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宋明理學【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82K

宋明理學【多篇】

宋明理學 篇一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第4課 宋明理學學案

【課程標準】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説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理學興起的背景內容及評價

【知識梳理】【自主學習】

一、儒學的危機

1、背景

以來,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發展出現了危機。

2、表現

儒、佛、道三家在彼此反覆辯駁中互相吸納與滲透,到唐宋時期,調和之風尤其興盛。 “         ”的潮流瀰漫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3、儒家學者的探索和思考

儒家學者為了重興儒學,吸收和融合      、        思想,使儒學體系得到豐富和更新。

二、程朱理學

1、概念

到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體系,被稱為“           ”。

2、代表

程顥、程頤和        。把維護專制統治和綱常名分的觀念抽象化為天地萬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學體系。

3、主張

(1)“        ”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 “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的              。體現在人身上就是               。

(2)求“理”的方法:“               ”。

【思維拓展1】想一想:格物致知與實踐出真知有何區別?

4、統治地位的確立

南宋以後逐漸發展成官方哲學,元朝將《                   》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明初確定了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思維拓展2】想一想:程朱理學被官學化的原因是什麼?

三、陸王心學

1、南宋陸九淵的心學理論

(1)提出“           ”,心就是天地萬物的淵源。他的思想被稱為“        ”。

(2)提出“             ”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

2、明中期王守仁的心學理論

(1)背景:明朝中期,程朱理學逐漸失去尋求聖賢學問的精神。王守仁主張以心學來更新理學。這種思潮的結晶是“            ”。

(2)思想核心:“              ”。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慾、恢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

3、理學的影響

理學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對我國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1)積極:理學重視             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 、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

(2)消極:宋明理學用                  和名分等級的永恆性,用以維繫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知識拓展】

問題1  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

宋明時期,儒學從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內容,形成更為理論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體系。其“新”主要是指在外來佛教文化與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斷衝擊下,使傳統儒學內部的邏輯結構、價值轉向、道德結構都獲得了新的認識。 新的儒學體系以“理”或“天理”為核心,它的出現更加強化了封建主義的精神壓迫,使人們屈從於封建主義的統治,桎梏人們的創造思維。同時宋明理學又是儒學思想中的精華的發揚光大,理學家們的辯證思維言論,體現出豐富的價值。

問題2 比較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點

(1)相同點:都是儒學的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都承認“理”的存在;本質相同,都有助於統治者維護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都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

(2)不同點:對世界本原認識不同: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陸王心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內在的“心”。認識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發明本心”以求理。

問題1  對宋明理學的評價及其態度

1.理學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其實質是儒家思想在這一時期的新發展。

(1)可取的一面:①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調節、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②宋明理學具有憂患意識,鼓舞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學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自我約束,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④宋明理學強調身體力行,強調自主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⑤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強調人與自然、與家庭、與國家的和諧的意識。

(2)不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繫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輕視自然科學的觀念;④輕視個體自由的觀念;⑤重禮輕法的觀念等。

2.對宋明理學應採取的態度: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

【課堂訓練】

一、選擇題

1.兩宋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演變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     )

a.尊道禮佛之風盛行

b.心學廣泛傳播

c.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形成

d.陽明心學成為主流思想

2.右圖為清代名畫《三教圖》,畫家憑藉手中畫筆,描繪出佛、儒、道三教創始者共坐樹下相談的場景。同學們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就三教並立產生的重要影響展開了討論,其中正確的是(     )

①儒學受到嚴重挑戰②理學形成③儒、道、佛互相融合④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右下圖為暢巖山的“天南理窟”,是北宋程顥、程頤授學之地。二程後來成為程朱理學的創始人之一,譽滿中國哲學史,暢巖山也因此名揚千古,“天南理窟”則成為研究中國理學哲學史具有非同尋常價值的“聖地”。以下關於二程的説法,錯誤的是(     )

a.使儒學思想更加理論化、思辯化

b.都認為“萬物只是一個天理”

c.都主張“存天理,滅人慾”

d.二者共同編著《四書章句集註》

年6月21日,第三屆武夷山朱子文化節在武夷山市開幕,海峽兩岸同胞相聚武夷山下,共同弘揚朱子文化。下列關於朱熹的評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他是理學的集大成者

b. 他主張“宇宙之間一理而已”

c. 他主張通過內心反省以求理

d. 他註釋的《四書》成為科舉考試經典範本

5.唐朝時期詩人王維亦官亦隱,白居易既學煉丹,又虔誠禮佛,柳宗元公開宣揚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經歷,這説明唐朝時期(     )

a.出現三教合一趨勢       b.儒學出現危機

c.佛教取得統治地位       d.道教的發展

6.右下圖為儒家經典《朱子語類》書影,是朱熹與其弟子問答的語錄彙編。書中強調“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這反映了當時儒學的主張是(     )

a.重視實踐對真理的檢驗作用

b.要用心去體會理的存在

c.要通過接觸世間萬事萬物去體會理

d.要“存天理,滅人慾”

