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遊記散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4W

經典遊記散文【新版多篇】

經典遊記散文 篇一

平生最喜歡遊山逛水。這幾年來,很改了不少閒情逸致,只在這山水上頭,卻還依舊。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興安嶺上起伏不斷的綠沉沉的林海,那開滿了各色無名的花兒的廣闊的呼倫貝爾草原,以及那舉手可以接天的險峻的華山……,曾給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發起多少變幻的感情。一到這些名山大川異地勝景,總會有一種奇怪的力量震盪着我,幾乎忍不住要呼喊起來:“這是我的偉大的、親愛的祖國——。” 然而在足跡所到的地方,也有經過很長久的時間,我才能理解,欣賞的。正像看達文西的名畫《永遠的微笑》,我曾看過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裏,在看過多少遍之後,一次又拿來把玩,忽然發現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線條,那手的表情,是這樣無以名狀的美,只覺得眼淚直湧上來。山水,也是這樣的,去上一次兩次,可能不會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過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我要説的地方,是多少人説過寫過的杭州。六月間,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來,已經有九年了。這九年間,我竟沒有説過西湖一句好話。發議論説,論秀媚,西湖比不上長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論宏偉,比不上太湖,煙霞萬頃,氣象萬千——。好在到過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還有多少謬論。

奇怪得很,這次卻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並不是好時候,沒有花,沒有雪,沒有春光,也沒有秋意。那幾天,有的是滿湖煙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濛。西湖,彷彿在半醒半睡。空氣中,瀰漫着經了雨的梔子花的甜香。記起東坡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便想東坡自是最瞭解西湖的人,實在應該仔細觀賞,領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樣,匆匆的來又匆匆的去。幾天中我領略了兩個字,一個是“綠”,只憑這一點,已使我流連忘返。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着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峯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峯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裏。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覺得遍體生涼,心曠神怡。亭旁溪水琮淨,説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閒。不能一一去説。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着走着,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佈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佈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這種綠苔,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地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於水上,或婉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着腳告訴你,春天來了。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着,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從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遠山青中帶紫,如同凝住了一段雲霞。波平如鏡,船兒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槳聲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靜。一會兒搖船的姑娘歇了槳,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見她向水中一摸,順手便帶上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她自己只微笑着,一聲不出,把魚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連連説,這怎麼可能?上岸時,又回頭看那在濃重暮色中變得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湖水,驚歎道:“真是個神奇的湖!” 我們整個的國家,不是也可以説是神奇的麼?我這次來領略到的另一個字,就是“變”。和全國任何地方一樣,隔些時候去,總會看到變化,變得快,變得好,變得神奇。都錦生織錦廠在我印象中,是一個狹窄的舊式的廠子。這次去,走進一個花木葱蘢的大院子,我還以為找錯了地方。技術上,管理上的改進和發展,就不用説了。我看到織就的西湖風景,當然羨慕其織工精細,但卻想,怎麼可能把祖國的錦繡河山織出來呢?不可能的。因為河山在變,在飛躍!最初到花港時,印象中只是個小巧曲折的園子,四周是一片荒蕪。這次卻見變得開展了,加上好幾處綠草坪,種了許多叫不上名字來的花和樹,頓覺天地廣闊了許多,豐富了許多。那在新鮮的活水中游來游去的金魚們,一定會知道得更清楚吧。據説,這一處觀賞地帶原來只有三畝,現在已有二百一十畝。我和數字是沒有緣分的,可是這次深深的記住了。這種修葺,是建設中極其次要的一部分,從它可以看出更多的東西……

更何況西湖連性情也變得活潑熱鬧了,星期天,遊人泛舟湖上,真是滿湖的笑,滿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潑熱鬧的。兩三人尋幽訪韻固然好,許多人暢談暢遊也極佳。見公共汽車往來運載遊人,忽又想起東坡的一首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形容他在密州出獵時的景象。想來他在杭州興修水利,吟詩問禪之餘,當有更盛的情景吧。那時是“傾城隨太守”,這時是每個人在公餘之暇,來休息身心,享山水之樂。這熱鬧,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麼? 希臘畫家亞拍爾曾把自己的畫放在街上,自己躲在畫後,聽取意見。有個鞋匠説人物的鞋子畫得不對,他馬上改了。這鞋匠又批評別的部分,他忍不住從畫後跑出來説,你還是隻談鞋子好了。因為對西湖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這篇小文,很可能是鞋匠的議論,然而心到神知,想西湖不會怪唐突吧?

