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竹枝詞》古詩(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1W

《竹枝詞》古詩(新版多篇)

劉禹錫《竹枝詞》古詩鑑賞 篇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竹枝詞(之一)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解釋:

江邊垂柳,綠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鏡面。突然她聽到了江上傳來了熟悉的歌聲。哎,我心中的人兒啊,就像這晴雨不定的天氣,説是晴天,西邊卻下着雨,説是雨天,東邊卻還掛着太陽。他對我像是無情又像是有情,真讓人捉摸不定。

竹枝詞圖

竹枝詞(之二)

——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

水流無限似儂愁。

解釋:

盛開着的`山桃花,紅遍了整座山頭,一江春水拍打着山崖緩緩而流。小夥子的心啊,是否像鮮花那樣容易凋零?姑娘的愛意與淡淡的憂傷,就像這繞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樣,無盡無止。

劉禹錫《竹枝詞》古詩欣賞 篇二

劉禹錫《竹枝詞》古詩欣賞

《竹枝詞》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禹錫。其全文古詩如下: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前言】

《竹枝詞二首》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劉禹錫傳世作品中,有竹枝詞十一首,分兩組,這兩首詩是其中一組。第一首詩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着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複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註釋】

⑴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流傳甚廣。後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為題寫愛情和鄉土風俗。其形式為七言絕句。

⑵晴:與“情”諧音。《全唐詩》:也寫作“情”。

【翻譯】

岸上楊柳青,江中風浪平,忽然傳來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聲。就像東邊天空中有太陽,西邊卻細雨濛濛,説是無晴(情)吧,其實卻有晴(情)。

【鑑賞】

這首詩採用了民間情歌常用的雙關的手法,含蓄地表達出微妙的戀情,新穎生動,妙趣橫生。 關於竹枝詞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為“四易”,即易學、易懂、易寫、易流傳。這是從學習和閲讀方面講的。

一、語言流暢,通俗易懂。竹枝詞是由民歌蜕化出來的,民間的口語、俚語皆可入詩,且極少用典,讀起來琅琅上口,雅俗共賞。清記錄王世禎《師友詩傳錄》中有一段話:“竹枝稍以文語緣諸俚俗,若太加文藻,則非本色矣”。説得很對,這是竹枝詞的一大特色。正是由於在竹枝詞裏用了大量口語、俚語和地方鄉音,讀起來具有濃厚的鄉土風味和生活氣息。

二、不拘格律,束縛較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韻書上的規範,民間竹枝詞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聲韻。劉禹錫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詞,可以説沒有一首是符合規範的。從第一首開始: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第三句第四字用平聲,第七字用仄聲,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聲,第七字用平聲都不合格律。

古詩《竹枝詞·其一》賞析 篇三

古詩《竹枝詞二首·其一》賞析

《竹枝詞二首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賞析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作多首《竹枝詞》,這是其中一首。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裏,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並無直接關係,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敍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説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內心又不禁喜悦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於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為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用諧音雙關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我國從古代到現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這首詩用這種方法來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情,更為貼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節和諧,頗有民歌風情,但寫得比一般民歌更細膩,更含蓄。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傳誦。

竹枝詞 篇四

唐代白居易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簇簇,江籬濕葉碧悽悽。

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後聲遲。

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譯文

瞿塘峽口,水霧濛濛,像輕煙一樣低低地籠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經向西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傷心的竹枝民歌,當唱歌的聲音哽咽着時,山上的猿猴和山鳥都一起悲傷地啼叫起來。

《竹技》曲調苦怨究竟是把誰怨?夜靜山空裏歌聲時續又時斷。

巴楚的青年男女齊聲來歌唱,愁杯了江樓裏的忠州病長官。

坐着小船,從巴東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風吹動波浪,大雨下個不停。

那江邊的水蓼草開着白裏帶紅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緊緊擠在一起;被雨打濕的江蘺草葉,更顯得幽綠幽綠的。

大江邊是誰在唱那《竹枝詞》?前聲曲幽咽之後聲調遲遲。

難怪曲調苦只因為詞語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馬的詩。

註釋

竹枝詞:本巴、渝一帶的民歌,唐代詩人多有擬作,劉禹錫、顧況、白居易等人成績比較顯著。

瞿(qú)塘峽: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户。水煙:水上的煙靄。

白帝: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瞿塘峽口。

闇(ān)鳥:指歸宿之鳥。

歇:停止,消止。

蠻兒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間的青年男女。蠻,古時稱楚因為荊蠻,稱四川為巴蜀。巴,今四川省東部地區。

