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教育【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79K

幼兒教育【多篇】

拓展閲讀:學前教育專業介紹 篇一

一、專業整體介紹:

(一)就業崗位:企、事業單位的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工作的幼兒園教師,家庭保教員,社區幼兒教育指導員,兒童讀物編輯及兒童廣播與電視節目編導,婦聯、少年宮、少工委等各級學前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大眾傳媒、)(衞生保健等相關機構的學前教育工作人員。

(二)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同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基本能力以及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編制具體教育方案和實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國家和地方幼兒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瞭解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四)主要課程:音樂、舞蹈、美術、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保育學、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幼兒園見識、實習、教育調查、社會調查等

專業課程 篇二

本專業開設有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衞生學、幼兒活動組織與指導、聲樂、舞蹈、鋼琴、視唱練耳、美術、英語、語言基礎等專業課程,依據所學課程安排定期安排幼兒園見習、保育實習和教育實習,着力於將學生培養成為順應時代要求的新型學前教育工作者。

幼兒教育 篇三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3歲看小,7歲看老”,也就是説幼兒時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最佳階段,3歲--7歲這個階段養成的品格會影響和跟隨人的一生。《狼孩》的故事人盡皆知,當狼孩剛剛被人們發現的時候,不喜歡與人接觸,喜歡用牙撕開吃生肉,走路和跑步時手腳並用,不會語言,只會像狼一樣嚎叫,就是因為在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與狼生活養成了狼的生活習慣。為了幫助狼孩適應了人類生活,用了兩年學會簡單會話,用五、六年的時間學會走路,但跑的時候還會手腳並用,直到死也沒像健全人一樣説話,《狼孩》的故事告訴我們,幼兒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全心理及品格教育的重要。蒙氏教育以其以幼兒為中心利用預設教育環境教育為特色,培養孩子健全品格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值得讓我們借鑑和思考。

1.蒙台梭利的幼兒教育理念

1.1蒙台梭利幼兒教育內容

蒙台梭利教學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麗亞蒙台梭利女士(Maria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學方法,着重於培養孩子專注度、秩序感、獨立能力和手眼協調等多方面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數學教育、感官教育、語文教育、文化教育五個方面內容。通過日常生活教育對幼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以訓練,以培養其良好習性和獨立自主的人格;通過觸覺、嗅覺、視覺、味覺、聽覺等感官教育結合感官教具培養孩子對感官的敏鋭;數學教育通過由少至多量的比較然後引入加、減、乘、除等簡單運算操作,從而介入四則的運算的數學基礎;語文教學方面強調拼音、筆順語言表達等母語教學,同時培養英語入門教育;文化教育方面在蒙氏教室配備了植物、動物、天文、地理、歷史、地質等玩教具教孩子學習怎樣照顧動植物、認識自然、瞭解環境和宇宙萬物的奧祕。

1.2蒙台梭利幼兒教育的特點

蒙台梭利幼兒教育的特點是以兒童為主、注重完全人格的培養、順應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提供充分的教具、不“教”的教育、把握敏感期的學習、教師居於協助啟導的地位等特點。蒙台梭利幼兒教育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專門為孩子打造一個可以讓他們“獨立自主”的“兒童世界”。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注重教師的啟發式引導教學。在教學中提供充分的教具進行教室分區的環境情景教學,蒙氏教室是縮小版社會的雛形,孩子通過學習如何分享和學會知識技巧並懂得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和如何領導別人。通過學習動作、感覺、語言、技能和道德發展等,使兒童形成一個身心統一、品行自律、心智平衡的獨立人格。認為兒童具有無限的潛能,其生命的最終發展是走向獨立,應着重培養孩子健全獨立的品格。教學中通過具體的練習如五官感覺練習、生活基本能力練習、智能練習等方式來形成健全的人格基礎。

