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壯族傳統節日(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8K

壯族傳統節日(精品多篇)

隴端節 篇一

隴端節,是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以及附近的壯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是壯語譯音,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傳這個節日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原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儂智高(壯族)於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對宋王朝的事蹟。隴端街已發展成為富寧縣以及鄰近一帶壯、瑤、苗、彝、漢各族人民進行物資交流,共同歡慶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北宋年間,為了抵制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儂智高率廣西壯族揭竿而起,取得節節勝利,建立“南天國”,自稱“南天王”,克南寧,破欽州,打廣州,勢力很大。

後來起義軍失利,退守富寧。北宋統治者為平息農民起義,削弱起義軍力量,把壯族人民遣散到貴州等地。臨別前,壯族人民紛紛集會,傷心敍別,囑咐鄉親們來年歸來團聚。此後,每年農曆三月,客居他鄉的壯族人民返鄉歸寨同親友團聚。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成了“隴端”節。隴端節從農曆三月二十五日開始,歷時三天。節前,作為東道主的村寨,殺豬宰牛,在田壩上搭戲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屆時,姑娘們穿上衣角、袖口鑲着銀排和繡有花邊圖案的無領斜襟上衣和蠟染統裙,戴上壯錦胸兜,腳穿繡花鞋,各個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英姿勃勃的小夥子與姑娘們相聚,載歌載舞,直到日落。仍有餘興者還可隨姑娘進寨繼續對歌。

祭祖魂節 篇二

農曆七月十四相傳古時中元節,是在七月十五過的,雲南文山地區至今仍有保留。後來發生一場災亂,一些人提前過節,然後逃亂;另一些人逃亂回來才補過節。

因此變成了現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過節的習俗。這個節日的內容是祭祖和祀鬼兩種。相傳七月十四是壯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們世世代代在這一天祭奠遠祖。又傳説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無家可歸,成為野鬼孤魂,他們四處遊蕩作祟。

為免遭其害,人們在這天祭祖的同時,兼祀孤魂野鬼。其做法是殺雞殺鴨,蒸糕做饃,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鞋襪。家祭之後,入夜又到河邊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並讓其灰燼隨水漂流。另外,這一天凡已出嫁之婦必回孃家省親,但過節後須回去,當夜不能在孃家住宿。

隴端節 篇三

隴端節,是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以及附近的壯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壯族的傳統節日是壯語譯音,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傳這個節日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原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儂智高(壯族)於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對宋王朝的事蹟。

隴端街已發展成為富寧縣以及鄰近一帶壯、瑤、苗、彝、漢各族人民進行物資交流,共同歡慶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北宋年間,為了抵制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儂智高率廣西壯族揭竿而起,取得節節勝利,建立“南天國”,自稱“南天王”,克南寧,破欽州,打廣州,勢力很大。後來起義軍失利,退守富寧。北宋統治者為平息農民起義,削弱起義軍力量,把壯族人民遣散到貴州等地。臨別前,壯族人民紛紛集會,傷心敍別,囑咐鄉親們來年歸來團聚。此後,每年農曆三月,客居他鄉的壯族人民返鄉歸寨同親友團聚。

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成了“隴端”節。隴端節從農曆三月二十五日開始,歷時三天。節前,作為東道主的村寨,殺豬宰牛,在田壩上搭戲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屆時,姑娘們穿上衣角、袖口鑲着銀排和繡有花邊圖案的無領斜襟上衣和蠟染統裙,戴上壯錦胸兜,腳穿繡花鞋,各個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英姿勃勃的小夥子與姑娘們相聚,載歌載舞,直到日落。仍有餘興者還可隨姑娘進寨繼續對歌。

花炮節 篇四

每年二月八年級,邕寧縣中和鄉一帶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各個村坡派出強壯的小夥子組成隊伍,聚集在花炮場地進行搶花炮比賽,獲勝的村隊,即意味為本村爭得了吉祥、幸福和豐收的好年景。

結拜節 篇五

五月十三日按舊時習慣,男子年滿十二歲便有結拜弟兄的權利。屆時,有結交的好友兩人,便請老人主持結拜儀式,雙方互報年齡,喝生雞血,稟報祖先,對天發誓。儀式之後便成好兄弟。

吃立節 篇六

吃立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壯族的傳統節日壯族人民素有歡度春節的傳統。但在1894年春節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侵略我邊境,為了打擊侵略者,青壯年奔赴疆場,英勇殺敵,保衞了家園。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歡慶勝利,補過春節。從此以後逐漸形成吃立節。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陀螺節 篇七

在廣西壯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舉行一次有名的體育盛會——陀螺節。時間是由舊曆年除夕前兩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歷時半個多月。陀螺,壯語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鵝蛋的,也有二三兩。製作陀螺一定要選用質地優良的堅木。它的“頭”要圓滑。“打”的時候,用兩三尺長的麻繩一圈一圈往上纏,一直纏到自己認為適當的地方,再用右手的無名指和小指挾住麻繩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轉動起來。質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術高明,轉起來長達七八分鐘才倒下來。比賽打陀螺更是熱鬧非凡,獲第一名者榮稱“陀螺王”。據説打陀螺自興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中秋節 篇八

八月十五日,各家婦女都忙着磨米打餅(舊時以糯米粉煮熟,加拌黃糖,然後置於木模中壓實成餅;現已普遍到市場購買月餅。)互相饋送;併購買豬肉、殺雞,具備果品,入夜供奉月神,閤家歡聚。孩童則燒一把香,插在柚子皮上,中置月餅,懸於竿頭,三五成羣,追逐村巷,盡情嬉鬧,以祭娛月神。

壯族的雞得節 篇九

五月初五節日前幾天,外婆家要送一隻兩斤來重的小公雞和一籃糯米給外孫。節日那天,父母親一早便為孩子當好“雞得”,蒸好五色糯飯,晌午時分,孩子們邀集幾個年年紀相仿的小夥伴回家,爬上小樓閣聚會或到野外聚餐。飯後,孩子們拿出自己帶來的水果一起吃,直玩到太陽落山才各自回家。

壯族的端午節 篇十

五月初五過端午節。這天,各家各户包涼粽,設具牲醴以祭祖。人們還到荒野折回艾草插於門户,飲菖蒲雄黃酒,婦女製作五色香囊,佩以避邪;或採百藥煎水沐浴,以防疾病。臨近江河的地方,還舉行龍舟競賽,至今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