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樂山大佛課文簡短 樂山大佛短文全文及閲讀理解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69K

樂山大佛課文簡短 樂山大佛短文全文及閲讀理解多篇

樂山大佛現代文閲讀題答案 篇一

樂山大佛

①在四川樂山的三江合口處,坐着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彌勒,彌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彌勒佛,那位成天笑眯眯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彌勒佛。

③他是一位嚴肅的沉思者,面色温和,神情嚴肅。他不是什麼都笑——世上並沒有那麼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麼都容——天下一切醜惡都容。

④他的嚴肅的思考,首先來自締造他的海空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雲寺和尚海空為了減緩三江合口後的兇猛水勢,避免沉舟淹死眾生,倡導在峭崖臨江邊造就一座佛。他光頭頂烈日,下雪披袈裟,四處化緣,錢化得不少了,但當地官吏要凍結:“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來見我。”

⑤大佛興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沒有了。海空的眼珠是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還有比眼珠更珍貴的東西嗎?

⑥由於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因此,樂山樂水佛不樂。他堅守崗位,從不擅離職守,從不懈怠鬆馳,從不向驚濤惡浪屈服。他成了實現海空和尚遺願,拯救三江芸芸眾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們。是的,他是偉大的:頭與山齊,腳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還高18米,可稱世界第一偉佛了。如果不是設計、雕塑他的工匠們經過九十年的千刀萬鑿,他仍然是半片石頭山,普普通通通到處可見誰也不會瞄一眼的石頭山。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進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遠不忘這最根本的一點,因此他從不居功,從不索取,從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這裏,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紅燭,一從跪拜,看到的只是他偉岸的身軀,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為了根絕香火,他一開始就釜底抽薪剷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立腳點在臨江的懸崖上,沒有地方讓人設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圍全是香火插不進的巖體,連他的腳趾甲也是向下傾斜的,人站上去就會跌倒,所以連下跪朝拜也沒有地方。

⑨人們只能簇擁在輪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頂天立地的尊容並默默遙致祈禱。

⑩有人感歎,有人驚奇,有人禮讚:“呀,連小小的土地廟都有幾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連一柱香火也沒有。

1、第④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意思比較複雜,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應是 。

2、第⑧自然段中的加點字“這最根本的一點”指的是 。

3、第⑥自然段中的三個“從不……”主要是從履行工作職責的角度讚揚樂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個“從不……”則是從的角度來歌頌樂山大佛的。

4、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詞的本意是抽掉鍋底下燃燒的柴,該詞在文中的意思是 ;“土壤”一詞在文中指的是 。

5、下列説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樂山大佛之所以不同於“笑彌勒”,是因為他是一個身負重任的思考者。

B.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幾代的工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極其沉重的代價。

C.人們感歎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驚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禮讚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D.樂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們的禮讚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6、這篇文章表現主題的手法和《石榴》一文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 。

7、本文向我們敍述了樂山大佛的建造經過、作用及其獨特之處。請根據以下這些已知的信息簡要回答:

①從修建大佛的艱辛和建成的不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

②大佛為了根絕香火,“一開始就釜底抽薪剷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他的這一舉動,給我們什麼啟示?

參考答案:

1、海空倡導造佛。

2、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3、思想品德

4、從根本上解決(根絕);環境和條件

5.C

6、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7、①任何成果(功)的取得都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的事例或道理。②做事必須抓住根本(關鍵),不僅治標,更重要的是治本。(根除錯誤的東西,我們必須態度堅決,不能猶豫不決)

閲讀古詩文的方法 篇二

一、透視好文字語言

其實我們只要認真閲讀古詩詞你就會有所發現,每一首詩詞都有“詩眼”。這個詩眼就是統領全詩詞的線索,同時也引領着詩詞的中心思想。對於詩歌語句來説,“詩眼”不過就是最為凝練、最為生動、最富韻味的字,而且這個字有着畫龍點睛的功用。如,宋祁《木蘭花》中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春意本來只可感知,不可聽聞,春天來了,紅色的杏花擠滿枝頭,詩人就在這幅春景圖上着一“鬧”字,用擬人的手法,把它寫活了。這一“鬧”字既是繪景,又是寫情,它不僅描繪了杏花盛開的豔麗景色,還寫出了在春風吹拂下,杏枝搖曳,花兒微動的活潑神情。