遊記散文 篇二

在烈日的照射下,隨着蟲鳴叫聲,我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車……

起初,心中百般不情願,因為團中沒有與我同齡的孩子,未到火車站,我便感受到了一陣孤獨的涼意,然而一切都並未像我想的那麼淒涼。我很快便與吳正曦相識,因為年齡相仿,所以住在一起,我們一起玩耍,使這次遊學活動增添了很多樂趣,我也學會了許多他身上的長處。

到達浦東,我們首先前往亞洲第一的電視塔——東方明珠。它由三個大球和數個小球組成,我們在上面領略了浦東開發區的全景,欣賞了偉大祖國最為繁榮的疆土;登上第二層之後,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油然升起。當我還沉醉於美景時,無奈時間不足,我們只好揮一揮衣袖,與之告別。

第三天,我們前往了上海科技館,在機器人館中,我瞭解了每種機器人的運作原理,在興奮於眼前景象之餘,我不得不感慨祖國的科技發展之迅速。我也更加堅信創新型國家的實現,必將指日可待。

第四天是最激動,也是最累的一天。我們伴隨陽光前往上海歡樂谷,我們感受了許多刺激的遊戲項目。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大擺錘了,它高41米,最大傾角可達145度,最高時速為120公里每小時,我體驗到了失重、超重、加速、減速的刺激,那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下地後,我的雙腿有些發軟。此時回憶起來,仍然有些後怕,但也讓我增加了不少勇氣。

這次遊學使我學會了團結和堅強,同時我也領略了上海的繁榮與昌盛,上海的每一寸土地都將會激勵我更加努力學習,激勵我在未來的一天考入復旦大學……

遊記散文 篇三

一下車,五磊山的美麗便像一條魔繩,把我的心牽住了。她披着一身綠錦衣,潺潺的溪水多麼富有詩意,山頂雲霧纏綿,好似絲絲扯不斷的情誼。

遠望西方,朦朧望見了幾塊巨石,走去細看,這巨石名為“鵓鴣石”,在兩山凹陷的深溝中矗立着形狀不一,拼湊起來好像一隻頭朝東尾朝西,兩翼微張欲飛的棕色鵓鴣。據説,這大石頭原本不是如此光滑細膩,圓滑澤亮的,它原本是在山裏一塊四周稜角,滿是淤泥,醜陋不堪的石頭。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被大水從山上衝下來,在江河中被沖洗,在懸壁上被摩擦,最後“砰”地從遠處的大山上墜落到山澗,被大自然的魔術師一拼湊,便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順着彎曲的山路,我來到了一片幽靜的小樹林,在這美麗而又寧靜的小樹林裏,脱去了嘈雜紛亂的人羣,獨享這美妙時光,真是愜意。去過五磊山的人都説,石是奇的,樹是秀的。看完了五磊山的石,我正在樹林裏尋找老樹。終於,在樹林的最深處我找到了,那棵老樹名為“三角香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説,這棵楓樹在唐末宋初就被人栽下。這棵老樹見證了多少滄桑歲月啊!這棵大楓樹,樹幹粗大,要三個人才可以抱住,它向四面八方伸出粗壯結實的樹枝,綻出一簇族綠葉,為身下的野花遮陽。大楓樹的葉子每一片都藴含生命的奧祕,它們的身上佈滿了精緻細巧的紋理,緊密而又雅觀,好像一件件精緻的藝術品。

夕陽西下,黃昏的紅霞把明淨的天空渲染得美侖美奐,就像香醇的紅茶,一不小心倒在了白布上,霎時間,滿天的紅。我上了車,離開了這夢一般的山,可我的心裏,腦海裏卻滿都是那夢一般的山。

