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節的來歷(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5W

春節的來歷(精品多篇)

春節的來歷 篇一

“年”起初是一種怪獸的名字,經常出來傷害百姓,後來人們製造了火藥,把“年”給趕跑了,所以現在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放鞭炮來驅邪避兇。人們為了幾年把年趕跑,人們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就把那一天定為節日,後來就成了中國的“年”。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祭神祭祖活動。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稱元旦,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用公曆,,把農曆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的來歷 篇二

春節是中國人民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屬於一個傳統風水因為涉及到一些拜神,祭祖的活動。它就像是國外的聖誕節,平安夜一樣。對於中國人民春節是十分重要的。每年都有幾億人為了回家過春節,與家人團聚。不惜從不同的地方回到家中。而春節也是有着好幾千年的歷史了。比起聖誕節那是非常的久遠了。而且關於春節的來歷還有一段神話故事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瞭解中國文化就的從瞭解春節的風俗習慣開始。

春節的來歷

春節也叫做“過年”它是更具中國古代的日曆發展而來的,人們覺得幸苦勞作了一年,在新年的`最後一天和第二年的第一天應該好好的享受一下,讓這年好好的結束,寓意來年有一個好兆頭。慢慢的春節就成為了我們國家重要的節日了。從古到今春節已經有了好幾千年的歷史了。

春節的故事

春節也叫做“過年”,根據傳説,在古代“年”是一種怪獸,異常兇猛。每到除夕這天就到處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天上的神仙覺得這樣不好,於是就通過夢境告訴了人們如何對付年獸的方法,於是人們就在除夕那天在自家門前鐵紅色窗花,放煙花,貼大紅色對聯、門神,年獸看見了過後十分的害怕。從此過後每到除夕人們就這樣,年獸再也沒有騷擾過人們。慢慢的就演變為了中國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風俗習慣非常非常的多,下面我簡單的説一下。具體要體驗一次就知道了。下面是按照順序來講解的。

貼春聯:在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把舊的門神和對聯清除,讓後換上新的對聯和門神。這樣寓意辭舊迎新。

放鞭炮:放鞭炮這個環節是從除夕就要放到年初。大概是年初五左右,每個地方每家每户都不一樣的。在祭祖的時候要放。

放鞭炮祭祖拜神:在新年的最後一天,需要好吃好喝的給祖先還有神仙祭祀,祈求來年有個好收成。

放鞭炮團年飯和年夜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吃一個豐盛的一頓大餐。大餐裏面魚是不能少的,還要有香腸。

放鞭炮春節第一天:春節第一天,第一頓早飯一家人要在一起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吃餃子、吃米線、香腸等等而且大人還會給小孩發紅包,這就是所謂的“壓歲錢”。然後一家人在去祭拜死去的祖先們。祈求祖先的保佑。

放鞭炮春節第二天:春節第二天要走親訪友,一大家族的人在一起聚餐。和氣融融的,非常熱鬧。當然有些也地方也是第三天才走親訪友的。這就叫做拜年。而在拜年的時候晚輩也能得到壓歲錢。

放鞭炮春節傳統舞獅:在不同的地方,例如廣東的春節就還要舞獅。

放鞭炮貼窗花:在東北地區,除夕那天會在自己家房子的穿上貼上窗花。而且也會咋在家裏掛上年畫。

春節的來歷 篇三

星期四下午老師佈置我們蒐集民間的故事。我回到家裏就叫媽媽講,媽媽滿口答應了,接着媽媽問:“你知道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嗎?”我聽了就一口氣回答:“就是過年。”媽媽又問:你知道“年”的來歷嗎?”我就説不知道。

那麼我就講吧,在傳説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上長着尖尖的犄角,樣子十分可怕,性情異常兇猛。它長年深居在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為了躲避“年”,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人們就扶老攜幼,牽着牲口,躲進深山,那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老頭兒,他説:“你們統統都走,讓我在你村的婆婆家住一晚吧!”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來時,發現村裏安然無恙,感到十分驚奇。他們一起擁進老婆婆家,七嘴八舌地問老頭兒用什麼法術,把“怪獸”趕跑了。老頭兒笑了笑,説:“我也沒有什麼法術,我只知道“怪獸”這東西,最怕紅色,亮光和響聲,所以我在門口上貼了大紅紙,在屋裏點了紅蠟燭,在它來的時侯放鞭炮,這樣“怪獸”就會嚇跑了。明年你們用同樣的辦法就會把它趕跑的。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都貼紅聯對,放爆竹,家家户户燈火通明,整夜不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守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最後形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過年”。

