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理健康報告【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83K

心理健康報告【新版多篇】

心理健康報告 篇一

從這學期開始我就是一個大學生了,從心理上來説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如何從一個高中生的心態轉變成一個大學生的心態是一個值得我們探究的問題。而這學期的心理健康實踐課幫助了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在這學期9月份我參加了由浦曉黎老師主講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在這個講座上老師與我們一起探討了關於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老師講的`很好,她告訴我們如何轉換自己的角色無論是作為一個學生,一個子女,還是一個好友。起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應當擔負起我們自己的責任。我們應當為父母分憂,就算分不了憂,也最起碼不能讓他們再擔憂我們。

後來我也做了心理測評。這個測評是以為了使我們這些初入大學的新生們更加適應大學這個環境,也為了促進我們更加了解我們自己的心理狀態,實現學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的早期預警為目的的。通過這次測評我也瞭解到了我的心理狀況,沒有大的問題。我也是比較開心的。

我也創作了表演時間約在15分鐘的心理情景劇,這是我第一次創作這類作品,感覺還蠻新鮮的, 雖然不知道我創作的情景劇如果真的演出效果會怎樣。

這學期我也參加了我們班統一組織的團體輔導,我們院大二的學長作為我們的朋輩輔導員給予我們輔導。在朋輩輔導員的帶領下,我們做了自我介紹,也玩了幾個遊戲,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班同學與同學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深了,大家也越來越熟悉了。

心理健康簡報 篇二

從x月21日至x月21日學院開展的以“陽光心態、成功人生”為主題的第五屆心理健康宣傳活動落下帷幕,x月28日,總結表彰大會在南區報告廳舉行。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吉強參加了大會並作講話。

在會上,學生工作部處長、心理健康預警中心主任高佔才宣讀了《第五屆心理健康月總結表彰通報》,學生代表物業12-301班李爽同學、石油12-302班王凱豐同學分別進行了《我健康我快樂我成功》、《陽光心態成功人生》的發言。大會還對獲得拓展運動會、手抄報、攝影比賽、徵文獲獎的'集體和個人進行頒獎。

張吉強副書記在講話中對第五屆心理健康月活動的成功舉辦,向在心理健康月活動中受到表彰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祝賀,向在活動中辛勤工作的老師、評委、同學們表示感謝。張吉強表示,心理健康月活動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希望廣大同學能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評價自己,敢於面對現實、面對困難、面對挑戰,以禮貌尊重、誠懇謙讓、互助信任對待他人,以完美人格、堅定信念、愉悦心情對待人生,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陽光、健康的心態。

本屆心理健康月活動,通過製作許願樹、心理拓展訓練、心理電影賞析、專家講座、心理徵文等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同學們在廣泛參與的過程中,正確地認識了自己,感受了互動,學會了感恩。我院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已成功舉辦五屆,大會號召全院師生要以實際行動固化活動成果,創新活動方法,締造和諧的校園,創造幸福的人生。

心理健康報告 篇三

依戀

在剛出生的兩年裏,孩子對照顧自己的人會特別依戀。通常,孩子主要的看護者是母親。如果父親十分盡心地照顧孩子,孩子亦會同樣地依戀父親。依戀是指繫於嬰兒與看護者之間的牢固紐帶。所謂看護者並不一定就是孩子的親生父母。對於父母來説,培養孩子依戀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哭是嬰兒主要的表達方式,當一個孩子哭泣時,她的看護者做出迴應,她便會發現世界是美好的,看護者能滿足她的需要。這樣,她會建立起信任感。強烈的信任感是人生的基礎。倘若這種信任感沒有建立起來,那麼她很難在成長過程中再信賴別人。

交流

嬰兒對身邊的人是有反應的。他們能認出許多人的聲音,比如父母,還有那些母親懷孕期間經常接觸到的人。他們還能夠以母親特殊的氣味來認出她的乳房。孩子在六週大時開始會微笑。也許在這之前你就發現他微笑過,然而一般來説,這樣的臉部歪扭只是內部身體機能的一種自然反應,是一種先天性反射的結果。三個月大的孩子開始會笑。有些孩子並未真正地笑,而有些孩子每當有笑意時總髮出笑聲,這因人而宜。

怕生

通常5到7個月大的`嬰兒會對陌生人產生“害怕”或“害羞”的情緒。這是一種極為自然的現象,是孩子對事物的永久性概念的形成所導致的。所謂事物的永久性概念,是指明確知道某種事物的存在,無論其是否能為人所見到。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有時會躲在父親或母親身邊,不願讓陌生人抱碰她。怕生現象會一直延續到蹣跚學步的年齡,通常在兩歲後消失。幫助孩子擺脱這種情緒的最佳辦法是讓她在新環境中放鬆,不要勉強她接近他尚未熟悉的人。這段時期,父母和看護者一定要有耐心。怕生是很普遍的現象,這恰恰説明了孩子對其主要看護者的深深依戀。