7.在王陽明紀念館落成5週年之際,xx年3月28日,蘭州王氏子孫再次舉行慶典活動,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思想家王陽明。王陽明和周敦頤、朱熹並稱中國哲學史乃至中國思想史上三顆璀璨的明珠,他(     )

a.是理學的集大成者    b.認為良知就是理

c.最早提出“心即理也”   d.主張“格物致知”

8.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煉的意境與下列哪一思想吻合?(     )

a. 孔孟之學      b. 程朱理學      c. 陸王心學      d. 格物致知

9.元末明初小説《三國演義》深受宋明儒學的影響。下列小説中人物的言論與宋明儒學思想相符的是(     )

①張飛:“忠臣寧死而不辱。大丈夫豈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③李恢(投降劉備時説):“良臣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10.近期搜狗社區有網友發帖,稱“中國的悲衰--出現了朱熹和二程,……漢後的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沒害慘我們中國,後面的盛唐是個證明,但程朱理學卻是遺害至今。”這一觀點引發了某班同學熱烈的討論,以下説法不正確的是(     )

a.評論着眼於二程和朱熹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壓抑人的個性發展

b.此説法有失偏頗和淺薄,沒有去辯證地客觀評價

c.這種觀點是正確的,程朱理學無任何進步之處

d.我們應批判地繼承程朱理學思想

二、非選擇題

11.閲讀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觀點,回答問題:

材料一  程頤:“天下只是一個理”、“萬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滅人慾”。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聖人教人第一義”。

材料四 理學是中國古代最為精緻、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應該看到,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性、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麼?他們認為“天理”與“人慾”是什麼關係?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關於貫通明理的途徑有何差異?

(3)據材料四回答理學塑造了中華民族哪些積極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於3個)

(4)我們今天對宋明理學應採取什麼態度?

參考答案:

【思維拓展1】提示:格物致知認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觸世間萬事萬物是為了加深對“理”的體驗和理解;實踐出真知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得出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即這一理論並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

【思維拓展2】提示:程朱理學是吸收了佛、道哲學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儒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提出了一系列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的道德規範,適應了封建統治者的需要。

基礎真題參考答案:

1、c   2、d   3、d  4、c  5、a  6、c  7、b  8、c  9、b

10、c

11、(1)“理”指儒家倫理道德;對立關係。

(2)程、朱主張“格物致知”;陸王主張“致良知”。

(3)發奮立志、社會責任、注重氣節等(關鍵是積極向上)。

(4)態度: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

宋明理學 篇二

第3節 宋明理學學案

【課前思考】

宋代理學將儒家的忠孝節義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體系,又稱新儒學。在預習中,結合所學內容思考:宋明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什麼?它的發展過程怎樣?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相比,出現了哪些變化?你怎樣看待這種變化?

【本課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瞭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結合教材內容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蒐集相關資料,加深對宋明儒學發展過程的認識。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分析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的異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閲讀法等學習相關問題。

3.通過對宋明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4.【重難點突破】

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徵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課重點又是本課難點。在學習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這有助於理解理學產生後的發展歷程及其表現出的思想特徵。在整體把握理學發展脈絡基礎之上,加深對各個發展階段的認識。另外,還要結合相關資料分析理學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異同點,從而總結出理學的基本特徵。再與此前已歸納的儒學的基本特徵相比較,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發展趨勢的瞭解。

【知識梳理】

一、理學出現的背景

1.儒學面臨的困境:漢末至唐末五代,儒學的統治地位不斷遭到挑戰和削弱

原因:①社會動盪,軍事割據和混戰,衝擊儒家構建的一套政治和倫理方面的統治秩序。

②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衝擊(同時又出現三教合一的趨勢)

2.唐朝中後期,韓愈和李翱復興儒學的主張,成為儒學的復興和理學的創立的先聲。

①韓愈:儒家的仁義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統”思想。

何渭“道統”?“道統”觀念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自唐代韓愈明確提出道統説以來,儒家學者在思考儒家與佛、道兩家的關係時,道統一直起着明確自我歸屬的作用。在儒家內部,道統則起着劃分學術與學派界線的作用。道統思想是儒學發展的一個內部動力,同時又對儒學的發展起着阻礙作用。

②李翱:必須從“性命之源”的高度來理解孔子之道。

3.北宋相對寬鬆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一場儒學復興運動,為理學的創立奠定基礎。

(1)主張:

①推崇尊王攘夷,認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綱常倫理,把政治失敗歸結為思想的迷亂。

②:主張要鞏固中央集權,實現長治久安,必須以唐為鑑,復興儒學

③:文化上;強調“華夷之變”,將佛教和道教視為夷狄之教。(為復興儒學創造條件)

(2)影響:

①演習儒經義理之風大開,士氣隨之大變,重忠孝、講廉恥、勵氣節的社會氛圍逐漸形成。

②理學應運而生。

二、理學的產生髮展

(一)理學的創立:北宋五子

1.思想來源:儒學+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2.基本思想特徵:把儒家的忠、孝、節、義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關係的嚴密思想體系——理學

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張

(1)周敦頤

周敦頤結合《周易》解釋《太極圖》,建構了包括萬物、人類和道德等萬事萬物的衍生規律,把人與天地萬物的本原合而為一,從而為“理”生萬物的理論提供了依據。

(2)邵雍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試圖揭示宇宙規律,進而解釋人類命運。

周敦頤和邵雍率先運用系統的思辨,自覺地將宇宙的自然結構與人的精神結構融合起來,以尋找其統一的本原,為理學的建立開闢了道路。

(3)張載

① 張載對理學的創立貢獻巨大。②有人認為他開創了理學中的“氣學”一派,是理學中唯物主義的傑出代表。③在理論上,張載嚴格區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準確地表達了理學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二程”

①確定了理學的最高範疇“天理”,從而使理學獲得了理論的典型形態。

②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養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不但能化韌於無形,而且能獲得高度的主體自由和極大的精神滿足,這就是“孔顏之樂”。

(二)理學的成熟

1.代表人物:朱熹

2.理論來源;二程+張載

3.主張和成就:

(1)理氣關係論:①理先於氣②理離不開氣 ③萬物皆有理,這就是太極(唯心論)

(2)理學的修養論:

①以本體為基礎的關於個人學習、實踐的學問

②區分教育的兩個階段:國小和大學,強調學習積累、循序漸進。

③強調仁是人的愛心和道德價值的終極源泉。

④仁者境界不僅是追求精神自由,還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

(3)社會政治理論:以道統論為依據的社會實踐理論

(4)為《四書》註解,成為理學的經典著作

3.影響:

(1)朱熹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大師,僅次於孔孟

(2)他的思想作為官方正統儒學,影響後世六七百年之久。

(3)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理學的發展——心學

1.心學的基本特徵:

(1) 強調學問的目的在於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並努力實行

(2) 主張,掃除細枝末節,直奔主題。

2.陸九淵——“發明本心”

(1)陸九淵,號象山居士,南宋人,是心學的開創者。

(2)思想:

①核心命題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邏輯的思辨來論證這個命題,而是用自己的體驗來予以印證。陸九淵批評朱熹的理學過於“支離”,説了很多,卻不能使人樹立起對儒學價值的堅定信念。因此,他反對埋首書冊,主張於人生日用處直接體悟,“發明本心”,以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這叫“先立乎其大者”。

②他認為“物慾”和“意見”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將其剝落、掃除。

(3)影響:陸九淵的思想具有很大的衝擊力,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並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思想體系。

3.王守仁——“致良知”

(1)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了系統的心學理論,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2)思想:

①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

②學以至聖的修養關鍵,在於 “致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慾、回覆良知就能成為聖賢。為了遏止偽善流行,他特別強調“知行合一”。

4.意義:

(1)標誌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已完成

(2)理學的重心轉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實踐

思考: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比較

相同點:

①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都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

②兩者的思想實質都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不同點:

①程朱理學強調“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張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體驗“天理”的存在,最終貫通明“理”,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思想;

②陸王心學主張“心即理”。認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慾、回覆良知,就能成為聖賢,是主觀唯心主義的思想。

【基礎自測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南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c

a.天體遠行法則              b.社會發展規律

c.傳統道德規範和等級秩序    d.“天人感應”理論

2、兩宋時期書院盛行,當時各位著名的理學家都曾在書院講學。下列關於書院的説法正確的是

a.開創了私人辦學的先河        b.受王安石變法的影響

c.注重傳統倫理道德的培養      d.評議時政、諷刺理學

3、下列不屬於北宋五子的是a

a、李翱  b、周敦頤  c、張載  d、程顥

4、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統”思想a

a.韓愈      b.周敦頤      c.張載            d.朱熹

5、王守仁“致良知”的學説。應該屬於下列哪一範疇 a

a.認識論    b.行動理論    c.社會政治思想    d.傳統倫理綱常

6南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氣關係論主要吸收了誰的思想?b

a、張載 b、二程  c、周敦頤 d、李翱

(二)材料解析題

7.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敦頤説:“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太極圖•易説》

材料二  張載説:“氣之聚散於太虛,猶冰凝於水,知太虛即氣,則無無。”

——《正蒙•太和》

材料三  程顥説:“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萬物莫不有對,一陰一陽,一善一惡,陽長則陰消,善增則惡滅。”

——《遺書》卷十一

材料四  朱熹認為,“靜亦動也。動靜如船在水中。動靜如船在水,潮至則動,潮退則靜”。

——《朱子語類》卷十二

請回答:以上四則材料包含了什麼樣的哲學思想?由此你得到什麼樣的啟發?試結合相關知識簡要概述。

答案: (1)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2)作為一種哲學化的儒學,理學具有雙重性。我們在看到它的出現更加強化了封建主義的精神壓迫,使人們屈從於封建主義的統治,桎梏人們的創造思維的消極作用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宋明理學又是儒學思想中的精華的發揚光大。理學家們的辯證思維言論,體現出豐富的價值。

