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樂觀事例 優選25個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導語】

樂觀事例 優選25個

樂觀事例 優選25個 由本站會員“淡淡煙草味”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樂觀事例篇2:樂觀事例篇3:樂觀事例篇4:樂觀事例篇5:樂觀事例篇6:樂觀事例篇7:樂觀事例篇8:樂觀事例篇9:樂觀事例篇10:樂觀事例篇11:樂觀事例篇12:樂觀事例篇13:樂觀事例篇14:樂觀事例篇15:樂觀事例篇16:樂觀事例篇17:樂觀事例篇18:樂觀事例篇19:樂觀事例篇20:樂觀事例篇21:樂觀事例篇22:樂觀事例篇23:樂觀事例篇24:樂觀事例篇25:樂觀事例

【正文】

篇1: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霍金: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

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並陶醉於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我的信仰,並具有極強的使命感。

在他21歲得知自我患上了不治之症後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努力去幫忙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隻能活2年,但2年過後情景並不是十分糟糕。之後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我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覺得自我還不算倒黴,不應當就這樣放棄,自我17歲就考上劍橋大學,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之前他就和珍認識,之後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後,霍金為了家庭,為了自我的夢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我的研究。他自我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並不認為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一天都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我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我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我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我當做殘疾人,他説: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十分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後,曾有6次十分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後,一位女記者衝到演講台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夢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後,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的確用霍金自我的話來説,活着就有期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即使病魔把霍金關在果殼中,他也是無限空間之王!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成為自我命運的主宰,都應當對自我的生活有自我的主見,擁有自我的夢想,並全力以赴為之奮鬥!

篇2:樂觀事例

樂觀堅持的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並非一出世就名揚天下,譽滿全球,在成名之前,巴爾扎克也曾困頓(艱難,窘迫)過,狼狽過。

他本是學法律的,可大學畢業後偏偏想當作家,全然不聽父親讓他當律師的忠告,把父子關係弄得十分緊張。不久,父親便不再向他供給任何生活費用,他寫的那些玩意兒又不斷地被退了回來,他陷入了困境,開始負債累累。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只能吃點乾麪包喝點白開水。但他挺樂觀,每當就餐,他便在桌子上畫上一隻只盤子,上頭寫上“香腸”“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樣,然後在想象的歡樂中狼吞虎嚥。

更發人深省的是,也正是這段最為“狼狽”的日子裏。他破費七百法郎買了一根鑲着瑪瑙石的粗大的手杖,並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將粉碎一切障礙。

正是這句氣壯山河的名言在支持着他。之後的事實證明,他果然成功了。

篇3:樂觀事例

後面還有多篇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柴內豐樂觀的一生

她出生於1911年的木縣,父母做大米生意,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20歲以後,她認識了一個男人,結婚半年發現對方是個無賴後選擇離婚。她33歲時遇到一個廚師,重新迸發出感情的火花,再次結婚後開始一段温馨和温暖的俗世生活。之後丈夫死了,她獨居。

年輕時,她就喜歡文學,愛好閲讀。五六十歲時,又愛上了舞蹈。閲讀滿足了她精神的需求,獨居也成了享受。舞蹈讓她有了健康的身體,年齡僅是數字。她愛美,一個人的生活,也要過得有聲有色。鏡子和口紅時刻放在身邊,即使不出門,早晨也要化個淡淡的粧。

92歲時,她跳舞扭傷了腰。兒子看她心境異常鬱悶,就讓她寫詩。因為她年輕時就夢想着寫詩,兒子的提議給了她很大的鼓勵。當她看到自我的詩歌在報刊上發表時,格外高興,同時也給了她繼續寫詩的動力。她不停地寫,也不停地發。

2009年秋天,98歲的她出版了處女詩集《別灰心》,當年銷量就超過150萬冊,並進入日本2010年度暢銷書籍前十名。要明白日本的詩歌書籍印量很小,一般只印幾百本,她創造了日本詩歌書籍出版的“神話”。

她的詩歌以情愛、夢想和期望為題材,像陽光一樣温暖。她歡樂地寫詩,連詩歌都充滿了活力。《產經新聞》“朝之詩”專欄修改在《不灰心》序言中説:“只要看到柴田婆婆的詩,我就彷彿感受到一絲清爽的風吹拂臉龐。”她的詩歌到達一個高度,生活和生命的高度。

2011年初,她出版了第二本詩集《百歲》,已經售出了幾十萬冊。當記者問她,你沒有意識到自我一百歲了嗎?她開玩笑説:“寫詩時沒有在意自我的年齡。看到寫好的書,才明白自我已經100歲了。”

她就是這樣樂觀。一個人寂寞地生活二十多年,耳聞目睹了人間的許多悲喜劇,並眼睜睜看着自我接近死亡,100歲的她依舊充滿期望,對自我説:喂説什麼不幸有什麼好歎氣的呢陽光和微風從不曾偏心每個人都能夠平等地做夢我也有過悲痛的事情但活着真開心你也別灰心。

