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列寧的個人資料簡介介紹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1W

關於列寧的個人資料簡介介紹

列寧簡介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

列寧是他參加共產主義運動後的化名 ,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並與俄國革命相結合形成列寧主義,被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普遍認同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同時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和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列寧人物生平

1870年俄歷4月10日(公曆22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出生於沙皇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列寧是他參加革命後的筆名。他的父親名叫伊利亞·烏里揚諾夫,是辛比爾斯克省國民教育廳的視察員,數學教育家, 曾擔任教師。因多年從事國民教育的勞績,晉升為省國民教育總監,並曾獲得貴族稱號。列寧的母親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夫娜是一位醫生的女兒,結婚前住在農村,雖然只受過家庭教育,但由於她勤奮好學,後來仍然通過考試獲得國小教師的稱號。哥哥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曾是喀山大學的優等生,民意黨人青年小組的成員。1887年3月13日,因參加謀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而被捕。同年5月20日被殺害。受到極大震驚的列寧從血的教訓中增強了與沙皇專制制度作鬥爭的決心,並堅定地説“我們不走這條路”。

在家庭的影響下,1887年6月底,列寧全家移居喀山,秋天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然而,不久他就因為參加學生運動、反對警察制度而被學校開除,並被禁止在喀山居住。

1888年,列寧回到喀山後,在那裏參加了當地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開始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

1889年5月,列寧全家遷往薩馬拉城。

1891年,21歲的列寧以校外生的資格通過了彼得堡大學的畢業考試。並被授予優等生畢業文憑。

1892年,他開始組織了當地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並將《共產黨宣言》譯成了俄文,還寫下了第一本著作《農民生活中新的經濟變動》。

1893年8月,列寧移居彼得堡。這時的列寧已由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成了一個共產主義者。

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創立了“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獄,14個月的獄中生活後,於1897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的3年中,他開始使用“列寧”這個筆名,寫出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並同克魯普斯卡婭結婚。

1900年2月,列寧在西伯利亞的流放結束,回到彼得堡後不久轉赴西歐,在德國創辦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第一份機關報《火星報》。

1903年7月30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布魯塞爾召開代表大會,會上形成了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的意思是多數派。布爾什維克及其思想體系的產生,標誌着列寧主義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後,列寧回到祖國直接領導革命,並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失敗,列寧又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間,他寫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等一系列著作,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寧又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闡明瞭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的理論。

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聽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後,列寧立即返回俄國,積極準備發動武裝起義。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史稱“十月革命”)的勝利。

革命勝利後,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他領導人民粉碎了帝國主義的三次武裝進攻和國內的叛亂,使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經濟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軌。

1918年8月30日,在莫斯科河南岸區原米歇爾遜工廠羣眾大會上發表講話。離開工廠時,遭社會革命黨恐怖分子範·卡普蘭槍擊受重傷,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列寧的身體從此開始惡化。列寧在晚年得了腦溢血,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論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

1923年,列寧病情開始惡化,並停止了一切政治活動。

1924年1月21日,列寧不幸與世長辭,終年53歲。

列寧主要成就

全俄電氣化

列寧在1918年就有制定國家電氣化計劃的打算。

1920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口號:“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同年,蘇俄成立了俄羅斯國家電氣化委員會,吸收了200多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用了10個月的時間擬定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電氣化計劃,簡稱全俄電氣化計劃。預計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新建30座發電廠(20座火力發電廠和10座水力發電站)。該計劃於同年12月在全俄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通過。列寧十分重視這個計劃,把它稱之為“第二個黨綱”。

戰時共產主義

在1918年至1921年的俄國內戰時期,列寧為最大限度的保障蘇俄政權得到充分的物資供應,同時也嘗試直接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於是在1918年6月,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通過了實施“戰時共產主義”的政策。該政策主要包括:強制徵收農民除維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糧食(即餘糧收集制),國有化所有大中企業,國家壟斷所有外貿活動,禁止商品交易並實行計劃配給制,對工人採用嚴格的管理制度,罷工者即行槍決等。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很快就導致了經濟崩潰,到1921年,俄國的重工業產量只有一戰前1913年的20%,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的75%的人口,而莫斯科的人口也減少了50%。而餘糧收集制也嚴重打擊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成為日後饑荒的主要原因。