經典遊記散文 篇四

大家好!我叫巖如鈺,你們可以叫我小巖或巖導,這一次的江西廬山之旅就由我來擔任導遊,讓我為大家服務。我和你們的相遇可以用“緣”字來形容,第一,我們的相見是一種緣分,第二,如果我哪裏錯啦,希望你們大家能原諒我。

各位遊客,廬山是江西九江的名勝古蹟,它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是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去廬山當然要去廬山的三疊泉瀑布。

我們現在要去的三疊泉瀑布,要爬三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你們要小心一些,那兒台階很多,也十分陡。

我們已到入口啦,一股冷氣向我們襲來,讓我們感到不一樣的是:空氣稀薄,突然之間就會變得沉悶,有點喘不過氣來,耳朵響着忽大忽小,忽輕忽重的噪音回聲。看,不遠處就是瀑布啦,一層層薄霧就像仙女灑下的紗一樣,是不是給人一種清純的感覺?

大家快看那瀑布,此刻,你會想到什麼詩句呢?“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呀,多麼壯觀的景象啊!那瀑布的聲音,像鼓,似雷,震耳欲聾;那瀑布的樣子,如煙,如霧,讓我們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

遊客們,這個廬山三疊泉之旅就到這兒結束,十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配合,再見!

遊記散文 篇五

鴻蒙以後多少年,只有善於攀援的金絲猴來遊。以後又多少年,才來到了人。第一個來者黃帝,一來到,黃山命了名。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採藥。傳説他在三大主峯之一,海拔1840公尺的光明頂之傍,煉丹峯上,飛昇了。

又幾千年,無人攀登這不可攀登的黃山。直到盛唐,開元天寶年間,才有個詩人來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這位詩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險阻山道阻不住他。他是李白。他逸興橫飛,登上了海拔1860公尺的蓮花峯,黃山最高峯的絕頂。有詩為證: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絕頂,俯視天目鬆。李白在想像中看見,浮丘公引來了王子喬,“吹笙舞風鬆”。他還想“乘橋躡彩虹”,又想“遺形入無窮”,可見他遊興之濃。

又數百年,宋代有一位吳龍翰,“上丹崖萬仞之巔,夜宿蓮花峯頂。霜月洗空,一碧萬里。”看來那時候只能這樣,白天登山,當天回不去。得在山頂露宿,也是一種享樂。

可是這以後,元明清數百年內,極大多數旅行家都沒有能登上蓮花峯頂。汪以“從者七人,二僧與俱”,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登山隊,“一僕前持斧斤,剪伐叢莽,一僕鳴金繼之,二三人肩糗執劍戟以隨。”他們只到了半山寺,狼狽不堪,臨峯翹望,敗興而歸。只有少數人到達了光明頂。登蓮花峯頂的更少了。而三大主峯之中的天都峯,海拔只有1810公尺,卻最險峻,從來沒有人上去過。那時有一批詩人,結盟於天都峯下,稱天都社。詩倒是寫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沒有一個。

登天都,有記載的,僅後來的普門法師、雲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遊記散文 篇六

重慶渣滓洞原為人工採煤的小煤窯,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溝,地形隱蔽。1943年白公館被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關押“政治犯”遷此,於1947年4月遷回。

1947年12月,關閉半年多的渣滓洞作為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重新關人。關押人員來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進報》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員。上下川東武裝起義失敗後的被捕起義人員,最多時達三百多人。江竹筠、許建業、餘祖勝等烈士曾在此關押過。

渣滓洞看守所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放風壩,一樓一底的男牢十六間,女牢二間。為了從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鬥志,特務們特意在渣滓洞內院牆上寫“青春一去不復返,仔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迷。”、“迷津無邊,回頭是岸”,“寧靜忍耐,毋怨毋憂”的標語。外院是特務辦公室,刑訊室。外院牆上寫有訊示特務的標語“長官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長官看到、想到、聽到、做到”。

