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職業能力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教師職業能力精品多篇

教師職業能力綜述 篇一

教師職業能力研究綜述

【摘要】教師職業能力的重要性決定了它的研究價值,其研究方式包括: (1) 行為主義者方法; (2) 過程模式; (3相互作用模式與認知模式的結合; (4)多種理論並存模式。 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從整體上研究教師職業能力結構;二是研究教師職業能力某一具體方面的結構 。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的研究能夠為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

【關鍵詞】教師職業能力研究方式;教師職業能力結構;教師職業能力發展

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在專業教育與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與發展的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所需要的一切能力 。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職業資格鑑定的核心內容,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方面,其重要性決定了它的研究價值 。

一 、教師職業能力的研究方式

教師職業能力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行為主義者方法 (behaviorist approach)。此法源自任務分析,將教師工作劃分為若干個任務,從而確定對應於各個任務的能力 。 (2) 過程模式 (process model)。此模式關注教師任務的功能分析結果,強調知識與理解作為內在的必要投入從而正確應用 。(3)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與認知模式(cognitive model)的結合 。前者認為教師職業能力是在教師與他人 、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發展的,後者強調知識與理解對鞏固教師能力行為的重要性,提出對教師行為價值維度的思考,這兩種模式的結合能夠使教師職業能力的研究更加準確與全面 。 (4)多種理論並存模式。Short (1985)提出了多種理論並存模式,將教師職業能力看作教師個人特質或者當前所處的狀態,包括典型行為 、工作績效 、知識 、技能 、足夠的能力水平以及目的 、動機 、態度等相關因素 。[1] 二 、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

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可分為兩個層面: (1)研究教師職業能力整體結構; (2)研究教師職業能力某一具體方面 (如教學能力) 的結構 。

(一) 教師職業能力整體結構的研究

從教師職業能力的概念及多種研究方式來看,教師職業能力是多種能力的優化組合,其構成方式表現出多元化 、綜合化的特徵 。

澳大利亞國家教學質量工程 (NPQTL) 項目組(1993)提出初任教師應具有以下能力:規劃與管理教學,運用與發展專業知識 ,監控與評價學生進步和學習結果,為持續的提高進行反思 、評估與規劃,與學生及他人交流與合作 [2] 。 日本文部省教職養成審議會認為,教師能力包括教學指導 、教育管理 、理解與把握學生心 理 、生 活 指 導 、獨 立 自 修 。 [3] 美 國 學 者 Casey Allen(2006) 認為,教師應具有教學能力、課堂管理技能 、行政技能 、職業發展能力 、課外參與能力 。土耳其學者Kiymet SELVI (2010) 認為,教師職業能力結構包括九大能力領域:專業能力 、課程能力 、科研能力 、信息與通信技術能力 、終身學習能力 、情感能力 、交際溝通能力 、社會文化能力 、生態與環境保護能力 。[4]

向玉琴 (1996) 認為,教師應具有的能力包括鑽研和處理教材 、選擇和運用教育教學方法 、表達與操作 、研究和了解學生 、組織管理 、教育機智 、自我調控、教育科學研究等 。[5]朱嘉耀 (1997) 認為,教師職業能力主要包括教學設計 、教學實施 、教學評價 、班隊管理 、品德教育與生活指導 、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 、實證研究、邏輯思維 、哲學反思 。[6] 張大均 (1999) 認為,教師的教育能力包括掌握與設計教學內容 、言語表達 、組織管理 、教學監控 、因材施教、教育機智 、自我鑑定、自我評價、自我教育、教育科研 。[7]靳瑩等 (2000) 將

教師能力劃分為基本認識能力、系統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 、調控與交往能力 、自我拓展能力。[8]王桂珍等(2003) 認為,教師能力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備課能力、組織教學 、實際操作能力 、語言表達 、激發學生興趣 、教會學生學習、教育機智 、溝通協調能力 、思維能力 、自我調控、擴展能力 。[9]齊桂蓮等 (2005) 建立的信息時代的教師能力結構包括系統化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實施能力 、教學監控能力 、信息素養能力 、教學研究能力,終身學習能力 。[10]張波 (2007) 建構的教師能力基本框架包括教學能力 、管理能力 、科研能力 、創造能力 。[11]楊曉陶 (2008) 認為,教師職業能力包括教學能力 、組織管理 、教育研究 、理解他人及與他人交往 。[12]

(二) 具體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具體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教學能力。Manning (1988) 認為,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計劃能力 、知識傳授能力 、教學活動能力 、課堂管理能力等 。[13] 陳安福等 (1988) 將教學能力劃分為一般教學能力和教學管理能力,前者包括蒐集教學資料 、組織教材 、言語表達,後者包括組織課堂教學 、因材施教 、教學反饋 、教 學 診 斷 。[14] 任訓 學 (2000)研究表明,中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合理的知識結構,教學設計,課堂講授,調動學生主體性,教學測評,教學研究等 。[15] 申繼亮等 (2000) 認為,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認知能力 、教學操作能力和教學監控能力 。[16] 申繼亮等 (1995) 還認為,教學監控能力是教學能力結構中的高級形式,根據對象可分為自我指向型 、任務指向型;根據教學過程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計劃與準備 、課堂組織與管理 、教材呈現 、言語和非言語溝通 、評估學生進步 、反省與評價 。[17]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 (2010) 認為,職教教師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教學知識與技能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認識學生個體差異 、管理學生羣體 、課程能力等 。[18] 其它具體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也逐漸增多 。羅樹華等 (1997) 認為,教師的自我完善能力包括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自學能力、教育研究 、撰寫論文 、擴展能力 (如教學創造)。[19]王桂珍等 (2003) 認為,教師的擴展能力包括信息能力 、科研能力 、創新能力 [9] 。蔣建新 (2002) 認為,教師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意識能力、信息評判與導航 能力 、信息處理與運用能力 [20] 。張波(2007) 認為,教師的科研能力包括選題能力 、收集與處理信息 、運用科研方法 、教改實驗能力 、撰寫論文;教師的創造能力包括創造性思維 、更新教學內容 、教學法變式 、創設教學情境 、探索思想教育新形式;教師的管理能力包括認知能力 、決策能力 、組織協調 、指導評價、思想教育、信息管理 、自我管理、參與學校管理 。[11] 王惠來等 (2005) 認為,教師必備的新課程實施能力包括反思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 、課程開發能力 、合作能力 、教育科研 、創新能力 。[21]李臣之 (2003) 提出教師應具備的課程開發能力包括解讀課程綱要和教材變通能力,熟悉課程開發過程 、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課程評價和研究能力 。[22]Kiymet SELVI (2010) 認為,教師的交際溝通能力包括選擇溝通方式,使用口語 、身體語言及職業語言等;教師的情感能力包括道德 、信念 、態度 、動機 、移情能力等;教師的社會文化能力包括社會 文化背景知識,當地的 、國家的以及國際的價值標準,社會研究等 。[4]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 (2010)對職教教師的研究認為,教師的團隊工作能力包括組織決策能力,規劃 、發展及評估團隊業務,資源能力,團隊意識力等;教師的終身學習能力包括母語溝通能力 、外語溝通能力、學會學習、主動意識與創業精神等 。[18]

從以上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可以看出,教師職業能力是由教師職業活動中的各項具體能力所組成的,具體能力結構的研究充實了整體能力結構的研究 。但是,存在着以下問題: (1) 有些學者研究的內容是教師職業能力的下級能力結構,但是卻將其稱為教師能力結構,這是不確切的,容易使不同級別的能力概念混淆,減小教師職業能力所包含的範圍 。(2) 儘管有些學者對教師職業能力整體結構的劃分非常細緻,可以説面面俱到,但是其中的各個具體能力所屬的能力級別卻各有差異,因此最好能對教師職業能力進行逐級劃分,弄清每一具體教師職業能力的上級能力是什麼 、下級能力包括哪些,這樣才會有利於正確認識教師職業能力整體結構;具體教師職業能力及其下級能力結構的研究也存在類似問題 。

三 、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的研究

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在專業教育與教育教學實踐基礎上逐步形成與發展的 。 日本文部省教職養成審議會在 《關於教師資質能力的提高方策》(1987) 中指出:教師的資質能力是通過培養 、任用 、現職研修等各 階段逐漸形成的 。[23]王邦佐等 (1994) 研究認為,教師職業能力是通過學習與實踐形成的,平均大學前形成 21.95%,大 學 期 間 形 成 12.74%, 職 後 形 成 65.31% 。[24] 靳 瑩 等 (2000) 將教師能力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生成 、再造和創造) 和五種水平(瞭解 、理解 、局部運用 、全面掌握和創新)。[8] 葉瀾等 (2001) 把教師能力發展看成是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過程,是新手教師發展成為專家教師的過程。[25]

各項具體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速度 、水平及特徵不同。沃建中 (1994) 對中學數學教師課堂能力的干預研究發現,教學認知能力發展最快、水平最高,教學操作能力次之 , 教 學 監 控 能 力 發 展 最 慢 。 [26] 申 繼 亮 等

(1995) 研究發現,教學監控能力的發展特徵表現為從他控到自控 、敏感性漸增 、遷移性漸高 。[17] 可見,教師職業能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的、發展的 。經過多年的專業培養,教師在取得職業資格後的長期教育教學實踐中,其職業經驗不斷增長,職業能力不斷髮展,能力結構也不斷完善,從新手教師逐漸成長為專家教師 。因此,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的研究能夠為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

四、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教師職業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能力結構的研究和能力發展的研究。教師職業能力是多種能力的優化組合,具體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教學能力,其它具體能力 (如教師的自我完善能力等) 結構的研究正處於起步當中 。教師的職業能力結構隨着其具體職業能力的不斷髮展而逐步完善 。因此,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的研究能夠為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縱向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

教師職業能力的研究是制定教師職業能力標準的基礎 。我國教育部目前還沒有發佈正式的 、詳細的教師職業能力標準 。期待我國學者在後續的研究中能夠使用恰 當的研究方式,更加細緻地探索具體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結合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的研究成果,針對特定教師羣體,如信息技術教師 、中學教師、初任教師 、職業學校教師等,編制信 、效度良好的教師職業能力量表,瞭解當前我國教師職業能力的基本狀況,汲取國外有關部門制定教師職業能力標準的有效經驗,擬定合理的教師職業能力標準,開發良好的教師職業能力評定系統,從而為我國教師的選聘及職後評定提供比較適用的教師職業能力細化標準,為我國教師專業教育及職業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理論依據與實證參考 。

注 釋:

[1]May May- hung Cheng & Wing- ming Cheung. Comparing Perceptions: the Competence of Novice Teachers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School Principals [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04,5(2): 188- 199. [2]Conlin Marsh 著, 吳剛平, 何立羣 譯。 初任教師手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李斌。關於教師能力結構的分析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54- 56. [4]Kiymet. ’Competencies [J]。Cultu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and Axiology, 2010,13:167- 175. [5]向玉琴。愉快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朱嘉耀。教師職業能力淺析[J]。教育研究,1997,(6)。 [7]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靳瑩,王愛玲。新世紀教師能力體系探析[J]。教育理論與 實踐,2000,(4):41- 44.

[9]王桂珍,張大儉。教師能力結構新探[J]。滄州師範專科學 校學報,2003,(3):55- [10]齊桂蓮,高峯。信息化時代教師能力結構的構建 [J]。中國成人教育,2005,(10):113- 114.

[11]張波 。論教師能力結構的建構 [J]。教育探索 ,2007,(1):78- 80.

[12]楊曉陶。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探析[D],廣州:暨南大學,2008. [13]辛濤,林崇德。教師心理研究的 回顧與前瞻[J]。心理髮展與教育,1996,(4):45- 51. [14]陳安福。教學管理心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 [15]任訓學。中學教師教學能力的調查報告[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99- 103.

[16]申繼亮,王凱榮。論教師的教學能力[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1):64- 71.

[17]申繼亮,辛濤。論教師教學的監控能力 [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1):67- 75.

[18]Aila Paaso & Kati Korento. The Competent Teacher 2010 –2020: The competences of teaching staff in uppe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 Library, 2010. [19]羅樹華 , 李洪珍 。教師能力學 [M]。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7. [20]蔣建新。信息化社會教師能力結構維度分析[J]。 電大教學,2002,(4):13- 15. [21]王惠來,赫慧。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能力素質的探析 [J]。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5,6(1):12- 15. [22]李臣之 。教師應具備的課程開發能力 [J]。寧夏教育,2003,(Z1):75,77. [23]谷峪。 日本教師教育改革新動向———對教師素養和能力的新認識[J]。社會科學戰線,2000,(3):218- 223. [24]王邦佐,陸文龍。 中學優秀教師的成長與高師教改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5]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 [26]沃建中。提高中學數學教師課堂行為效能的研究 [J]。 心理髮展與教育,1994,(3):34- 47.

教師職業能力 篇二

選擇題:單選或多選

1、教師職責是指(在學校中以教育學生為主要職責)的人的工作。

2、(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由此而導致(社會分工)的發展,是教師職業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3、教師是(專業人員),教師職業具有(專業性)。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性質。

4、從事教師工作的人必須具備(比較系統成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

5、教師在自己的專業範圍內有一定的自主權力。

6、能力是指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心理特徵。

7、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在實踐中形成並發展的,直接影響教師教育活動成效和質量,使教育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能力。

8、瞭解教師職業能力的特徵:實踐性、穩定性、發展性、差異性。

9、(實踐性)是職業能力的最基本的特徵。

10、職業能力的形成與心理上的動力定型有關。

11、教師職業能力差異是講(教師個體之間職業能力差異)。

12、從國外研究來看,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在職業發展中,教師所關注的事物是依照 一定的順序變換選擇的,呈現為(教學前關注)、(早期生存關注)、(教學情境關注)、(對學生關注)四個階段。

13、教師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形成期(1-5)、發展期(5-10)、成熟期(10-15)。

14、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以概括,即學習—觀察—模仿—實踐—反思—革新—再實踐

15、教師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受(個體因素)和(外部條件)兩方面影響的。

16、能夠覺察到問題的意識主要來源於(內在的求知動機)。

17、(理論知識修養)卻能為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提供基礎。

18、(知識修養)是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基礎。

19、雖然豐富的經驗並不必然導致教師教育實踐能力的提高,但沒有經驗的教師其教育實踐能力必定不充實。(實踐經驗)

20、(教育實踐)是獲得教師職業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21、(教師反思習慣)的養成是教師獲得職業能力的保障。

22、初等學校教師職業能力:1.教學能力2.德育能力3.管理能力4.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幼兒園教師職業能力:1.教育能力2. 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23、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而(教學認知能力)則是教師所具備的首要能力。(教學認知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信息的(接收)、(加工)、(儲存)和(應用)的能力。

24、(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25、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6、教學目標的表述一般包括四個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學生是行為主體。

27、行為條件主要是指對(學生產生學習結果)進行的特定限制。

28、(教材)是教學過程的橋樑和紐帶。

29、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將規劃教學系統的各種資源和條件,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選擇最佳教學程序和教學策略,幫助學習者達到預期目標的設計策劃的能力。

30、確定教材重點,首先要(認真研究教材)。

31、(導入新課)是教學全課程的開端,它維繫着整個課堂教學的命運,為整個課堂教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開端。

32、講課一般都由(引入)、(展開)、(結束)三個部分組成。

33、學科成就測驗也稱考試,是最常用的評價學生學業的方法。考試又分為(教師自編測驗)與(標準化考試)兩種基本類型。

34、德育是學校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總稱,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內容也應放到德育中。

35、國小教師的德育能力至少包括:1.瞭解學生的能力2.正確評價學生的能力3.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4.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能力等。

36、所謂第一印象是指教師對學生最初的認識和感知,也稱“最初印象”,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

37、所謂(暈輪效應)是指人對某事或某人好與不好的知覺印象會擴大到其他方面。

38、刺激—反射法分為(系統的刺激)、(突然的刺激)和(模擬自然的刺激)三種類型。

39、投射調查法是通過間接的方法來了解一個人某一事物的態度。

40、評價人的心理品質的基本途徑:1. 刺激—反射法2.現象—本質法3.效應—本體法

41、説服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提高思想道德認識的一種方法。

42、語言文字包括講解、報告、談話、討論和辯論、指導閲讀等。

43、榜樣示範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優良品質)、(模範行為)去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

