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變化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77K

農村變化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新農村發展變化社會實踐報告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寒假生活,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我係於2022年組織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主題之一為“改革開放30週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我選擇了“改革開放30週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這一主題,對自己的家鄉—**市陵縣**喬家村進行了調查。通過為期40多天的調查訪問,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來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農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下是我的調查報告

從2022年1月14號到1月16日這三天我做了調查活動的準備,包括擬定計劃、羅列提綱、設計和打印調查問卷,確定採訪人及時間等。從1月17日開始正式在我村開展采訪調查,採訪因天氣、人為因素等是斷斷續續進行的,一直持續到2月13日。從2月14號起我開始整理並撰寫調查報告,並於2月20日完成。

我家鄉所在地為山東省**市**鎮喬家村,原政府駐地為鹼店鄉,後因鄉鎮合併,現政府駐地為鄭家寨鎮。村中擁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畝,是一個地多人少、以農業為發展主的村莊。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為四百八十九口(2002年統計結果),後因人口死亡,計劃生育政策,農村富餘勞動力對外輸出等原因,至2022年,村中大約現生活人口為400口。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分別以發放調查問卷、錄音、攝像、調查訪問等形式走訪了村中67户人家,採訪了282人,約佔全村總人口的63%。在調查採訪過程中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70份;拍攝照片67張,錄音26份,錄像13份。這次調查活動主要是為了瞭解家鄉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國家對農村實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實行情況,村中建設,村容村貌,村中經濟發展總體態勢等;瞭解家鄉村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巨大變化;瞭解當前村民的現實生活狀態,生產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將來家庭發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調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對反映問題可能有所影響,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實質問題。現將統計結果列表

1、改革開放30年來,村中變化最大的表現

2、改革開放30年來,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現

3、對國家政策的瞭解情況

4、對國家政策的改進情況

5、對現狀的滿意程度如何

6、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

7、對自己家庭的發展是否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

8、認為本村落實不好的方面

9、通過哪些途徑瞭解國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採訪本村父老鄉親後做出的的統計。從統計結果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總結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讓人不自覺的感歎家鄉三十年來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

1、新房一排排,寬敞又明亮。當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門已不復存在,如今的磚瓦房寬敞明亮。往前幾十年數,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現如今的大瓦房堅固耐牢,有些村民戲言:“颳風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這當然是説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堅固性。單從門窗的換代上看:從紙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門窗,但現在鋁合金的門窗,變化之大可見。

2、摩托車、電動車來去自由,麪包車、小轎車也來“趕會”。早些年的腳走肩扛的運輸方式早已不復存在。現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村裏人出門摩托車、電動車,不到一會功夫就到達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購置了麪包車、小轎車,出門更是舒適、方便。

3、摒棄大魚大肉傳統吃法,講求吃得健康綠色。改革開放30年來,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有45%的被採訪村民認為30年來家中最大變化表現在生活質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內容不斷升級換代,往前幾年,年年過節吃上雞鴨魚肉,那叫富裕。這幾年村民的大魚大肉已經吃膩,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漸多,村民們也開始講求吃得健康綠色了。

4、大姑娘、小媳婦花枝招展,年會上個個時髦、時尚。以前,家中婦女緊衣縮食,省出錢來給孩子購買過年的新衣,小孩子也為要過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説天天穿新衣,什麼時髦穿什麼。各個花枝招展,告別黑白年代,迎來精彩生活。就連那髮型,也是年年新變化,年年新內容。

5、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輕鬆自在。現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電,很多農户家中安裝有電冰箱、洗衣機、電鍋、音響等。回想前幾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婦女手凍得通紅,洗的衣服好幾天曬不幹;夏天的肉、菜總因温度高不便儲存;婦女整天圍着鍋台轉,沒有空閒,這些家用電器的安裝,減輕了婦女的勞動強度,空閒出很多時間休閒、娛樂。

6、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減輕農民病顧之憂。一直以來村民都害怕家裏人出現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錢的現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貧的現象很多。最近幾年國家出台好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村民通過入農村醫保,受惠頗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腦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醫療費中,有2000多由農村醫保負擔,這種農村醫保的政策的確減輕了村民的病顧之憂。

改革開放30年,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這是否表明當前的農村就十全十美,沒有任何問題了呢?也不盡然,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總體説來,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們村座落在魯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業的村莊。就土地總數與人口總數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幾十年來,本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上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創新。種植作物單一,無怪乎小麥、玉米、棉花。村中沒有什麼農特產品,更談不上農特產品的加工。在蔬菜種植上、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等方面的發展落後,國家出台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實現。

2、水源問題亟待解決,村中至今為安上自來水。水是農業發展的命脈,像我們村這種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莊,水源問題更是處在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村莊所處地理位置遠離河流,農田灌溉要通過好幾級調水,村民吃夠了澆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對此卻無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難,所引用的水要到很遠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氣緣故吃水更是難上加難,絕大多數村民強烈要求村中安上自來水,解決吃水不便。

3、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着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為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製約着村莊的發展,制約着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4、忙於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國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5、文化生活很單調,賭博之風日盛。雖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瞭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於此。調查村民中通過電視瞭解國家政策的佔到94.33%,而通過報刊、村委會了解國家政策的只佔有2.48%、3.19%。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有很多村民為了解悶,農閒時節就聚在一起打麻將,“頂牛”等,這些具有賭博色彩的活動日益受到村民的“”。

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於改變本村發展現狀,儘快脱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台一系列有利於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小麥,棉花等作物的補貼,生豬養殖補貼,農村醫療保險,新宅基法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台的關於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台新的有利於農村發展的政策。

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户單幹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説:“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願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幹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形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並在此基礎上號召有能力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着“先富帶動後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為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九月九農貿會”“元宵大型農貿會”,這些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像這種發展農村經濟的模式很值得借鑑,開展本村的農貿招商活動,促進村民多方面、多途徑收入。另外若趕上好機遇,還可以吸收外商投資。

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河流的範圍。我村遠離河流、湖泊,水源缺乏,這是客觀原因所致。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發揮人力資源,不斷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水流影向範圍。隨着村莊經濟的不斷髮展,村民為了增收、創收,開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組織兩次開鑿人工河流的活動,讓村民受益頗多。我們村領導幹部還應繼續發揮作用,解決擺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難的問題。

