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滕王閣序》譯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3W

《滕王閣序》譯文(精品多篇)

《滕王閣序》譯文 篇一

滕 王 閣 序作者:王勃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1/5]

這裏是過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於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連結着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着楚地,連接着閩越。物類的精華,是上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芒直衝上牛、鬥二星的區間。人中有英傑,因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几榻。雄偉的洪州城,房屋象霧一般羅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樣的活躍。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與賓客,集中了東南地區的莢俊之才。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傑出的友人云集,高貴的賓客,也都不遠千里來到這裏聚會。文壇領袖孟學士,文章的氣勢象騰起的蛟龍,飛舞的綵鳳,王將軍的武庫裏,刀光劍影,如紫電、如清霜。由於父親在交趾做縣令,我在探親途中經過這個著名的地方。我年幼無知,竟有幸親身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宴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1/5]

《滕王閣序》 2001/03/10滕 王 閣 序作者:王勃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2/5]

時當九月,秋高氣爽。積水消盡,潭水清澈,天空凝結着淡淡的雲煙,暮靄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駕着馬車,在崇山峻嶺中訪求風景。來到昔日帝子的長洲,找到仙人居住過的宮殿。這裏山巒重疊,青翠的山峯聳入雲霄。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從閣上看不到地面。白鶴,野鴨停息的小洲,極盡島嶼的紆曲迴環之勢,雅浩的宮殿,跟起伏的山巒配合有致。披開雕花的閣門,俯視彩飾的屋脊,山峯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訝。遍地是里巷宅舍,許多鐘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舸艦塞滿了渡口,盡是雕上了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正值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煦,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雁羣感到寒意而發出的驚叫,迴盪在衡陽的水邊。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2/5]

《滕王閣序》 2001/03/10滕 王 閣 序作者:王勃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3/5]

放眼遠望,胸襟剛感到舒暢,超逸的興致立即興起,排簫的音響引來的徐徐清風,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象睢園竹林的聚會,這裏善飲的人,酒量超過彭澤縣令陶淵明,象鄴水贊詠蓮花,這裏詩人的文采,勝過臨川內史謝靈運。(音樂與飲食,文章和言語)這四種美好的事物都已經齊備,(良展美景,嘗心樂事)這兩個難得的條件也湊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極目遠眺,在假日裏盡情歡娛。蒼天高遠,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無盡。歡樂逝去,悲哀襲來,我明白了興衰貴賤都由命中註定。西望長安,東指吳會,南方的陸地已到盡頭,大海深不可測,北方的北斗星多麼遙遠,天柱高不可攀。關山重重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爾相逢,大家都是異鄉之客。懷念着君王的宮門,但卻不被召見,什麼的候才能夠去侍奉君王呢?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3/5]

《滕王閣序》 2001/03/10滕 王 閣 序作者:王勃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4/5]

呵,各人的時機不同,人生的命運多有不順。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使賈誼遭受委屈,貶於長沙,並不是沒有聖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時代?只不過由於君子安於貧賤,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境遇雖然困苦,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雲壯志。即使喝了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潔;即使身處於乾涸的主轍中,胸懷依然開朗愉快。北海雖然十分遙遠,乘着羊角旋風還是能夠達到,早晨雖然已經過去,而珍惜黃昏卻為時不晚。孟嘗君心地高潔,但白白地懷抱着報國的熱情,阮籍為人放縱不羈,我們怎能學他那種窮途的哭泣!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幾,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4/5]

