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鐵杵磨針寓言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8W

鐵杵磨針寓言故事【多篇】

鐵杵磨針寓言故事 篇一

鐵杵磨針寓言故事

李白小的時候,學習不太認真,還沒有完成學業就跑了。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坐在小河邊,用勁磨一根碗口粗細的`鐵棒。他很奇怪,就走上去問:“老婆婆,你這是在幹什麼呢?”

老婆婆把臉上的汗水擦了擦,説:“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

李白感到很好笑,説:“這麼粗一根鐵棒,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枚針呢?”

老婆婆信心十足地説:“只要功夫到家了,自然就可以成功了。”

李白聽後,非常感動。於是,他馬上回去繼續學習,終於完成了學業,成了有名的大詩人。

虞 韶《日記故事》

寓意:要幹成一件事,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恆的決心。

原文: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一老嫗磨杵,白問“將欲何用??”曰:“欲作針”。白笑其拙,老婦曰:“功到自成耳。”白感其言,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

虞 韶,生卒年不祥,元代人,編有童話讀物《日記故事》。

鐵杵磨針讀後感 篇二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針》這篇成語故事。

故事的內容是唐朝時期,小時候的李白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用鐵杵磨成繡花針,李白詫異極了,後來,老婆婆告訴李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從此之後,李白學習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大詩人。

讀了這個成語故事,我明白了做事要有恆心才能成功。

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篇三

李白,字太白,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被稱為“詩仙”。他出生於公元701年,出生地碎葉(古城名,今屬俄羅斯),祖上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公元705年,李白的一家從碎葉城搬到了西蜀綿州彰明(今四川北部江油縣)。

李白的父親及其一家,原來住在西域,用的都是胡人的名字。搬到西蜀之後,便要恢復祖上的李姓。但叫什麼名字呢?正好這時,鄉親們都來看望他們一家,熱情地對他們説:“歡迎你們這遠方來的客人!”一句話,使李白的父親受到啟發,遂取名為客。所以,李白的父親從此便叫李客。至於李白的名字,據傳説他的母親生他那天,夢見了太白金星,所以為他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小的時候,天資過人。未來西蜀之前,隨胡人習性,喜歡讓大人把他抱上馬去,還學射箭,並且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騎射技巧,當時不喜讀書。來西蜀定居之後,他父親李客才開始教他念書。當時西蜀的孩子開始唸書時,都是先讀“六甲”。“六甲”就是“六十甲子”。即中國古代以干支紀年時,用以表示年、月、日、時的次序。因此李客教兒子唸書的時候,也從念“六甲”開始。李客念一句“甲、乙、丙、丁”,李白也跟着念一句,結果沒幾天,李白就把“六十甲子”全部背誦下來了,並且還能默寫下來,同時還學會了推算。接着,李客便為李白請了家庭教師,開始教他讀《詩經》、《尚書》等經典著作。李白感到這些著作內容豐富,很願意學,所以十分刻苦勤奮。

由於李白的父親是個商人,來家談生意的人多,李白常感嘈雜之聲刺耳,為了不影響學習,他要求父親給他找一個清靜的地方。李客答應了他的要求,讓他到離家不遠的大匡山上去學習,並讓他的一個叫月圓的妹妹陪他一塊學。

李白兄妹來到山中,見景色幽雅清靜,果然是個讀書的好地方,心中非常高興。從此,兄妹二人在這裏爭分奪秒,刻苦讀書。不到兩年,李白的知識水平和寫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學業上的進步,李白漸漸產生了鬆懈情緒,時間也沒剛到山上時抓得緊了。從前,他是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如果一篇文章沒讀完,或者一首詩沒寫完,他不吃飯,不睡覺,也非讀完、寫完不可。父親來山中看望,怕他累壞了身體,便給他硬性規定: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一次;可是父親走後,他一次也不肯休息。但是現在,他讀累了,便停下來,到山中轉一轉,玩一會兒,回來再學。開始,他一天休息一次,時間也短;可後來,他一天休息兩次、三次,時間也越來越長。

對他這種學習上明顯的退步,妹妹月圓很不滿,曾對他説:“哥哥,你現在學習越來越放鬆了,玩起來沒完沒了;如再不改的話,我就要去告訴父親了!”

