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鴻章的生平簡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7W

李鴻章的生平簡介精品多篇

李鴻章 篇一

李鴻章的功與過

寧夏大學 政法學院 10級法學(1)班 馬義朝 12010245824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如此評介李鴻章一生的命運,似乎不盡恰當。但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一個揹負了百年罵名的權臣,這樣評價他的命運沉浮,似乎又有某種哲理。歸根結底,是封建末世的機運成就了李鴻章的輝煌,也是封建末世的黴運顛覆了李鴻章。他是天下最幸運、也最倒黴的“撓心鬼”,即令化為枯骨,魂靈也千百年不得安寧。他有什麼運道嗎?中國人但願勿生於李鴻章的時代,但願不要做第二個把自己放在火山口上日夜烘烤煎熬,不知何時就灰飛煙滅的李鴻章。因為他擔負不了不該由他擔負的家國重任,在夙夜憂思,中心惶惶中,為維持一個朽不堪言的衰敗社會,蒙受了深重的恥辱和誤解。不是以功臣、良相揚名後世,而是以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外交的實施者,執行者而遺臭萬年,這是他貪戀富貴權勢,迷惑於位及人臣的虛妄光環,違背老師諄諄教誨的報應。中國人誰願意作這樣的李鴻章呢?

李鴻章是桐城派大師,程朱理學名家,有濟世安邦之志,經天緯地才具的一代鴻儒曾國藩的學生。1838年。十五歲的他以優質入選,遂隨父親李文安由合肥到北京,拜殿試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曾氏為師。九年以後,他殿試高中,欽點翰林,和已升為禮部侍郎的老師一樣,獲得與他當年同樣的職銜。在翰林院過了三年多平安的生活,本該由文臣而至六部,拜卿相。但歷史卻另外安排了他的發跡道路。

1851年,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爆發,他的生活節奏被打亂了。1853年4月,刑部侍郎,前翰林院編修呂賢基上書咸豐帝,自請回鄉編練團勇,以靖國難,並邀請同鄉李鴻章父子協辦。李鴻章從此走上了從軍旅生涯中謀求進身之階的道路。在安徽幾年,持才傲物,年輕氣盛的他被多方制肘,懷才不遇,在處世維艱的局面下,不得已,於1856年轉赴九江,投奔老師曾國藩湘軍大營,開始走上自己人生輝煌的第一步。

在曾國藩的精心培育和教誨下,李鴻章鍛鍊得穩健持重,老成世故,幹練敏達,曾氏認為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日定當有成。1861年,為了兼顧東南,保有上海這個重要通商口岸,實現東西夾擊江浙太平軍的戰略意圖,曾國藩決心派李鴻章渡江北上入淮,編練淮軍。從此使他自成一軍,如虎添翼。在平息東南太平軍的戰爭,和後來的洋務運動及平捻戰役中,青雲直上,直坐到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成為有清一代,漢人位最顯赫者。在曾國藩無意權柄、高位,又早逝;左宗棠經營西北,苦於國難,到處消防救火的情況下,湘軍因遣散,遠戍邊疆而式微;李鴻章淮軍一支獨大。似乎成了大清的擎天支柱,國之藩籬。由是,他也走上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峯。

但是,李鴻章不能超越他的時代界限和階級侷限,他和中興諸臣雖然力挽狂瀾,維持着大清帝國的存在,延續了它的生命,卻終於無法實現真正的中興。在清廷昏庸無能,腐朽衰落;慈禧專權,窮奢極欲,綱紀敗壞;兒皇帝羸弱,拘謹怯懦;官吏貪贓枉法,醉生夢死的現實條件下,他也只能同流合污,尸位素餐,俯仰之間,惟慈禧馬首是瞻,消磨了鋭氣。他的淮軍,在現實的環境中,也不可能在真空中獨存。只能違背老師生前“勤於邦、儉於家、言思信、行篤敬”,“俯畏天命,仰畏人命”,“崇儉約以養廉”,“勤求、致賢、養民、正風氣、喜聞諍言”。“立德、立功、立言”的一貫教誨,迅速在帝國的爛泥坑裏黴爛了,沉淪了。以至,黃海一戰,雖有鄧世昌,林永升輩前赴後繼,奈何老太太的娛樂享受重於海防和國家安危。海軍不能自強,連彈藥都不能保證,只能全軍覆沒,敞開了萬里海疆。二十萬素日精鋭善戰的淮軍,二十年後,形同一堆朽木,一觸即潰。遼東一戰,禁不住兩萬日軍的凌厲攻勢,兵敗如山倒。迫使李鴻章,只能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繫於一線之時,艱難地選擇戰與和。

李鴻章無論怎樣權高位尊,説穿了,只是慈禧的一個護院家丁,一隻看門狗。他不掌握清廷的國庫,除了淮軍外,調不動其他軍隊一兵一卒。他不能左右朝廷的國策,也無法制約慈禧的專權,為所欲為,奢侈浮糜。他只是大清帝國這條破船上的一個舵手,不能違背船長、大副的意志,自由駛向正確的航向。他只有努力地扳着船舵,在風浪中,竭力保這艘破船,能避開風浪,勉力漂浮,不至於很快地沉下去,陷於滅頂之災。

一個無兵可以一戰,無將可以一用,無錢可以支撐,官吏只是一堆行屍走肉,人心又不足恃的國度,有什麼資格、能力、依仗和條件來談平等外交呢?

