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班主題反思(共48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8篇《大班主題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大班主題反思》相關的範文。

大班主題反思(共48篇)

篇一:大班主題活動反思

主題活動名稱:《守信用的小蝌蚪》

今天開展的社會活動是《做守信用的孩子》,活動目標是理解守信用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答應別人的事應該做到。體驗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愉快。

聽説“講故事”孩子們已經能馬上安靜下來,用期待的眼神注視我,故事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講故事的過程與聽故事的過程同樣是另人陶醉的,在靜靜的氛圍中,孩子們凝神屏息的聆聽着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

我利用圖片講述故事,較好地幫助幼兒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接着,讓幼兒進行共同討論交流,知道了守信用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通過

一些具體事例的判斷,使幼兒能正確地分辨出人物行為的對錯,知道什麼行為是守信用的行為,什麼行為是不守信用的行為,不守信用會造成什麼後果等,最後,讓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説説怎麼做一個守信用的人,孩子們紛紛發言,交流得很熱烈,把自己的一些經驗與同伴進行了分享。

篇二:大班主題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電池的分類及用途。

2、發展幼兒動手能力,進行簡單的電池安裝及連接活動。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教育幼兒對用過的廢電池要進行回收,不能亂丟,以免污染環境。

4、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過程:

活動一:電池的種類

一、收集各種用途、形狀、性質的電池。

二、組織幼兒比較、觀察這些電池,找出電池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三、教師引導幼兒根據不同的原則為這些電池進行分類。

活動二:電池與環保

一、出示有關電池回收箱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又設立電池回收箱?

二、討論電池對環境的危害與對策

1、電池含有什麼物質?對環境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2、我們怎樣做才能避免對環境的危害?

三、與幼兒共同製作一個自制的電池回收箱。教育幼兒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活動三:電池的用途與實踐操作

一、討論:電池有什麼用途?你看到那些物品使用電池?

二、安裝與連接實驗:

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進行電池的安裝與連接操作。

1、安裝組:為幼兒準備手電筒、電動玩具、電動小工具,各種型號的電池,讓幼兒在操作中觀察電池的安裝方法與電池的正負極符號。

2、連接組:為幼兒準備小電阻、電線、電珠、電池,讓幼兒在教師的示範下,學習簡單的電路連接方法。

活動延伸:

在班級的科學活動區內,增加有關電池安裝的手電筒、電動玩具等,增加簡單的有開關電路板及各種型號的電池。

設立舊電池回收角,積攢一定數量後,將電池統一送至真正的電池回收箱。

圖書角增加有關電池的書籍,或鼓勵幼兒繼續收集有關資料,與其他幼兒分享。

活動反思:

新綱要告訴我們:“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教師要敏鋭地察覺幼兒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內容拓展為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認為,有什麼樣的生活,便有什麼樣的教育,他主張“用生活來教育”。年齡愈小,愈需要這種生活教育。

篇三:大班主題教案反思

活動實錄:一次點心時,錦程突然驚慌的叫了起來,“老師,我的牙齒壞掉了,我不能吃東西了”我連忙跑過去問:“錦程,怎麼了?”他張開嘴巴讓我看,説:“黃老師,我的牙齒動了,不能咬東西了。”“哦,原來是牙齒有點動了啊,沒關係,這是因為你要換牙了”。這時,在旁邊的一多聽見了張大了嘴巴説道:“看,我的這個牙齒已經掉了又長出來的,…”我説:“是麼?那你掉牙的之前牙齒是不是也是鬆動的呀?”她點頭説:“恩,用手搖一下牙齒也是動的,後來動的很厲害就掉了。”我連忙又問道:“那你掉牙的時候痛嗎?”“一點也不痛的”這時,邊上其他幾個孩子也走了過來説道:“我早就掉牙了,一點也不痛的,現在我嘴裏已經長出新的牙齒了……。”聽孩子們這麼一説,我就挨個兒讓他們張開小嘴,瞧瞧孩子們換牙的情況發展的怎樣;查看下來除個別孩子牙齒長得有點重疊,大多數的孩子換出的新牙又直又白;還有些孩子已經掉牙了還沒長出來新牙。那些還沒換牙的孩子也很好奇,圍着我問這問那,於是我就開展了一些關於換牙的活動,並讓孩子們自己先去向爸爸媽媽查問或收集一些關於換牙的知識,並讓他們在活動中進行交流。如小朋友在換牙時應補充一些什麼營養?還要注意哪些口腔衞生等;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有的説:要多喝牛奶和骨頭湯這樣可以補鈣,有的則説,換牙時不能用舌尖去舔新長的牙齒,多舔的話,以後長出的牙齒會歪掉的;還有的則説:換新牙也要注意講衞生,天天早晚刷牙,新牙才會長的又白又牢……。

案例反思:進入大班,一些孩子開始換牙,對於從沒經歷過換牙的孩子來説,他們起初對於自己嘴裏的牙齒鬆動了,感到非常的害怕。因為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説,自己生理上的某些變化還是那麼新鮮、好奇,甚至會感到恐懼。因而,作為孩子們的老師來説,一定要及時的抓住孩子們當前關注的熱點及需要,發現幼兒學習的生長點,並採取措施開展活動,幫助孩子解決困惑。但是如何開展這些活動?如何讓孩子自主的瞭解換牙知識,解決困惑?我想這即是一個讓孩子瞭解換牙知識的契機,也是讓孩子學習探索,自己解決問題及大膽交流的機會。於是,我讓孩子自己去收集或向大人詢問關於換牙的知識,使孩子們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習地知識發展能力,這樣會比老師單純的説教要效果好的多,並且在活動中的交流也讓孩子在分享中積累了知識和經驗。

我想,作為教師,只要你用心抓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那麼每一件小事就能成為你成功教育的事例,你的孩子也能在每一件事中得到發展。

篇四:大班主題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月的11日都是自覺排隊日。

2、讓幼兒養成禮讓、排隊等候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排隊日的宣傳照片和倡議書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通過提問引出活動的主題。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自覺排隊日是哪一天嗎?”

2、關鍵步驟:

(1)為什麼要把11日定成自覺排隊日?

(2)看宣傳照片,讀倡議書。

3、集體討論:

照片上的人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在11日也去參加自覺排隊日的活動。

【活動反思】

在“排隊”這件事中,我沒有苦口婆心地勸阻,也沒有義正辭嚴的説教,而是通過一次活動,寓教於樂,道理自現。俗話説:“活動,活動,班級要想’活’就要讓學生動,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國小的教育對象是青少年,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完善,形象思維仍占主導地位,所以,有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育人是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我們應該以人為本,注重班級工作的實效性,多留意身邊的小事,多動腦筋想一些解決的辦法,在班上多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強調學生的自我體驗、自我選擇、自我創新、自我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篇五:大班主題活動反思

每次進行活動之後,參與了活動的老師都會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反思,檢查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表現,然後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在下次活動中,表現的更好。本期主題《大自然的呼喚》是生活密切相關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將教育和生活相結合,讓幼兒瞭解自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將幼兒自己收集來的圖片貼在牆上,讓幼兒觀察地球,瞭解地球上的各種災難,增強環保意識。

學習活動方面:我們為幼兒提供體驗和想像空間的同時,為其創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心去感受各種現象,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從而讓孩子瞭解這些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係,增強人類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們把班級的主題牆創設水循環圖夾文,讓孩子感知小水滴旅行的'過程。小版塊展覽幼兒收集各種“氵”旁的漢字以及圖片,引導幼兒看圖文閲讀漢字,並感知“雨”字頭的漢字特徵,建立《神奇的火》專欄,收集“火”字旁的圖片和漢字,知道“火”字旁漢字的結構,學會主動閲讀漢字。

生活在城市中幼兒對於生活中有關自然界的經驗較少,大多數都來自家長或者通過電視等媒體看到的沒有實際經驗,我們利用散步時間帶幼兒外出時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的物體。和孩子一起製作風車,帶領幼兒一起玩風車,感知風和風車旋轉的關係,體驗玩風車的樂趣。

遊戲活動方面: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我們在建構區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積木,讓幼兒以“公園”“海洋”“樹林”為背景建立我們自己樂園,這可以讓幼兒對於自然界會有更深的瞭解,更加充分發揮想象,建造出各種不同種類的房屋,更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在圖書區我們準備了根據自己的興趣,閲讀關於氣象方面的標記和書籍,擴大知識面,製作漢字卡片,能將偏旁和部首分開或自由組合並認讀。

生活活動方面:首先是進一步加強班級的常規工作,初夏是個感冒易發的季節,天氣温差較大我們平時利用晨間談話等方式時刻提醒幼兒要注意增減衣物,通過家長老師上課介紹“如何保護自己”讓幼兒能夠自己學會如何照顧自己,通過鍛鍊的方式增強自己的抵抗力。

篇六:幼兒教師大班主題活動反思

幼兒教師大班主題活動反思

每次進行活動之後,參與了活動的老師都會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反思,檢查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表現,然後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在下次活動中,表現的更好。本期主題《大自然的呼喚》是生活密切相關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將教育和生活相結合,讓幼兒瞭解自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將幼兒自己收集來的圖片貼在牆上,讓幼兒觀察地球,瞭解地球上的各種災難,增強環保意識。

學習活動方面:我們為幼兒提供體驗和想像空間的同時,為其創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心去感受各種現象,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從而讓孩子瞭解這些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係,增強人類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們把班級的`主題牆創設水循環圖夾文,讓孩子感知小水滴旅行的過程。小版塊展覽幼兒收集各種“氵”旁的漢字以及圖片,引導幼兒看圖文閲讀漢字,並感知“雨”字頭的漢字特徵,建立《神奇的火》專欄,收集“火”字旁的圖片和漢字,知道“火”字旁漢字的結構,學會主動閲讀漢字。

生活在城市中幼兒對於生活中有關自然界的經驗較少,大多數都來自家長或者通過電視等媒體看到的沒有實際經驗,我們利用散步時間帶幼兒外出時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的物體。和孩子一起製作風車,帶領幼兒一起玩風車,感知風和風車旋轉的關係,體驗玩風車的樂趣。

遊戲活動方面: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我們在建構區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積木,讓幼兒以“公園”“海洋”“樹林”為背景建立我們自己樂園,這可以讓幼兒對於自然界會有更深的瞭解,更加充分發揮想象,建造出各種不同種類的房屋,更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在圖書區我們準備了根據自己的興趣,閲讀關於氣象方面的標記和書籍,擴大知識面,製作漢字卡片,能將偏旁和部首分開或自由組合並認讀。

生活活動方面:首先是進一步加強班級的常規工作,初夏是個感冒易發的季節,天氣温差較大我們平時利用晨間談話等方式時刻提醒幼兒要注意增減衣物,通過家長老師上課介紹“如何保護自己”讓幼兒能夠自己學會如何照顧自己,通過鍛鍊的方式增強自己的抵抗力。

篇七: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照時間、人物、地點、及事件經過的線索,完整的講述永輝超市購物的情景,講述自己的感受。

2、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進行語言交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實現購物的經驗,並拍有照片、錄像。

2、課件製作:講述線索圖(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經過、結果)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開展談話,導入活動,(出示永輝超市標誌)小朋友,這是什麼地方的標誌?永輝是個什麼地方?你們有沒有去過永輝?和誰一起去的?前幾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去了永輝,還在裏面買了東西。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説説這件事。

(二)明確講述線索,引導大膽使用描述性的詞語。

1、提問:要把一件事情説清楚,應該説清楚哪些內容?

2、教師講述線索,課件逐幅顯示線索圖:要説清一件事,要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最後的心情。

3、逐幅講述。教師引導幼兒運用一些描述性詞語。引導幼兒重點將購物的經過,引導重點:買東西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又是怎樣做的?

(三)引導幼兒按照線索完整的講述1、幼兒選擇照片後:

(1)幾個幼兒結伴講;

(2)按照上面的線索完整的講;

(3)要把買東西的過程講的詳細些。

2、幼兒自由結伴,開展講述。

教師指導講述重點:

(1)擴展講述的內容,引導使用描述性語言;

(2)語言的完整性。

3、請個別幼兒講講。教師講評重點:購物過程的豐富性、個性化及詞語。

4、請幼兒講給“客人”老師聽。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篇八: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説小鳥、看小鳥、演小鳥、畫小鳥窩,加深對這位人類朋友的認識,激發幼兒的愛鳥情懷,潛移默化地使幼兒善待大自然中的美好生命,從而形成寬容品質,具有一顆博愛之心。

2、通過講述、表演,體會激起小朋友對樹木遇毀壞的同情,對破壞小鳥的家,使鳥兒無家可歸的人的憤慨,培養孩子們的正義感是非觀念。

活動重點

引發學生對動物的愛心和對自然環境的關注。

活動準備

1、表現樹木被砍伐小鳥無家可歸的圖片、大火燒了樹木邀請小鳥到幼兒園來安家的圖片、人類用彈弓打鳥我們怎麼去阻止的圖片、送給小鳥一個温暖的家的圖片。

2、紙和彩筆。

活動過程

一、活動建議

1、小朋友們今天天氣真好想不想到樹林裏去玩,想、放音樂《勞動最光榮》音樂中小動物們都在忙什麼?你認為小鳥在做什麼就用動作表現出來。

2、小鳥唱歌、跳舞,説明小鳥的心情怎樣?高興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講故事《小鳥的家》,放圖片伐木工人砍倒了大樹,小鳥的家怎麼樣了? 小鳥無家可歸了,這時他的心情怎麼樣?表情是什麼樣的? 小鳥還會有什麼動作和語言?大樹被砍倒了,它又有什麼樣的表情、動作、語言? 你想替大樹和小鳥對我們人類説些什麼?

3、組織幼兒討論怎麼愛護鳥、鼓勵幼兒大膽説出愛鳥、護鳥的辦法。

二、想象與探索

1、 設計音樂情景表演遊戲:幼兒分組為分別扮演“大樹”、“小鳥”、“砍伐者” 體會各自的表情、動作、語言 。

2、選1~2組上台表演大火燒了家小鳥的表情邀請小鳥到幼兒園來安家,下面的學生做觀眾,評議台上同學的表演。

3、選3組小朋友扮演用彈弓打小鳥我們是怎麼阻止的、體會小鳥的表情。

4、你認為小鳥的新家應該是什麼樣的? “來;自。屈;老師;教。案;老師送給它一個禮物,一個新家的圖片。

5、簡單指導:小鳥、大樹、鳥巢的基本創作方法,對幼兒有一定的針對指導性。①鳥的基本形態②手形大樹③鳥巢的種類

三、創作與表現

1、分小組創作完成小鳥的新家園,運用繪畫,創設情景,進行綜合藝術。

2、教師隨時對學生給予指導,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創作。

活動延伸

1、如果你是一隻小鳥,你是想飛進哪一個新家園,為什麼?引導幼兒觀賞,相互評價。

2、討論小鳥的家園如何才能永遠地保存下去。

活動反思

提問感知表現提問情感體驗情感深入表演觀察評價想象技能指導協作情景創新實踐評價深入思考 模仿鳥叫,鳥姿幼兒根據自身感受到的音樂節奏律動表演各種動作高興幼兒體驗高興的表情沒有了,被毀了幼兒體驗傷心難過的表情、動作和語言傷心、氣憤、痛苦幼兒表演愛護環境、愛護大自然幼兒分組(4~5人)通過對“大樹”、“小鳥”、“砍伐者”不同角色的表演讓學生體會大樹被砍倒和小鳥失去家園的痛苦,引起同情心,激發愛心。學生思考、想象、發言。有很多大樹、草地、鳥巢、……也可擬人化幼兒聽課學習,可以發揮想象多種形式表現。幼兒團結合作,應用繪畫完成小鳥的新家園。內容豐富、環境舒適、風景優美、乾淨整潔愛護森林、愛護動物、愛護環境、制止不好的行為 加深對鳥的認識,激發幼兒的愛鳥情懷。體驗小鳥失去家園的傷心、痛苦,引起同情,激發愛心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深刻體會角色的表情、動作、語言 。一定的技能訓練培養團結協作的創新精神,進行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幼兒自身審美素質的提高思想教育的深化 。

篇九: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由來】

在玩沙的時候,班中的孩子對沙坑上的鞋印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搬着腳看着沙地上的鞋印,嘰嘰喳喳的説着:“我的鞋能踩出花紋來”“我的和你的不一樣”“我的鞋印比你的好看”這時班中的耿磊小朋友問:“老師、為什麼鞋底上要有花紋呢?這個問題引起了大家極大的興趣,孩子們逐漸對身邊各種的花紋產生了興趣,便形成了今天的主題。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使幼兒瞭解花紋在生活中的用途,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視覺的概括能力。

2、培養幼兒大膽想象創造的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一《鞋底為什麼有花紋》

活動目標:通過此活動,培養幼兒大膽猜想並表述的能力,使幼兒瞭解鞋底花紋的防滑作用。

活動準備:輪胎、腳墊。

活動二《花紋大搜索》

活動目標:通過此活動培養幼兒有目的的觀察能力,大.考吧.幼.師網出處激發幼兒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幼兒蒐集的圖片、照片、教師預先佈置的教室環境。

活動三《會排隊的花紋》

活動目標:通過欣賞使幼兒瞭解二方連續及四方連續的裝飾方法,嘗試設計與創造。

活動準備:

1、民族特色的衣服、圖案資料、有關的藝術品。

2、紙、筆、顏料、拓印材料等。

【活動延伸】

利用花紋裝飾進行設計活動,設計裝飾服裝等,自然界中有那些花紋,這些花紋有什麼作用(例如動物身上的花紋)。啟發幼兒探究生活中花紋的作用,將生活中的美運用到繪畫創作中。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總之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篇十: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主題背景:

秋季是農村豐收的季節,收穫的各種蔬菜、瓜果、糧食對農村的孩子來説非常之熟悉,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操作的很大空間,廣闊的田野是幼兒活動的一方土地、一個世界,幼兒親自採摘的瓜果、蔬菜等又是很好玩的操作材料,當我們專注它上時,會發現它們所藴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它能將通過蔬菜、瓜果、糧食等教育資源滲透幼兒園教學的五大領域中,貫穿整個主題教學活動,在主題中它能讓幼兒體驗農民秋季收穫的喜悦,感受農民伯伯種植、培育、採摘的辛苦。本主題帶着幼兒親身實地去探究、去發現、去想象、去操作、去表現,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秋季是蔬菜、瓜果和農作物豐收、成熟的季節,瞭解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親身體驗田間勞動和收穫的快樂;

2、認識秋季常見的瓜果、蔬菜和農作物,知道糧食的來源,種植糧食的過程,以及糧食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懂得愛惜糧食,尊重人民的勞動成果。

3、藉助蔬菜、瓜果、稻穗開展一些設計製作表現、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三、主題內容:

(一)集體活動:

活動內容活 動 目 標秋收忙

1、引導幼兒觀察農民伯伯收割水稻的過程。

2、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

糧食成熟的季節

1、通過實地參觀,感受豐收田野的美景,體驗農民豐收的喜悦之情。

2、知道秋天是糧食成熟的季節,初步認識水稻、番薯等農作物。

快樂猜猜猜

1、學猜有關秋天農作物、水果的謎語,學説謎面,對猜謎語活動感興趣。

2、培養好奇心,提高分析、聯想能力。

奇妙的水果樹

1、在畫水果的基礎上學習用各種顏色、圖案裝飾水果,然後將其剪下,幼兒集體裝飾成一棵水果樹。

2、知道秋季是水果豐收的季節,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好玩的番薯造型

1、喜歡自己動手製作番薯造型。

2、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創作出不同的造型。

大豆、扁豆、四季豆

1、認識大豆、扁豆、四季豆,學習比較它們的異同。

2、學習剝大豆,體驗勞動的樂趣。

糧食豐收了

1、嘗試用重疊的方法畫出景物,有疏有密地安排畫面,鵜鶘佈局的變化。

2、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語句講述自己見到過的農村糧食豐收的景象。

棉花

1、通過觀察,認識棉花,知道棉花的結構組成。

2、能用語言清晰準確地表達出棉花的用途與好處。

3、能大膽運用棉籤等作畫工具進行繪畫,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黃豆爺爺找朋友

1、激發幼兒探究黃豆與豆製品關係的慾望和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黃豆及其豆製品,並瞭解其營養價值。