她就是柴內豐,一位日本的平常老婆婆。因為有寫詩的夢想,90歲之前,她默默無聞,90歲之後,一舉成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篇4:樂觀事例

卡內基曾是“跑腿族”

有人以往根據美元價值等時代因素計算,認為美國工業鉅子卡內基創造的財富至今尚沒有人能企及。他是怎樣起家的呢?他小小跟着父母從蘇格蘭移民美國,一上岸就當童工,時年13歲。他第一個工作在紡織廠裏,一天12個小時,一週6天,週薪1.2美元。

他成為世界首富後回憶説:“我掙的錢早已以百萬計了。可是,沒有任何錢能比第一週那1.2美元給我更大的幸福!”在幹了12個小時後,他還拖着疲憊之軀去上夜校。15歲時,最終有了另一個機會:給匹茲堡的一家電報公司當報童,也就是挨家挨户地送電報。他將此視為天賜良機,義無反顧地理解了。

報童是典型的跑腿族,看起來無足輕重。但卡內基不這麼看。當然,報童的工作一週2.5美元,收入翻番,但這不是他要圖的東西。用此刻的話來説,他看重這是個白領工作,屬於信息高科技的行業。在1850年,電報就相當於今日的互聯網。那時用電報的多是公司企業。跑跑腿看似很下層,但聰明的卡內基發現,匹茲堡的商業信息就捏在他手上。哪家總是從哪裏收發電報,哪家生意興隆,商業網絡怎樣運行,他一清二楚。也就是從那裏,他又跳到鐵路公司,最終自我建起鋼鐵廠。那時蘇格蘭人在英國人眼裏是叫花子。卡內基家也確實窮得叮噹響,可是,最終他的工廠生產的鋼鐵,超過了整個英國的鋼鐵產量。[由本站網友投稿]

現實是猙獰的,可是,我們不能等待現實被改造好了以後再開始生活。如今與150多年前的世道早已經大不相同了。可是,跑腿族明白許多闊少們的消費習慣和規律,也並非沒有從跑腿發展出某種特殊的快遞業務的可能。

篇5: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降低歡樂的標準

澳大利亞開奧運會的時候,在這片土地上發跡的媒體大亨默多克當然會去捧場。

在現場,默多克發現座位底下散落着一枚硬幣,他站起身來,然後蹲下,撿起了那枚硬幣,臉上帶着微笑。

這則細節被媒體爆炒,但我只記住了默多克的微笑,擁有億萬資產的他卻為撿到一枚硬幣而微笑。

香港的記者曾問過亞太首富李嘉誠,“君以為一生之中,最歡樂的賺錢一刻是何時?”李説:“開一間臨街小店,忙碌終日,日落打烊時,緊閉店門,在昏暗燈下與老伴一張一張數鈔票。”

李嘉誠的答案令記者措手不及。但這真是妙答啊,一點都不做作,誰都會對這樣的歡樂會心一笑。

歡樂的標準是一根能夠無限拉伸的橡皮筋,你的慾望越大,它拉得就越長,歡樂的標準也就越高。默多克、李嘉誠是智慧的,把歡樂的標準降下來,降到人人都擁有的境地,那就歡樂了。

澳大利亞還有位華籍企業家謝英福,當時馬來西亞有一家國營鋼鐵廠經營不景氣,虧損高達1.5億元。首相馬哈迪找到他,請他擔任公司總裁,他不假思索的答應了。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鋼鐵廠債重難還,生產設備落後,員工凝聚力渙散,這是一個巨大的洞,根本無法填平的洞。

但謝英福卻坦然對媒體説:“當年我來到馬來西亞時,口袋裏僅有5元錢,這個國家令我成功,此刻我要報效這個國家,如果我失敗了,那就等於損失了5元錢。”

年近六旬的謝英福從別墅裏搬出來,住進了那家破敗的鋼鐵廠,三年後,工廠起死回生,開始很多創造財富。

5元錢每個人都擁有,但當你擁有1萬元、1百萬元、1千萬元的時候,還會以5元的標準衡量自我的歡樂嗎?

歡樂像跳高,跳杆越低,我們就會越簡便,越無所畏懼。

篇6:樂觀事例

在愛心中成長的樹——羅斯福

美國的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為自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所以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教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着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羅斯福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自我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説,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羅斯福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樣突然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期望自我栽的那棵樹早點兒死去。所以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理它。

幾天後,羅斯福再去看他栽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僅沒有枯萎,並且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栽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兑現了他的諾言,給他買了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説,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必須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羅斯福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羅斯福躺在牀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教師曾説過的話:植物一般都豐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我栽的那棵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我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着什麼。頓時,他一切明白了,原先父親一向在偷偷地為自我栽種的那棵小樹施肥!他回到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自那以後,羅斯福變得更加樂觀了,無論做什麼事,他都用進取的心態去做。

篇7:樂觀事例

我是第一個從外星來到地球的人——阿姆斯特朗

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其實共有兩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還有一位是奧德倫。當時阿姆斯特朗所説的一句話:“我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早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户曉的名言。

在慶祝登陸月球成功的記者會上,有一個記者突然向奧德倫提出了一個很異常的問題:“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兒遺憾?”