殺:形容程度很深。使君:古時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裏是作者自指,當時作者任忠州刺史。

巴東、巴西:均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節一帶,後者在今四川閬中一帶。船舫(fǎng):泛指船。

雨腳:隨雲飄行、長垂及地的雨絲。

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淺紅色,生長在水邊或水中。簇簇(cù):叢列成行貌。

蘺(lí):水中生長的一種藻類植物。

斷咽(yè):止斷。

怪來:怪不得的意思。緣:因為。

通州司馬:指元稹,當時元稹任通州司馬。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當時詩人由江州司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形同謫居。唐朝統治階級加緊壓迫剝削勞動人民,勞動人民生活痛苦。詩人此時政治上受到打擊,思想苦悶。通過寫唱《竹枝詞》,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緒,也表露了詩人苦悶細心情。

賞析

第一首寫深夜聽唱《竹枝》。四句之中沒有介紹是什麼人在唱《竹枝》,是男還是女,以及他因為什麼要唱這樣一種淒涼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説在瞿塘峽口,白帝城頭,月亮西沉時,煙霧迷漫,一陣陣歌聲遠遠傳來,悲涼悽楚,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唱到聲情悽苦之處,音調梗塞,致使周圍宿猿棲鳥,齊聲悲啼,更烘托出這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交代地點、時間和周圍的環境。“水煙低”描寫江面上煙霧迷漫,營造一種壓抑的氣氛;“月向西”説明時間之晚。在這煙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應該是遇到了極其悲傷的。事,鬱憤不能自已,故發而為歌,聲調悽慘。末句“寒猿暗鳥一時啼”以環境烘托歌聲的悲哀。《水經注》引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鳴鳥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涼的歌聲牽動了鳥啼猿鳴,而猿鳥鳴啼又成為《竹枝》的協奏曲,更加倍襯托出悲歌悽愴的情境氣氛。詩歌寫得如此悽婉動人,與當時詩人寂寞的心情有關。

第二首寫靜夜聽唱《竹枝》。前兩句寫哀怨如泣的《竹枝》歌聲時斷時續,打破了夜靜空山的沉寂,同時問這幽怨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問語説,不直接道出,發人思索,而更覺沉痛可傷。第三句謂這《竹枝》怨歌並非獨唱,而是“蠻兒巴女齊聲唱”。戀兒巴女,當時對湖北、四川一帶男女青少年的一種稱謂,因古時稱楚國為荊蠻、四川為巴蜀。這齊聲所唱之怨歌,遭貶謫、受打擊的詩人聽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詩人喟歎雲:可愁煞了江樓上的我這個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這裏則無窮羈愁盡在“殺”之中,傾懷而訴,不嫌直致。

第三首集中重墨描繪詩人於江樓上所見的“竹枝”歌鄉之雨景。前兩句描繪舟行風雨中。三、四兩句由第二句生出,繪水邊景緻。“冷花”、“濕葉”,雨氣逼人;“紅簇簇”、“碧悽悽”,描繪歌鄉雨景,鄉土色彩濃郁而體物入微。

第四首寫聽江畔唱《竹枝》。前兩句寫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聲曲斷咽後聲調遲遲,狀寫《竹枝》歌法,聲口宛然。後兩句寫詩人始悟曲調悽苦,因所唱多為通州司馬“詞苦”詩。元稹任監察御史時,因得罪了當權派,被貶江陵士曹參軍,後遷通州司馬,遭遇類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後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詩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擬《竹枝》抒其“沉愁”(白詩語),通州司馬“詞苦”詩中所含寓的志士們流離遷謫之悲,及響徹《竹枝》組歌中的辛酸心聲,均藴於苦調、溢於言表,因而,組詩雖語言通俗流暢,卻並不失於率直,而頗得藴藉之神。

竹枝詞古詩譯文及賞析 篇五

竹枝詞古詩譯文及賞析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出自劉禹錫的《竹枝詞》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詩文解釋】

江邊的楊柳青青,垂着綠色枝條,水面平靜,忽然聽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聲音。東邊出着太陽,西邊還下着雨,説是沒有晴天吧,卻還有晴的地方。