《滕王閣序》 2001/03/10滕 王 閣 序作者:王勃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5/5]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個書生。雖然和終軍一樣年已二十一,卻無處去請纓殺敵。我羨慕宗懿那種“乘長風破萬里糧”的英雄氣概,也有投筆從戎的志向。如今我拋棄了一生的功名,不遠萬里去朝夕侍奉父親。雖然稱不上謝家的“寶樹”,但是能和賢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將見到父親,聆聽他的教誨。今天我饒幸地奉陪各位長者,高興地登上龍門。假如碰不上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就只有撫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歎惜。既然已經遇到了鍾子期,就彈奏一曲《流水》又有什麼羞愧呢?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宗慤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魯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呵!名勝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逢。蘭亭宴集已為陳跡,石崇的梓澤也變成了廢墟。承蒙這個宴會的恩賜,讓我臨別時作了這一篇序文,至於登高作賦,這隻有指望在座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盡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韻字賦詩,我已寫成了四韻八句。請在座諸位施展潘岳,陸機一樣的才筆,各自譜寫瑰麗的詩篇吧!

嗚呼!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羣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5/5]

《滕王閣序》 2001/03/10

《滕王閣序》譯文 篇二

一、具體指導學生預習,做好美讀的準備。

駢體文有兩大特點:①全用對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統領字“所賴”“勃”、歎詞“嗟乎”“嗚呼”和句末助詞“云爾”,無一不是對偶;②用典多,本文典故有三十多個。這也是教學難點所在。指導要點如下:

1.辨析上、下聯的關係,掌握全聯的意思。

本文中,上、下聯的關係大致可分四種:①並言二事,如“物華”一聯,上聯説物美,下聯説人美。②合言一事,如“家君”一聯,合起來説自己因省親而有幸參加這次盛會。③有主有賓,如“望長安”一聯中,上為主,下為賓;“地勢極”一聯中,上為賓,下為主。賓者,只有陪襯、烘托的作用;主,才是作者正意所在。④重言一事,如“時運”一聯,“時運”即“命途”。

2.瞭解典故的作用,把握作者的本意。

要着重學習事典。事典又稱“用事”,多用於比喻,如用賈誼、梁鴻事,比喻作者被逐出京;用睢園事,比喻文士聚會;用鍾期事,比喻作者受知於閻都督。語典可略講,其作用是形容、借代,如“白雲遏”形容歌聲高亢;“北辰”借代帝所即朝廷。

二、教師領讀全文,使學生初步感知本文的聲調美。

駢體文不用韻,但講究平仄協調。讀前可略講平仄安排的原則:本句平仄相間,上下聯平仄相對,而以每拍末字為準。例如: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平仄仄(於)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於)仄仄,仄仄平平

注:雙句對中還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規定,可以不講。

應注意的是:①文中有個別句子不合上述規定,謂之“不以聲害意”;②“接”“出”“惜”“託”等字古音是仄聲,讀時用輕聲最好。

教師領讀後,可指定幾位同學依次接讀全文。

三、熟悉課文大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境界美。分兩步:

1.導入  文章境界,點出境界之美。

利用本文結尾使學生了解士大夫遊宴中必賦詩的風,介紹王勃平時為文習慣(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後一揮而就,一字不改);再敍王勃作序故事,然後提出以下問題:①閻都督聞報“星分”一聯後為什麼“沉吟不言”?(警句。視野開闊,氣勢宏偉,給人以山川秀氣與天上星光遙相輝映的想像。注;翼是巨爵座;軫是烏鴉座,分野在楚)②“落霞”一聯為什麼使他發出“此真天才’之歎?(奇絕。14字寫盡贛江的明麗秋色。注:此聯要留到最後賞析)

2.運用比較,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這一步要着重引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有三個環節:

(1)複習舊課。先從遊宴詩集的序引出《蘭亭集序》,然後概述此文內容(敍遊宴、寫景、抒情和議論、作序緣由),要求有感情地朗誦有關的語段。

(2)比較本文與《蘭亭集序》的異同(內容大體相同而詳略不同;本文無議論成分),然後弄清基調,依次朗讀以下語段:①敍宴會〔熱烈、歡快〕:“台隍枕夷夏之交……王將軍之武庫”及“爽籟”以下三聯。②寫景(明朗、開闊):第二段。③抒懷(鬱憤、蒼涼):“窮睇眄於中天……豈效窮途之哭”。④作序緣由(欣慰):最後兩段。