在全場有點尷尬的注目下,奧德倫很有風度地回答:“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他環顧四周笑着説:“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人。”

大家在笑聲中,都給予他最熱烈的掌聲。

篇8:樂觀事例

偉大的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1880-1962),美國女學者,生於亞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康比亞,1歲半時突患急病,致其既盲又聾且啞。在如此難以想象的生命逆境中,她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

人們説海倫是帶着好學和自信的氣質來到人間的,儘管命運對幼小的海倫是如此的不公,但在她的啟蒙教師安妮?莎利文的幫忙下,頑強的海倫學會了寫,學會了説。

小海倫曾自信地聲明:“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最之後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

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經過,英文和德文得了優等成績。4年後,海倫手捧羊皮紙證書,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海倫熱愛生活,她一生致力於盲聾人的福利事業和教育事業,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讚揚。

她先後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着作,產生了世界範圍的影響,她那自尊自信的品德,她那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被譽為人類永恆的驕傲。

篇9: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成功需要一顆歡樂的心來支撐——和田一夫

有一位老人,在他72歲時遭受嚴重的挫折,他奮鬥了幾十年享譽全國的最大零售集團,在一夜之間破產了。人們看着這位聞名遐邇的世界級企業家迎來如此災難性的失敗,議論紛紛。有人認為他將心隨天命,窮困潦倒度過餘生;有人認為他將神經受到刺激,過起老年痴呆不談夢想的晚年生活:有人認為他肯定不堪一擊,以自殺來結束自我的生命。

然而,事業的大廈轟然倒地,並沒有使這位老人從此倒下去,出此刻人們眼前的是,他依然精神十足,匆匆行走在大街小巷上。過了一段時間,老人和幾個年輕人攜手合作,開辦了一家網絡諮詢公司,向自我陌生的it產業發起了挑戰。應對新的行業,老人並沒有顯得縮手縮腳,反而臉上始終充滿了微笑,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加上他合理地運用了過去經營零售業時積累起來的經驗,沒多久就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年後,老人重新堆砌的事業大廈又屹立在人們面前。

當記者採訪老人,問他為何能夠在一年時間裏反敗為勝、東山再起時,老人歡樂地大笑起來,久久不語。記者等了好久,老人也未給出答案,而是又忙自我的事了。記者疑惑地又重複提起這個話題,老人第二次歡樂地大笑起來,他只説了短短一句“其實,我已給出答案!”此時,記者才恍然大悟——歡樂心境是老人反敗為勝、東山再起的法寶。

這位老人就是日本以往最大的零售集團“八百伴”集團的總裁——和田一夫。

在商場的長期拼搏奮鬥中,和田一夫悟出了這樣一個簡明的道理:生活就是一束陽光,你站在陽光中,迎着陽光向前看,滿眼光明,身心温暖,倍增力量;轉過身,俯視陰影,滿目黯然,暗自神傷。應對陽光和陰暗的兩種心態,完全由個人的心境來掌握。選擇前者,你將進取歡樂地向前走;選擇後者,則沉淪悲觀沮喪,舉步不前。

和田一夫反敗為勝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成功需要一顆歡樂的心來支撐!忽略了這一點,我們將終生與成功失之交臂。如果我們左衝右突難以突圍,正心境沮喪之時,何不嘗試一下以歡樂的心境去走另一條路徑呢

篇10: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喬治.費多給自我喝倒彩

喬治.費多是法國著名的戲劇家,異常擅長寫滑稽劇,《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可是在當時,《馬克西姆家的姑娘》這部劇首場演出時,卻不被觀眾看好,劇院裏喝倒彩的聲音此起彼落,人們認為這是一部再糟糕可是的戲劇了。

費多那天晚上在那家劇院看戲。聽到人們對自我作品發出的種種不滿和嘲弄時,費多卻一反常態,也跟着人們一樣大喊大叫喝倒彩。

“費多,你難道瘋了嗎?”坐在他旁邊的朋友迷惑不解地問。

“沒瘋!”費多解釋説,“僅有這樣我才聽不見觀眾謾罵的聲音,使自我不會所以而悲痛難過。”

篇11: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妻子的日記本——卜勞恩

933年,德國青年卜勞恩因發表了醜化希特勒的政治漫畫,被取消了創作資格。他找工作四處碰壁,只能借酒澆愁。那天,卜勞恩醉醺醺地回家,瞥見妻子正領着3歲的兒子在門口玩耍,忍不住嘟囔道:“沒一點正經事的傢伙!”便進屋去呼呼大睡了。

醒來已是次日晌午,卜勞恩習慣性地拿起筆,補寫昨日的日記:5月6日,真是倒黴日,工作仍沒着落,錢卻花光了,往後還怎樣過?他打算再出門去賒賬喝酒,無意間看見妻子替兒子寫的日記,忍不住打開來看:5月6日,爸爸談生意回來喝多了,他必須很辛苦。爸爸是個負職責的人,相信不久後,生活會越來越好!怎樣會這樣,自我明明是因失意而醉酒,竟然成了為工作而操勞。卜勞恩好奇地翻看了以前的日記:5月1日,山姆大叔的小提琴越拉越好,令人沉醉。到長大了,我能夠請他教拉琴,真是妙不可言。