【詞語解釋】

晴:與情字諧音,雙關妙用。

竹枝詞:是巴渝民歌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

唱:一説“踏”。唱歌聲,西南地區,民歌最為發達。男女的結合,往往通過歌唱;在戀愛時,更是用唱歌來表情達意。

踏歌,是民間的一種歌調,唱歌時以腳踏地為節拍。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他是匈奴族後裔,七世祖劉亮隨魏孝文帝遷洛陽,始改漢姓。父劉緒因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劉禹錫出生在嘉興。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被貶為郎州司馬、連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他的一些詩歌反映了作者進步的思想,其學習民歌寫成的《竹枝詞》等詩具有新鮮活潑,健康開朗的顯著特色,情調上獨具一格。語言簡樸生動,情致纏綿,其代表作有《烏衣巷》、《秋詞》、《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楊柳枝》(一)、《西塞山懷古》、《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句為著名的雙關語,足見詩人之匠心獨具。其詩結有《劉賓客集》。

【詩文賞析】

這首詩採用了民間情歌常用的雙關的手法,含蓄地表達出微妙的戀情,新穎生動,妙趣橫生。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中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它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着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複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第一句寫景,是她眼前所見。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這是很美好的環境。第二句寫她耳中所聞。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麼熟悉的聲音啊!一飄到耳裏,就知道是誰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寫她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之後的`心理活動。姑娘雖然早在心裏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對方還沒有什麼表示哩。今天,他從江邊走了過來,而且邊走邊唱,似乎是對自己多少有些意思。這,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這個人啊,倒是有點象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説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着雨,説它是雨天吧,東邊又還出着太陽,可真有點捉摸不定了。這裏晴雨的“晴”,是用來暗指感情的“情”,“道是無晴還有晴”,也就是“道是無情還有情”。通過這兩句極其形象又極其樸素的詩,她的迷惘,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畫出來了。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雲:“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遲疑貌。芙蓉也就是蓮花。見蓮,雙關見憐。)《七日夜女歌》:“婉孌不終夕,一別週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因為會少離多,所以朝思暮想。懸絲是懸思的雙關。)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羣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禹錫這首詩為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竹枝詞 篇六

唐代劉禹錫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一紙,信在成都萬里橋。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盃。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裏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

註釋

⑴歲正月: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正月。公元821年(長慶元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刺史,大約到任時已是次年正月。

⑵建平:郡名,三國吳置,隋改為巫山縣(參見《隋書·地理志》上巴東郡),今屬重慶市。此當指夔州。

⑶睢:仰視。

⑷激訐:激越清脆。吳聲:吳地的樂歌。

⑸傖儜不可分:聽不太懂。

⑹淇、濮:周代衞國(今河南省內)的兩條水名。《詩經》多處詠及。《漢書·地理志》下:“衞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衞之音。”此以淇濮之豔代指情歌,意謂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愛情。

⑺俾:使。巴歈:巴即巴郡,約當現在重慶一帶。歈即民歌。變風:《毛詩序》:“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後人對變風變雅的解説很多,大意是説太平盛世產生的風、雅之詩是正風正雅;而亂世產生的詩歌則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氣,故稱變風、變雅。劉禹錫此處使用變風一詞,似乎並非強調世事之治亂,而是側重於體察民俗風情之意。

⑻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上,下臨瞿塘峽口之夔門。東漢初公孫述築城。述自號白帝,因名。三國時劉備為吳將陸遜所敗,退居於此,卒於城中永安宮。

⑼山桃:野桃。上頭:山頭,山頂上。

⑽瀼西:今重慶奉節瀼水西岸。陸游《入蜀記》:“土人謂山間之流通江者曰瀼。”縠文:水波紋。

⑾蘭橈:蘭木槳。蘭指木蘭樹,又名杜蘭、林蘭。但古詩、文中常説蘭舟、蘭槳、蘭橈等,只是一種美稱,不一定都是蘭木所作。如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蘇軾《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亦本自屈原。

⑿永安宮:故址在今重慶奉節縣城內。公元222年,蜀先主劉備自猇亭戰敗後,駐軍白帝城,建此宮,次年卒於此。

⒀城西門:此當指奉節城西門。灩澦堆:原是瞿塘峽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預堆”“猶豫堆”“英武石”“燕窩石”等。

⒁瞿塘:瞿塘峽,在重慶奉節縣。嘈嘈:水的急流聲。

⒂巫峽:在重慶巫山縣東,湖北省巴東縣西。

⒃銀釧二句:描寫戴着銀釧金釵的婦女們到江邊汲水;持長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開荒種田。

鑑賞

這組詩寫於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竹枝詞》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樂府《近代曲》名。最早為巴人口頭傳唱的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據史書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荊湘一帶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帶有巴風,巴歌帶有楚風,二者相互滲透,互相融合。

