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臘八節的八大吉祥寓意【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7W

臘八節的八大吉祥寓意【精品多篇】

臘八節的歷史介紹 篇一

古印度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衞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説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

宋朝吳自牧撰《夢樑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

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

《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

清代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嚐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説:“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南方臘八節吃什麼 篇二

江浙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裏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裏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説,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廣東

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人們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各地有吃臘八粥的習俗。佛教盛行後,佛祖成道日與臘八節融合,如杭州靈隱寺、蘇州寒山寺等名剎至今仍會在臘月八日施粥。而在廣東,臘八節的氣氛卻很淡。

為什麼廣東人不過臘八節?這與地理位置、廣府人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有關。古代的嶺南水鄉尚未開發,土着人生活不以耕種為主,都是靠水上撈蝦撈魚謀生,而熬製臘八粥所需的豆類、穀類根本沒有人耕種,所以也不會有吃這些東西的習俗。

廣東也有人過臘八,不過主要在珠三角一帶,是客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習俗,但用來做臘八粥的材料已經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紅棗,而南方則多用糯米、百合、蓮子等等。

臘八節的美食有什麼 篇三

臘八粥: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説,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吃冰: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脱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説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的一年裏都不會肚子疼。

臘八蒜: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

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户户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節的象徵意義 篇四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説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粥的由來 篇五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來源於宗教。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宗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到了宋代,民間逐漸形成在“臘八”當天熬粥和喝粥的習俗,並延續至今。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並祈求來年繼續施恩。祭祀完後,鄰里鄉親,親戚朋友之間,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俗,能夠很好的聯絡感情。

臘八節有哪些美好寓意 篇六

(一)表達祈求豐收吉祥的美好願望

臘八節借“臘祭”之名,表達了農民對來年豐收的一種美好祝願。人們用收穫的各種農作物來祭祀祖先神明,感謝祖先對他們生活的庇佑,同時也祈求來年能夠風調雨順、六蓄興旺、五穀豐登。

(二)表達豐收的喜悦之情

在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裏有這樣一句話: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從這句話裏,我們可以知道臘八粥食材的豐富,還有農民豐收的喜悦。

(三)營造濃濃的親情和和諧的人際關係

在沈從文的《臘八粥》那篇文章裏,我們感受到了在臘八這一天,人們做臘八粥、喝臘八粥一家人在一起的濃濃親情。而做好的臘八粥贈給親友,在饋贈與接受之間,這也加深了親友之間的感情。

(四)藴含追求健康的養生之道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食材非常豐富,不僅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還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消煩止渴等功效,可以説是養生的首選。

臘八節時節的寓意是什麼 篇七

1、養生

華夏飲食文化中有秋冬進補的風俗,秋冬季節的節日食品,很多都與養生和滋補有關。中國人認為,粥是第一養人之物,以粥養生已經成為民族的重要飲食傳統。臘八節正值數九寒冬,食粥就成為了一種很好的節日飲食方式。

2、節儉

臘八節成為一個“節儉日”,這是一種很好的節日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思路。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議,將臘八設為節儉日。

3、儺文化

臘八前一日或當日舉行驅儺儀式,這就給儺文化這一華夏多元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契機。

4、宗教文化

臘八節最著名的傳説,聯繫着佛這一宗教文化現象。因此,臘八節也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文化的感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