卜勞恩一驚,翻開自我的日記本:5月1日,該死的山姆,又在拉那把破提琴,真恨不得衝過去砸了它。

卜勞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無語。一會兒,妻子抱着兒子回來,邊走邊説:“雖然咱家暫時沒麪包,可是有這筐土豆,照樣能夠做出豐盛美味的午餐。”卜勞恩緩緩地起身,想去迎,卻邁不開步。

那之後,卜勞恩就像變了個人,白天做鉗工,晚上則偷偷堅持畫漫畫,之後他在《柏林畫報》發表了以自我和兒子故事為原型的連環畫《父與子》,贏得了全球讀者的喜愛。其實,生活不會拋棄任何人,只要你能從內心釋放出進取向上的能量!

篇12: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我只看見晴空-福特

汽車鉅子亨利.福特在年輕時擔任過工程師的職務。

有一次他帶隊修築一條河堤,不料突然來了場暴風雨,大水淹沒了所有的機器設備,辛苦構築的工程也全遭摧毀。

當洪水退去之後,工人們望着遍地的泥濘與東倒西歪的機器,不禁悲出中來。

“你們怎樣都哭喪着臉?”福特笑着問大家。

“你自我瞧!”他們哭喪着臉説道:“遍地都是泥濘。”

“我怎樣沒瞧見?”他爽朗地説。

"這不是嗎?還有那裏。。。。。。”工作指着滿是泥漿的機器,不解地説。

“我只看出蔚藍的晴空,那上頭沒有一片泥巴,即使有,泥土又如何抗拒陽光的照射呢?不久泥土就會結塊,我們就能夠重新開動推土機了,不是嗎?”

篇13: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洛克菲勒的幸福與歡樂

洛克菲勒是美國的石油大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一段時間,當地人們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敗的競爭者將他的畫像吊在樹上泄恨,充滿火藥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湧進他的辦公室,威脅要取他的性命。他僱用了許多保鏢,防止遭人殺害。他試圖忽視這些仇視怒潮,有一次他曾以諷刺的口吻説:“你儘管踢我罵我,但我還是按我自我的方式行事。”

但他最終還是發現自我畢竟也是凡人,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也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這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醫生試圖對他偶爾的不適保密,可是,失眠、消化不良、掉頭髮、煩惱等病症是無法隱瞞的。最終,他的醫生把實情坦白地告訴了他。他僅有兩種選擇:財富、煩惱還是性命。他們警告他:必須在退休和死亡之間做一抉擇。

他選擇了退休。退休後,他學習打高爾夫球、整理庭院、和鄰居聊天、打牌、唱歌等。但他同時也開始自我反省,開始為他人着想。

簡而言之,洛克菲勒開始研究把數百萬的金錢捐出去。有時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當他向一座教堂捐獻時,全國各地的傳教士齊聲發出怒吼:“腐敗的金錢!”

但他繼續捐獻。在獲知密歇根湖岸的一家學院因為抵押權而被迫關掉時,他立刻展開援助行動,捐出數百萬美元去援助那家學院,將它建設為目前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家。

他也盡力幫忙黑人,幫忙完成黑人教育家華盛頓.卡丈的志願。當著名的十二指腸蟲專家史太爾博士説:“只要價值五角錢的藥品就能夠為一個人治癒這種病--但誰會捐出這五角錢呢?”洛克菲勒捐出數百萬美元消除十二指腸蟲,消除了這種疾病。然後,他又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成立了一個寵大的國際性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消滅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掃除文盲等工作。

洛克菲勒的善舉不僅僅平息了人們對他的憎恨,並且產生了更為神奇的效果:許多人開始讚揚他、敬仰他,有的受了他恩惠的人甚至對他感激涕零。

這時,疾病也漸漸遠離了洛克菲勒,他感到了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篇14: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鏟馬糞的小里根

里根是美國的第40任總統,他的樂觀和自信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這種性格來源於他的少年時代。

當里根還是一個小男孩兒的時候,有一次,父母把他鎖在一間堆着馬糞的屋子裏,要他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辛。一段時間後,父母有些放心不下,就到屋裏去看他。哪料到,他非但沒有哭鬧,反而興致勃勃地鏟着那些馬糞。他對着驚訝的父母興奮地説道:“周圍這麼多馬糞,我明白,在這附近的什麼地方,準有個小馬駒”。

這個尋找小馬駒的男孩兒就在樂觀的情緒中一天天長大,雖然他的家庭從未富裕過,甚至在蕭條時期幾乎破產,但在里根的記憶中,生活大都是幸福完美的。即使是在總統大選中遇到挫折,前景黯淡時,里根仍堅持着他的樂觀。

篇15:樂觀事例

進取的桑蘭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17歲的中國體操隊隊員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

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並且是頭先着地。

這個笑容甜美的姑娘來自浙江寧波,1993年進入國家隊,個性温順,但在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説:“桑蘭表現得十分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明白自我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説:“我對自我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期望。”

篇16:樂觀事例

始終樂觀的蘇格拉底

古希臘的大哲學者蘇格拉底還是單身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齊住在一間僅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裏。儘管生活十分不便,可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齊,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説“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能夠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裏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可是他每一天仍然很快活。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教師。和這麼多教師在一齊,時時刻刻都能夠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一棟大樓裏。這棟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裏環境是最差的,上頭老是往下頭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和雜七雜八的髒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貌,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子,也感到高興嗎?”

