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歇後語的簡介和由來【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8W

關於歇後語的簡介和由來【新版多篇】

歇後語的由來 篇一

歇後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它集詼諧幽默於一體,讀了之後往往能令人會心地一笑。歇後語集中反映了人民羣眾的聰明才智。

歇後語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得最的語言文化之一,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膾炙人口,為廣大羣眾所喜聞樂見。

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説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如:

一個巴掌打不響——孤掌難鳴

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

歇後語最大的特點是諧音和比喻,如: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擀麪杖吹火——一竅不通

歇後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會意,通過會意後再進行概念擴充和延伸,如:

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在一般的語言中。通常只要説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有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表現,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説,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後語。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當時流行在民間的俗語,是出於一般人民的生活經驗。這類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相信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在研究歇後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後語列入“藏詞”格一節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後語源起於“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關於歇後語的分類,向無定説。何況還有不少歇後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要劃分得十分科學,是比較困難的。

為了便於查閲,我們將歇後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餘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分為四類。

第一,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目(木)中無人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饒有興味。

第二,喻事類。如:

弄堂裏搬木頭——直來直去

冷水發麪——沒多大長勁

這類歇後語,是用實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瞭解,也自然能領悟後半截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如:

秋後的螞蟻——蹦達不了幾天

棋盤裏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後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作比方。瞭解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類。如

楚霸王舉鼎——力大無窮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類歇後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説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項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瞭然。,説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

歇後語的由來 篇二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

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説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説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

《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

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意思就是説,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

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

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

”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本站收錄了約10000餘條歇後語,可按第一個字的第一個拼音字母進行組織和排序,利於查找。

您可以點擊頁頭的拼音字母進入。

同時我們還整理了按歇後語的前半句中第一個字分組排行和按歇後語的後半句中第一個字分組排行。

歇後語的歷史由來 篇三

在《水滸傳》中有眾多人物被作者塑造的神乎其神,風華絕代,後世無法超越。比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劉備的心地仁慈,還有一位就是關羽的刀法之精湛堪稱絕世無雙。關於關於的刀民間還流傳着一則歇後語予以紀念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釋】

在武聖關公(關羽)面前耍弄大刀,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自我賣弄。

【近義詞】

自不量力、班門弄斧、自賣自誇

【故事由來】

關公面前耍弄大刀,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班門弄斧自我賣弄。關於這個俗語的由來民間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周倉開始並沒有保關公,是在趙雲的帳下聽令。有一次,軍中操演武藝,周倉耍了一趟大刀,兵將齊聲叫好,連趙雲也誇獎了他幾句。這下週倉驕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着胸脯子吹開了:“嘿!軍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願給他拉馬拽蹬!”有個兵見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將他説:“周哥你先別吹,你要是敢和關二爺比試比試,兄弟就算服你啦!”周倉還沒見過關公,可聽説過關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關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勁兒就來了。他把大馬一提溜,甩開大步,找關二爺見高低去啦。關老爺正在府中看兵書呢,忽聽周倉在門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雖説沒見過周倉,可也沒少聽四弟趙雲説他武藝高強、為人正直,就是太魯莽,是屬炮仗的,一點就炸。所以不和他一般見識,只是微微一笑。誰知周倉不知天高地厚,認為關二爺怕了他,就一口一個“膽小鬼”地直損關二爺。關二爺的脾氣也暴躁,當下就火兒啦。只見他把兵書一撂,掖了掖戰袍,大步跨出府門順手從門衞手中拿了一條長槍,以槍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倉比試起來。周倉哪兒是他的對手呢?被關二爺撥拉了一溜跟頭!周倉這才知道天外有天,從心裏服氣啦。他當下跪在二爺面前,把手中的青龍寶刀捧過頭頂,大聲説道:“好刀要給好漢使,二爺!老周算服您啦,把這寶刀送給您,今後咱老周就給二爺拉馬拽蹬、扛大刀啦!”關二爺見他真是條漢子,非常喜歡他的直爽勁兒,當下就收了他。自打那後,周倉就給關二爺扛大刀片子啦。“關公門前耍大刀”這句俗語,也就這麼流傳下來。

【相關人物——關羽】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今山東臨猗西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他跟隨昭烈帝劉備東征西討,輔佐劉備打下半壁江山。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鎮守荊州的關羽北伐曹魏,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將曹魏大將曹仁圍困於樊城,一度威震華夏。但是,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羽進不能克襄陽,退不能保荊州,大軍在回救荊州路上紛紛潰散,關公本人也被俘遭到殺害。(。)

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長篇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也對關羽的事蹟多有描寫,在《演義》中關羽被描寫為“五虎大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以下為一些常用的歇後語: 篇四

啞巴吃黃蓮——有苦説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説不清

光棍佬教仔——宜莫貪

財到光棍手——一去無回頭

盲人吃湯丸——心中有數

丈二和尚——不著頭腦

禮義廉——無恥

泥水佬開門口:過得自己過得人

偷雞不成——蝕把米,即不僅沒有佔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損失

茅坑裏扔炸彈——激起民糞(憤)

閻王爺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見於粵語的歇後語——

牛皮燈籠——點極唔明

牀下底劈柴——撞板,即闖禍、出亂子

老婆擔遮——陰公,即可憐

老公撥扇——悽涼(妻涼),即可憐

單眼佬老婆——一眼睇曬

冬錢臘鴨——得個睇字

隔夜油炸鬼——無火氣

番薯跌落風爐——該燴

濕水欖核——兩頭唧

水瓜打狗——唔見咁截

無掩雞籠——自出自入

白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燒旗桿——有排長炭(歎)

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

結他無線(濕水棉花)——無得彈,即無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討厭

賣魚佬沖涼/賣魚佬洗身——無聲(腥)氣

船頭尺——度水

亞蘭嫁亞瑞——累鬥累

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舉埋年結:算數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開花(忽=屁股;烈=裂)

吞金滅宋(金=借喻買菜的錢;宋=餸=菜)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他在前面一種烈性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 篇五

例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傢——盡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炭(歎,即享受)

糞坑關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