2.對蒙台梭利幼兒教育理念培養幼兒人格的思考

2.1幼兒園和教師對幼兒形成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兒園是是幼兒通過班級形式組成的“兒童之家”,幼兒園內教學佈置按日常生活區、感官區、美術區、語言區、數學區、自然區、情景遊戲區等不同功能組成的“區角教育”又彷彿兒童瞭解社會、認識世界的“兒童社會”通過創設了温馨舒適和優美和諧的“有準備的環境”讓幼兒在自主、寬鬆的氛圍中敢做、敢説、敢想,表現出較強的獨立自理能力、獨立學習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讓幼兒通過自我校正和自我學習,體驗探索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悦。孩子是老師的影子,要塑造幼兒的品格意識首先要塑造教師的品格意識和提高教師的品格素質,這樣才能讓兒童通過對良好品格教育的模仿最終形成內化。優秀的幼兒教師不僅有高尚的品格和廣博的知識,還要善於去發現和創造,要不斷的根據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去發現和尋找適合孩子的教學設施和活動材料。積極為幼兒的成長創設良好教學環境,促進幼兒的優秀品格塑造和身心和諧優化發展。

2.2家庭教育和家園同步教育對幼兒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兒不好的習慣和毛病往往是因為家庭成員對幼兒的溺愛和寵愛造成,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一些孩子在引起爭執時經常會説“媽媽就是這樣説的”、“爸爸也是這樣做的”或者“老師告訴這樣的做的”充分説明家長和老師行為、語言的導向作用。作為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做到言傳身教,對待孩子不要過度保護、溺愛嬌縱和包辦代替等行為。幼兒園在課上要求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為的優秀品格教育,幼兒會通過學校的蒙氏教育學習和體驗回到家庭就會自覺地實踐、模仿和情景再現。作為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還要大膽而耐心地給孩子機會“自己做”,併成功地引導孩子“如何去做”。做到家園同步相得益彰,並鼓勵幼兒讓幼兒懂得溝通、交流、分享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格。

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四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幼兒教育 篇五

8、孟母斷機

孟子小時候厭倦學習,有一天不願讀書,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一句話沒講,就把織布的梭子給弄斷了,這意味着馬上將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孟子非常孝順,忙跪下來問:“您為什麼要這樣?”孟母告訴他:“讀書求學不是一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然後一寸一寸地才能織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以後怎能成才呢?”若是現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話就扔給母親:“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畢竟不同一般,他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從此一心向學,再也不隨便曠課,後來繼孔子而成為“亞聖”。

【感悟語】《弟子規》中説:“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應順承。”對父母長輩的責備,理應樂於聽受。對父母的批評,也要視為一種教誨。

學前教育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篇六

從許多研究發現,學前的兒童,特別是5歲以前,是人類發展階段中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好奇心強,凡事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求知慾濃厚,對許多事物都特別敏感。如果父母能把握機會,給予符合年齡特點的教育,就能促進他的智能發展,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例如18世紀、19世紀德國著名的詩人歌德,在幼年的時候,他的母親每天都對他講故事 ,而且在關鍵處就突然停住,讓歌德接着去想以後的情節;第二天,在講之前先問他是怎麼想的,等他説完了之後,再繼續講完故事,所以歌德的想像力就是這樣被逐漸培養起來的。 因此,曾有外國學者研究發現:嬰幼兒出生後,如果缺乏適當的學習機會,學習能力就會隨年齡的增加而衰退,達不到他本來能達到的智能水準。

根據大腦生理學的研究,嬰幼兒智能迅速發展與此一時期大腦的發展有很密切的關係。 5歲幼兒的大腦已發展到接近成熟,為學前教育和智能的迅速發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礎和可能性。而學前教育如能提供豐富、複雜多變的環境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皮質細胞體積增大, 細胞之間的聯繫也隨之增多。因此早期教育的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幼兒潛能的發展,實在值得幼教工作者及父母們的重視。

父母親在輔導幼兒時,宜考慮到學齡前幼兒的特點。幼兒除了只有前述好奇心及求知慾的特點外,其身心亦處於迅速發展時期;因此,其學習反應帶有很大的具體性、不穩定及隨意性,在輔導時應誘導、啟發其求知慾及好奇心,不應強迫灌輸知識。所有的學習活動應和幼兒的生活、遊戲連接,尤其應特別注意趣味性。具體的方法如下——

