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愛國的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1W

愛國的故事【多篇】

愛國故事 篇一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後來他出國深造,在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隻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這隻銀瓶一直伴隨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蕭邦病重垂危,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

愛國故事 篇二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年少時家貧但非常好學,對天下有自己的抱負追求,常常勉勵自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在樂。”。

范仲淹在二十多歲離開家,來到應天府書院苦讀學習。五年之後考取了進士。做官之後,范仲淹一直在低職位上徘徊,沒有權力參與國家大事,自己的才華始終無法得到展示。在三十四歲時,他向上級毛遂自薦,以圖大展宏圖。鹽水治水的成功證明了范仲淹的才華,這一舉動深得百姓的好評。

在位期間,范仲淹大膽直言,抨擊時弊,幾度遭到了貶職。出任祕閣校理,幾次批評章獻太后垂簾聽政的弊端,因此被貶為通判。等章太后去世後,范仲淹任左司諫,因批評仁宗荒地廢除皇后被貶到睦州。在任國子監時因批評宰相呂夷簡用人不當,再次被貶。

任職期間范仲淹還通過自己的才幹修復了同西夏的關係,使得邊關外無一失。由於在邊關抵禦外來侵略立下的汗馬功勞,范仲淹被提升為參知政事,這個升遷為他實現自己的改革理想創造了條件。

范仲淹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詔條陳十事》的改革方案,但沒到一年,就慘遭夭折。原因是改革出動了保守派官僚的自身利益,在奸臣和宦官勾結下,改革以失敗而告知。范仲淹也因此被罷免參加政事。

范仲淹六十三歲,疾病纏身,向朝廷請求到潁州任職。可是在徐州中途,因病加重,與世長辭。

范仲淹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章,最著名的就是名篇《岳陽樓記》。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故事有很多。范仲淹家世不是很好,他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生活艱苦。但他卻樂觀向上,刻苦讀書。他年少時在應天府書院讀書的時候,晝攻夜讀,面對觀望皇帝的眾人,他沒有隨波逐流,只道:日後再見,也未必晚。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他在年少時就已目光長遠。做官後的范仲淹不辭辛勞為民治堰,整治學風,深得百姓愛戴。

范仲淹的故事中指出他官運鼎盛時期是他經晏殊推薦後任右司諫,上書言事無所畏懼,多次犯言直諫,被讒受貶,卻至死不悔,可謂“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後來李元昊稱帝謀反,他平定叛亂,駐守邊陲立功,國家卻因邊防開支過於龐大而元氣大傷。他就認真總結提出改革,還得到了皇帝的允許。但改革損害了貴族官僚的利益,他們勾結在一起在皇帝面前説傅作義的壞話,致使范仲淹被貶為知州。被貶期間的范仲淹應滕子京邀約寫下《岳陽樓記》。

而范仲淹的故事中最令人感動的是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是他一生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徐州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范仲淹的故事至此終了。他一生憂國憂民,值得後世的人們尊敬與學習。

梅蘭芳的愛國故事 篇三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以溥儀為傀儡建立滿洲政府,請梅蘭芳登台慶祝,梅蘭芳拒絕。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戰事爆發。日寇佔領上海不久,得知蜚聲世界的京劇第一名旦梅蘭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請梅蘭芳到電台講話,讓其表示願為日本的“皇道樂士”服務。梅蘭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陰謀伎倆之後,便決定儘快離滬赴港,擺脱日寇糾纏。於是他一邊給日本人帶口信説,要外出演戲,一邊攜家率團星夜乘船赴港。梅蘭芳來到香港後,深居簡出。

1941年12月下旬,日軍侵佔香港,梅蘭芳苦不堪言,擔心日本人會來找他演戲,怎麼辦?他與妻子商量後,決心採取一項大膽舉措:留蓄鬍子,罷歌罷舞,不為日本人和漢奸賣國賊演出。他對友人説:“別瞧我這一撮鬍子,將來可有用處。日本人要是蠻不講理,硬要我出來唱戲,那麼,坐牢、殺頭,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粉飾太平,妄圖把梅蘭芳請出來,率領劇團赴南京、長春、東京等地巡迴演出,梅蘭芳以牙痛為由婉言謝絕。期間為擺脱敵偽的騷擾,梅蘭芳留起了鬍鬚,對外稱病不能登台。而後日本又派漢奸朱復昌請梅蘭芳出面講幾句話,經朋友提議,梅蘭芳讓醫生給自己打了3次傷寒預防針,發起了高燒,一連幾天不退。日本人派軍醫來檢查,高至42度,才不得不放棄。然而此時梅家失去演唱的生活來源,生活窘困,梅蘭芳不得不出售自己的畫作為生,又四處借債,舉步維艱,在這樣的困境下仍然拒絕了日本人給予優越的條件。直至改革開放後,梅蘭芳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人民運動勝利才復出。

愛國故事 篇四

梁紅玉——智略之優,無愧前史

梁紅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佔籍教坊,東京人也。”後結識韓世忠,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後的慶功宴上,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奔馳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衞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

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於當年八月二十六日死於楚州抗金前線,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

愛國故事 篇五

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分析:“富貴不能淫”,物質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回歸祖國的腳步。

話題:“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人生價值”

愛國故事 篇六

察看錢學森的一生,可謂是歷經風雨。出生於中國內憂外患、被人宰割的時代。他是中國著名軍事學家蔣百里先生的愛婿。錢學森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國,他先是赴美留學’求取知識,等到歸國的時候,卻被美國強行扣留。在兜兜轉轉數年後,他最後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於祖國建設,在二戰中立下赫赫功勛,也為中國導彈、航空科學的發展立下不小的功勞。

再見了,我親愛的。祖國

在晚清的中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為黑暗的時代,當時列強瓜分中國,中國邁上了屈辱的路程。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期,庚子之難就在這個時候爆發,這場戰役讓那些不平等條約再次落在中國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國人的負擔,使中國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在武昌發動了滅亡清政府的武裝起義,從此拉開了中華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而錢學森就在武昌起義的兩個月後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這時的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中。我們中國的大地烽火四起,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內部軍閥混戰,百姓困苦,民不聊生。而錢學森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完了他的童年。在幼年時期的錢學森就意識到中國積貧積弱的現象,他立下壯志要改變中國的現狀,走出一條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錢學森12歲,他進人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讀書,六年後考取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錢學森取得清華大學第二屆赴美公費留學生的資格。1935年8月,錢學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國郵政船,離開了動盪不安的祖國,望着白浪翻滾的黃浦江面,錢學森思緒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對自己説道:“再見了,我親愛的祖國’你此刻是豺狼當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學習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讓你早日在東方復興!”

同年九月,錢學森到了美國,順利進人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