當我聽完這個故事後,我就覺得民間故事像一杯杯撲鼻的清茶,讓我回味無窮。

各民族的春節習俗 篇四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

壯族

壯族的春節從年三十至正月七年級、八年級,共三天。除夕,家家殺雞宰鴨,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燒肉等。除夕的米飯要蒸得很多,象徵富裕。飯桌上要有白斬雞,有老人的家庭,還要燉豬腳和燉整雞。粽子是壯族春節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卻不吃。壯族的粽子是較高貴的食品,大的一、二年重,小的僅二、三兩。除此還有一種“鳳莫”,意為特大粽子,重達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稱一絕。正月七年級和八年級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節期間要舉行對歌、打陀螺、跳舞、賽球等文體活動。

藏族

據藏族學者説,在古老的年代,西藏並不是冬春之交過年,而是夏天過年,“麥熟為歲首”,“雪山下,麥子黃了,快樂的新年來了。”現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都有秋收前過“望果”節的傳統。人們穿古代服裝,騎着馬,沿豐收的青稞地轉圈祈禱,還要騎馬射箭,圍着篝火跳舞狂歡,既娛樂自己,又娛樂本地的保護神。相傳,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過年的遺留。

還有在藏曆十月七年級過年的,“麥收為歲首”。拉薩東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環繞的工布(林芝)地區,到現在還是藏曆十月七年級過年,稱為“工布洛薩”。藏史記載,工布地區歷史非常久遠,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這裏非常盛行。藏曆十月過新年,源起於那些古老的時代。

大約公元13世紀,薩迦王朝統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曆正月過年了。但農民們往往提前在十二月七年級過年,稱“索朗洛薩”(農民新年)。因為到藏曆正月,春氣萌動,備耕繁忙,農民已沒有心思過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藏話叫薩舉“,即新裝。這些當然出自藏胞愛美的天性。但也有説法,神王辛者曲傑,要從銅鏡裏觀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興,再給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爛爛,他心煩,降下災害和瘟疫。因此,過年穿新衣,有取悦於神王的意思。正月九年級,拉薩人成羣結伴,走出喧譁熱鬧的街市,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藥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曆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人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農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強壯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額頭貼着酥油圖案,犄角上插着紅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掛綵緞,緞子上綴滿貝殼和松石,尾巴上繫着五彩繽紛的綢帶,用”花枝招展“來形容,是毫不過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將農曆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節稱為作”白節“。蒙古族過年的準備工作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佈置蒙古包外,還要人着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要把放有哈達的整隻牛、羊獻給至親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七年級凌晨先向長者敬辭歲酒,再向同輩敬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七年級給長輩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準備粑粑、米酒等節日食品,除夕夜守歲至天明。雄雞報曉,姑娘們爭先恐後到河邊擔水,誰先擔回第一擔水,就説明她最勤勞、最幸福。

春節期間的節日活動 篇五

小年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説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傳統習俗:祭灶、蒸花饃、寫春聯、吃灶糖、掃塵

除夕

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除夕”。它與春節(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由於農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這一天常常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都被稱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的習俗、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裏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傳統習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飯、接神、踩祟、接財神

正月七年級

正月七年級是“雞日”,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七年級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傳統習俗:開門炮仗、拜年、佔歲、飲屠蘇酒、聚財

正月八年級

正月八年級是“狗日”,這一天(北方地區為正月九年級),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七年級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傳統習俗:祭財神(北方)

正月九年級

正月九年級是女媧造豬的日子,故稱“豬日”,在這一天裏,人們習慣不殺豬,如果當日天氣好,則當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傳統習俗:燒門神紙

春節的來歷 篇六

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農曆正月七年級,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