提示:由材料可知,此四人皆為理學家,以此為切入點回答第二問,才會更加恰切。

(三)問答題

8、儒家學説在漢武帝時代被確立為正統思想,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受到各個思想流派的衝擊,至北宋時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學思想體系——理學。在此進程中,儒學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內容。試結合相關內容歸納指出漢武帝時期的教育政策有何特點?到北宋時期發生了什麼變化?分析變化的原因。

答案:(1) 特點:①主要官辦教育獲得發展,如太學和地方郡國學校;②與政治上的專制主義相適應,如以神化皇權的儒學為主要教學內容。(2)變化:①官辦學校和私人書院都獲得發展,尤其私人書院更為突出;②教學內容以強調倫理道德教育為主,注重培養學生品行;③私人書院中學習方法比較靈活自由,風氣活躍。(3)原因:①其變化是適應專制主義政治加強的需要,唐末五代以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秩序混亂,原來神化皇權理論不再適應形勢變化,因而統治者注重加強倫理教育,以鞏固統治。②唐朝以來經濟文化教育都獲得了發展,知識分子隊伍不斷壯大,這些都為宋代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

提示:回答本題的關鍵是將儒家思想的演進過程與漢宋兩代的教育政策結合起來。需熟知這兩方面內容,並結合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加以分析。

9、漢代以後,作為正統思想的儒學在衝擊與吸納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至北宋時形成理學,成為宋明時期的官方哲學。西方學者一般將宋明理學稱為“新儒學”(neo-confucian-ism)。

試結合相關知識簡析與傳統儒學相比,“新儒學”新在何處?

答案:宋明理學之為新儒學,其所以為新是指,在外來佛教文化與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斷衝擊下,建構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學本體論思維之上,通過詮釋心性與本體、倫理與天道的聯繫及人與世界的關係,使儒家道德學説獲得了形上性和整體性的論述,傳統儒學內部的邏輯結構、價值轉向、道德結構都獲得了新的認識。作為一種哲學化的儒學,理學具有雙重性。它的出現更加強化了封建主義的精神壓迫,使人們屈從於封建主義的統治,桎梏人們的創造思維。同時宋明理學又是儒學思想中的精華的發揚光大。理學家們的辯證思維言論,體現出豐富的價值。

提示:回答該問題,除要掌握傳統儒學與新儒學的不同之處外,還要運用哲學觀點加以辯證地分析。

宋明理學 篇三

第3節 宋明理學學案

課程標準:

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説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一、教材分析

《宋明理學》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三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陸九淵、王陽明主要思想,掌握理學和心學的內涵,體會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本節內容是對前兩節春秋戰國---西漢儒家思想的繼續和發展,又是第四節課明清之際儒學發展的鋪墊,在本專題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説出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

(2)説出理學和心學的內涵。

2.能力目標:

(1)通過宋明理學學習,學會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嚴密性。

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學術觀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通過對宋明理學及其代表人物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炎祖國文化寶庫增益新的內容的人生理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徵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難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徵及其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理解。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於平行分班,學生對前兩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已有了深入的學習,基本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徵和發展歷程。但是本課思辨性較強,所以講解時需要 詳細講述理學和心學的內涵,應讓學生看出對前代儒家思想的的繼承和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

五、教學方法

1.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閲讀法等學習相關問題,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分析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的異同,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並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3.教學環節:預習檢查、設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習準備:預習宋明理學,初步掌握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

2.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六人一組,全班分十組。課前分工,包括組長1人資料員3人記錄員1人、發言人1人。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學生的課下預習情況,瞭解了學生對教材內容存在的問題,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和時效性。

(二)情景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學在政治上的統治地位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歷史的長河滾滾而流,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儒學的權威會不會受到挑戰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學的信徒們是如何應對挑戰的呢?儒學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和完善自己的學説!儒學之所以能夠保持它在中國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學是一個不斷髮展完善的思想體系。宋明時期,儒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宋明理學階段。理學在宋代興起,在明代掀起一個高潮,將儒家思想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什麼是理學?宋明理學為什麼會興起?他們的主張有哪些?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宋明理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些內容。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展示一:《三教圖》(清•丁雲鵬),

教師:請大家欣賞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三教圖》(清•丁雲鵬)(稍停)。現在是搶答時間  1.你們認為該圖圖中的三教是什麼宗教,三個人又分別是誰 ?2.哪位同學能簡單介紹一下三教在魏晉時期的發展狀況?