3、培養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辨別黃豆並區分豆製品的能力。

媽媽的菜籃子

1、通過比賽講述蔬菜種類,讓幼兒感受到秋天是蔬菜豐收的季節。

2、瞭解葷菜與素菜的合理搭配,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葷菜。

(二)區域提示:

美工區:讓幼兒收集句子橘子皮,供幼兒用撕、剪等方法制作菊花;投放一些稻草、豆梗等讓幼兒自制一些玩具。

閲讀區:準備一些花生、柿子、石榴、橘子等實物,準備百寶箱一隻為幼兒猜謎語等。

角色區:增設食品商店,投放一些幼兒從家裏帶來的蔬菜、水果,供幼兒玩區角活動和角色遊戲用。

科學區:為幼兒準備一些水果與乾果,讓幼兒欣賞、探索。

(三)環境創設:

(1)在自然角中投放一些本地常見的,秋季成熟的蔬菜、水果、稻穗等,供幼兒欣賞、交流。

(2)在活動一角投放整株的水稻、棉花、新鮮的番薯等供幼兒造型、欣賞和交流。

(3)投放有關愛惜糧食和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圖書及一些糧食作物的謎語、古詩,工幼兒看看、念念、畫畫。

(四)家園共育:

讓家長有空時帶幼兒去田野走走、看看,參加一些簡單的秋收勞動;利用休假等時間帶孩子到水果店裏去引導孩子觀察各種水果,或讓孩子直接參與一些採摘活動,去水果店時讓孩子參與一些買賣活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並請家長為孩子準備1—2種秋季成熟的瓜果,放到自然角或與同伴們分享,鼓勵幼兒關心集體,為集體、為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日常活動:

1、主題活動前做好家園聯繫工作,讓家長帶領孩子去田野參觀,並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2、讓幼兒在自家的菜園地裏種植管理一些簡單易種的蔬菜,鼓勵孩子幫助家長採摘瓜果,在收割時節,讓幼兒幫助家長翻曬稻穀等,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3、體育遊戲:開展〈〈運瓜〉、〈〈搶收搶種〉〉、〈〈運送糧食〉〉、〈〈摘果子〉〉、〈〈運菜忙〉〉等活動,每個活動都圍繞主題進行。

4、角色遊戲:開展〈〈水果店〉〉、〈〈買水果〉〉等活動。

5、區域活動:開展〈〈水果拼盤〉〉、〈〈番薯造型〉〉等活動。

6、午餐前讓幼兒説説所吃的蔬菜名稱、菜的做法及營養價值,自己家所種植的蔬菜有哪些?自己採摘過哪些瓜果?最喜歡吃哪些蔬菜?並談談它們所含有的營養素。

7、幼兒參與環境創設,主題牆的佈置。如:“秋季水果多又多”等。

四、特色體現:

關鍵活動之一:《糧食成熟的季節》

這個活動,我們主要是通過讓幼兒實地去參觀,感受豐收田野的美景,體驗農民豐收的喜悦之情,同時也讓孩子們認識了水稻、番薯等。

(1)帶幼兒參觀稻田,我們通過3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讓幼兒遠看的稻田是怎麼樣的?風吹來時稻田裏的稻子像什麼?第二,近看的稻田又是怎麼樣的?第三,稻穀又是怎麼樣的?讓幼兒輕輕摘下穀子觀察,這次活動效果很好,達到了預先設定的目標。

(2)觀察了番薯地,幼兒初步瞭解了番薯,並讓幼兒通過想象,説出了番薯藤像什麼?它的葉子又像什麼?並參與了農民伯伯的挖番薯活動。最後還得到了農民伯伯贈送的許多番薯、番薯藤供我們小朋友做番薯造型等。回幼兒園後,我們組織孩子們還製作了番薯藤項鍊、小掛飾,孩子們玩得都很投入,很開心,此活動開展得非常成功。

關鍵活動之二:《秋收忙》

讓幼兒去實地觀察農民伯伯收割水稻的過程。

(1)觀看用鐮刀收割的情景。

(2)收割機收割水稻的情景。

(3)讓幼兒參與拾稻穗的活動。

本活動讓幼兒親自經歷農民伯伯勞動的過程,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秋收勞動的繁忙景象,並讓幼兒參與了拾稻穗的活動,整個活動讓幼兒從觀察—體驗——自己親自參與勞動,發展了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勞動能力。

關鍵活動之三:《好玩的番薯造型》

孩子們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了美麗動人的不同的番薯造型,設計出不同的動物等,此活動使幼兒玩得非常快樂,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由於這個主題是初次進行嘗試,在教案設計、活動開展等方面還存在着很多的問題,希望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五、附教案:

活動內容一:秋收忙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農民伯伯收割水稻的過程。

2、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

活動準備:

1、選定一個農民正在收割水稻的地點。

2、每位幼兒一張報紙供休息時用。

活動過程:

一、安全教育:

1、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活動的地點,並檢查幼兒的裝束。

2、請幼兒在去的路上注意要聽老師的指令,不能隨意走開來。

3、走到田野裏要保護好莊稼,不能採摘和踏掉莊稼。到達目的地後要注意安全。(電、打稻機等)二、教師帶領幼兒排好隊出發。

三、到達目的地:

1、組織幼兒在田埂上觀察農民伯伯收割水稻的過程:

用鐮刀割水稻——打稻機脱粒——把稻穀裝在口袋裏——把稻穀運回家——稻穀散放在水泥場上曬。

2、教師組織幼兒在收割好的田裏拾稻穗。

四、休息並交流:

1、請幼兒説説來到田野看農民伯伯勞動和自己參加勞動的感受。

2、你們看見農民伯伯在幹什麼?幹得怎麼樣?

3、我們參加了什麼勞動?勞動時你覺得怎麼樣?

五、教師帶幼兒回園:

帶一些整株的水稻回幼兒園,放在自然角中。

活動內容二:糧食成熟的季節活動目標:

1、通過實地參觀,感受豐收田野的美景,體驗農民豐收的喜悦之情。

2、知道秋天是糧食成熟的季節,初步認識水稻、番薯等農作物。

活動準備:

1、聯繫好參觀場所:種有水稻、番薯的田野。

2、讓幼兒做好外出郊遊的準備。

3、鋤頭一把。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來到參觀現場,交代參觀的內容與要求。

二、引導幼兒參觀稻田。 啟發提問:

1、遠看這一片稻田是怎麼樣的?風吹來的時候,稻田裏的稻子像什麼?

2、近看每一棵水稻上面都長着什麼?(學習詞:稻穗)稻穗為什麼是下垂的?它好象在做什麼?

3、請小朋友輕輕摘下一粒穀子,輕輕咬開看看,裏面藏着什麼?

教師小結:水稻是我們這裏的主要糧食,它喜歡住在水田裏,每年秋天是水稻收穫的季節,水稻的稻穗上都是穀子,穀子可以加工成米,然後就可以煮成米飯了。

三、引導幼兒參觀番薯地並啟發提問:

1、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一塊什麼地嗎?

2、請你找一找,番薯寶寶藏在哪裏呀?

3、教師小心地用鋤頭挖出番薯,並讓幼兒説説番薯的皮是什麼顏色的?它長得像什麼/4、引導幼兒觀察番薯藤。

(1)這些番薯藤像什麼?它的葉子又像什麼?

(2)啟發幼兒用番薯藤做小掛飾。教師講解示範:將番薯藤一節一節地折斷,留一邊番薯謄表皮連住即成,看上去像一串串珠子。

教師小結:番薯也是糧食作物,它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大,考吧。幼師,網出,處!番薯的味道吃起來有點甜。

四、帶幼兒整隊回幼兒園,結束活動。

活動內容三:快樂猜猜猜活動目標:

1、學猜有關秋天農作物、水果的謎語,對猜迷活動感興趣。

2、學説謎面。

3、培養好奇心,提高分析、聯想能力。

活動準備:

1、花生、柿子、石榴、橘子等實物。

2、“百寶箱”一隻,盤子若干只。

活動過程:

一、應法引發幼兒猜謎的興趣。

教師:今天,請小朋友來猜謎語,我們要猜的謎語都是要吃得東西,它們現在放在“百寶箱”內,如果你們猜出來了,老師就拿出來給你們看。

二、猜謎。

1、老師逐一説出謎面,幼兒猜謎。

(1)黃醬瓶

(2)小小紅罈子口兒小, 裝滿紅餃子,打開醬瓶子, 吃了紅餃子,挖出紅珠寶。 吐出百珠子。

(石榴) (橘子)

(3)麻房子

(4)身穿黃卦子紅帳子, 頭上戴帽子,裏面住個白胖子。 脱下小帽子,味兒甜滋滋。

(花生) (柿子)

2、請猜對的幼兒説出謎面,並説説為什麼要這樣猜。

3、教師公佈謎底,出示實物,並根據謎面逐句核對。

三、請幼兒學説謎面。

四、幼兒作謎面,大家一起猜謎。進一步發揮想象力。

活動內容四:奇妙的水果樹活動目標:

1、在畫水果的基礎上學習用各種顏色、圖案裝飾水果,然後將其剪下,幼兒集體裝飾成一棵水果樹。

2、知道秋季是水果豐收的季節,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用綠色和咖啡色紙剪出一棵大樹,將大樹貼在黑版上或牆面上。

2、圖畫紙人手一份及輔助用品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大樹)這是一棵奇妙的水果樹,在秋天會結出各種各樣的水果你們一、激發興趣。

説説會有哪些水果呢?請小朋友畫出來,然後剪下貼到樹上去,變成一棵奇妙的水果樹。

2、今天請小朋友一起設計各種各樣的水果,然後將這棵樹變成一棵奇妙的水果樹。

(1)用水彩筆畫出水果的能廓,再給水果塗上漂亮的顏色。

(2)用剪刀把各種水果剪下,貼到水果樹上。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1、鼓勵幼兒設計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水果。

2、塗色時色彩要均勻,並表現出色彩的漸變。

三、欣賞奇妙的水果樹。

請幼兒欣賞水果樹上的水果,感受水果的多樣性及色彩的美麗。

活動反思:秋天是一個五彩繽紛、果實豐收的季節,圍繞“豐收的季節”這一主題,我們開展了豐富多采的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豐富了對秋天的認識,產生對秋天的熱愛之情。一個主題又結束了,在這個主題中孩子們有的方面進步了,可有些方面還有些欠缺。如有部分幼兒在繪畫方面能力較弱,他們不會用多種色彩來繪畫,審美能力較差。還有幼兒在區角遊戲後不會收拾、整理玩具,有的孩子一聽到收起來的音樂就馬上跑教室裏去了,玩的東西也不去管了,有的孩子在那裏收拾,可收拾的不整齊。只有少數幼兒會收拾的很整齊。在這兩方面還需在今後的活動中繼續培養孩子,使他們能在短時間有更快更好的發展。

篇十一: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活動背景

藝術教育是一種健康積極的情感教育,它對人的情感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幼兒來説,藝術教育是一種情感交流的方式,必須以優秀作品的美和情去感染、薰陶幼兒,而憨厚、滑稽的唐老鴨,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卡通形象之一,通過幫助唐老鴨減肥這一生活化、遊戲化的情節能夠讓幼兒從生活經驗和思維形式上引起共鳴。

教師以自己誇張、豐富的表情和情緒去感染幼兒,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樂於表現和幫助他人的情感。在創編韻律操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運用繪畫、語言、表演等形式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表現出來,並對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給予及時的支持與發揚,發展幼兒的創造性體驗、審美體驗。教師為孩子們積極創設情境,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陶冶作用,像和風細雨的滋潤,讓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地投入到親自然、親社會、完善自我的活動中去。充分體驗到愉悦的情緒,感受到心靈的舒暢,真正使藝術教育成為心靈的體操,讓幼兒在感受樂曲的過程中體驗創編的快樂,提高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的旋律,體驗創編韻律操的快樂。

2、嘗試根據音樂的節拍創編韻律操,用簡單的圖譜表徵基本動作,學習合作表演。

3、有初步的保健意識,養成合理膳食、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三、活動準備:

1、情境創設:

(1)《再試一次》音樂;板凳舞律動音樂

(2)繪畫圖譜表及畫筆

2、知識經驗:幼兒會做板凳舞律動;,幼兒接觸過為簡單的舞蹈動作勾畫圖譜。

四、活動過程:

(一)、體驗不同性質的音樂,選擇適合做韻律操的音樂。

1、幼兒和配教教師一起表演音樂律動,歡迎唐老鴨。

2、幼兒根據不同的音樂性質幫助唐老鴨選出適合做操的音樂。

(二)通過語言、繪畫、表演等多種形式創編韻律操。

1、欣賞感受音樂,初步體驗音樂歡快的特徵,隨音樂節奏自由創編動作。

2、幼兒將創編的動作畫在圖譜上。

3、分組合作創編,每組整理一套韻律操動作進行表演。

4、精選幼兒創編的動作,組合一套完整的韻律操,集體表演。

(三)、嘗試配上器械表演韻律操。

延伸活動:

1、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加強鍛鍊。

2、在表演區提供豐富材料,讓幼兒在表演區進行裝飾,並表演。

活動反思:

音樂這種藉助旋律來詮釋意境的藝術方式,必須通過靜靜地欣賞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但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説,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執教者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將原本比較難以表達的意境表現了出來,且那麼自然和諧,聽來讓人感覺彷彿音樂敍述的原本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讓幼兒在趣味性和遊戲性濃郁的環境中,既享受了音樂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音樂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篇十二: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中幽默,詼諧的語句,並愉快的投入活動。

2、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形象的進行表演。

3、在遊戲與討論中瞭解要做個勤快人。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5訓練幼兒的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磁帶——《懶惰蟲》

情境表演——懶惰蟲

(三)活動過程:

1、欣賞情境表演,引出懶惰蟲的形象。

2、引出兒歌的前半部幀

(1)教師有節奏的朗讀兒歌的前半部分。

(2)提問:“你是不是懶惰蟲?”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我不是懶惰蟲。”

(3)提問:“懶惰蟲的手腳、全身是不是真的痛?”

(4)教師與幼兒一起有節奏的朗讀兒歌的前半部分。

3、引出兒歌的後半部分。

(1)討論:“你們不是懶惰蟲,那是什麼人?為什麼?”。

(2)教師有節奏的朗讀兒歌的後半部分。

(3)提問:“你們會做什麼勞動?”,討論後教師與幼兒邊表演邊有節奏地朗讀兒歌的後半部分。

(4)啟發幼兒用愉快的情緒表演兒歌后半部分並加入自己勞動的句子。如:“我會拖地板、我會拖地板,我經常拖地板。”

4、幫助懶惰蟲改正缺點,大家一起完整地朗讀兒歌《懶惰蟲和勤快人》。

附兒歌:懶惰蟲和勤快人

你是懶惰蟲,你是懶惰蟲,你全身都在痛。

你的手也痛,你的腳也痛,你全身都在痛。

我是勤快人,我是勤快人,我全身都是勁。

我的手有勁,我的腳有勁,我天天在勞動。

我會……,我會……,我經常……。

活動反思:

1、本節課的目標中目標一達成得比較好,幼兒都能夠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而目標二完成得還不夠。相比較而言,唱得多動得少了一些,在音樂課也同樣要注重動靜交替。

2、練聲環節的有機整合,今天的練聲只是單純的以師幼問好的形式練了下聲,其實應該更加註重音樂元素的結合,讓練聲也為今天的音樂課做鋪墊,勤快人和懶惰人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可以選擇上學期學過的《魚兒好朋友》,也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這樣在練聲中就讓幼兒感受到可以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

3、在今後的活動中還要多多思考提問的有效性,在提問幼兒為什麼勤快人要唱得快懶惰人要唱的慢一些,幼兒不是能夠很好的理解。

4、本節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夠大膽的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不夠,幼兒只是簡單的創編出了歌詞中的動作,應該充分發散幼兒的思維,一起來表演勤快人還可以擦擦地、洗洗衣服;懶惰人可以翹着二郎腿什麼都不做等等。這樣歌曲的情景性更強,也提升幼兒的表現力,充分體現藝術活動的美感。

5、圖譜的有效運用。在環節四中根據幼兒的回答一張張的出示了圖譜,每一張圖譜都是一句歌詞,幼兒在説説看看中很容易的就記憶了歌詞內容。在老師的範唱後,幼兒也能夠清楚的感受到歌曲快慢不用的速度。

篇十三: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學習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描繪人物的外表、行為,能進行合理的情節想象。

3.注意傾聽同伴講述,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二、活動準備

1.物體沉浮實驗;袋鼠的習性特點。

2.講述圖片四幅。

三、指導要點

1. 活動重難點:仔細觀察圖片並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2.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的表情、動作,並通過充分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講述圖片內容。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有趣的圖畫,一起來看看圖片裏講的是什麼有趣的事。

2. 觀察講述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發揮想象。

(1)出示圖片一(遮擋住袋鼠)提問:小兔和小熊在幹什麼?;.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發生什麼事?讓幼兒自由説一説。

教師小結: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興!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遠處飛去……

(2)重點觀察圖二提問:

足球不見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處找,它們看見了袋鼠媽媽,它們會對袋鼠説些什麼話呢?

袋鼠又會怎麼説的呢?

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動作,體驗小袋鼠的心理活動;同時啟發幼兒通過描述小動物間的對話來豐富情節)過渡語: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裏?(掀開遮擋住的袋鼠,揭開謎底)噢,原來足球在袋鼠的口袋裏,怎麼辦呢?

(3)出示圖片三提問:大象在做什麼?它為什麼要這樣做?

(4)出示圖片四提問:大象用什麼辦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裏看出來?

3. 自由講述請幼兒看圖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並講述。

(1)這幾幅畫面説了一個故事,我們應該怎麼看?(引導幼兒明確看圖的方法與要求:按順序從第一幅開始看。)(2)請幼兒與旁邊的同伴互相交流,看圖講述故事。(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講述時是否能圍繞畫面內容展開,幫助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豐富情節)4. 集體講述(1)引導幼兒集體看圖,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容。

(2)提問:我們能不能將這四幅圖連起來説一説呢?(引導幼兒按順序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講述,教師注意提示和豐富相應的詞句,如很高很高、緊緊地捂着等)(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5. 討論

(1)小象是怎樣幫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歡袋鼠嗎?為什麼?