以上是0~18個月的寶寶情緒發展的主要內容,相信對剛剛擔任父母角色的你們都很有幫助。

幼兒“自成長”有助於新生入園

幼兒“自成長”有助於新生入園

在上海閔行一所中心幼兒園裏,一位朱女士拿着女兒最喜歡的玩具哄着自己的寶寶,“看到孩子哭得這麼傷心,心裏真的捨不得。平時在家或者去別人家串門的時候都挺好的,一進幼兒園聽媽媽要走,死活都不放了。軟磨硬泡都試過,行不通。等稍微好一點再送她進去。”朱女士在哄女兒的時候,一旁其奶奶不停地將孫女喜歡吃的東西喂孩子。

類似上面的例子不在少數,而也有不少孩子表現出的狀態完全相反。今年新入園的嘟嘟在聽媽媽説要去上幼兒園,表現得非常興奮和開心,並告訴媽媽不會哭鼻子。雖然如此,在真正入園的時候還是揹着媽媽留了眼淚,這還是幼兒園老師偷偷告訴她的。

每年新生入園問題都被諸多幼兒家長擔心和關注,擔心孩子哭,怕孩子打架,又或者是捨不得孩子,擔心孩子條件苦,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殊不知,其實孩子入園的表現與爸媽前期教育引導密不可分。

中國知名早教專家、天才寶貝中國區總經理茅xx女士表示:“新生入園導致的各種問題其實歸根結底就是獨立和自我的問題。孩子離開熟悉的家人獨自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哭鬧呈現的是背後的膽怯和不適應,這就是分離綜合症的一些表現,其實這些都是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到。”

嘟嘟媽告訴記者,平時在家會讓女兒自己穿衣服和吃飯。或者買一些她喜歡的花草或者小動物回來,讓她自己收拾或照顧。對於這些做法,茅豔芳女士給予肯定,同時她還給出建議:

1、希望更多的家長在孩子入園前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習慣,比如養成獨自吃飯、洗澡、睡覺的習慣;

2、多參加親子社交活動,培養孩子與同齡人之間交流、表達的能力,適應羣體環境,樹立團隊觀念,為幼兒園集體生活做準備;

3、平時教育孩子懂得與其他小孩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要照顧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

4、多給孩子講述有關勇敢、獨立、堅強的小故事,讓孩子學會做一個堅強的孩子;

5、平時生活中,多聽聽孩子們的想法,多問他們怎麼做是對的,什麼是不能做和不該做的,學會分辨事情的對錯好壞。

幼兒園孫園長也表示,“開學期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如果處理恰當,做法合適,是可以減少孩子們入園時候產生的焦慮現象。幼兒的自我成長和獨立能力可以幫助他們順利的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同時,也希望家長可以更多的瞭解幼兒園的情況,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多講述幼兒園的獨特好玩之處,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期待和嚮往。回家後積極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見聞以及表現,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誇讚,讓孩子覺得去幼兒園可以得到父母的表揚,從而可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入園的問題其實並非無解,只要家長們在孩子的平時生活、學習中多用點心,多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鍛鍊,幼兒分離焦慮就可迎刃而解。而且目前許多家長都讓孩子接受早教,對此茅豔芳也建議家長在選擇時候可以多考慮一下這些問題,孩子需要的是真正面對問題的解決適應能力。家長在心態上要放平和,寶貝入園第一天不適應也是屬正常,適應期一過歡笑就會取代哭鬧,這也需要家長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心理健康簡報 篇四

為促進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進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近日,雙福街道福城社區家長學校邀請江津區第一人民醫院為轄區家長講授以“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為主題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

講座現場,主講人以親切的語言、鮮活的事例,引出青春期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惑,包括學生學習困擾、家長與學生之間溝通受阻等問題,現場結合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家長了解青少年心理髮展特點、科學養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等,更好呵護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通過講座,家長們紛紛表示,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和親子溝通方面受到很大啟發,今後將改進自己的觀念和與孩子溝通方式。下一步,雙福街道將進一步推進家長學校規範化建設,紮實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知識。

心理健康報告 篇五

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的人,而人的發展中既包括身體的、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青少年心理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美學家朱光潛説;“凡是美都必須經過心靈的創造。”青少年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也必須經過青少年學生自我的“心靈創造”。可見在學生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本身佔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有效文化知識和進行智力開發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進學生掌握勞動技能的保證;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因此素質教育應包括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國有關機構近年來所進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發病率已經成為當前危害我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問題。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青少年中約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礙性心理表現。特別是現在,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長對心理健康問題有迴避,恐懼的心態,缺乏正確的認識態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聯繫起來,有問題不看心理醫生,不解決,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加劇。其次,教師,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意識,在我國許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處在萌芽階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淡漠,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培養。與此同時,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變革同許多傳統習慣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產生遠比健康教育的發展來的。快。因此,應當普遍倡導和廣泛開展心理訓練,幫助青少年不斷完善自我內在機制,緩解心理衝突,消除心理疾患,增進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統的健康發展。