學生搶答。

教師:我們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確,兩組各加10分。那麼在當時三教合一的情況下,理學在儒道佛三教之間在相互吸納滲透和儒家學者的探索思考中就應運而生了。那麼什麼是儒學呢?理學有哪些主要流派?又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學生搶答並根據教材內容複述。

教師:回答正確,ⅹ組加10分。我們大致都瞭解了理學體系,現在我們深入瞭解理學大家的主要思想。首先我們結合課本瞭解程朱理學,並歸納二程和朱熹主要觀點。

學生自讀,並在課本上畫出觀點。

展示二:多媒體展示三位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① “理”

②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認識論)

③ “存天理,滅人慾”(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

教師:那麼請大家討論一下,什麼是“理”呢?

學生尋找資料,積極討論,並積極回答:一組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萬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是事物存在的根據;二組 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

四組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將個人、社會、宇宙聯繫起來。

教師:大家説的都正確而都不全面。理學就是三位同學觀點的綜合,即理是世界的本原,是萬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是事物存在的根據;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

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將個人、社會、宇宙聯繫起來。那麼理學相對於以前的儒家思想來説哪些是繼承前人,哪些又是新時期的發展呢?

各組舉手示意,尋找第一個舉手的組回答:五組 理學繼承了董仲舒的三綱五常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論述了理為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的準則。

教師:完全正確,加十分。那麼什麼是格物致知呢?我們先看一段材料

展示三: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後脱然自有貫通處。

——《二程遺書》

材料二  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 《朱子語類》

探究:什麼叫格物致知?從學習程朱的思想,你認為他們是為了讓人們探究真理嗎,為什麼?

學生激烈討論,幾分鐘後得出結論,幾個組嘗試回答。焦點主要集中在格物致知與實踐出真知有何區別上。

教師:同學們前面問題回答較好,對於格物致知與實踐出真知有何區別上,同學們回答有點問題,現在我給大家講解一下。所謂格物,指接觸外在事物;致知,指獲得知識;《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徑。通過接觸世間萬事萬物,在體會到各種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理的體驗,最終貫通明理。由此可見他們的學説還是在理學的指導下,對事物進行探究,而他們的思想也是服務於理學的內核—三綱五常的,以來規範人們的道德,維護封建統治,其中,有段資料説,有人曾問程頤:“寡婦貧苦無依,能否再嫁?”程頤斷然回答:“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由此看出他對人性的壓抑可見一斑。所以,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學之真。正因為如此,南宋後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哲學,有力的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

探究:請大家分析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

(1)政治因素:理學的興起與宋代政治特點密切相關。

①宋代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重文輕武,倡導尊儒讀經,促使學術活躍。

②儒家知識分子積極參與國家政事,參政議政;言論不當,朝廷僅是貶官離京而已。

(2)經濟因素:宋代農業、手工業經濟的大規模發展,為理學興起奠定物質基礎。

(3)文化因素:理學的興起與宋代文化發展密切相關。

①科技文化的進步顯著:理學對自然及社會規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技文化發展的結果。

②科舉產生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注重氣節,對儒家經典大義的探究成為時尚。

(4)思想因素:理學的興起與思想史自身發展進程密切相關。

①理學是儒、釋、道三教長期論爭和融合的果實。

②魏晉至隋唐,儒、佛、道三教長期論爭和融合奠定了基礎。

結論:一定時期的思想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應。

那麼接下來我們再瞭解另一個思想派別----陸王心學

展示四:陸王心學代表人物陸九淵和王陽明的圖像及介紹,並讓學生找出兩人的思想觀點

陸九淵---心是世界萬物的本源,提出“心即理也”,認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去尋找,求理的方法是內心反省(即“發明本心”)。

王陽明---①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② 認為人天生具有“良知”,修養的關鍵在於克服私慾,“致良知”,人人皆可成為聖賢。

③特別強調“知行合一”。

探究:王陽明心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① 明中期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鋭,社會動盪不安,封建統治陷入危機。

② 王陽明認為: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封建統治。

上面就是陸九淵和王陽明的主要觀點,請大家歸納一下心學的主要特徵。(5分鐘)歸納完畢,請大家用一句話表述。

9組搶答:心是世界萬物的本源,求理的方法是內心反省,克服私慾。

教師:正確,加十分。那麼我們再回憶一下,理學的主要特徵。(5分鐘)

8組:理學認為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通過外在學習,明道德之善,克服私慾。

教師:回答完全正確,

展示五:觀點•爭鳴:《宋明理學的利弊》

觀點1   以往對宋明理學,常常批判多於肯定,對朱熹、王陽明全盤否定説,清人戴震曾説過:“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人死於法,猶有憐之者;死於理,其誰憐之”。(批判宋明理學對人的自然欲求的壓抑、扼殺。)

觀點2    目前一些學者們,則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學:侯外廬、邱漢生諸先生主編之《宋明理學史》有一段説得十分精闢:“宋明理學達到了思想發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範疇、命題,所討論的問題,是新的,它探究的學術理論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宋明理學作為一種流傳幾百年的傳統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學和不正確的地方。你如何認為呢?可以各抒己見。