(2)足球為什麼能浮上來?(引發幼兒的經驗進行講述)五、評價要素是否學會用完整語句講述圖片內容。

六、活動建議1.將講述圖片投放在區域中,讓幼兒繼續講述。

2.鼓勵幼兒嘗試將該故事講述給夥伴、家長聽。

附:講述參考足球找到了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興!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遠處飛去……這時,袋鼠媽媽正在草地上散步,忽然看見飛來一隻足球,連忙撐開了自己的口袋,足球正好掉進了袋鼠媽媽的口袋裏。

足球不見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處找,他們看見了袋鼠媽媽,就問:”袋鼠媽媽,您看見我們的足球了嗎?“袋鼠媽媽緊緊地捂着口袋,搖搖頭説:”我……我沒有看見。“小熊指指袋鼠媽媽的口袋説:”那您口袋裏鼓鼓的是什麼呀?“袋鼠媽媽連忙説:”口袋裏是我的孩子呀!“這事讓大象伯伯看得一清二楚,大象伯伯説:”小兔、小熊,彆着急!我來想辦法。“大象伯伯跑到一條小河邊,吸了滿滿一鼻子水,然後,走到袋鼠媽媽身邊,把水噴進了袋鼠媽媽的口袋。水滿了,足球浮上來了,小兔和小熊高興地拍手説:”噢--足球找到了!足球找到了!“袋鼠媽媽臉紅了。

教學反思

1.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可以開展小足球系列活動如下:

(1)趕着球兒跑(左右腳交替運球,與同伴合作踢球);

(2)奧特曼打小怪獸(定位射門,提高動作的準確性);

(3)小小對抗賽(練習踢球的技能,鍛鍊身體;萌發初步的競爭意識,體驗合作的價值。)

2.活動過程中的反思:

(1)要把自由踢球的這種隨意安排的恰到好處。

(2)鼓勵膽怯的幼兒大膽玩球,培養勇敢的男兒性格。

(3) 鼓勵幼兒及時扶起摔倒的同伴,並給與安慰和相互鼓勵。

3.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要注重幼兒的個性差異(包括體質上、性格上、協調能力上等。)

4.對師幼互動的環節:和幼兒隨意的.自由交流對足球的認識,參與踢球,滿足幼兒好奇好動的天性。

篇十四:大班主題各種繩線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各種繩線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線和繩,瞭解用途。

2.描述線繩的異同,瞭解線繩使用方法。

3.探索和體驗線繩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佈置豐富線繩原材料的活動室。

2.收集各種各樣的`線繩,探其用途。

3.多媒體課件,線繩實物,記錄卡。

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自取神祕袋。

1.摸摸,猜猜袋子裏是什麼?

2.拿出袋中各種各樣的線繩,認識、比較。

①識別名稱:草繩、鐵絲線、禮品繩、鬆緊繩、毛線繩、魚線

②比較異同

●比較長短——哪根線繩最長(短)?

●比較粗細——哪根線繩最粗(細)?

●比較軟硬——哪根線繩最粗(細)?

③功能用途(PPT)

草繩:捆紮物品、為樹保暖、製作草帽等

鐵絲:捆綁重物、製作鐵網、防護安全等

禮品繩:包裝禮物、裝飾美觀……

探究活動二:

1.尋找和發現自己身上的線和繩。

如:鞋帶繩、皮套繩、毛線、棉線等

2.尋找和發現教室裏中的線和繩。

①師:在活動室裏就有很多的線和繩,我們一起去找找吧。並把你找到的線和繩用你喜歡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

②討論:數數你找到了幾種線和繩?説説你找到了哪些線和繩?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做些什麼?

探究活動三:

1.繩子游戲。

引導幼兒利用找到的線繩進行遊戲。

①串珠遊戲

②跳皮筋

③跳繩

④翻繩等

2.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①散落的許多吸管怎樣攜帶才方便?(用繩子捆紮)

②娃娃的頭髮散開覺得太亂怎麼辦?(用繩子捆紮)

③項鍊珠散落了怎麼辦?(用線繩串起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遊戲為主,由實物觸摸、猜想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始,通過“自主觀察,比較、描述和了解線繩特點”到“尋找生活中的線繩做記錄、玩遊戲,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究慾望,引導幼兒主動學習,重視幼兒自身的實踐過程。讓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為幼兒認知與動手能力的發展搭建平台。

篇十五:大班主題教案《植樹節》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植樹節》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講、看看、玩玩、種種等活動,讓幼兒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加深幼兒對常見樹的認識,瞭解樹木與人類的關係。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合作、激發他們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製作好樹木與人類關係以及春天特徵的多媒體課件。

2.自制常見樹小紙牌人手3~4張。

3.植樹的工具,在幼兒園內開闢種植角,備好柳樹枝段。

設計思路:

從小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是現代幼兒教育更新的具體體現,活動設計擬在讓幼兒認識自然物,瞭解自然與人類的關係,頌揚人類改造自然、保護自然,通過觀看樹木與人類關係以及春天特徵的多媒體課件,把幼兒認知、情感、行為貫穿於各種活動中,讓幼兒採用不同的認知思路、多層次去認識周圍世界,運用觀察、談話、種植、遊戲等多種方法,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一、講樹

1.觀看“風沙的危害”多媒體課件,配以音樂解説,製造略顯緊張的氣氛。讓幼兒通過聽講解、觀看“風沙的危害”,多媒體課件,瞭解風沙對人類的危害。

2.引導幼兒重點討論:如何來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呢?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幼兒得出樹木能阻擋風沙,避免及或減少風沙造成的災害。

3.觀看春天季節特徵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二、誇樹(植樹對人類的益處)觀看樹木與人類關係並結合多媒體課件討論。

植樹對人類的益處:淨化空氣、調節氣温、防風遮雨、防止火災等功用。

三、玩樹牌幼兒每人3~4張小紙牌,上面繪有各種已認識的常見樹木。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玩樹牌。

玩法:雙方同時出一張樹牌,先拍桌者先講:一要講出這兩種樹的樹名,二要講出每種樹的一二個主要特徵。三要講出其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都講對了,兩張數牌就歸講者所有;講錯了,就有對方講。如雙方均未講對,就把這兩張牌擱一邊,雙方重新出牌。最後以牌多者為勝。

四、種樹

1.激發幼兒參與種樹的興趣帶領幼兒去園內的種植角,讓幼兒説説如何種植“柳樹”

(1)種植工具

(2)種植方法

2.幼兒種植,老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每棵樹枝的間距。

3.插上小標誌,便於日後負責照看和護理。

活動反思:

首先是班級老師提前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在週一的班會中,圍繞“如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植樹節以及如何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班級老師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計劃與討論。在出去進行活動前,對孩子都進行了安全教育,始終把孩子們的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並且也對活動過程中的要求作了明確的要求與強調,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知道如何給小樹苗澆水、怎樣不損壞樹枝、樹葉等。另外,也提前組織了孩子們繪製護樹卡,讓每個孩子都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愛護樹木的情感。

其次是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很快樂。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及參與性都非常高。雖然帶的澆水的瓶子不夠多,但孩子們能夠在老師的提醒下相互謙讓,輪流着來澆水,而且大家都是搶着給樹苗澆水。在給小樹掛愛樹卡時,孩子們都能互相合作,共同來完成。

最後,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了愛護樹木的情感,也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了親身為小樹苗澆水、親自制作護樹卡提醒人們愛護樹木的快樂,更讓孩子們學會了合作、團結向上的精神!本次活動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篇十六:大班主題教案《好朋友》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好朋友》含反思

主題的產生:

大棉的嘴前一天磕破了,吃東西不方便,早晨來園帶來了一根吸管。喝奶時,棉的吸管吸引了孩子們,他們圍到跟前,七嘴八舌地議論:“棉怎麼用吸管喝奶呀?”“我家也有吸管,明天我也帶來。”“不行,老師不讓用吸管。”

聽到孩子們的話,我輕輕地説:“你們為什麼不去問問大棉,為什麼要用吸管喝奶呢?”孩子們立刻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大棉你為什麼要用吸管?”“你是不是想喝得慢一點?”“你是不是怕灑奶?”

棉似乎忘了嘴疼,很驕傲地大聲向小朋友解釋:“因為我的嘴磕破了,一吃東西就疼,所以我媽媽讓我用吸管喝奶。”

原來是這麼回事,孩子們有些失望,回到自己座位上玩去了。只有達達還留在棉身旁,小心地問:“大棉,你的嘴疼不疼?你還能吃飯嗎?”

在旁邊一直觀察的我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什麼只有達達一個孩子對同伴表示出同情了呢?轉念又一想,不能怪孩子,他們畢竟才只有二、三歲。但從小培養孩子有同情心、會關愛他人是我們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就生成了主題:好朋友。

[主題的價值]

小班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步形成,交往範圍不斷擴大。但在交往過程中帶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的標準,還不太會主動和同伴交往,互助、合作、分享的能力較弱。通過主題活動,孩子們可以體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樂,逐漸建構和諧的夥伴關係。

[主題目標]

1、體驗孤獨和快樂的情緒,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2、能説出好朋友的名字、特點,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3、學會體諒、原諒他人。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1、找朋友

在故事活動《孤獨的小熊》中,我請孩子們邊欣賞故事,邊討論:一開始,漂亮的小熊為什麼沒有朋友?後來小熊為什麼又有了朋友?孩子們領悟到對朋友“板着臉”是多麼的糟糕,微笑面對朋友是多麼的重要。在此經驗上引導孩子們進行情感遷移,請他們説説自己有沒有好朋友,好朋友是誰,他為什麼喜歡你。孩子們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有的拉手,有的擁抱。天天拉着學知的手説:“學知是我的好朋友,我照顧他。”沙沙説:“我的好朋友是媛,我們經常在一起玩娃娃。”,思遠説:“好多小朋友都喜歡我,因為我每天都笑咪咪的。”每個孩子都能説出朋友喜歡自己的理由。在濃濃的友情氛圍中,孩子們玩起了《找朋友》的遊戲,每個人都體驗到了有朋友的快樂。

在家園聯繫欄中,我設計了一張“我的朋友真多”調查表,請家長們幫忙記錄孩子們的口述內容:在幼兒園,我的朋友是——,因為我——。在家裏,我的朋友是——,因為我——。一遠帶回的記錄表中寫到:在幼兒園,我的朋友是曉曉,因為我給曉曉搬椅子。在家裏,我的朋友是爸爸、媽媽、姥姥、小姨,因為我大口吃飯,不鬧他們。

在主題牆飾中我和孩子們一起設立了“好朋友聯繫欄”,孩子們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寫在上面,讀給好朋友聽。在“我的朋友你來猜”繪畫活動中,孩子們把自己的好朋友畫下來,貼在牆飾中,一有時間就圍在下面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2、做朋友

怎樣與朋友友好相處,這是幼兒學習交往的核心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引導幼兒討論: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該怎麼玩?一本新圖書,兩位好朋友都要看,怎麼辦?

在講故事《三個好朋友》時,我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談談自己喜歡好朋友的理由:我喜歡——,因為他——。達達説:“我喜歡上上,因為他吃飯好。”,明明説:“我喜歡小不點,因為他站隊快。”,陸路説:“我喜歡棉,因為他勇敢,嘴破了也不哭。”聽到自己的優點被好朋友説出來,孩子們眼睛亮亮的,臉蛋紅紅的,非常自豪。

在牆飾《寶寶生日》欄中,12根蠟燭上貼有相應月份過生日的小朋友的照片,表示感謝12個月。幼兒對此欄目非常感興趣,經常三五成羣地來觀看交流,説説自己是幾月份過生日,幾月份有幾個小朋友過生日,哪個月過生日的小朋友多。給小朋友過生日時,大家都特別開心,一起吹蠟燭、吃蛋糕、説祝福的話、唱祝福的歌、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給過生日的小朋友做生日禮物,共同感受生日快樂。

同伴之間有隔閡,有矛盾是常有的事,能夠寬容、諒解是同伴友好相處的關鍵。

在講故事《朋友加油站》時,我將平時觀察到的一些鮮活的小事例融入到故事中,拉近了故事與生活的距離,孩子們真切地體會到朋友之間吵架不開心是常有的,應互相寬容、諒解。

一次,青與一遠為爭一塊玩具發生了爭執。正當兩人爭得不可開交時,青説:“一遠,我學小兔原諒你,你也原諒我吧。”一遠説:“好吧。”兩人説完又高興地玩起來了。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孩子們正在學會交往,愛和寬容的種子已經在他們的小心田裏生根了。

3、關心朋友

一天,我正在給小朋友分間點,忽然丹洋摔倒在地,青發現之後,馬上去把他扶起來,問“你摔疼了嗎?”,青回到座位上後,自豪地告訴周圍的小朋友:“剛才丹洋摔倒了,是我把他扶起來的。”

看到這一幕,我意識到,這是對孩子們進行“關心朋友”教育的好時機。

我先請青把剛才幫助摔倒小朋友的事講給大家聽,並説一説自己幫助完小朋友後心情是怎樣的,又請丹陽説説青幫助了他,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讓孩子們意識到: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接下來,我請孩子們討論:我們班還有哪些小朋友需要關心幫助?有的孩子馬上把班上年齡最小的幼兒請出來,説我們應該關心年齡最小的小朋友,幫助他們接水,幫助他們穿衣服,出去玩時拉着他們的手,不讓他們摔倒;有的孩子説,要關心新來的小朋友,因為他們剛來幼兒園會想媽媽,我們要把班裏好玩的玩具讓給新朋友玩;還有的孩子説要關心沒來幼兒園的小朋友,打電話問問他們為什麼沒來幼兒園。我及時對孩子們的話給予了表揚,並把子上小朋友生病住院的事告訴了他們,孩子們馬上提出我們可以去醫院看看子上,我們可以給子上打電話。我建議孩子們給子上“寫”一封信。第二天,孩子們帶來了自己的信,曉曉是請爸爸幫忙記錄的,丹陽畫了一幅畫,小不點則是用貼畫粘了一張畫。我找來一個大信封,把孩子們的信裝了進去,帶他們一起去郵局寄了出去。幾天後,班裏收到了子上的回信,當我拆開信來讀的時候,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愛心得到了呼應,非常高興。

[活動後的反思]

我很高興自己能夠抓住突發事件中的教育契機,並就此生成主題活動。活動開展中,我注意了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把對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雖然“好朋友”的主題活動結束了,但是“愛和關心”卻是孩子們終生都要學習的內容。 正如《綱要》中所説“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篇十七:大班主題兩棵樹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繪本內容,理解兩棵樹爭吵-離別--重逢的過程。

2、幼兒能自主觀察畫面,大膽猜測、表述繪本情節內容。

3、感受兩棵樹的離別與重逢,懂得正確對待身邊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間不可缺少的寶貴友誼。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兩棵樹》

2、自制小圖畫書(人手一份)

3、《兩棵樹》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入主題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故事,它就藏在一本書裏,想不想看?

二、結合幻燈片,利用觀察講述法,邊欣賞邊理解繪本內容,初步感受兩棵樹的離別與重逢。

1.出示繪本封面觀察講述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封面上有什麼?故事的名字就叫《兩棵樹》,兩棵樹長的一樣嗎?(理解反義詞:高大和矮小)你還知道有哪些反義詞?

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反義詞,只要你認真觀察,注重比較就會發現。

2.他們會在比賽什麼?為什麼大樹並不總是佔先?

3.你有沒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讓的時候?誰能用簡短的話説一説?心裏什麼感覺?這種爭吵可以避免嗎?怎樣避免?

小結:好朋友之間要謙讓,意見不一致時要商量。兩棵樹發生爭吵以後又發生了什麼事?猜猜看。

4.看,發生了什麼事?原來每天都見面的兩棵樹,現在還能見面嗎?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見面了,心情會怎樣?兩棵樹的心情會怎樣?

小結:原來分開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樹的葉子為什麼枯黃?看到大樹的.葉子一天天枯黃,小樹的心情會怎樣?小樹是怎樣安慰大樹的?我們一起來安慰安慰他:”振作點啊!我們一定會長的超過高牆。“聽了小樹的安慰,大樹心裏會有什麼感覺?

小結:好朋友的話總會讓我們感覺到温暖,讓我們在失望的時候充滿信心,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孤零零的樹葉和灰色的背景給你什麼感覺?你看到兩幅圖的顏色感覺怎樣?

7.兩棵樹的容顏都改變了嗎?沒改變的是什麼?他們重逢後的心情怎樣?他們是多麼珍惜這重逢的歡樂,努力的將手臂伸向對方只為了那友愛的會合。我們也來擁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間要互相珍惜哦8.你們看兩棵樹的表情怎樣?看小鳥都來為他們的重逢感到興奮,我們也為他們鼓掌吧。

9.兩個好朋友終於再次重逢了,他們一定會有許多心裏話要説,我們不要打擾他們了,故事講到這裏結束了嗎?看看,原來還有一小段呀。

三、配樂完整欣賞繪本錄音,進一步體驗兩棵樹之間的寶貴友誼。

四、引導幼兒自主閲讀自制繪本,深刻領會繪本內涵。

篇十八:大班主題教案《水資源》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水資源》含反思

【活動設計】

“水”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水對幼兒來説具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孩子們每次洗手時,總是玩的開心有快樂,但是生活中的一些現在我們也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嘩嘩的流着水,孩子們見了沒有反應。”很多家長跟我反映讓孩子多喝水,可是放學的時候,水杯裏的水卻不見少。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萌生了這個主題——水。活動中我們將鼓勵孩子觀察大自然中的水,探究和發現水的不同來源和特性。樂於動手動腦探究水的變化,瞭解它的各種特性,獲得有關經驗。體會人們生活離不開水,樂意關心周圍的水環境,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有爭做節水小衞士的願望,並能向周圍的人宣傳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的基本特徵,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離不開水。

2、激發幼兒樂於親近水,接觸水,熱愛乾淨水環境的美好願望。並能關注周圍的水環境。

3、鼓勵幼兒發動身邊的人一起積極參加節約用水活動,保護水資源。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表明水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的圖片。

2、小水滴圖片,一杯水。

3、水污染圖片,故事《魚兒哭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我們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為好朋友嗎?説説生活中你見過的水是什麼樣的。(幼兒自由交流)

二、活動進行。

1、認識水,瞭解水。

(1)出示一杯水

請幼兒喝一下,説説水是什麼味道,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感受水的狀態(無色,無味,的液體)

(2)水是從那裏來的呀?

(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水從地下來,地球上儲存的水是有限的。

2、感受水的作用。

(1)水能為我做什麼呢?

幼兒回答(洗衣,做飯,每天喝水,小樹要喝水)

教師引導:生活中離不開水,人每天必須要喝水

(2)討論沒有水會怎樣呢?

幼兒自由討論。

3、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觀看圖片(局部地方缺水造成乾旱……)

聽故事《魚兒哭了》。

幼兒説出“要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小結:如果沒有水,地球上將沒有生命。所以我們要怎麼做呢?