白公館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白公館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後,白公館曾改為來華美軍人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為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至解放前夕,關押的除息峯監獄撤銷後轉移來的“政治犯”如黃顯聲、許曉軒等二十餘人外,還有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劉國志、周從化、周均時、張澤後等三十人。 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為審訊,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

經典遊記散文 篇七

我在西雙版納的美妙如畫的土地上,幸運地遇到了一次真正的蝴蝶會。 很多人都聽説過雲南大理的蝴蝶泉和蝴蝶會的故事,也讀到過不少關於蝴蝶會的奇妙景象的文字記載。從明朝萬曆年間的《大理志》到近年來報刊上刊載的報道,我們都讀到過關於這個反映了美麗的雲南邊疆的獨特自己風光的具體描述。關於蝴蝶會的文字記載,由來已久。據我所知道的,第一個細緻而準確地描繪了蝴蝶會的奇景的,恐怕要算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了,在三百多年前,這位卓越的旅行家就不但為我們真實地描寫了蝴蝶羣集的奇特景象,並且還詳盡地描寫了蝴蝶周圍的自然環境。他這樣寫着:

“……山麓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洌可鑑。稍東,其下又有一樹,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匯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鈎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

這是一幅多麼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美妙奇麗的景象!無怪乎許多來到大理的旅客都要設法去觀賞一下這個人間奇觀了。但可惜的是,勝景難逢,由於某種我們至今還不清楚的自然規律,每年蝴蝶會的時間總是十分短促並且是時有變化的;而交通的阻隔,又使得有機會到大理去遊覽的人,總是難於恰巧在那個時間準確無誤地來到蝴蝶泉邊。就是徐霞客也沒有新眼看到真正的蝴蝶會的盛況;他晚去了幾天,花朵已經雕謝,使他只能折下一枝蝶樹的標本,惆悵而去。他的關於蝴蝶會的描寫,大半是根據一些親歷者的轉述而記載下來的。

我在七八年前也探訪過一次蝴蝶泉。我也去晚了。但我並沒有像徐霞客那親悵然而返。我黨還是看到了成百的蝴蝶在集會。在一泓清澈如鏡的泉水上央,環繞着一株枝葉婆娑的大樹,一羣彩色繽紛的蝴蝶正在翩翩飛舞,映着水潭中映出的倒影,確實是使人感到一種超乎常態的美麗。 以後,我遇見過不少曾經專誠探訪過蝴蝴泉的人。只有個別的人有幸到了真正的蝴蝶盛會。但是,根據他們的描述,比起記載中和傳説中所描述的景象來,已經是大為遜色了。

其實,這是毫不足怪的。隨着公路的暢通,遊人的頻至,附近的荒山僻野的開拓,蝴蝶泉邊蝴蝶的日漸減少,本來是完全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而且,如果我們揭開關於蝴蝶會的那層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説的帷幕,我們便會發現:像蝴蝶羣集這類罕見的景象,其實只不是一定的自己環境的產物;而且有些書籍中也分明記載着,所謂蝴蝶會,並不是大理蝴蝶泉所獨有的自然風光,而是在雲南的其他地方也曾經出現過的一種自然現象。比如,在清人張泓所寫的一本筆記《滇南新語》中,就記載了昆明城晨的圓通山(就是現在的圓通公園)的蝴蝶會,書中這樣寫道: “每歲孟夏,蛺翻隨風,繽紛五彩,錦色爛然,集必三日始去究不知其去來之何從也。餘目睹其呈奇不爽者蓋兩載。” 張泓是乾隆年間人,他自然無法用科學道理來解釋他在昆明看到的奇特景象;同時,由於時曠日遠,現在住在昆明的人恐怕也很少有人聽説過在昆明城裏有過這種自然界的奇觀。但是,張泓關於蝴蝶會的繪影繪色的描寫,卻無意中為我們印證了一件事情:蝴蝶的集會並不只是大理蝴蝶泉所獨有的現象,而是屬於一種雲南的特殊自然環境所特有的自然現象,屬於一種氣候温煦、植物繁茂、土地肥腴的自然境界的產物。由此,我便得出了這樣一個設想:即使是大理的蝴蝶逐漸減少了(正如歷史上的昆明一樣),在整個雲南邊疆的風光明麗的錦繡大地上,在蝴蝶泉以外的別的地方,我們一定也不難找到如像蝴蝶泉這樣的詩情濃郁的所在的。