二、想象好整體畫面

許許多多的敍述詩,都包含着一個畫面,我們可以通過想象古詩詞的具體內容展示出來。如,唐朝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首詩的整體畫面是:在長有細草江邊,微風吹拂着,泊着一隻小船。星光燦爛,月影映入江水中。見景想象到:我的名聲怎能是文章呢?當官到老了病了就應該休息。我一生漂泊,就像這天地之中的一隻沙鷗呀。

三、領悟好內含感情

任何一首詩詞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白居易説:“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由此可見:詩詞從遣詞造句到營造畫面,從選擇物象到融情於景,無不藴涵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品讀詩歌時要結合作者以及寫作背景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當然,不同的詩歌類別有着不同的情感:邊塞征戰詩——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徵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即事感懷詩——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生髮,抒寫心中的感慨,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閒情逸趣等;詠物寄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敍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

閲讀理解表現手法作用題型答題方法 篇三

(1)對比:__ 和 __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人(事)物 __ 的特點。

(2)象徵:使文章立意深遠,含藴深刻。

(3)伏筆:對將要出現的 __ 事物作暗示,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4)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更加嚴密。

(5)烘托、渲染:表現環境,營造氛圍,抒發情感,突出主題。

精選樂山大佛課文簡短 篇四

蒙山大佛: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峯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一。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莊嚴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袈裟。由於寺毀閣傾,大佛淹沒於亂石瓦礫之中,僅見胸頸部分,胸寬25米,高17.5米,頸部直徑寬五米。目前做為旅遊資源正在規劃開發之中。

蒙山大佛,也稱晉陽西山大佛,是一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現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本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古籍記載,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據實際測量,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比例估計原來的佛頭高約10米,加上後世重修時補築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約為46米。20xx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xx年10月,蒙山大佛景區向公眾開放。

蒙山大佛本是開化寺後的佛像。開化寺建於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額“開化寺”。寺後鑿石修路,在寺後一里處依山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當時太原被稱為晉陽,是北齊王朝的陪都。北齊太祖高歡在此創業,擊敗爾朱榮,後來實際掌控東魏朝政,為北齊的建立打下基礎。此後北齊各代帝王常往來於首都鄴城和別都晉陽之間,相當重視對晉陽的建設。按照五代蘇禹圭《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中的記載,《北齊書》等史料中北齊後主高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然油萬盆,光照宮內”説的就是蒙山開化寺大佛。因此,蒙山大佛有時也被稱為“晉陽西山大佛”。

蒙山大佛開鑿的年代存在爭議。一種觀點根據《永樂大典》中《太原志·太原縣》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於北齊天保二年。另一種觀點根據明嘉靖《太原縣誌》、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在開化寺建寺之後,即晚於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據五代蘇禹圭《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中所述“北齊文宣帝天保末年,鑿石通蹊,依山刻像”,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於天保十年(公元559年)。研究者據《北史》中後主高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然油萬盆,光照宮內”的記載,認定蒙山大佛完工於後主高緯時;又根據宋人記載中蒙山曾有北齊天統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統五年三四月間北齊後主身在晉陽且有重要佛事舉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時間就是北齊天統五年(公元569年)。

蒙山大佛為利用陡直崖壁開鑿而成,位於蒙山近山頂處。佛龕為摩崖敞口式,寬29.60米,進深17米,平面大約為半橢圓形。佛像頭部已經遺失,山與頸部平齊,研究者推測當時此處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巖石,開鑿時將它刻成佛頭。佛像背後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遺址,散落有殘碎磚瓦,還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峯徹禪師”的斷碣。蒙山大佛為單體佛像,龕內外沒有脅侍像的遺蹟。