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在調查訪問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數據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現在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嚐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達到運用科學知識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自從電視普及以來,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單調了。有些村民表示:現在生活很乏味,電視節目也不好看,閒來逛去也無趣。我想在村中農閒時節,大家滿可以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鬧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組織,還可以聯合鄰近幾個村莊一起,到時還可以比賽,自娛自樂,增添村民生活樂趣。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對於我來説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這短短40天的調查訪談中,我發現了很多在這次調查活動中的不足,存在較多欠缺

1、準備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調查形式中有發放調查問卷,要照相、錄音、錄像、訪談等,我沒有準備一套相應的設備,從而會或多或少影響到調查結果。

2、調查問卷設計不足。在我個人看來,在此次自己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像是一張試題,從第一問到第十四個問項,整張就像14道選擇題,形式太單板了。

3、調查問卷題目問答模糊。像問村民瞭解的國家政策多少時,選項為“瞭解很多,瞭解部分,不瞭解”,其問題具有模糊性,不利於調查結果的統計,有些題目問答時所用的措詞也是不當的。

4、沒有如數完成調查任務。在村中100多户人家中,只走訪了67户,佔全村總人口的63%,在反映村中問題上有其狹窄性、差異性。

在這次調查訪問過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這次的這個學習任務讓我成長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莊可以很好的發展,村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能夠解決困擾鄉親們的水源問題,家家户户安上自來水;希望村莊可以形成某種農特產品的生產,蔬菜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等都得到長足發展,改變當前農業生產單一情況,實現多種經營;村民科學種田的知識不斷增長,實現穩產、高產;豐富鄉村生活,村民過上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

農村的發展是任重道遠的。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村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實現。像上面我所發表的關於本村如何致富、如何發展僅了了幾句,但真要實施,實現起來就會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了。

我發現農民階層是一個易於知足常樂的階層,在採訪的282個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39%多的村民表示對現狀滿意,他(她)們對我説:“現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這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重視農民、發展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他們的笑容讓我看到了那顆知足常樂、感恩的心。

農民現如今的日子仍不好過。莊稼稍有不好,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萬元,就會使農民的生活很難維持。村中有個姓趙的人家,大女兒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萬元錢,母親覺得沒發過,跟丈夫鬧離婚。另外像自家飼養的牲口無論是病死還是價格漲浮變化也會影響家庭發展。隨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銷的增大,農民過日子也很困難。

在最後,我要感謝我們村的父老鄉親,謝謝他們的支持,當我問及他們很多問題時,他們知道多少就説多少,不隱不瞞。我請他們幫助我填寫調查問卷時,他們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幫我認真作答。當我向他們要取一些照片時,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貴,他們也不吝嗇。他們對我説,只要有利於你學習,你用就可以了。這些話着實讓我感動,謝謝您們了,我的鄉親們!

【第2篇】農村環境變化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直是我們大學生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大眾的真實契機。

調查人員:xxxxx

正文

近年來,隨着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些問題我就農村環境保護問題進行了以下調查:

調查內容

1、鄉鎮企業

首先選取村裏面最大的鄉鎮工廠,展開調查,首先對該工廠周圍的農田的水源、土地等展開調查,為此我還特意採訪管理周圍這片土地的負責人,他告訴我在這一個工廠的沒建設,沒有投入生產之前。這裏的水質比較清澈,池塘、水溝裏面可以養魚,種藕等等,這一類可以發展的副產業,以前農户家裏的井水都是甘甜的。可是近幾年隨着該工廠的產業的進一步的擴大,營業額的進一步的提升。給村上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可觀的,該廠不僅僅是該村最大的税務,而且該廠的税務佔領了該村的總收入的一半以上,而且該廠的社會價值遠不止這一些,該廠解決該村一半的勞動力的問題,給該村創造了很多的就業崗位,進一步加快了該村的經濟建設,使其在近幾年漸漸趕上其他的村莊。並且在去年一舉超過了這一地區的其他的幾個村莊。但是這些都只是帶來的經濟效益,然而現在周圍的環境已經遭到了破壞,清澈的綠水已經不見。魚蝦更不用説,早已絕跡。現在連村民的井水也出現問題,甚至出現了難聞的氣味。使得村民不得不使用過濾器,來解決現階段的飲水問題。通過的村長的採訪中我瞭解到,現在的鄉村的發展觀,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取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些都不適合當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校園環境

我選取了這一地區的一個學校做實地勘察,請學生談談對周邊環境的看法,根據學生的説法,首先他們就學校自身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給我的詳細的敍述了一片,第一,他對於現階段學校生活廢水的排放有點不滿,但是找不到一個排放的合適地點,只能直接在學校周圍的一個灌溉水溝,現在隨着學生數量的增加,生活廢水的排放量進一步增加,污水給周圍的農户灌溉造成很大的影響,農户們的意見很大。第二點,學校的垃圾的處理問題,現在學校因為建在農村因為沒有正規的垃圾處理站,學校的垃圾一部分直接倒入學校旁邊的灌溉溝,這一部分直接造成了溝裏的水污染。一部分就直接埋在一片空地裏,這樣的做法不僅直接造成了這片土地的污染,而且一部分因為發酵產生的“垃圾水”,直接滲入地下影響地下水的質量。我想大家都知道一顆非電池可以污染一平方米土地五十年,更何況這一個垃圾堆裏不止一兩顆廢電池,不用想這其中的危害有多麼的大。還餘下的一小部分,學校則採取的是焚燒法,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很直接,很方便,但是對學生的危害程度特別的大,尤其是在上課的時候,那刺鼻的煙味讓人無法安心學習,而且這種垃圾焚燒產生的煙裏面不僅含有煙塵、尼古丁等等,還含有各種各樣的致癌物,給學生們的身體造成相當大的危害。另外學校的食堂所燒的主要燃料是煙煤,尤其是在上課的時候陣陣的濃煙總是逼得人把教室的窗户關得緊緊的,造成教室裏空氣不流通,容易形成一種壓抑的氣氛。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時刻刺激着學生們的神經,給他們造成一種緊繃的狀態。由上可以看出雖然學校發展的很快但是學校的環境問題更是令人堪憂啊。學生的升學率上來了,學生多了。但是環境問題遠比這個重要。