44、情感陶冶法是(非強制性)、(愉悦性)、(隱蔽性)、(無意識性)。

45、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薰陶)。

46、實際鍛鍊發的方式很多可分為:1.學習活動的實踐2.完成具體任務的實踐3.執行制度的實踐。

47、品德評價法的三種方式:獎勵、懲罰、操行評定。

48、自我教育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積極進取心,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務,進行自覺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方法。

49、自我教育一般經過(自我認識)、(自我驅動)、(自我監控)、(自我發展)四個階段。

50、自我監控是(自我教育目標)得以實現的保證和條件。

51、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是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

52、國小生個性心理缺陷如:偏激、狹隘、嫉妒、神經質、依賴、怯懦、自卑、孤獨、猜疑、害羞、虛榮等。

53、自卑就是個體同他人進行比較後,感到自我適應性差,某方面或某幾方面不如他人。因而表現出無能、軟弱、畏縮甚至灰心等心裏不平衡狀態。

54、嫉妒心理是由於恐懼、擔心他人優於自己或自己不如他時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

55、教師做好疏導工作應做到“三到”情到、言到、眼到。

56、國小教師管理能力包含:1.班級管理能力2.活動組織能力3.課堂管理能力。

57、班集體的主人是學生,教師要對其實施教育,就得先了解和研究他們,這是做好班級工作的先決條件。

58、瞭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1.瞭解和研究班集體2.瞭解和研究學生個人

59、(班委會)是班主任做好各項工作的得力助手。

60、挑選班幹部的原則:1.民主性原則2.用其所長原則(或用其所短)3.教育與鍛鍊相結合的原則4.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

61、輿論,就是羣體對客觀事實和現象根據是非標準所做出的普遍的意願和態度。

62、教師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需要做好的工作: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認識2.抓好常規訓練,嚴格行為規範3.培養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4.獎罰分明,重視榜樣作用。

63、班主任應把握每一個細節,從日常學習、生活點滴着手訓練,嚴格要求,教育學生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加強認知、情感與行為習慣的培養。

64、正確輿論形成的先決條件是讓每一個班級成員都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和作用。

65、完善的班級制度、嚴明的紀律是形成正確輿論的保證。

66、班主任要注意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這裏着重從類別上分析對優秀生和邊緣學生的教育工作。

67、邊緣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1.以愛動其心2.以理服其人3.以智導其行

68、組織主題活動是班集體建設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69、開展課外、校外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

70、教師對個別問題的處理能力:1.注意力的轉移2.行為替換3.教育與懲罰相結合71、課堂上的信息反饋要從四方面入手:1.對原有知識的反饋2.對新知識理解的反饋3.新知識輔助於實踐的反饋4.對新知識鞏固的反饋。

72、選擇課題的原則:1.價值性原則2.針對性原則3.新穎性原則4.實用性原則5.可行性原。則。

73、選擇課題的策略:1.優勢策略2.適當策略

74、實施研究方案的工作主要有:控制研究工作進程、收集與整理資料、寫作論文或報告。 75、研究報告的結構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題目頁2.摘要頁3.引言4.方法5.結果6.討論7.註釋8.參考文獻9.附錄 論文的結構與研究報告的結構類似,主要由題目、署名、中英文 摘要、正文、註釋、參考文獻幾部分構成。

76、什麼是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研究人員運用各種方法,有計劃、系統地瞭解被調查對象某一方面的狀況,並從大量事實中分析教育對象的現狀、相互關係和發展規律的一種方法。

77、調查研究的特點: 1.不受時空限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快的速度對較大範圍的事實進行研究2.簡單方便,容易操作。3.容易量化

類型:1.按調查目的分:現狀研究、發展研究、區別研究 2.按調查範圍分:綜合調查研究、專題調查研究

3、按調查對象分:全面調查研究、抽樣調查研究、典型調查研究 4.按調查方法分:問卷式研究、談話式研究、文獻式研究

78、調查研究法的方法:1.談話法2.問卷法

79、問卷的結構一般包括三部分:指導語、調查對象的自然狀況、問卷題。

80、實驗研究法是什麼?

所謂教育實驗研究法就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控制條件情況下,對教育對象施加可操縱的教育影響,然後觀測變化。以此推斷所加教育影響同預期教育效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的一種研究。

81、等組實驗法:

把實驗因子分別施於兩個或幾個情況基本相同或相等的組,然後比較其所發生的變化。

82、《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把行動研究定義為:

由社會情況(教育情況)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或教育實踐的理論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依賴的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性研究。

83、信息與物質、能量構成了現代社會的三大資源,成為社會進步的強勁推動力。

84、所謂的信息能力就是對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傳遞、運用能力。

85、教師職業角色:知識的傳播者、學生的示範者、嚴格的管理者、學生心理的調節者、學生的知己等。

86、教師應具備的信息能力:教師的職業特色有關、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徵有關。(判斷)

87、國小教師的信息能力應側重的放面:信息獲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傳遞能力。 88、教師可利用的信息資源包括(自然信息資源)和(人工信息資源),自然信息資源是以具體的事、物的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而人工信息資源包括(語言)、(紙質文本)、(音像資料)、(電子文本)等以符號的方式記載的信息。

89、信息檢索是指從眾多的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全過程。

90、信息檢索類型:手工檢索系統、計算機檢索系統。

91、手工檢索簡稱手檢,其優點是方法較簡單、靈活,不需要藉助任何設備,只需要必要的檢索工具便可隨時隨地檢索信息,符合人們的檢索習慣;缺點是費時費力、速度慢、效率低,容易出現漏檢和誤檢。

92、手工檢索工具主要有目錄類、索引類、文摘類三部分組成。

93、瞭解學生是教師進行高質量高效率教學的前提條件。

94、現代的教材有着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這些形式可以概括為:1.教科書教材2.圖書教材3.視聽教材4.現實教材5.電子教材

95、語言能力有兩方面的含義:1.個人使用語言的能力2.元語言能力

96、講課主要靠教師的語言,這是教師職業的一個特點。“確切、明白、簡潔、通俗、優美、形象”這是對教師口頭語言的基本要求。

97、使語言的表達技術藝術化,既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客觀要求,也是教師追求的目標和個人願望。

98、板書設計的步驟:1.明要求2.抓重點3.選詞語4.定形式5.分層次6.留餘地

99、作文的批語還有兩忌:1.忌指責2.忌籠統

100、教師書面語言能力的修養:1.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修養2.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3.廣泛學習,加強知識修養。

101、體態語言主要包括:目光、表情、手勢、舉止、距離等幾個方面。

102、目光運用時,要自然、親切、講究美感。

103、從心理學角度看,手勢是引起有意注意的有效方法。

104、兩個人能進行輕鬆愉快的談話的最佳距離不超過1.5米。

105、教師在與學生個別交談時,應保持0.5—1.3米的距離。 106、與家長交往時教師應注意:1.尊重家長,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2.加強溝通,形成教育的合力3.注重指導,提供優秀教育方法。

107、與家長互通情況共同商討、協調教育方法、步驟。1.邀請家長參與課堂教學2.開展積極互動性的家訪3.召開讓人愉快的家長會4.笑迎家長接待日5.交流學生可喜的進步。

108、(判)觀察是教育機智形成的基礎。

109、(判)理解是教育機智形成的保障。

110、(判)決策與實施是教師教育機智的外在表現,也是教育機智發揮作用的必要途徑。

111、(簡)教育機智一般具有三個特徵:1.教師所處理的事情具有偶發性2.教師表現的行為具有偶然性3.教師使用的方法具有得當性。

112、教育機智形成的條件:1.有強烈的責任感2.要了解學生3.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3.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113、學生的不良行為包括:1.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惡作劇2.學生之間的惡作劇3.以及互相吵鬧、打架、摔文具、出怪模樣等。

114、(判)非主體突發事件是指那些一時無法確定事件行為主體的突發事件,如房屋倒塌、發生火災、流氓鬧校、食物中毒等。

115、自身失誤的機智:口誤、筆誤、內容遺漏、講課卡殼,學生聽不懂而提出異議等。

116、(簡)教師應時時表現出機智:1.提示2.發揮3.滲透4.替換5.評價

117、(判)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前提

118、角色的定位是根據所承擔的指責來決定

119、(判)教師積極的情感態度更是增強教師工作熱情、責任心和自我效能感,促進教育教 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和發展的動力基礎。

120、(專業教育者)這一角色在教師所有角色中居於重要的核心地位。

121、角色認知指角色扮演者對自己所扮演的某一個角色規範的認識和了解。

122、導的幾個方面:引導、指導、誘導、輔導、教導。

123、反躬自省就是內心的省察,注重良心在修養中的作用,強調自我監督。

124、事業心在教師的整體素質結構中佔有突出地位,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因此,提高教師素質,增強教師事業心是一項首要而緊迫的任務。

125、事業心主要包括:職業信念,愛心,責任心,敬業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

126、具有強烈的職業意識與信念,是將教師職業作為畢生的事業來追求的基本前提。

127、(判)愛心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基礎,更是教育事業心的核心。

128、責任心主要體現:1.對兒童的發展責任2.對本職工作負責。

129、敬業精神是教師事業心的高度、集中體現。是指教師能夠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恪盡職守,努力工作。 130、(奉獻精神)是培養事業心的首要要素。 131、(判)強烈的事業心是教師其他素質提高的基礎。

132、四種基本學習作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

133、良好的信息意識是教師掌握動態知識的保證。

134、了好的信息意識是教師素質提高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135、新型思維方式的主要特徵:1.獨立性2.創新性3.多向度

136、自我反思能力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最自己的教學價值、目的以及教學實踐的行為、過程與結果進行審視、分析、辨別的能力。

137、自我反思能力的要素:1.提出問題的能力2.分析問題的能力3.解決問題的能力

138、(判)對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是教師培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39、(判)教學日記是教師每天或每週對教學中發生的關鍵事件的記錄,每週一次的記錄,它有意識的生動的記載那些使自己興奮、發怒的、震驚的或勞力費神的事件,以及表達了教師自己對此的態度。

140、(判)教學目標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決定着教育方向,是選擇教育內容、組織教育活動的依據。

141、幼兒園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在幼兒園階段的具體化,是幼兒園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要求。

142、幼兒園教育目標一般可分為(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即課程總目標)、(課程各領域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教育活動目標)五個層次。

143、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 144、幼兒園的三個維度:1.關注幼兒的情感、態度2.關注幼兒的能力、知識與技能3.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

145、(判)教育目標的選定要充分考慮本地區、本幼兒園、本班幼兒的實際。

146、表述教育目標,表述的角度:1.從教師的角度表述2.從幼兒的角度表述

147、《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可以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

148、《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健康領域方面的教育內容範圍包括:身心健康、生活衞生習慣與自理能力,安全保健,體育活動。

149、《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語言領域方面的教育內容範圍包括:表達、傾聽、理解、交流,前閲讀與前書寫等。

150、(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方面的教育內容範圍包括:對周圍事物、現象及事物數量關係的興趣,發現,探索,表現,交流與創造,初步的環保意識。(關於生命與環保,關於四季,關於自然現象,關於天文,關於科技,關於變化,關於聲光力,關於數量、測量、圖形、時間和空間等)

151、(簡)幼兒園生成性教育內容主要源於:1.幼兒當前的興趣與需要2.幼兒共同生活中的矛盾與衝突3.社會熱點問題

152、篩選教育內容中支持目標中選擇內容時應注意:1.有目標意識2.正確理解目標與內容的關係3.考慮目標達成所需要的“關鍵學習經驗”

153、(啟蒙性)是學前教育最基本的特徵。

154、教育內容的選擇必須要考慮幼兒的興趣:1.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從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中選擇教育價值豐富的內容2.將必要的教育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

155、(簡)組織教育內容:1.目標性2.順序性3.連續性4.整合性5.均衡性

156、順序性是組織學習內容的時間次序。

157、連續性強調的是後續的學習與先前的經驗之間的關係。

158、整合性是指加強教育內容之間、內容和幼兒的學習經驗之間以及學習經驗之間的有機聯繫。

159、教育內容的均衡,指的是構成教育內容整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要適當。

160、教育環境是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兒園的小環境又包括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等大環境。 161、(判)幼兒園環境從不同層次反映了創造者的文化,首先是社會文化層面。

162、教育過程應當是教師與幼兒互動的過程,幼兒在教師充分尊重的民主教育下,自主、自由地認識、探索和發展。

163、(判)學年計劃是一個整體性的規劃,計劃出全年的課程範圍和進度。

164、(判)學期計劃是把全年計劃按學期進行劃分。

165、教育活動計劃是指一個教學活動的具體計劃。

166、動態評價是評價幼兒在合作中受協助後的表現、潛在的發展或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情形。

167、多元評價的典型範例是目前國外幼教機構多使用的檔案袋評價法。

168、教育評價的方法:1.幼兒發展評價的方法2.教師發展評價方法。

169、檔案評估法是一種綜合性的評價方法,它融合過程與結果為一體,兼容了多種具體的評價方法,如觀察記錄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等。

170、研究的對象與內容:幼兒園教育理論與工作實踐問題。

171、教育科研一般具有三個特徵:客觀性、系統性、創新性。

172、幼兒教師的課題研究主要來源:1.從日常工作遇到的實際問題中提煉課題2.從教育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中篩選課題。3.從教育教學的途徑方法中提出課題4.對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加以總結5.從研究教改中發現問題6.從國內外教育信息中提出課題

173、選擇好課題的標準:1.有價值2.有針對性3.有可行性

174、(價值性)理論上要有新突破,實踐上對幼教工作要有重要指導意義。

175、選擇好課題的步驟:1.確定研究方向2.分解研究問題3.分析研究背景4.確定課題

176、研究計劃主要應包括的內容:1.研究題目2.課題組概括3.立題依據4.研究設計

177、研究設計的目標:指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和結果。研究目標表述應概括、精確而具體。

178、研究內容指課題所研究的具體問題。

179、研究步驟包括分工工作階段、程序,明確各階段的工作任務、要求和所需時間,確立研究的組織形式和研究人員的分工職責等。 180、(判)可行性分析主要指課題已具備的工作基礎和條件保障。

181、觀察法是在自然或有控制的狀態下,觀察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客觀記錄幼兒行為表現,然後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觀察法)最適合幼兒,它是幼兒教育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182、觀察法根據不同的角色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按觀察的情境條件分:自然觀察與實驗觀察;按觀察的方式分,包括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按觀察者是否參與分,包括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183、掌握觀察記錄的方法1.觀察記錄的方法2.取樣記錄3.行為核對記錄

184、(判)軼事記錄:是觀察者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記錄幼兒某種有價值行為或事件的方法。

185、事件取樣:是觀察者事先確實觀察目的,選擇某種或某類事件行為作為觀察目標,在觀察中等待該事件的發生並仔細記錄事件全過程的方法。

186、運用觀察法的注意事項:

1、安排觀察預備期2.不干預活動3.記錄力求快速、具體準確、系統4.對觀察者預先訓練5.對同一行為應觀察足夠的次數或時間6.儘量避免或減少誤差

187、調查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問卷、訪談、測驗等科學方式,蒐集教育問題的資料,從而對教育的現狀做出科學的分析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方法。

188、實施調查的程序:

1、確定調查目的、對象與方式方法2.確定調查計劃3.做好調查準備4.實施調查,蒐集資料5.整理分析資料,寫調查報告,提出工作建議。

189、問卷的一般結構包括幾個部分:1.標題2.填寫問卷人簡況3.前言和指導語4.問卷內容5.結束語

190、(簡)訪談的基本過程如下:1.設計訪談問題 2.瞭解受訪者特點 3.選擇恰當的訪談時間、地點 準備有關資料與設備 4.正式訪談

191、(判)問卷剔除廢卷後,統計回收率,回收率一般不應少於70%

192、行動研究法是教育者在教育情境中進行的一種自我反思性實踐循環研究

193、研究報告的類型與撰寫步驟:1.確定研究成果的題目及類型 2.擬定寫作提綱 3.寫作4.修改5.定稿

194、經驗總結的結構包括:1.標題2.正文3.落款

195、(簡)撰寫論文與研究報告的基本要求:1.在科學求實的基礎上創新2.觀點和材料的一致性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借鑑吸收4.書寫格式符合規範,文字精練,表達準確完整

