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元宵應該怎麼吃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3W

元宵應該怎麼吃精品多篇

元宵的吃法 篇一

正確食用湯圓

1、一個芝麻湯圓熱量=一兩米飯

雖然年年都吃湯圓,但卻很少有人瞭解湯圓裏的營養成分。

這個小小的湯圓裏究竟都有些什麼呢?

營養專家表示,湯圓的皮和餡都含有很高的熱量,其給人體提供的能量不亞於主食,所以在吃湯圓時應有所節制。傳統的湯圓是由糯米和不同的餡料制 成,糯米本身是糧食,澱粉含量很多。

而餡料中所含的熱量更高,如我們常吃的芝麻餡湯圓,芝麻本身含有大量油脂,而在製作的過程中為了口感細膩,還會加入一 些植物油。所以湯圓所含的熱量和油脂比起等量的主食來説只多不少,一個普通的芝麻餡湯圓,能給人體帶來相當於一兩米飯的熱量,兩三個湯圓就可以抵上膳食寶 塔推薦的成人每餐標準主食量。

糯米之所以較其他糧食更筋道,是因為其中支鏈澱粉的含量較高,這樣的澱粉比較難以消化。胃腸系統功能差的人吃了之後可能會出現胃部反酸、胃脹等情況,俗話説就是吃頂了。

所以在吃湯圓時要注意控制量,適當減少飯菜中主食和油脂的含量。

2、元宵不能多吃

除了早餐不適合吃元宵外,最好也別把元宵當正餐,上午早飯後九、十點鐘或者下午加餐的時候吃點元宵還可以,但每次吃個一、二兩也就足夠了。在吃 元宵的同時,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還要減少其它主食的攝入,一般來説是吃三個元宵就要減去半兩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 宵,否則如前面所説,這類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吃過元宵後最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

3、早餐不宜吃元宵

元宵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但卻缺乏營養素,除了 熱量和糖外並沒有太多其它營養。這樣的食品不適合當早餐吃,除了缺乏營養外,還因為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最弱,而元宵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 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現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吃元宵別忘喝湯

經水煮,元宵中的不少營養成分如微量元素、營養素就溶在湯裏。因此吃元宵不能忘喝湯。喝湯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説的“原湯化原食”。不過喝湯一定要注意別在湯裏再加糖。如果吃的是鹹元宵,可以在湯裏放些小蝦米及蔬菜,補充營養,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調味料。

吃湯圓,配芹菜、山楂,好消化

湯圓本身就屬於精糧,再加上糯米和餡料的原因,很多人吃湯圓往往會感到不易消化,所以吃湯圓時更需要注意搭配。

首先,不要和油膩的食品搭配:油膩的食品只會和湯圓一起給腸胃造成更大的負擔。所以吃湯圓時,不僅主食應該減少,也應該適當調整飯菜的。結構。

其次,可以搭配一些粗纖維、促進消化的食品,如芹菜、山楂、生蘿蔔等:粗纖維會促進腸胃的蠕動,減低因為吃元宵造成胃部不適的可能性,還有利於促進油脂的消化吸收。

最後,湯圓湯也不要捨棄:這不僅僅是因為傳統習慣,更重要的是湯圓湯中也含有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在糯米中含有很多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 B1、B2等。這些維生素能促進體內乙酰膽鹼的合成,有助於維持正常胃腸道功能。目前都市人的營養結構使得維生素B缺乏的情況增多,而糯米中的維生素B在 煮元宵的過程中大概有一半會留在湯裏,所以喝湯圓湯也是能促進消化的一個好習慣。

吃元宵防燙傷

吃元宵還要注意不能太燙,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則很可能燙傷口腔和食管的黏膜。醫學研究已經證實,食物灼傷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關疾病。

吃元宵時,可分為小塊食用,細細咀嚼有利於消化。家長在兒童哭泣和跑鬧的時候,不要餵食元宵。一旦發生意外,可用雙手抱住孩子腹部,有節奏向 上、向內推壓,直至其排出,如果情況嚴重,要儘快到醫院救治。由於熱元宵柔軟潤滑,十分有口感,所以很多人喜歡吃剛出鍋的熱元宵,這樣更容易燙傷。因為元 宵餡料較之外皮更熱,一旦將元宵囫圇入口咬破時,餡料可能燙傷口腔黏膜甚至食道。有的人吃元宵時一被燙就很快把元宵嚥下去,這種習慣危害更大。