3、農户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

以往農户的生活垃圾都是隨處可見,溝裏,池塘等等地方,都是垃圾的處理場所,一時之間垃圾到處的到,弄得街道一片狼籍。村裏的支書告訴我,近幾年由於村裏的經濟的發展過快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尤其是環境問題的特別突出,給居民的生產生活的帶來非常多的不便。現在村裏推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加強這方面的監督與管理。積極的致力與改善現階段的村莊管理的制度,堅持推行建設新農村和諧的發展機制,加強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不忘環境保護。現在村民的素質提高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得到了增強。相比於前幾年的經濟發展的勢頭之下,有了一個更深次檔次的提高。經濟上來了,環境也沒有得到破壞。這完全符合和諧社會的要求。

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素手無策。

通過多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於擔心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並沒有解決辦法。而對於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並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的老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可見在當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於並沒有明確的辦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調查中有80%的人並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並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並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村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並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污染源比較廣泛,村民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這些棚舍的排泄物處理方式並不科學。大部分都是直接進入村裏的排水溝。同時,農民在進行農藥的配製時,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質變質。水中生物大面積死亡,同時,村民中仍有亂砍伐者。他們在房屋建設或者自家土地擴建時肆意砍伐樹木,導致村子周圍的樹木破壞嚴重我們還發現村民的生活垃圾處理比較隨意,多數是隨意堆放。炎熱的夏天氣味十分難聞污染問題嚴重這些並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

現狀四:村民施用化肥並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衡。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用於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瞭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製並不瞭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我們知道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對農藥的使用標準也更偏向效果為主。對污染問題並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現狀五:面對農業污染,相關部門投入不夠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委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往深了説,這也是上級領導對環保問題的忽視。一直以來,農村的建設都以“增收”為主,而對環保並不十分重視。同時,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建設多圍繞城市污染、工廠污染,對農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夠。

農村環境調查報告

【第3篇】社會實踐報告:對新鄭市觀音寺鎮農村發展變化的調查報告(1)

經歷了六十年,政府大力支持了六十年,人民艱苦奮鬥了六十年。在此次調查中,我選擇了最貼近農民生活的五個方面展開調查。現在,我將從這五個方面向大家展示那裏的變化。

1、農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直以來,農民收入的多少,直接決定着農民在市場消費中支付能力的大小,從而也決定着農村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

據瞭解,在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我們父母那一輩,農村實行的是合作社制度,以行政村為單位,各家各户勞動掙“工分”,工分的多少直接決定着這個家庭的收入。那個時候的農村家庭,每年的收入僅能夠解決全家人的温飽問題,根本沒有能力去改善生存條件。那個時候,農民增收緩慢。

1978年以後,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真正得到了土地,開始了以家庭為單位的走向富裕的道路。調查中,老一輩都説,合作社的時候,他們只是勉強解決温飽問題,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得上白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他們才慢慢過上了能頓頓吃白麪的日子,他們的手裏才慢慢有了節餘,有了存款。

進入90年代,國家多次提出“三農”問題,連續兩次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農民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隨着農業機械化的逐漸普及,種田已經不需要那麼多的勞動力,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尋找工作機會,為農民收入大幅提高提供了保證。

近年來,國家又推行多項強農惠農政策,農業税部分免到全免、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讓農民的收入再次大幅提高。

據瞭解,六十年來,全市農民人均收入突破六千元,與1949年相比,增幅高達年均百分之十。

農民收入的提高是農民消費觀念徹底改變、生活水平有效改善的基礎。

2、居住條件日益改善,居住質量顯著提高。

住房時生存之根,是農民有一個家的基本前提。

暑假期間,我去了舅舅的老家,那是媽媽他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在那裏,我看到了典型的六七十年代的瓦房。高高的屋頂,粗粗的房樑,暗暗地土牆,陰暗的屋子,給人一種陰冷的感覺。他們説,那時候晚上睡覺,就能聽到老鼠在房樑上“做運動”的聲音,偶爾還能聽到蛇爬動的聲音。現在想想,確實挺恐怖的!

在八十年代,當農民手裏有了節餘,就都投入到了房屋建設。調查中一位村民告訴我,他家是90年左右建的房子。那時候,雖然生活有了初步改善,但一下子拿出那麼多錢建新房,對任何一個農民家庭來説,都不是易事。他説,位了建房,他們首先從一塊磚一塊磚買起,然後是沙子、樓板、水泥……一樣一樣,雖然艱難,但房子最終真的建起來了,而且是當時少見的二層樓房!你能説,這樣的農民不能幹嗎?

從2000年開始,我們那得蓋房之風興起,幾年之間,一幢幢新穎、別緻的樓房就成了村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外,住房有衞生設施、空調或暖氣設施的户數逐漸增多,室內裝飾裝修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農民住房更加舒適。據政府統計,到2022年,全是農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833.75元,是1995年的6.7倍,年均遞增16.1%,人均住房面積達40.5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17.6平方米。其中樓房人均面積17.8平方米,佔住户面積的44%;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面積人均20.4平方米,佔住房面積的50.3%。

農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是農民生活水平有效改善的具體體現。

【第4篇】農村税費改革後出現的變化調研報告

減輕農民負擔,規範涉農收費始終是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在農村税費改革中物價部門既是參入者,也是監督管理部門,不斷加大涉農收費檢查力度,嚴肅查處涉農違價行為,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好評。農村税費改革後的幾年來,農村到底出現了哪些變化,農業到底存在那些問題,農民到底有哪些想法,仍然值得物價部門的高度關注。

在開展“價格服務進農村”的活動中,筆者深入竹溪縣新洲鄉茶場村、紫金洞村,兵營鄉明家樑村、趙家河村,天寶鄉菜壩村、雲台觀村等3個鄉6個村30個農户及鄉直涉農收費單位,走進農户,貼近農民,採取“看、聽、查、訪”的方式,對農村税費改革後的情況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深入調查,從調查情況看,目前農民減負和涉農收費的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廣大農村到處充滿着陽光和生機。所見所聞、感受頗深,認為農村税費改革後出現了三大特點:

一、減負力度較大

農村税費改革後,不僅税費逐年從減到免,而且國家還給予種糧補貼、種子補貼、退耕還林補貼、兩改一同價、學校落實“一費制”和“兩免一補”政策,土地、公安、民政、計生、供電、農業、農機等基層涉農收費部門收費不斷規範,農民負擔明顯減輕,力度較大。通過調查統計,20__年與20__年相比,3個鄉農業人口57000人,共計減負近1800萬元,人平減負約450元。如天寶鄉,農業人口15570人,税費改革前20__年三税(農業税、特產税、屠宰税)及村級三提五統202萬元,從20__年起全部免除,20__年發放種糧補貼每畝6.00元,計19.80萬元;農資補貼每畝7.00元,計23萬元;水稻補貼每畝15.00元,計6.90萬元;退耕還林補貼每畝230.00元,計168萬元;全鄉1649名中國小生實行“一費制”收費政策後,每生每年減負200.00元計33萬元;享受“兩免一補”學生1392人,中學每生減免書雜費155.00元,國小每生減免書雜費95.00元,合計減免書雜費23萬元;“兩改一同價”政策的落實,每度電價下降0.40元左右,全鄉因電價下降減負52萬元,僅上述的“一減一降多補”,就使農民直接減負528萬元,人平340.00元。這些還不包括農民建房,外出務工,婚姻登記等各種涉農收費的減免和規範而使農民所得的經濟利益。我們在新洲鄉新發村農民曾照武家算了一筆賬,他全家4口人,20__年各種税費580.00元,學生上學670.00元,電費95.00元(每度0.95元)共計負擔1345.00元。自20__年後,税費580.00元不交了,學生上學每年只交190.00元,減了460.00元,電費每度減了0.44元,計44.00元,20__年在鄉財政所領取了糧食直補,水稻良種、退耕還林,農資直補等國家涉農補貼500.00元,共計減負1584.00元,人平396.00元。

二、農民反映良好

農民情緒好壞,心情是否舒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標誌。由於黨的惠農政策深入人心,政通人和,所到之處廣大農民不但氣順了,怨氣沒有了,反映問題少了,待人大方了,生活方式變了,而且還表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飽滿的勞動熱情,和諧的人際關係,給我們留下很好的印象。我們在新洲鄉曾照武家裏就感受到了這一點,農村税費改革後,負擔沒了,補貼有了,辦起了百頭養豬場和一座小酒坊,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住的樓房,用的高檔,穿的時尚,吃的自然。在主人的再三挽留下,我們不得不在他家作了一次客,看到帶有泥土芳香的鮮嫩蔬菜,山上吃野食的土雞,金黃亮色的雞蛋,醇正的玉米酒,一桌豐盛的農家飯菜,令我們口饞和羨慕。主人還不時表白,我們吃的都是“土貨”,味道比城的好。

很多地方的農民對目前黨的政策發自內心的感激,編出了新歌謠,歌頌和讚揚現在黨的政策,當筆者到了新洲鄉茶場村宋克金家,還沒等客人落座,脱口而出就是一句“順口溜”:“現在黨的好政策,自己種糧自己得,不但不交税和費,反而國家給補貼”。兵營鄉登高村湯維陽作了一首“頭”字詩:“黨把三農放前頭,惠農政策進門頭,羣眾冷暖記心頭,幹部服務到田頭,農民種田有勁頭,奔向小康有盼頭”。這些農民歌謠淋漓盡致的反映了農民對黨和政府的心聲,是新農村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特點,同時也説明中國農民已不是過去那種封閉自守、貧窮落後的農民,而是具有一種新思想,新觀念,有文化,講文明的開放性農民。

三、監管措施得力

鄉鎮黨委、政府是與農民最接近,最直接,最密切的基層組織。為了保護農民利益,許多鄉鎮形成了一個黨委、政府領導重視部門齊抓共管的農民負擔監管格局,編織了一張“防護網”,架起了一條“高壓線”。

一是黨政一把手親自抓,把減輕農民負擔和涉農收費工作納入全鄉工作的第一位,作為第一號文件下發,第一個會議召開,第一個任務落實,第一個專班組建。大會小會反覆要求,大小領導經常督促。

二是不斷完善涉農收費公示制度。我們所到的三個鄉六個村及大部分涉農收費單位,街旁路邊,都有涉農收費公示牆、公示牌,特別是鄉中心學校製作了統一標準的噴繪收費公示牌,全面準確,美觀醒目。

三是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監管機制。新洲、兵營、天寶三個鄉政府都採取了年初安排,平時檢查,年底考核的辦法,做到農民負擔常抓不懈,鄉政府在全鄉各個村聘請了一批農民負擔和涉農收費監督員,掌握農村新動向,反映農村新問題,宣傳農村新政策,抵制農村亂收費。

四是充分發揮鄉鎮農村經管站和物價管理所的作用。為了更好的發揮職能,全縣鄉鎮財政所、經管站、物價管理所合併為財經所,機構變了,但對農民負擔和涉農收費監管的職能不變,人員不減,力度不弱,班子不撤。其主要職能是發放農民負擔監督卡,開展涉農收費公示和監督檢查,掌握農民負擔和涉農收費情況,發放涉農各種補貼,嚴格把關村級黨報黨刊人均不超過1.00元的標準,村級“一事一議”不超過10個勞日的標準,做到農民負擔和涉農收費工作常年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堅持“不放鬆”,確保“不反彈”。

五是幹部作風明顯好轉。由過去的上門“收錢”變為上門“送錢”,幹羣關係由“惡化”變融洽,基層幹部不僅送錢上門,而且把黨的政策、農業科技、各類信息送上門,想辦法找竅門,主動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農村税費改革後,儘管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問題還很多,主要表現在發展不平衡,經濟不富裕,信息不靈通,收入差距大,農資價格高,種糧效益低。部分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水平不高,民主意識不濃等等。物價部門服務“三農”還任重道遠,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們去研究、去解決。因此,我們要一如既往的堅持服務“三農”為宗旨,進一步應用價格槓桿和手段解決農村價格中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發揮監督檢查的職能,確保農民減負增收,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5篇】家鄉農村環境變化調查報告

家鄉農村環境變化調查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農村環境變化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着全球氣温的上升,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大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負相關因素。舒塘村是一個鄉下小村,十年以前這裏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見底,溪邊小魚嬉戲,那是一種現代人都十分羨慕的生態狀態。可是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溪裏魚兒絕跡,臭水溝瘴氣難聞,農藥包裝隨處可見,生活垃圾氾濫。最近由於降水極少甚至出現河水乾涸的現象。對於這十年來環境的變化,相信看到這變化經過的人都會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續發展進程中,處理好佔我國土地面積相當大比例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就成為重中之重。對農村的生態環境做好全面認識,並採取合適措施來改善其生態環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務農和農閒時的外出務工獲得經濟來源,周圍沒有太多工業企業的影響,整體上屬於典型的農村環境。

