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6K

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新版多篇

生地黃的食用方法 篇一

生地黃雞

生地黃作為一種中藥材,經常被用到了食療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説的藥膳。今天就來講一道烏雞生地湯。特別適合治療腎精虧虛導致的腰痠背痛,四肢無力,盜汗,不能久站等症。

準備:烏雞、生地黃、枸杞、葱姜香菜、鹽料酒、雞精、胡椒粉

做法:

(1)烏雞洗淨切塊,用水浸泡十分鐘,生地黃、枸杞都浸泡十分鐘。期間,葱、香菜切段,生薑切片;

(2)將烏雞大火煮沸,撈出雞塊,漂去浮沫;繼續煮,一直將浮沫漂淨再倒入雞塊、生地黃、枸杞、葱姜、胡椒粉,然後大火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

(3) 加鹽、雞精後再燉20分鐘,關火撒上香菜即可出鍋。

喝生地蜂蜜水有效治便祕

生地蜂蜜水

經常便祕者可喝生地蜂蜜水效果很不錯。

方法:取生地黃10克,注入500毫升水後煮半個小時,待藥水稍涼後加入20毫升蜂蜜攪拌均勻,平均分成兩份分成早晚服用,時間應以早晨起牀後和晚上睡前為宜。

生地黃偏寒。涼血、生津。蜂蜜本身就有很好的通便潤腸作用,兩者搭配在一起。

百合生地黃粥

百合30克,生地15克,棗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生地、棗仁浸泡半小時後煎湯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煎,粥成後加入冰糖適量服用。具有滋補肝腎、涼血安神的功能。適用於肝腎陰虛證,症見頭暈耳鳴、煩躁易怒、心悸不安、手足心熱、腰膝痠軟等。脾胃虛寒或脾虛濕盛者不宜服用。

地黃粥

乾地黃30克,山藥60克,雞內金10克,粳米300克,白糖適量。將乾地黃及山藥洗淨加水煎濃汁,過濾備用,粳米加水煮粥,水沸後加入雞內金及藥汁熬粥,粥成後加入白糖適量攪勻食用。功能健脾開胃、助消化。常用於腸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食慾不振等。

地黃羊肉粥

羊肉50克,粳米50克,生地黃汁30克,肉桂末3克。羊肉及粳米加水燉至快熟時加入地黃汁及肉桂末,再加入五香粉及少許鹽進行調味。具有補肝腎、填精髓的功用,虛火妄者不宜食用。

生地市場信息 篇二

1、生地的價格

生地的市場價在2.5元/50g。

化學成分 篇三

地黃根莖主要含B-谷甾醇與甘露醇,及少量豆甾醇、微量的'菜油甾醇,還含地黃素、生物鹼、脂肪酸、梓醇、葡萄糖與0.0053%的維生素A類物質;根又含水蘇糖、4.2%精氨酸與3.O%r-丁氨酸。懷慶地黃的根莖也含甘露醇、水蘇糖、0.11%的梓醇、蔗糖、4.2%精氨酸、3.O%r-丁氨酸。乾地黃中分得糸列脂肪酸、β-谷甾醇、棕櫚酸、丁二酸、胡蘿蔔甙及S8環狀化合物。

生地的副作用 篇四

生地性寒,所以脾胃有濕邪及陽虛者應忌服生地。《雷公炮炙論》:勿令犯銅鐵器,令人腎消,並白髭發、損榮衞也。生地黃性寒而滯,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胃虛寒(虛弱)、大便溏薄、胸悶食少、氣滯痰多者不宜應用。《藥性論》:忌三白,指生地與蘿蔔、葱白和薤白相剋。一般來説,生地在作為中藥煎服的時候,用量是10到30克,鮮地黃的量會加倍。不過需要注意鮮地黃性寒,脾虛濕滯的人,不能使用。

生地的簡介 篇五

生地也叫生地黃,玄蔘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的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40釐米,全植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和腺毛,根壯莖肥厚肉嫩,呈塊狀,圓柱形或組錘形,直徑2.5~5.5釐米,表面橘黃色,有半月形節及芽痕,莖生葉叢生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3~10釐米,寬1.5~4釐米,先端鈍,某部漸窄,下成生葉柄,邊緣具有不整齊鈍齒,葉上面多皺,下面帶紫色。主產於我國河南、河北、內蒙古及東北。大部分地區有栽培。秋季採挖,鮮用或乾燥切片生用。熟地黃為生地黃經加黃酒拌蒸至內外色黑、油潤,或直接蒸至黑潤而成。切厚片用。生地黃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

功效與作用 篇六

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於温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如清營湯;治温病後期,餘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者,如青蒿鼈甲湯;可用於治温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養陰生津功效,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治温病傷陰,腸燥便祕,如增液湯。清熱、生津、潤燥、調經、涼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