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節壓歲錢的來歷故事及傳説(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W

春節壓歲錢的來歷故事及傳説(多篇)

春節給壓歲錢的意義 篇一

傳統的年俗給壓歲錢是希望能鎮惡驅邪。因為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孩子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襲,所以要用壓歲錢來幫助壓祟,“歲”與“祟”諧音,希望得到壓歲錢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度過一年。

自從壓歲錢變成了真正的貨幣之後,壓歲錢的意義也發生了改變。壓歲錢“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其新擔負的“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步步高昇”等“勵志”作用應運而生。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另一種也是最為常見的,即由長輩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春節壓歲錢的傳説 篇二

關於壓歲錢的來歷,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

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裏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兑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新年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還有一種説法:北宋神宗年間,某年春節夜晚,有個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南陔,跟隨大人在街頭觀燈遊玩時,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筆錢財。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車子經過,南陔大聲呼救,歹人放下南陔倉皇逃跑。後來,宋神宗得知此事後,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從此“壓歲錢”在民間流傳開來。

鈔票細菌多,孩子拿了壓歲錢要洗手

有研究顯示,平均每張鈔票帶菌數達118萬個,其中能夠致病的細菌和病毒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肝炎病毒等。

孩子的衞生意識較弱,往往他們接觸了鈔票後,沒洗手就直接拿東西吃,這樣極易染病。流感、鼻炎、肝炎、肺炎等傳染性疾病患者,其手上沾染的病菌很容易污染人民幣,從而再度感染接觸錢幣的人羣。

專家建議,大人們給孩子壓歲錢之前最好處理一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鈔票放在太陽直照的地方曬2個小時以上。大人們應該教孩子,拿了壓歲錢後要及時洗手消毒。

春節壓歲錢的由來 篇三

在古代新年的“錢年俗”中,“壓歲錢”是最重要的一種。壓歲錢又寫作“押歲錢”,還有“拜錢”、“歲錢”、“新年歲”、“分歲錢”、“守歲錢”等多種叫法。古代人是這樣定義的:在新年時“贈小兒錢,曰壓歲錢”。

這種概念的“壓歲錢”,也是最為流行的説法。壓歲錢的產生與古代人對錢幣功能的崇拜有直接關係,古代人認為,凡錢都有“厭勝”功能,能辟邪趨吉,保健康平安,壓歲錢的'民俗學功能,最初就是“厭勝”。

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壓歲錢”條稱:“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這個説法,反映的就是“壓歲錢”的本義。在同一詞條中,富察敦崇又稱:“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如何給小孩子壓歲錢?通行的是小孩給長輩磕頭拜年後,長輩就會遞過準備好的壓歲錢。其實,古代壓歲錢並不都是包成紅包,清代最講究的是將錢用紅線穿起來,放在孩子睡覺的房間。據清蔡雲所撰的《吳歈百詠》記載,當年的杭州“除夜將睡,以錢置小兒女枕邊,名‘壓歲錢’。”

古代人的壓歲錢一般給多少?肯定不是現在的“多多益善”,但也非“意思一下”就行。壓歲錢包含着長輩對孩子的祈望,所以準備壓歲錢時都要討個吉利,多“以百為數”,即壓歲錢一般一百文,既不多給也不少給,取“長命百歲”之意,故民間又稱壓歲錢為“百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