要教師認真地對待作文教學,平時一週兩練,認真引導分析,加以評改和講評,在練習中提高寫作水平。

4、融入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當前的素質教育中,我們在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是在閲讀和作文教學中,啟發思維,更新觀念,引導學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達不拘一格的思想寫“自己的、自然的”作文。

九年級語文教材課程教案 篇二

《香菱學詩》

【知識目標】瞭解曹雪芹和《紅樓夢》等文學常識。

【能力目標】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小説塑造人物的方法。(重點)

【情感目標】學習香菱虛心好學、刻苦勤勉的求學精神。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導入一 一場悲金悼玉的《紅樓夢》,引得四百餘位痴男怨女紛紛登場,又都黯然離去。香菱——列副冊首位的女子,是這幕人生大戲中公認出場最早、最孤苦無依、最薄命的一個。在第四十八回,曹雪芹通過寫她“學詩”這一情節,給予這個女子一種怎樣的詮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香菱學詩》,細細地品讀吧。

導入二 有人説:“平生不讀《紅樓夢》,滿腹詩書亦枉然。”可見《紅樓夢》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為什麼這部書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們且以其中的一個片斷來分析,這就是《香菱學詩》。

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1、《紅樓夢》簡介: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説的頂峯之作。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的廣闊的社會現實。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之稱。

2、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3),名霑,號雪芹,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

《紅樓夢》是他“披閲十載,增刪五次”的產物,“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可惜,在他生前,全書沒有完稿。今傳《紅樓夢》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絕大部分出於他的手筆,後40回則為高鶚所續。80回以後他已寫出一部分初稿,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流傳下來。

3、字詞積累:(注意字形並給加點字注音)

仄聲(zè) 庾信(yǔ) 胡謅(zhōu) 蘅蕪苑(hénɡ)(wú)(yuàn)

三昧(mèi) 曖曖(ài) 請柬(jiǎn) 顰(pín)

嘟噥(nonɡ) 姊妹(zǐ) 怔怔(zhènɡ) 暖香塢(wù)

畫繒(zēnɡ) 鰥鰥(ɡuān) 阮(ruǎn) 鮑(bào)

4、詞語解釋:

造化:福氣;運氣。

膩煩:因次數過多或時間過長而感到厭倦。

揣摩:反覆思考推求。

謅:編造言詞。

鰥鰥:形容憂愁失眠的樣子。

穿鑿:非常牽強的解釋,把沒有某種意思的説成有某種意思。

地靈人傑:山川靈秀,人物傑出。

自暴自棄:自己甘心落後,不求上進。

起承轉合:舊時寫文章常用的行文順序。

5、整體感知:

(1)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小説詳細敍述了黛玉為香菱指點學詩迷津,香菱談讀詩體會及苦心寫詩的經過。

(2)概述香菱學詩的三個過程。

拜師:拜黛玉為師,黛玉指導她讀詩。

論詩:香菱讀詩後,與眾人談讀詩體會。

寫詩:香菱在黛玉的指導下,苦心作詩。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理解內容,分析人物

1、本文題為“香菱學詩”,香菱是怎樣學詩的?通讀全文,根據你的理解,把“香菱________學詩”補充完整,並結合課文相關內容,談談你的發現和見解。

示例:(1)香菱痴心學詩。

如:“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香菱先是向寶釵求師,被委婉拒絕後,又熱切地向黛玉求師。

九年級語文教材課程教案 篇三

《香菱學詩》

教學目標

1、細品黛玉指點香菱學詩門徑、香菱談讀詩體會和香菱苦心寫詩的經過,從中得到閲讀和寫作的啟發;

2、體會文章有關香菱學詩的神態和細節描寫的傳神之處;

3、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劇氣韻;

4、走進《紅樓夢》,推介小説經典片段,藉助網絡,瀏覽紅樓夢相關網站。

教學重點

1、品味詩學傳薪,把握寫作津樑; 2.把握神態、細節描寫。

教學方法

1、反覆品讀課文,至少精讀三到四遍,以寫作角度為突破口,把握全篇;

2、藉助網絡,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課時定向

1、瞭解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

2、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大多數初讀者都會被它的博大精深、紛繁複雜、深奧難懂所嚇倒,常常是肅然起敬,望而生畏。沒有進人紅樓,就永遠不知它的真正偉大。

2、走進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問題:

①香菱有着怎樣的身世和處境?