在調查過程中發出的10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100%。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裏提水作為飲用水,但是對此99%的人對此有一定程度的擔憂,他們認為農藥調水許多也是在溪裏,導致很多人就近把農藥包裝也丟在溪裏,致使水中也會或多或少含義農藥的成分在裏面。而1%的人認為這不足擔憂因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對溪水最好的清潔。由於用水的緊張,我們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對使用後產生的生活污水習慣性的處理方式是隨地處理,經過自然的風乾,有的會採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後出口卻是村莊周圍的小河流,這並沒有從根本上對污水進行處理,反而加重了周圍河流的污染狀況。

與污水相對應的另一項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養殖業垃圾,秸稈雜草等,前三種分別佔77%、10%、7%。生活垃圾的問題在於村民的隨意排放,以及對一些電子垃圾的隨意丟棄,像電池,充電器等,因環保意識淡薄未經過分類和回收處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丟棄。一些村民在收割後對秸稈就近堆放,部分焚燒,部分經過雨水等的侵襲後腐爛堆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積累。由於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對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賴降低,許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處理。

另一項潛在的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就是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潛在是由於這些影響在短期內是不明顯或是看不到的,但他們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卻是不容忽視的。隨着近幾年各項農藥產品的大量出現和性能的不斷改善,村民對農藥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在調查過程中村民也坦言,隨着生活質量的改善,許多原本由人工來進行的生產活動也改為採用化學的手段,譬如為莊稼除蟲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間地頭進行勞作,現在則在莊稼仍為幼苗時就噴打農藥進行根除。農藥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質都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結,農田減產,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來提高產量,成為一個惡性循環。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還通過雨水等造成對水體的污染。農藥化肥的不當使用在農村生態環境破壞的進程中是佔着相當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這項調查後,發現舒塘村的村民對於村莊周圍以及自己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不夠,沒有采取積極的處理的態度措施,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早進行處理,日積月累,對生態環境勢必產生不良的後果。對阻礙生態環境進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沒有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這是最關鍵的一條。很多時候農民不是不願意去維護生態環境,而是他們根本沒有生態環境和污染的概念。對於生活污水,他們不覺得隨手傾倒有甚末不對,只要是倒出了家門且沒有影響別人就不存在問題,他們不會聯想到污染,不會聯想到生態環境。就地焚燒,只要是方便,怎末會把一些煙霧和大氣污染聯繫到一起呢?在他們的意識裏沒有全球變暖,沒有酸雨的概念,更不會把這些抽象的東西和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

二、缺乏生態環境方面的人才。

21世紀註定是一個社會高度關注環境問題的世紀。當前,我國已經走出低收入國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發展時期。一方面,經濟體制轉型提供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種矛盾不斷暴露;同時,這一時期也是消耗資源最多、人與自然較量最為嚴重的時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和諧發展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農村的廣大地域面積與其人才的引進是不成比例的,許多人在獲得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後是不願意到農村這樣的基層去服務工作,這就造成農村人才的缺乏,也導致無法對農村的生態環境工作提出科學的應對方法和保護措施,無法制定出長遠合理的生態環境的維護方案。

在採取一定的教育引導措施後,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規。生態環境保護本身是一項公共事業,屬於責任主體難以判別或責任主體太多,公益性很強,沒有投資回報或回報率較小的領域。制定相應的法規來明確責任,對不合乎規範的行為予以懲治,從強制的角度提高各個責任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也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重大影響的一個因素。農藥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如果要求農民停止或減少對其的使用是不現實和可行的,農民不會為了抽象的生態環境的概念而放棄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這種依賴的另一個有效方法是國家加大對科研的投資力度,研發出新的環保無機或對土地生態危害小的產品來取代目前所使用的農藥化肥,這既不會影響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也從源頭對目前的狀況進行了控制。

【第6篇】關於農村變化改造工程的調查報告

一、我縣農村住房的基本情況

二、舊村改造工作的必要性

我們要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離不開農村的全面小康。我縣危舊房調查的有關數據表明,我縣農村的危舊房情況比較嚴重,離我們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舊村改造的重點在農村,根本是要切實改善農村羣眾的居住條件,目的是要全面推進農村小康建設,意義重大。而且,今年及今後一段時期,面對經濟危機及國內拉動內需的形勢,面對挑戰與機遇的選擇,面對欠發達地區的實際與加快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加快推進舊村改造工作顯得更為必要。

(一)實施舊村改造是較好較快拉動投資及需求的重要途徑。特別是當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項目推進、企業發展都處於相對艱難的徘徊時期,實施舊村改造能夠拉動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和需求,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二)實施舊村改造是切實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改變農村舊貌的迫切需要。目前,我縣農村的危舊房狀況確確實實比較嚴重,村容村貌髒亂差,還有不少一部分羣眾的居住環境惡劣,居住條件急需改善。實施舊村改造,連片拆除危舊房,重新規劃建設新村(區),對切實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優化居住環境來説,意義重大。而且,舊村改造要求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進行,指導農民科學建房、依法依規建房,也是新農村建設實現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

(三)實施舊村改造的時機已經相對成熟。這幾年,隨着國家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投資力度,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更加優惠,農村經濟實現了較快發展,農民收入顯著提高,農民要求改善住房條件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但由於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少、農民建房用地指標落地難、用地指標審批嚴等各種原因,我縣農村農民建房難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實施舊村改造工作符合農民羣眾的真實意願,能夠較好的解決農民建房難問題。全面開展舊村改造工作的時機已經相對成熟。

三、舊村改造工作存在的困難

就當前的形勢和條件而言,開展舊村改造有其特殊的必要性,也有着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但舊村改造工作的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係到農民羣眾的切身利益,真正要把這項工作落實好、實施好,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資金壓力大。一方面是政府。當前,經濟形勢相對嚴峻,縣級財政十分緊張。要深入實施舊村改造工作,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在資金扶持方面的壓力很大。另一方面是農村。雖然近年來農村經濟實現了較快發展,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建造新房是一項重大的建設性投入,同時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配套,特別是在農村,就村集體而言,我縣多數農村的集體經濟還比較薄弱,能夠用於集體項目建設的資金不足;就農民而言,收入水平與建房投資相比,資金缺口比例仍然很高,而且受自身條件的限制,農民的籌資渠道狹窄,籌資建新房難度大。