可李白卻振振有詞地説:“妹妹,這你就不懂了,我出去的時間越長,觀察事物就越細緻,寫出來的詩也就越生動。”

月圓説:“你這是藉口,過去僅出門站一會兒就能寫出詩來,二三天就是一篇文章,現在七八天寫不出一篇詩文來,還説觀察細緻呢!”

李白被説得啞口無言,但依然我行我素,並沒有改。

這一天,正值暮春時節,漫山遍野,桃紅柳綠,蜂蝶起舞,百鳥爭鳴。李白望着這如畫美景,不由得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他順着一條小溪正往山下漫步,耳邊忽然傳來一陣“沙沙”的聲音。他順聲走去,來到溪邊,舉目一看,原來是一位白髮老媽媽,正拿着一根鐵杵,在石頭上“沙沙”地磨着。

李白覺得奇怪,上前問道:“老媽媽,你磨鐵杵幹什麼用呢?”

老媽媽一邊吃力地磨着,一邊頭也不抬地回答説:“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

李白一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想:鐵杵是同胳膊一樣粗細的鐵棍子,如今她卻説要把它磨成繡花針,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這老人家大白天説胡話,該不是精神上有病吧!於是勸她説:“老媽媽,這鐵杵是舂米用的,怎可能磨成繡花針呢?猴年馬月您也磨不成的!快回家吧,不要在這裏白白受累了。”

老媽媽抬頭一看,見是個七八歲的小孩,便意味深長地對他説:“孩子,這你就不懂了。常言説得好,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論做什麼,沒有恆心是成不了事的。就説這鐵杵吧,雖然很粗,但只要我天天堅持,一直不停地磨下去,總有一天會磨成繡花針的!”

老媽媽的幾句話,鏗鏘有力,信心十足,噎得李白一句話也説不出來。突然,他似乎從中明白了什麼,紅着臉對老媽媽説:“謝謝您,老媽媽,您的話,我懂了!”

然後,就頭也不回地回到山上去了。

從此,老媽媽決心用鐵杵磨成繡花針的事就傳開了,後來被編成故事載人了元代《日記故事》中,後又演變成一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成語流傳至今。

李白聽了老媽媽的話後,很受震動,也很慚愧。他回到山中,見了妹妹,一句話也不説,便又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白經過四年的山中苦讀,終於獲得了驚人的成就。

後來,他又去戴天山(又名大匡山)讀書。在這期間,他寫出了很多不朽的詩篇,其中有一篇叫《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至今廣為傳誦。其詩日: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峯。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意思是説:山間的流水聲中夾着陣陣的狗叫聲,帶露盛開的桃花顯得十分濃豔。沉寂的山林裏,常見鹿在走動,中午了,在溪邊也聽不到鐘聲。翠竹衝破了青色的雲霧,瀑布掛在碧綠的山峯。誰也不知道道士到哪裏去了,來訪的人,因為沒有遇見他,倚在松樹上,感到十分遺憾。

人們讀了這首詩,彷彿自己就在這幅色彩鮮豔的風景畫中。

李白二十五歲離開家鄉,漫遊長江流域,後至安陸。公元727年,他娶了退休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他後遊襄陽,結識了孟浩然;公元730年,他第一次赴長安,結識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及賀知章、崔崇之等人。公元742年,由賀知章推薦,李白受到唐玄宗接見,因才高而做了翰林,專門給皇帝起草詔書。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李白要高力士脱靴才肯寫詩的故事。因此,高力士嫉恨在心,挑撥李白和楊貴妃的關係。於是唐玄宗也不再重用李白。一年後,李白辭去官職,離開京城,重新浪跡天涯,遍遊祖國各地。就在這個時期,他創作了大量的著名詩篇,其中有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膾炙人口的佳句。公元744年,李白在洛陽結識了大詩人杜甫,成為至交。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死於安徽當塗縣,時年六十一歲。