新經濟政策

由於長期的內戰和餘糧收集制的實施,糧食供給明顯下降,而在內戰基本結束之後,蘇俄當局卻沒有及時終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導致1921年春季出現了波及30多個省的嚴重饑荒,據估計期間全俄約有500多萬人餓死,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象。同期的農民也對蘇俄政權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發生了反抗徵糧的

坦波夫叛亂

1921年2月21日,彼得格勒發生了喀琅施塔得事件,曾經在十月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動,他們要求實現言論自由、解除貿易限制、重新選舉一個“沒有布爾什維克的蘇維埃”。列寧派加裏寧前往勸説無效後決定使用武力,令托洛茨基和圖哈切夫斯基攻陷喀琅施塔得平息了水兵暴動。(參考條目:1921年俄國饑荒)

1920年至1921年間連續發生的國內叛亂使列寧承認:“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裏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説明我們錯了。”於是自1921年3月21日開始,蘇俄放棄戰時共產主義,轉而實行“新經濟政策”。其主要內容為:廢除餘糧收集制,實施實物税;停止配給制,允許商品買賣;放鬆外貿管制,鼓勵外資企業投資;允許一定程度的私企經濟等。新經濟政策使蘇俄經濟逐漸走向恢復,至1928年,俄國的工農業產品產量成功地恢復到1913年的水平。該政策於1928年被斯大林廢除。

社會政策

列寧反對民族主義,尤其反對基督教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反猶主義。他親自撰文,闡述正確處理民族問題的一系列重要原則。希望建立免費的全民醫療體系,並十分重視提高民眾的識字率。支持婦女權利,廢除沙俄時代對無責任離婚的禁令,同時也允許墮胎,但反對代表性解放的杯水主義,要求沙俄時代的性工作者轉職。其宗教政策給予東正教很大打擊,神職人員被契卡鎮壓,教會財產被沒收,傳教活動也受到嚴格限制。

外交政策

1919年7月25日,蘇俄政府首次表示要歸還中國被佔領土, “蘇維埃政府把沙皇政府從中國人民那裏掠奪的或與日本人、協約國共同掠奪的一切交還給中國人民以後,立即建議中國政府就廢除1896年條約、1901年北京協議及1907年至1916年與日本簽訂的一切協定進行談判”;1920年,再次聲明類似主張。

但是,蘇俄兩次對華宣言僅僅是為了瓦解其在國際上極其孤立,而對華拋出的煙霧彈,雖然北洋政府當局多次派員與蘇俄磋商,但蘇俄拒不從喀爾喀蒙古退兵,亦拒不放棄中東鐵路。

締造蘇聯

1922年12月30日,在列寧領導下,蘇維埃俄國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國際領袖

列寧為了團結各國的革命左派,於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發起召開共產國際成立大會。30個國家的共產黨和左派組織代表出席會議,通過《共產國際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等文件。它的成立極大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在全球的傳播。

列寧主義

善良的人們,是否應該警惕呢?

列寧主義被稱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的,是列寧在20世紀初形成的思想體系。列寧主義是在俄國實踐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修訂與補充。

列寧主義跟馬克思主義等其它流派相比,最大的特徵就是其“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如何取得政權”和“無產階級政權如何治理國家”兩個問題上出現了重大分歧。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無產階級政黨應當致力於合法鬥爭(即在資產階級議會中進行議會鬥爭),在取得政權之後可以保留所謂的民主制度。而列寧為代表的另一派認為,無產階級政黨尋求所謂的合法鬥爭的努力必然有使其修正主義化的可能,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在帝國主義階段只能通過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取得政權之後,不應當保留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而應實施無產階級專政,在無產階級獲得政權之後,即使一國的資產階級已經不存在,仍然有必要採取專政的方式保衞無產階級政權。

黨報理論:

1、黨的報刊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喉舌、集體的宣傳者、鼓動者和組織者。

2、在黨報與黨的機關的關係上,黨報是全黨的輿論機關、宣傳機關,並且應在黨的綱領範圍內進行宣傳。黨報應是黨的事業的一部分,黨報必須與黨的機關保持一致,並接受黨的絕對領導。

3、無產階級黨報應該反映工人的利益,反映廣大羣眾的利益。

工作原則:

1、黨報工作者的創作自由必須服從於黨的基本利益。

2、宣傳報道必須絕對真實。

3、無產階級黨報應該是堅持原則,充滿戰鬥性的機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