一、青少年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家庭觀念,特殊的家庭地位。隨着城鄉的發展,中國的家庭結構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傳統的重男輕女、多子多福、傳宗接代與養兒防老等家庭觀念已有了很大改變。但不可否認,有些家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陳舊觀念。這些觀念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發育,出現了諸如敏感、膽小,過於內向等情緒問題。某些家長將獨生子女作為家庭的軸心,給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動均圍着獨生子女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有的甚至發展成為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顛倒了家庭關係中的主次地位。這種特殊的家庭地位會使獨生子女養尊處優,高人一等,逐漸變得驕傲自滿,沒有禮貌,沒有同情心,助長了"自我中心"意識,扭曲了性格,從而形成了驕橫拔扈、不顧他人的自私心理。

2、家長期望值過高,表達愛的失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獨生子女家長們的普遍心態。他們不顧孩子的素質與興趣,也不重視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硬是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到子女身上。在學習上要求過高,進行過難的訓練,超越子女的實際水平。一旦子女學習成績下降,就恨鐵不成鋼,對子女施加壓力或加以懲罰,致使某些獨生子女對學習產生恐懼感。在生活中溺愛獨生子女,事事遷就放縱,想方設法滿足獨生子女的要求,放棄教育;或者事事包辦,百般服侍,不讓孩子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或者保護過度,恐其受到傷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動。結果事與願違,反而傷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過高期望過分溺愛也是獨生子女的一種巨大心理壓力,最終把獨生子女變得如同温室裏的花朵,難經風吹雨打。一旦受點挫折就發脾氣,或者膽小怕事,缺乏責任感,常常難以適應社會。日久會導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變態或產生反社會行為。

3、家庭管教方式不一致,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點。 家長管教子女不單是懲罰,主要在於對期望的行為給予鼓勵和讚揚,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壞的標準,建立自我控制機制。學生們知道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裏學到的,而是從爸爸媽媽那裏學來的,家長的品質行為是學生乃至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管教效果,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行為檢點,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教育合力。但是某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在管教孩子時,總是一方批評,另一方袒護;一方嚴格,另一方放縱,管教態度極不一致。有的甚至當子女的面相互指責或爭吵,不但在子女心目中難以樹立威信,也使孩子無從適應,是非不辨,好壞不分,以及養成看人行事,能騙就騙,能瞞就瞞的不良品行。

4、學習帶來的過大壓力,人際關係不協調。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項統計顯示:要求提供心理諮詢或矯治的來訪青少年中30%是由於學習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學習的壓力使這些學生表現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恐怖感,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產生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搞僵關係。一些學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校”,“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關在屋子裏聽”,自閉的心態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係,以至於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後“沒有人願和我一起做操”。

5、校園暴力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在許多人看來,暴力行為和學校是不沾邊兒的事,但嚴峻的事實是:校園中的確存在着暴力行為,且日趨嚴重。其中最常見的表現是敲詐勒索,即高年級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級學生索要錢財,被搶者如果沒有錢或者錢少就會被毆打,而被搶者由於遭到威脅往往不敢向老師或家長反映,導致實施搶劫者愈發猖狂。而學校及家長往往將預防校園暴力的重點對準校外,卻忽視了同為學生的校內施暴者。校園中的搶劫現象給青少年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極大的,許多被搶學生日後想起當時情景仍感到很害怕。這些行為主要是由於現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並因此導致的誤導,使青少年對行為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説謊,欺騙,偷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生;其次社會上的某些文化娛樂設施成為誘使青少年蜕變的場所,如青少年是遊戲廳、網吧裏實際消費的羣體,遊戲和網絡的虛似社會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現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家中的獨生子女,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如前所述,青少年出現行為與特點,或者心理衞生問題,主要由於家庭環境及學校社會環境影響所致。因此,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1)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

(2)以身作則,率先示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3)重視對學生精神生活的引導,加強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鼓勵樹立建功於國家和自立自強的觀念意識,注意鍛鍊孩子的吃苦耐勞,戰勝挫折的意志和堅強的品德,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困難,障礙,曲折,讓孩子去經歷,增強其自信,磨鍊其意志,培養其獨立的人格。特別是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培養孩子觀察,記憶,創造,審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生。所以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以鼓勵,這樣孩子在被愛,被尊重的環境中成長,他也必然知道怎樣去愛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

(5)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繫,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學校老師反映的意見,要正確對待,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進行理想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如金錢至上,甚至對社會陰暗面當着孩子的面橫加評論。