1、正確的組織和指導遊戲活動,從遊戲中發展幼兒的聰明才智。

遊戲是幼兒最主要的學習活動,也是促進幼兒心理髮展的最好活動方式。幼兒的遊戲有許多種類,例如創造性遊戲:平面和立體的造形、拼貼、壓印等繪畫活動;看圖編故事、玩木偶、故事接龍;自唱自演,隨音樂自由創作的動作……等。感覺運動遊戲:可安排走、跑 、跳、爬、推拉、跳繩、拍球等大肌肉方面的遊戲;可以安排剪貼、玩黏土等小肌肉的遊戲 ;也可以運用視、聽、觸、嗅、味等遊戲;模仿家庭角色或社會上的人物,玩扮家家酒等等。幼兒由於知識經驗少,獨立活動的能力較弱,因此在遊戲時儘可能要有引導,給予積極的協助。

2、要循循善誘,啟發幼兒求知、探索的精神。

幼兒的知識經驗缺乏,以及智能正在發展,當他們接觸到複雜的社會和自然時,處處感到新鮮、好奇、疑惑、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頭腦中藏有許許多多的“為什麼?”這是智慧的火花、創造力的萌芽。父母要能把握這大好的學習機會、循循善誘,啟發其進一步探索的動機,以培養出積極主動的學習意願。

3、編述故事,用故事來擴大幼兒的知識領域。

一般來説,故事有內容、有情節、形象生動,幼兒都非常喜歡,也容易接受。好的故事 不但能擴大幼兒的知識,而且能使幼兒的智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父母在編述故事時,應考慮到幼兒身心的特點,將一般知識融入故事中;講述時,要有感情,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表現出來,反映在臉上,語言明白生動、通俗、避免用成人的語言。另外在故事中可穿插一些問題來啟發幼兒的思考,有時候也可用親子故事接力的方式。

4、開拓幼兒生活領域,培養廣泛興趣。

經常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大社會中的種種事物,讓孩子有機會到處遊覽。去博物館、科學館、動物園、公園、名勝古蹟,讓孩子體會世界的大、事物的多,也讓孩子從參觀中擴充見聞,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在參觀前後能有機會和孩子討論,蒐集整理資料,都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5、父母親的良好示範作用,讓孩子耳濡目染,繼而模仿學習。

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親又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目標。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所以説“孩子是父母的縮影”一點也不錯;應該重視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把自己的好習慣、學習精神、創造開放的態度,在不知不覺中傳給孩子,以產生良好的認同作用。

學前教育的意義 篇七

學前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人類社會誕生之日,就是學前教育產生之時。學前教育是教育活動的最初階段,是人生第一個教育階段。廣義的學前教育是指所有對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有影響的活動,它來自社會、學校、家庭各個方面。狹義的學前教育是指專門的學前教育機構所實施的教育,即託兒所、幼兒園的教育。

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科學地刺激兒童的大腦發育,使其大腦各部分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學前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前教育是指從出生到6週歲或7週歲的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狹義的學前教育是指對3-6週歲或7週歲的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

學前教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也不可小覷。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家長及幼師積極的引導。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篇八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專業學習規劃: 篇九

1、第一學年:認識學前教育專業,改變高中學習方式

首先:對於剛剛接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在這個之前也許有很多人告訴你:“學前教育就是跟孩子打交道”、“學前教育將來就是進入幼兒園”、甚至有人告訴你“學前教育畢業將來就是當幼兒園的保姆。”有許多人包括你身邊的人,甚至於你的父母、親朋好友都會對這樣的一個專業抱有偏見,所以這個時候,你接觸這個專業的時候會很迷茫。迷茫的階段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時候你可以嘗試去跟你的老師、你的學長學姐、網絡等途徑,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認識學前教