怎樣做到節約用水呢?(自由交流)

【活動延伸】

1、音樂遊戲:魚兒水中游。

2、製作“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宣傳標語。

【活動反思】

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人還沒有節約用水的習慣。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為了讓學生從心裏去行動,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

本節課的.教學引入,我從國家節水標誌入手,運用地理信息來創設情景,能夠一下子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我圍繞着水資源的分佈、水資源危機產生的原因、應對的措施等方面,讓學生暢所欲言。水資源緊缺目前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重大問題,通過對乾旱地區圖片的欣賞及講解,可以使學生對水資源危機有更清醒的認識。此外,培養學生的節水、護水意識,也是本堂課需要達成的教學目的之一,所以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節水措施的討論,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生活中的地理”的關注。

在這個時候,我讓學生運用美術特有的表現形式,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畫下來,可用多種形式表現保護水資源及防止污染的情景,並加上一句簡潔明瞭的宣傳口號。學生有了感情,作業起來也就特別認真,但是在表現形式和方法上我沒有很好地引導,過於強調情感教育而忽略了技能訓練,導致學生呈現的作業形式有些單一。

我更應該從美術這個起點出發再聯繫其他,如在講解招貼畫時,就應該設計到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設計、對構圖的合理性,線條的處理、材料的選擇、招貼畫的功能、特點等方面關注。而且因為課前有讓學生進行資料準備,但課堂上學生自由討論交流的時間、深度還是不夠。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緊縮教學內容,突出重點,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

篇十九:大班主題教案《中國之最》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中國之最》含反思

活動目的:

1、讓幼兒在交流的過程中,瞭解中國最有名的建築、景點、地區、動植物等。

2、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圖片、一體機電腦。

過程觀察:

一、幼兒相互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説説自己所瞭解的有關“中國之最”的事物。

二、觀看PPT課件圖片,瞭解長城、四大發明、長江、黃河等。

三、通過搶答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回顧瞭解“中國之最”。

1、中國最長的防禦建築:長城

2、中國最大的廣場:北京天安門廣場

3、中國最大的皇宮:北京故宮

4、中國最高的宮殿:布達拉宮

5、中國最大的石刻佛像:樂山大佛

6、中國最有名的發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造紙

7、中國最長的江:長江

8、中國最長的.河:黃河

9、中國最高的鹹水湖:納木錯湖

10、中國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1、中國最高的山脈:珠穆朗瑪峯

12、中國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13、中國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14、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15、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16、中國最稀有的動物:大熊貓

17、中國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18、中國最古老的樹種:銀杏樹

19、中國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20、中國最大的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

四、幼兒間在區域中探討:

1、語言區:看圖片、圖書、照片講述中國有名的景點、名勝古蹟。

2、美工區:幼兒小組製作“長城組畫”。

3、科學區:將鐵片、鐵針磁化後放入水中,觀察其方向;嘗試印刷。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篇二十:大班主題燈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燈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2、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一、主題的形成:

一天,婷婷帶了個鑰匙圈,上面還有個小燈泡,一按,燈泡便亮起來,這個鑰匙圈立刻吸引了許多幼兒,婷婷一臉的得意:”這是我姐姐送給我的鑰匙圈,是小電筒,會照人的!“説着便演示給同伴們看。豪豪説:”我家有個大電筒,是裝大電池的,你的裏面是裝什麼的啊?“郭詩凡説:”這有什麼,我的奧特曼身上也有燈的,是真的燈,也能亮的“"我媽媽昨天給我買了雙鞋子,走起路來也會一亮一亮的。”小夥伴們你一句,我一句,議論開了,教師意識到孩子自發生成的這一問題十分有教育價值,為此提出了問題:“你還看見過其他燈嗎?派什麼用的呢?”於是孩子們都收集了有關燈的玩具、圖片、圖書等材料。就這樣,燈的主題由此誕生了。

分析:燈主題的萌發,形成的關鍵在於教師對幼兒行為的敏感和對孩子發展水平的瞭解。教師能善於傾聽孩子們的交談,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熱點-燈,適時介入與引導,有意識的將幾個幼兒的興趣點轉化為集體的興趣點,使幼兒對探索燈投入了更大的熱情。同時,開放式的提問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繼續探索的願望。這使我們認識到:教師要善於關注幼兒自發生成的問題,滿足孩子的需要,使課程追隨幼兒的經驗與生活。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更應為孩子提供更多發現問題的機會,引發幼兒的“問題意識”。

二、主題的進行

1、 瞧瞧我收集的燈

主題產生後,幾個幼兒開始自發地收集並與同伴討論起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燈。個別孩子帶來了照片、圖片,還有些孩子在繪畫活動時也描述着自己看到過的燈:“看,今天我畫的是滅蚊燈,”敏敏指着自己的畫説:“什麼是滅蚊燈啊?”非凡不解的問道,敏敏的畫的燈吸引了許多幼兒。為了及時的滿足大部分幼兒交流分享的需要,激發他們更大的探索慾望,為此教師便在教室裏為幼兒

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區域--娃娃資料區,鼓勵幼兒把更多的關於燈的信息張貼在這裏。果然,幼兒傾盡己囊,沒過幾天,娃娃資料區裏變佈置滿了孩子們收集來的各種各樣的燈的圖片、照片、以及自己所畫出來的燈,如:警燈、車燈、路燈、紅綠燈等等,有些燈就連老師也是第一次聽見,孩子們在娃娃資料區裏分享着同伴的經驗。而在資料區中除了有幼兒自己收集的信息外,也有教師在活動中為幼兒拍攝的照片以及所做的實錄,留下幼兒探索的足跡。這次的收集展覽活動,讓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自然而然的對這些燈的名稱、用途等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分析:幼兒對周圍環境有着強烈的願望和好奇,老師根據孩子這個年齡特點滿足幼兒探索、瞭解環境的`願望,注重讓孩子獲得直接經驗,巧妙的為孩子提供了探索的空間,創設了娃娃資料區,鼓勵幼兒尋找資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從不同角度對“燈”進行探究,充分調動了孩子在探索活動中的積極性,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時提高了幼兒查找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調整豐富了幼兒原有的認知結構,拓展了思路。

2、着火了怎麼辦?

一天凡凡帶來了一個煤油燈放在了“燈”的區域玩具櫃中,這盞燈立刻吸引了許多幼兒,孩子們都紛紛圍過來對着凡凡的燈討論了起來:“咦?這是什麼啊?”軍軍問道:“是煤油燈”“這個燈怎麼亮啊?電池裝在哪兒啊?怎麼沒電源啊?”幼兒們七嘴八舌的問道,“這不裝電池的,是裝煤油的,”凡凡邊向小朋友們邊解釋邊用打火機向大家演示着燈的玩法。一團火焰燃起,小朋友們興奮不已,“哇,怎麼有股臭臭的味道啊?”“這會不會爆炸啊”説着軍軍便在地上打起了滾,嘴裏不停的嚷道:“快卧倒,要爆炸了!”這時,旁邊的幾個孩子也跟着軍軍在地上打起了滾,頓時,只見教室裏一片散亂,此時老師並不急於阻止孩子的行為,而是耐心地詢問:“發生什麼事了?”“要爆炸了,快救火啊!”孩子們回答道。聽着孩子童稚的、富有創意的語言,教師提出了問題:“那還有什麼方法也能救火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便藉此機會提議幼兒去收集關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篇二十一:大班主題活動《一分鐘》教案反思

大班主題活動《一分鐘》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體會一分鐘的長短,知道時間的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

2.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懂得遵守時間的重要性。

3.學習制訂作息時間計劃,並能按計劃執行,養成做事情不能拖拉的好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故事《一分鐘》課件。

2.一分鐘能幹什麼預測表人手一張、筆人手一支。

3.作息時間計劃表7張。

活動過程:

(一)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時間。

1.故事《一分鐘》導入。

2.分析故事,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

教師:為什麼元元只是在牀上懶了一分鐘,最後到學校卻遲到了20分鐘?(因為元元太懶了! 因為元元碰到了紅燈! 因為元元沒有擠上公共汽車。)

3.出示了圖片,瞭解元元晚起牀一分鐘導致的後果。

晚起牀一分鐘――十字路口遇紅燈耽誤時間――沒趕上公共汽車走着上學,耽誤時間――上課遲到20分鐘。

(二)在操作和實驗中真正體會了一分鐘時間的長短,懂得珍惜時間。

1.猜測一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師:你們猜猜一分鐘的'時間能做什麼?

2.認識記錄表。

教師:把猜測的結果用記錄表記錄下來。

3.驗證一分鐘到底可以做哪些事情?

(1)教師:你們説的事情一分鐘的時間完成呢?老師幫助你們計時,你們來試驗一下,好嗎?

(2)教師:如果能夠完成的請在後面的格子裏打鈎,如果不能完成請打叉。

(3)幼兒驗證並且記錄。

(4)幼兒交流自己記錄的實驗結果。

4.小結:一分鐘的時間原來可以幹這麼多事情,我們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

(三)制定作息時間計劃表,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1.激發幼兒制定作息時間表的興趣。

教師:怎樣幫助元元珍惜每一分鐘,不再遲到呢?

教師:我們可以幫元元制定一份早上的時間表,只要元元認真執行時間表上的時間就可以不浪費一分鐘時間,也就不再遲到了。

2.討論如何制定作息時間表。

(1)小組討論:早晨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2)個別幼兒交流討論結果,教師用簡筆畫記錄。

教師:你們討論出早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3.幼兒分組制定作息時間表。

4.交流幼兒製作的作息時間表,分析哪組最合理。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鼓勵幼兒把作息時間計劃貼到家裏,每天早晨嚴格按照計劃做事,不浪費一分鐘時間。

附:故事《一分鐘》

丁鈴鈴,鬧鐘響了。元元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心想:再多睡一分鐘吧,就一分鐘,不會遲到的。過了一分鐘,元元起來了。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揹着書包上學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歎了口氣。説:“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他歎了口氣,説:“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到了學校,已經上課了。元紅着臉、低着頭,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師看着手錶,説:“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鐘。” 元元非常後悔。

活動反思:

活動中的材料與環境的投放,為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創設了一定的條件。如孩子在看大鐘體驗一分鐘中,瞭解到了一分鐘就是60秒,在嘗試做一件事體驗一分鐘時,孩子通過自己做事,體驗到了短短的一分鐘,卻可以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在活動中我又為孩子創設了許多體驗後的交流時間,讓孩子們毫不拘泥的大膽講述,擴展了已有目標的涵義。

篇二十二:大班主題捏麪人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捏麪人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捏麪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動的風格。在感受和演唱歌曲的過程中,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麪人”的興趣。

2、在原有歌曲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圖片、同伴間的討論,即興創編與演唱歌曲。

3、在創編歌詞和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戰,體驗樂趣。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重點:

掌握歌曲的不同節奏,能夠大膽的演唱歌曲。

活動難點:

能夠用京韻説唱歌曲。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對老爺爺捏麪人的興趣1、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這是誰?老爺爺在幹什麼?你們會捏麪人嗎?”

教師小結“捏麪人”是我國的一種民間藝術,引導看視頻。

2、提問:“捏麪人的老爺爺是怎麼捏麪人的?手法熟練,捏得很快,我們都把眼睛開花啦!捏麪人的老爺爺本領大不大?讓我們一起來誇一誇:‘捏麪人的老爺爺本領大!捏出來的麪人把眼看花。’老爺爺都捏了些什麼樣的麪人?(用唸白小結反饋,引導幼兒編唸白)”

二、幼兒完整欣賞歌曲,學唱歌曲。

1、説了那麼多,老爺爺到底捏出來了什麼呢?讓我用歌聲來告訴你們吧!(教師演唱歌曲,幼兒欣賞)你聽到了老爺爺捏了什麼?原來他在捏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

2、教師示範,幼兒感受並學. XX| XX X| X X| X - |的節奏,做相應動作。

3、幼兒完整唸白,能正確的説出X. XX| XX X| X X| X - |的節奏

4、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孩子用各種動作表現歌曲。

5、幼兒完整演唱歌曲6、教師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思考:“這首歌和我們以前聽的`什麼有點像?哪裏像?”

介紹歌曲的“京韻”特點,引導幼兒唱出京韻。

4、幼兒對唱歌曲四、創編唸白部分歌詞1、引導幼兒思考:“老爺爺捏的麪人你們喜歡嗎?你還想讓老爺爺捏出誰?在幹什麼?”

2、引導幼兒用:X. XX| XX X| X X| X - |的節奏創編歌詞3、幼兒自由討論4、教師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幼兒創編結果5、幼兒演唱創編後的歌曲五、活動延伸1、老爺爺本領真大,叫他捏什麼就能捏什麼,你還想讓老爺爺捏出什麼來?再編一下歌曲,唱給家人聽。

2、想不想也跟老爺爺那樣能幹?咱們的橡皮泥河免你也能捏出不同的形態,課後小朋友可以比一比,誰捏的又多又好。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篇二十三:大班主題教案《時間主題活動》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時間主題活動》含反思

設計思路:

按照孩子們的要求,我在美工區裏繪製鐘錶用於網絡圖的裝飾,在繪畫的過程中,通過對不同作品的對比,孩子們發現,他們製作的鐘表,款式不同,名稱不同,鐘面的結構不同,他們發現原來有許多小朋友還不真正瞭解。於是,我們決定在數學區開展----認識鐘面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鐘的特徵:鐘面,指針;

2、要求幼兒能説出時鐘的名稱,知道時針、分針、秒針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

3、知道時鐘是計時工具。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製作鐘面的材料。剪刀、筆。實物鍾。

活動實錄:

1、 認識鐘面:提問引導幼兒觀察鐘面:

(1) 仔細看看時鐘的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數字,還有2的指針,)一共有幾個數字?(12個)

(2) 時鐘面的數字是這樣一來排列的?中間最上面的數字是什麼?與12相對,下面的數字是什麼?(中間的數字是12,下面的'數字是6)

(3) 連根針一樣長嗎?(一枚長,一枚短)長的一枚叫分針,短的一枚叫時針(幼兒學講:時針和分針)

2、 教師講解演示時針與分針的關係。(1) 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他們都朝一個方向走。(2) 分針刺走一全,時針從前一個數字走到後一個逐字,這就叫一個小時。

3、 教師出示時鐘,問:這是什麼?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時鐘?為什麼許多的地方都有時鐘?它有什麼用途?

4、 美工區利用紙板製作鐘面。(不寫數字,用與數學區拼擺)

5、 教師小結:時鐘是用來計時的工具。它能告訴我們時間,什麼時候應該幹什麼。

教學反思:

對於時鐘的認識並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美工、數學區域中,我們把孩子們做的鐘面繼續投放,讓他們有時間在進區活動當中不斷深入發現問題。同時便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行為。為後面的活動做準備.

篇二十四:大班主題兩隻鴨子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兩隻鴨子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明白懂得遇到危險的時候不哭叫,不慌張,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2、豐富詞彙:衝、抓、遊、跺腳、撲通。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大膽講述故事。

4、閲讀故事,能細緻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設計意圖:

這是選自20xx年《幼教博覽》第六期中的一篇故事,看完這篇故事後,我就在想: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當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和困難時,往往手足無措,不會積極主動去想辦法解決。我設計這個活動旨在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幼兒懂得遇到危險、困難時不哭鬧、不慌張,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故事VCD《聰明的小鴨子》、錄音機《數鴨子》磁帶、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激發幼兒興趣,導入新課。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數鴨子》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師生齊做律動)

師:會唱的小朋友跟着唱,會跳的小朋友也跳一跳。

(幼兒興趣濃厚)

師:在這羣可愛的小鴨子中,有一隻聰明的小鴨子和它的朋友小豬遇到了一件很危險的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們遇到了什麼事?

幼:想知道。

二、新課進程

(一)學習第一段故事。

①播放故事,幼兒觀看,聽故事。

②提問:故事裏有誰?幼:小鴨子和小豬。

師:它們在幹什麼?

幼兒:它們在草地上玩耍,唱歌跳舞、遊戲。

(師幼共同做唱、跳的模仿動作)

師: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幼:它們玩得可開心啦!

師:正當它們玩得開心時,突然,一隻大灰狼從草叢裏衝了出來,一把抓住了小豬的脖子,他張開大嘴準備吃掉小豬,小豬害怕得動都動不了。

師:孩子們,你們説小豬會被大灰狼吃掉嗎?小鴨子會管小豬嗎?你是小鴨子你會怎麼辦?

③引導幼兒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幼兒A:大灰狼它很壞,它肯定會要吃掉小豬,我想小鴨子它會救小豬的,我如果是小鴨子,我就想辦法引開大灰狼,不讓它吃小豬。

幼兒B:小豬不會被大灰狼吃掉,因為小鴨子會喊好朋友幫忙,趕走大灰狼,救小豬的。我是小鴨子我就這樣做。

師:小朋友剛才説得都很好,都不希望大灰狼吃掉小豬,希望小鴨子幫助它,我們來繼續聽故事,看故事裏是怎麼講的呢?

(二)學習故事第二段

①引導幼兒完整地表演第二段故事,重點模仿“衝、抓、放下、遊”幾個動詞及小鴨子的語氣、語調,象聲詞“撲通”

②出示“衝、抓、放下、遊” “撲通”字卡片。

師:你們知道這些詞的意思嗎?

幼兒討論回答後,教師講解詞彙的意思,並做相應的模仿動作,讓幼兒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師:小朋友都知道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我們再來看看,大灰狼沒有吃到小鴨子,它的心情會怎樣呢?

(三)播放第三段故事。(幼兒觀看聽故事)

師:大灰狼知道什麼了?

幼:大灰狼知道上了小鴨子的當。

師:大灰狼為什麼不能到對岸?它心情怎樣?

幼:因為大灰狼不會游泳就不能過河到對岸,大灰狼氣得一邊喊一邊跺腳“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②學習詞彙“跺腳”,模仿大灰狼生氣的樣子。(氣氛活躍)

師:它還想吃掉誰?結果怎樣?

幼:它想吃掉小豬,結果小豬早跑了。大灰狼兩手空空、垂頭喪氣的回家了。

③引導幼兒完整講述故事第三段。

(四)、鼓勵幼兒完整地講述故事,並模仿相應的動作及表情。

1、同伴間相互講述,老師指導。

2、幼兒個別講述,鼓勵幼兒講評。

三、討論:今天聽的故事裏,小鴨子和小豬遇到了什麼危險事情?大灰狼為什麼沒有吃掉小鴨子和小豬?我們小朋友遇到危險該怎麼辦?

討論總結:小鴨子和小豬遇到大灰狼要吃掉它們的`危險。可是聰明小鴨子想辦法讓大灰狼上當了,所以大灰狼沒吃掉小鴨子和小豬。我們小朋友遇到危險、困難的時候不要哭叫、不要慌張,要向小鴨子學習,開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四、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危險和困難。

如:

①陌生人敲門你怎麼辦?

②家人突然病倒你怎麼辦?

③與父母走散你怎麼辦?

教學反思:

幼兒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作為教師應該去判斷每個幼兒忍受挫折的限度,當幼兒反覆失敗時,適時加以介入幫助、點撥,幫助他們縮短失誤的過程,才會不導致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的消失。

幼兒是天真好動的,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他們就象一個“小小的哥倫布”,每天都在發現着“新大陸”,他們用自己的眼睛、雙手,探索着自然的奧祕、科學的神奇,建構着那一個個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問題。這種好奇與探究,是兒童的天性,那麼,作為教師就要保護兒童的探究慾望,引發他們進行“多解”地操作與思考,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與讚揚,使幼兒的自信越來越強。

篇二十五:大班主題教案《愛護樹木》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愛護樹木》含反思

【設計思路】

在參觀大馬路的時候,孩子們被路邊養路隊叔叔阿姨的工作吸引住了:“他們在幹什麼呀?’’“為什麼要用稻草圍住小樹?”一個個問題油然而生。於是,我乾脆就帶孩子走上前去探個究竟。通過觀察、詢問,孩子們知道他們是在給小樹保暖。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可以培養孩子愛護、關心樹木,也可以讓孩子探索樹保暖的各種方法。正好在學習活動中有這樣一個主題“有用的植物’’,於是我就發動孩子和家長一起尋找、收集各種給樹保暖的方法和材料,在此基礎上開展集體活動。

在活動前一部分,我創設了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天冷了,人們身上有什麼變化’’、“樹朋友冷了怎麼辦”等來引發孩子們對生活經驗和已知經驗的回憶、再現。活動中,我注重運用體驗性師幼互動,讓孩子們參與給樹“穿衣”的實踐過程,從而獲得真實的體驗。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孩子們一起商量討論選什麼材料,用什麼方法給小樹保暖。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環境,孩子們和同伴的經驗與智慧得到共享。同時,在合作互動中,孩子們的學習主體性也得到充分體現,活動變得更為生動活潑。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材料給樹保暖,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樹木,要關心、愛護周圍的花草樹木。

2、樂意和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經驗的準備:幼兒觀察過養路隊的叔叔阿姨給小樹進行養護的工作。

2、材料的準備:(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的)稻草蓆、各種繩子、蛇皮袋、麻袋、舊牀單、塑料紙、石灰水、剪刀、記號筆、雙面膠、透明膠、別針等。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給樹朋友保暖的材料與方法

1、冬天到了,天氣一天天冷了,你們發現人們的身上有什麼變化嗎?

2、我們穿上厚厚的衣服就不覺得冷了,可樹朋友沒有衣服穿會冷的,怎麼辦?(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各種給樹朋友保暖的方法。)、

(這裏通過幼幼互動的方法,使幼兒在前期積累的一些個別經驗得到共享。)

3、出示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的各種保暖材料。

師:這些是什麼?你們認識嗎?它們能保暖嗎?

