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端午節的來歷及傳統習俗文化【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7W

端午節的來歷及傳統習俗文化【多篇】

漫話端午粽 篇一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説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端午食粽作為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到了唐、宋時,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

端午節的來歷集萃 篇二

1.紀念屈原

傳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端午節插艾草的由來 篇三

一天黃巢見到一位大嫂手攜着一個小孩子,背上揹着一個大孩子,心懷好奇,便問大嫂道:“你背上背的何人,手上攜的又是何人?”大嫂流着淚答道:“背上大點是我小叔子,手中所攜小點是我親生兒子。”黃巢聽後不解又問道:“這到底為何,你為什麼這樣呀?”大嫂又答道:“小叔子雖然比我兒子年紀大,但我公婆已逃散,年老體弱生死未卜,無再生育能力,我年紀輕,就是把兒子丟了,以後還會生育,小叔子如被黃巢殺了就斷了一門香火。”

黃巢一聽,面紅耳赤,自覺慚愧,心想:一個婦道人家尚能這樣孝順並懂得做人道理。我何不順水推舟,賣個人情,饒了她們吧。便對大嫂説:“大嫂,難得你有這般好心,為避殺身之禍,你可在端午節那天在門首上掛菖蒲、艾葉作標記,自會有用的。”

別了黃巢,大嫂攜兒背叔回到自己村上,並沿路將此話告知眾鄉鄰。一夜之間傳遍江南一帶,尤其是台州地界最為盛行。端午節那天,黃巢指揮大軍殺奔江南而來,只見家家户户門上都掛菖蒲劍、艾葉,無法下手,如殺下去,又恐錯殺大嫂一家,有失諾言。故而,令手下兵將繞道而過,不可擾亂台州百姓。

所以每逢端午節台州各地百姓每家每户都在門上掛菖蒲插艾葉,成為當地習俗。並且有詩為證。艾葉為旗招百福,菖蒲似劍祛千邪。

端午節的來歷 篇四

端午節來歷之一:紀念歷史人物。相傳屈原是一名愛國之士,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但卻不幸被奸人所害,被趕出都成,發配到沅、湘等地。流放過程中他寫了很多憂國憂民的詩篇,被後人所讚揚。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這天,因不忍祖國被侵,於是寫下絕筆《懷沙》,從而抱石跳入汨羅江,百姓為了不讓河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紛紛往河中投入各種米團和食物,後來演變成吃粽子了。此後世人為了紀念他的愛國之心,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會吃粽子和賽龍舟,為了就是紀念屈原。

端午節來歷之二:古百越族舉行崇拜活動。這是聞一多先生從歷史資料中瞭解到的信息,根據史書的記載,中國古代有一羣生活在長江以南的圖騰族羣,也就是百越族,端午節就是他們用於祭龍祖的節日。

端午節來歷之三:來源於惡日。漢代人認為五月是一個惡運之月,惡運之日,在這一天出生的嬰兒不能撫養成人,同時也會在這一天裏進行除瘟、驅邪,求吉祥的活動,保佑子子孫孫都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因此後來會有很多在端午的時候舉行除菌消毒的活動。

端午節來歷之四:來源於夏至。這一説法來源於黃石先生的《端午禮俗史》,提出端午節是來源於夏至,而與屈原並無關係,後來又由劉德謙先生考證,端午節即是夏至,但端午節的説法依舊有很多種。

端午節的來歷 篇五

端午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鬱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汨羅江中,以平息汨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篇六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摘艾葉等。

你知道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嗎?那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當屈原知道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悲憤交加,抱石跳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吞食他的身體。所以,端午節也叫詩人節。

端午節的傳説小故事 篇七

位於介休綿山的介子推母子像。介子推是清明節由來傳説的主角,可也有人認為端午節的由來與他有關。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歷代學者有着不同的説法,各地也都有着很多傳説。我們只能把這些説法羅列出來,供諸君一覽。至於哪一種説法更接近真相,還有賴於學者們進一步考證。

一説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認為端午節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日。

二説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續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説是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

四説認為據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載,端午節係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五説認為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

六説認為樑宗懍《荊州歲時記》轉述,端午是為迎“濤神”伍子胥。《後漢書》中也寫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後來江浙一帶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舉行各種儀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説認為在《道書》中載有五月初五是為祭祀先祖日。

八説是據《會稽典錄》一書記載,端午是為紀念尋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説認為端午起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其時仲夏之日,萬物方盛,夏至日,陰氣廕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為門户飾,以懲惡氣。

十説是民間有一傳説認為,端午源於湖北沔陽沙湖曾有四位豪傑專門劫富濟貧,後遭當地官兵突襲圍困而於五月初五投江而亡。當地民眾萬分悲哀,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在上述這些傳説中,端午紀念屈原一説因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剛正不阿的人格力量及其詩作的深遠影響,秦漢以後由楚地逐漸傳遍神州,為人們所認同並相沿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