這組民歌體詩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愛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寫夔州一帶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的,語言明快淺近,清新流麗,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認為,這寫作品是詞作,這九首詞是一個詞文化的開端,用樸實的語言開始寫意中國的文化。

竹枝詞其二古詩賞析 篇七

竹枝詞其二古詩賞析

竹枝詞九首(其二)

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 水流無限似儂愁。

注:

山桃:野桃。

上頭:山頭,山頂上。

儂:我。

譯文1:

紅豔豔的山桃花開滿山野,蜀江的春水拍山而流。花兒的容顏容易衰敗,就像郎君的情意,水流綿綿無盡,恰似我的哀愁。

譯文2:

盛開着的山桃花,紅遍了整座山頭,一江春水拍打着山崖緩緩而流。小夥子的心啊,是否像鮮花那樣容易凋零?姑娘的愛意與淡淡的憂傷,就像這繞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樣,無盡無止。

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中期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有“詩豪”之稱。世稱“劉賓客”劉禹錫生於嘉興(當時屬蘇州),彭城(江蘇徐州)或河南洛陽(有待考證),洛陽(今屬河南)人。

賞析:

這首《竹枝詞》含思宛轉,清新活潑,音節和諧,語語可歌。特別是把比興揉而為一,此詩興中有比,比中有興,頗富情韻。

詩中刻畫了一個熱戀中的農家少女形象。戀愛給她帶來了幸福,也帶來了憂愁。當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時候,這種藏在心頭的感情頓被觸發,因而託物起興:“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繪出一幅山戀水依的圖畫。山桃遍佈山頭,一個“滿”字,表現了山桃之多和花開之盛。一眼望去,山頭紅遍,象一團火在燒,給人以熱烈的感覺。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過,一個“拍”字,寫出了水對山的依戀。這兩句寫景,卻又不單純寫景,景中藴涵着女主人公複雜的情意。

但這種託物起興,用意隱微,不易看出,於是詩人又在興的基礎上進而設喻,使這種情意由隱而顯。“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讓女主人公對景抒情,直接吐露熱戀中少女的心緒。“花紅易衰似郎意”照應第一句,寫她的擔心。一個“紅”字,説明鮮花盛開,正如小夥子那顆熱烈的心,讓人高興;但小夥子的愛情是否也象這紅花一樣易謝呢?“水流無限似儂愁”,照應第二句,寫少女的煩憂。既相戀,又怕他變心,這一縷淡淡的清愁。就象這繞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樣,無盡無休。

詩所表現的是初戀少女微妙、細膩而又複雜的心理,十分傳神。

詩的格調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繪的紅花綠水一樣明媚動人。而詩的情境的創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卻恰恰是靠了這個最明顯、最巧妙的手法──比興。

竹枝詞古詩解析 篇八

竹枝詞古詩解析

郎若閒時來吃茶

湓江江口是奴家

郎若閒時來吃茶

黃土築牆茅蓋屋

門前一樹紫荊花

初讀鄭板橋的《竹枝詞》,那時也不過情竇初開的年紀,讀罷此詩,卻總忍不住掩嘴嗤笑,想着一少女面對心儀的小夥子,是怎樣的一幅低眉嬌羞的畫面。又想着,若是自己,面對心儀的男孩子會怎樣與其搭訕,或者説表明心意。

我想,我應是萬萬説不出“郎若閒時來吃茶”這種話的,大概也只會説:“要是有空,來我們村子玩吧。”這樣一句不起眼,也不會令人想入非非的話。那時,我與茶尚未有半點緣分,而且,小孩家家的叫人去喝茶,總感覺怪的很。

兒時,父親對我的管教算是很鬆的,也常有村裏同齡的男孩子到家中玩耍,但即便如此,我也不敢帶一父母不認識的。男孩子到家裏喝茶或者吃飯,是以,讀罷鄭板橋的《竹枝詞》,我總是會去想,那個小夥子到底有沒有去姑娘家裏喝茶,姑娘的父母是何種態度,諸如此類與我毫不相關的問題。

鄭板橋信手拈來的一首小詩,卻引來我許久不得其解的悵然,實是如賈寶玉一般痴傻,劉姥姥胡謅了一個故事為解眾人悶,他卻不依不饒非要知曉下情如何,劉姥姥無奈,只好胡編亂造一通,才把這事給圓了過去。而我卻實在是慶幸,幸好當初沒有人也隨便編個下情糊弄我,到底後事如何,又何必過分追究,知道了反倒沒了意思,留個念想,隨便別人怎麼去想也就是了。