幼兒和老師一起看看説説大家收集的材料。(進一步瞭解稻草蓆、石灰水的作用。)

(這裏老師充分地和幼兒進行互動,將幼兒收集的各種不同的材料展示出來,引導幼兒觀察,介紹、比較這些保暖材料。同時老師悉心觀察幼兒的言行舉動,然後思考和判斷幼兒的需要,並適時、適度地與之進行互動,來強化幼兒的體驗。)

二、分工合作:學做小小護樹員

1、三個好朋友一組,先商量一下,準備用哪些材料、什麼方法來給小樹保暖?(幼兒自由結伴,三人一組,體驗給幼兒園的樹朋友“穿衣服”o)

2、幼兒分組交流商量的結果。

(提醒用石灰水一組的幼兒使用前穿上工作服,戴上小手套,小心石灰水濺到衣服和皮膚上。)

3、幼兒分組操作,老師巡迴觀察,必要時給以適當的提示和指導。

提醒用繩子綁樹的一組幼兒從根部開始一圈圈繞上去,要收緊。

引導石灰水的一組幼兒尋找刷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鼓勵用稻草裹的一組幼兒三個人分工合作,這樣綁得又牢固又快。

(在幼兒操作時,老師除了是一個細心的觀察者外,更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適時、適當地和幼兒進行體驗性師幼互動,幫助幼兒更好地完成任務。比如,對於用稻草綁的這一組,老師就要根據幼兒可能會出現綁得不牢或分工不合理等狀況,以遊戲玩伴的身份去介入,和他們進行互動,從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困難。)

三、交流分享:樹朋友不冷了

1、互相觀看保暖好的樹朋友,交流各組的操作方法,共同分享經驗。

師:你們用了什麼材料和方法替樹朋友保暖?

鼓勵幼兒在介紹時要説明三個人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2、以後我們要經常來看看,要關心、保護樹朋友。

四、延伸活動:設計樹牌

幼兒結伴自主設計、製作的不同樹牌標誌,認養一棵樹朋友,以後經常來關注這棵樹,給它澆水、拔草,激發幼兒保護、愛護樹木的情感。

【活動反思】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看圖譜念兒歌;

2、知道要愛護樹木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兒歌圖譜是幼兒第一次接觸到,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怎樣看圖譜學念兒歌,將已往傳統的跟讀跟念轉換為幼兒自己看着圖譜幫助記憶誦讀兒歌。

這是一個設計優美的課件,有着美麗的意境和悦耳的音樂,一開始孩子們就被課件所深深吸引,課件中憨態可掬的小熊,設計恰當的對話都能很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一步一步跟隨課件層層深入,理解了兒歌的內容,為兒歌圖譜的識讀奠定了基礎。在課件中結合了環保的教育,將沒有樹木的危害很直觀的展現在幼兒面前,沙漠化的城市,風沙的侵略,死去的小鳥給了孩子強烈的心靈震撼!他們在課後都會自發的談論沒有樹的危害,他們對我説:“沒有樹木的世界太可怕了,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由此看來老師單純的説教對比生動直接的視覺衝擊來説顯得那麼的淡薄和無力,因此我瞭解到中班的幼兒心理還是以直觀形象的刺激為主,我們應該多為他們準備的是直觀形象直接的東西,他們能理解,能產生共鳴!在圖譜的教學上教師通過簡單的示範讓孩子瞭解了圖譜上的圖片文字一起組成了兒歌的內容,可以幫助記憶兒歌。在這個環節中孩子由於地域的習慣,“屋”他們總是習慣的念為“房”,我在此進行了多次的糾正,課後有老師提出疑問:是否有必要為此進行多次的糾正能否就能按照孩子的習慣用語念成房即可。我的個人意見,兒歌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押韻的u,念成“屋”時能夠體現兒歌的押韻的美,因此在這我產生了疑問。

本次活動的最大不足是由於使用課件造成教師頻繁地在操作枱和孩子座位前奔走,感覺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由於使用的不是自己製作的課件,在操作上不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來調整,我同時打開了3個課件進行操作,因此在銜接上也出現了小問題,這些是課件操作上的不足。

篇二十六: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國慶節》

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國慶節》

活動設計背景

瞭解國慶節的意義,為什麼有國慶節?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十月一日是國慶節。

2、引導幼兒感受國慶節的氣氛,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3、初步熟悉兒歌,能跟着老師一起念兒歌。

4、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國慶節的氣氛。

活動準備

1、在教室內與幼兒一同佈置慶國慶的喜慶場面。

2、國旗一面。

3、準備幼兒的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認識國徽。

1、請幼兒看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認識國徽的外形特徵,國微是什麼形狀的?國徽上有什麼?

2、出示帶有國微的`帽子,啟發幼兒説説哪裏見過國徽。

二,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組織幼兒討論:我國國旗是什麼顏色?有幾顆大五角星?幾顆小五角星?

2、讓幼兒談談在哪些地方見過國旗?在什麼場合看到過升國旗活動?

三,告訴幼兒國微,國旗是我們國家的標誌,尊重國旗,國徽是熱愛祖國的表現。

四,介紹國慶節。

1、你們知道哪一天是我們國家的國慶節?

2、組織幼鐵討論,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大家怎麼慶賀我們國家的生日呢?大家為什麼這樣熱情地開展慶祝活動?

五,國慶節是祖國媽媽的生日,今天老師還帶一首《慶國慶》的兒歌。

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1、兒歌裏的小朋友是怎樣慶祝節日的?

2、你們又是怎樣慶祝的?

六,老師帶領幼兒學説兒歌。

七,配上樂器一起説兒歌。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首先幼兒瞭解到了國慶節的意義,也認識了國徽的國旗,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玩的很開心,也很快樂。不足之處就是在讓幼兒畫國徽和國旗的時候五角星沒有體現出來,在畫畫上要加強。

篇二十七:大班主題我們畢業了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我們畢業了教案及反思

活動背景

孩子們快要畢業了。他們懷着對國小的憧憬和對幼兒園的留戀,開始了有關“畢業”的活動主題,活動圍繞“畢業典禮”展開。

這裏呈現的是一個大綜合的系列活動。之後,可以放在角落裏,以小組的形式,完成“畢業典禮”的準備工作。但是,可以題目更小,內容更集中,如後面的三個活動,就是以較小的話題進行的(畢業照、幼兒園的紀念冊、製作節目單等)。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選擇和創造更合適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2、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內容與要求

1、回顧幼兒園的生活,進一步瞭解同伴和老師,激發對同伴、老師和幼兒園的情感。

2、願意和同伴合作為畢業典禮做準備。

活動準備

1、各種式樣的通訊錄、節目單,哥哥姐姐的畢業照。

2、收集兩年來幼兒園生活中各種活動的照片。

3、製作畢業照和節目單的底板。

4、筆、紙。

活動重點

感受自己的長大,積極愉快地迎接畢業典禮。過程與指導一、引發議論:怎麼開畢業典禮老師:孩子們,我們在幼兒園還有多少天?沒多久,我們就要畢業了,在畢業前,我們要召開畢業典禮(畢業是件高興的事,大家一起慶祝馬上就要進入國小的一種儀式)。在畢業典禮上,我們要做哪些事情?我們要進行哪些活動?你覺得畢業典禮什麼時候開比較合適?在哪裏開?

——孩子應該可以自己做主,做自己喜歡的活動了。

活動中,孩子受環境的影響,他們的反應有些在意料之中。

1、畢業照。

幼兒:我們要拍博士照……我們要拍集體的畢業照。

老師:為什麼要有畢業照?畢業照上應該有誰?

幼兒:我們班兩位老師和所有的小朋友、園長等。

老師:平時畢業照是用照相機拍的,今天我們一起來用繪畫製作一張畢業照。怎麼樣才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誰呢?(或議論:你的好朋友長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通訊錄。

幼兒:我們要把朋友電話記下來。

老師:(出示通訊錄)這是通訊錄,裏面可以記什麼?為什麼?

幼兒...…· ……老師:這裏有各種各樣的通訊錄,你們可以參考一下,做一本我們自己的.通訊錄。

3、紀念冊。

幼兒:有很多好玩的事情要記錄下來,以後可以拿出來看看、想想,美好的事情就不會:忘記。

老師:那就做一本紀念冊吧,專門記錄難忘的事。那麼,幼兒園有什麼事情讓你難忘呢?(指導時提升有趣、有感情、有競爭的事例。如;是啊,人是很需要朋友的)

4、節目單。

幼兒:我們要演節目。

老師:演什麼呢?

幼兒:..…·幼兒園裏學過的,都可以表演……老師:你們説了那麼多,到底演什麼呢?應該有個安排。你見過節目單嗎?旁邊有許多節目單,如果要用,你可以去看看。表演這些節目,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你也可以另外用紙記下來。

5、請柬。

幼兒:我們要邀請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做一張請柬吧。

——這是我原先沒有意料到的。

老師:你們準備請誰?請柬上可以寫些什麼呢?

——我的搭班老師從我的抽屜裏,找出一張結婚請柬:“看看這張請柬可以幫你的忙嗎?”如果現場沒有,在孩子分組活動時,老師就要參與討論製作了。

二、幼兒操作

1、畢業照。

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老師,突出表現其面部特徵。

2、通訊錄。

記錄同伴、老師的名字、住址、電話、郵編。用符號表示住址、電話、郵編等不同項目。 。

3、紀念冊。

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幼兒園生活中難忘的事!或用符號表達自己對好朋友的祝福。

在製作節目單的過程中,回顧在幼兒園所學到的本領,能較合理地安排節目。事例。如;是啊,人是很需要朋友的)幼兒:我們要演節目。

老師:演什麼呢?

幼兒:..…·幼兒園裏學過的,都可以表演……老師:你們説了那麼多,到底演什麼呢?應該有個安排。你見過節目單嗎?旁邊有許多節目單,如果要用,你可以去看看。表演這些節目,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你也可以另外用紙記下來。

4、請柬。

幼兒:我們要邀請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做一張請柬吧。

——這是我原先沒有意料到的。

老師:你們準備請誰?請柬上可以寫些什麼呢?

——我的搭班老師從我的抽屜裏,找出一張結婚請柬:“看看這張請柬可以幫你的忙嗎?”如果現場沒有,在孩子分組活動時,老師就要參與討論製作了。

活動反思:

大班的畢業典禮是來源於孩子們真實生活的課程。幼兒園的畢業典禮是孩子們人生的第一個畢業典禮,是他們成長的見證。抓住畢業前這一寶貴的教育契機,以情感教育為線索,開展活動,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引導幼兒體驗即將入學的自豪之情和離別的傷感,感受友誼的珍貴。對於教師而言,深深地體會到:要為幼兒營造美妙的情感氛圍,只有有愛心的老師才會培養有愛心的幼兒,給幼兒一個舞台他會展示最好的自己。整個過程中幼兒、家長與老師的情感被牽動着,悄悄地被感動着、變化着。

篇二十八: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生日快樂》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生日快樂》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提起過生日,孩子們總是顯的特別興奮,班級裏一有小朋友過生日,他們總是很開心,唱着歡快的生日歌曲,吃着香甜的生日蛋糕,別提有多高興啦!無意之中,又讓我發現有這麼一首富有情趣的兒歌:“一個蛋呀圓溜溜,裏面藏着什麼寶寶,請你請你猜猜看。我設計了“生日快樂”這個活動,把孩子們喜歡的“過生日”的形式滲透到活動中去。孩子們通過看看、猜猜、講講等了解生日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瞭解有生命的動物,生日的意義,感受生日帶來的快樂。

2、引導孩子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聲的`説話。

3、願意和同伴説出自己的想法。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悦。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生日的意義,願意和同伴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圍裙教具、蛋寶寶三個、小雞、企鵝、恐龍、蛋糕、蠟燭、生日歌。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圍裙,引入主題。

師:這是什麼?

幼:圍裙

師:看見過嗎?

幼:看見過

師:圍裙口袋鼓鼓的,裏面會有什麼呢?

二、出示角色,瞭解生日。

師:出示雞蛋,這是什麼?

幼:雞蛋

師:怎麼樣的蛋?

幼:(圓溜溜)

師:蛋裏面會住着誰呢?(教師打開雞蛋,出示小雞)

師:是什麼寶寶啊?相互問好。

幼:是小雞寶寶(將雞寶寶貼在圍裙上)

師:今天小雞從蛋裏面生出來,今天是小雞的什麼日子

幼:小雞的生日

師:(出示企鵝蛋)蛋裏的寶寶説:我的家住在很冷很冷的地方,它會是誰呢?

師:可是,它們力氣太小了,出不來,怎麼辦?請小朋友念嘿喲!嘿喲!嘿喲!”的時候,小動物才會從蛋裏面生出來!

師:誰出來了,相互問好。

幼:企鵝(將雞寶寶貼在圍裙上)

師:這麼大的蛋,誰會住在裏面呢?(出示恐龍蛋)(請個別幼兒摸摸恐龍蛋)

幼:不知道

師:現在我們請他出來,今天又是誰的生日啊!

幼:恐龍

三、歡渡生日,感受快樂。

師:數數一共有幾個寶寶是今天過生日呀?我們一起來數數看。

幼:三個

師:都有誰過生日啊?

幼:小雞、企鵝、恐龍

師:今天有三個寶寶要過生日,你有什麼話想對它們説呢?

幼:幼兒自由回答

師:請幼兒選擇一個寶寶,對它説一句祝福的話,然後親親寶寶。

師:|小雞、小企鵝、小恐龍是從蛋裏出生的,那小朋友們是從哪裏來的呢?

幼:媽媽肚子裏來的

師:你們是怎麼過生日的?

幼:(吃蛋糕、唱生日歌)

師:今天,小動物們想請小朋友們去參加它們的生日宴會,你們願意嗎?

幼:願意

師:出示生日蛋糕,點蠟燭,隨背景音樂唱生日歌,分享生日的快樂。

活動延伸:

與同伴一起分享美味的蛋糕,讓孩子們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蛋糕。

教學反思

幼兒受到直觀經驗的影響比較大,通過視覺,聽覺等器官的調動對生日有所瞭解,再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學習瞭解動物,熱愛動物。瞭解生日的意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

幼兒年齡特徵,教學中由淺入深,一步一步進行,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接受新知識。

首先,在第一個活動中,瞭解有生命的動物,教育孩子熱愛動物,關愛動物。

再次在第二個活動中,由動物引出生日,孩子對生日不陌生,讓他們體驗生日的快樂,培養集體意識,瞭解生日的意義。

最後,通過延伸活動,學會感恩。

篇二十九: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反思《植樹》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反思《植樹》

活動設計背景

本節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在玩的時候通過自己的親自動手,觀察一些科學知識,這個活動不但能激發孩子參與勞動的興趣,而且還能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樂於參加課外活動。

2、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悦。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對種樹的愛好。難點: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勞動。

活動準備

小樹苗,水,小鏟子。

活動過程

小朋友們,每年一次的植樹節到了,今天我要去操場上種樹,你們想不想去呀?

放兒歌{勞動最光榮}。讓孩子們排着隊來到操場。

(1)讓孩子們先看看老師是怎樣種樹的,幼兒一邊觀察一邊參與活動。

(2)讓幼兒分組勞動,每3個小朋友一組,讓孩子們切身體驗一下。

老師在一邊指導着孩子們,先用小鏟子挖一個坑,然後把樹苗放進去,再把土放進去,再用小鏟子拍一拍,最後給樹澆水。孩子們乾的是熱火朝天,完全不顧自己的衣服是否髒了。

(3)通過勞動,讓孩子們知道樹是人類的好朋友。

(4)活動結束,孩子們回到教室,和他們討論一下感受。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勞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培養了他們的能力,感受到勞動的快樂。他們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感受到勞動的快樂,也有利於身心健康。這節課存在一定的缺點,在形式上有些簡單化,缺乏生動性,對於這些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學習,多思考,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篇三十:大班主題環保大比拼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環保大比拼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玩環保棋,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環保知識。

2、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培養幼兒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遊戲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骰子一個,場地佈置成一個大的棋盤。

2、音樂磁帶,錄音機,幼兒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談話,激發幼兒興趣。

師:棋寶寶,今天環保國舉行環保大比拼活動,邀請我們棋寶寶參加,你們開心嗎?那我們出發吧。(幼兒熱身運動)

2、引導幼兒探索發現,瞭解棋盤圖標的含義。

(1)師:環保國到了,你們看多漂亮呀。在環保王國裏藏着許多祕密,我們去找一找有什麼?把你的發現和好朋友説一説。(幼兒自由探索發現)

(2)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講自己的發現,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引導其他幼兒一起觀察圖標,瞭解圖標的含義。)

(3)教師小結。

3、 幼兒嘗試體驗活動,瞭解棋子的走法及路線。

(1)小小偵察兵。

師:國王説了,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比什麼呢?比誰先到達皇宮。在比賽前我們先去熟悉一下路線。現在請兩個偵察兵先去偵察一下。

(2)集體做偵察兵。

幼兒一個接一個排好隊走。在走的時候,要求看好箭頭,走的方式要求和別人不一樣。

4、 幼兒下棋比賽。

(1)把幼兒分成藍精靈隊和綠精靈兩隊。

(2)講解遊戲規則。

每個隊選一名隊員來投骰子,骰子朝上的數字就是向前走的格子數,當停下來遇到有圖的位置時,應該看好圖上標記向前走或往後退。哪個隊先到達皇宮哪個隊就是冠軍。

(3)幼兒下棋比賽。

(4)跳舞慶祝勝利。

5、小結:今天我們玩了環保大比拼遊戲,我們要做個環保小衞士。那今後你準備怎樣做個環保小衞士呢?

活動延伸:

在活動室或者棋室引導幼兒進一步玩環保棋。

活動反思:

環保是當今最關注的一個問題,環保必須從小孩抓起,所以這個活動主要是以各種廢舊材料來讓孩子動手操作,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廢舊物品再利用的重要性,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從小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其意義十分深遠。

篇三十一:大班主題中國茶香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中國茶香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中國是茶的家鄉,茶的種類是各種各樣,對人體有保健作用。

2、幼兒嘗試自己泡茶、品茶,體會品茶的樂趣。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流程:

賞茶與品茶――瞭解茶的文化――嘗試泡茶

活動準備:

提供菊花茶、苦丁茶、茉莉龍珠和普爾茶。餐盤中有幹茶葉、與其對應的泡好的茶葉和茶的名稱。另外,餐桌上有“小心燙手”的警告標誌。小茶壺6個、一次性紙杯數、餐巾紙、中國地圖、傣族的樂曲、竹子的圖片。提供温開水。毛巾。

活動流程:

準備活動階段:

幼兒吃好點心後,準備分組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帶着幼兒穿過走廊,在看到“靜”的標誌的時候,讓幼兒説説看,它是什麼意思?(表示安靜)進入教室以後,讓幼兒在教室裏找找看哪裏還有標誌,代表怎樣的意義。

1)大家坐好了嗎?剛剛我們在進入教室的時候,看到門上有“靜”的標誌。表示進入教室應該保持安靜。讓我們來找找看,教室裏還有哪些標誌?

一、賞茶與品茶

1、尋找標誌

1)讓我們來看一看標誌上面有什麼?(杯子冒着熱氣)

2)這個標誌在向我們説什麼?”(小心杯子燙)

3)這個是警告標誌,它在告訴我們在拿茶杯或喝水的時候要小心燙手或燙嘴。

4)那麼杯子裏裝的是什麼呢?(茶)

5)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聊茶”

2、聊茶

1)你們在哪裏看到過茶?你的爺爺奶奶喝茶嗎?

2)今天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茶葉,你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它是怎樣的,從前見過嗎?