(6)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作為教師,我們身上的責任很重,我們不僅使孩子們的知識導師,更是孩子們心理走向健康的導航者,我們應該用學到得知識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的童年快樂,讓他們的人生更加健康。

心理健康報告 篇六

本學期我班認真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堅持以指南,綱要為指導,根據本園,本段的工作安排,按班級初工作安排開展各種活動,使我班幼兒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教學方面

幼兒大部分時間都在活動室裏,為了讓幼兒有一個寬鬆、和諧、美化的環境,讓幼兒喜歡班級進而喜歡參與活動。

1、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佈置了與主題、節日有關的環境和吊飾,並讓幼兒參與到環境的佈置中,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及動手能力。

2、我們每天堅持早閲讀,及時讓幼兒複習鞏固所學習的`內容,嚴格落實周計劃,按時組織教學活動及區域活動。

3、在組織活動時嚴格遵循幼兒的特點,將活動遊戲化、生活化使我班幼兒在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及幼兒生活經驗的缺乏,我們將馬路上的十字路口和斑馬線搬到了教室中間,既激發了幼兒遊戲的興趣又積累了生活經驗。

4、通過語言活動讓幼兒多講、多看、多參與,幼兒仿編兒歌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保育工作

幼兒入園後家長最不放心的就是幼兒的安全、衞生保健工作,而幼兒園也將這些作為首要工作。

1、每天堅持為幼兒晨午檢、泡手。

2、天氣變化時及時提醒幼兒喝水。

3、為了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我班教師根據幼兒的特點,做好幼兒的盥洗、餐點、午睡等環節的。工作。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4、對體弱的幼兒進行全面的照顧,對需要多補充水分的幼兒及時提醒喝水,對易感冒的幼兒提醒及時添減衣物。

5、離園前幫助幼兒整理衣物。

三、安全工作

安全是每個家庭及幼兒園的首要工作。為了確保幼兒的安全,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班將安全貫穿到幼兒的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注重多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使幼兒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1、每週一下午開展安全教育活動。

2、每週我們進行一次安全自查工作。(電源、保温桶、電視等)。

3、保證保温桶水温不燙也不涼。

4、幼兒入園時提醒幼兒不帶危險物品(刀子、剪刀等)。

5、將洗化用品如洗衣粉、餐洗淨、消毒液等危險物品放置幼兒觸不到的地方。

四、家園合作

1、切實做好常規性家長工作及時開展家長開放日,在活動中向家長展示集體活動及目標。

2、班級內開通博客,通過博客讓家長與老師能更好更及時的溝通幼兒在家及在園的情況。

3、入園及離園時不定期與家長溝通。

五、個人工作總結

1、堅持執行周計劃,每天組織好集體活動和區域活動。讓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2、為幼兒創設好的學習環境,在教室裏設置了5個與主題有關的區域,讓幼兒能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3、在衞生保健方面,以培養幼兒各項生活習慣為重點,抓好幼兒在園生活習慣,照顧好幼兒的身體健康。

我們的生活習慣培養包括了:培養飯前便後洗手,飯後擦嘴、漱口等良好衞生習慣,督促幼兒多喝水,對大、小便需要幫助的幼兒給予照顧,對出汗過多的幼兒,及時更換衣服,以防感冒,對體弱多病的幼兒給予特別照顧,每天都能認真地做好消毒和打掃工作。

4、業務方面。及時學習其他老師的專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本學期已經結束,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好的努力,讓幼兒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3.學校心理健康工作自查報告

這次培訓共開課十一次,歷時一年。每一次為我們講課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和優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認真參加培訓,從不缺課。每次培訓都認真做好記錄,培訓結束後及時整理筆記。按要求完成作業,認真複習積極備考,最終通過x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考試,成為一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通過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專業知識,更深入的認識了自我,面對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專業知識分析現實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找到解決的辦法。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更為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成為一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我來説是一種鞭策。我所在的學校裏有很多中職生,他們正處在心理上的轉型期,有些學生心理成長的很好,在邁向社會的過程中充滿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長,心理上的不成熟導致思想、行為上的不成熟,常常讓老師、家長頭疼不已。中職生迫切需要有人走進他們的心靈,給予他們心理指導。但是由於師資條件有限,任課教師負責教授各種文化課和專業課,多的是知識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而和學生心靈溝通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個人面對幾十個學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對孩子物質上的關心較多,而對孩子心理上的關注較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幫助中職生重新認識自己,進而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看着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心態、滿懷信心走向工作崗位,作為一名教師才能真正體會到職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多看書,多學習,不斷豐富自己、完善自己。因為要想為別人提供幫助,首先自己內心要夠強大。我還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盡我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希望通過我的幫助,學生能以更加積極,良好的心態學習和生活,併為以後步入社會做好準備。而我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