而現在,偶然間又讀到這首詩,因與茶的結緣,又衍生出了諸多在詩之外的東西,原先只道兒女情長,如今卻也頗曉“郎若閒時來吃茶”的嬌羞本意。對於古代,甚至是現代的一些少數民族而言,茶的用途並不僅僅是藥用、食用或飲用,茶同樣也作為一種重要的媒介牽連在男女之間,若一個小夥子對一個姑娘有意思,便可送與姑娘茶葉,同樣,反過來也可以相送,於是,茶就成了男女表達心意的信物。

男女在嫁娶之時也必不可少了茶,所以我想,鄭板橋《竹枝詞》裏的女子讓小夥子去她家裏吃茶,並不是單純吃茶的意思吧,想來或許是讓小夥子去她家提親。

記得《紅樓夢》裏有一個橋段,王熙鳳送了一些茶與黛玉她們,過後又打趣兒黛玉,道吃了她家茶為何還不給她們家做媳婦,羞的黛玉紅了臉,可見,這茶也不是隨隨便便吃得的。不過如今也都沒了這種講究,男男女女互送茶葉再平常不過,要是不送才顯得不夠朋友,平時在一起喝茶的茶友,誰沒有收過誰的茶呢。

茶這東西,倒也神奇,好似一下子它就能讓你交到很多朋友,無論貴賤高低。若是家裏有個極好的物件,自己尚且捨不得用,何況送與旁人,但茶卻如此特殊,若是自己有一款好茶,不與旁人分享,只是自己一人悶頭喝,再好的茶也索然無味,若是能叫上三五好友一同品嚐,茶的滋味與品茶的心境則大不相同。這就是茶的神奇所在,讓你把好的東西分享與旁人,卻又如此的心甘情願。

“郎若閒時來吃茶”此句放到現代,或許就只是單純的邀朋友到家裏喝杯好茶了,所以男士們,若有女士邀你到她家喝茶,萬不可有非分之想,人家就只是單純的相邀而已。

古詩劉禹錫《竹枝詞》賞析 篇九

《竹枝詞》原文:

作者: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竹枝詞》註釋:

1. 竹枝詞:巴渝(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的民歌。歌詞雜詠當地風物和男女愛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優美的民間文學形式,曾引起一些詩人愛好並仿製。劉禹錫仿作的《竹枝詞》現存十一首。

2. 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表面上説天氣,實際上是説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

古詩劉禹錫《竹枝詞》賞析

《竹枝詞》賞析:

這首詩摹擬民間情歌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人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複雜心情。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興。這是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江邊楊柳依依,柳條輕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緩,水平如鏡。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敍事。在這動人情思的環境中,這位少女忽然聽到了江面上飄來的聲聲小夥子的歌聲。這歌聲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江水,濺起一圈圈漣漪一般,牽動了姑娘的感情波瀾。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寫姑娘聽到歌聲後的心理活動。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於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説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着雨;説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着太陽。“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的事物巧妙地聯繫起來,表現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這首詩語言平易,詩意清新,情調淳樸,歷來受到讀者喜愛。

竹枝詞·其 篇十

竹枝詞二首·其一_劉禹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唐代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踏歌聲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一作:還有晴)

譯文

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説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註釋

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流傳甚廣。後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為題寫愛情和鄉土風俗。其形式為七言絕句。

晴:與“情”諧音。《全唐詩》:也寫作“情”。

楊柳青翠,江水平靜清澈。在這美好的環境裏,少女忽然聽到自己心上人的歌聲,從江邊傳來。他一邊朝着江邊走來,一邊唱着歌,他是不是對自己也有點意思呢?少女並不清楚。

因此她想到:這個人有點像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説它是晴天,西邊還下着雨;説它是雨天,東邊又還出着太陽。是晴是雨,真令人難以捉摸。

鑑賞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作多首《竹枝詞》,這是其中一首。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裏,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並無直接關係,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敍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説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內心又不禁喜悦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於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為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用諧音雙關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我國從古代到現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這首詩用這種方法來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情,更為貼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節和諧,頗有民歌風情,但寫得比一般民歌更細膩,更含蓄。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傳誦。

創作背景

劉禹錫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詞》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詞》分為兩組,這是其中一組二首,作於另九首(《竹枝詞九首》)之後,大約是詩人前組九首完成後,又重新創做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