3、幼兒帶着問題賞茶。

活動中,教師建議:“如果你想品嚐一下它的味道,可以拿小杯子品一品。”

4、幼兒集中。

1)説説看剛才你品到的是哪一種茶葉,它長得什麼樣?它是什麼味道的?當你喝到嘴裏的時候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普爾茶:猜猜看普爾茶產於中國的什麼地方?(雲南)

雲南帶哪個省的下面?(四川)

放一段傣族的音樂。你感覺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跳一段孔雀舞蹈。)

白茶:一提到白茶,就會讓我想到“中國竹海”。(安吉)

安吉白茶有白茶仙子的美稱。茶葉長得就像是鳳凰的羽毛。顏色像玉石一樣。是茶中珍品。

茉莉龍珠:為什麼要叫它茉莉龍珠呢?(因為它圓圓的,就像一個龍珠)

聽聽看,這首個你們知道嗎?

教師敲木琴,讓幼兒唱一唱江南小調《茉莉花》

菊花茶:只要我説一段話,小朋友就會猜出菊花茶的產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一處古建築,稱得上世界第一,它是什麼呢?

5、小結:茶的品種是多種多樣的,味道也不盡相同。但是每一種茶都代表着一個地方的特色,所以,中國自古就有品茶的傳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飲用茶葉、生產茶葉的國家。可以説,茶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標誌。

二、幼兒瞭解茶文化

1、誰知道茶是怎麼來的?(幼兒回答關於茶的傳説。)

2、那麼茶到底分幾種呢?(紅茶、綠茶、青茶或烏龍茶、花茶)

3、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

4、所以,秋天比較適合品綠茶。讓我們一起來泡綠茶,品品它的味道怎麼樣?

5、教師示範泡茶的用具和要求。

1)茶具:紫砂壺適合泡其它的茶葉。

2)要選用好的礦泉水。

3)先放茶葉、到一點燒開的礦泉水,先讓茶葉慢慢地泡開,然後在倒入開水,等一小會。

4)品茶:要雙手扶住茶壺,雙手端杯。小口抿茶水,讓茶香慢慢地進入到我們的身體。

5)在等待茶葉泡開的時間裏,和幼兒一起背頌幾首古詩。

三、幼兒嘗試泡茶。

1、兩個人一組,選擇好自己想要品嚐的茶。

2、注意小心燙手。

3、幼兒泡茶。

4、幼兒間相互品差或者向家長敬茶。

四、整理用具。

教學反思: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很遺憾的看到每個班都或多或少有同學沒有任何課前資料蒐集準備的進了課堂。在分組交流學習時,這些人只能做個旁聽者。哪個組這樣的“小懶蟲”越多,在彙報知識時就無話可説,無感可言。

怎麼辦,不能因此就讓全班同學忽略了這部分的茶文化知識呀。為了體現整個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我立刻利用電腦搜索到一個相關內容的專題網站:中國文藝―文化專題―茶文化,輔助後面的教學。

這個網站裏的知識內容非常全面,共分為茶史、茶葉、茶具、茶道、茶藝、茶文六個主題,每個主題又有相關的很多知識內容,並且圖文並茂。

彌補了一些小組沒準備的知識點後,我又根據班上同學的興趣,大家最想看哪個主題的相關內容,我就點擊進入,大家一起瀏覽網頁。

通過系統的學習,讓我和學生都充分地感受到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葉包裝設計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篇三十二: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十二生肖》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十二生肖》含反思

活動意圖:

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紀年法。屬相是孩子們生活中常接觸到的一個有趣而又神祕的話題。然而,因其抽象性(如十二生肖的輪迴)和複雜性(如十二生肖的順序),又使孩子認識它有一定難度。結合幼兒實際設計了此次活動《十二生肖》。通過活動讓幼兒在觀察中發現,在自主活動中,逐步獲得相關的十二生肖的'知識經驗。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屬相。

2、瞭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引發幼兒對屬相進一步探究的願望。

3、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生肖圖片一套。

2、小卡片六套。

3、胸飾一套

活動重難點:

十二生肖的排序。

活動過程:

一、出示禮物,引出生肖,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我生日,我朋友為什麼會送這個禮物給我?(因為我屬兔)

2、你知道自己屬什麼嗎?(雞和狗)

3、除了雞和狗,你們還知道哪些生肖?(出示圖片)

4、數數,共有幾個小動物?

總結:一種動物代表一個生肖,十二個小動物,叫它十二生肖。

5、遊戲:猜猜少了誰?

二、故事:十二生肖

1、十二個小動物誰排在第一位?

2、老鼠為什麼能排在第一?

3、教師講述故事。

4、老鼠排第一,其它小動物是怎麼排隊的?

三、通過兒歌學習十二生肖的排隊

1、教師邊念兒歌邊給小動物排隊。

2、誰受騙排在了第二?

3、第三第四位排的是誰?

4、接下來是哪四個小動物呢?

5、猴子、小雞、小狗它們喊誰快點出來呀?

6、今年是什麼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屬什麼?

明年出生的孩子又屬什麼?

小結:生肖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風俗,外國人是沒有的。

四、幼兒操作

1、給小動物排隊?(每組一套卡片)

2、排好隊,看圖片念兒歌。

五、遊戲:排隊

請十二個幼兒戴上胸飾排隊

活動延伸:

除了十二個小動物以外,還有很多很多的動物,為什麼它們沒排在十二生肖裏呢?回去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活動反思:

《十二生肖》給我和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動主要要求幼兒掌握十二生肖的排序和了解有關生肖的知識,由故事和兒歌來幫助他們記憶順序。十二生肖,是每個生命出生、成長的見證,它們傳遞着勞動人民的美好品德和善良願望,反映着中華民族自古對生命的尊崇、對生活的熱愛。《十二生肖》這個生動有趣的民間傳説,不僅讓孩子們認識了十二個神態各異、古怪精靈的小動物,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使他們在以後的語文學習中逐漸領略到祖國傳統文化的豐厚與博大。

篇三十三:大班主題教案《我升了》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我升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在長大,體驗升入大班的自豪感。

2、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繪畫材料、其他用於布臵的材料。

環境創設:布臵大班班級環境。

【活動過程】

1、認識自己班級的位臵,感知班級環境的變化。

師:新學期開始小朋友們都上大班了,我們的教師是這麼的美,現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我們大班的教室,跟中班的教室比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觀察)

師:班級位臵變了嗎?班級標誌有什麼變化?(個別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説現在的班級變成大班。那班級內的桌椅有沒有變化?

師:那班級裏面的環境還有什麼變化?班級裏面的小朋友有什麼變化? 師小結:小朋友回答的很好,班級裏來了新朋友。班級教室有了很多變化。

2、討論、比較自己的變化。

(1)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剛上幼兒園時的情景。

師:現在小朋友想想你剛上幼兒園時,你心情是什麼樣的?有沒有哭?(個別幼兒回答)

師:剛上幼兒園時有的小朋友説會很想媽媽,會哭。

(2)引導幼兒比較自己與中班幼兒外在的不同。

師:小朋友現在看一看自己,跟自己原來在中班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個別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的手和腳變大了,個子長高了。

3、引導幼兒討論自己與中班時相比,在本領、能力上有什麼變化。

師:小朋友想一想自己,跟原來自己在中班的時候有什麼不同?你學會了什麼本領?

4、教師小結:我們升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不僅長高了、長壯了,而且比中班時有了更多的本領!現在我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

5、討論上大班後該怎麼做。

師:小朋友們都上大班了自己的.事情應該怎麼做?哪些事情應該自己做?(個別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説的真好,小朋友現在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忙做。

6、繪畫《我是大班小朋友》

師:我們升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不僅長高了、長壯了,還會做很多事情,等一下請小朋友畫一張《我是大班小朋友》。

【活動反思】

在參觀之前我組織了幼兒進行相關的討論:過完暑假,我們馬上就要升入中班了,中班的哥哥姐姐是怎樣上課的,他們的教室是怎樣的呢?你們想不想去看一看?但是現在正是他們在學習本領的時候,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安靜,不能影響哥哥姐姐們學習。帶着好奇,我們就開始這節課!

之前,我們已經觀察過中班標牌和我們班級的標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以及班級標牌的作用!

我們在進入中三班教室的時候,他們正在進行的是《動物怎樣避暑》的教學活動,我們則在後面觀看他們上課的狀態:如何回答問題,坐得怎麼樣,聲音怎麼樣等,當他們活動告一段落的時候,則開始獨立看圖講述了,我們仍站在後面觀察他們是怎麼看書的:如做閲讀時候有沒有聲音的,能不能跑來跑去的等等。

等到他們活動結束後,我們觀察了他們班的午睡室,小朋友都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他們的牀有兩層。為此我們又進行了討論,繼而知道,睡高低鋪的注意點!

這次活動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小朋友自己發現中班和我們小班有什麼不同,並且有上中班的願望。本次活動雖然簡單,但給了孩子們很深的啟發,一個個都覺得哥哥姐姐本領好大,回來都説:“我要表現好”、“我想上中班”、“我要向他們學習”、“哥哥姐姐真有禮貌”、“他們的本領真大”······

篇三十四: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照鏡子》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照鏡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複製鏡像動作。

2、能注意觀察別人的動作,嘗試合作表演。

活動準備:

一面落地鏡,音樂磁帶,會遊戲的歌曲。

活動流程:

談話引出——嘗試體驗——圍坐討論——再次體驗——體驗鏡面示範——再次體驗——合作遊戲——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

師:前幾天我們欣賞了一首《照鏡子》的歌曲,還記得嗎?那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次。(放音樂《照鏡子》,師幼一起欣賞歌曲。)

提問:誰來説説你喜歡這首歌曲中的那一句?(幼兒説出自己喜歡的樂句。)

那你們照過鏡子嗎?是不是像歌曲中唱的那樣?

(二、)嘗試體驗: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一面大鏡子,我們圍上來聽着音樂邊唱邊做一做,看看鏡子裏的你是怎樣的?(師放音樂,幼兒站在鏡子前邊歌邊做動作,師在旁指導。)

(三、)圍坐討論:

師提問:在照鏡子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説。)

師提問:那你除了歌曲中的動作,還可以做其他的動作,誰來試試?

(請幾個小朋友來做做動作。)

師小結:我發現鏡子裏出現了一個和我一模一樣的人,我做什麼鏡子裏的人也做什麼。原來鏡子裏的人是鏡面人。

(四、)再次體驗:

師:現在我們再來試一次,看看鏡子裏的你會怎樣?音樂停,幼兒回坐,討論鏡子裏的.人在做什麼?

(五、)體驗鏡面示範: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做照鏡子的人,老師做他的鏡面人。

(幼兒做動作,師跟着做,老師可以有意做錯動作,)提問:老師做得對不對,為什麼?應該怎樣做?(請幼兒來辨別,等幼兒識別清楚後,再糾正動作。)那我們再請一位小朋友來做照鏡子的人,我們大家來做他的鏡面人,看哪一個小朋友做得最像。

(六、)再次體驗:

師:剛才老師發現小朋友做的鏡面人都很像,現在聽着音樂,在鏡子裏仔細看看鏡子裏的自己,和鏡子裏的自己一起玩。

師:好,我們休息一下,我發現有好多小朋友做的動作很漂亮。現在我們請他上來做給小朋友看。(請個別幼兒示範。)師跟幼兒討論應該怎樣做鏡面人。

師小結:現在我們發現了自己和鏡子裏的人,也就是鏡面人所做的動作剛好是相反的,我左邊他右邊。

(七、)合作遊戲:

師:好,那我們現在聽着音樂一起來做《照鏡子》的遊戲吧。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玩,也可以照着鏡子玩,還可以去找客人老師一起玩。幼兒遊戲,師在旁指導。

(八、)活動延伸:

師:這個遊戲好玩嗎?那我們回到班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吧。

活動反思:

照鏡子是一項既簡單又有趣的活動。照鏡子時產生的各種有趣的現象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認真觀察,從而發現鏡子能照物體影像的原理。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時教師讓幼兒説説自己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現象,並比一比誰的發現多。這個設計不僅有效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語言。

篇三十五:大班主題教案《娃娃不倒》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娃娃不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與動手操作方式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下重上輕,二是底面大圓滑。

2、通過製作不倒翁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3、激發幼兒在藝術創作中享受科學帶來的樂趣。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悦。

5、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通過觀察與動手探索,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2、難點: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並用雞蛋殼製作不倒娃娃。

活動準備:

1、形象不同的“不倒翁”玩具(或用雞蛋殼、廢舊物品自制)3—4個。

2、讓幼兒自帶一個已洗淨的空雞蛋殼,塑料碗、沙子、小勺子、水彩筆、雙面膠、廢紙片、水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教學:

教師:小朋友,今天請大家猜個謎語,看誰猜得對?謎面是“一個娃娃精神好,一天到晚不睡覺。身體雖小力氣大,千人萬人推不倒。”謎底:不倒翁。

2、出示不倒翁玩具,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

(2)教師讓不倒翁動起來,並提出問題:為什麼不倒翁怎麼推它也不倒下?

(3)教師:今天我們來找一找不倒翁不倒的祕密好嗎?

二、活動指導:

(一)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1、看一看、説一説:可愛的不倒翁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不倒翁的外形特點:不倒翁玩具看上去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嗎?

(2)教師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不倒翁會推不倒呢?從外部看,它的底部是什麼樣子?它的頂部是什麼樣子?從內部看,它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有什麼不同嗎?

2、觀察、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教師:請小朋友分組觀察、擺弄不倒翁玩具,看看誰能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請幼兒談談自己的發現教師:誰來説説你發現了不倒翁為什麼不倒呢?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4、歸納小結:

教師: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它的身體上面小下面大,而且它的底部是圓的;第二個原因是它的上面部分輕下面部分重,所以當我們推它的時候,它會向一邊傾斜,但是底部重力的作用會使它不倒。

(二)小製作:不倒娃娃過渡語:小朋友,不倒翁好玩嗎?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不倒翁呢?今天我們來學習製做不倒娃娃,小朋友可要認真聽好製作方法啊。

1、介紹不倒娃娃的基本製作方法:

教師介紹不倒娃娃的製作方法:先把廢紙片做成的簡易漏斗對準雞蛋殼上的小洞,然後用小勺子往雞蛋殼裏面裝一些沙子,再倒日一點水,最後用雙面膠封好小洞口,在雞蛋殼上輕輕畫出娃娃的五官和頭髮並塗上顏色。

2、幼兒嘗試製作不倒娃娃教師: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雞蛋殼作不倒娃娃。注意不要把沙子撒到自己或別人的眼睛。

3、交流分享作品幼兒製作完成後可以互相擺弄,看誰的不倒娃娃做得最好,最後將幼兒作品擺放展示,供全體幼兒觀看。

三、活動結束

1、簡要總結本節課的內容:這節課小朋友發現了不倒翁不倒的祕密,還學會了自己製作不倒娃娃,小朋友真棒!今後小朋友只要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小手一定會越來越能幹的。

2、收拾物品結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1、幼兒手工製作《紙筒娃娃》

2、小遊戲:不倒的娃娃

(1)讓幼兒聽教師口令輪換左右腳,單腳站立。

(2)逐步增加單腳站立的時間,若有幼兒雙腳着地,或跌倒則退出遊戲。

(3)教師逐步加快換腳的頻率,若幼兒站立不穩則退出遊戲。

(4)教師發出口令,幼兒雙腳站立後不能再優點,教師輕輕推搡,能保持站立姿勢的幼兒獲得勝利,獲得“不倒的娃娃”封號。

活動反思:

作為科學活動,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幼兒的科學思維和科學興趣,探究出一個結果不應成為一節科學活動的重點。不唯上、不唯書,存有一份好奇和質疑應是我們在科學活動中帶給孩子的珍貴理念,也是我們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更新的觀念。當然,活動中也存在較多的亮點。如教師能通過視頻導入的方式激發幼兒的探索與興趣,在探索發現環節弱化老師的控制,更多的把課堂交給孩子,使孩子能夠在輕鬆的氛圍中充分探索,自由大膽表達。

篇三十六:大班主題樂音和噪音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樂音和噪音教案及反思

活動背景: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出一些噪聲,如:大聲地講話、發出尖叫聲、音樂活動中雜亂的敲擊聲等,而且勸阻效果甚微。在我們的生活中,噪聲也無處不在,教育幼兒區分樂音和噪聲迫在眉睫。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區別感受樂音和噪聲,並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圍繞這個重點,啟動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聽、用動作表現、用手畫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兒充分理解噪聲的危害,並共同來參與環保活動,使環境意識深入幼兒的心田。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理解噪音和樂音。

2、感受噪聲和樂音並會區別,知道噪聲的危害。

3、產生創造安靜環境的慾望,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故事flash。

2、各種聲音(包括噪音和樂音)

3、水彩筆、各種形狀的卡紙(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引出主題。

1、讓幼兒分段欣賞故事“動物城裏的百貨商店”。

2、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引出噪音和樂音。

二、區別噪音和樂音。

1、在生活中,你們聽到過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什麼樣的聲音是樂音?

2、放錄音,請幼兒説説哪種是噪音,哪種是樂音。

3、放錄音,請幼兒用身體動作或表情等來表示噪音和樂音。

三、瞭解噪音的危害。

1、你們喜歡噪音還是樂音?為什麼不喜歡噪音?噪音有什麼危害呢?

2、我們聽到噪音該怎樣保護自己呢?

四、創設安靜的`環境。

1、產生減少噪音的意識,激發他們製作有關減少噪音標誌的慾望。

2、幼兒製作減少噪音的標誌。

3、展示交流。

4、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1、幼兒把設計的標誌貼到需要安靜的地方。

2、幼兒嘗試為其它區域設計一些標記。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篇三十七: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聲音》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聲音》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同種物體,由於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2、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操作興趣。

重點、難點:

瞭解同種物體,由於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活動準備

《小手爬》音樂、喝水杯子。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杯子出聲音。

出示空的杯子,“今天小杯子想和我們小巴郎做遊戲。”

教師搖動空杯子,“小巴郎你們聽,怎麼沒聲音?”

1、教師設問:

你有什麼辦法讓小桶發出聲音?(在小桶裏裝上東西)

“我們一起動手讓杯子發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小桶裏裝上一樣東西,用手蓋好,搖一搖、聽一聽。”

幼兒探索、操作。

2、集體探索:

你們的杯子發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

你的套桶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杯子中放了什麼?(個別回答)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杯子裏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

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小桶中,搖一搖,聽一聽。

2、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比較前、後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

“你第一次放了什麼?這一次放了什麼?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杯子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給杯子裏放不同物品,聲音有什麼變化?

請三位幼兒示範。

“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杯子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請你們猜一猜,小朋友的杯子裏裝的是什麼?”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同樣的東西數量不一樣聲音也不同。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小桶裏發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量不同的小桶,讓幼兒比較。

“我這裏也有兩個杯子,你們聽一聽,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你們來猜一猜,這個杯子裏裝的是什麼?”(幼兒猜測後,打開讓幼兒驗證)兩次。

“為什麼一樣的東西,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放的多少不一樣,聲音也不一樣。

四、結束活動。

集體用會響的杯子為樂曲伴奏。

小朋友的小杯子發出這麼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為樂曲《小手爬》伴奏。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篇三十八:大班主題教案《玩缸》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玩缸》含反思

活動產生背景:

走進宜興丁蜀鎮,到處可見陶缸、陶罐、甕、盆,眼睛裏看到的都是陶。而這裏的孩子卻又是土生土長在泥凳邊長大的,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與陶聯繫着,在參觀均陶廠後,我們的孩子這樣請父母寫道:“在大缸中饒來饒區,真好玩。”有了這樣的體驗,這個活動便自然生成了。

活動目標:

1、在玩中發展幼兒多種動作技能,提高協調能力。

2、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從中發現嘗試缸的多種玩法。

3、在玩中培養幼兒勇敢、不怕困難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高度為22cm,口徑為27cm的小缸若干只。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自由入場,師:“看,那是什麼?”幼:“小水缸!”

(2)鼓勵

幼兒用最快的速度找一隻小缸。師:“你們聽,缸裏傳出一段好聽的音樂”,“來,我們一起做運動!”