196、按信息的內容分為(自然信息)和(文化信息)兩種

197、按信息 產生的先後和加工程度分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198、本教材按信息載體形式將信息分為印刷類信息和非印刷類信息兩種

199、收集第一手信息,可做實驗、記聽課筆記、寫教後記、教育隨筆、錄音、錄像、拍照等

200、一次文獻指未經加工的原始文獻,是直接反應事件經過、研究成果、產生新知識、新技術的文獻。(形式主要有專著、科學論文、研究報告等)

二次文獻指對一次文獻加工提煉壓縮後得到的文獻,是關於文獻的文獻(主要形式有書目、題錄、索引、提要、文摘等)

三次文獻是指對前兩類文獻分析概括後撰寫的參考性文獻,是文獻研究的成果(形式有動態綜述、進展報告、專題評述、詞典、年鑑、手冊等)

201、常用的處理信息的途徑:1.書目登錄2.摘要3.信息綜述

202、信息綜述的類型大概有三種:目錄性綜述、文摘性綜述、分析性綜述

203、(判)在光盤數據庫中收集光盤檢索法就是通過研製檢索軟件,將文獻資料做成磁盤或光盤,供用户上機檢索

204、聯機檢索法,是利用計算機聯網進行文件檢索 205、(判)教育機智是指教師對教育過程中的偶發事件,快速的做成反應,果斷的採用恰當教育措施的能力

206、教學中教育機智的特點:1.實踐性2.直覺性3.審美性4.創新性

207、幼兒園教學失誤主要兩種情況:1.教師的語言失誤2.教師的操作失誤

208、課堂意外可以概括為三種1.幼兒行為失常2.教學環境失常3.師幼交流錯位

209、運用教學機智處理課堂偶發情況的基本原則1.冷靜性原則2.教育性原則3.應激性原則

210、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首先要研究幼兒,瞭解幼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211、兒童觀是指對兒童及其發展的認識、看法以及與此有關的一系列觀念的總和

222、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影響幼兒發展的外部因素,是寶貴的教育資源

223、(簡)幼兒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主要體現以下幾點1.發展的整體性、全面性2.發展的差異性3.發展的主體性4.發展的階段性5.發展的自然性

224、發展的整體性、全面性也就是我們要培養的完整的兒童,促進每個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225、發展的差異性就是尊重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儘可能避免過多統一的集體活動,消除時間上消極等待的隱形浪費

226、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227、(判)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為能否有利於促進幼兒的人格健康的發展,往往取決於教師的人格職業品質,

228、教育態度可綜合一下四類理解幼兒、與幼兒和諧相處、積極的自我意識、教育的期待

229、理解幼兒教師具備的品質1.心胸豁達2.敏感性3.移情性理解4.客觀性

230、交往技巧是教師用幼兒最能理解的語言來表達思想意義的能力

231、教師的不良認知主要體現在對自我、挫折、人際關係等方面,所以合理的認知是教師自我心理調節的一環

232、蔡元培先生認為任何職業的從業人員,都可以把自己的職業境界分為四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教師職業能力 篇三

一、單項選擇 1. 廣義的教師是指有目的的增進他人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他人的思想品德及身體、心理的形成和發展的人。 2. 狹義的教師特指學校的教師,依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年青一代的身心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傳授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其智力、能力和體力的人。

3、教學是教師活動的基本內容。

4、教育設計,教師要對教育活動的展開方式、實施策略、結果等有預先的安排,對教育內容的選擇有明確的考慮和規劃。

5、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出全面的安排系統的規劃,對自己教授的課程、課堂教學行為的課外活動進行設計。

6、專門職業對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的重要性表現在它具有不可或缺的社會功能。 7. 從事專門職業需要以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前提。 8.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 9. 教學設計能力指教師在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的基礎上,能夠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出適當的和單位教學計劃的能力。 10. 教學實施能力是指教師在一般教學情況下有效地實施所設計的教學計劃,並能根據實際情況控制教學情境的能力。

11、教師的專業情操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帶有理智型的價值評價的情感體驗。 12. 教學工作的專業性是指教師成功從事教學工作所應具有的人格特徵。

13、導入新課的能力包括:集中學生注意、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明確教學目的、自然進入新課。 14. 提高教學語言的技藝,關鍵在於加強教師自身修養。

15、班級管理要遵循民主和科學兩條原則。 16. 有志於教育科研的教師,首先要學習教育理論。

17、教師要發展自我,首先要清楚自我意識。 18. 師德行為是指教師在師德認識、師德情感、師德意志的支配下,在教育活動中隊他人、集體、社會所作出的反應及所採取的各種行動。

19、師德動機是指在職業道德需要的基礎上

產生的職業道德行動的直接原因或內部動力。

20、與知識的獲得相比,師德形成與發展具有更大的反覆性。 21. 教師的教育影響力,是指教師在與他人(主要是學生)的交往中,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與行為的能力。 22. 職業素質是指從事某項專門職業的人自身所具備的基本品質。 23. 認知品質是人體在認知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直接影響個體認知活動的機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徵因素。 24. 應激情境適應是指教師面對挫折與失敗而採取的行為反應,歸因於自我調節方式。 25. 教師職業素質是指教師從事教師職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生理、專業和心理因素。 26. 從意識活動的特點看,自我意識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維度。 27. 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首先就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

28、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首先要有反思的意識。

29、教師威信中最為主要的是社會對待教師職業的態度和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 30. 所謂行為是人的外在可觀察到的行動或活動的總稱。 31. 行為習慣是行為經

驗的累積,多次在某一情境中重複使用的某一行為,會產生行為的定型效應。

32、職業壓力,主要表現為師資供求關係。 33. 師生之間的人際關係可以説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教師之間的人間關係。

34、反應學習理論認為,人的學習並不需要人或有機體的積極參與。

35、操作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積極的參與到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中是學習發生的基礎。 36. 所謂教師心理問題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產生的個體意識到或意識不到的主觀困惑狀態。

37、研究教師心理問題的意義中的個人意義首先有助於身體健康。 38. 心理素質是教師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 39. 行為矯正理論的代表人物有華生。

二、多項選擇 1. 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教師職業的社會功能、教師職業的經濟待遇、教師職業的社會權利、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程度。

2、教師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的傳播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人的潛能的開發者。

3、教師職業活動的內容結構:教育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活動、人際交往活動。 4. 教師職業活動的形式結構:教師職業活動的設計、教師職業活動的組織、教師的職業心理特點。

5、教師職業活動的特點:職業活動角色的多重性、職業活動性質的育人性、職業活動對象的主體性、職業活動方式的個體性、職業活動過程的示範性、職業活動效果的長效型。 6. 教師職業的心裏特點:愛生愛才、善啟善誘、勤學敬業、以身作則。

7、“關注”階段論包括:第一階段任教前關注階段、第二階段早期求生存階段、第三階段關注教學情境階段、第四階段關注學生階段。 8. 改革教師教育建設課程包括:調整課程結構、強化實踐性課程、整合課程內容。 9. 如何把握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從學歷教育轉向非學歷教育、走教師專業發展之路、重視校本培訓在教師繼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深化大學與中國小的夥伴關係、堅持“教師本位”的繼續教育,以教師發展為本。

10、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意的水平是構成教師專業素質的主要部分。

11、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實施的能力、學業檢查評價的能力。 12. 教師的專業態度包括:專業思想、專業情操、專業性向、專業自我。

13、林崇德(2002)將教師的教育能力歸納為兩種:一是教師的教學能力、二是狹義的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叫教師的道德能力) 14. 我們從教師專業性發展的角度,將教師教育能力概括歸納為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15. 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表達能力、教育機制。

16、設計教案的能力包括: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預測學生行為、準備教學媒體、分配教學時間。 17. 講解能力包括:引入、展開、結束。 18. 提問問題能力:引入問題、陳述問題、教師啟發、教師評價。 19. 師德的特徵包括:內容的社會性、表現的統一性、抉擇的自覺性、功能的調節性。 20. 師德形成過程的特殊性包括:時間性、反覆性、複雜性。 21. 師德形成的階段:

角色認知階段、角色認同階段、角色內化階段、角色外化階段。 22. 教師應有的情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3. 自我定向適應性包括:生活適應、生理適應、職業適應、學習適應。

24、教師職業心理素質的特徵:穩定性、基礎性、綜合性、發展性。 25. 人際關係主要包括人際認知、人際情感和人際行為。

26、提高教師人際關係的質量:互通信息、增強交往、互勉共進、團結協作、互相尊重、心理相容。

27、教師行為的特點:目的性、主動性、服務性、規範性。 28. 問題解決訓練包括:問題定向、問題定義、產生問題解決的途徑、做出抉擇。 29. 教師心理問題的特點:普遍性、嚴重性、彌散性。

30、情緒宣泄法:傾訴、運動、大笑。

三、辨析題

1、教師職業是專業;教師職業不是專業;教師職業是一個“形成中的專業”?

答:前兩句錯誤,後一句正確。

理由如下,現代教師職業是一種要求從業者具有較高的從業知識、技能和修養的專業,從專門職業的特徵來看,教師職業作為專業還有一定的距離,既沒有打到專業,又不能不説是教師職業不是專業,而是發展中形成的專業,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推進教師專業發展進程,正是我們歷史責任。

2、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和科研關係是齊頭並進的? 答:這種説法是正確的。

教育教學和科研,是現代教師必備的素質,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還應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教育教學理論,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需要不斷獲取與積累相關的新信息,新知識,需要於同行教師不斷交流思想、經驗,這就有助於發展新的研究課題,從而促進科研工作的進展。

3、當前高校教師教育影響力取決於教師? 答:這種説法是錯誤的 行為科學的研究指出,領導行為的有效性取決於領導者,被領導者和環境三要素。而不能單單隻説取決於教師一方面。提高教師的教育影響力可以通過繼承和發揚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是學生在觀念上產生服從感,從而聽從教師的教誨。作為社會應賦予教師其職位應有的權利和地位,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制度。綜上所述,經過三方合力科學的配合,才能使教師的教育影響力達到最優。 4. 教師只需要學習所屬學科的知識? 答:這種説法是不正確的。

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所屬學科知識、相關文化知識、實踐性知識。教師的技能結構包括從事教師職業活動所需的智慧能力和相應的熟練運用能力。

四、論述題

1、提高教師自我意識水平的途徑

答:(一)通過他人觀察和自我觀察相結合來認識和提高自我。1. 他人觀察是完善自我意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個人有自己感官直接感受到自己的一些特性往往比學經過與他人的相同性相比較,才會有意義,也才能建立起對自己比較全面而正確的自我意識。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他人對你的看法也可能出現以下情況:確實是對自己的不足之處的客觀反映、幫助自己發現了一些潛在的優良品質、誤解、偏見、過低或過高的評價。2. 自我觀察是提高自我意識水平的關鍵。他人觀察是認識自我的間接方式,自我觀察是直接認識自我的方式。自我觀察又有兩個方式,一是通過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自己的一些特性、二是通過內省的方式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觀察的過程。教師自我觀察要注意三個問題:要有自我觀察的心向、外部評價具有掩飾性和非真實性、要培養教師自我觀察的敏感性。

(二)通過外部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來認識和提高自我。外部評價也有它自身的侷限性,教師自我評價具有外部評價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教師的自我評價是一種積極性主動地評價;教師自我評價是連續、真實的評價;教師自我評價能培養教師積極的自我意識;教師自我評價作為一種自我發展的動力機制;無論是領導評價還是教師同行評價,他們要對教師的行為產生作用。

(三)通過對自身活動結果的反思來認識和提高自我。分析自己的活動結果,並以此為依據來評價自己,比較容易建立起較為正確的自我觀念。教師對自身活動結果的反思主要着眼於教學活動的過程。首先,教師計劃

自己的活動,通過過程中的反思觀察所發生的行為,其次教師又進行對於活動的反思和為活動反思分析所發生的事件,並得出用以指導以後決策的結論。 2. 教師威信維護與發展的戰略/

答:

(一)胸懷坦蕩、實事求是。

(二)正確認識與合理運用威信。1. 區分威信與威嚴2. 區分威信與權利

(三)以“藝”強威,以“情”輔威,以“寬”立威。藝指教師的教育藝術;情指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寬指教師要學會待學生以寬容,(1)時間空間上的寬容(2)態度上的寬容(3)條件上的寬容(4)認識上的寬容(5)處理上的寬容

(四)不斷進取,言行一致

(五)根據學生實際,靈活發展威信

(六)長期堅持,從多方面完善自我。 3. 教師教學中的行為問題?

答:1. 體態儀表問題。儀表不適,濫用手勢和動作,目光問題,表情問題。2, 不正確的教育教學方法。滿堂灌、不因材施教,濫用表揚和獎勵,濫用批評和懲罰,言語中傷。3. 課堂教學中的隨意行為;教學無計劃、教案不規範、書寫不規範、語言毛病多、行為太隨便、教學無藝術、有知識性

錯誤。4. 缺乏教育機智,對偶發事件處理不當。

4、教師心理健康的意義?

答:1.教師心理健康是從事教師職業的需要。2. 教師心理健康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3.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師自身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五、案例分析 1. 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

答:

(一)口語表達能力應做到準確簡練、敍述連貫、邏輯性強;通俗易懂,設問多,比喻多,停頓多、講究藝術,富於情感。同時力求做到“八戒”即,一戒拖泥帶水、二戒顛三倒四、三戒滿口專業術語、四戒濫用辭藻,五戒不懂裝懂,六戒乾巴枯燥、七戒挖苦譏笑、八戒陳詞濫調。提高教師教學語言的技藝,關鍵在於加強教師的自身修養。

(二)體態表達語言能力 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不可或缺的能力,體態語言包括表情、動作、手勢、外表修飾等,它既可以作為言語的輔助手段,也可以代替言語,進行信息交流。

(三)書面語言能力,書面語言能力與教師的語文功底有關,如果這方面的能力不強,學生在閲讀教師編寫的教案,教科書,教參以及給學生的總結、鑑定等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缺乏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很難寫出高質量的教學論文,這也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職業生涯尤其是科研能力的發展。 2. 教師的教育影響力?