“是啊!你不明白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氣;朋友來訪容易,用不着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異常讓我滿意的是,能夠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兒,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啊,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説。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的一層的房間給了一們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可是他每一天仍是快歡樂樂的。

那人又故意問他:“先生,住七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啊?”

蘇格拉底説:“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僅舉幾例吧:每一天上下幾次,就是很好的鍛鍊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頂干擾,白天黑夜都十分安靜。”

之後,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教師總是那麼快歡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啊!”

柏拉圖説:“決定一個人心境的,不在乎環境,而在於心境。”

篇17:樂觀事例

樂觀的拿破崙

拿破崙在一次與敵軍作戰時,遭遇頑強的抵抗,隊伍損失慘重,形勢十分危險。拿破崙也因一時不慎掉入泥潭中,被弄得滿身泥巴,狼狽不堪。

可此時的拿破崙渾然不顧,內心僅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打贏這戰鬥。只聽他大吼一聲,“衝啊!”他手下的士兵見到他那副滑稽模樣,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但同時也被拿破崙的樂觀自信所鼓舞。一時間,戰士們羣情激昂,奮勇當先,最終取得了戰鬥的最終勝利。

無論在任何危急的困境中,都要堅持樂觀進取的心態。尤其作為一個商界的領導人物,你的自信,能夠感染到無數你接觸到的人。有沒有樂觀自信的態度也直接影響到一場交易的成敗與否。

篇18: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只是斷了一根琴絃——歐爾·布里

在巴黎舉辦的一場大型音樂會上,人們正如痴如醉地傾聽著名的小提琴家歐爾·布里美妙絕倫的演奏。突然,正全神貫注的布里心一顫——它發現小提琴的一根絃斷了。但遲疑沒有超過兩秒,他便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繼續面帶微笑地一曲接一曲地演奏。觀眾們和布里一齊沉浸在那些優美的旋律當中,整場音樂會十分成功。

終場時,歐爾·布里興奮地高高舉起小提琴謝幕,那根斷掉的琴絃在半空中很醒目地飄蕩着。全場觀眾驚訝而欽佩地報以更為熱烈的掌聲,向這位處變不驚、技藝高超的音樂家致以深深的敬意。

應對記者的“何以能夠堅持如此鎮定”的提問,歐爾·布里一臉簡便道:“其實那也沒什麼,只可是是斷了一根琴絃,我還能夠用剩下的琴絃繼續演奏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許多遭受不幸的人生,依然能夠是美麗無憾的。”

布里睿智的回答與他卓然的表演一樣精彩——“只可是是斷了一根琴絃”,向世人傳遞的是從容,是樂觀,是灑脱,是心頭不肯失落的信念,是命運在握的強者充滿自信的宣言,是坦然前行的智者應對歲月中那些風雷電雨自豪的迴應。

篇19:樂觀事例

羅斯福的豁達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家中被盜,丟失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

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多謝你來安慰我,我此刻很平安,感激生活。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篇20:樂觀事例

關於樂觀的名人例子:跌倒時也要笑

日本著名哲學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學法國,學養厚重,著述譯著多部,人稱“東方盧梭”。1901年,他54歲時被檢出患了咽頭癌,醫生確定最多隻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氣,就必須有事可做,也可過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開始最終兩部著作的寫作。

他最終沒有活過“一年半”,但氣管被割開,“枯瘦得像仙鶴一樣”的他,卻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學術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讀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間寫的名詩《跌倒時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脛而走,流傳至今。

跌倒也要笑,是苦中作樂的頑強精神,是不屈不撓的人生態度,具有這樣的可貴品質,早晚會走出低谷,再創輝煌,即便壯志未酬,也會雖敗猶榮,雖死猶生。

篇21:樂觀事例

高貴的生命不卑微

他是黑人,1963年2月17日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貧民區。他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妹妹,父親微薄的工資根本無法維持家用。他從小就在貧窮與歧視中度過。對於未來,他看不到什麼期望。沒事的時候,他便蹲在低矮的屋檐下,默默地看着遠山上的夕陽,沉默而沮喪。

13歲的那一年,有一天,父親突然遞給他一件舊衣服:“這件衣服能值多少錢?”“大概1美元。”他回答。“你能將它賣到兩美元嗎?”父親用探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會買!”他賭着氣説。

父親的目光真誠又透着渴求:“你為什麼不試一試呢?你明白的,家裏日子並不好過,要是你賣掉了,也算幫了我和你的媽媽。”