思路引領:(1)科學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和平發展離不開人與自然的和諧,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國家、人類都需要和諧的意識。②宋明理學具有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對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傳統的形成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今天人們依然能從中得到啟示。③宋明理學崇尚道德,充分意識到道德對於社會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④宋明理學強調力行。力行意識及其所體現的務實傾向和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2)不科學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因循守舊的觀念;④重利輕義的觀念;⑤重禮輕法的觀念。

(3)對宋明理學應採取的態度: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根據各組回答問題情況進行反饋,表揚優秀的前三名,並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並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勵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五)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本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宋明理學,那麼,儒家思想是如何繼續發展的呢?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着重明末清初的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如何對他們的思想進行分析評價。並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及課後延伸拓展作業。

設計意圖: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並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後及時批閲本節的延伸

【導學案】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第3節 宋明理學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宋明理學》,初步把握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説出理學和心學的內涵,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二、預習內容

(一)三教合一的趨勢

三教:__、__、__。

1、魏晉南北朝:三教相互影響和融合。

(1)儒學:吸收__、__的精神,呈現新的發展。(2)佛教:吸收儒學精神,逐漸中國本土化。(3)道教:受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尊道”。

2、隋唐時期:三教的發展和融匯。

(1)隋朝:

① 儒學家提出“____”=“三教合一”② 主張以__為主,調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2)唐朝:

① 統治者奉行“____”的政策:尊道、禮佛、崇儒。② 佛、道發展,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③ 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兩宋:程朱理學

1、理學含義:

北宋時期,儒學家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儒家學者融合__思想來解釋儒家的__,從而建立了以“__”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稱之為“理學”。

2、理學代表:程顥、程頤、朱熹。

代表 生    平 思        想

觀        點 學

程顥

北宋儒學家。

號稱“明道先生”。

① 核心思想:“__”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後有物。   ②“天理”和____直接聯繫起來,認為“人倫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 提出“____”的認識論:認為“____”,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洛派

程頤

北宋儒學家。

號稱“伊川先生”。

朱熹

南宋儒學家。

理學集大成者。 (1)強調“______”:理之源在於__,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____,是人性的____;   (2)深化“____”:①“物”,指天理、人倫、聖言、世故。②“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____,而不是____。

閩派

3、理學影響:

(1)適應了____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後長期成為官方哲學,有力地維護了_____。

(2)朱熹編著的《______》成為後世科舉考試的教科書。

(3)朱喜的學術思想流傳至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朝鮮、日本形成了“____”學派。

(4)程朱理學的綱常名教逐漸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三)宋明:陸王心學

1陸九淵心學

(1)生平:南宋儒學家,號“象山先生”。

(2)觀點:◆“__”是萬物的本源,“心”就是“__”。◆ 強調“______,______”,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____就可得到天理。

2、王陽明心學:把理學發展為心學

(1)概況:號陽明先生,繼承發展___學説,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形成“陸王心學”。

(2)主要觀點:

觀   點 概                    況 備   注

心即理 ①吸取佛教“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

都強調道德的自覺和主宰性。

②宣揚“______”“___”的例題

認識論

致良知 ①認為___是存在於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易被__侵蝕。

②主張加強___,去人慾,恢復良知本性。

知行合一 ①認為知和行都產生於__,用___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

②無法科學地説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

4、傳播概況:明朝中期以後,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説出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的原因

2.説出理學和心學的內涵。

3.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重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徵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難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徵及其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理解。

二、學習過程

探究一:請大家欣賞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三教圖》(清•丁雲鵬)

1.你們認為該圖圖中的三教是什麼宗教,三個人又分別是誰 ?

2.哪位同學能簡單介紹一下三教在魏晉時期的發展狀況?

探究二:歸納二程和朱熹主要觀點。理學相對於以前的儒家思想來説哪些是繼承前人,哪些又是新時期的發展呢?

探究三: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後脱然自有貫通處。

——《二程遺書》

材料二  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 《朱子語類》

思考:什麼叫格物致知?從學習程朱的思想,你認為他們是為了讓人們探究真理嗎,為什麼?

探究四:通過上面的學習,請大家分析一下程朱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探究五:根據陸九淵和王陽明的主要觀點,請大家歸納一下心學的主要特徵。

探究六:比較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探究七:觀點•爭鳴--《宋明理學的利弊》

觀點1   以往對宋明理學,常常批判多於肯定,對朱熹、王陽明全盤否定説,清人戴震曾説過:“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人死於法,猶有憐之者;死於理,其誰憐之”。(批判宋明理學對人的自然欲求的壓抑、扼殺。)

觀點2    目前一些學者們,則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學:侯外廬、邱漢生諸先生主編之《宋明理學史》有一段説得十分精闢:“宋明理學達到了思想發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範疇、命題,所討論的問題,是新的,它探究的學術理論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宋明理學作為一種流傳幾百年的傳統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學和不正確的地方。你如何認為呢?可以各抒己見。