明確:香菱是一個從官宦小姐淪為奴婢的悲劇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運:從小遭受災難,被拐賣,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 裏,終於淪為侍妾,受盡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後,香菱住進了大觀園,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這許多富於才情的少女們,特別是像林黛玉這樣的才女,萌發了強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從香菱刻苦學詩寫起的。

②結合作品內容討論:香菱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找出文中有關香菱學詩的神態和細節描寫,加以分析。

明確:精華靈秀,悟性極強。學詩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已到了“呆”“瘋”“魔”的程度。原來香菱是一個極富文學氣質的人,她早就想學詩了,但苦於沒有機會,只好自己弄本舊詩,偷空看兩首。進人大觀園後,深藏在內心的精神飢渴一下子勃發起來,進園的當晚就來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學詩。黛玉熱情指導,列舉名作讓香菱閲讀。香菱拿了詩回來“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地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在黛玉的誘導下,香菱的視野不斷擴大,當她進人創作衝動狀態時,形象光彩奪目:“連房也不人,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對這個一心撲在詩歌創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地描繪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精神食糧的大量攝人,使香菱的內心充實豐富起來,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藝術感受力很高,她一讀詩,眼前就能出現詩歌中那動人的形象。

③通過塑造香菱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本文中,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墨,漚歌了香菱這個為精華靈秀所鍾愛的薄命女子。香菱這樣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踐。那薛蟠只會胡扯“女兒愁,洞房裏攛出了大馬猴”之類,是極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會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④有人説“《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讚歌”,試作分析。

明確:《紅樓夢》在描寫人物時,女性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評價説“《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讚歌”。曹雪芹以其精細的雕塑力,創造出許多個性鮮明、優美動人的女性形象。他不僅對裊娜風流的林黛玉,對有着炭火一般熱情而被生生撲滅了的晴雯,而且對那個不惜用生命來證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滿了強烈的同情和讚美。和封建社會蔑視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並且歌頌了女子的多才多藝,讚揚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鬥爭精神。他曾這樣寫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子,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棄男子,這就把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地位顛倒過來,這樣的思想認識對封建統治階級宣揚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倫理綱常是一個猛烈的衝擊,充分體現出曹雪芹反對封建禮教的超人勇氣和遠見卓識。

課時定向

1、理解文章內容

2、知識能力遷移

教學過程

一、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一至兩遍,整體感知課文。

香菱學詩 黛玉教詩

香菱求教 理論講解

香菱談詩 欣賞指導

香菱做詩 創作扶持

二、要求學生耐心再讀課文一至兩遍,歸 納作品的主要內容。

1、在文中畫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詩要點的 句子——講究基本格律、詞句新奇為上、立意 要緊,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完成填空: 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詩、詞句、立意)

3、歸納概括黛玉指導香菱從事學詩實踐

活動的要點。多讀,“讀詩百遍,其義自見”;讀名家,精讀詩禪、詩仙、詩聖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膽創作,要敢於想像。從以上歸納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獨特體驗。

三、從文章中,我們不僅可以得到詩歌欣賞和創作的相關知識,還可以拓展到語文學習的其他領域,閲讀下面兩個片段,説説你得到 哪些啟示。

四、由語文學習領域拓展到一切領域,你還可以得到哪些啟示和收穫?以“香菱學詩的啟示”

為副標題,寫一篇隨筆。如“超級老師林黛玉”“做有心人”“轉益多師,不恥下問”“持之以恆,積微知著” 等可作為參考題目

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解題、背景、作者、表

2.指導閲讀、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導朗讀背誦,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閲讀能力

4.瞭解諸葛亮嚴明賞罰廣開言路的進步主張,初步領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

閲讀、分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户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傑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後人所欽仰。陸游説“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説“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傑作。(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並畫出生字詞。

2.指導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

三、檢查預習:

1.要求一生簡介“表”的有關常識

2.一人簡述本文的寫作背景

3.一人簡介諸葛亮

四、指導劃分層次結構

引導學生圍繞“出師”二字來分段(問題1),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參考:第一,在國家危急的形勢下,作者出師前向後主提出哪幾條治國建議?第二,作者採用什麼方式向劉禪陳述他出師的理由的?第三,在説明出師的理由之後,作為臣下,是否還要請求皇上批准他出師並表達這次出師的決心?