育。然後你會發現學前教育“既不像松鼠説的那樣淺,也不像老牛説的那樣深。”當然,在這個階段,你僅僅只是剛剛接觸學前教育,開設的與學前教育相關的課程還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是一些教育類的通識課程。所以,你可能還得繼續迷茫一陣子。

其次:對跨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大學是與以往學習經歷完全不同的全新環境。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學習方式。中學習慣於接受老師的傳授與課堂灌輸,而大學老師更注重問題的講解與思維方式的引導。大學的專業學習是一種開放式、啟發式的,專業課老師只給學生講解基本原則與規律,是導師式的,更多是要開發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學會一種解決手段。

過去的學習完全在老師和家長指導與監督下,而大學老師除了在課堂上見到外,你不去找老師,老師是不會主動找你的。有些老師甚至一學期下來,也不一定認識你。這種“師傅帶進門,修行在個人”的。開放式教學與學習方式,對剛從大學聯考中闖過來的學生,當然學前專業還有很多是幼師對口上來的,許多人不能很好的適應。有些人會因此而放任自流,專業學習成了“輔修”,吃喝玩樂倒成了主業;而有些人習慣於老師説什麼是什麼,教什麼學什麼,學得很辛苦,但成績卻平平。

對於大學學習,課堂只能解決專業學習很小的一部分問題,所以你需要運用好大學的圖書館、社團。當然還要注意的是,不同專業的學習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文科與理科、工科以及醫科等專業在學習過程與方式上有很大差別。建議大一新生,首先要深入瞭解自己所讀專業的特點與特色,向老師與學長、學姐請教,以便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不要延用過去中學時代的學習方式。

2、第二學年:參與社會實踐,嘗試做職業規劃。

首先:嘗試參與社會實踐。通過一年的學習,大二已經開始知道專業是什麼,將來要做什麼。對大部分人來説,如何將大學學習與社會結合起來,成為這一時期最主要的問題,因為社會實踐將為我們打開一扇接觸瞭解社會的窗户。大二的社會實踐如果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瞭解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應用、使用等方面情況,同時瞭解社會對該專業應用的不足點,回校後有針對性進行調整,這對今後的專業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同時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是豐富大學學習內容的好手段,對完善知識結構,豐富知識層面,增長社會見識是有積極意義的。

其次:嘗試做職業規劃。有人問,大一才剛剛過去,大二就做職業規劃早嗎?事實上大二進行職業規劃並不早,因為我們已經適應了大學的學習與生活,瞭解自己的專業。當我們融入大學生活環境時,就應該開始為自己如何融入職場做規劃。職業規劃不是生產計劃,它是對自己職業發展路線所做的描繪。進行職業規劃的前提是瞭解自己,瞭解職業,對自己的需求清晰明確。另外,職業規劃還要根據社會的變化和個人的發展機會做適當的調整,才符合自己發展的實際情況。

着手自己的職業規劃第一步應該瞭解自己,包括性格、愛好、能力、所學專業等,可以自己進行歸納總結;第二步瞭解職業。瞭解職業可以先列出自己感興趣的行業(相關的行業如幼兒教師、早教機構培訓教師、與幼兒教育相關的產品設計師),進一步瞭解職位的內容,包括素質要求、職位職能、職位發展等;第三步結合職業與個人專業、能力、性格等,提出基本的職業發展路線。當然,對於大二時期的職業規劃,不提倡過於詳細。因為大二還是處於探索期,大學的專業學習開展逐步深入,對職業的瞭解也剛剛開展。應以粗線條來描繪職業發展的輪廓,以後再一步一步細化。

3、第三學年:見習、實習、考研、考證

到了大三,見習、實習、考研、考證將成為你學習生活的大部分。在大二的時候,我們做好了自己的職業規劃,那麼大三我們就要去落實具體的事項。

首先:見習、實習。經過兩年多的大學專業學習,就到了檢驗我們學得如何的時候了,而見習、實習這個環節是最好的檢驗手段。與社會實踐不同,實習是在實際崗位做實際工作,檢驗的是我們的職業能力。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最主要的見習、實習基地主要有幼兒園(最主要的)、早教機構等。