教師影響力是指教師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影響或改變他人心理行為的能力。這個概念隱藏着幾層意思;1。從鎖着對象來説,教師的教育影響力主要是教師對學生心理行為的影響;2. 從實用工具或載體上來説,教師是以自身的整體素質和社會賦予他們的權利來對學生施加影響;3 從影響過程來説,這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中產生的,是教師人際交往能力的體現之一;4從作用的形式上來説,教師的影響力對學生髮展起着感召力、推動力、和控制力的作用。

六、論文 教育、教學、科研三者之間的關係 .教師職業活動的設計

(1)教育設計。教師要對教育活動的開展方式、實施策略、結果等有預先的構思與安排,對教育內容的選擇有明確的考慮和規劃。

(2)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作出全面的安排系統的規劃,對自己教授的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和課外活動進行設計。規範的備課,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各方面作全面、系統的規劃和安排。

(3)科研設計。科研活動的每一步驟都包含着設計的成分。從選取課題到提出假設,是科研目標設計;選擇研究方法,是研究方案與方法的設計;規劃與安排研究進程,處理與選用研究材料,是研究進程和研究結果的設計。 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

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情境的組織、領導、監督和協調的能力,主要包括班級管理能力、課堂管理能力和人際協調能力。

(一)班級管理能力 班級管理能力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來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一個合格的班主任至少須具備以下幾種能力。一是組織教學環境的能力。教學環境分為教學的物理環境和教學的心理環境。二是組織班級活動的能力。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班級活動能活躍

學生的參與意識,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縮短師生、生生的心理距離,提高學生的素質。三是選拔與培養班幹部的能力。一般來説,班幹部應具有如下特徵:有甘心為同學服務的思想,品德高尚,有威信,善於觀察,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班級管理要遵循民主和科學兩條原則。所謂民主,是指班級管理中學生有參與班級事務或對班級事務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教師既不能專制獨裁,也不能放任自流。民主管理要從以下五方面人手:(1)班主任要有公僕之心;(2)建立互助的師生關係;(3)發展學生自然的人性;(4)發展學生的主人作用;(5)決策過程注重商量、對話和集體表決。所謂科學,是指班級管理不能只靠説教,而應制定一套系統的規章制度,使班級管理從“人治”走向“法治”。“法治”既能避免師生的行為偏差,又能體現班級管理的民主性。科學的班級管理應該建立健全三個系統:計劃立法系統(即系統制定班規班法)、監督檢查系統(即監督法規的執行情況)和反饋系統(即通過反饋信息,進一步完善法規)。

(二)課堂管理能力

課堂管理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實踐證明,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合理調控,對於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

課堂紀律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學生自覺紀律的形成需要由他律逐漸向自律轉化,教師有必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來促進這種轉化。

要使學生自覺遵守紀律,除了運用上述科學的方法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還需具有重要的個人行為特徵。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康寧(Kounin,1970)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發現,教師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需要以下五個行為特徵:(1)讓學生明白教師能預知教室內發生的一切情況,具有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的能力,即教師要“腦袋後面長眼睛”,學生才不敢輕舉妄動;(2)能一直維持所有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不要讓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成為“陪坐者”;(3)能引起並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應不斷變換教學方式,採用多種教學媒體與視聽工具,以及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如競賽、演講比賽、研究性學習等,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4)能在同一時間內處理不同學生的問題,儘可能減少處理問題的時間,以免影響全班學生的學習,同時也讓學生感覺隨時都受到教師的注意,沒有被忽視;(5)責罰某個學生時避免產生連鎖反應。連鎖反應是指教師由於責罰某個學生而對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

2.營造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

課堂心理氣氛主要是指羣體的心理狀態,是羣體心理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覺醒狀態、注意狀態、情緒狀態、靈感狀態。課堂心理氣氛作為教師、學生的心理過程與個性特徵之間的中介,通過影響學生的注意、思維、情感、意志狀態及學習動機,達到制約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人際協調能力

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還表現為人際協調能力。所謂人際協調能力,就是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教師所面臨的人際關係主要有教師間關係、師生關係、生生關係,以及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教師和學校領導的關係。和諧、協調的教師人際關係的心理特點為彼此尊重、心理相容(心理相容即人們相互肯定的心理傾向)、心理認同、相互信任和情感融洽等。

教師要學會協調好各種人際關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生活經驗的積累外,需要掌握至少以下兩個策略。(1)角色定位。角色原指小説或戲劇中演員所扮演的劇中人物。社會是一個大舞台,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員,在不同羣體中扮演不同角色。協調、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的關鍵在於對自己所處的角色進行準確定位,便於採取不同的措施。 (2)移情體驗。通俗地説,移情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以達到與他人相通的情感。移情體驗是個體通過移情對移情對象產生新的認識和情感。

教師職業能力 篇四

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以順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為特徵的職業活動能力

教師職員能力特徵:實踐性、穩定性、發展性、差異性。 職業能力功能:完善個人修養、提高職業威望、增強職業信心、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

職業威望:是一種與其他職業的相對地位所有社會成員根據個人的職業給予他的敬意程度。 中等學校教師職業能力分類:教學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語言能力、信息能力、交際能力、角色認知能力、心理調適能力、自我提高能力。 加涅學習理論的核心:智慧技能、動作技能。

智慧技能:人運用語言、符號、規則、模型解決問題的能力。 動作技能的形成:是人通過某種特定動作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實踐過程:目的—觀察—辨別—操作程序的掌握—練習—反饋—熟練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八個半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博物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存在的智能。 教育學對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社會歷程研究:關注論、角色認知論、心境論、典型行為論。 典型行為論對教師職業能力的成長與發展歷程的意義:準備與模仿、積極上進、熟練應變、反思與革新、墨守成規、退縮與退出。

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活動,是教和學相結合的統一活動

教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也就是説,就是教師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

教育能力以教學能力為核心

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能力、組織研究性學習能力。

教學認知能力:主要是對各教學要素,如學生及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策略、手段等的領會、分析、判斷能力。

認知能力主要表現為:領會課程標準能力、分析教材能力、瞭解學生能力

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課前對各種教學要素如學生及教學目標、內容、策略、方法、環境等進行詳細的計劃和安排的能力。

設計能力主要包括:教學目標設計能力、教學內容整合能力、教學策略設計能力、編寫教案能力。 教學實施能力: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實施教學方案,解決具體教學問題進而實施教學目標的能力 實施能力主要包括:課堂調控能力、實施教案能力、教學應變能力。

教學反思能力:是指教師為了成功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進行自我調節性的思考能力。 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對教學活動的反思能力、對教師自我心理因素的反思能力。 組織研究性學習能力:主要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完成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和任務的能力。

組織研究性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教學設計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學預見能力、合作性教學能力、綜合管理能力、綜合評價能力。

教學認知能力是最本的教學能力,其他教學能力都是建立在對教學認知的基礎上。

中學各科的課程標準:是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課程計劃制定的指導教學的綱領文件,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領會課程標準的能力包括:理解課程性質及課程基本理念、理解課程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掌握內容標準、依據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 分析教材能力包括:正確理解教材的特點、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材內容的結構、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 瞭解學生的那些方面:身體、心理、個別差異

成功的教學在於成功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

本節所討論的教學設計能力,側重教師對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它是指教師課前對各種教學要素,如學生及教學目標、內容、策略、方法、環境等進行詳細的計劃和安排的能力 教學目標設計能力:教學目標的確定(分析內容標準、分析學生的情況{分析學生知識的起點、分析學生技能的起點、分析學生的態度}分析學習背景、教學目標的陳述{陳述教學目標的標準:教學目標陳述的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陳述應求明確、具體、可測

教學內容整合能力:教學內容心理化、肢解重組教學內容。 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措施。

教學策略設計和選擇的依據:教學目標、學生、教學媒體 編寫教案無固定格式,但有些基本內容必須寫上,如科目、年級、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安排及時間分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重點、板書設計、教學後記。 編寫教案的基本原則:科學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創造性原則、總結性原則

課堂調控能力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組織管理課堂秩序,集中學生注意力,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達到課堂教學的預定目標的一種教學實施能力。 課堂調控貫穿課堂始終,是一堂課得以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

教師在進行課堂調控時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建立課堂教學常規,規範學生行為、根據學生特點,及時調整教學、運用注意規律調控教學、運用語言藝術調控教學、利用教學反饋信息調控教學。 實施教案教師應做到以下幾方面:按已設計教學過程開展教學、按已設計的板書已選擇的方法和媒體進行教學(板書時機要適當佈局要合理、層次要分明、重點要突出、字跡要清晰;運用教學方法必須堅持以啟發式為指導思想,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使用現代教學媒體,課前要演示,以便課上正確、恰當、順利地操作,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方案。 教學反思能力包括:自我指定型教學反思能力和任務指向型教學反思能力。 自我指向型的教學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興趣、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與調控的能力。 任務指向型的教學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媒體等操作因素進行反思與調控的能力。 教師教學反思的方式:內部自我對話方式、外顯自我對話方式、同事討論方式、行動研究方式

組織研究性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教學設計能力、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開發校內外教育資源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能力、合作教學能力、綜合管理能力。 德育是學校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總稱,法制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內容也應放到德育中。 德育能力:也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德育能力的構成:全面瞭解學生的能力、正確評價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能力。

瞭解學生的能力包括:現代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的總體狀況、現代中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狀況、瞭解每個學生德育各方面的發展狀況 評價學生的能力:要力求評價客觀公正、要掌握並靈活運用各種學生評價方法、要強化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內容的激勵性、評價語言的激勵性)

學生評價方法:刺激—反應法、現象—本質法、效應—本體法 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試論得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就是教師依據相應的教育目的選擇適宜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形成相應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的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領會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目標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清楚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和原則,堅持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以人為本。1領會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對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意義重大,至少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道德建設事關國家安定,民族振興。第二在新時期,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的意義。

2、明確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目標國中階段的基本要求是:熱愛祖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努力學習,初步樹立公民的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律觀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尊紀守法,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講科學,不迷信3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德育方法是為實現德育目標而採取的方式和手段:説服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提高思想道德認識的一種方法。;榜樣示範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優良品質、模範行為去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情感陶冶法:;實際鍛鍊法:;品德評價法:是教師根據德育目標的要求,對學生已經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進行評價給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種方法。;自我教育法:;以上所述的各種方法各有特色,教師在運用時,教師在運用時,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要貼近時代,要賦予老傳統;以新內涵。第二,要貼近實際,具有針對性。第三要貼近學生,具有親切感。 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通過教師自覺地創設良好的教育情景及自我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和薰陶,從而使他們的道德情感和性格逐漸完善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非強制性,愉悦性,隱蔽性,無意識性。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薰陶。 教師在進行情感陶冶教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活動。

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現狀、熟悉中學生常見的心理異常症狀、明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經常傾聽學生的心聲、掌握一些心理疏導的技術。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教師要做好疏導工作,教師應力求“三到”:情到、言道、眼到。

教師在運用榜樣示範進行教育時,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樹立的榜樣要有時代感、真實感和可接受性;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榜樣人物的精神實質,不要簡單模仿;調動學生學習榜樣的積極性、主動性。

品德評價法有三種方式:獎勵、懲罰、操行平定。其特點是

通過鼓勵激發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向積極方面發展。

教師管理能力包括那些方面?學生學習管理能力、學生體育與衞生管理能力、學生日常行為管理能力、班集體管理能力、依法從教能力 學生學習管理能力包括: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學習輔導能力、學生學習與研究小組指導能力、學習檔案管理能力。 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包括:組織上課、維持課堂紀律、組織課堂發言和課堂練習、組織課堂分組活動、組織課堂表演演講和實驗

教師如何組織好學生課堂發言和課堂練習:中學的課堂教學應儘量避免教師“一言堂”首先要培養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的意識和習慣。其次應該給學生課堂發言制定規則,最後教師要講究向學生提問和回答學生問題的方法,學生練習需要教師事先做好練習內容和方法的準備,練習過程中要控制練習進程,掌握練習質量等。

學生體育管理能力:瞭解體育工作的法規、按照體育合格標準開展工作、組織好“一課”“三操”“兩活動”一課是體育課,三操是早操、課間操和眼保健操,兩活動是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競賽活動。 實踐中學校衞生工作歸納為以下幾方面:教學衞生、體育衞生、勞動衞生、生活衞生、心理衞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教師職業能力最終稿 篇五

教師職業能力

第一章教師職業與教師能力 1.教師職業:教師職業是指在學校中以教育學生為主要職責的人的工作。(判斷、辨析) 辨析答案:職業教師,即從微觀意義上來理解的教師(在學校裏以教育學生為主要職業的人),是隨着學校的出現而出現的。 2.教師職業的性質有哪些? (1)首先,教師職業是以培養人,服務於社會為宗旨的。 (2)其次,教師的培養要經過比較長時間的訓練,專業訓練時基本內容。

(3)再次,教師在自己的專業範圍內有一定的自主權力。 (4)最後,教師有自己的專業團體。 3.能力:能力是指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心理特徵。 4.教師職業能力:教師職業能力是指在實踐中形成並發展的,直接影響教師教育活動成效和質量,使教育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能力。

5、教師職業能力的特徵有哪些?

(一)實踐性

(二)穩定性

(三)發展性

(四)差異性

6、職業能力的功能有哪幾方面?

(1)有利於完善個人修養:職業能力與個人修養之間是可以相互影響的。

(2)有助於提高職業威望 (3)可以增強職業信心:信心是成功做事的心理條件

(4)提高工作效率:效率問題很重要,質量問題更重要。 (5)可以保證工作質量

7、教師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受個體因素和外部條件兩方面影響的。

8、個體因素包括什麼? (1)問題意識(2)知識修養(3)實踐判斷(4)反思習慣 外部條件包括什麼?

(1) 評價機制(2)學校管理制度。(3)教師培訓。(4)交流合作與專家支持。

初等學校教師職業能力分類有哪幾方面?

(1) 初等學校教師完成教育工作任務的能力:教學能力;德育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2) 初等學校教師一般性職業能力:信息能力;語言能力;交往能力;教育機智;角色認知能力;自我提高能力。

9、教師職業能力考核的目的是什麼?

教師職業考核的目的是為了選拔能夠勝任教育工作的優秀人才。考核分為普通面試、筆試、和情境測試三部分,分別從不同角度考察教師的素質,不同的部分由不同的功能。

10教師能力考核的作用有哪些?

(1) 通過教師職業能力考核

來説明應考人員具備了做教師工作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

(2) 對用人單位來説,教師

職業能力考核宜作為早期篩選測驗來使用。

(3) 由於此種考核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在我國錄用考核發展的現階段,它有利於打破選人用人中的人情阻力,地址不正之風。

(4) 教師職業能力考核是在國家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指導下,由省教育廳有關部門組織教育專家精心研,原理科學,結果客觀,因而有利於提高錄用考核的科學性、嚴肅性和權威性

第二章 國小教師的教學能力 1.教師認知能力:教師認知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信息的接受、加工、儲存和應用的能力。

2、教學認知的能力包括幾點? (1)理解課程及設計教學目標的能力。

(2)瞭解教學對象的能力。 (3)分析和處理教材的能力。 3.理解課程的能力?

(1) 課程過去常常被認為是

一系列教學科目的集合,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完整的學科知識則成為對課程的狹義理解

(2) 教師理解課程的能力及

時教師在以課程作為中介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的過程中,表現在對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容和目標體系的掌握程度,對課程方案、客場標準和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學活動的總體規劃及其過程的認識等方面的能力。

(3) 教師理解課程的能力不

僅包括實踐化的學科知識,教師對體現在教學情境中的文化價值、態度、習慣、偏見和禁忌等眾多潛在課程的理解也是教師理解課程能力的一個方面。

4、如何設計教學目標的能力? (1) 鑽研教學大綱,分析教

材內容。

(2) 確定學生已有的學習狀

態和發展水平。

(3) 確定目標分類

(4) 準確表述教學目標 5.如何才能具備瞭解教學對象的能力?

(1) 瞭解教學對象的能力是

在教與學的共同活動中體現出來並服務於統一的教學目的。

(2) 備課過程中,教師必須

充分考慮自己的教學對象,瞭解他們的特點和接受能力,研究如何創造條件,使一些不易接受的難點、重點內容變得容易接受。

(3) 每個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之上,提高自己瞭解、分析和教育學生的能力。

6、如何具備分析和處理教材的能力?

(1) 教師分析和處理教材是

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明確在教學中使學生學習什麼和解決什麼。

(2) 分析和處理教材這意味

着對教材要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再到具體,通過多次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前後練習起來思考研究。(3) 所以分析和處理教材,教師必須通過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

7、教學設計的能力包括什麼? (1) 設計教學方案的能力 (2) 選擇教學模式的能力 (3) 突出教材重點和難點的能力。

8、國小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考慮哪幾點內容?

(1) 確定教學目標 (2) 設計教學活動 (3) 預測學生行為 (4) 準備教學媒體 (5) 分配教學時間

9、常見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1) 講解接受模式

(2) “探究——發現”模式 (3) 介於講解接受模式與

“探究——發現”模式之間的教學模式。

10、教師具備什麼樣的突出教材重點的能力

(1) 明確重點問題,引起學

生重視

(2) 講解重點問題,要做好

充分準備

(3) 鞏固重點問題,做必要的練習。

(4) 處理好重點問題和非重

點問題的關係。

11、課堂教學的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一、導入新課的能力。

二、講解的能力。

三、提問的能力。

四、創設情境的能力。

五、啟發引導的能力。

六、板書的能力。

七、小結的能力。

八、佈置作業的能力。

九、指導聯繫的能力。 12.教師導入新課時應該注意什麼?

(1) 集中學生注意 (2) 引起學生興趣 (3) 激發學生思維 (4) 明確教學目的 (5) 自然進入新課

13、講解一般都由引入、展開、結束三部分組成。

14、啟發引導能力應注意哪幾方面?

(1) 啟發引導的多樣性 (2) 啟發引導的時效性 (3) 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

行啟發引導

(4) 啟發引導要恰如其分 (5) 啟發引導要充分信任學

15、課堂小結必須遵循的要求有哪些?

(1) 小結要自然妥帖 (2) 小結要首尾照應 (3) 小結要緊扣中心 (4) 小結要內外溝通

16、佈置作業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1) 目的明確 (2) 分量適當 (3) 有明確要求

17、教師指導練習應具備哪些能力?