元宵節的禁忌 篇二

禁忌一:不殺生

元宵節作為一個和家團圓和和美美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裏,是不可以殺生的,如果見血的話,代表的是一個非常不詳的徵兆,所以大家一定要禁忌殺生,才不會有破財及病災的發生。

禁忌二:不洗頭髮

因為“發”如同發財的發是同一個字,所以説,如果在元宵節當天洗頭髮的話,容易造成一年裏都存不下什麼積蓄。

禁忌三: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弄破

在元宵節當天,大家都是開開心心的,所以在當天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弄破,民間傳説這樣造成的後果是你接下來的一年裏黴運纏身。

禁忌四:不要把錢借給別人

元宵節當日,我們提倡大家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因為如果把錢借給別人的話,會把你的運氣給借走,這樣來年運氣不好,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

禁忌五:元宵並非人人皆宜

在元宵節吃元宵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習俗,並且由於元宵甜膩、軟、好入口的特點,深受很多小孩子和老人的喜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元宵並非人人皆宜,特別是老人、嬰幼兒、病患者應少吃,因為湯圓不宜消化,吃多了可能會引發胃痛、胃脹、燒心、腹瀉等症。

元宵節吃元宵寓意 篇三

元宵節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閤家團圓的美意。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元宵節吃元宵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説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説,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的吃法有哪些 篇四

元宵的吃法(一):水煮湯圓

這是最簡單最家常的一種,這種做法遵循的原則“滾下水,慢火煮”,意思是説水煮開後,放入湯圓,要用湯勺慢慢攪動湯圓,順方向,不然湯圓都攪破皮就只能喝湯了,這樣湯圓不容易粘鍋,煮的過程中可以加點涼水,煮出的湯圓滑潤不破皮,等湯圓飄起來就住的差不多了,但是還要用小火,慢慢煮3~5分鐘。

元宵的吃法(二):油炸湯圓

油入鍋加熱至7成熟,將湯圓下鍋(不要將冷凍的'湯圓直接放到鍋裏,要將湯圓常温後再放入,防止熱油遇水迸濺),炸湯圓時要慢慢給湯圓翻身,不要糊鍋,不然湯圓破皮就一鍋漿糊了,待湯圓炸透,表皮呈現金黃色時,即可關火盛盤。特點是外焦內軟,皮酥裏糯。

元宵的吃法(三):烘烤湯圓

入鍋家裏有烤箱,可以嘗試。在烤盤底部塗抹稍許花生油,將湯圓在烤盤上一一擺放整齊,湯圓表面可以稍許刷一層油,將烤盤放入烤箱約十分鐘至湯圓呈金黃色,即可取出烤盤,這種做法的口感跟油炸的差不多,只是沒有油炸的酥,但是操作簡單、安全,關鍵不用擔心糊鍋破皮。

元宵的吃法(四):拔絲湯圓

呵呵,拔絲湯圓的前提是先將元宵炸熟,其實道理跟拔絲地瓜一樣的。鍋內加入白糖及適量的水,用小火慢慢將水加熱白糖溶化,一直加熱至白糖冒泡變成金黃色,此時將炸好的湯圓放入鍋內,迅速與糖攪拌均勻,迅速出鍋盛盤,就做成甜香可口的拔絲湯圓。

元宵的吃法(五):蒸湯圓

在整盤底部放一塊蒸布並塗抹一層油,防止湯圓粘鍋破皮,將湯圓一一擺放整齊,放入蒸鍋內,蒸15分鐘左右直至蒸熟,取出整塊蒸布直接擺放在盤子裏,吃的時候夾湯圓還不會粘在布上。這種做法湯圓柔軟香醇,還不帶湯水,更利於攜帶。

元宵的吃法(六):“穿衣”湯圓

不要被這個名字迷惑,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做糖葫蘆一樣,前提是湯圓提前炸熟,將芝麻炒酥,超過內加入白糖,加熱至熬成糖糊,加入芝麻、湯圓,滾粘均勻,即可出鍋,每一口都是香甜,芝麻香、糯米香、餡香交織在一起,美味~~~

元宵的吃法(七):酒釀湯圓

可以説是水煮湯圓的昇華版,首先鍋內加入水燒至水開,放入湯圓煮熟,加入酒釀(可取超市買現成的),可以依自己口味加點白糖(也可以不加);將雞蛋攪拌均勻,像作雞蛋湯一樣淋入湯圓鍋內,開鍋即可食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為什麼元宵節要吃元宵 篇五

1、東方朔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

東方朔就説:“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説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説:“聽説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