(三)反思總結

宋明理學 觀點 影響

程朱理學 二程

朱熹

陸王心學 陸九淵

王陽明

(四)當堂檢測

1.關於宋明理學,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把儒家的倫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來    b.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

c.取代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      d.認為天理是人與天地萬物共同的本原

2.“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與這首佛教唱詞提倡的修煉方式有類同的是

a.格物致知          b. 陸王心學         c.程朱理學           d.黃老之學

3.下面是朱熹為湖南嶽麓書院的題字,這些題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養的重要內容 ②書院注重對學子個人品德的養成

③儒家傳統道德是維護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學的偽善和欺騙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宋明理學對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起的積極作用有

①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  ②注重氣節與品德  ③發奮立志  ④敬畏天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於孔子;眉先生,胡後生,後生長於先生。”這是中國對聯藝術中非常典型的雙關聯。對“朱子高於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釋是

a.朱熹建立了系統的心學理論

b.朱熹繼承和發展了儒家學説

c.朱熹對儒家學説的貢獻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學説更科學

6.當讀到:條件一:科舉產生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注重氣節,對儒家經典大義的不斷探究成為時尚。條件二:學堂上老師帶讀:“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斷得出的正確答案是

a.“百家爭鳴”時儒學已成為蔚然大宗    b.西漢對儒學的推廣和太學的興辦

c.宋明理學對儒學的發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的出現

7. “父前行,子踵後。路遇長者,斂足拱手。尊長在前,不可口唾。”這是在敦煌發現的唐宋時期少兒啟蒙讀物中的句子,它反映當時的教育

a.鼓勵兒童活潑機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學相長                     d.注重儒家倫理道德

8.古代有一個佛偈故事:廟前佛幡隨風而動,方丈以此考問眾徒。甲徒曰:“風吹幡動!”乙徒曰:“幡何動?分明是你心動!心動才有幡動!”下面的思想與乙徒相近的是(    )

a.萬物皆只有一個理 b.有理而後有氣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五)課後練習與提高

1.有人問程頤“寡婦貧苦無依,能不能再嫁”?他斷然回答:“絕對不能。有些人怕凍死餓死,才用飢寒作為藉口, 要知道,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觀點與其對立

a、顧炎武      b、李贄           c黃宗羲       d 王夫之

2.清代學者戴震説:“人死於法,猶有憐之者,死於理,其誰憐之。”此話意在

a.抨擊理學對人的摧殘                      b.強調“理”大於“法”

c.讚揚理學的積極作用                      d.強調“法治”的重要性

3.一位參加過南宋末期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南宋滅亡之後又參加了元朝的科舉考試,考試時他發現考試內容增加了

a.《四書》    b.《四書章句集註》    c.《五經》   d.《春秋繁露》

4.一個書生攜帶了《四書章句集註》、《五經正義》等一大箱書籍上京趕考,這種情景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a.西漢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異族強權面前,正氣浩然,風骨錚錚,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他的這種氣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想主流是

a.黃老之學      b.佛學           c.程朱理學        d.陸王心學

6. “僧問:如何解脱?禪師曰:誰縛汝?又問:如何是淨土?禪師曰:誰詬汝? 問:如何是涅般?禪師曰:誰將生死與汝?”與禪師觀點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

7.閲讀不同時期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的觀點:

材料一  程頤:“天下只是一個理”“萬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慾”。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聖人教人第一義”。

材料四  朱熹:“人之異於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頤:“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材料六  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斷絕學,為萬事開太平”;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麼?他們認為“天理”與“人慾”是什麼關係?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關於貫通明理途徑的主張有何差異?

(3)根據以上材料説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宋明理學 篇四

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三課  宋明理學[課標要求]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説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重點難點]重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徵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難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徵及其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理解。[學習過程]一、理學出現的歷史背景:(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1)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的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衝擊;(2)儒、佛、道到唐宋時,已經出現了“三教合一”的傾向;(3)韓愈、李翱復興儒學(4)北宋相對寬鬆的文化政策二、瞭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與基本主張1、理學含義: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並能治理國家的新儒學。

【閲讀與思考】材料:“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

根據材料理解什麼是“理”?2、程朱理學(1)代表:“二程”即    、    ,集大成者是        (2)主張①程顥、程頤確定了理學的最高範疇         ,天理的核心是         。②      朱熹,思想主張:a、               :理先於氣;b、    修養論:以本體論為基礎,強調個人學習的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以達到“仁”的最高境界c 社會政治理論:“理”在人間表現為         ,儒家擁有           的天然權力,正君心。d、認識論:格物致知(格的含義:         )著作《四書章句集註》,四書:                                   3、心學(把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明代思想家              建立了系統的心學理論,是心學的集大成者。(1)    特點: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禪宗思想。(2)    主張:①    宣揚                          ,認為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源,是一種主觀唯心論②    提出                        ,認為“良知”是人的善性,進一步發揮了儒家“仁”的思想。三、理學的影響:

材料1  朱熹:“天理人慾,不容並立”,“天理存則人慾亡,人慾勝則天理滅”。學習和修養的目的就是“遏人慾而存天理”。材料2 “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人死於法,猶有憐之者;死於理,其誰憐之?”材料3 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材料4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材料5 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怎樣評價理學?1.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繫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2.積極:理學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日後成為官方正統儒學。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等方面影響極為深遠。理學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徵起到了積極作用,如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道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凸顯人性的莊嚴。

四、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比較

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

相同點

實質以儒家綱常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滅人慾”)

不同點

本體論

“理”是世界本原

“心即理也”

體驗方法

“格物致知”體驗“天理”(學習)

克服私慾、恢復良知(反省)

哲學思想

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練習鞏固:1、宋代程朱理學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萬物的本原        b.“仁”與萬物俱生    c.“理氣論”“心性論”    d.封建的倫理道德2、宋代是我國儒學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理學的產生,標誌着儒家思想已進入了哲理化、思辯化的階段。下列有關“理”的理解,較為確切的是a.理就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b.理是人生來就固有的思想觀念c.理是最高統治者的主觀意志    d.理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倫理道德3、清風吹動旗幡,一人説是風動,一人説是幡動。禪宗六祖慧能説,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兩位心動。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與慧能的觀點有相似之處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顥     c.朱熹     d.王陽明4、某思想家強調孝、悌、慈等倫理道德均源於人之自然本性,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5、有人問程頤:“寡婦貧苦無依,能不能再嫁?”他斷然回答:“絕對不能。有人怕凍死餓死,才用飢寒作藉口。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蔑視他人幸福的觀念源於理學提倡的 a.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無善治c.存天理,滅人慾                  d.致良知,愚夫愚婦與聖人同6、認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的人是  a.程顥    b.程頤    c.朱熹    d.王陽明

7、材料一 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於天地之間者,又得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                   ——朱熹材料二 人倫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   ──《二程遺書》材料三 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物理不外於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

──王陽明《答顧東橋書》

回答:

(1)    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點?

(2)    材料三與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

(3)程朱理學有沒有積極意義?談談你的看法。   【閲讀與思考】既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也是人類社會的主要原則,即人類社會的等級秩序和社會道德規範也是天理在人間的具體表現(維護封建統治的倫理道德)程頤、程顥,朱熹      天理  仁  南宋  修養論   三綱五常  干預政治 研究    <<大學>><<論語>><<中庸>><<孟子>>    王陽明     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a  d  d  d  c   c

(1)理為萬物的本原和人類社會的最高準則,封建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倫理綱常,也是天理的表現,不可違背。

(2)認為人“心”為宇宙的本體

(3)有,如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

宋明理學 篇五

第4課

課標要求

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説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落實課標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佛、道傳播,儒學出現危機;

2、唐朝:調和之風興盛,“三教合一”瀰漫各個領域;

3、儒學豐富、更新深受佛道影響。

二、程朱理學

1、概念:理學是宋代出現的新儒學體系,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產物,完成了更為理論化、思辯化的過程,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服務於治理國家的學説,理或天理為其核心觀念。

2、代表:程顥、程頤、朱熹

3、主張:①世界觀:理,在世界是本原,在社會是儒家道德倫理,在個人是人性;②方法論:格物致知;

4、影響:①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元朝成為科舉考試內容;②明初程朱理學確定了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③流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地產生很大影響。

三、陸王心學

1、南宋陸九淵:

①世界觀:心是萬物淵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方法論:發明本心以求理,內心反省。

2、明朝王守仁:

①學術流弊導致道德淪喪和社會動盪,主張以心學代替理學;②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四、理學影響:

1、理學從哲學上發展了儒學,是宋明時期儒學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方面影響深遠

2、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繫專制統治,強調尊卑等級觀念,重男輕女,因循守舊,片面地重義輕利,壓制和扼殺人的自然欲求;

3、積極: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品德,講求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具有和諧意識、憂患意識、崇尚道德、強調力行,強調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其了積極作用。

宋明理學 篇六

高二歷史 《宋明理學》期末知識點整理

【基礎解讀】

一、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新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2、隋朝:

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朝:

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程朱理學:

1、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

(1)統治者支持:長期的混亂,不利於大一統的穩定和鞏固,宋代統治者倡導尊儒讀經。

(2)儒家學者的努力: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3)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

2、程朱理學的內涵:

(1)程顥、程頤的思想主張:

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後有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張: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3、程朱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註》,成為後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三、陸王心學

1、陸九淵的思想主張:

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王陽明心學出現的背景:

(1)明中期以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鋭,社會動盪不安,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

(2)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説,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3、王陽明的思想主張: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説。

4、評價:

明朝中期以後,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宋明理學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並不能科學地説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