(1) 明確練習目的的要求 (2) 掌握練習所必需的基本

知識和練習方法

(3) 適當分配練習的次數和

時間

(4) 及時提供練習反饋信息 18.教學評價的能力有幾方面? (1)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能

力。

(2) 教師教學自我評價的能

力。

19、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能力有哪幾方面?

(1) 學科成就測驗

(2) 專門調查與心理測試

第三章 國小教師的德育能力

1、德育就是教育(辨析)

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是中國小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着導向、動力、保證作用。這是一種廣義的德育概念,也有另一種狹義定義,認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2、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應該瞭解學生哪些方面?

(1) 現代國小生的思想道德發展的總體情況。

(2) 現代國小生的心理素質發展狀況。

(3) 瞭解每個學生德育各方面的發展狀況。

3、教師評價學生的能力有幾方面?

(1) 要力求評價客觀公正 (2) 要掌握並靈活運用各種方法

(3) 要強化評價的激勵功能 4.第一印象:是指教師和學生最初的認識和感受,也稱“最初印象”,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 5.評價人的心理品質的基本途徑有哪些?

(1) 系統的刺激 (2) 突然的刺激 (3) 模擬自然的刺激

6、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 説服教育法 (2) 榜樣示範法 (3) 情感陶冶法 (4) 實際鍛鍊法 (5) 品德評價法 (6) 自我教育法

7、教師在進行説服教育時注意哪幾方面?

(1) 教師要懂理 (2) 教師要通情 (3) 教師要善言

8、教師在運用榜樣示範進行教育時,應該注意哪幾方面

(1) 樹立的榜樣要有時代感、真實感和可接受性

(2) 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榜樣人物的精神實質,不要簡單模仿

(3) 調動學生學習榜樣的積極性、主動性。

9、自我教育是一個連續、動態的發展過程,一般經過自我認識、自我驅動、自我監控、自我發展四個階段。

10、你認為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1) 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現狀

(2) 熟悉國小生常見的心理異常症狀

(3) 經常傾聽學生的心聲 (4) 掌握一些心理疏導的技術

11、教師怎麼傾聽學生的心聲? 教師要經常傾聽學生的心聲,以便準確透視學生個體的心理問題。聽他們説出自己的焦慮、不安、煩悶、畏懼等,這樣才能觸摸學生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撫慰學生紛亂苦痛的情感,才能讓學生戰勝自己,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第四章 國小教師的管理能力 第一節 班級管理能力

一、班級的管理能力有哪些? 1.瞭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能力。 3.因材施教,重視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

4、營造輕鬆自由的班級環境。 全面正確地瞭解和研究學生是教師實現對本班級規範化、科學化管理的前提,是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保障。班集體的主人是學生,教師要對其實施教育,就得先了解和研究他們,這是做好班級工作的先決條件。瞭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1.瞭解和研究班集體。2.瞭解和研究學生個人。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能力有哪些?

1、確立目標。確立班集體目標有一下基本要求:1.體現時代精神。2.有明確的導向性。3.注意目標的層次性。 2.建立班委會。建立一個勤奮學習、團結友愛的班集體,關鍵是要組建好班級的領導核心,班委會是班主任做好各項工作的得力助手。建立班委會,挑選班級幹部應遵循四個原則:1.民主性原則。2.用其所長原則。3.教育與鍛鍊相結合的原則。4.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 3.培養正確的輿論。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需要做好幾項工作: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認識。正確班集體輿論的建設首先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判斷標準。2.抓好常規訓練,嚴格行為規範。3.培養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正確輿論形成的先決條件是讓每一個班級成員都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和作用。4.獎懲分明,重視榜樣作用。完善的班級制度、嚴明的紀律是形成正確輿論的保證。

三、教師如何因材施教,重視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 1.優秀生的教育工作。1.加強優秀生的理想教育。2.客觀評價優秀生。

2、邊緣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1.以愛動其心。2.以理服其人。3.以智導其行

四、如何營造輕鬆自由的班級環境?

1、佈置好教師。 2.辦好板報。 3.建好圖書角。

第二節 活動組織能力

一、活動組織能力有哪

些?

1、主題活動組織能力。組織主題活動是班集體建設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組織開展主題活動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1.主題設計精心。2.。主題要有指向性。3.主題要有趣味性。4.主題要面向全體學生。5.主題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2.課外、校外活動組織能力。開展課外、校外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它是在教學大綱範圍以外由學生自願參加的各種教育活動的總稱。課外、校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活動為了共同實現教育目標,互相聯繫、互相作用、互相促進。但是,課外活動絕不是課堂教學活動在課外的延續。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1.做好計劃,明確活動目的。2.活動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3.活動的設計要富有吸引力。4.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各項活動。

第三節 課堂管理能力

一、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

有哪些?

1、教師應提高課堂秩序管

理能力。 2. 教師對個別問題的處理

能力。1.注意力的轉移。個別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紀律問題,只要不影響全班,不對周圍的學生造成大的干擾,可假裝視而不見,並安排有趣的活動,如視察掛圖、模型,或講一段有趣的實例,用幽默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2.行為替換。3.教育與懲罰相結合。 3. 善於從學生特點出發,及

時調整教學秩序的能力。1.進教室的藝術。進進教室這一舉動,是組織教學中不容忽視的環節。2.組織教學中的環視。 4. 利用教學反饋信息組織

教學的能力。1.善於接受反饋信息。總而言之,當學生有不良反應時,教師從教學語言節奏的快慢、音調的高低、教學內容的難易、教學方法是否恰當等方面加以反思。只要自我意識明確,提高辨別力,及時調控自己的教學,就能保證課堂教學有序地進行。2.注意雙向反饋和多次反饋。

第五章 國小教師的教育 科學研究能力

第一節 選擇科研課題的能力

一、選擇課題的原則有哪

些?

1、價值性原則。 2. 針對性原則。 3. 新穎性原則。 4. 實用性原則。搞科研要求

實效、求應用,而不搞名堂,選擇科研課題要注意實際,講求實用價值。 5. 可行性原則。

二、選擇課題的策略有哪些? 1.優勢策略。 2.適當策略。

第二節 制定與實施研究方案的能力

一、提高教師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需要教師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依據。評語是教師用語言文字對學生一定時期內德智體美勞等各項表現的總結與評價。寫的好的評語會對學生產生較強的激勵和教育作用。 2.研究目標。 3.研究內容。

4、研究的方法、和進度。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教育理論為研究基礎,探求影響教師評語的種種因素和改進辦法,蒐集資料綜合採用觀察法、調查法和文獻法等,整理資料採用教育統計方法等。

二、實施研究方案的工作主要有:控制研究工作進程、收集與整理資料、寫作論文或報告。

三、研究報告的結構有以下幾部分組成:1.題目頁。題目、署名、目錄、致謝。2.摘要頁。3.引言。課題研究的價值。相關文獻研究。問題的假設。依據的原理。概念界定。4.方法。樣本。工具。程序。過程控制。5.結果。事實陳述。數據分析。圖表。結論概括。6.討論。研究的缺陷。進一步研究的建議。7.註釋。8參考文獻。9.附錄。論文的結構與研究報告的結構類似,主要由題目、署名中英文摘要、正文、註釋、參考文獻幾部分構成。 第三節 掌握科研方法

一、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觀察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歷史研究法。

二、調查研究法是研究人員運用各種方法,有計劃、系統地瞭解被調查對象某一方面的狀況,並從大量事實中分析教育對象的現狀、相互關係和發展規律的一種方法。

三、調查研究的特點及類型? 特點:1.不受時空限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快的速度對較大範圍的事實進行研究。2.簡單方便,容易操作。3.容易量化。類型:1.按調查目的分:1.現狀研究。2.發展研究。3.區別研究。2.按調查範圍分:1.綜合調查研究。2.專題調查研究。3.按調查對象分:1.全面調查研究。2.抽樣調查研究。3.典型調查研究。4.按調查方法分:1.問卷式研究。2.談話式研究。3.文獻式研究。

四、調查研究法的基本步驟? 1.確定課題,制定計劃。 2.實施調查,落實計劃。 3.分析整理資料。 4.撰寫報告。

五、調查研究法的方法? 1.談話法。

2、問卷法。設計問卷調查要注意:提出的問題要與研究目的相一致。要注意問題的順序。要注意問題的誘導性。要注意問題的措詞。要注意收集到的材料盡力量化。問卷的結構一般包括三部分:指導語。調查對象的自然狀況。問卷題。

六、實驗研究法?

教育實驗法就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控制條件的情況下,對教育對象施加可操縱的教育影響,然後觀測變化,以此推斷所加教育影響預期效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聯繫的一種研究。

七、實驗研究法的類型:從性質上分為:1.實驗室實驗。2.自然實驗。從實驗設計上分為:1.單組實驗法。2.等組實驗法。3.循環實驗法。

八、實驗研究法的要求:1.設計實驗組。2.培訓實驗人員。3.前測與後測。4.加強對教育實驗的控制。實驗研究法的步驟:1.選定課題。2.形成假説。3.設計實驗方案。4.實施實驗方案。5.撰寫實驗報告。

九、行動研究:《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把行動研究定義為:由社會情況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或教育實踐的理論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依賴的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性研究。行動研究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指導實踐型。一種是獨立型。 2.

信息檢索能力。:1.手工檢索。手工檢索簡稱手檢,是以手工方式,利用印刷型檢索工具來檢索信息資料的一種檢索手段。優點是方法較簡單、靈活,不需要藉助任何設備,只需要必要的檢索工具便可隨時隨地檢索信息。缺點:費時費力、速度慢、效率低,容易出現漏檢和誤撿。手工檢索工具主要郵目錄類、索引類、文摘類三部分組成。確切地説是一種言語能力,聽説是讀寫的基礎。另一方面是元語言能力。

2、語言能力作為一種最基本的課堂教學能力又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可觀察性。

3、教師語言能力的要求有哪些?

(1)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2)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3)教師語言的激勵性 (4)教師語言的啟發性

4、教師應具備什麼樣的語言能力? 的能力? (1)互相尊重(2)優勢互補(3)情感互動

4、教師如何提高與領導交往的能力?

(1)認同領導(2)與之合作 5.教師認同領導的意義? (1)教師認同領導,下級服從上級是發揮整體功能的要求,也是民主集中制的體現

(2)教師認同領導,執行領導的決策,是教師具有組織觀念的一種表現

(3)教師認同領導,是教師實

十、行動研究的特點?

1、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 2.實踐者直接參與研究。 3.自然狀態下研究。 4.研究方法靈活。

十一行動研究有以下幾個環節:1.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組織課題組。2.研究對策,制定計劃。:1.搞好調查研究,做好問題的彙總。2.學習理論,查閲資料。3.制定計劃。3.實施計劃,伴隨觀察。4.效果評估,計劃調整。

第六章 國小教師的信息能力

信息與物質、能量構成了現代社會的三大資源,成為社會進步的強勁推動力。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能力是從教的前提,信息能力也就成為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息具有廣泛影響的觀點是:信息就是用語言、文字、數字、符號、圖像、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傳遞的內容。

所謂信息能力就是對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傳遞、運用能力。信息能力是每個公民具備的基本能力。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必須具備這一基本能力。

從信息角度看,教學是一種信息傳遞過程。各種教的形式,無論是語言講解、用實物模型顯示等傳統方式,還是錄音、錄像等現代化手段,在本質上主要都是想學生髮出信息。

教師應具有哪方面的信息能力不僅與教師的職業特色有關,也與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徵有關。 國小教師的信息能力應側重以下幾個方面:信息獲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傳遞能力。 第二節 信息獲取能力

一、教師的信息資源瀏覽與查找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信息資源能力。教師可利用的信息資源包括自然信息資源和人工信息資源,自然信息資源是以具體的事、物的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而人工信息資源包括語言、紙質文本、音像資料和電子文本等以符號的方式記載的信息。可供國小教師利用的信息資源有學生、教師、學校的資料室、圖書館、互聯網等。

2、計算機檢索。計算機檢索系統包括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和檢索應用軟件。計算機檢索包括光盤數據庫檢索、網絡數據庫檢索和互聯網信息檢索。 3. 圍繞課題查找資料案例。

1、提出問題。2.選擇檢索工具。3.確定檢索途徑。4.確定檢索方法。5.按線索查找。6.索取文獻。7.閲讀文獻。

二、國內手工檢索工具書

包括:1.目錄類。《全國新書目》《全國總書目》《中國國家書目》《科技新書目》《外國報刊目錄》2.索引類。《全國報刊索引》3.檢索性文摘。檢索性文摘包括主要論點、論據、結論。索引性文摘述而不評,陳而不議,真是地反映學術觀點的本來面目。《提要文摘卡片》《中國社會科學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活頁文摘》

三、教師的現場信息收集

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判斷信息需求及利用信

息技術獲取信息能力。 2. 觀察學生和與學生進行

有效交流的能力。瞭解學生是教師進行高質量高效率教學的前提條件。 第三節 信息理解與處理能力

一、國小教師的信息理解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識別教材信息的能力。現代的教材有着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這些形式可以概括為:1.教科書教材。2.圖書教材。3.視聽教材。4.現實教材。5.電子教材。 2.讀懂學生方面信息的能力。 3.評價判斷信息的能力。

二、人們利用信息技術的根本目的是將所得到的信息化為己有。

三、國小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可以概括幾個方面? 1.信息分類能力。

2、信息統計與分析能力。 3.信息重組能力。

4、信息編輯加工能力。 5.信息存取能力。

教師職業能力

第七章國小教師的語言能力 1.語言能力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個人使用語言的能力,(1) 掌握和運用發音的能力。

發音的能力;共鳴的能力;吐字歸音的能力。 (2)掌握和運用教學語言節奏的能力。高抗型;凝重型;低沉型;輕快型;舒緩型。

5、書面語言的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1) 教學中的板書能力。 (2) 教學中撰寫批語的能力。 (3)教師書面語言能力的修養。 6.板書設計的步驟有哪些? (1)明要求(2)抓重點(3)選詞語(4)定形式 (5)分層次(6)留餘地

7、教師應具備怎樣書面語言能力的修養?

(1)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修養 (2)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 (3)廣泛學習,加強知識修養。 8.教師體態語言能力包括哪幾方面?

(1)目光的運用能力 (2)表情的運用能力 (3)手勢的運用能力 (4)距離的運用能力 (5)教師儀表風度要求與養成。 9.教學時語言的藝術,所以教學語言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 10.“確切、明白、簡潔、通俗、優美、形象”是對教師口頭語言的基本要求。

11.國小教師的語言能力包括哪幾方面?

(1)口頭語言的能力 (2)書面語言的能力 (3)體態語言的能力

第八章 國小教師的交往能力 1.國小教師的交往能力包括哪幾方面?

(1)與學生交往的能力 (2)與同事交往的能力 (3)與領導交往的能力 (4)與家長交往的能力

2、教師如何提高與學生交往的能力?

(1)關注學生的身心需要 (2)探究學生的內心世界 (3)給予學生適當選擇權 (4)鼓勵學生認識個人價值 (5)欣賞學生的獨特見解 (6)分享健康的幽默感

3、教師如何提高與同事交往

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保證。

6、教師如何提高與家長交往的能力?

(1)尊重家長,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

(2)加強溝通,形成教育的合力。

(3)注重指導,提供優秀教育方法。

7.教師的人際交往中應該注意什麼?

(1)培養正確的交往價值觀。 (2)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3)挖掘彼此的長處和優勢。 (4)學會調整情緒。

8、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和渠道有哪些?

(1)邀請家長參與課堂教學 (2)開展積極互動性的家訪 (3)召開讓人愉快的家長會

第九章 國小教師的教育機智(重點) 1.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指教師面對教育過程中的偶發事件,快速地做出反應,果斷地採取恰當教育措施的能力。

2、教育機智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這些因素是觀察、理解、決策與實施。

3、觀察是教育機智形成的基礎,理解是教育機智形成的保障。 4.教育機智具有哪些特徵? (1)教師所處理的事件具有偶發性。

(2)教師表現的行為具有果斷性。

(3)教師使用的方法具有得當性。

5、關於教師所處理的事件具有偶發性的案例分析

對於這種偶發性事件,教師一定要沉着冷靜,採取適當的方法解決,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多累積經驗,並注意學習其他教師處理這類事件的解決方法,這樣,一旦事情出現,就能夠從容應對,恰當解決。

6關於教師表現的行為具有果斷性的案例分析 在一些情況下,教師處理問題必須抓住有利時機快速解決,應隨機應變,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教師從接收信息到決策和處

理,體現了教育機智的果斷性。 7.形成教育機智的條件有哪些?