1.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獨立思考,擬出初步答案

2.同組交流,取長補短(段意不要求統一)

3.抽樣提問,師生共評(同時板書)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學生結合註釋自譯課文1、2段(問題2、3),教師補充以下詞語:

疲弊:指國家貧窮衰弱秋:關鍵時刻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蓋:原來

2.提問四人各對譯課文1、2段,學生進行評價更正,教師肯定小結

3.思考問題:

(1)

為什麼説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內外大臣如何表現?內外大臣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大臣如此,做國君的應如何做?作者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麼?(問題4-9)

教師抽個別中下生提問,再請中下生補充,不行再請中上生小結

板書:開張聖聽(廣開言路)賞罰嚴明

4.指導分析“以”的連接用法

(1)教師複習“以”的介詞用法---“用、把、拿、憑”等。

(2)分析“以”連詞的用法

學生思考這兩段中的“以”哪些表達目的,哪些表達結果。

教師提問,學生不同意見可補充

板書:以:表目的(用來)---以光先帝遺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結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5.指導背誦:

(1)要求學生理清每一段內的意義層次,順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如:形勢危急---大臣表現---兩條建議

(2)學生試着自己背

(3)抽優生背

(4)全班齊背

6.老師總結:引導學生學生諸葛亮的愛國精神。

六、佈置作業:

A.熟練習背誦1-2段,準備默寫

A.預習翻譯3-7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課文3-5段,歸結第一部分內容;瞭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

2.學習6、7段。理解諸葛亮統一中國的願望,批判地繼承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於議”和“寓情於敍”的寫作方法

4.學習諸葛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指導自己的行為

重點難點:

瞭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教具;理解“寓情於議”和“寓情於敍”

教學過程:

一、檢查默寫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寫

二、分析課文3-5段

1.指導朗讀,要求有層次感

二優生分別讀第3第4段後齊讀第5段。

2.學生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問題1)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計日而待:良實:親賢臣,遠小人

3.思考:第3、4兩段寫什麼?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麼建議?(問題2、3)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

4.小結第一部分:

(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覆強調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2)講解“寓情於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後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於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於議”。作者之所以採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後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勸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創設情境: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平時又言聽計從,臨終時也曾把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試圖為劉備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下面我們再學習6、7兩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下註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躬耕:親自耕種.聞達:聲名遠揚庶竭:希望竭盡爾來:從那時到現在託付不效: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

3.複述諸葛亮的經歷(根據課文內容)

要求一位表達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4.獨立思考問題:兩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敍述的對象以及敍述的內容是什麼?(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經歷報先帝忠陛下

當今:出師理由

5.講解“寓情於敍”

如下所述,這兩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歷,陳述出師的理由,抒發報先帝忠陛下的心願。表達方式是寓情於敍。例如第6段在敍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後,又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的艱難歷程,又抒發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6.討論問題:“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精神?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7.小結第三部分層次:回顧歷程,抒發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決心,報先帝忠陛下

五、佈置作業

A:課後背誦課文3-7段;預習翻譯8、9段

B:默寫課文3-7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理解8、9段。培養説話藝術(委婉)

2.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3.背誦,練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抽一中等生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8、9段,要求讀出作者感情及誠意,創設情境,進入新課。

2.指導翻譯第8段:這一段翻譯較難,老師要多做些點撥

學生先獨立翻譯,教師給予指點,後集體討論解決

3.分析第8段層次:師生共析:

第1句是自請“出師”,表達“討賊興復”的決心,意志堅定

第2句是兩個分句,是分清責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達感激之情

板書:請命出師----表決心

叮囑陛下:用賢臣---興德之言

宜自謀---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遺詔

表達感激之情

4.討論:如果第1句話後面用分號,“以彰其咎”後面用句號,好不好?