注:作者被逐經歷可放“抒懷”一節裏作交代。

(3)歸納全篇思路。(可略講)

四、分段練習朗讀,進一步體會本文情辭聲韻之美。

用説説讀讀的方式進行而以讀為主。説,是為了鑑賞,只能是示例性的,要留有餘地,重點是前四段,後兩段可略説;讀,即有感情地朗讀,要反覆練習。説與讀相結合才容易成湧。下面只寫出啟發和點撥的要點:

第一段:①以“台隍”一聯為過渡句劃層次。②鑑賞前一層(南昌地形之雄和人物之美),要着重品味“帶”“射”“星馳”諸語(可參考杜甫句“春星帶草堂”、孔稚圭句“幹青雲而直上”、魯迅句“但奔星勁有聲”),體會作者居高臨下的氣概和奇特的想像。③鑑賞後一層(宴會之初),要先理出敍事順序(主人及貴賓到場;眾賓歡聚;贊眾賓中之佼佼者),再品味“棨戟遙臨”(儀從之盛,威嚴之象)、“千里逢迎’”(眾賓紛至沓來之狀)諸語;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此時的感情狀態(可自由發揮)。

第二段:①瞭解“披繡闥”一聯在結構上的作用(推出一層新意,由近及遠)並劃分層次。②鑑賞前一層(初來滕王閣),先理出描寫順序(總寫秋景;赴宴;登閣;閣外近景),説説對滕王閣的總體印象(背山臨水,宏偉壯麗),再品味“聳翠”(羣峯競秀)、“流丹”(倒影之美)、“無地”(懸空之感)諸語,最後瞭解烘托手法(水中有汀渚,陸上有宮殿)。③鑑賞後一層(閣上遠眺),先理順序(遠處山水、城中江上、雨後),再品味“盈視”(目不暇接)、“駭矚”(怵目驚心)、“撲地”(參差十萬人家)、“彌津”(多不勝數)諸語。④雨後一節為最精彩之筆,要留到最後分析。⑤體會寫景的作用(既表現了滕王閣的臨觀之美,又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

第三段:①體會先寫宴會場面的作用(由上文良辰美景而引出賞心樂事,渲染歡樂氣氛,以示宴會高潮到來;伏下文“興盡”一語,為抒寫英雄失路之悲作反襯)。②體會過渡語段之妙(“窮睇眄”句引出“天高”二句;“極娛遊”句引出“興盡”二句。由歡轉悲)。③先結合作者身世掌握抒情重點(“誰悲失路之人”),再分清對偶中的主賓,着重品味“望長安”“天柱高”“奉宣室”三句的內涵(日近而長安遠;不得達於帝所;回京遙遙無期),指出這種低迴反覆寫法的好處(可自由發揮)。

點撥;本段抒情基調是抑鬱,亦略見蒼涼。悲之一。

第四段:①以“所賴”為界劃層次(“知命”承上,“安貧”啟下)。②鑑賞前一層,要引導學生理解:馮、李二事為賓,賈、樑二事為主;要問學生作者是否真的相信命運,共體會“屈賈誼”一聯的內藴(雖非“彰君之過”,卻也表現了憤激之情)。③鑑賞後一層,先歸納本層大意(窮困中不變操守;寄希望於將來;決不佯狂避世),而後抓住“窮”“涸轍”“賒”“已逝”“報國”“窮途”諸語,品味作者此時的處境和心境(雖自勵,亦難有作為,憤激又深)。

點撥:本段抒情基調是憤激,更見蒼涼。悲之二。

第五段:先以“無路”一聯從兩個方面概括前兩段抒情內容,然後敍今日與宴緣由,稱頌主人及眾賓;最後一聯説志願作詩,表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

第六段:由感慨人生無常説到賦詩作序。

五、賞析雨後景象一節。

分兩步:

1.討論;“落霞”一聯是千古名句,但有人説“與”“共”二字多餘,此説是否有理?(改後節奏不如原句節奏從容,意境亦不如原句鮮明——上聯重在寫“落霞”而以“孤騖”為襯,下聯重在寫“秋水”而以“長天”為襯,一俯一仰,動靜交錯,相映成趣。)

2.討論:“漁舟”一聯所寫是作者眼前的景象嗎?(這是想像之景,彭蠡、衡陽,非目力所能及,正所謂“悄焉動容,視通萬里”,亦足見作者胸襟之開闊)

《滕王閣序》譯文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駢文的兩大特徵——對偶與用典

(2)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及表達方式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鑑賞文中的美麗秋景

(2)合作討論體會分析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

(3)安排課前預習,試着披文入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敢作敢為、志當高遠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

2.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3.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用典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步驟1:導入——投影楹聯。

“洞庭月衡岳雲巫山雨,波撼氣蒸,攬天下風光,堪稱獨步;

崔灝詩範相記王勃序,兩樓一閣,數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驟2:此聯就讚美了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詩人王勃針對滕王閣寫有《滕王閣詩》和《滕王閣序》。(投影《滕王閣詩》並齊讀、背誦)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動設計1】指導誦讀並體會文體特點。

①播放孫道臨誦讀短片。

②體味誦讀節奏。

完成方式:學生A組齊讀第2段,B組齊讀第2段。

發現並總結朗讀規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體味文體特徵。

④誦讀實踐鞏固。學生齊讀第4段。

【互動設計2】字句疏通檢測與詞語積累(誦讀與語感作業檢測)

①解釋下列加線詞的用法(小組競答完成,課後完成在草本練習上)

A襟三江而帶五湖

B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C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D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E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F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

②快速閲讀,搜尋、總彙文章中的成語(分男女競賽完成,於課後完成在草本練習上)

參考提示:人傑地靈勝友如雲高朋滿座騰蛟起鳳鐘鳴鼎食

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當益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互動設計3】《滕王閣序》原題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將分四組閲讀,以原題為思考集結點,集體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後邊小結邊投影。

操作及框架提示、參考。

小組任務

文章框架

內容概要

備註

第1段

第一部分

扣“洪府”,述賓主之美。

第2-3段

第二部分

扣“秋日登閣”,繪山川之美。

角度:近景、遠景

第4-5段

第三部分

扣“餞”,寫宴會盛況,抒人生感慨。

懷才不遇,不甘沉淪

第6-7段

第四部分

扣“別”,自敍遭際,歎知己難遇。

【互動設計4】課堂誦讀第2-3段,品讀鑑賞。

提問思考:《滕王閣序》流傳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語言方面因素,特別是文情並茂因素。請同學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説出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點評。最後重點處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背景知識(見《人教版教師參考用書》P.193)。

參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動,流美飛動。

理由1落霞本無生命,當其自近而遠飄向天邊時,使人產生“飛”的錯覺,無生命的落霞與有生命的孤“鶩”齊飛,有活潑的情態意趣,這樣構成了動態美。

理由2落霞,孤鶩,一紅,一白,相映生輝,加之襯以藍天,碧水,於是明麗耀目,這就有了色彩美。

理由3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鶩的背景是水面,餘暉漸消的“長天”與孤鶩漸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濛,難辨何者為天,何者為水,渾然一色,這就有了整體美。

老師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動靜組合、顏色組合、光線明暗組合等等都成藝術創作的元素,能夠把自然界表現得出神入化,當然也須我們有這樣一雙眼睛。

激勵提問與思考:文章中這樣富有表現力和審美價值的句子、段落還有很多,課後請同學們多加體味、鑑賞。

【互動設計5】第4-6段,作者對自我胸襟進行了真切披露,請大家探究,披露了什麼樣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

學生齊讀、討論、交流、共同明確。

要點1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淪豪情壯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負。