這個設想,被我不久以前在西雙版納旅途中的一次意外的奇遇所證實了。

於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我看到了一次真正的蝴蝶會,一次完全可以和徐霞客所描述的蝴蝶相媲美的蝴蝶會。 西雙版納的氣候是四季長春的。在那裏你永遠看不到植物雕敝的景象。但是,即使如此,春天在那進而也仍然是最美好的季節。就在這樣的季節裏,在傣族的潑水節的前夕,我們來到了被稱為西雙版納的一顆“綠寶石”的橄欖壩。

在這以前,人們曾經對我説:誰要是沒有到過橄欖壩,誰就等於沒有看到真正的西雙版納。當我們剛剛從瀾滄江的小船踏上這片密密地覆蓋着濃綠的植物層的土地時,我馬上就深深地感覺到,這些話是絲毫也不誇張的。我們好像來到了一個天然的巨大的熱帶花園裏。到處都是一片濃蔭匝地,繁花似錦。到處都是一片蓬勃的生氣:鳥類在永不休止地囀鳴;在棕褐色的沃土上,各種植物好像是在擁擠着、爭搶着向上生長。行走在村寨之間的小徑上,就好像是行走在精心培植起來的公園園林蔭路上一樣,只有從濃密的葉隙中間,才能偶爾看到烈日的點點金光。我們沿着瀾滄江邊的一連串村寨進行了一次遠足旅行。 我們的訪問終點,是背倚着江岸、緊密接連的兩個村寨——曼廳和曼扎。當我們剛剛走上江邊的密林小徑時,我就發現,這裏的每一塊土地,每一段路程,每一片叢林,都是那樣地充滿了儂麗的熱帶風光,都足以構成一幅色彩斑讕的絕妙風景畫面。我們經過了好幾個隱藏的在密林深處的村寨,只有在注意尋找時,才能從樹叢中發現那美麗精巧的傣族竹樓。這裏的村寨分佈得很特別,不是許多人家聚成一片,而是稀疏地分散在一片林海中間。每一幢竹樓周圍都是一片豐饒富庶的果樹園;家家户户的庭前窗後,都生長着枝葉挺撥的椰子樹和檳榔樹,綠蔭蓋地的芒果樹和荔枝樹。在這裏,人們用垂實累累的香蕉樹作籬笆,用清香馥郁的夜來香作圍牆。被果實壓彎了的柚子樹用枝葉敲打着竹樓的屋檐;密生在枝椏間的菠蘿蜜散發着醉人的濃香。

我們在花園般的曼廳和曼扎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我們參觀了曼扎的辦得很出色的託兒所;在那裏的整潔而漂亮的食堂裏,按照傣族的習慣,和社員們一起吃了解餐富有民族特色的午飯,分離了社員們的富裕生活的歡快。我們在曼廳旁聽了為佈置甘庶和雙季稻生產而召開的社長聯席會,然後懷着一種充實的心境走上了歸途。 我們走的仍然是來時的路程,仍然是那條濃蔭遮天的林中小路,數不清的奇花異卉仍然到下散發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在路邊的密林裏,響徹着一片鳥鳴和蟬叫的嘈雜而又悦耳的合唱。透過樹林枝幹的空隙,時時可以看到大片的平整的田疇,早稻和許多別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秧苗正在夕照中隨風盪漾。在村寨的邊沿,可以看到具葉林蔭道菩提林的巨人似的身姿,在它們的廕庇下,佛寺的高大的金塔和廟頂在閃着耀眼的金光。