(1)有強烈的責任感 (2)要了解學生

(3)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4)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8.教師應該怎樣瞭解學生?

教師只有深刻理解學生,才能當代,教師將成為終身學習者的楷模。

教師積極的情感態度更是增強教師工作熱情、責任心和自我效能感,促進教育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和發展的動力基礎。 教師的業務能力不是一招學會,就終身受用的,第十一章

1、師德修養的幾個方法

1、學而不厭

2、反躬自省

3、慎獨

2、反躬自省即內心的省察,注重良心在修養中的作用,強調自我監督。

3、慎獨是指及時當你獨自

一人時,也不要説壞話或聲音,瞭解他們的感受並且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時刻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言語交流、態度變化等方面從中發現問題。

19、在在對話中,同事們會幫

助教師回顧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其中的教育教學進行為提供不同的理解,2、

3、

形成相應的教育機智。教師對學生各方面都非常詳細的瞭解,才有可能充分估計到某一教育影響或手段在學生身上發揮作用的可能性與實效性。這樣什麼樣的口吻。教師才能決定選取什麼樣的方式、選擇什麼樣的時機。因此,深刻的瞭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是形成教育機智的必要條件。 9.教師要具備怎樣的良好的心理品質?

(1)敏鋭的觀察力 (2)豐富的想象力 (3)靈活的思維力 (4)積極穩定的情感

10、課堂教學中的教育機智通常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處理教學疑難問題; (2)處理課堂偶發事件; (3)處理非主體突發事件; (4)處理自身失誤。

11、關於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案例分析

教師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由於所提問題本身的特點、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特點以及個人成長環境因素的影響,經過學生的進一步思考,也許會提出令教師意想不到的疑難問題,使教師難以回答。

12、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思想、情感、態度交流和溝通的過程。 13.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有哪幾方面?

(1)隨機調整課堂上與學生交往的機智

(2)隨機調整在課外與學生交往的機智

14、運用教育機智的建議有哪些(用於案例分析——重點) (1)尊重學生(2)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3)情緒要穩定(4)態度要誠懇(5)語言要含蓄(6)行動要沉着(7)方法要恰當(8)要避免刻意(9)要避免説教(10)要適可而止

15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前提。

16關於語言要含蓄的案例分析 教師在運用教育機智時應注重語言的含蓄、委婉。這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行為表現做出隨機即時的反應時,在語言的使用上應儘量避免生硬、直接的表達,而應較為隱晦的説出自己的看法,語氣温和,易於學生接受。

能力第十章

1、擁有淵博的知識儲備是教師賴以從教的基本前提之一,尤其在信息化、高科技化和知識經濟的教師需要通過研讀教育理論與知識,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並結合教育實踐進行積極的自我反思與教育探索,進而達到更新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目的。

4、

作為教師,專業教育者這一角色在教師所有的角色中居於重要的核心地位,也是標緻教師這一角色身份的一個主要特徵。

5、

角色認知指覺得扮演者對自己所 扮演的某一個角色規範的認識和了解。

6、

高素質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具有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不可替代性。

7、

當前社會,教師的角色不再以傳播者、講師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主要職能已從教轉化為導。有

1、引導

2、指導

3、誘導

4、輔導

5、教導

8、

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在眾多角色中十分重要。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

9、

傳統的課程評價觀,內涵窄淺,標準單一,重終結性評價而輕形成性評價,重表面課程分數而輕主體性人格發育,教師其實施扮演着最終的課程分數的評判者。

10、

提高教師的角色認知能力的途徑?

1、轉變教師的觀念和態度

2、教師學歷的提升

3、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

4、參與教育研究

5、學校行政領導的支持和獎勵體制的建立

11、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師對各種教育觀念、言論、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教育事實和教育現象進行的自主判別和認真審視,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檢視和反省。傳道、授業、解惑者一舊的教師角色是我們長期以來效仿的楷模。

作壞事,而要學的在你自從而使自己有機會,有能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力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知恥。

題。

4、事業心在教師的整體素

20、教學日記是每週對教學

質結構中有突出地位,是中發生的關鍵事件的記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事錄。 業心是個體堅定的職業

信念,是個體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執着地追求。教師的事業心就是教師堅信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時崇高的事業,因而一心撲在事業上,要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成績和貢獻的信念。

5、職業信念指一個個體對

職業的性質價值、職責等任職個追求。

6、事業心主要包括 職業信

念、愛心、責任心、敬業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

7、愛心是教師從事教育工

作的基礎,更是教師事業心的核心。

8、敬業精神是教師事業心的高度、集中體現。敬業精神的高低對教育事業及其效果的影響尤其顯著。

9、教師事業心的培養?

1、奉獻精神是培養事業心的首要要素

2、提倡自我管理能力

3、強調動機意識。

10、學會任職、學會做事、學

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從根本上更新了學習的內涵,將學會學習置於21世紀教育的核心。

11、信息一事簡單地説是人

們潛心捕捉、發現、分析、判斷、吸收和利用信息的慾望及自覺程度,是獲得和利用信息的前提和基礎。

12、良好的信息意識是教師

掌握動態知識的保證。

13、良好的信息意識是教師

素質提高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14、新型思維方式的特徵

1、獨立性

2、創新性

3、多向性

15、自我反思能力的要素?

1、提出問題的能力

2、分析問題的能力

3、解決問題的能力

16、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

1、在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中培養反思習慣

2、通過學生的視角發現問題

3、同事的經驗和評論

4、教學日記

17、反思的問題往往是教師

本人覺得最有趣、最有意義或教學中丞待解決的問題。

18、教師要用心傾聽學生的

教師職業能力 篇六

教師職業能力

1、教師職業是指在學校中以教育學生為主要職責的人的工作。 2. 教師職業的性質:首先教師職業是以培養人服務於社會為宗旨。其次教師的培養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訓練,專業訓練是他的一個基礎內容。再次,教師在自己的專業範圍內有一定的自主權。最後,教師要有自己的專業團隊。

3、教師職業能力: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在實踐中形成並發展的,直接影響教師教育活動成效和質量,使教育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能力。

4、教師職業能力的特徵:實踐性,穩定性,發展性,差異性。 5. 教師職業能力的功能:一。完善個人修養。二。提高職業威望三。增強職業信心。四。提高工作效率。五。保證工作質量

6、中外教師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的研究有哪些代表性觀點? 國外代表性觀點認為,在職業發展中,教師所關注的事物依照一定的順序變換選擇,呈現為教學前關注,早期生存關注,教學情境關注,對學生關注四個階段。國內研究來看,教師在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要經歷:1.角色適應階段2.主要發展階段3.。最佳創造階段另一種觀點1.形成期2.發展期3.成熟期

7、教師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環節:學習—觀察—模仿—實踐—反思—革新—再實踐

8、影響教師職業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一。個人因素的問題意識,知識修養,實踐經驗,反思習慣二。外部條件中的評價機制。學校管理制度。教師培訓,交流合作與專家支持等因素的 9. 教師職業能力考核的目的何在?

首先通過教師職業能力考核來説明應考人員具備了做教師工作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其次,對用人單位來説,教師職業能力考核宜作為早期篩選測驗來使用。再次,此種考核具有較強的客觀性,有利於打破選人的人情阻力,抵制不正之風。最後,教師職業能力考核是在國家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指導下,由教育有關部門組織教育專家精心研製。

10教師職業能力考核的目的何在?

教師職業能力考核的目的是為了選拔能夠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優秀人才,考核分普通面試,筆試,情境測試三部分,從不同角度角度考察教師的素質,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功能。 10. 國小教師應具備哪些剛面的職業能力?

一。 教師完成教育工作任務的能力1教學能力2.德育能力3.管理能力4.教育科學研究能力二教師一般性職業能力1.信息能力2.語言能力3.交往能力4.教育機智5.角色認知能力6.自我能力提高能力 11. 幼兒園教師應具備哪方面的職業能力?

一。 幼兒教師完成教育工作任務的能力1.教育能力2.教育科學研究能力二。幼兒園教師一般職業能力1.信息能力2.教育機智3.角色認知能力4.心理調適能力

12、教學認知能力:就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信息的接收,加工儲存和應用的能力。 13. 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將規劃教學系統的各種資源和條件,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選擇最佳教學程序和教學策略,幫助學習者達成預期目標設計策劃的能力。

14、小結能力:是教師在一個教學內容結束或課堂教學任務終了階段,通過重複強調,歸納總結實踐活動等方式回顧概括所講主要內容,強化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的教學行為。 15. 教學評價能力:是一種在收集必要信息的基礎上依據上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教學系統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 16. 設計教學目標從哪些方面着手?

1、鑽研教學大綱,分析教材內容2.確定學生已有的學習狀態和發展水平3.確定目標分類4.準確表達教學目標 17. 如何理解課程概念?

課程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的所有經驗,更強調課程的動態性與過程性。 18. 如何才能具備瞭解教育對象的能力?

備課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教學對象,瞭解他們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瞭解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最後達到全班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和發展目的。 19. 如何分析處理教材?

教師分析和處理教材,不是為了自己增長知識,而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就需要通過鑽研教材,掌握教材所要求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20、教學設計方案的能力包括哪幾方面? 1. 確定教學目標2.設計教學活動3.預測學生行為4.準備教學媒體5.分配教學時間 21. 常見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一。 講解接受模式二。探究—發現模式三。介於講解接受模式與探究—發現模式之間的教學模式。 22. 突出教學重點的方法有哪些?

1、明確重點問題,引起學生重視2.講解重點問題,要做好充分準備3.鞏固重點問題,做好必要的練習4.處理好重點問題和非重點問題的關係

23、突破教材難點的方法有哪些?

1、缺乏基礎知識造成的難點2.由於知識抽象造成的難點3.對新知識過於生疏造成的難點4.其他情況造成的難點 24. 要想更好的導入新課,必須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

一。 集中學生的注意二。引起學生的興趣三。激發學生的思維四。明確教學目的五。自然進入新課 25. 講解的結構有哪些? 一。 引入二。展開三。結束 26. 提問有那幾階段?

1、引起關注2.陳述問題3.教師啟發4.教師評價

27、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時,應該注意哪幾個方面? 1. 啟發引導的多樣性2.啟發引導的時效性3.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啟發引導4.啟發引導要恰如其分5.啟發引導要充分信任學生 28. 一個好的板書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板書設計要有計劃性2.板書設計要精練完整3.板書設計要直觀具有啟發性4.板書設計要巧妙美觀 29. 課堂小結能力的要求有哪些?

1、小結要自然妥帖2.小結要首尾照應3.小結要緊扣中心4.小結要內外溝通

30、在教學評價中,日常考察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1. 口頭提問2.批改作業3.小測驗

31、德育能力: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

32、第一印象:是指教師對學生最初的認識和感受,也稱最初印象心理學稱“首因效應”

33、現象一本質法:這種方法就是直接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表現,透過現象看本質,進而對學生有較客觀的評價

34、效應—本體法:這種方法就是分析事物間的相互聯繫開始,抓住事物變化後產生的效應,由認識事物變化後所產生的效應來認識事物的本體。

35、説服教育: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提高思想道德認識的一種方法。

36、榜樣示範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優良品質,模範行為去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

37、情感陶冶法:是通過教師自覺地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及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和薰陶,從而使他們的道德情感和性格逐漸完善的一種方法。

38、實際鍛鍊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方法。 39. 自我教育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積極進取心,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的任務,進行自覺地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的方法。

40、心理定勢:是指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所形成的一種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趨勢。

41、你認為教師的德育能力應由哪幾部分構成?

瞭解學生的能力,正確評價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能力。 42. 教師對學生的偏見要克服哪些偏見

1、消除以第一印象2.克服心理定勢3.驅除暈輪效應4.力戒近因效應 43. 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 領會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2.明確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目標3.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4.堅持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以人為本 44.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説服教育法2.榜樣示範法3.情感陶冶法4.實際鍛鍊法5.品德評價法 45.教師在進行情感陶冶教育時應注意什麼?

1、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2.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3.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活動。 46.教師如何知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1、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願望與動機2.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習慣3.幫助學生掌握進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47、你認識實際鍛鍊的方法有哪些?1.學習活動的實踐2.完成具體任務的實踐3.執行制度的實踐

48、品德評價法有哪幾種方式?1.獎勵2.懲罰3.操行評定 49.你認為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1、瞭解學生心理現狀2.熟悉國小生心理常見心理異常症狀3.經常傾聽學生的心聲4.掌握一些心理疏導的技術

50、瞭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1.瞭解和研究班集體2.瞭解和研究學生個人

51、國小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一。瞭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能力三。因材施教重視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四。營造輕鬆自由的班級環境。

52、確立班集體目標有哪些基本要求?1.體現時代精神2.有明確的導向性3.注意目標的層次性 53.建立班委會應遵循哪些原則?

1、民主性原則2.用其所場原則3.教育與鍛鍊相結合的原則4.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

54、教師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需要做好哪幾項工作?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認識2.抓好常規訓練,嚴格行為規範 3.培養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4.獎懲分明重視榜樣作用。 55.轉換邊緣生,教師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1.以愛動其心2.以理服其人3.以智導其行。 56.在班級環境建設中,要求教師做到那幾點? 1.佈置好班級2.辦好板報3.建好圖書角 57.組織開展主題活動要求教師做到哪些方面?

一。主題設計要精心二。主題要有指向性三。主題要有趣味性四。主題要面向全體學生五。主題要鮮明的時代性 58.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應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

一。要做好計劃明確活動目的。二。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三活動設計要富有吸引力。四。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各項活動 59.國小教師應具備課堂管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1、課堂秩序管理能力2.個別問題學生的處理能力,教師可以採取轉移注意,行為替換,及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方法3.善於根據學生特點及時調整教學秩序的能力4.利用教學反饋信息組織教學的能力。 60.制定研究方案:所謂制定研究方案是指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開始進行課題研究工作的思想和框架。

61、調查研究法:就是直接找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的談話,從而手機材料的一種方法。

62、實驗研究法:就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目的計劃,在控制條件情況下,對教育對象事假可以操縱的教育影響,然後觀察變化。 63.行動研究:由社會情況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或教育實踐的理論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依賴的被禁搞得理解多進行的反思性研究。

64、選擇課題的原則有哪些?

1、價值性原則2針對性原則3.新穎性原則4.實用性原則5.可行性原則 65.實施研究方案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1、控制研究工作進程2.收集與整理資料3.寫作論文或報告。 66.調差研究法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1.1.確定課題制定計劃2.實施調查,落實計劃3.分析整理資料完整4.撰寫報告。 67.實驗研究法的類型有哪些?

1、從性質上可分為實驗室實驗,自然實驗2.從實驗設計上可分為,單組實驗法,等組實驗法,循環實驗法。 68.實驗研究法的具體步驟與要求是怎樣的?