春節的來歷 篇七

一、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説)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二、春節的傳説

春節的傳説——爭花治天下

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着有關春節的傳説故事。傳説,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於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説:“商量商量再説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説:“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為藉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七年級。傳説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七年級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有人説,因為當初如來佛因偷換花盆留下了瞎瞎現象,直到現在,人間還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節的傳説——驅趕年獸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枴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傳説——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後來就形成了春節貼門神的傳統習慣。

春節的傳説——彌勒佛管人間

在河北省邯鄲一帶民間,流傳着關於過春節的神話故事。過春節,俗稱過年,是人們重視的民間傳統節日。人們過春節貼對聯,橫聯往往寫着“行夏之時”四個字。中國的農曆,是從夏朝開始的,所以又叫夏曆。

傳説,夏王治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可好哩!可是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個朝代,世上亂起來了。天有時候旱,有時候澇,有時颳大風,有時下大雨。人有的窮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財主,有的成了奴隸。

那時期,村裏有户財主,家裏僱着幾個覓漢(即長工)。一天,吃過晚飯,人們祭灶神。小覓漢見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爺跟前禱告説:“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給個病,可別要了命。”不想,這話剛好叫財主聽到了。等小覓漢走後,財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禱告説:“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閒時病,忙時不誤做營生。”

當時,灶王爺正在打瞌睡。沒有聽清楚;迷迷糊糊記得“陰、晴、雨、風、病、痛……”幾個字,便牢牢記在心上。

説話間,一年過去了,臘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見玉皇大帝,灶王爺當然也去了。他比誰去得都早,因為他心裏一直惦記着財主和小覓漢禱告的事。見過玉帝,二話沒説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間陰陽錯亂,風雨成災,人們無法生存,應該趕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聽了,不禁大吃一驚:“此話當真?”“當真。”“不假?”“不假。”於是,玉皇大帝連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當職,去管理民間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接旨。

這時候。忽聽南天門外,一聲吆喝:“諸神退後,這差事我幹啦!”抬頭看時,只見是一位光頭頂,胖乎乎,腆着個大肚子,眯縫着一雙眼,笑哈哈的尊神——彌勒佛。這彌勒佛心胸寬,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門外觀賞風景,也覺得無聊,正想給人們辦點好事,便自動擔當了這一重任。

卻説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於是,人們便遵照他的意願,逢集上會辦年貨,實打實地忙開了。彌勒佛還具體規定: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買東西;二十八,把豬)本站●(殺;二十九,打黃酒;三十,吃扁食……同時,要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準備齊全。到了七年級,也就是新年的頭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齊,相互祝賀,盡情吃喝玩樂。同時,還要走親訪友,上墳祭祖……

這樣一來,人間真的太平無事了。玉皇大帝撥開雲頭,俯視人間,一片歡樂景象,心裏自然高興。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矇矇亮,忽然傳來一陣吵吵聲。原來是姜太公的老婆(人們稱她為髒神,專管茅房,糞土),正在跟大肚子彌勒佛吵架呢。

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説:“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傳到天宮,玉皇大帝正在那裏下棋,聽到炮響,以為人間又出了什麼事。便派財神到人間察看。財神是天上主管金銀財寶的神。他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了。玉皇大帝又派倉官下凡、倉官是專管倉庫的神。他看到家家户户堆滿了饅頭供香,也不願迴天了。玉帝又派了幾位神仙下凡,仍然沒有迴音。

説着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幾位神仙都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當他看到人們穿得新嶄嶄的;吃着大米白麪加肉菜,啥活也不幹,心裏十分生氣,便召來彌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間諸事,誰叫你儘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於活?”彌勒佛笑嘻嘻地説:“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們的吃穿住行,可並沒有叫我讓人們幹活呀!”一句話,説得玉帝閉口無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這麼辦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後就要下地幹活。所以,從那以後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

打那以後,彌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門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裏,還留着他的塑像。人們説,這事不能全怪彌勒佛,他畢竟是想給人們辦好事。所以,人們照常為他上香。

民間故事中流傳的關於春節的傳説還有很多,寄託了人們的美好情感,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