大佛頭部遺失。頸部直徑5米,高2米餘,有三條陰刻項線。頸部至腹部高22米,兩肘間距22.70米。兩肩平而寬,胸胛肥厚, 身形壯碩。由於大佛的巖體為疏鬆的砂巖,風化、崩塌相當嚴重,佛像衣紋服飾已無法辨認。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據推測為重修大佛時留下的遺蹟。佛像小臂長12米、寬2.80米,保存較為完好。佛像施禪定印。右手長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殘。兩手之下為條石補砌的雙腿,高3米,結跏趺坐式。腿下為條石台基。雙腿和台基均為重修大佛時砌。研究者認為,佛像原來的坐姿雖未必是重修時的結跏趺坐,但是由兩手的禪定印判斷很可能就是結跏趺坐式。宿白根據清理前的遺蹟推斷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彌勒佛。然而,清理之後的佛像施禪定印,結跏趺坐,並不是倚坐的佛像。後來的研究者認為,蒙山大佛可能是釋迦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提到“成招提之勝因,侔釋迦之真相”;另一個理由是北魏開鑿的雲岡石窟第20窟的釋迦佛也施禪定印,結跏趺坐,與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雙腿下部至頸高約30米。研究者按照雙肩寬度18米估計佛像頭部高度大約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為40米,加上後世重修時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總高度大約46米。這與史籍的記載有所不同。唐代的《冥報記輯書》記載蒙山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現代0.295米,唐代記載中蒙山大佛的高度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實際高度多十幾米。一些媒體按現代一尺合0.33米計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為66米;也有媒體計算為63米;還有媒體稱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這些媒體由此認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還要高。甚至有媒體聲稱,蒙山大佛與樂山大佛、巴米揚大佛齊名,並根據三者的高度關係(認為蒙山大佛高66米)將蒙山大佛稱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平台上存有面闊三間(約15米)的建築遺蹟,門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斷建築年代可能晚於五代。建築遺蹟北面存有一龜趺,碑已失。佛龕西側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閣時嵌入樑檁所用。大佛龕外東側,崖面上還有一塊摩崖碑刻和二個洞窟的遺存。摩崖碑刻大約處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為長方形,高2.50米,寬1.85米,是預先雕刻成之後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斷出刻的是佛經,無法確知是哪一部經。摩崖碑刻東側的小窟高、寬都在1米左右,因巖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壞。小窟的東邊是一平面為方形的大窟,面闊2.97米,進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攢尖頂。長方形的窟門高1.74米、寬0.97米、深0.52米,門兩側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櫨鬥,櫨鬥之上是雕刻的闌額,闌額的斗栱為一斗三升式,柱間斗栱為人字形叉手。叉手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翹。結合四角攢尖頂、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翹兩個特徵,研究者認為此窟可能開鑿於北齊。窟內為素壁,並無龕像,屬於禪窟,窟內殘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題記。

另據《嘉靖太原縣誌》載:“法華寺在縣西北十五里,北齊天保二年(551年)建,賜額開化,寺後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壽初(620xx年)建佛閣,改額淨明。唐武德三年(620xx年)李淵自守河東來遊於禪之後,復改為開化寺。會昌甲子歲(844年)佛閣廢毀,乾寧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釋迦如來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廢毀,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晉恭王重建。”

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稱帝前,於後晉自運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閣,名曰“莊嚴閣”,高五層,每層十三楹,將高200尺石刻大佛,庇蓋於內,同時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雞園”。大閣凌雲,氣勢非凡,豪華之極。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莊嚴閣”等建築塌毀,從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殘磚、碎石、泥沙之中。明晉恭王朱棡鎮守太原,重修開化寺,實際是隻修了前寺院,即現在的開化寺,後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為後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區地名辦公室在地名普查中,發現大佛遺蹟。1982年順勢探索“大肚巖”一名的來歷時,實地勘測實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寬約8丈,頭部尚未找到,僅現找到的頸部高達五尺,真經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個大佛還有待發掘現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圍發現的建築遺蹟,經與史籍記載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國內有關史學界的關注。

精選樂山大佛課文簡短 篇五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現在帶大家去參觀世界着名的遺產--樂山大佛。它位於樂山市城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是依凌雲山棲霞峯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彌勒坐像。據説,始鑿於唐開元元年,歷時90餘年方建成,其意義是消減水患,造福民眾。它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家看,大佛,體態勻稱,雍容大度,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氣勢磅礴。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通高70餘米,頭高約15米,頭項上可置圓桌。耳長7米,眼長3。3米,耳朵中間可站兩條大漢。肩寬28米,可做籃球場。它的腳背上還可圍坐百餘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頂上的頭髮,共有螺髻1021個。遠看髮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大家跟我來,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大家庭小心一點,路很窄,人很多。注意安全。看啊,棧道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前幾年,有遊客發現它所處的凌雲山整體又如一尊碩大無比的卧佛,樂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處,寓意更加深刻,其壯美堪稱天下一絕。

遊客們,現在我們順着又窄又高的棧道往下看,呵呵,你看,下面的遊人像不像小不點?好了,大家跟我來,現在我們到了大佛的腳下。我們抬頭仰望,大佛簡直頂天立地啊!你看,那些擺着的照片為什麼遊人能摸着他的鼻子、臉、耳墜?哦,大家明白嗎?其實,選個好角度,就可以構造出來了!大家跟隨我來,呵呵,摸着大佛的臉了,照張相吧!好了,就地解散拍張照啊!二十分鐘後在這裏集中。