要點2表現手法之一是憑藉歷史典故。(A組學生整理第4段典故——發現“懷才不遇的悲傷之情”//B組學生整理第5段典故——歸結“不甘沉淪的豪情壯志”情懷//C組同學整理第6段典故——明確“在恭維中表達知遇情懷”)

要點3抒情的基點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遠,自然而巧妙,絕非無病*與做作之態。

重點例析:“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這四句從西、東、南、北四方落筆抒寫遠離朝廷、貶斥流落之情,當然是虛定。但我們又可把它當作實寫——唯見夕陽西沉,白雲悠悠,這正是作者四顧茫茫,悵然若失的心境的極妙烘托。

學生分析:“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這裏從正反兩個方面兼包了怨歎與自勉之意,表現了作者失望與希望、痛苦與追求相互交織的複雜感情。

三、整合評價

【互動設計6】總結:讀罷此文,我們為何為王勃自豪而又*他折服?

駢文形式要求非常嚴格,堪稱“格律文”。《滕王閣序》是我國古代寫景抒情、文情並茂的駢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實感和純熟的藝術技巧,充分調動文字形式的積極因素,猶如一個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着枷鎖卻能跳出優美的舞姿。特別是在失望中充滿希望、在痛苦中不斷進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勵後人的文化瑰寶。

四、拓展延伸

【互動設計7】賞析《賈生》。投影詩歌與設問: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問題設計:試分析賈生這首詩的表現技巧。(上作業本)

【評析】該詩運用典故、託古諷時,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歌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於諷,效果頗好。

五、教學反思

本文教學力求體現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原則,貫徹“課文只是例子”的經典論斷。試圖克服鎖細與俱到,實踐長文短教、難文簡教的做法。想讓學生在享受教學過程時,又完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過程。同時我還想體現媒體只是幫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簡捷與明瞭。

《滕王閣序》譯文 篇四

學習要點

1. 瞭解駢文的文體特點。

2.學習本文優美的語言。

3.瞭解相關文言知識及文學典故。

4.積累“故”、“盡”、“屬”、“即”等實詞義項,“且”、“矣”等虛詞的用法。

5.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法,理解作者複雜的感情。

重點講解

整體感知

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歷敍洪都雄偉的地勢、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3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後一段自敍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這是緊扣題中“別”、“序”二字來寫。由此看來,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

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餞別而作,但對宴會之盛僅略敍,數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獨闢蹊徑。而局部思路的佈局謀篇,取捨立意,亦頗見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為例説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脈絡:

先用一連串短句抒發感歎:“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後易老,李廣難對。”而後長短結合,抒發自己的憤鬱悲涼:“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最後又用先短後長的一組對偶表明心志:“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鏗鏘的語調錶達了自己不甘沉淪的決心。

精彩語句揣摩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賞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台的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着力表現山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賞析: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賞析: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雲:“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本文的借代和謙辭

1.辨識六處借代用法

(l)棨戟遙臨:棨戟代閻公。

(2)檐帷暫駐:襜帷代車駕,實代宇文氏。

(3)仙人之舊館:代滕王閣。

(4)帝閽: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撫凌雲而自惜:凌雲代司馬相如的賦。因漢武帝曾誇其賦“飄飄有凌雲之氣”。

2.瞭解六個禮貌謙辭

(1)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家君,稱自己的父親。童子,王勃自稱。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縣的縣令,自己因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

(2)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稱。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個讀書人。

(3)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趨庭,快步走過庭院,這是表示對長輩的恭敬。叨,慚愧的承受,表示自謙。鯉對,指在父輩面前接受教誨。全句意思是,過些時候自己將到父親那裏聆聽教誨。

《滕王閣序》的用典

1.言簡意賅,含蓄有味——明用

所謂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並將其所具有的特殊含義加以擴大,變為泛指。《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虛;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天柱高而北辰遠”等句中的用典即屬明用典故。

“龍光”之典見於《晉書•張華傳》,張華因鬥、牛二星間有紫氣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龍泉、太阿兩劍,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徐孺”之典見於《後漢書•徐穉傳》,東漢名士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來客,惟因家貧在家種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來訪,才設一睡榻留宿。“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把,其二名紫電。