教師自編熱身動作如:

上肢運動——兩手扶缸,按節奏拎放;

下蹲運動——手扶缸沿,做左右下蹲動作;

體轉運動——將缸翻轉底朝上,站在缸底上屈肘體轉;

腹背運動——兩臂伸展,俯身,兩手交替觸摸小缸;

跳躍運動——以缸為中心,雙腳分開,左右前後跳躍;

整理運動——坐在缸上做放鬆動作。

設計意圖:

讓幼兒對缸有初步的體驗接觸,從中引發幼兒對玩缸有一定的興趣。以輕鬆、自在、積基極的態度,投入活動。

二、基本部分:

(1)花樣玩缸,請小朋友想一想小缸可以怎麼玩?(星星教案網)你還可以找個朋友一起玩(可在一排缸上走、爬、跳、跨;繞缸單、雙腳跳躍;繞缸跑;在缸內行走;缸上平衡;以缸為障礙進行跨跳;缸上加缸進行跨跳、走),鼓勵幼兒想出多種不同玩法,並勇敢、大膽地進行嘗試練習。

(2)在幼兒玩的過程中,請幼兒在同伴面前演示新玩法,分享快樂、共同提高。

(3)教師以玩伴身份積極參與孩子的探索活動,時時注意孩子玩缸狀況,不斷隨機引導孩子進行創新、合作,不斷調整指導方式、方法。

如:運動量調控,可採用男女孩相互調換玩法或試試同伴新玩法等。

如:不願合作的孩子,可請他將自己的玩法教給其他同伴,鼓勵他大膽合作、交往。

如:能力弱小的孩子,則應鼓勵他大膽、勇敢參與,並引發幼兒主動合作幫助同伴的精神。

這是一個完全開放、自由的過程,師幼一直在與缸玩遊戲,沒有預設的動作難度和比賽形式,而是不斷鼓勵幼兒創造性地想出各種新玩法,充分投入地玩,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寬鬆快樂的氛圍,能力

發展有差異的幼兒多了鍛鍊機會,有了等待、緩衝的空間;少了窘迫與焦慮,增強了自信心。

三、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聽音樂圍成“大缸”,坐在缸上自由動作。

(2)以傳缸或滾缸方式出場。

結束巧妙地以“圍大缸”的方式集中

幼兒,不打斷幼兒的興致,又使幼兒身心完全放鬆;滾缸、傳缸結束活動,讓意猶未盡的孩子再次過了又培養了孩子有放有收的良好習慣。

活動反思:

讓幼兒對缸有初步的體驗接觸,從中引發幼兒對玩缸有一定的興趣。以輕鬆、自在、積基極的態度,投入活動。

篇三十九:大班主題教案:舞龍教案及教學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舞龍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舞龍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慶祝活動,每逢春節期間,老百姓自發組織的舞龍的比賽深受人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喜愛。於是,我發動幼兒一起製作“龍”,並組織幼兒進行遊戲。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簡單瞭解舞龍的風俗,激發幼兒對中國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興趣。

2、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龍身,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讓幼兒體驗舞龍的樂趣,感受舞龍的熱鬧氣氛,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舞龍以及幼兒合作舞龍。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各種紙盒、稻草、皺紋紙等手工材料若干。

2、舞龍的圖片和舞龍的視頻。

3、音樂《金蛇狂舞》。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金蛇狂舞》的音樂進入課題。

1、讓幼兒欣賞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2、讓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更深入瞭解音樂。

(二)出示舞龍的圖片,幼兒欣賞。

1、師:聽完音樂,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欣賞了一些好看的圖片,在看圖片時,老師請小朋友們注意觀察:圖片裏有什麼?他們在幹什麼?你以前見過嗎?什麼時候見過?

2、師簡單介紹舞龍的習俗。

3、出示不同種類的舞龍圖片。

(三)幼兒觀看舞龍視頻,感受舞龍的熱鬧氣氛,並嘗試模仿舞龍動作。

(四)動手操作:神氣的龍

1、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舞龍用的“道具龍”由哪幾部分組成?(龍頭、龍身、龍尾)

2、教師出示事先做好的龍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收集的材料,激發幼兒的製作願望。

3、鼓勵幼兒動手製作簡單的龍,教師參與指導。

(五)遊戲:舞龍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並説一説自己見過的舞龍表演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四人一組,自由嘗試合作協調走。

3、教師做舞龍人,請幼兒仔細觀察教師手上的綵球,隨綵球的位置高低來作出相應的動作。如:綵球舉得高,龍頭就舉得高;綵球放低,小朋友就蹲下來舞龍。

4、教師指導幼兒進行舞龍遊戲。引導幼兒根據綵球方向的變化,看信號舞龍。

5、請幼兒做舞龍人,分組遊戲,教師提示“舞龍人”舉綵球的動作。

6、幼兒交換角色進行遊戲

7、引導全班幼兒連成一條長龍,隨音樂進行舞龍表演。

(六)活動延伸:

在户外活動中,引導幼兒進一步練習多人合作舞龍。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創新之處在於讓幼兒從看一看、説一説、做一做、玩一玩的過程中慢慢地體會舞龍的習俗及舞龍的要領。中國的傳統文化舞龍和音樂、運動、情感的融合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舞龍的教學活動真正地捕捉到了教育契機,貼近幼兒生活。《綱要》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案例中,小朋友已經在言行中流露出對錶演“舞龍”的喜愛,於是我把握核心目標,及時調整並充分利用,保證孩子的興趣點開展了“舞龍”的活動。“舞龍”活動在很多的慶祝活動中都會舉行,孩子們能親眼看到,親耳聽到,題材貼近身邊的生活,孩子們易理解和掌握。活動開展前,我在網上找到了許多舞龍用的龍的圖片,讓孩子們仔細觀察了龍身上的`特徵,孩子們就從龍頭、龍尾、龍身上有幾節產生了興趣,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孩子對龍身上的基本結構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通過幼兒之間的互動激發幼兒參與制作龍的積極性。

活動中,孩子們從第一環節就已經萌發了要舞龍的想法,他們在回答我的問題“他們怎麼舞”時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表演舞龍的動作了。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知道舞龍要跟着綵球跑,綵球舞到哪裏,龍頭就跟到哪裏。在舞龍遊戲中,我發現孩子們舞得還真是像模像樣的。剛開始,孩子們還不能自如地舞動,但當他們一聽到《金蛇狂舞》的音樂後,他們都能跟上音樂的節奏,而且舞得特別好看。通過我對孩子們舞龍的觀察,我發現自己在提問“怎麼舞”時要不斷地讓幼兒觀察,讓他們自己發現舞龍的祕訣。孩子們在舞龍比賽中會發生這幾種情況:舞龍時一直轉圈,不能變幻出不同的路線;龍頭、龍身、龍尾靠得太近,導致龍身一直縮在一起,沒有伸展開來。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相應的引導。“舞龍”活動不僅鍛鍊了幼兒的體質,在教育目標和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的同時,拓展了幼兒園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篇四十:大班主題走近國小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走近國小教案及反思

主題説明:

再過半年,大班孩子就要邁進國小的大門,實現基礎教育階段的第一次轉折,時間已經很“近”了。就孩子而言,國小畢竟是一個陌生而又富有誘惑力的地方;就教師而言,面臨的則使如何為孩子解除疑惑,如何滿足孩子熱切的期望,並從身心發展的許多方面為他們進入國小做好充分的準備,實現從學前教育到國小教育的順利過渡。

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教師需要適時適宜地為幼兒創設環境,給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內心想法的機會,為他們入國小做好良好的心理準備。同時,需要在活動中運用生動的形象和故事,讓幼兒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並及時糾正,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合作精神、規則意識、自我服務等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走進國小奠定基礎。

活動目標:

1、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環境創設:

1、牆面創設“問題樹”,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想了解的有關國小的問題。

2、牆面創設“我眼中的國小”,幼兒將自己對國小的印象畫出來。

3、活動室可創設一個“嚮往角”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材料表現國小校園,喚起幼兒對國小的嚮往。如:結構材料、大小紙盒及輔助材料等。

4、牆面佈置幼兒與家長共同設計製作的“好苗苗”章。

家園共育:

1、家長可有意識地佈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

2、告知家長為孩子入學準備所需培養的習慣,以便配合教育。

3、雙休日督促孩子試着按作息表有規律地生活。

4、家長與孩子合作,用掛曆紙做兩至三根紙棒。

5、收集超市和餐館的部分用品。(如:飲料罐、食品袋、糖果盒等。)6、家長與孩子一同設計並製作一個:好苗苗“章,參加班裏的佈置與評選活動。

區域活動:

生活區:

1、提供書包、大小不同的書和本子、鉛筆盒、鉛筆、橡皮、尺等學習用品,讓幼兒嘗試分類並有序地整理書包和學習用品。

2、繼續辨識自己和同伴的名字。

美工區:

1、提供彩泥、牙籤、樹葉、墊板等材料,引導幼兒進行與主題內容相關的泥工活動。

2、引導幼兒製作《犟龜》的連環圖書。

語言區:

1、提供角色頭飾,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2、配對遊戲:提供漢字卡片和相應的實物,讓幼兒認字配對。

益智區:

1、提供各類棋,讓幼兒自由結伴下棋。培養幼兒做事的堅持性。

2、提供長短不一的絲帶、麥管、紙盒、繩子等物,讓幼兒進行測量。

3、提供迷宮圖,讓孩子嘗試走迷宮。

活動反思:

在“走近國小”的主題活動中,我們有一個這樣的大目標:“瞭解國小生活,有上國小的意願。”在大目標確定以後,我們從幼兒的興趣傾向和經驗出發,關注孩子的“尋常時刻”尋找到了進入該大主題的切入口――“我的習慣”。

在這一階段活動中,我們為幼兒適時適宜地創設環境,給他們大膽表述自己內心想法的機會,為讓幼兒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並及時糾正,我們運用許多生動的形象和故事:《誰吧,小田鼠》使幼兒發現小田鼠種種拖拉行為的可笑,從而萌生轉變拖拉習慣的行為,有了期待小田鼠向自己學習的願望。《慌慌張張的沙沙》使幼兒認識了丟三落四的沙沙,明白了做事要有條理,就不會慌亂的道理。在對《一半先生》的討論中領悟了做事持之以恆的重要性。〈好擔心〉更讓幼兒知道自己即將面臨入學的變化,和同伴、老師敞開心扉暢談內心焦慮以及化解焦慮的方法。活動中,幼兒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們根據幼兒已有經驗當場解決,有些問題幼兒沒有經驗,我們引導幼兒在以後參觀國小時注意觀察,尋求答案。這階段的活動是幼兒後期參觀國小的鋪墊。

在我們教師預設的小目標不斷實現,孩子生成的小主題不斷湧現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將主題的大目標或隱性或顯性地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並堅持讓主題活動的目標涉及情感、認知、行為三大領域,充分體現目標上的`整合。

如在“我的小書包”階段中,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用品逐漸增多,他們整理個人生活用品的能力也需要明顯提高,因此,我們創設了許多遊戲情境,讓幼兒在遊戲中鍛鍊有序整理的實際能力,在遊戲中,我們細心觀察,瞭解幼兒整理的方法,並讓他們積極交流,對各種方法作出評判。

“參觀國小”是主題活動的第三階段,我們帶幼兒到澄江中心國小觀察國小環境:教室、操場、名人廊,認一認校牌和各場所的標記牌;看國小生升旗、上課,瞭解國小生怎樣朗讀課文、舉手答問、做作業等,還把國小老師請到幼兒園,解答幼兒的疑問。幼兒對上國小的期待愈加深厚,課後,他們模仿國小生擺放桌椅,並將寫字本、鉛筆盒放在桌子上,模擬國小生寫字、畫畫。

四星期下來,孩子們既有了上國小的意願,愛做一名國小生的情感,也獲得了有關國小生活的知識經驗,有了動手操作、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萌發了探究的願望等。孩子們的發展是整合的,孩子們的學習是快樂的,他們一直在體驗發現、成功的快樂。

篇四十一:大班主題三隻松鼠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三隻松鼠教案及反思

三隻松鼠出門採松果去了,可最後卻剩下一隻了,其他的松鼠到哪裏去了呢?讀本在角色的安排上做了些特別的設計,不只有松鼠數量的減少,而且還有其他動物的出現,讓孩子們在閲讀的同時能進行不同地猜測和想象。看懂圖畫,並在此基礎上學習運用教為正式的句子來描述畫面的內容是讀本學習的關鍵。在幼兒園閲讀中,班上部分孩子根據自己對讀本的理解,清晰地説出“三心二意”。“一心一意”這兩個詞。

建議:

1、家長在家同幼兒一起閲讀時可以問問孩子:“你最喜歡哪隻小松鼠,為什麼?”如果已經決定去做一件事,卻又遇到好玩的,該怎麼辦呢?

2、試着和寶貝一起總結一下這三隻松鼠做事的特點,並用適當的詞來描述。

3、讓幼兒嘗試仿編故事,在仿編前,先和孩子仔細觀察讀本畫面,討論讀本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為幼兒掌握故事、仿編故事做鋪墊,如:這個故事裏有誰?它們想做什麼、天氣怎麼樣?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裏,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最後怎樣了?鼓勵幼兒邊看書邊編出故事。

對松鼠的性格行李特點進行總結。

活動目的:

1、喜歡這個故事。

2、理解和掌握3---1逐次遞減的數量。

3、初步理解做事要有始有終,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的道理。

4、

5、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具有一定的閲讀經驗。

2、已經畫好,但沒有塗色的小松鼠的人手一張。

3、木偶一個、大書一本,小書人手一份。

4、認識數字:1---3。數字卡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聽音找數卡:幼兒每人手拿3張不重複的松鼠數字卡片,老師敲幾下鼓,幼兒就找出幾張畫有松鼠數字卡片。(教師按逐次遞增、遞減的方法敲故,幼兒操作。)2、出示一隻教具小松鼠,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提問:小松鼠有什麼本領?你們誰能講講自己為什麼喜歡小松鼠?

請給你喜歡的小松鼠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教師也在黑板上塗出黃、藍、綠三色的小松鼠。

3、出示大書,引導幼兒觀察書的封面,瞭解書的名稱。

封面上有幾隻松鼠?它們在幹什麼?(點數封面人物)我們給小松鼠起個名字吧?(黃黃、藍藍、綠綠)書中作者還用了數字1、2、3的數字寶寶來講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2、3三隻松鼠(指讀書名)。三隻松鼠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幼兒猜想)

4、第一次觀看大書,教師引導幼兒逐頁觀察圖書內容。

第1頁:三隻小松鼠在幹什麼?(指讀文字)原來他們要去採松果,我們一起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直接翻到第五頁:“三隻松鼠、兩隻松鼠、一隻松鼠,松鼠越來越少了”怎麼只剩下一隻小松鼠了,其他兩隻小松鼠去哪裏了?發生了什麼事?(讓幼兒大膽猜想)第2至4頁:老師逐頁展示大書,先請小朋友自己看一看,然後一起圍繞人物的表情、動作和語言討論、分享故事內容。

提問:小兔子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從哪兒發現的?(追問)小猴子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猴出現的畫面和小兔出現的畫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嘛?(這種提問主要用於培養幼兒注意力、觀察力。)小兔會對綠綠説什麼?綠綠心裏會想什麼?它會怎麼做?

第5頁: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只剩下一隻松鼠了。藍藍和綠綠這樣做,對嗎?為什麼?下面我們看看黃黃做了什麼?

第6至8頁:教師多次展示大書,請幼兒圍繞黃黃的`表情、心情討論故事內容。藍藍和綠綠的行為對嗎?它們應如何改進?你最喜歡哪隻小松鼠?為什麼?

第9頁:教師在遮蓋畫面的同時並提問:“請你們想想看最後一頁會畫着什麼呢?幼兒猜測後再借助圖畫來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逐次遞增、遞減的數量關係。

4、梳理故事。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圖書的內容,逐頁翻看。

讓幼兒積極參與講述。

執教教師反思與分析:

導入環節在原來根據封面單純的説中加入聽音找松鼠數字卡幼兒就興奮起來了。幼兒很自然的在互動、在討論:”三隻松鼠、兩隻松鼠、一隻松鼠,松鼠越來越少了“怎麼只剩下一隻小松鼠了,其他兩隻小松鼠去哪裏了?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幼兒的興趣點繼續被調動起來,幼兒的思維被有效激活,氛圍活躍。二研的這處小小的變化使幼兒有話想説,使活動有了參與性,使幼兒更願意跟隨教師的思路。逐頁觀察畫面時,教師附加的提問為幼兒提供了思考的線索,將抽象問題具體化了,能啟發幼兒通過觀察松鼠數量的逐次變少發現圖書中的微妙變化,從而激發了幼兒繼續往下猜的願望。最後一頁,教師在遮蓋畫面的同時並提問:”請你們想想看最後一頁會畫着什麼呢?可能是因為有前面的鋪墊,喚起了幼兒的善良之心。幼兒都大膽地推測,綠綠和蘭蘭又一起回來幫助黃黃把松果運回了家。孩子們的同情心、好奇心、參與慾望都進一步激發起來了。當孩子們看到畫面和自己猜想的結果一樣時。孩子們高興極了。這也正是快樂閲讀讀本的精彩之處,每個快樂閲讀讀本的最後總給孩子講述一個道理。幼兒猜測後再借助圖畫來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逐次遞增、遞減的數量關係,有效地達到了教師預設的目標。

集體討論教師在集體閲讀活動中通過有效提問,可以使教師的提問更具魅力與藝術,更能激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幼兒主動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學會閲讀。教師通過用心觀察幼兒,可以瞭解幼兒對提問的興趣,可以驗證教師提問的有效性,可以驗證活動設計的適宜性,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地反思和調整。

以往的集體活閲讀活動中,教師經常會因為背教案而忽視對幼兒應答的關注。只注重把教案中設計的問題全都問完。教師設計的提問是幼兒在閲讀中都能找到答案的,主動權被教師控制,幼兒缺乏對閲讀材料的真正理解與運用,閲讀中思維的想象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主體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再加上由於幼兒的人數較多,給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帶來了難度,尤其是新教師和年輕教師。藉助這節課,教師深刻地意識到關注教師提問的有效性,其實就是為了瞭解幼兒對讀本理解了對多少,只有瞭解幼兒,教師才可能設計出適宜的活動。

綜上所述,教師提什麼問題是“好問題”,是一個有效的“問題”,這沒有固定答案和標準,教師只要認真分析讀本、瞭解幼兒、根據課堂教學情境計出有效的、開放性的好問題,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真正成為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與幼兒才有可能真正的對話。

【活動反思】

我在活動中給幼兒創設了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想説、敢説、大膽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體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幼兒能大膽講述,並且初步理解了做事要有始有終的道理。活動中我進行了大膽地嘗試,孩子們的反應還是比較好的。大部分幼兒能仔細觀察畫面的主要信息,用自己的語言比較連貫地講述畫面內容,而且講話比較有層次性。但在活動中有一些細節的東西還需關注。如:在讓幼兒上來扮演小動物時,最好佩戴胸飾,使孩子們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合理想象。

篇四十二: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稻草人》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稻草人》含反思

活動背景

孩子在參觀農村的過程中,發現了稻田中的稻草人,都很好奇,用手去摸摸,並問這是誰做的?有什麼用?我就給孩子講了有關稻草人的故事,給孩子看了有關稻草人的flash。並想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對稻草人的作用有更多的瞭解,從中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表現能力。

活動目標:

1、會跳雙圈扇子舞,能用肢體語言表現稻草人的動作。

2、練習在音樂的間奏處交換舞伴,嘗試在間奏終止處做不同的稻草人造型。

3、感受音樂活潑的情趣,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人手2把扇子

2、人手一朵手花

3、《稻草人》的音樂、《秋天多麼美》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在《秋天多麼美》的音樂聲中邊唱邊跳進入活動場地。

2、用談話引出課題

秋天到了,看着成熟的稻穀,農民伯伯可開心了,可是有一天來了好多的小鳥吃穀子,農民伯伯很着急,你們有什麼辦法幫農民伯伯趕走小鳥,保護糧食呢?為什麼要請稻草人呢?