一切都和我們來時一樣。可是,我們又似乎覺得,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來時有些異樣,終於,我們發現了一種來時所沒有的新景象:我們多了一羣新的旅伴——成羣的蝴蝶。在花叢上,在枝葉間,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三五成羣的彩色蝴蝶在迎風飛舞;它們有的在樹叢中盤旋逗留,有的卻隨着我們一同前進。開始,我們對於這種景象也並不以為奇。我們知道,這裏的蝴蝶的美麗和繁多是別處無與倫比的;我們在森林中經常可以遇到彩色的斑讕的蝴蝶和人們一同行進,甚至連續飛行幾里路。我們早已養成了這樣的習慣:習於把成羣的蝴蝶看作是西雙版納的美妙自然景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了。

但是,我們越來越感到,我們所遇到的景象實在是超過了我們的習慣和經驗了。蝴蝶越聚越多,一羣羣、一堆堆從林中飛到路徑上,並且結隊成夥地在向着我們要去的方向前進着。它們上下翻飛,左右盤旋;它們在花叢樹影中飛快地煽動着彩色的翅膀,閃得人眼花繚亂。有時,千百個蝴蝶擁塞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使我們不得有用樹枝把它們趕開,才能繼續前進。

就這樣,在我們和蝴蝶羣的搏鬥中走了大約五里路的路程之後,我們看到了一個奇異的景色。我們走到一片茂密的木貝樹林邊;在一塊草坪上面,有一株碩大的菩提樹,它的向四面伸張的枝丫和濃茂的樹葉,好像是一把巨大的陽傘似地遮蓋着整個劃坪。在草坪中央的幾方丈的地面上,彷彿是密密地叢生着一片怪的植物似地,聚集着數以萬計的美麗的蝴蝶,好像是一座美麗的花壇一樣,它們互相擁擠着,攀附着,重疊着,面積和體積都在不斷地擴大。從四面八方飛來的新的蝶羣正在不斷地加入進來。這些蝴蝶大多數是屬於一個種族的,它們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綠色的,這使它們在停亻寧不動就像是綠色的小草一樣,它們翅膀的正面卻又是金黃色的,上面還有着美麗的花紋,這使它們在撲動翅翼時又像是朵朵金色的小花。在它們的密集着的隊伍中間,彷彿是有意來作為一種點綴,有時也飛舞着少數的巨大的黑底紅花身帶飄帶的大木蝶。在一剎那間,我們好象是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在我們的眼前,在我們四周,在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妙的自然景色中間,到處都是密密匝匝、層層疊疊的蝴蝶;蝴蝶密集到這種程度,使我們隨便伸出手去例可以捉到幾隻。天空中好像是雪花似地飛散着密密的花粉,它和從森林中飄來的野花和菩提的氣息混在一起,散出了一種刺鼻的濃香。

面對着這種自然界的奇景,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目瞪口呆了。站在千萬只翩然飛舞的蝴蝶當中,我們覺得自己好像是有些多餘的了。而蝴蝶卻一點也不怕我們;我們向它們的密集的隊伍投擲着樹枝,它們立刻轟湧地飛向天空,閃動着彩色繽紛的翅翼,但不到一分鐘之後,它們又飛到草地上集合了。我們簡直是無法干擾他們的參與盛會的興致。 我們在這些集成陣的蝴蝶前長久地觀賞着,讚歎着,簡直是流連忘返了。在我的思想裏,突然閃過了一個念頭:難道這不正是過去我們從傳説中聽到的蝴蝶會麼?我們有人時常慨歎着大理蝴蝶泉上的蝴蝶越來越小了,但是,在祖國邊疆的無限美好無限豐饒的土地上,不是隨處都可以找到它們歡樂聚會的場所麼?

當時,我們這些想法自然是非常天真可笑的。我根本沒有考慮到如何為我所見到的奇特景象去尋求一個科學解釋(我覺得那是昆蟲學家和植物學家的事情),也沒有考慮到這種蝴蝶羣集的現象,對於我們的大地究竟是一種有益的還是有害的現象。我應當説,我完全被這片童話般的自然影象所陶醉了;在我的心裏,僅僅是充溢着一種激動而歡樂的情感,並且深深地為了能在我們祖國邊疆看到這樣奇麗的風光而感到自豪。我們所生活、所勞動、所建設的土地,是一片豐富,多麼美麗,多麼奇妙的土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