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2、楚昭王

也有説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

楚昭王復國歸途中泛舟長江,見江面上漂着個浮物,色白微黃,船工撈起來獻給楚昭王。昭王食之,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鮮美。昭王於是令人以山楂為餡仿製供臣民食用,以慶祝家國團圓。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後世相沿成習。

3、袁世凱

據文字記載,宋代以前沒有元宵,那時人們過元宵節吃的是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有了“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門户”的説法,這種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經過多年的演變,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浮圓子”,也就是湯圓,寓意天上月圓、碗裏湯圓、家人團圓。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大總統的職位,他忌諱諧音“袁消”的“元宵”,於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將元 宵改為“湯圓”。

如今人們一説起元宵,大家就認為是團團圓圓之意,認為這一天吃元宵象徵着對親人思念。

吃元宵是什麼意思 篇六

元宵節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據説元宵象徵閤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萬事如意。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説法不一。一説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説法,元宵原來叫湯元,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元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説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鈎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説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説“元宵”,而只能説“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的吃法 篇七

糯米粉和好,只要能做成湯圓就可以,不用跟做饅頭似的揉。湯圓的口感,跟糯米粉的做法關係很大,去買那種水磨的糯米粉,幹磨不好吃。

不要做的太軟,否則下鍋容易糊。在跟蒸饅頭的面差不多。如果是做不放陷的純湯圓,和好面之後,可以放置一段時間,這樣糯米麪會變的更軟一些,口感更好。但是注意別太長時間,會酸的。

1、如果你是到超市買的糯米粉的話,只要回家拿個小盆,放入糯米粉,放入少量水加以攪拌,調整水和糯米粉的比例;

2、直到取小塊調和物可以搓成圓形,放置又不迅速變形為好,和好的湯圓粉可以放置一下,可以充分發透;

3、可以到超市買些湯圓餡料,取適量也搓成小圓球;

4、在搓好的湯圓中間按個小孔,放入餡料,再搓圓封口;

5、做好的湯圓可以直接放入開水中煮食,開水再次沸騰一會湯圓浮出基本就熟了;

6、做好的湯圓表面滾上一層芝麻,放入油鍋,中油温炸至金黃,就是一般説的“麻圓”了,武漢叫做“歡喜坨”。

為什麼元宵節要吃元宵呢? 篇八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一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粉飾太平,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裏搭起座座高台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絃歌不絕。一時間,看燈的,聽戲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個洛陽城沸沸騰騰起來。據説,這時有個小吃店鋪的老闆別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餡做成糰子,然後一煮,又飽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歡迎。因為古時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稱夜晚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北方叫元宵,在南方呢習慣叫湯圓。還有呢元宵是這樣滾出來的,而湯圓是一個個手工包出來的。

湯圓是用糯米細面,再配以白糖等各種餡,通過灑水工藝滾成的一種風味食品。北方習慣稱之為元宵,而南方則稱之為湯圓,它最大的區別是南方湯圓是逐一手工作成的,餡料是軟的,而北方元宵餡料預先制好,晾乾並切成小四方塊,然後置於機器中滾上面粉即成。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細粉餡精。

還有啊這元宵的吃法也是有講究的,煮:一次不要太多,水要多放些,因為天冷元宵的温度低,放多了不易開鍋,浸泡時間一長麪粉就會脱落,造成混湯,水開後再點兩次冷水,有兩三分鐘就能起鍋了,煮好的元宵應是蓬鬆如棉絮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元宵是湯圓的別稱。舊俗元宵節要吃湯圓,故稱“吃元宵”。昔時民間在正月十五用糯米磨漿吸乾成面,做成球形有餡食品煮吃,城鎮居民多在市場購買。吃元宵習俗流傳至今。

吃元宵,這是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古時候人們把元宵這種食品叫湯圓、湯糰或糰子,只因在正月十五這天食用,所以便把這一天叫成了元宵節。為什麼元宵節要吃元宵呢?因為元宵節這天定在正月十五,是陰曆年的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又含着一個“圓”字的同音字,象徵着團圓、美滿、吉祥、和睦的家庭,所以人們多取其意,要吃元宵。那為什麼又有“鬧元宵”之説呢?“鬧”就是指熱熱鬧鬧地歡樂一天的意思。因為我國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一年中比較清閒的是“冬仨月”,元宵節過後,氣温逐漸變暖,萬物復甦,冬閒已經過去,就要備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閒了,所以元宵節這天歡樂一番,既是一種“放鬆式”的休閒活動,更是表現人們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用歡樂的笑聲和喜慶的鑼鼓聲,在吉祥的氣氛中,迎接豐收一年的來到。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 ,,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説法頗多,但一般變為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泰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皇帝漢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