“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XX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見《神異經》,崑崙山上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北辰”之典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裏指北極星,喻指國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實現了表達上“意婉而盡,藻麗而富,氣暢而凝”(劉勰《文心雕龍》語)的效果,可謂言簡意豐,辭約藴寓。

2.隱括旨義,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錄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語言,使典故貼近語境,又不違原意,起到恰當而曲折地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閣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孟嘗高潔,空餘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屬暗用典故。

“馮唐”“李廣”兩典見《史記》,“梁鴻”“孟嘗”兩典見《後漢書》。這幾個典故比較熟悉,本文不再詳解。“貪泉”之典見《晉書•吳隱之佳》,廣州北20裏的石門有水叫貪泉,據稱人飲此水必起貪得無厭之心,吳隱之至此,取泉水飲,並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涸轍”之典見《莊子•外物》,此為語典,車轍無水,故曰涸轍,此處喻窮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見《晉書•阮籍傳》,身處魏晉間的阮籍,因不滿於司馬氏,便以飲酒來掩飾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駕車外出,也不順着路走,當前面有什麼障礙不能前進時,就痛苦着回來。

以上這些典故,或事或語,均由王勃化用為自己的語言,而用典中所藴涵的卻是作者不為當世所用的自怨自歎的複雜情感。但又由於王勃借用了“貪泉”“涸轍”之典,把自己強行振作、不甘頹廢的信念表露無遺。

3.説古喻今,比況自身——化用

化用即點化後使用。這是一種作者將敍事詳備,文字較長的事典合理化簡點睛,以簡馭繁地表達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閣序》中“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句即屬典故的化用。

“楊意不逢”之典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朝楊得意稟告漢武帝,説《子虛賦》為司馬相如所作,武帝召見相如,“天子大悦,飄飄有凌雲之氣”,而楊得意卻仍做個掌管獵犬的小官。“鍾期既遇”之典見《列子•湯問》,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鍾子期知其音。

以上兩個化用典故,涵藴深刻。只有26歲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對自己“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不禁興盡悲來,又不便直説,乃妙筆生花,化用典故,雖説的是古,而喻的卻是今,可謂比況自如,毫無斧鑿之痕。

4.多典濃縮,加強效果——連用

連用是指作者為了加強表達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驅遣幾個典故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閣序》中典故連用的句子較多,下面僅舉一例:“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句中連用四個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閻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筆,施展才華的感激之情。

“謝家寶樹”之典見《世説新語•言語》,謝安問子侄們,人們為什麼總希望子弟好?侄子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玉樹即寶樹,比喻不辱門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鄰”之典見《烈女傳•母儀篇》,據説孟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鯉對”之典見《論語•季氏》,孔子曾立於庭中,其子孔鯉“趨而過庭”,孔子教誨他應學習《詩》《禮》。“龍門”之典見《後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以上四個典故在句中連用,極恰當地表達出了年輕的王勃受寵若驚而又自怨自歎的複雜心理,而且這幾個用典或正或反,給人以一氣貫之的暢快淋漓之感。

《滕王閣序》寫景“四美”

《滕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作者精心構畫,苦苦經營,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寫山水,體現了一定的美學特徵。

1.色彩變化之美

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清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聳翠”中的“聳翠”,“青雀黃龍之軸”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於靜止畫面色彩,着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

2.遠近變化之美

作者採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虹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淼的遠景。這種寫法,是《滕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讀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渾成之美

“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裏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4.虛實相襯之美

“漁舟唱晚”四句,即憑藉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敍寫景之能事。

總之,《滕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後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讚説:“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反饋練習