其次:考證。對於你們來講,儘管你們是師範類專業,但是你們面臨要考教師資格證的問題。因為從2015年起,教育部規定不管你是不是師範類專業,教師資格證都必須要自己參加考試。考核的內容與專業相關。以學前教育為例,考核課程包括《保教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幼兒園)》,前者的考試內容主要涵蓋學前兒童發展、學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導、環境創設、遊戲活動的指導、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教育評價等七個模塊;後者主要包括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文化素養、教師基本能力。從涵蓋內容來講,這個教師資格證的考試與以往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曾經有人把它稱之為“第五次國考”,“難度不亞於大學聯考”。所以在大二做職業規劃的時候你要想清楚,如果你將來想要從事幼兒教師這個職業,那麼這個證則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你還可以嘗試去考育嬰師資格證、心理諮詢師、營養師等。這些都是為了你將來能更好的適應你的職業。

再次:考研準備工作。從規劃角度看,大三考慮考研還是求職有點晚。因為作為兩種選擇,在職業規劃中還是有不同的規劃路線。兩種選擇,本身沒有更好,只有更合適。從專業和職業發展考慮,應用型專業通常在就業上有更好的前途,而研究型專業更適合往高層次方面發展。另外還要考慮個人的職業需要和事業需求。所以無論考研還是就業,要根據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做出合理的選擇。如果你確定要考研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從英語着手。對於三本院校的學生來講,本身的學習基礎是相對比較差的,但是勤能補拙。三本院校學生考上研究生的也比比皆是。一旦確定目標,就要努力去實現,切記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4、第四學年:考研初試、複試;求職、面試

在大三已經確定考研的同學,將迎來考研初試、複試等工作。而我們這個層次的學校的大部分學生面臨的選擇則是求職。求職的關鍵是什麼?什麼能力是用人單位認可的?這是許多畢業生想知道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其實在大四的時候提出來有些晚,如果從大一開始規劃自己的大學,從大二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到大四就會有明確的答案。

那麼求職的時候,用人單位看中的是什麼?能力,這是是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時不變的主題。這種能力不僅包括專業能力,還包括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等,是綜合能力的體現。要讓用人單位選擇自己,首先得表現出相關的能力,併為這種能力提供相關的證明。如應聘幼兒園教師,應該提供相關的教師資格證書等,同時具備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各項能力,如“彈、唱、跳、畫、説、教”。當然,作為應屆畢業生,用人單位的錄用會更看重他的發展潛力,所以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強的人更容易被選中。總的來説,找工作需要大學四年的全程準備,而不是最後一段時間一蹴而就的。

對幼兒的藝術欣賞力進行啟發教育 篇十

由於幼兒生性好動,對新型的教育形式有較強的好奇心,所以應該把握好幼兒這一特點,對其進行藝術的啟蒙教育,使得幼兒能夠在懵懂的時候將對藝術的好奇轉變為喜歡。總的來説,由於對藝術的欣賞力不受地域的限制,培養幼兒的藝術欣賞力會影響幼兒成長後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會增加生活品質,所以,應該重視幼兒的藝術教育。藝術的形式有許多,比如增強色彩教育就可以相應提高幼兒對色彩的敏感度和辨識度,所以為幼兒提供相應的美術教育,讓幼兒自己繪畫出觀察到的事務,不僅會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在繪畫教育過程中,如果學生可以表現良好,應該給予適當的獎勵,但是如果出現差錯應該耐心指導並糾錯,而不是一味地職責,如果一味的責備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心理,對幼兒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所以,在進行藝術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幼兒的情感變化。藝術的啟發教育還可以採用藝術舞蹈或者音樂的方式,利用靈動的音樂和形式多變的舞蹈來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能夠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培養幼兒的藝術欣賞力作為目標對其進行相應的啟蒙教育,這樣一來,不但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還能保證幼兒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下成長,保證其在藝術氣氛濃厚的氛圍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