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太和殿介紹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3W

【導語】

太和殿介紹

太和殿介紹 (優選5篇) 由本站會員“情願解脱”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太和殿介紹篇2:太和殿介紹篇3:太和殿介紹篇4:太和殿介紹篇5:太和殿介紹

【正文】

篇1:太和殿介紹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市,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也是最高的重檐廡殿頂建築,同時也是東方三大殿之一。太和殿是一個用來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

太和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最開始的時候,太和殿是仿製的南京故宮奉天殿建造的,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當時就叫奉天殿。

到了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然後又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此刻的名字——太和殿。該殿自建成後屢遭焚燬,又多次重建,今日所見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莊嚴巍峨,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長64米,寬37米,建築面積2377.00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台基通高35.05米。是紫禁城內規模最龐大也是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其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

太和殿的主要作用是用來舉行重大典禮的,明清兩代皇帝登基、宣佈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篇2:太和殿介紹

故宮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市,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也是最高的重檐廡殿頂建築,同時也是東方三大殿之一。

太和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最開始的時候,太和殿是仿製的南京故宮奉天殿建造的,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當時就叫奉天殿。

到了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然後又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此刻的名字——太和殿。

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台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豪華。太和殿的地面都是用金磚鋪造的,室內外樑枋上飾以和璽彩畫。

很多人可能認為太和殿的作用主要是用來上朝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太和殿的主要作用,是用來舉行重大典禮的,如皇帝登基即位、冊立皇后等。也就是説,太和殿是一個用來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平常的時候使用次數很少。

太和殿是AAAAA景點,不需要門票,和故宮景區門票通用。

篇3:太和殿介紹

後面還有多篇太和殿介紹!

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太和殿

太和殿是整個宮城的建築主體和核心空間,上承重檐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台基,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構架建築之一,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整個宮殿氣勢恢宏。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御筆,現存的牌匾為複製品。

太和殿

1416年(永樂十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

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燬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啟七年)完工。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1923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太和殿歷經歲月的打磨,漸漸殘破不堪,有些構件已經腐爛,起不到支撐大殿的作用,並且樑上的彩畫也褪色嚴重,所以從2006年開始“封閉式”大修。經過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重新出此刻遊客的眼中。大修後的太和殿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此刻很多人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不是。

太和殿其實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使用次數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乾清宮、還有養心殿的,並不是平時所説的太和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理解文武-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開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關於皇帝上朝的地點,其實不在太和殿,縱觀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門、乾清門上朝,稱御門聽政,而當有比較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則在乾清宮召見大臣,晚清時期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上朝的地點也所以變為養心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它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台基通高35.05米,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

篇4:太和殿介紹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後屢遭焚燬,又多次重建,今日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由本站網友投稿]

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台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築中所僅見。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豪華。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外樑枋上飾以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明間設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00m的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音錄)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徵國家的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甪端是傳説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徵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下為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理解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

篇5:太和殿介紹

太和殿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築。

太和殿的內部及外部構造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在那裏,除了奇異的雕樑畫棟、獨特的設計佈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寶外,她的堅固程度也令人歎為觀止。

自太和殿建成以來,遭遇過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堅強的巨人傲然屹立,絲毫不受影響。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台,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

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殿內更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室內外樑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七十二根罕見楠木大柱支撐整個大殿。

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太和殿歷史

1416年(永樂十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燬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啟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1923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太和殿歷經歲月的打磨,漸漸殘破不堪,有些構件已經腐爛,起不到支撐大殿的作用,並且樑上的彩畫也褪色嚴重,所以從2006年開始“封閉式”的大修。經過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重新出此刻遊客的眼中。大修後的太和殿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小編簡評】

太和殿介紹 (優選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太和殿介紹範文。

【網友評價】

在作者身上能夠學到東西太多了。

Tags: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