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夕節的來歷【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6W

七夕節的來歷【精品多篇】

七夕節的來歷 篇一

今天是農曆7月初7日,又是七夕節,原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乞巧節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

再説,由於封建迷信,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説,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

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與牛郎與織女的傳説有關。

改革開放以來,生產能力發展,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中西文化交流,人們在精神上也需要得到滿足,西方情人節也順利進入中國,年青人嚮往着西方人的文化生活,西方情人節也就被當代年青人的崇尚和追捧,一下子成為年青人的主要節日。中國歷史的其他節日也慢慢落落寡合。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大批的中國傳統民族人士,急中生智,大力宣傳中國的七夕節。我小時候聽説的七夕節故事:就是牛郎和織女於農歷七月初七在天河橋相會。他們跨過天河喜鵲橋,擔着一雙兒女相會於天河喜鵲橋。我那時想不通:為什麼只有那麼一會兒?為何不能久一點?原來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將他們拆散,不准他們成為夫妻。所以,對這倆位大神仙不通情達理,也產生不滿的敵意。幾十年來也沒有放鬆過。後來,通過學習歷史,才得知那只是一個傳説。通過宣傳,中國的七夕節,慢慢演變成為中國情人節。與西方情人節抗衡。而且,在南方已經早將七夕節與七月半接老客(供祖)有機地結合起來,充滿着神祕感。目前,七夕節熱遍大江南北,比西方的情人節更加熱鬧,送花的,喝酒的,狂歡的,一派歡天喜地。

七夕節的由來 篇二

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説“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説:“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七年級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説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七夕節的來歷 篇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度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一聽到這一首詩,我就會想起一個美麗的傳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善良的男孩叫牛郎,他以放牛為生。有一天,牛郎在樹林裏邊放牛,突然,從遠處傳來一陣嬉水聲。這時,老牛忽然説話了,它對牛郎説:“前方有一條小河www.本站baihuawen本站,那裏有幾位仙女在玩水,你只要把最小的衣服拿過來,它的主人織女就會嫁給你了,她是一個既可愛又勤勞的姑娘。”牛郎照着老牛説的去做了,仙女們嬉水嬉完了後,其他仙女穿起衣服就飛走了,就只有織女在河邊乾着急。這時牛郎把衣服還給織女,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就決定與牛郎結為夫妻。

從此,他們男耕女織,幾年後,他們生下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可是,好景不長,這事被王母知道了,讓天兵天將把織女捉到銀河的東邊,罰她日夜織錦。老牛知道了,使出了渾身解數,把牛郎送到了天庭。

牛郎苦苦哀求了王母一個月,想讓王母網開一面,讓他們一家團聚。眾神們也感動了,也懇求王母。王母就答應他們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見面。可牛郎是凡人,沒法過銀河。織女的侍女喜鵲想出了辦法,她叫上同伴,搭起了一座鵲橋,他們終於團結了。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他們會在銀河上相聚。你抬頭望着天空,好像會看到他們相聚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