明確: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內外責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請命出師的決心,三是內外大臣“興德之言”順勢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謀”,不致使劉禪反感。

自由發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讀指導,進行背誦:

同樣要求注意層次性,採用多種方式背誦相結合

四、佈置作業

A、默寫全文(可分段進行)

B、熟練背誦全文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表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安排 篇五

一、教學管理原則

因剛接本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一切情況不瞭解,為了使教學工作順利展開,在教學中我將一邊教學一邊瞭解,遵循“抓兩頭,帶中間”的科學方法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及中間生的促進工作,力爭使每一位學生有進步,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我們採用人教版教材,本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讓學生感悟人生。

第二單元、第三單元關於人與自然。

第四單元關於民俗文化。

第五單元、第六單元古文閲讀。

這套教材的主要特點,我覺得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

一是比較全面的體現了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

二是建立了具有整體綜合語文教學效應的“單元合成,整體訓練”的新的語文教材編排體系;

三是設計了比較完備的助學系統,利教便學;

四是堅持了教學內容的質和量的統一,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九年級語文的學習,是國中學習過程的第三個階段(第五、六學期),也即最後階段。教學重點上升為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使學生懂得語文對生活的服務關係,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1、積極學習“詩意語文”的研究成果,教學中努力探求“詩意語文如何是”的有效教學策略,昇華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領會課標內涵,鑽究《考試説明》。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了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應達到的能力與目標,領會了課程標準的內涵,才能瞭解學生知識與能力,語文素養等方面的不足;它是開展語文教學要重依據和指導性綱要,教學的理念、情景的創設,互動的教學平台的搭建,都離不開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同時它又是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外在體現;它是會考命題的指思想與基本理念,是會考命題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標準才有可吃透語文會考評價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展開針對性的教學。《考試説明》是課標的具體化和進一步的精細化,它根據課標,結合考試實際,以會考的範圍和要求及主要題型示例甚至試卷的長度,難度,各部分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十分具體的説明。因此,必須認真研究考試説明,讓複習能做到低時高效。

3、依據學生實際,探尋語文差異。

本學期時間緊,任務重,估計學生語文能力差異大,有必要研究現階段學生最缺什麼知識與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語文素養,區分出主要差異與次要差異,有選擇、有重點地突破性地分層教學。

4、選好、用好有關資料,追蹤會考考點趨向。

領悟了課標的內涵,鑽研了《考試説明》,明確了學生最需要突破的重點難點,僅僅是開展本學年教學與複習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學,高效複習,還需要選好、用好資料,把握會考動態、追蹤會考考點趨向。資料的準備,是自己精心篩選,不用外面的資料。根據學生實際自己出一些資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不搞提海戰術,下攔河網。

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散文詩,體會想像的魅力。

2、通過多種誦讀方式感知文章內容。

3、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懷,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作者筆下神奇美麗的大海,感受作者抒發的美好情懷。

難點:散文詩中作者所表達的熱愛和神往美好境界與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有人説:比大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那麼,同學們,把大地、海洋、天空、人的心靈結合起來,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不錯,就有這樣一處世外桃源等着我們去欣賞,那就是俄國偉大作家屠格涅夫筆下的《蔚藍的王國》,讓我們攜手走進這迷人的王國。

2、簡介作者與體裁

屠格涅夫,俄國現實主義作家。有“歐洲俄羅斯的第一位小説家”之稱。早期作品以《獵人筆記》最為優秀。在整整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寫過不少中短篇小説、劇本和散文詩,最重要的有《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與《處女地》等六部長篇小説。屠格涅夫的散文詩,都寫在他的晚年。這一時期,作者旅居國外,遠離祖國,病魔纏身,但他仍然堅持寫作。

本文是一篇散文詩。散文詩是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一個獨立的文學樣式,它有點像詩,具有詩的特質和神韻;又有散文的靈便和自由。屠格涅夫的散文詩小巧玲瓏、晶瑩透亮、語言優美、清新,行文自由、活潑、如行雲流水。

3、正音辨形

宛似(sì)和煦(xù)顫慄(zhàn lì)肺腑(fèi fǔ)

明澈(chè)潺潺(chán)咫尺(zhǐ)閃爍(shuò)

璧玉(bì)

二、整體感知,進入情境

請同學們聽範讀,感受面畫。

1、思考:屠格涅夫的夢中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他夢中的情感嗎?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師板書:

夢中人:我、夥伴、女人

在夢中

夢中景:大海、小船、風帆、仙島、花、鳥……

夢中情:青春、快樂、愛情、幸福

2、合作探究:文章第一節末句“我看見過你……在夢中”點明瞭詩篇的內容是想像中的情景,你認為作者想像了哪幾個場景?