樂山大佛導遊詞450字7

hi,大家好,我是欣然旅行社的導遊,現在,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樂山大佛吧。

各位遊客,眼前這座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東岸凌雲山棲鸞峯臨江峭壁鑿造而成,時稱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為古彌勒佛的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後,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後,先後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被近代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巖墓、烏尤山等景觀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説。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凡遊覽的人都稱奇叫絕。

這座大佛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人民非凡的勇氣》下面請遊客自由欣賞,小心路滑。

精選樂山大佛課文簡短 篇六

歡迎各位到樂山大佛景區來觀光旅遊。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舉世聞名的千年古佛——樂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彌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寬度是24米,頭的直徑是10米,耳朵有7米長,嘴巴和眼睛的長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頸高3米,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的寬度是8.5米,頭上的髮髻有l021個。樂山大佛雄偉壯觀,人們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20xx年),竣工於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20xx年),大家可以計算一下,樂山大佛矗立於此已經1220xx年了。

設計

現在請大家看一看大佛兩側的巖石。這種巖石叫紅砂巖,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巖石,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巖石上雕刻而成的。那麼大佛為什麼能歷經1220xx年“風雨不動安如山呢”?首先我們看一下大佛所處的位置。大佛位於凌雲山西面的陰坡上,加之佛體周圍林木稠密,地質結構穩定,佛身處於江彎地段,隱藏於山體之中,減少了風雨侵蝕和水流沖刷,因此巖石風化較緩慢。不僅如此,樂山大佛還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在大佛身後,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對佛像的浸蝕;大佛頭上髮髻的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排水道與佛體衣服折皺連成排水渠道網,也避免了雨水對佛體的浸蝕。可見,樂山大佛的設計是非常科學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後,還曾經修造了一個高13層的樓閣覆蓋,可惜毀於明末的戰亂。

雖然樂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護系統,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因此,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曾對樂山大佛進行過多次維修,其中工程較大的是1963年的維修。1982年,樂山大佛經國務院公佈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樂山大佛的保護已經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樂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筆寶貴遺產。

海師堂

那麼,是誰為我們創造了這筆財富?當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麼?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去參觀海師堂。

海師堂裏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樂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們看中間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禪師,他是貴州人氏,當年在凌雲山上結茅為僧。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水勢相當的兇猛,經常發生船毀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發慈悲之心,準備修建大佛來鎮水患。於是四處化緣,籌得不少的錢財。當時有一位貪官見財眼開,準備敲詐勒索他,海通法師義正嚴辭地説“自目可剜,佛財難得”。

意思是説,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來給你,但你休想得到這筆佛財。那個貪官居然蠻橫無禮地要他試一試,海通禪師大義凜然地一手捧盤,一手挖出了自己的雙眼。貪官嚇壞了,從此以後沒再為難他。海通禪師造佛時年事已高,所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他就圓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來。大約過了十年的時間,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20萬,繼續修造樂山大佛,由於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經費,於是朝廷下令賜麻鹽税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任户部尚書,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五十萬兩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後歷經90年時間,樂山大佛終於徹底完工,並且通體施金,華麗的佛衣和寶相莊嚴的佛體交相輝映。

九曲棧道

現在大家對大佛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九曲棧道到大佛腳看全景。我們腳下的九曲棧道是同樂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個台階,最寬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賞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龕。這些佛像神態各異,工藝精妙,可與中國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遺憾的是它們的風化現象非常嚴重。

我們已經來到大佛腳下,請大家抬起頭來仰視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壯觀。各位遊客還可以仔細看看最近才發現的位於大佛心臟部位的小佛頭像。

宗教內涵

順便,我再給大家講解一下樂山大佛的宗教內涵。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彌勒佛。為什麼要造一尊彌勒佛呢?這和唐代崇拜彌勒佛有密切的關係。按佛教教義,彌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來佛,他象徵着未來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釋迦牟尼死後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將接替佛祖的地位,於華林園的龍華樹下廣傳佛法,普渡眾生。佛經上説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所以人們自然渴望他能儘快降臨人間,全國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彌勒佛像。到了武周時期,一代女皇武則天曾下令編造了一部《大雲經疏》,證明她是彌勒轉世,百姓對彌勒的崇拜幫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登上帝位。由於武則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國塑鑿彌勒之風大行。樂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則天時代僅20餘年,所以當海通修造樂山大佛時,自然選擇了彌勒佛,而且彌勒佛既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這同平息水患的鎮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樂山大佛的彌勒身份也因此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