4、學習舞蹈的基本動作

(a)幼兒自由創編稻草人的動作。

(b)引導幼兒創編趕小鳥的動作。

(c)請幼兒坐成一個圓圈,説説自己創編的動作

(d)教師用故事小結孩子創編的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音樂。

(d)老師:稻草人趕走了身邊的小鳥,發現其他地方還有小鳥,怎麼辦呢?引導幼兒學習9―10的動作,並提示孩子在音樂的終止處做出不同的造型。

5、幼兒學習舞蹈,學習交換舞伴

a)幼兒自由找空地方和老師一起跳舞2次。

過渡:變換對行成雙圈,面對面站好,引導裏圈的幼兒在聽到間奏音樂的時候要移動位置到下一個小朋友的位置並擺出一個造型,然後再和新的朋友一起跳舞。

b)幼兒在圓圈上跳2遍,重點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動作,變對形。

6、聽着音樂完整地跳集體舞

a)要求:注意動作的`順序和方向,能有表情的跳。

b)跳2遍後結束。

老師小結:今天你們幫了農民伯伯的忙,農民伯伯可高興了,要給你們獎勵呢,放好扇子和我一起去拿禮物吧?(在音樂聲中離開活動室)

活動延伸:

1、自己製作稻草人。

2、玩稻草人捉小鳥的遊戲。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幼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很注重幼兒的朗讀訓練,運用多種不同的讀書方式讓幼兒喜歡朗讀,這也是我們學前班老師要訓練的目標。通過看圖,朗讀詩歌瞭解稻草人的作用,再通過製作稻草人加深了小朋友對它的印象。稻草人制作環節適合學前班兒童的心理年齡,在學中玩,玩中學知識,直觀面對稻草人的同時,激起學生的興趣,也發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篇四十三:大班主題教案《插柳》含反思

大班主題教案《插柳》含反思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瞭解,插柳是黃河口一帶清明節期間的一種習俗,並知道其由來。

2、通過插柳活動,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

3、讓幼兒理解插柳的意義,懂得植樹造林的好處。

4、讓幼兒瞭解春天的由來,感受春天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

5、願意參加活動,感受春天的快樂。

活動準備:

柳枝若干,小鐵鏟、小水桶的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小麪包車一輛。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清明節插柳的習俗。

①啟發提問:“清明時節,草青樹綠,黃河口一帶的人們有一種習俗即折柳枝,這是為什麼?”(人們要插柳)

②教師:“小朋友知道嗎,人們為什麼要在清明節插柳?”介紹插柳習俗的來歷:晉文公在清明節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墳前祭奠時,發現與介之推同時被燒死的柳樹復活了,晉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頭上,他的羣臣也仿效晉文公掐戴柳枝。另外還有一種民謠説:“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

2、向幼兒講解插柳的意義,激發幼兒動手插柳的興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節日的氣氛,增添節日樂趣。

②插柳可以綠化周圍的環境,每到柳枝展綠的時候,它便告訴小朋友們春天已來到了。

3、組織幼兒在院子周圍進行插柳活動。

①要求:四個小朋友一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兩人用小鐵鏟鬆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團結協作,看哪一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鐵鏟鬆好土,然後澆水,最後插柳枝。

③幼兒動手插柳,教師巡迴指導。如:鬆土時可找個鬆軟的地方,鬆的土要稍深點,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澆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後,教師組織幼兒將工具放好,然後小結活動的情況,表揚不怕髒、不怕累的幼兒及團結協作好的小組。

活動反思:

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這是新課標中明確規定的,所以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這一特點,在課前,通過讓學生收集有關柳樹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詩歌的特點,出示直觀的插圖,再現詩歌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主人”意識,讓學生自己觀察字的結構,然後小組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從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貫徹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課標精神。

另外,我讓學生在學詩歌中練習寫話,讓學生藉助自己所收集的圖片,先説後寫,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説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解寫作的神祕感,讓學生想説什麼就寫什麼。

篇四十四: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文具店》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文具店》含反思

活動意圖:

對於大班幼兒來説,他們即將進入國小。讓幼兒開闊思路,通過分類、統計等手段培養幼兒的數學綜合能力以及一種實踐運用能力,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激發幼兒思考、分析、記錄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務能力等,為將來走進國小奠定堅實基礎。

活動目標:

1、佈置“文具店”並作統計記錄。

2、學習分類、統計,在遊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學習用品的圖片,文具實物,幼兒活動手冊一第31頁。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佈置文具店並作記錄。

活動難點:

能相互協商、聽取同伴意見,並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活動過程:

一、收集我的文具。

你們都知道哪些學習用品?

介紹自己知道的學習用品。

師幼集體觀察、認識文具。

二、小小文具店

1、佈置“文具店”。

2、出示學習用品圖片,討論文具應該怎樣分?

3、根據文具類別,個別幼兒扮演文具店統計員,將學習用品找出來,分類

並圈出來統計並記錄學習用品的情況。

4、教師示範在相應的空格里統計出一種學習用品的.數量。

應區分汽車、牛奶、皮球、毛巾不屬於學習用品之中。

三、幼兒操作

1、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2、互相交流、檢查,教師巡迴指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並能為後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活動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深入。

篇四十五: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年》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年》含反思

活動背景:

隨着元旦的到來,幼兒從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氛圍中產生了對新年的期盼。剛結束的主題活動《高高興興》也讓幼兒對新年有了些認識,有些幼兒對“為什麼要過年”和“年是什麼”有些疑問與爭論。在本次活動前已開展了引入性活動——年是怎麼來的,幼兒對“年”和“年”的來歷有了大概的認識。本次活動主要是理解性活動,在此活動後還有一系列的體驗性活動。

設計理念:

在前一活動(引入性活動——年是怎麼來的)中,幼兒在視覺上與“年”有了碰撞的同時也點燃了幼兒的閲讀慾望。為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需求點我設計了本次理解性活動——共讀大書,滿足幼兒的閲讀慾望,讓幼兒在閲讀中理解,在理解後反覆閲讀,以深入“年”的內心,理解“年”的情感,感受故事中濃濃的中國情,中國味,更為之後的體驗性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活動目標:

1、通過閲讀圖畫書《年》,瞭解關於“年”的民間傳説,初步理解中國“年”的含義。

2、知道大家慶祝“新年”是因為:“年”認識到自己不應該亂髮脾氣、到處嚇人,決定做一個討人喜歡的“新年”。感受故事中濃濃的中國情、中國味。

3、在閲讀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一本大書。

2、幼兒對“年”的形象有了一些認識。

活動過程:

一、展示畫面,初次閲讀

(一)觀察畫面,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1、教師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用完整的語言説説看到了什麼,在教師的引導下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來自www。老師教案。!

2、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人物和情節。

(1)“年”長得怎麼樣?跑起來,叫起來又是怎樣的?

(2)“年”這麼兇猛,有朋友嗎?它心裏會有什麼感覺?

(3)“年”跑進村子,把村子變成了什麼樣?

(二)觀察畫面,引出故事的第二部分

1、師幼觀察畫面並談論,教師引出問題:留下一位老爺爺,他為什麼要留下,他做了什麼事呢?

2、“年”看見火紅火紅的顏色,聽到哐當的響聲,怎麼樣了?

(三)揭示故事結局(第三部分)

1、天亮了,人們回到村子發現了什麼?怎樣慶祝的?

2、“年”害怕什麼?

3、“年”最後變成了一個怎樣的“年”?

二、再次閲讀

1、幼兒在初次閲讀後有了些理解,通過再次觀察畫面,帶着理解進行再次閲讀,並説出故事的'始末。

2、教師小結,引出故事主題

人們為了慶祝“年”的改變。從此以後每年這個時候就會穿上紅棉襖,掛上紅燈籠、貼上紅春聯、敲鑼打鼓放鞭炮,還有團團圓圓吃年夜飯,來迎接新年,這就是過年的來歷。

三、遷移經驗

1、談論新年

請幼兒談談自己在新年裏都做過些什麼事情?

2、感受新年

閲讀活動結束後,請幼兒在各個區域體驗新年的年味。(如:在美工區剪窗花、做燈籠、寫對聯;在音樂區敲鑼打鼓唱歌等)

活動反思:

本次閲讀活動的內容與畫面都表現出了濃濃的中國特色,具有濃烈的中國情、中國味。而“新年”也是這段時間孩子們談論的最多的話題。結合我班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瞭解關於“年”的民間傳説,初步理解中國“年”的含義上。

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畫面並談論其中的內容,在引導性的提問下理解人物和情節。接着,讓幼兒在理解中再次閲讀,引出故事的主題,繼而遷移經驗,讓幼兒在回憶過年經驗的同時體驗中國的年味。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時間幼兒都處在積極閲讀的狀態。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觀察力得到了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維得到了鍛鍊。期間,教師始終是個支持者與引導者,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若在結束的環節上能更自然些會更好。

篇四十六:大班主題大衞不可以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大衞不可以教案及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根據畫面人物和情節大膽講述自己看到或者猜測到的內容。

2、嘗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表述並嘗試用當大衞……的時候,媽媽生氣地説……的句式來説一説。

3、感受作品的幽默同時體驗媽媽的愛。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二、活動準備:繪本書、PPT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T:今天我帶來了一個朋友(出示封面)。看,他來了。這個小男孩的名字叫大衞。

2、揭示書名,感知故事(夠魚缸、媽媽生氣圖)T:瞧,這個大衞在幹什麼呢?他是踩在什麼東西上去玩金魚的?快看這魚缸,裏面的水已經怎麼樣了?猜猜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你們覺得大衞這麼做,可以嗎?對的,你們肯定覺得這樣太危險了,你看大衞的媽媽來了。媽媽做了一個什麼動作?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媽媽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動作呢?(引導幼兒邊做表情邊做動作)媽媽會對大衞説什麼呢?

小結:是呀,媽媽看見大衞這麼做很生氣。為什麼媽媽看見大衞在玩魚缸裏的金魚的時候要大喊“不可以“呢?(提示幼兒媽媽在為大衞的安全考慮,師示範講述“當大衞踮起腳尖玩金魚的時候,媽媽生氣地説:大衞,不可以。)很巧,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大衞,不可以》。

(夠糖圖)T:大衞剛剛才做了件調皮的事情,就一轉眼的功夫,他又在幹什麼了?他想拿櫃子上的什麼東西?他站在什麼上面去夠罐子的?為什麼他這麼想夠到這個紅色的罐子,這個罐子裏到底裝了什麼東西?(引導幼兒集體學學大衞夠東西的樣子)你覺得這麼小的孩子,站在這麼高的椅子上去夠那麼高的櫥櫃裏的東西,一不小心會發生什麼事情?媽媽看見了,會怎麼樣呢?(師先示範講述當大衞踮起腳尖去夠糖罐子的時候,媽媽生氣地説:大衞,不可以。)(泥巴圖)T:沒有成功的夠到糖罐子,大衞又跑到外面去玩了,可是大衞回到家時,(出示泥巴圖)調皮的大衞又變成什麼樣子了?我們一起來説一説。(洗澡圖)T:玩的這麼髒,當然要洗個澡啦!大衞是怎麼洗澡的?浴室就像變成了大衞的遊樂場,我們一起來説一説當大衞弄得浴室都是水的時候,媽媽生氣地説:大衞,不可以。

3、出示圖片,自由討論T:瞧,這個大衞又在做調皮的事情了,他做了哪些調皮的事情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當大衞……的時候,媽媽生氣地説……(光身圖、敲鍋圖、吃東西圖、超人圖)T:這個大衞真是太調皮啦!每次都不聽媽媽的話,這回又不知道跑到哪裏調皮去了,請你猜一猜大衞現在在幹什麼呢?(玩食物圖、挖鼻孔圖、玩具圖、棒球圖)T:當大衞在屋子裏玩棒球的時候,媽媽大聲地告訴大衞“不可以”,可是,(點擊聲音)(出示面壁)哎呀,發生什麼事情了?這次大衞真的`闖禍了,瞧,現在的大衞在幹什麼?大衞闖了禍被媽媽罰坐在椅子上,他心裏會這麼樣呢?

T:從故事開頭到現在,調皮的大衞一直在惹媽媽生氣但是媽媽每次都原諒了他,你們覺得這次媽媽還會原諒大衞嗎?

擁抱圖T:你看到了什麼?媽媽一把摟着大衞説:“大衞乖,我愛你!”大衞聽了媽媽的話會對媽媽説什麼呢?

4、交流感受T:你們平時也被媽媽、老是批評過嗎?

小結:有時批評、提醒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因為媽媽、老師都想讓你們都成為一個守規矩的孩子。只要你勇敢地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媽媽、老師會更愛你們的

5、結束T:大衞的故事就在這本書裏,休息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再來讀讀這個有意思的故事。

教學反思:

活動中由於我特別喜歡這一個繪本所以在活動中我對繪本的刪減處理比較少幾乎把整個繪本都放進活動中導致活動時間過長。並且在活動中主次分的不太清楚每張圖片用的時間幾乎是一樣有的圖片沒有抓住其中的重點。在大衞站在椅子上拿東西這張圖片其實只需要幼兒知道不要站在椅子邊上拿東西這樣會出現危險如果想爬高拿東西應該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而我卻將這點忽略讓幼兒關注一些細節從而忽略了這張圖片的真實意義。

篇四十七:大班主題寄愛心教案反思

大班主題寄愛心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製做愛心卡的方法,體驗樂趣。

2、激發對紙工的興趣。

3、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紙工第4頁《愛心卡》、幼兒照片、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我們來看一看這是什麼啊?(愛心)

2、拿出紙工材料,我們看看這上面有什麼啊?(小愛心、人……)裏面有什麼啊?你們想不想做漂亮的愛心卡啊?

二、講解示範。

1、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接下來要幹什麼啊?作剪的動作。

要沿着什麼剪啊?(黑色的實線,剪的`時候要小心一點,不要把邊緣剪破了。)

剪下來之後呢,我們就要開始做漂亮的愛心卡了。

2、沿實線剪下圖形及紙條,剪去心形圖中的圓形(教師示範操作)。

3、沿着中間的對角線,把兩邊都往裏折輕輕地往兩邊壓,將兩個變成一個?在愛心卡內兩側兩面粘貼上紙條,再在?中貼上照片,一張可愛的愛心卡就完成了。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1、提醒幼兒保持良好的紙工常規,引導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2、貼上照片後可將愛心卡畫上自己的東西再贈送他人(用幼兒的作品裝飾教室),讓幼兒欣賞他人的作品。

活動反思:

手工活動是通過對各種材料的加工,手工教學活動中,教師起到引領的作用,製作出富有美感的物品的過程,激發孩子製作的興趣。培養幼兒的集體精神,把自己親手設計製作的賀卡送給親人、朋友,使學生懂得感受愛、領悟愛,同時也學會愛別人,讓幼兒充分體驗到製作的快樂,做一個有愛心的好少年。

篇四十八:大班主題愛上昆蟲教案及反思

大班主題愛上昆蟲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昆蟲的特徵,觀察昆蟲的居住環境。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尋找答案的態度。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活動準備:

1、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昆蟲掛圖、玩具、標本、模型等。

2、有關描述昆蟲的圖畫書。

3、環境創設“昆蟲王國”。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討論:請幼兒説説哪些昆蟲是曾經見過的,叫什麼名字?

2、請幼兒比較這些圖片上的昆蟲哪些地方是一樣的?教師記錄幼兒的觀察結果。如都有六隻腳,大部分有翅膀,身體分成頭、胸、腹部,有觸角,有殼等。教師引導幼兒將其按益蟲、害蟲進行分類。

3、找一找:組織幼兒到户外觀察昆蟲,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仔細觀察,小心愛護昆蟲。

4、説一説:引導幼兒分享觀察經驗,讓幼兒互相交流:你找到了什麼昆蟲,是否找到了我們“昆蟲王國”裏的昆蟲?在哪裏找到?這些昆蟲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拜訪昆蟲活動目標:

1、瞭解昆蟲的居住環境。

2、學習根據昆蟲生活習性進行分類,並在飼養中實施。

活動準備:

捕蟲網、飼養箱、郊外指導要點:

1、請家長帶幼兒到附近小花園、菜園、郊外等地方觀察昆蟲,瞭解幾種昆蟲的居住環境。

2、在家長的幫助下,捕捉幾隻容易飼養的昆蟲放在飼養箱中,學習飼養昆蟲。

3、以拜訪昆蟲的形式,讓幼兒將飼養箱中的昆蟲帶回園,組織幼兒分享交流捕捉中的見聞及飼養昆蟲的經驗。

4、教育幼兒不傷害昆蟲的生命,不會破壞當地的生態,並能很好地照顧和飼養。

5、幼兒討論如何給昆蟲佈置一個家,並教育幼兒在飼養過程中,昆蟲可能死亡,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處理已死亡的昆蟲,培養幼兒尊重生命的態度。

靠近一點活動目的:

1、學習如何觀察昆蟲。

2、學習觀察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提供放大鏡、圖畫紙、蠟筆。

2、在區域設置飼養角指導要點:

1、幼兒可在區域活動、自由活動、遊戲時間,進入“飼養角”,繼續觀察昆蟲。

2、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它們長得怎樣?有幾隻腳?翅膀是什麼顏色的?眼睛長得如何?它們在做什麼?鼓勵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説出自己的想法。

3、鼓勵幼兒利用放大鏡進行觀察,並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圖畫紙上。

4、請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並比較每個人觀察的相同點及相異點。

5、將幼兒的記錄結果粘貼在飼養角的牆面上。

昆蟲拼圖活動目標:

1、鞏固加深對蜜蜂、蚱蜢、蝗蟲、蝴蝶、蜻蜓等常見昆蟲外形特徵的認識。

2、學習拼貼技巧,鍛鍊手指小肌肉。

活動準備:

提供昆蟲拼圖卡、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指導要點:

1、提供自制昆蟲拼圖於區域中,幼兒自由選擇圖片,根據昆蟲的外形,將散亂的圖片拼貼成一幅昆蟲畫,要求幼兒拼貼工整。

2、引導幼兒多拼出幾隻昆蟲,並擺放在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中,比比誰拼的昆蟲多。

3、活動延伸經;繼續將拼圖卡投放入益智區中,也可引導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昆蟲,剪成若干塊,使拼圖卡片不斷更新。

滾印昆蟲活動目標:

1、觀察昆蟲身上顏色與大自然的關係。

2、大膽地用顏料表現自己對昆蟲的認識。

活動準備:

自制昆蟲滾筒、各色顏料、排筆、掛曆紙、報紙、圍裙、袖套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討論:

活動反思:

有愛心的小安妮因為喜歡昆蟲,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蟲和蜕下的皮,給昆蟲自由的生活空間,甚至在夢中,自己都變成昆蟲,感受當昆蟲的樂趣,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出對昆蟲的喜愛。為了讓孩子瞭解昆蟲,課前讓孩子們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閲讀中來。

1、注意學法的指導。緊扣“愛”字,突出重點。在課堂上,以“愛”字貫穿全篇課文,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突出學生思想品質的教育,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滲透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課文的2——5自然段結構相似,都是圍繞重點句展開敍述的,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寫作特點來學習。在第二課時教學3——5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圍繞課後問題“安妮很喜歡昆蟲,她是怎樣做的?”展開學習。首先,我讓學生勾畫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寫安妮怎樣做的句子;然後,具體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樣喜歡收集昆蟲的;最後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習後面的內容。

2、閲讀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指導寫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體的寫法,讓孩子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能夠進行仿寫,通過檢查可以證實大部分孩子學會這一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