1、設計實驗組2.培訓實驗人員3.前測與後測4.加強教育實驗的控制實驗研究法的步驟:1.選定課題2.形成假説3.設計實驗方法4.實施實驗方案

教師職業能力 篇七

《教育職業能力》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第一章

1.試題:教師以順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務為特徵的職業活動能力稱為( ) A·教師職業能力B.教育藝術C.教師專業能力D.教師職業技能 答案:A.教師職業能力(P1) 2.試題:教師職業能力最基本的特徵( ) A.穩定性B.發展性C.實踐性D.差異性 答案:c.實踐性(P4) 3.試題:人類運用語言、符號、規則、模型怒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知識修養、專業能力的內在表現,這種能力加涅稱之為() A.認知策略B.動作技能c.言語能力D.智慧技能 答案:D.智慧技能(P11) 4.試題:.加德納把人的智能分為( ) A.六種B.七種c.八種D.九種 答案:D.九種(P12) ’ 5.試題:以教師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心境狀態特徵來劃分教師職業能力發展過程的理論,稱為() A·關注論B_角色認知論c.心境論D.典型行為論 答案:c.心境論(P1 5) 6.試題:教師對各教學要素領會、分析、判斷的能力,屬於( ) A·教學認知能力B.教學設計能力c.教學實施能力D.教學反思能力 答案:A. (P2 3) 7.試題:學生的感覺、知覺、思維、記憶、注意≯想像、情緒、情感與意志等屬於學生的() A·學生的個性心理B.學生的心理素質c.學生的心一埋過程D.學生的心理特徵 答案:C(P29) 8.試題:教學設計的第一個步驟是( ) A·瞭解學生B.教學目標設計c.分析教學內容D.編寫教案

9·試題:為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措施屬於( ) A·教學設計B.教學原則c.教學策略D.教學方法 答案:C.教學策略(P34) 10.試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組織管理課堂秩序,集中學生注意力,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達到課堂教學的預定目標的能力,稱為( ) A·教學能力B.教學管理能力c.教學調控能力D.教學實施能力 答案:C. 11.試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稱為( ) A.課堂教學紀律.學生行為守則c.課堂教學常規.學生行為規範 答案:C. 12.試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價值觀進行反思,屬於( ) A.任務指向型教育反思 B。自我指向型教學反思 c.內向型教學反思 D.外向型教學反思 答案:B.自我指向型教學反思(P40) 13.試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反恩,屬於( ) A.任務指向型教學反思B.自我指向型教學反思C.內向型教學反思D.外向型教學反恩 答案:A.任務指向型教學反思(P41) 1 4.試題:教師寫教學反思日記,屬於哪種反思方式() A.內部自我對話式B.外顯自我對話式C.同事討論式D.行動研究式 答案:B.外顯自我對話式(P41) 第三章 5.試題:認為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品行也一定不錯,這屬於對學生評價時出現認知偏差的() A.首因效應B.心理定勢c.暈輪效應D.近因效應 答案:C.暈輪效應(P55) 16.試題:教師因學生最近的一次不良行為而否定其以前的表現,這屬於對學生評價時出現認知偏差的

A.首因效應B.心理定勢c.暈輪效應D.近因效應 答案:D.近因效應(P55) 1 7.試題:利用某些材料,如一些模糊的人形,或讓學生自己作畫,或讓學生根據給出的一個場景講故事等,讓學生在不受限制、毫無警惕和防衞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態度反映 出來,從而對學生的心理品質作出評價的方法,屬於( ) A.量表測定法B.自由反應法c.投射調查法D.模擬自然刺激法 答案:c.投射調查法(P57) 18.試題:通過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表現,進而對學生心理品質作出評價的方法,屬於( ) A.現象一本質法B.效應一本體法c.觀察法D.刺激一反應法 答案:A.現象一本質法(P57) 19.試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提高思想道德認識,這種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稱為( ) A.榜樣示範法B.自我教育法C.説服教育法D.情感陶冶法 答案:C.説服教育法(P60) 第四章

20.試題:教師在新課程講授後,根據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具有共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面向全體學生所 做的輔導,這屬於( ) A.單元輔導B.反饋輔導c.自學輔導D.考試輔導 答案:B.反饋輔導(P78) 21.試題:按照國家規定,學生每週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應該不少於( ) A.1次B.2次C.3次D.4次 答案:B.2次(P82) 22.試題:中等學校中所謂的“一課”、“三操”、“兩活動”中的“活動”,除了課外體育活動之外,還有( ) A.綜合實踐活動B.小組活動c.體育競賽活動D.體育達標活動 答案:c.體育競賽活動(P82) 23.試題:中學生比較合理的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一般不超過( ) A.8小時B.9小時C.10小時D.12小時 答案:A.8小時(P83) 24.試題:學校應該控制學生的課外課業負擔,一般來講,學生每天的課外作業量不應該超過() A.30分鐘B.50分鐘c.60—120分鐘 D.140分鐘 答案:60-120分鐘(P84) 25.試題: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的標誌是:具有( ) A.好的班主任B.良好的班幹部C.良好的班風D.良好的班級紀律 答案:C.良好的班風(P93) 26.試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屬於() A.教育基本法B.教育部門法c.綜合教育法D.單行教育法 答案:B.教育部門法(P95) 第五章

27.試題:現代教育科研產生的標誌性人物之一是( ) A.比奈B.拉伊C.艾賓浩斯D.霍爾 答案:B.拉伊(P103) 28.試題:2 0世紀初,我國出版的教育研究類雜誌之一是( ) A.教育研究B.教育探索c.教育雜誌D.教育科學 答案:c.教育雜誌(Pl 04) 29.試題:20世紀50年代之前,我國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中等教育家是( ) A.蔡元培B.俞子夷C.陳鶴琴D.廖世承 答案:D.廖世承(P1 04) 30.試題:20世紀50年代之前,我國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社會教育家是() A.陶行知B.俞子夷c.陳鶴琴D.廖世承 答案:A.陶行知(P104) 31.試題:教師科研選擇課題的根本標準是( ) A.創新性B.推動教師的工作C.促進學生的發展D.解決問題 答案:B.推動教師的工作(P1 08) 32.試題:通過感官感知對象收集資料的方法,屬於( ) A.觀察法B.調查法C.實驗法D.歷史法 答案:A.觀察法(P118) 33.試題:事先構造好觀察的項目體系,對每一個觀察項目做出明確定義,可以將所記錄的資料轉化為 數據,這類觀察記錄方法稱為( ) A.軼事記錄 B.頻率記錄法c.結構性記錄法D.非結構性記錄法 答案:C.結構性記錄法(P11 8) 34.試題:下列那部作品使用了觀察的非結構性記錄方法() A.一個父親的日記B.大教學論c.理想國D.教育漫話 答案:A.一個父親的日記(P119) 35.試題:通過特定的操作設計檢驗某種設想的實踐效果的方法,稱為() A.觀察法B.調查法C.實驗法D.歷史法 答案:c.實驗法(P1 20) 36.試題:對教育的歷史文獻、歷史遺存所作的發現、整理、考訂、詮釋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教育發展的

狀態及趨勢所作的闡述方法,稱為( ) A.觀察法B.調查法C.實驗法D.歷史法 答案:D.歷史法(P122) 37.試題:行動研究這種提法始於20世紀30年代,最早使用該詞的是() A.勒温B.科利爾c.伊利奧特D.杜威 答案:B.科利爾(P124) 38.試題:以實踐中的實踐者為研究的主體,以實踐者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在實踐中併為了實 踐所作的研究工作,稱為( ) A.觀察研究B.調查研究c。實驗研究D.行動研究 答案:D.行動研究(P124) 第六章

39.試題:教科書上的文字屬於( ) A.內部信息B.自然信息C.人工信息D.宂餘信息 答案:C.人工信息(P1 29) 40.試題:教師講課時,窗外馬路上汽車的喇叭聲對於學生理解教師的語言來説,屬於( ) A.有用信息B.干擾信息C.外部信息D.宂餘信息 答案:D.宂餘信息(Pl 30) 41.試題:能夠從眾多的信息集合中尋找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屬於( ) A.信息分析能力B.信息檢索能力c.信息收集能力D.信息識別能力 答案:B.信息檢索能力(P134) 42.試題:《教育文摘》屬於哪類文獻() A.一次文獻B.二次文獻c.三次文獻D.原始文獻 答案:B.二次文獻(P1 36) 43.試題:教師能夠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卷面得失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瞭解學生的成績分不狀態、學 生對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情況。這種能力屬於( ) A.信息分類能力B.信息編輯加工能力c.信息統計與分析能力D.信息重組能力 答案:C. (P144) 第七章

44.試題:教師使用普通話進行授課,這體現了教師語言的特徵之一是( ) A.科學性B.規範性c.教育性D.啟發性 答案:B.規範性(P1 5 3) 45.試題:要想“道得人人意中語”,就須“求知遍古今”,這説明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必須( ) A.提高思想修養B.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c.提高知識修養D.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答案:c.提高知識修養(P95) 46.試題:教師向學生呈現公式、原理、圖表進行教學,這是用了() A.書面語言B..口頭語言c.身體語言D.有聲語言 答案:A.書面語言(P1 58) 47.試題:某位教師在學生的作品中得到意想不到的發現,便寫上“棒極了!”的評語,這種評語屬於( ) A.欣賞性評語B.指導型評語C.交流型評語D.肯定性評語 答案:D.肯定性評語(P160) 48.試題:上課鈴響,教師進入教室在講台上站定,用目光掃視一下全班學生,使得學生安靜下來,這

主要是運用了( ) A.手勢語言B.體態語言C.表情語言D.口頭語言 答案:C.表情語言(P1 65) 49.試題:一般來講,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手勢語言時,如果表示否定、厭惡的態度,則手勢一般定位在身體的( ) A.肩部以上B.肩部和腰部之間c.腰部D.腰部以下 答案:c.腰部(P167) 50.試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表明態度的非語言的特定身體姿勢,稱為( ) A.手勢語言B。體態語言c.表情語言D.口頭語言 答案:B.體態語言(P167) 51.試題:一般來講,教師和學生進行個別交談時,合理的距離應為( ) A.0.5米以內B.0.5-1.3米C.1.3-2.0米D.2.0—2.5米 答案:B.0.5一1.3米(P168) 第八章

52.試題:教師根據交往的情境和交往對象的變化,能夠適時地調整自己的交往方式、交往策略,這種 能力屬於() A.認知能力B.表達能力c.協調能力D.反恩能力 答案:C.協調能力(P176) 53.試題:教師與其所在的教研組其他教師之間進行的教研活動,屬於( ) A.與正式羣體的交往B.與非正式羣體的交往c.公共的交往D.私人的交往 答案:A. (P184) 54.試題:班主任教師與科任教師,共同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心理狀況,交流彼此在教育中遇到的共

性問題,這屬於教師與普通教師交往能力的() A.相互理解能力B.相互合作能力c.相互學習能力D.相互支持能力 答案:B.相互合作能力(P186) 55.試題:教師與學生家長協商教育學生的方法時,提醒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

能力與獨立能力,一般來講,這種交往策略適用於( ) A.權威型家長B.溺愛型家長c.粗暴型家長D.放縱型家長 答案:B.溺愛型家長(P192) 第九章

56.試題:教師面對特定的學生行為或特定的事件,通過敏鋭地觀察,準確地把握行為和事件的實質

果斷、迅速地做出決策並付諸實施的能力,稱為( ) A.教育藝術B.教育智慧C.教育技巧D.教育機智 答案:D.教育機智(P201) 57.試題:教師教育機智形成的基礎是( ) A.觀察B.理解c.決策D.實施 答案:A.觀察(P202) 58.試題:由於連日大雨,造成學校校舍倒塌,這屬於( ) A.教學疑難問題B.課堂偶發事件C.非主體突發事件D.教師自身失誤 答案:C. (P208) 第十章

59.試題:社會對教師的行為所賦予的期望或規範要求,反映了社會對教師責任的期待,這就是() A.教師期望B.教師職業C.教師角色D.教師規範 答案:c.教師角色(P220) 60.試題:教師在意識水平上對其所應表現的行為和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表現出的認識和理解能力,稱為( ) A.教師職業意識能力B.教師角色認知能力C.教師自我認知能力D.教師角色意識能力 答案:B.教師角色認知能力(P221) 61.試題:教師具有多重角色,人們也用不同的比喻來反映教師不同的角色,其中反映教師對學生身心

成長髮揮重要作用的比喻是( ) A.人類靈魂的工程師B.園丁C.鏡子D.法官 答案:A.人類靈魂的工程師(P222) 62.試題:依據認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教師的角色定位為( ) A.知識的傳授者B.知識的管理者c.學生髮展的促進者D.社會文化的代表者 答案:C(P23 3) 第十一章

63.試題:“急中生智”、“狗急跳牆”等人在特定狀態下的反應屬於( ) A.防衞B.緊張c.轉移D.應激 答案:D.應激(P241) 64.試題:教師總是感到難以完成任務,做事必須反覆檢查,總是猶豫不決,這種現象屬於哪種類型的負性情緒情感( ) A.強迫B.焦慮C.抑鬱D.恐怖 答案:A.強迫(P247) 65.試題:教師總是心境低落,甚至有自殺的想法,這種症狀一般是那種類型的負性情緒情感() A.強迫B.焦慮c.抑鬱D.恐怖 答案:C.抑鬱(P247) 66.試題:一位中學教師因工作壓力過大而精神壓抑,於是他通過外出旅遊來緩解自身的壓力,這屬於

心理調試中的哪種方法( ) A.森田療法B.情緒宣泄法c.認知療法D.淡化與轉移法 答案:A.森田療法(P249) 67.試題: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別關注,這屬於人格障礙的哪種類型() A.自戀型人格B.迴避型人格C.依賴型人格D.偏執型人格 答案:A.自戀型人格(P261) 第十二章

68.試題: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恩想、業務、人格等方面不斷趨於發展和完善的能力,這種能力稱為( ) A.教學能力B.信息能力c.科研能力D.自我提高能力 答案:D.自我提高能力(P271) 69.試題:教師自我提高能力的核心是( ) A.學習能力B.教學創新能力c.教育研究能力D.與人合作的能力 答案:A.學習能力(P271)

二、多選題: 第一章

1.試題:教師職業能力的特徵有( ) A.穩定性B.發展性C.實踐性D.差異性E.認知性 答案:ABCD(P3-5) 2.試題:教師職業的功能主要包括( ) A.完善個人修養B.提高職業威望C.增強職業信心D.提高工作效率E.保證教育質量 答案:ABCDE(P6—8) 3.試題:中等學校教師完成教育工作任務能力包括( ) A.教學能力B.教育能力c.管理能力D.組織能力E.科研能力 答案:ABCE(P1 0) 4。 試題:加涅依據學習結果把能力分為( ) A.言語信息B.智慧技能c.認知策略D.動作技能E.態度 答案:ABCDE(P11) 5. 試題:按照關注論的觀點,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的過程可以分為( ) A.關注他人階段B.關注自己階段c.關注學生階段D.關注社會階段E.關注教學階段 答案:ABCE(P14) 6. 試題:按照角色認知論,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的過程可以分為( ) A.角色感性認知階段B.角色理性認知階段C.角色自我中心認知階段 D.角色比較認知階段E.羣體角色認知階段 答案:ACDE(P15) 第二章

7. 試題:教學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 A.教學認知能力B.教學設計能力C.教學實施能力D.教學反恩能力E.組織研究性教學能力 答案:ABCDE(P22) 8. 試題:教學認知能力主要表現為( ) A.領會課程標準能力B。分析教材能力c.瞭解學生能力D.評價學生能力E.加工教學內容能力 答案:ABC(P23) 9. 試題:教學設計能力主要包括( ) A.教學方法設計能力B.教學目標設計能力C.教學內容整合能力 D.教學策略設計能力E.編寫教案能力 答案:BCDE(P24) 10.試題:教學實施能力主要包括( ) A.課堂組織能力B.課堂監控能力C.實施教案能力D.教學應變能力E.教學藝術能力 答案:BCD(P24) 11.試題:教學反恩能力主要包括( ) A.對教學活動的反思能力B.對學生學習的反思能力c.對教學成效的反恩能力D.對教師自我心理因素的反思能力E.對教學策略的反思能力 答案:AD(P24) 12.試題:我國的課程目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規定( ) A.知識與技能B.過程與方法C.態度情感與價值觀3.記憶與理解E.領會與應用 答案:ABC(P25) 13.試題:教師分析教材能力主要包括( ) A.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B.正確理解教材的特點C.分析教材內容的結構 D.分析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E.深入分析教材內容 答案:BE(P26—27) 14.試題:教師瞭解學生,主要要了解學生的哪些情況( ) A.個性特徵B.心理素質C.道德素質D.學習能力E.身體狀況 答案:ABCDE(P28) 15.試題:教學內容整合的表現主要包括( ) A.分析教學內容B.教學內容心理學化c.教學內容教育學化 D.肢解、重組教學內容E.教學內容具體化 答案:BD(P34) 16.試題:教學策略設計的依據主要包括( ) A.教師B.教學目標c.學生D.教學環境E.教學媒體 答案:BCE(P35) 17.試題:編寫教案的基本原則有( ) A.科學性B。實用性C.針對性D.創造性E.總結性 答案:ABCDE(P36—37) 第三章

