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生觀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1W

人生觀的故事(精品多篇)

人生觀的故事 篇一

從前,有一個乞丐對一位禪師説:

“我一無所有,內心十分痛苦。”

禪師説:“把你的雙目給我,我給你一百兩金子。”

乞丐説:“我的雙目遠遠不止一百兩黃金!我決不會給你。”

“把你的雙臂給我,我給你一百兩金子。”

“不!”乞丐説,“沒有雙臂,我怎樣生活?即使你給我一千兩黃金,我也不會給你。”

“那,把你的雙腿給我吧,我給你一百兩金子。”

“不論你給我多少金子,我也不會把雙腿給你!”

禪師説:“想一想,其實,你並不窮。”

乞丐想了想:“確實是這樣,我不是世界上最窮的人。至少,我有三百兩黃金。”

之後,乞丐反省自己,對人生的價值重新定位,最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

人生觀的故事 篇二

野兔是一種十分狡猾的動物,缺乏經驗的獵手很難捕獲到它們。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為野兔從來不敢走沒有自己腳印的路,當它從窩中出來覓食時,它總是留意翼翼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逃之夭夭。

走過一段路後,如果是安全的,它回到時也會按照原路。

獵人就是根據野兔的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然後做一個機關,第二天早上就能夠去收穫獵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點就是太相信自己走過的路了。

人生觀的故事 篇三

村子裏有兩個老農吵得不可開交。一位智者問兩人為何吵架,一個説,對方立的柵欄佔了他家的地;另一個則稱對方胡説,他根本沒有佔地。

智者聽後,在兩張紙上各寫了一句話,交給兩人。兩人看後,分別在上面寫了一段話,還給了智者。智者將兩張紙交換了一下,遞給兩人,兩人看後,若有所思,默默離開了。

眾鄰里不解,紛紛問怎樣回事。

智者笑了,説他在兩張紙上寫了—“除了這塊地,你最恨他什麼”結果,其中一個寫道:“我最恨他家的作坊,每一天天不亮就開工,咕嚕咕嚕響,我家和四周鄰居天天被迫起得很早。”

另一個寫道:“我最恨他家清理羊圈不及時,一颳風那羊羶味薰得我家和四周鄰居根本沒地方躲,窗户都不敢開。”

智者就讓他們各自看對方寫的紙條,他們看了之後就不再吵了。智者進一步解釋説:“他們不是因為腳下的這塊土地不相容,而是心靈的那塊土地不相容。”

眾人頓悟。

人生觀的故事 篇四

孔子的人生觀和你一樣嗎?

子貢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

春秋時期,魯國是一個弱國,它呈現出這樣的社會狀況:富貴人少,貧苦人多。有很多窮人為了求得生存被賣到周邊國家做奴隸。按照當時魯國的法律,若有人在國外見到本國奴隸並把他贖回來,魯國政府就發獎金給這個人。子貢用自己的錢在國外贖回一個奴隸,他認為做好事求回報不道德,於是拒絕了政府的獎賞。孔子知道後皺了下眉,温和地糾正道:“你錯了!”

相反,一個人失足落水,子路勇敢跳下將他救上岸。這個人非常感激,送給子路一頭牛表示謝意,子路毫不客氣地把牛牽回家,孔子見到子路對他大加讚賞。

為什麼子貢拒絕獎金的高尚行為會受到孔子的批評,而子路接受贈牛的求報行徑卻能得到嘉許呢?

孔子的人學觀點是這樣認為的:“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也就是説,只要符合道義,該獲取的儘管獲取,人們對此是不會反感和厭惡的。子貢以自我標準倡導的善為小善,它影響面小,時間短促,這樣的行為將阻礙更多的奴隸被解救,這種小善是“非”。而子路的善為大善,很多社會人士看到做善行不但使人內心光明,而且還可以揚名獲利,所以紛紛效仿,魯國人將因此喜歡救人於危難之中,此是大善,大善是“是”,其影響時間長,覆蓋範圍廣,起到改良世風,教化百姓的勸德作用。

孔子的是非觀:一個人不能只隨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顧全社會大眾利益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