元宵又叫湯圓,歷史上還有許多別稱 “面繭、粉果、元寶、湯 餅、圓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為“元宵”。元宵分有餡,無餡兩種。無餡的個小,味甜,以白糖、桂圓、桂花、藕丁、蜜餞為佐料,又稱“珍珠湯圓”,有餡的個大,狀如核桃。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白糖、豆 沙、芝 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鹹、葷、素皆有,尤以寧波湯圓,貴陽吳家湯圓著稱。 。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説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詞》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節吃湯圓的習慣,並且當時已有以出售湯圓著稱的字號。

正月十五元宵節將至。元宵是燈節。在中國,唐朝遺留下來燈節觀燈的習慣一直在民間流傳着。另外,元宵節吃湯圓的風俗也一直保留到現在,因為在上元節的晚上——元宵吃湯圓,人們也就習慣地把湯圓叫做“元宵”。

元宵佳節,北京的飲食、糕點鋪,甚至連馬路兩邊都設攤兜售湯圓,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這天都吃碗熱氣騰騰的湯圓,人們是多麼留戀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風俗呀!

湯圓又叫湯糰、粉果,因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圓子。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寫《元宵煮浮圓子詩》是我國最早描繪湯圓的詩: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雲裹,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説家風。”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時大臣,平時整肅軍政,勵精圖治。這首短詩裏已經流露出他舉碗盼望全國人民團聚的。思念,連灶下生火的丫頭都為大家煮食湯圓時浸沉在思念故鄉那種深沉的情緒裏感到詫異呢!吃湯圓,憶親人,這個習慣就一直傳到現在。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一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粉飾太平,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裏搭起座座高台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絃歌不絕。一時間,看燈的,聽戲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個洛陽城沸沸騰騰起來。據説,這時有個小吃店鋪的老闆別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餡做成糰子,然後一煮,又飽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歡迎。因為古時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稱夜晚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北方叫元宵,在南方呢習慣叫湯圓。還有呢元宵是這樣滾出來的,而湯圓是一個個手工包出來的。

湯圓是用糯米細面,再配以白糖等各種餡,通過灑水工藝滾成的一種風味食品。北方習慣稱之為元宵,而南方則稱之為湯圓,它最大的區別是南方湯圓是逐一手工作成的,餡料是軟的,而北方元宵餡料預先制好,晾乾並切成小四方塊,然後置於機器中滾上面粉即成。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細粉餡精。

還有啊這元宵的吃法也是有講究的,煮:一次不要太多,水要多放些,因為天冷元宵的温度低,放多了不易開鍋,浸泡時間一長麪粉就會脱落,造成混湯,水開後再點兩次冷水,有兩三分鐘就能起鍋了,煮好的元宵應是蓬鬆如棉絮狀。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一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粉飾太平,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裏搭起座座高台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絃歌不絕。一時間,看燈的,聽戲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個洛陽城沸沸騰騰起來。據説,這時有個小吃店鋪的老闆別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餡做成糰子,然後一煮,又飽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歡迎。因為古時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稱夜晚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北方叫元宵,在南方呢習慣叫湯圓。還有呢元宵是這樣滾出來的,而湯圓是一個個手工包出來的。

湯圓是用糯米細面,再配以白糖等各種餡,通過灑水工藝滾成的一種風味食品。北方習慣稱之為元宵,而南方則稱之為湯圓,它最大的區別是南方湯圓是逐一手工作成的,餡料是軟的,而北方元宵餡料預先制好,晾乾並切成小四方塊,然後置於機器中滾上面粉即成。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細粉餡精。

還有啊這元宵的吃法也是有講究的,煮:一次不要太多,水要多放些,因為天冷元宵的温度低,放多了不易開鍋,浸泡時間一長麪粉就會脱落,造成混湯,水開後再點兩次冷水,有兩三分鐘就能起鍋了,煮好的元宵應是蓬鬆如棉絮狀。

元宵節吃元宵傳説故事 篇九

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

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也在此時流傳開來。

元宵時吃糯米湯圓,温暖脾胃,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起到禦寒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説糯米湯圓正是温補強壯的食品。

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綱目》中指出,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雖然已過,但天氣乍暖還寒,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

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製作湯圓,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米具有禦寒方面的特性。

糯米湯圓外型圓圓的,裏面帶餡或實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則叫湯圓。元宵湯圓可以有很多花樣。尤其帶餡的品種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