18.試題:認知偏差導致對學生評價的不客觀、不公正,其比較突出的表現主要有( ) A.第一印象B.心理定勢c.暈輪效應D.近因效應E.個人偏好 答案:ABCD(P54—55) 19.試題:對學生的心理品質進行評價,可以選擇的方法主要有( ) A.現象一本質法B.刺激一反應法C.效應一本體法D.語言一行為法E.測驗一調查法 答案:ABC(P56—57) 20.試題:通過提供系統的刺激,從而對學生心理品質進行評價,可以採用的具體方法有( ) A.量表測定法B.突然刺激法C.自然模擬法D.投射調查法E.自由反應法 答案:ADE(P56—57) 21.試題:教師常用的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有( ) A.説服教育法B.榜樣示範法C.情感陶冶法D.實際鍛鍊法E.品德評價法 答案:ABCDE(P60—65) 22.試題:以語言文字説服的方法進行恩想道德教育,採用的具體方式有( ) A.講解B.報告c.談話D.討論E.指導閲讀 答案:ABCDE(P60) 23.試題:使用情感陶冶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特點是( ) A.欣賞性B.非強制性C.愉悦性D.隱蔽性E.無意識性 答案:BCDE(P62) 24.試題:使用實際鍛鍊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方式可以有( ) A.學習活動的實踐B.課外活動的實踐C.完成具體任務的實踐 D.執行制度的實踐E.執行學校規範的實踐 答案:ACD(P63) 25.試題:使用品德評價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方式可以有( ) A.紀律處分B.公開表揚c.獎勵D.懲罰E.操行評定 答案:CDE(P64—65) 26.試題:自我教育是一個連續、動態、發展、前進的過程,一般經歷的階段有( ) A.自我認識B.自我評價C.自我控制D.自我驅動E.自我發展 答案:ACDE(P65) 第四章

27.試題:教師的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包括( ) A.組織上課的能力B.維持課堂紀律的能力C.組織課堂發言和課堂練習的能力D.組織課堂分組活動的能力E.組織課堂表演、演講和實驗 答案:ABCDE(P76—78) 28.試題:課堂集體輔導的形式有( ) A.反饋輔導B.單元輔導c.考試輔導D.自學輔導E.個別輔導 答篥:ABCD(P78—79) 29.試題:我國學校開展體育工作的法律依據主要有( ) A.《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B.《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C.《學校體育工作條例》D.〈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的試行辦法》E.《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答案:ABCD(P81—82) 30.試題:實踐中,學校的衞生工作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 A.教學衞生B.體育衞生c.勞動衞生D.心理衞生E.生活衞生 答案:ABCDE(P84—85) 31.試題: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的內容主要來源於(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D.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E.中國小生守則 答案:DE(P88) 32.試題:要管理好一個班級,教師需要具備( ) A.建立班集體領導核心的能力B.培養良好的班集體的能力c.解決學生個別問題的能力D.協調校內關係、學生家庭及所在社區的關係E.正確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答案:ABCDE(P92—94) 第五章

33.試題:文獻資料檢索的知識包括( ) A.檢索的途徑B.資料的類型C.檢索的目標D.檢索的方法E.檢索的工具 答案:ABI)E(Pll0) 34.試題:教師進行科研時,實施研究計劃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 A.確定課題B.控制研究工作進程C.收集資料D.整理與分析資料E.寫作研究報告與論文 答案:BCDE(P115—116) 35.試題:下列哪些方法屬於觀察的非結構性記錄法( ) A.等級記錄B.頻率記錄C.連續記錄D.符號記錄E.音像記錄 答案:ABCD(P119) 36.試題:觀察法的實施階段要做哪些工作( ) A.確定課題B.進入現場C.進行觀察D.交談E.記錄 答案:BCDE(P11 9) 37.試題:下列哪些方法屬於調查法( ) A.觀察法B.問卷法c.訪談法D.實驗法E.歷史法 答案:BC(P11 9) 38.試題:一份結構完整的問卷應該包括( ) A.題目B.致答卷者C.指導語D.正文E.結束語 答案:ABCDE(P120) 39.試題:實驗研究報告的組成大體有( ) A.問題B.假設C.方法D.數據分析E.結論 答案:ACDE(P122) 第六章

40.試題:按照信息對人們的意義來分類,信息可以分為( ) A.外部信息B.內部信息C.有用信息D.干擾信息E.宂餘信息 答案:CDE(P1 30) 41.試題:中等學校教師的信息能力應側重於( ) A.信息獲取能力B.信息理解能力C.信息分析能力D.信息處理能力E.信息傳遞能力 答案:ABDE(P132) 42.試題:教師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主要有( ) A.學生B.教師C.資料室D.圖書館E.互聯網 答案:ABCDE(P1 33) 43.試題:現時代的教材有着多種多樣的形式,包括( ) A.圖書教材B.教科書教材C.視聽教材D.現實教材E.電子教材 答案:ABCDE(P142) 44.試題:信息處理能力包括( ) A.信息分類能力B.信息編輯加工能力C.信息統計與分析能力 D.信息重組能力E.信息存取能力 答案:ABCDE(P1 44) 45.試題:教育口語使教師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規範的談話,包括( ) A.勸導語B.表揚語c.批評語D.激勵語E.命令語 答案:ABCD(P145) 46.試題:教學口語使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的用語,包括( ) A.導入語B.講授語C.提示語D.提問語E.總結語 答案:ABDE(P1 45) 第七章

47.試題:教師的語言是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的,與其他職業語言相比,具有的特徵是( ) A.科學性B.規範性C.教育性O.啟發性E.審美性 答案:ABCDE(P1 5 3—1 54) 48.試題:教師語言能力在教學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 ) A.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B.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C.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D.影響學生能力的發展E.影響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 答案:BDE(P1 55—1 56) 49.試題:教師語言對學生知識掌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影響學生知識掌握的( ) A.生動度B.準確度C.清晰度O.豐富度E.流暢度 答案:ABC(P1 55) 50.試題:教師語言對學生能力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影響學生的( ) A.表達能力B.批判能力c.思維能力O.理解能力E.審美能力 答案:ACE(P155—1 56) 51.試題:教師在運用口頭語言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 ) A.準確規範B.通俗易懂C.清晰簡明D.具有邏輯性和針對性E.合理的語調語速和節奏 52.試題: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恰當地使用沉默,其可以發揮的功能有( ) A.信號功能B.評價功能c.教育功能D.遏制功能E.抗議功能 答案:ABCD(P17 O一171) 第八章

53.試題:教師的人際交往能力主要包括( ) A.認知能力B.表達能力C.協調能力D.反思能力E.實踐能力 答案:ABCD(P176) 54.試題:教師與學生的交往能力包括( ) A.理解能力B.交往認知能力c。移情能力D.語言表達能力E.協調能力 答案:BCDE(P181) 55.試題:提高教師與學生交往能力的原則有( ) A.平等B.尊重c.關注D.理解E.信任 答案:BCE(P182—183>56.試題:教師與普通教師之間的交往能力包括( ) A.相互理解能力B.相互競爭能力c.相互學習能力D.相互支持能力E.相互合作能力 答案:ACDE(P185-186) 57.試題:教師要取得領導的信任,需要具備的品質與能力有( ) A.高尚的道德品質B.良好的溝通能力C.出色的工作能力D.絕對的服從能力E.無私的奉獻能力 答案:ABC(P1 88) 58.試題:提高教師與學校領導交往能力的原則有( ) A.服從領導分配B.支持領導工作C.加旺相互溝通D.建立合作關係E.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 答案:ABCDE(P1 88—189) 第九章

59.試題:課堂教學中的教育機智通常表現在( ) A.處理教學疑難問題的機智B.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機智C.處理非主體突發事件的機智D.處理自身失誤的機智E.處理意外事件的機智 答案:ABCD(P206) 60.試題:教育機智包括一些基本的因素,這些因素是( ) A.觀察B.理解c.決策D.設計E.實施 答案:ABCE(P201) 61.試題:教師教育機智的外在表現和發揮作用的必要途徑是( ) A.觀察B.理解c.決策D.設計E.實施 答案:CE(P2 02) 62.試題:教育機智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 A.學識的淵博性B.事件的偶發性c.行為的果斷性D.方法的得'-3性E.決策的迅捷性 答案:BCD(P203—204) 63.試題:教師形成教育機智的條件有() A.有充分的自信心B.有強烈的責任感C.要了解學生D.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E.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64.試題:道德教育中的教育機智是一種隨機性智慧,以下哪些屬於它的表現( ) A.提示B.發揮c.滲透D.替換E.評價 答案:ABCDE(P21 0—211) 第十章

65.試題:傳統教學環境與現代教學環境的區別主要有( ) A.教師中心一一學生中心B.獨立學習一一合作學習c.單一媒體一多媒體

D.單向發展一一多方面發展 E.接受學習一一探究式學習答案:ABCDE(P235) 66.試題:以下可以被認為是教師角色的有( ) A.人類文化的傳遞者B.學生靈魂的塑造者c.專業人員與教育家D.人際關係的協調者E.學生學業的評價者 答案:ABODE(P222—228) 第十一章

67.試題:教師應激反應綜合症的前期現象都有( ) A.長期持續的疲勞感B.四肢乏力C.記憶力減退D.經常性失眠E.經常沉默不語 答案:ABCD(P242) 68.試題:教師經常體驗到的負性情緒情感主要有( ) A.抑鬱B.焦慮C.內疚D.憤怒E.嫉妒 答案:ABCDE(P245) 69.試題:負性情緒外化為特徵性的行為方式有( ) A.固執B.退化C.頭痛D.自我懲罰E.攻擊 答案:ABDE(P246) 70.試題:負性情緒軀體化的表現形式有( ) A.恥辱B.頭痛惡心C.胃痛腹瀉D.心神不寧E.手腳發麻 答案:BCE(P245) 71.試題:中等學校教師常見的負性情緒情感的類型有( ) A.強迫B.憤怒C焦慮.D.抑鬱E.恐怖 答案:ACDE(P245) 72.試題:教師由於焦慮所產生的症狀有( ) A.驚慌B.神經衰弱C.血糖升高D.植物性神經失調E.緊張不安 答案:ABCDE(P246) 73.試題:教師提高工作中的心理調適能力的方法主要有( ) A.逃避現實法B.移情理解法C.森田療法D.淡化與轉移法E.認知療法 答案:CDE(P249—251) 74.試題:採用情緒宣泄的方法來進行心理調適的具體做法有( ) A.順其自然B.傾訴c.洗衣服D.唱歌E.大聲叫喊 答案:BDE(P245) 75.試題: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徵有( ) A.具有強烈的自信心B.和諧的人際關係C.具有強烈的成功動機D.有效發揮個人的潛能E.寧靜的心境 答案:BDE(P245) 76.試題:教師中最為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是() A.自戀型人格B.迴避型人格C.依賴型人格D。偏執型人格E.癲狂型人格 答案:AD(P262) 77.試題:教師要養成優秀的性格,要注意哪些方面( ) A.自律B.自尊C.自信D.負責E.剋制 答案:ABCDE(P264—265) 第十二章

78.試題:教師自我提高能力主要包括( ) A.學習能力B·教學創新能力C.教育研究能力D.撰寫教育論文的能力E.與人合作的能力 答案:ABCDE(P271) 79.試題: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 ) A: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B.進行研究的能力c.優化教學過程的能力D.評價學生的能力E.更新教材的能力 答案:ACE(P279—281) 80.試題:教師在工作中主要的合作關係有( ) A.與領導的合作B.與同事的合作C.與家長的合作D.與學生的合作E.與社會的合作 答案:BCD(P282)

三、簡述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第一章

1、簡述教師職業能力的功能

答案:完善個人修養(1分) 提高職業威望(1分) 增強職業信心(1分) 提高工作效率(1分) 保證教育質量(1分) (P6—8) 2.試題:中等學校教師一般性職業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答案: 信息能力(0.5分)語言能力(0.5分)交際能力(1分)角色認知能力(1分)心理調適能辦(1分) 自我提高能力((P10) 第二章

4.試題:簡述五種教學能力之間的關係。

答案:彼此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聯繫的;(1分)教學認知能力是基礎,直接影響教學設計的質量;(1分)教學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則是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能力;(1分)教學反思能力貫穿教學過程始終,與其他教學能力密切相關,而其他教學能力則往往通過教學反思能力實現;(1分)組織研究性學習能力是針對新課改開設的研究性學習而提出,是中等學校教師應具有的一種教學能力。(1分)(P24) 5. 試題:領會課程標準的能力具體體現哪些方面的內容? 答案:理解課程性質及課程基本理念;(2分)理解課程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1分)掌握內容標準;(1分)依據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1分) (P25-26) 6. 試題:教師在進行課堂調控時,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 答案:

建立課堂教學常規,規範學生行為;(1分) 根據學生特點,及時調整教學;(1分)運用注意規律調控教學;(1分)運用語言藝術調控教學;(1分)利用擻學反饋信息調控教學。(1分)(P38) 第三章

7. 試題:簡述中學德育工作基本任務的內容。

答案:中學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2.5分) 在各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並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成長為共產主義者。(2.5分) (P50) 8.試題:教師使用榜樣示範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案:樹立的榜樣要有時代感、真實感和可接受性;(2分) 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榜樣人物的精神實質,不要簡單模仿;(2分) 調動學生學習榜樣的積極性、主動性。(1分) (P62) 9.試題:教師使用實際鍛鍊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要與説服教育等其他方法相結合;(2分) 教師要嚴格要求及時督促檢查;(2分) 及時強化。(1分) (P64) 10.試題:簡述我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規定心理健康的總目標的內容。

答案: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1分)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1分)培養學生樂觀、(1分)向上的心理品質,(1分)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1分)(P69) 第四章

11.試題:組織學生體育活動的原則有哪些? 答案:全面發展原則;(2分) 增進健康原則;(1分) 全員參加原則;(1分) 因入制宜原則。(1分) (P82) 1 2.試題:中學衞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案: 檢測學生健康狀況;(1分) 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衞生習慣;(2分) 改善學校衞生環境和教學衞生條件;(1分) 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1分) (P83) 第五章

13.試題:教師科研的特殊性體現在哪裏? 答案:教師以科學工作者的態度對待工作中出現的問題;(1分) 用科學研究的程序、方法去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1分) 以改進工作效果為目的,將教育工作與科研工作結合為一體;(1分) 強調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問的研究合作;(1分) 強調教師科研是教師成才之路。(1分) (P102-103) 14.試題:簡述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道德規範的內容。 答案:學生的身心和利益不受損害;(2分) 尊重學生的權益;(1分) 尊重學生的名譽權;(1分) 應該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訓練。(1分) (P105—106) 15.試題:簡述歷史研究要遵循的原則。

答案:歷史客觀性原則;(2分) 歷史整體性原則;(1分) 史論結合原則;(1分) 批判繼承原則。(1分) (P122) 第六章

16.試題: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需要獲取的信息主要包括哪三類? 答案:關於學生各方面的信息;(2分) 學科專業方面的信息;2分) 教育專業方面的信息。(1分) (P130) 17.試題:教師的信息傳遞能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利用口頭語言傳遞信息的能力;(2分) 利用書面語言傳遞信息的能力;(1分) 利用形體語言傳遞信息的能力;(1分) 利用教學媒體傳遞信息的能力。 (P145-147) 第七章

18.試題:教師使用書面語言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注意遣詞造句和修辭;(1。5分) 注意字跡正確、規範(1。5分) 注意板書設計(1分) 注意評語設計(1分)

19.試題:教師的口頭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案:詮釋書面語言;(2分) 靈活把握課堂;(2分)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1分)(P161—162) 第八章

20.試題:教師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要遵循哪些原則? 答案: 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2分)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1分) 保持良好的感受和理解能力;(1分) 養成良好的談話習慣。(1分) (P178一179) 第九章

21·試題:有利於教師形成教育機智的原則性建議有哪些? 答案: 尊重學生;(0.5分)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0.5分) 情緒要穩定;(0.5分) 態度要誠懇;(o,5分) 語言要含蓄;(0.5分) 行動要沉着;(0.5分) 方法要恰當;(0.5分) 要避免刻意;(O.5分) 要避免説教;(0.5分) 要適可而止。(O.5分) (P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