他這才點了點頭:“我能夠試一試,可是不必須能賣掉。”

他很細心地把衣服洗淨,沒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鋪在一塊平板上陰乾。第二天,他帶着這件衣服來到一個人流密集的地鐵站,經過6個多小時的叫賣,他最終賣出了這件衣服。

他緊緊地攥着兩美元,一路奔回了家。以後,每一天他都熱衷於從垃圾堆裏淘出舊衣服,打理好後,去鬧市裏賣。

如此過了十多天,父親突然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想想,這件衣服怎樣才能賣到20美元?”怎樣可能?這麼一件舊衣服怎樣能賣到20美元,他頂多只值兩美元。

“你為什麼不試一試呢?”父親啟發他,“好好想想,總會有辦法的。”

最終,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請自我學畫畫的表哥在衣服上畫了一隻可愛的唐老鴨與一隻頑皮的米老鼠。他選擇在一個貴族子弟學校的門口叫賣。不一會兒,一個開車接少爺放學的管家為他的小少爺買下了這件衣服。那個十來歲的孩子十分喜愛衣服上的圖案,一高興,又給了他5美元的小費。25美元,這無疑是一筆鉅款!相當於他父親一個月的工資。

回到家後,父親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能把他賣到200美元嗎?”父親目光深邃,像一口老弗幽幽地閃着光。

這一回,他沒有猶疑,他沉靜地接過了衣服,開始了思索。

兩個月後,機會最之後了。當紅電影《霹靂嬌娃》的女主演拉佛西來到了紐約宣傳。記者招待會結束後,他猛地推開身邊的保安,撲到了拉佛西身邊,舉着舊衣服請她籤個名。拉佛西先是一愣,可是立刻就笑了。我想,沒有人會拒絕一個純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暢地簽完名。他笑了,黝黑的面龐,潔白的牙齒:“拉佛西女士,我能把這件衣服賣掉嗎?”“當然,這是你的衣服,怎樣處理完全是你的自由!”

他“哈”的一聲歡呼起來:“拉佛西小姐親筆簽名的運動衫,售價200美元!”經過現場競價,一名石油商人出1200美元的高價收購了這件運動衫。

回到家裏,他和父親,還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歡。父親感動得淚水橫流,不斷地親吻着他的額頭:“我原本打算,你要是賣不掉,我就找人買下這件衣服。沒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

一輪明月升上夜空,透過窗户柔柔地灑了一地。這個晚上,父親與他抵足而眠。

父親問:“孩子,從賣這3件衣服中,你明白什麼了嗚?”

“我明白了,您是在啟發我,”他感動地説,“只要開動腦筋,辦法總是會有的。”

父親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你説得不錯,但這不是我的初衷。”

“我只是想告訴你,一個只值一美元的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起來,何況我們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對生活喪失信心呢?我們只可是黑一點兒、窮一點兒,可這又有什麼關係?”

就在這一剎那間,他的心中,有一輪燦爛的太陽升了起來,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連一件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我還有什麼理由妄自菲薄呢!”

從此,他開始努力地學習,嚴格地鍛鍊,時刻對未來充滿着期望!20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的名字叫——邁克爾·喬丹!

篇22:樂觀事例

獨臂美女:我的世界裏沒有不行

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在以一種近乎偏執的方式追求外形的完美。然而,有個女孩並不完美,卻成了美麗的代言人。6月8日,妮可·凱利摘得“美國小姐”愛荷華州分賽區桂冠,成為新一屆的“愛荷華小姐”。這位選美冠軍是一名殘疾人,左臂僅有半截,但她燦爛的笑容不帶一絲憂愁。

“我的確是殘疾,我參加選美,就是站出來告訴每個人,也許我們外表不一樣,説話方式、行為舉止也不盡相同,但我們都能做得很棒。”對於身體上的不完美,凱利從小到大一向都不迴避。

23年前,小凱利出生時左臂就僅有後半截。儘管如此,父母依然對她寵愛有加,凱利也所以養成了活潑樂觀的性格。小時候,每當小夥伴問凱利,為什麼她的左手僅有半截時,凱利總是坦然地開玩笑説:“另外半截被鯊魚咬掉了呀。”從小就習慣被別人注視的她,比一般孩子更加大膽、勇敢,不管是男孩的項目——棒球,抑或是女孩喜歡的跳舞,凱利幾乎樣樣擅長。“我的世界裏就沒有‘不行’兩個字,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嘗試的。”就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凱利發現了自我的興趣和熱情所在——舞台。“在舞台上,我能夠抬頭挺胸、自信滿滿地做自我。在那裏,我允許別人盯着我看個夠。”

2012年5月,凱利從內布拉斯加大學導演和戲劇管理專業畢業。她先是奔赴紐約,在百老匯的曼哈頓劇院實習,後又到芝加哥古德曼劇院實習。她渴望有一天,能在百老匯擔任舞台監督。