明確:

兩個。一個是寫“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樂的行為。大海是平靜的,安詳的,美麗的。人是快樂的,幸福的,年輕的。另一個是寫大海上見到的神仙世界。如晶瑩明澈的島嶼,長翼的鳥兒等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再次體會作者想像中的大海的神奇,感受作者的情懷。

思考:作者描寫如此美麗神奇的大海究竟想表現什麼?

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後分組討論。

明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1、表達自己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熱愛。

2、讚美美好的青春生活。

3、歌頌愛情的美好。

九年級語文教材課程教案 篇七

《談創造性思維》

教學目標:理解觀點和支撐觀點的材料之間的關係。(重點)

學習圍繞中心論點,逐層展開論述的論證思路。(難點)

感受作者的求異思維讓自己有創造力。(重點)

教學內容:

一、基礎部分:

1、作者信息:

羅迦•費•因格(1948—),當代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是“創意思考顧問公司”的創立人與總裁。“創意思考顧問公司”位於加州,專門提供激發創意與革新的方法。他為全球各大企業提供演講與專業課程,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樂、奇異公司、迪士尼、英特爾、MTV、微軟公司、美國太空總署、蘋果電腦、花旗集團與美國奧運協會。他之前寫作過兩本創意思考的書籍:《當頭棒喝》與《在屁股上踢一腳》,並推出廣受歡迎的《創意大驚奇》卡片書。

2、詞語及正音:

汲(jí)取根深蒂(dì)固鍥(qiè)而不捨孜(z)孜不倦

汲取:吸取。汲,從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鍥而不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説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二、課文內容簡析:

一)概括每段內容:

1段:以一個選擇題為引子,引發下文的議論。

2段:説明選擇題的答案不是的。

3段:由數學問題推而廣之,説明“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4段:過渡段,承上啟下。上句總領前文;下句發問,引出對創造型思維必備條件的論述。

5段:論述創造性思維要有淵博的知識,因為知識的組合能形成新的創意。

6段:論述創造性思維要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以及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嘗試的毅力。

7段:列舉谷登堡發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創造性思維在於不斷運用新知識、探求新事物的意識和態度的觀點,增強説服力。

8段:列舉羅蘭•布歇內爾發明遊戲機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創造性是思維在發明創造中的作用。

9段:用兩個問句過渡,重在明示作者進一步論述的內容。

10段:引用某心理學專家小組調查研究的結論,説明有創造力的人和沒創造力的人的區別,使論證更具性。

11段:認為自己不具有創造力的人,其實不是自己沒有創造力,而是由於被動的自我壓制,使自己的創造意識被埋沒了。

12段:擁有創造力的人總是主動地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並不斷地尋找突破口,使之變為現實。

13段: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

二)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3):提出問題: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第二部分(4-12):分析問題:論述探求新事物有賴於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必備的條件及區分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的根據。

一層:(04-8)論述創造性思維必備的條件。

二層:(9-12)論述有無創造性思維的區別。

第三部分(13):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

三)論證方法簡析:

1、擺事實(舉例論證、事實論證)

列舉谷登堡發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的事例。

列舉羅蘭•布歇內爾發明遊戲機的事例。

列舉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等名人事例。

2、講道理(道理論證)

引用某心理學專家小組調查研究的結論

四)相關問題探究:

1、議論文中常常用設問句。設問是一種無疑而問、自問自答的修辭方式。它的作用有:答:提醒注意,引發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勢有變化,起波瀾;在結構上起承接、

過渡的作用,使文章結構緊密,條理清楚。文中設問均有引發讀者思考的作用,後例還有承接、過渡作用。

2、本文主要論述什麼問題?

答:主要論述怎樣才能擁有創造力的問題。

3、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答: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如果能做到這些,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瞭解分析作品的敍事線索和楊志的思想性格。

2、鑑賞本文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構思。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賞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介紹《水滸》理清情節結構

一、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我們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實際上各有其獨特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智取生辰綱》一文,仔細品嚐《水滸》的滋味。

二、介紹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説家,原籍東都,一説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羣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於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藥之無不愈,羣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温長於為政而拙於軍旅,中駟材耳。若餘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後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説,它的作者,明人説法不一,有説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説,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説、藝人講説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b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後,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後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後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後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樑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b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敍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説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後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口述故事經過。

四、故事情節分析:

(一)兩分法:

第一部分(開頭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寫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途中與同夥之間發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楊志卻待要回言”到最後)寫楊志與晁蓋等八條好漢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發生(開頭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楊志押送生辰綱。

第二部分:故事發展(“楊志卻待要回言”至“自去一邊樹下歇涼”)七雄販棗蒙楊志。

第三部分:故事進一步發展(“沒半碗飯時”至“也這般羅唣”)白勝設計誘官軍。

第四部分:高潮(“那對過眾軍漢見了”至“自下岡子去了”)楊志無奈買白酒。

第五部分:結局(“那七個販棗子的”至“掙不得,説不得”)楊志誤失生辰綱。

第六部分:尾聲(最後一段)吳用智取生辰綱。

五、從情節來看,小説構思有何巧妙之處?

1.善用伏筆:

楊志誤失生辰綱實際在前文有多處暗示,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伏筆。(略)

2.善用景物描寫:

善於運用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是本文的又一藝術特色。它主要表現為對天氣炎熱的描寫。從楊志一夥開始上路起,到楊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幾處着力寫天氣,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通過寫“涼”來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餘處。而且寫“熱”又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覆描述,不斷點染的:有的通過作者的介紹來寫,有的通過八條好漢之口來寫,有的通過楊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來寫,更多的是通過軍健的語言和行動來寫。這種對典型環境的描繪,不僅能烘托氣氛,有助於刻畫人物性格,同時能推動故事情節的開展,也就是説天熱成為矛盾衝突發生、發展、激化以至解決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例如軍健們挑着重擔走不動,一再要求楊志趁早涼行路,遇到樹林就要歇涼,看到賣酒就急於要買來解渴,最後連楊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無一不是由於天氣酷熱引起的。從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吳用的巧計之所以能在黃泥岡松林裏得以實現,就天時而言,也正是得力於天氣炎熱。所以作品對天氣炎熱的着意描寫完全是為“智取”服務的。

3.巧用雙線索:

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 處處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敗

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 預設機關 團結合作 智取成功

六、佈置作業:《名師伴你行》

第二課時

分析人物性格

一、處理作業:略,見教師用書。

二、分析楊志的思想性格:(討論如下問題)

1.楊志何以那麼重視生辰綱的安全,這表現了他思想上的什麼特點?

2.楊志為什麼對軍健那麼兇?這表明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楊志和虞侯、都管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你對這些矛盾是怎樣理解的?

4.由以上幾個問題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楊志這個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間接描寫:反面襯托 、側面襯托

直接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

三、綜述本文從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藝術特色。(學生試述,教師總結)

小説有兩種矛盾: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候、老都管之間的內部矛盾,亦即奴才與奴才之間的矛盾,表現為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的矛盾,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在整個故事中,這是次要矛盾。另一種矛盾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即壓迫與反壓迫的矛盾。這是整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主要矛盾,表現為在對生辰綱的態度上,楊志一方是明防,而晁蓋一方要暗奪。結果由於明防的一方內部不和,給暗奪的一方以可乘之機,終致失敗。作品先寫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發生、發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發生、發展、激化,提供瞭解決的條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寫次要矛盾,完全是為寫後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務的。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聯,互相影響,不斷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的。

從全文來看小説無論對楊志的謹慎、精明、橫蠻的個人性格的刻畫,還是對八條好漢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團結戰鬥的羣體的描寫,都是把他們放在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通過人物本身的語言行動來進行的,作者絕不下一按語,而這些人物的形象卻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這是本文表現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佈置作業:

1.課外閲讀《水滸傳》“楊志賣刀”一節,就楊志的遭遇選一個角度,寫一篇短評。

2.完成《名師伴你行》課後記:品味四大名著,積累生活、文學底藴。

九年級語文教案 篇九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旁徵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2、懂得勤奮是成功的關鍵

重點難點

1、弄清文章的議論三要素

教學設想

1、從議論文三要素入手把握全文內容

2、列舉成功的例子,交流成功的條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這首小詩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並“驚羨”於別人成功所得的榮譽,而要了解在成功的後面所藴含的艱辛和曲折,要學習花的奮鬥和犧牲,從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長的經驗,這才是更重要的。

導入

《成功的花》

冰心

成功之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二、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議論文的三要素

四人小組討論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中心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3、用了哪些論據?各屬於什麼論據?(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4、論證過程中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明確:

1、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很下工夫。

2、文章開頭闡釋了“成功”的概念,由此引出成功的公式,説明成功需具備的條件,接着對三個必要條件依次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中心論點,強調勤奮是成功的關鍵。然後進一步論證勤奮的重要性。

3、事實論據:

囊螢、映雪、懸樑、刺股——勤奮的重要

自身的經歷——機遇的重要性

道理論據:

韓愈: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理解:學業的精深在於勤奮刻苦,荒廢在於嬉戲玩樂。行為道德的成功在於深思熟慮,毀敗在於隨便不假思索。

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理解:第一境登高望遠,樹立目標(預期)

第二境百折不撓,發奮圖強(勤奮)

第三境

4、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例證法)引用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第7節)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表 九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計劃安排 篇十

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現代教育思想、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提出的“目標導學,質疑探究,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展開教研工作,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以課題研究為中心,紮實進行校本教研,積極、穩妥、有效地深化語文課程改革實驗,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規範教學常規,強化語文教學工作中的研究、服務、指導等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以學生髮展為本,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打造我校的語文教學品牌。將“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目標一致,方法靈活,張揚個性”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職業要求。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積極作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本學期相關工作,全力確保我校語文教學質量再上新台階。

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實施課程改革為契機,立足校本,狠抓實效,大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以“注重積累,培養習慣,指導學法,訓練思維,滲透德育”新課改理念為基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轉化教師的教學行為。積極貫徹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課堂教學以精講、互動、高效為指導,教研工作以校本為中心,努力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開拓創新、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真抓實幹,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工作目標,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積極、穩妥、有效地深化語文課程改革實驗,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強化語文教學工作中的研究、服務、指導等功能,積極推進名師工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要加強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向創新和效率要質量,全面提高我校語文教學的效益,全面開展成長型教師羣體建設活動,以推進課程教學為中心,課題研究為重點,促進師生成長為根本,抓好教師培訓工作,做好評析報告,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結合語文教研組全體教師的教研實際,為教師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及業務能力,為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服務,

(一)總體要求

1、以課文為有效載體,以訓練學生的閲讀能力為主線,階段性地逐步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的聽、説、讀、寫四種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具有綜合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在繼續訓練並培養學生認讀、感知能力的同時,側重訓練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為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作好過渡和銜接。

3、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程,為學生營造主動、自主、生動活潑的學習語文的環境。

4、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5、認真搞好教學研究,爭取在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特色,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6、細化、優化各項常規工作,發揮教研組每位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有序、有效、積極的開展各項語文教學活動。

7、注重骨幹培養和帶教工作,提升組員整體素質。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以學校教學工作檢查為契機,營造教研氛圍。

8、繼續強化協作精神,創建團結、和諧,充滿創新與活力的優秀教研組,出色完成學校各項工作。

(二)常規要求

第一、備課

為更好地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真正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集體備課制度。

1、教研組長組織組內教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集體備課計劃。

2、集體備課必須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進行。在集體備課之前,個人必須先通覽本單元(章、節)教材,按集體備課的要求考慮好自己的意見,再參加集體研究。在集體研究後,個人按課時編寫教案。

第二、上課

嚴格執行教學目標,能放能收;注意語言表達的嚴謹、簡明、連貫、得體,風格平和風趣,吸引學生注意。注意教法,以學生為主體,以大綱、考綱為本綱,不隨意授課,傳授知識準確,疑難問題注意研究討論,務求培養學生的嚴謹治學態度。

注意差生的教育,管理好課堂教學秩序,能夠個別提醒指導;不辱罵、體罰、恐嚇學生,也不放任自流。每天要有少量作業,每週檢查作業不少於2次。課堂結構嚴謹,有頭有尾;授課課型明確,講授課、討論課、活動課、寫作課區別分明。

第三、教學進度與教材使用

本學期起,七年級、八年級年級除完成教學進度規定的任務之外,充分閲讀“語文讀本。本學期七年級、八年級的課本教學嚴格依照教材編排的體例,落實大綱目標和考綱具體考點。九年級年級要認真積極地做好會考複習衝刺階段的工作,科學地、有序地安排好各個環節;複習中力求做到:強化針對性,提高實效性;認真分析每次考試結果,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揚長補短,爭取在會考會考出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