一、選擇題

l.下面劃橫線字注音不正確的一組是

a.翼軫(zhěn)         甌(ōu)越           棨(qǐ)戟

b.懿(yì)範           遄(chuán)飛         睢(suī)園

c.襜(chān)帷         雨霽(qí)            驂騑(cānfēi)

d.舸(gě)艦           睇眄(miǎn)          涸(hé)轍

2.下列幾組成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物華天寶    鍾明鼎食    老當益壯     高山流水

b.人傑地靈    魚舟唱晚     窮且益堅    清雲之志

c.高朋滿座    萍水相逢     一介書生    俊採星弛

d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3.下面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鐘鳴/鼎食/之家

b.臨/帝子之長洲;窮/島嶼之縈迴

c.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d.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長無/一色

4.下列句中不成對偶的一句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c.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d.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5.下列句中劃橫線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②精益求精

b.①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c.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既克,公問其故

d.①賓主盡東南之美

②則智者盡其謀

6.下列句中劃橫線的字活用不同類的一項是

a.襟三江而帶五湖        b.徐儒下陳蕃之榻

c.竄梁鴻於海曲            d.儼驂騑於上路

二、填空題

1.王勃,字  ,與  、  、  並稱為“  ”,著有  。在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兩句著名的詩句“  ”在《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兩句是“  ”

2.“豫章”“洪都”是  舊稱,“衡廬”指的是  和

3.文中表達作者身處逆境而不甘沉淪的哲理語句是

三、下面是一副名勝古蹟的對朕,讀後回答l~3題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請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1.“一樓何奇”中的“樓”具體指的是

a.岳陽樓    b.鸛鵲樓    c.滕王閣    d.黃鶴樓

2.“兩字總關情”的“兩字”指的是

a.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説到的“幹”、“一”。

b.王勃在《滕王閣序》文中説到的“老”、“窮”。

c.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説的“憂”、“樂”。

d.崔灝在《黃鶴樓》一詩中提到的“愁”、“愈”。

3.這副對聯的內容豐富,歸納上下聯的主要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a.上聯寫樓的史實,下聯寫作者的感慨。

b.上聯寫樓的史實和傳説,下聯寫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聯寫樓的傳説,下以寫湖光山色。

d.上聯寫樓的史實和傳説,下聯寫洞庭湖的風景大觀和作者的感慨。

四、閲讀下面幾段文字,完成文後問題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1.對下列句中劃橫線字的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①儼驂騑於上路 ②層巒聳翠,上出重霄

③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④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

a.①②詞義相同,③④詞義不同

b.①②詞義不同,③④詞義相同

c.①②同義相同,③④詞義也相同

d.①②詞義不同。③④同義也不同

2.下列句中劃橫線的詞,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訪風景於崇阿

b.襟三江而帶五湖

c.所賴君子見機,知人達命

d.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3.找出與例句對偶式結構相同的一項

例:披繡闥,俯雕甍

a.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b.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c.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d.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4.下列對有關語句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濃重,濃淡對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徵。

b.“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寫滕王閣周圍景物,是近景。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寫彩霞自上而下,寫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寫盡了晚秋暮色之美。

d.“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句所寫為眼前所見之實景,登高遠眺,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集於筆端。

5.對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懷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賈誼。

b.“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時,有時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表明自己身處逆境,仍能達觀看待。

d.“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表明自己不會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

參考答案

一、1.c(霽,讀jì)   2.d(a.明—銘  b.魚—漁  清—青   c.弛—馳)  3.c(襟三江/而帶五湖)    4.d   5.a 更加(b.①屬於,是   ②通“囑”,囑託   c.①舊 ②原因   d.①全部   ②全部用出)  6.a意動(b、c、d使動)

二、1.子安;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初唐四傑”,《王子安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南昌   湖南衡山   江西廬山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三、1.a(“南極瀟湘,北通巫峽”《岳陽樓記》)   2.c(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d

四、1.d(①高 ②上面 ③對着 ④將)  2.d(a“風景”指丘陵中的景物;b項“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c項“見機”指“看到細微預兆”)  3.b 動賓結構    4.d 虛實結合  5.b 無恨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