對於李白的詩,後人把它和杜甫的詩合在一起,稱為中國之最。正如唐代另一位大詩人韓愈所説的:“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其大量作品,皆收於《李太白集》,流傳後世,至今不衰。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篇四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解釋: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來源: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媪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歎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着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之後又低下頭繼續磨着。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但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能夠穿石,愚公能夠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但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一天的學習也個性用功,最後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篇五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通過讀書讓我深深的懂得了一本好書就像一位無聲地老師,教給我們知識,一本好書又像一片知識的海洋,任我們遨遊,一本好書還像一盞路燈,指明成功的道路,每本書裏都有一個主要的思想,教會我們怎樣去做人或是做事。

我讀了許多書,有《科學實驗王》、《幽默格言故事》、《故事大王》、《木偶奇遇記》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難忘的是《故事大王》這本書,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鐵杵磨針》,這個故事主要是講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少年時候很頑皮,不用心讀書,有一天,李白來到了一條小河邊,看見一位老婆婆在一塊石頭上磨一個大鐵棒,李白問:“老婆婆,您在磨什麼呀”?老婆婆説:“我要給我女兒磨一根繡花針”。李白驚奇地問:“什麼?這麼粗的的鐵棒要磨成繡花針,這可能嗎”?老婆婆嚴肅地説:“孩子,你別看這鐵棒很粗,只要天天磨,就會越磨越細,功夫到了就能磨成針了”。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深思了很久,覺得老婆婆説的話裏面有很深的道理,他為自己不好好讀書而慚愧,決心今後要向老婆婆學習,發憤努力地讀書,再不貪玩了,通過李白自己的努力,最後成為著名的大詩人。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恆心,下苦功夫,就能克服重重困難做出成績。從現在起,我也要向李白學習,發憤、刻苦、努力的讀書,爭取考一個我理想中的清華大學。作者:二年一班陳夢璇

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篇六

【成語】:鐵杵磨成針

【拼音】: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釋】: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語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學堂去讀書,可是,那些經史、諸子百家的書很不好學,李白學起來很困難,就更加不願意學了,有的時候還偷偷跑出學堂去玩。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鐵棍。李白好奇地來到老婆婆身邊,問道:“老婆婆,您在幹什麼?”“我在磨針。”老婆婆沒有抬頭,她一邊磨一邊回答。

“磨針!用這麼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這什麼時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這時抬起頭,停下手,親切地對李白説:“孩子,鐵棒雖粗,可擋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難道鐵棒就不能磨成針嗎?”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很受感動。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天天堅持做,什麼事都能做好。讀書不也是一樣嗎?”李白轉身跑回學堂。從此以後,他刻苦讀書,歷代詩詞歌賦,諸子百家,他見到就讀,終於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這句成語比喻只要長期努力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鐵杵磨針 篇七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

走着走着,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着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頭繼續磨着。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鐵杵磨針讀後感 篇八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針的故事,對我的啟發很大。

文章説,李白小時候很聰明,可就是貪玩兒,不願意學習,一天,李白來到小溪邊,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鐵杵,李白覺得很奇怪,便上前去詢問,老婆婆説:“我要把它磨成誘花針。”李白大吃一驚,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説:“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聽後覺得很慚愧,趕緊回去,認認真真地讀起書來。

我讀了《鐵杵磨針》的故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會成功,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篇九

李白的鐵杵磨成針

勵志人物配圖

李白中國的著名詩人,不過,其實李白年幼時是非常貪玩的。不僅讀書不用功,而且還會逃學,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見一名白髮蒼蒼的奶奶,手中拿着一根鐵杵,正在一塊大石頭上來回地磨。李白覺得非常奇怪,就上前去詢問:“奶奶,你為什麼要磨這個啊?”老奶奶回答説:“我想要將它磨成一根針啊!”李白又問:“這麼大的鐵杵,得需要多少時間才可以磨成針呢?”老奶奶説:“只要堅持不斷地磨,就會越來越細。只要下了功夫,那麼鐵棒也可以磨成針啊!”

李白聽後恍然大悟,覺得老奶奶的話非常有道理。學習不正是這樣嗎?只要天天認真學習,就會不斷地進步。自那以後,他再也不逃課了。不管老師留多少功課,他總是很認真地按時完成它。

最終,李白成為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