凱利以前從未想過自我會登上選美的舞台。“我根本沒憧憬過這條路。”雖然如此,當她得知選美比賽的消息時,這位從不拒絕嘗試的女孩自然也不會錯過。“當時我想,為什麼不呢?這樣更多的人就能聽到我的聲音。我覺得我能夠做到,也會樂在其中。”2013年2月,凱利開始為選美緊鑼密鼓地訓練。

4個月中,除了遵守嚴格的飲食規律外,凱利的訓練無微不至,從穿高跟鞋走路、回答問題,到髮型、服飾、拍照姿勢,甚至包括笑容的幅度。

凱利的努力沒有白費。歷時3天的比賽中,凱利的陽光、樂觀與機智一次次讓評委刮目相看。才藝表演時,她以高亢的嗓音唱出音樂劇《女巫前傳》的經典曲目《反抗引力》,全場彷彿聽到了她的心聲:“我要反抗引力騰飛,誰也不能阻止我。我不要再認命,就因為別人都説本應如此。也許有些事我改變不了,但若不去試,我怎樣能確定!”

榮膺“愛荷華小姐”之後,凱利迅速被CNN(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ABC(美國廣播公司)等知名媒體包圍,要求採訪,都被凱利拒絕。她説:“之所以參賽,我是要證明:殘疾人和普通人一樣,普通人做得到的,殘疾人也做得到。我會像以往的‘愛荷華小姐’一樣為代表本州競爭‘美國小姐’盡最大努力。”今年9月,凱利將前往新澤西州大西洋城參加“美國小姐”總決賽。

“美國小姐”賽事已經舉辦92年。13年前,天生沒有左手的女孩沃希吉爾當選“愛荷華小姐”,雖然沒有在總決賽奪冠,但她在事業上獲得了成功。不久前,她剛剛被授予傑弗遜獎,這個獎項專門獎勵那些為社區和公共服務做出貢獻的人。

對凱利來説,無論“美國小姐”還是“愛荷華小姐”,都只是一個起點,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篇23:樂觀事例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異常新生

坐落在英國北愛爾蘭首府的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其教學和科研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是英國曆史最悠久的十所大學之一。2013年2月,這所世界級名校向中國重慶的一位異常考生髮出了電子錄取通知書。那麼,這位考生究竟有哪些異常之處呢?

第一個異常之處在於,這位考生的英語完全是自學而成。是的,因為情景特殊,這位考生所在學校的課程和普通中國小不一樣,他和同學們從五年級開始學解剖學;到了國中,開始學習按摩和中醫基礎理論,而普通人從國小就開始學習的英語課,在那裏並沒有開設。

2001年,他考進一所特殊的大學,名義上有英語,但實際上他還是沒有學到什麼,英語水平跟國中差不多。2009年,已經工作三年的他,萌生出國深造的想法,硬是辭掉穩定工作,在家自學英語整整三年,並且三次進入雅思考場,在滿分為9分的考試中,分別考出一個6分和兩個6.5分的成績,獲得了出國留學的申請資格。也許有人會説:世界上自學英語成才的人多的是,這根本算不了什麼。那好,我們看看他的第二個異常之處。

他以往一個人在為其單獨設立的考場裏參加雅思考試,他所使用的是一種被轉換成適應他生理特點的特殊版本的試卷,普通版本僅有10頁,而他的特殊版本則有厚厚的100頁。本來限時三小時的考試,由於他答題方式的特殊,被延長到十二小時,從早上9點一向考到晚上9點,監考官換了好幾撥。

他不僅僅是在考試中這麼艱難,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他都無比艱難,完全是依靠頑強的毅力“摸索”着走過來的。是的,在他出生的時候,他就先天性雙眼失明,被黑暗包圍的他渴望心靈的明亮,強烈的求知慾從小就佔據了他的心靈。

一路走來,艱難可想而知。異常是在自學英語過程中,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找來《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四處尋找能夠將教材打印為盲文的地方,經多方求助,聯繫到重慶圖書館,才算解決了問題。

對於一個殘疾者而言,能夠艱難地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可是,他還有第三個異常之處,那便是: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他永不滿足。工作三年後,他並沒有像很多人那樣滿足於安穩,而是有更大的夢想與追求,他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學習國外先進的東西,他想學成歸國後能夠為殘疾人多做點事情。

為了這個夢想,他毅然割捨下穩定的工作,他向利茲大學、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等6所國外大學遞交了入學申請,並最終被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錄取。他説:“作為一個盲人,去國外學習,我想問題肯定會有,但我相信解決的辦法也會有。做每一個決定都是有風險的,有可能一無所獲、耽誤青春,可是不能因為冒險就不去做事。成不成功不由自我決定,但做不做是自我決定的。”

這個異常的人叫鄭建偉。一位不斷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英雄,他是一個真正的強者!也許,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所看中的,正是他身上的這些異常之處吧。

篇24:樂觀事例

上帝不會拋棄每一個人

童年本應當是一個人最幸福、最歡樂的時光,然而不幸的是,他卻患上了一種名叫骨結核的病。由於發現不及時,加上家裏貧困,未能得到良好的治療,結果導致膝蓋永久僵硬,成為了殘疾人。