(二)部分羣眾思想認識善未徹底轉變。對於舊村改造工作,目前部分羣眾還處在要我拆的認識階段,認為這是政府的工作,是政府下達的硬性任務,沒有真正領會舊村改造的重要意義和實質精神,缺乏積極參與改造工作的主動性。

四、舊村改造工作的幾點建議

舊村改造是一項聚民心、暖民心、穩民心的民心工程、戰略工程,實施好該項目,必將大大改善農村羣眾的居住環境,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舊村改造實施過程中,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方面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正確的思想,就不可能有正確的行動和良好的結果。今年,市委、市政府下達的舊村改造任務重、時間緊、要求高。而且,舊村改造作為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經驗,一下子大面積搞我們還有點不適應。首先,在思想上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克服畏難情緒,有效解決牴觸情況,確保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縣、鄉(鎮)兩級的思想能夠及時統一,關鍵在於農村羣眾,目前不少農村羣眾還一直存在要我拆的思想認識。各鄉(鎮)、相關部門要在加大宣傳力度和深度,強化思想教育工作上下好功夫,調動好村集體的積極性,發揮好輿論作用,把農民羣眾的思想工作做細、做透,讓他們認識到這是一個改善居住條件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引導樹立我要拆的觀念,充分發揮農民作為改造工作的主體作用,逐步化解矛盾。

(二)政策扶持方面

舊村改造工作難度大、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農民羣眾切身利益,必須要有嚴格、具體的政策依據。在制定政策時,要把條件分析透,把情況掌握好,認真謀劃,充分考慮農民的實際情況,加大對舊村改造農民的資金扶持力度,儘量簡化農民的建房審批程序,減少農民建房的相關規費,儘可能做好各方面的服務工作。今年,我縣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決定拿出xx萬元用於農村危舊房改造;對舊村改造農民建房涉及縣級政府管轄範圍內的規費,一律給予減免或返還,涉及行政規費以外的相關費用只收取工本費;並儘量簡化舊村改造建房審批程序,可以説在政策扶持方面是做到了從惠、從簡、從快、從優。

(三)工作落實方面

縣級層面:要及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抽調精兵強將,負責指導、把關好全縣的舊村改造工作。同時要建立縣領導聯繫機制,指導聯繫點開展工作,切實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鄉(鎮)級層面:也要及時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把改造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責親自抓,安排責任心強的班子成員和一般幹部負責具體抓,而且每個環節都要抓實、抓細、抓透,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學習縣政府制定出台的政策,熟悉業務操作,做好入村入户的政策宣傳工作和改造工作中的科學指導;另一方面,要針對本鄉(鎮)的實際情況,積極組織開展全面、深入、細緻的調查,調查要圍繞工作任務,要帶着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去摸底,掌握好第一手材料,以更好地指導村級班子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順利開展工作。村級層面:村一級作為實施舊村改造工作的主體,村級班子很關鍵。沒有堅強的班子,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機遇都無濟於事。要開展好、實施好、落實好舊村改造工作,改造村必須要有一個戰鬥力強、責任心強、辦事公正、勇挑重擔的班子。在資金與經費保障問題上,縣財政要作全面謀劃,分輕重緩急,按工作程序與進度,落實到位,充分調動鄉(鎮)、村的工作積極性。在督查與考核問題上,要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將改造工作列入鄉(鎮)的年度考核目標,並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度,抓緊、抓實,抓到每個時段,抓到每個環節,實行定期通報。

(四)規劃建設方面

近幾年,我縣通過實施村莊整治工程,整體提升了農村面貌,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但在整治過程中,因村莊內部佈局的不合理,造成污水治理、衞生改廁、村道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大、實施難、效果差,村莊環境難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時,一些先富裕起來的農民在村莊外圍蓋了新房,但老宅因產權複雜無法拆除,致使村莊周邊新房矗立,村子中間危舊房、閒置房連片存在,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要改變這種有設施無效果、有新房無新村的現象,進一步提升村莊整治水平,一定要有科學、合理的村莊規劃。只有編制科學的村莊規劃,並在規劃指導下,嚴格落實一户一宅 制度,在連片拆除危舊房、閒置房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安排村民建新房,完善道路、供水、排污、綠化等公用設施,才能全面實施好舊村改造,才能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徹底地改善農村的村容村貌和農民的居住環境。

(五)妥善處理羣眾利益方面

舊村改造工作涉及多方面特殊羣體的利益,針對改造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都要進行妥善的處理。對於無力建新房的孤寡老人,可以通過由中心敬老院集中供養或是建造村集體單身公寓等方式予以解決,這方面,我縣的赤石鄉陰巖村在實施下山轉移工程中的經驗做法就很值得學習;對拆除舊房後不符合建房審批條件的人員,應給予適當補助,在改造村宅基地仍有剩餘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徵為國有後再行出讓的方式進行建房;對於農户分户問題,要堅持在改造村宅基地拆建平衡的基礎上,由村集體拿出具體方案,公安部門切實做好審核和落實,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同時,建設、國土等服務部門要大膽創新,解放思想,着力破解舊村改造中農民建房用地的矛盾,做好規劃調整的基礎工作,確保舊村改造工作的順利實施。

(六)資金整合方面

舊村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工作,而且,工程資金需求量大,作為欠發達地區,在資金整合上做好文章更為關鍵。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本地實際,切實與萬名農民下山轉移工作相結合、與村莊整治工作相結合、與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相結合、與建設用地復墾和探索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工作相結合,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變、用途不亂的原則,充分整合好新農村建設等各項配套資金,與舊村改造工作進行有機的銜接,把有限的資金用好,用到點上,用在刀刃上,有力破解工程資金壓力大難題。

總之,舊村改造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很廣、工作頭緒很多、關係農民羣眾切身利益的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在政府扶持、鄉(鎮)指導、部門配合、羣眾主動的基礎上,抓住關鍵,突破重點,才能確保強力、快速、有序推進。

【第7篇】新農村發展變化現狀社會實踐報告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寒假生活,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我係於xx年組織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主題之一為“改革開放30週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我選擇了“改革開放30週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這一主題,對自己的家鄉—_____市陵縣_____喬家村進行了調查。通過為期40多天的調查訪問,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來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農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下是我的調查報告:

從xx年1月14號到1月16日這三天我做了調查活動的準備,包括擬定計劃、羅列提綱、設計和打印調查問卷,確定採訪人及時間等。從1月17日開始正式在我村開展采訪調查,採訪因天氣、人為因素等是斷斷續續進行的,一直持續到2月13日。從2月14號起我開始整理並撰寫調查報告,並於2月20日完成。

我家鄉所在地為山東省_____市_____鎮喬家村,原政府駐地為鹼店鄉,後因鄉鎮合併,現政府駐地為鄭家寨鎮。村中擁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畝,是一個地多人少、以農業為發展主的村莊。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為四百八十九口(xx年統計結果),後因人口死亡,計劃生育政策,農村富餘勞動力對外輸出等原因,至xx年,村中大約現生活人口為400口。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分別以發放調查問卷、錄音、攝像、調查訪問等形式走訪了村中67户人家,採訪了282人,約佔全村總人口的63%。在調查採訪過程中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70份;拍攝照片67張,錄音26份,錄像13份。這次調查活動主要是為了瞭解家鄉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國家對農村實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實行情況,村中建設,村容村貌,村中經濟發展總體態勢等;瞭解家鄉村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巨大變化;瞭解當前村民的現實生活狀態,生產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將來家庭發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調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對反映問題可能有所影響,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實質問題。現將統計結果列表如下:

1、改革開放30年來,村中變化最大的表現:

2、改革開放30年來,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現:

3、對國家政策的瞭解情況:

4、對國家政策的改進情況:

5、對現狀的滿意程度如何:

6、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

7、對自己家庭的發展是否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

8、認為本村落實不好的方面:

9、通過哪些途徑瞭解國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採訪本村父老鄉親後做出的的統計。從統計結果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總結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讓人不自覺的感歎家鄉三十年來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

1、新房一排排,寬敞又明亮。當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門已不復存在,如今的磚瓦房寬敞明亮。往前幾十年數,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現如今的大瓦房堅固耐牢,有些村民戲言:“颳風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這當然是説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堅固性。單從門窗的換代上看:從紙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門窗,但現在鋁合金的門窗,變化之大可見。

2、摩托車、電動車來去自由,麪包車、小轎車也來“趕會”。早些年的腳走肩扛的運輸方式早已不復存在。現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村裏人出門摩托車、電動車,不到一會功夫就到達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購置了麪包車、小轎車,出門更是舒適、方便。

3、摒棄大魚大肉傳統吃法,講求吃得健康綠色。改革開放30年來,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有45%的被採訪村民認為30年來家中最大變化表現在生活質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內容不斷升級換代,往前幾年,年年過節吃上雞鴨魚肉,那叫富裕。這幾年村民的大魚大肉已經吃膩,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漸多,村民們也開始講求吃得健康綠色了。

4、大姑娘、小媳婦花枝招展,年會上個個時髦、時尚。以前,家中婦女緊衣縮食,省出錢來給孩子購買過年的新衣,小孩子也為要過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説天天穿新衣,什麼時髦穿什麼。各個花枝招展,告別黑白年代,迎來精彩生活。就連那髮型,也是年年新變化,年年新內容。

5、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輕鬆自在。現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電,很多農户家中安裝有電冰箱、洗衣機、電鍋、音響等。回想前幾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婦女手凍得通紅,洗的衣服好幾天曬不幹;夏天的肉、菜總因温度高不便儲存;婦女整天圍着鍋台轉,沒有空閒,這些家用電器的安裝,減輕了婦女的勞動強度,空閒出很多時間休閒、娛樂。

6、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減輕農民病顧之憂。一直以來村民都害怕家裏人出現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錢的現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貧的現象很多。最近幾年國家出台好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村民通過入農村醫保,受惠頗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腦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醫療費中,有xx多由農村醫保負擔,這種農村醫保的政策的確減輕了村民的病顧之憂。

改革開放30年,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這是否表明當前的農村就十全十美,沒有任何問題了呢?也不盡然,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總體説來,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們村座落在魯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業的村莊。就土地總數與人口總數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幾十年來,本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上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創新。種植作物單一,無怪乎小麥、玉米、棉花。村中沒有什麼農特產品,更談不上農特產品的加工。在蔬菜種植上、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等方面的發展落後,國家出台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實現。

2、水源問題亟待解決,村中至今為安上自來水。水是農業發展的命脈,像我們村這種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莊,水源問題更是處在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村莊所處地理位置遠離河流,農田灌溉要通過好幾級調水,村民吃夠了澆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對此卻無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難,所引用的水要到很遠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氣緣故吃水更是難上加難,絕大多數村民強烈要求村中安上自來水,解決吃水不便。

3、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着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為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製約着村莊的發展,制約着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4、忙於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國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5、文化生活很單調,賭博之風日盛。雖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瞭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於此。調查村民中通過電視瞭解國家政策的佔到94.33%,而通過報刊、村委會了解國家政策的只佔有2.48%、3.19%。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有很多村民為了解悶,農閒時節就聚在一起打麻將,“頂牛”等,這些具有賭博色彩的活動日益受到村民的“歡迎”。

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於改變本村發展現狀,儘快脱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台一系列有利於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小麥,棉花等作物的補貼,生豬養殖補貼,農村醫療保險,新宅基法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台的關於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台新的有利於農村發展的政策。

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户單幹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説:“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願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幹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形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並在此基礎上號召有能力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着“先富帶動後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為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九月九農貿會”“元宵大型農貿會”,這些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像這種發展農村經濟的模式很值得借鑑,開展本村的農貿招商活動,促進村民多方面、多途徑收入。另外若趕上好機遇,還可以吸收外商投資。

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河流的範圍。我村遠離河流、湖泊,水源缺乏,這是客觀原因所致。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發揮人力資源,不斷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水流影向範圍。隨着村莊經濟的不斷髮展,村民為了增收、創收,開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組織兩次開鑿人工河流的活動,讓村民受益頗多。我們村領導幹部還應繼續發揮作用,解決擺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難的問題。

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在調查訪問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數據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現在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嚐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達到運用科學知識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自從電視普及以來,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單調了。有些村民表示:現在生活很乏味,電視節目也不好看,閒來逛去也無趣。我想在村中農閒時節,大家滿可以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鬧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組織,還可以聯合鄰近幾個村莊一起,到時還可以比賽,自娛自樂,增添村民生活樂趣。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對於我來説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這短短40天的調查訪談中,我發現了很多在這次調查活動中的不足,存在較多欠缺:

1、準備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調查形式中有發放調查問卷,要照相、錄音、錄像、訪談等,我沒有準備一套相應的設備,從而會或多或少影響到調查結果。

2、調查問卷設計不足。在我個人看來,在此次自己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像是一張試題,從第一問到第十四個問項,整張就像14道選擇題,形式太單板了。

3、調查問卷題目問答模糊。像問村民瞭解的國家政策多少時,選項為“瞭解很多,瞭解部分,不瞭解”,其問題具有模糊性,不利於調查結果的統計,有些題目問答時所用的措詞也是不當的。

4、沒有如數完成調查任務。在村中100多户人家中,只走訪了67户,佔全村總人口的63%,在反映村中問題上有其狹窄性、差異性。

在這次調查訪問過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這次的這個學習任務讓我成長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莊可以很好的發展,村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能夠解決困擾鄉親們的水源問題,家家户户安上自來水;希望村莊可以形成某種農特產品的生產,蔬菜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等都得到長足發展,改變當前農業生產單一情況,實現多種經營;村民科學種田的知識不斷增長,實現穩產、高產;豐富鄉村生活,村民過上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

農村的發展是任重道遠的。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村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實現。像上面我所發表的關於本村如何致富、如何發展僅了了幾句,但真要實施,實現起來就會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了。

我發現農民階層是一個易於知足常樂的階層,在採訪的282個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39%多的村民表示對現狀滿意,他(她)們對我説:“現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這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重視農民、發展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他們的笑容讓我看到了那顆知足常樂、感恩的心。

農民現如今的日子仍不好過。莊稼稍有不好,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萬元,就會使農民的生活很難維持。村中有個姓趙的人家,大女兒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萬元錢,母親覺得沒發過,跟丈夫鬧離婚。另外像自家飼養的牲口無論是病死還是價格漲浮變化也會影響家庭發展。隨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銷的增大,農民過日子也很困難。

在最後,我要感謝我們村的父老鄉親,謝謝他們的支持,當我問及他們很多問題時,他們知道多少就説多少,不隱不瞞。我請他們幫助我填寫調查問卷時,他們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幫我認真作答。當我向他們要取一些照片時,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貴,他們也不吝嗇。他們對我説,只要有利於你學習,你用就可以了。這些話着實讓我感動,謝謝您們了,我的鄉親們!

【第8篇】農村變化調查報告

農村變化調查報告

調查地點:安吉縣劍山村

調查對象:劍山村當地居民和工作人員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3日

調查步驟:1、實地觀察。2、採訪。3、對比、總結。

具體經過:從前,我一想起劍山村,就想到了高低不平的小平房,泥濘不堪的小路,還有路邊的瘋長的`野草和垃圾。那時,劍山村的人全靠賣秧苗為生,十分辛苦,卻只能養家餬口。路連車子都開不進來。現在那兒的房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住宅羣有分有合,與田園風光和諧融合,實用美觀。在完善農村道路網建設方面村內路網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全村道路分為進村公路、村內主幹道路、次要道路、通户、進户道路四個等級;通行政村公路寬6米,公路功能和車流量為四級公路;村內主幹道路寬5米,次要道路寬3米,進户道路2米以上。幾年來,全村共完成通行政村四級公路標準9公里,村內主幹、次要道路及進户道路硬化率達100%,村內主要道路節點和主要活動場所共安裝路燈47只,滿足了村民夜間行走和活動的需求。劍山村還充分利用了空氣新鮮、水源清潔的有利條件,以生態環境為主軸,創建並展現了生態特色:在村莊外圍、山頂和陡坡,建起了1500畝生態公益林。

村莊外層空間整體呈現松竹封山頂,茶果滿山坡的環境特色,森林覆蓋率達71%。在村莊內部,建設了各種生態園林美化村莊環境,村莊綠化覆蓋率已達25%以上。村中建有供村民休閒的小綠地,面積1-3畝,綠地佈局由專家設計,栽種四時喬、灌、花、草,有步行道,石椅等設施,有的建有小橋流水,有的建有休息亭和休息廊,植樹20xx棵,草坪10000平方米,色塊500平方米。由任衞忠先生在村中建造的農居,以節約能源為主要特色,農居佔地面積450平方米,開間兩層,所用木材,通過房前屋後綠化,8-10年天然材料便可恢復,生態小屋的建築風格和理念,受到聯合國環境所、國家文物局、建設期刊等組織的一致好評。

還有經濟園林、庭院綠化、自然濕地等也十分具有特色。為了徹底改變村莊環境衞生面貌,實現無害化處理生活廢棄物,全村建立了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糞便處理系統,使村莊環境徹底得到淨化。目前,全村共發展以砂梨為主的果木面積3135畝,以白茶為主的茶葉面積1200畝,大棚蔬菜和季節性蔬菜生產面積4500畝,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推廣產業化經營和機械化操作,提高農村現代化水平,全村有砂梨、茶葉、蔬菜三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户160户,以《合作社加農户》的模式帶動本村和周邊農户500餘家;20xx年,被定為浙江省農業機械示範基地,配備分檢機、冷藏設備等機械,推廣手扶式鏃耕機48台,高壓強力噴霧機32台,製茶機108台。

專業合作社實行四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種種苗,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銷售。劍山牌砂梨獲浙江省綠色農產品認證;砂梨專業合作社被評為湖州市先進農村專業合作社;20xx年全村綠色農業產品和有機農產品比重達32%。在發展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同時,劍山村積極發展加工業和服務業。全村現有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7家,其中銷售收入20xx萬元以上企業1家,銷售收入1000萬元企業2家,可吸納職工200名;從事飲食、零售、“農家樂”等服務行業11家;通過專業培訓進入勞務市場務工農民65人,和以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隨着就業渠道增加,全村從事非農產業勞動力佔總勞動力已達67.4%,加快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有序轉移。

20xx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471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413.6萬元,佔30%;二產收入20xx萬元,佔43.1%;三產收入1267.5萬元,佔26.9%;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804元;村集體收入57萬元,人均集體可支配資金達到377元。王叔叔笑着説:“以前,我女兒來看我,總是皺着眉頭,説路太爛,要下車走半個小時才到,我總感覺有點不好意思,現在啊,我女兒來時,總是誇這兒好,我的心情都變好了。”張奶奶也應聲説:“是啊!現在我走出去呀,覺得特別有面子!”我也不禁驚歎:“劍山村的變化可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