小小年紀的他,不光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還要承受心靈上的折磨,未來對於他來説,簡直一片黑暗。每每看到別人蹦蹦跳跳,活躍在運動場上時,他的心就如同被刀絞一樣難受。他覺得自我是這個世上最不幸、最可憐的人,活在世上,除了給父母和社會帶來拖累外,根本沒有絲毫的益處。關心他的人看到他這個樣貌,都不免歎息,心想,這個孩子完了,也許一生都要依靠父母養活。

有一次,他絕望地對母親説:“媽媽,你讓我死了算了,我活着有什麼意義呢?只會給你們帶來麻煩。”

兒子的請求,讓母親的心都快碎了。説實在的,母親的心裏比他還要痛苦,因為孩子的不幸到了母親那裏,常常是要加倍的。母親的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但她強忍着沒讓它落出來,因為母親明白,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鼓舞和温暖,而不是悲痛和眼淚。母親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鄭重其事地問:“孩子,你聽説過上帝造人嗎?”他點了點頭。

母親又之後説:“孩子,其實,上帝是很公平的,他造就了你這方面的優點,就必須會造就你那方面的缺點。比如,上帝賜予了你智慧的頭腦,就可能不會再賜予你漂亮的面孔;賜予了你強健的體魄,就可能不會再賜予你細膩的思想;賜予了你動聽的歌喉,就可能不會再賜予你敏捷的身手……

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優點,但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缺陷。大可不必為自我的優點沾沾自喜,也大可不必為自我的缺陷自暴自棄。每個人都有他自身存在的價值,有的人在科學上作出貢獻,有的人在文藝上作出貢獻,有的人在體育上作出貢獻,有的人在建築上作出貢獻……雖然你的雙腿殘疾了,但那只是上帝跟你開的一個小小的玩笑,相信他必須會在其它方面補償你的。”

聽了母親的訴説,他的靈魂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心裏立刻充滿了陽光,原先上帝沒有拋棄自我,活着是有價值的,是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從那以後,他不再為身體的殘疾自卑、煩惱,而是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和學習。多年後,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並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他就是191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獲得者羅伯特·巴雷尼。巴雷尼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隨便輕視自我,也不要向命運妥協,更不要輕言放棄,即使你是一個不完整的人。世上之事,沒有絕對的可能,但也沒有絕對的不可能,奮鬥能夠改變一切,能夠彌補身體上的缺陷。

篇25:樂觀事例

樂觀,讓夢想飛翔

小時候,每次考試之後,總有幾個成績不夢想的女孩哭得一塌糊塗,急得周圍的同學們搜腸刮肚地想法子勸解。她卻是個例外。成績一向突出的她即使偶爾失手,大家也絲毫看不到她的失落和難過,掛在她臉上的始終是開心爽朗的微笑。時間一久,班裏的同學都明白了一個事實—想讓太陽從西邊出來有可能,想讓她放棄自我的樂觀根本不可能!

幾個要好的女同學私下裏問過她:“你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不悲痛啊?怎樣就沒看見你哭過鼻子呢?”她臉上仍舊掛着蜜一般的微笑:“誰也不能時時刻刻都出類拔萃,只要我盡力做到了最好的自我,那就夠了。全力以赴地付出過,剩下的就是樂觀地應對生活。”

之後,她身患重病的父親去世了,家裏的生活一度拮据到了極點,有時候一天只能用一個麪包勉強充飢。然而,即使應對如此惡劣的環境,擦乾眼淚的她仍舊面帶笑容繼續生活,並且在學業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十幾年之後,已經成為上海電視台當家花旦的她,生活有了巨大改變—擁有一份人人羨慕的職業,還買了自我房子,事業、生活一帆風順。就在此時,中央電視台突然向她發出了邀請。一方面是已經擁有的不小的成功,依靠幾年辛苦打拼才積攢下的人脈和地位;一方面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卻要面臨着一切從零開始的挑戰。經過慎重研究之後,她還是毅然選擇北上,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中央電視台開始了新的打拼。

剛剛來到北京那會兒,是她人生最低落、最壓抑的一段日子。在那段最苦最難的日子裏,她沒發過一句牢騷,也沒有絲毫的抱怨。她告訴家人和朋友,自我已經盡全力做到最好的自我了,如果不能成功,也該簡便歡樂地去應對。她的樂觀感染了身邊所有的人,大家不再多説什麼,只是力所能及地多給她一些幫忙。

很快,人們開始被電視裏一個叫歐陽夏丹的女孩吸引了。她俏皮的語言、樂觀的性格、專業的主持本事,給越來越多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累得幾乎虛脱,還在調侃着“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圈,我把它奉獻給《第一時間》”的女孩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成為央視知名主持人。

“氣球裏充滿了比空氣輕的氫氣,它才能飛上天空。”在談到自我成功經歷的時候,歐陽夏丹用一句話來總結自我:“我的身體裏充滿了歡樂簡便的生活理念,所以我能飛翔。”

【小編簡評】

樂觀事例 優選25個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樂觀事例範文。

【網友評價】

結構把握的很好,很合適用來做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