於是,在大兵壓境,山河破碎的危急關頭,知事不可為而不得不為之的李鴻章只能強打精神,啞巴吃黃連,在談判桌上,儘量息事寧人,拖延時間,討價還價,竭力減少割地賠款的數額,來奴顏婢膝地力保大清的江山能夠苟延殘喘,黎民免於亡國亡家。

一個衰朽的老臣,一個力不從心、無法駕馭局面的脱毛的鳳凰,在自己無知而自負,狂妄而矯情,愚昧而驕橫,色厲內荏的君主的操縱和掣肘下,在已成飯桶,無力執干戈以衞社稷的軍隊面前,在萬里海疆非自己天然屏障的嚴峻局面下,不忍辱負重,選擇談判求和的路徑,他還能選擇什麼?家國如此不堪一擊,何以言戰?

言戰,當有招之能來,來則能戰,無往而不勝的軍隊;要有胸懷韜略,忠勇堅毅的將帥;要有充足的戰爭準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資儲備;要有廉潔勤政、愛民如子,使天下歸心、同仇敵愾的良吏,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民眾。晚清一樣都沒有,拿什麼來戰?輕言戰,輕言愛國極其容易。但其倡議者成分,動因卻極其複雜;有真正憂國憂民的志士,有欲撈政治資本者,有巴望借異國之力,消滅淮軍,削李鴻章權勢者,也有趁機交通外國,火中取栗者。但是,離開了具體國情,綜合國力,不懂戰略戰術,言戰就是空談。如晚清主戰的清流派主將張佩綸之流。恰恰在福建馬尾海戰中,就是喪權辱國的敗軍之將。他們志大才疏,不諳國情、民情,不知兵,少年輕狂,尚空談不尚時務。臨陣張皇失措,束手無策,只能將左宗棠、沈褒禎幾十年心血毀之一旦。

李鴻章生於末世,即令他是一棵參天的大樹,他也無法撐起中國這個老大腐朽的封建帝國的屋宇。當海防空虛,黃海海面狼煙滾滾,大東溝到旅順口屍骸枕籍,血流成河時,滿清宮廷還在慶賀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耗資幾千萬兩。正是“萬壽無疆;三軍敗績”。“普天同慶;割地求和”。志士仁人,當此衰世,只能仰天慟哭,又能如何?

當時,美國公使密報其國總統曰;“中國完全無準備狀態而捲入戰爭,乃史無前例。其主要原因是統治者之無知及與人民脱節„„中國政府幾乎無官不貪,無事不賄。上下相欺,大小相欺。中國軍隊中貪污吃空額、營私,盜竊公物,扣餉以為常。李鴻章之名勝為虛傳;彼之左右盡為寄生蟲。其之所以有名,概為鴻章待人,注意物資進步而已。其政治見解,則更平常無足取„„至於兒皇帝光緒,則深居禁中,為宦官、婦人包圍,不能生子,且健康不好,對中國並無前途。今日北京人思逃„„中國唯一之出路,為無代價求和,希望總統全力主持”。

從這個外國公使局外人客觀的認識中,我們知道:李鴻章為什麼必將簽署那賣國求和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就是沒有李鴻章,還有王鴻章,張鴻章簽署那條約。不過更苛刻,賠償更巨罷了。

李鴻章是一個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老臣,違心地,忐忑不安地簽署了本該由慈禧和光緒簽署的條約。他是一個罪惡的、腐敗透頂的、將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的王朝的替罪羊。一個恥辱的符號而已。

中央編譯局的俞可平先生在甲午戰爭五百年祭的座談會上講了這樣一段話。他説:“一些瞭解西方的人,和李鴻章為什麼會賣國求和?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們已感覺到在全球資本主義時代,一個沒落的王朝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不惜代價與之銜接,以避一時的亡國之危,要麼,與之對峙,而被人家全吃掉。”

1905年日俄戰爭後的朝鮮有選擇嗎?他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就被日本一口吞掉了,淪為殖民地。1938年的奧地利有選擇嗎?他還沒有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就被納粹德國吞併了,成為其聯邦一分子。

但願我們不要再無官不貪,無事不賄,上下相欺,大小相欺,與人民脱節„„

李鴻章的功與過

學校:寧夏大學

學院:政法學院

班級:10級法學(1)班姓名:馬義朝

學號:12010245824

李鴻章(於東來研究著作 篇二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藝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叢書名: 歷史風雲人物系列平裝: 478頁 作者 於東來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9634883, 753963488X 條形碼: 9787539634883 商品尺寸: 25 x 18.6 x 3.6 cm 商品重量: 839 g 品牌: 浩典圖書 ASIN: B004H3W7G6內容簡介 《李鴻章》中述説的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的一生。李鴻章是晚清權傾一時的人物,他的一生與晚清的命運密切相關。李鴻章最初以科舉入仕,幾年後棄文從武,先是投身曾國藩的湘軍,之後自己組建淮軍,在與太平天國的戰鬥中一路青雲直上。他創辦中國近代企業,是洋務運動的先驅;他出訪歐美等國,試圖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

目錄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收縮展開圖書信息

出版社: 時 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藝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叢書名: 歷史風雲人物系列

平裝: 478頁

作者 於東來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9634883, 753963488X

條形碼: 9787539634883

商品尺寸: 25 x 18.6 x 3.6 cm

商品重量: 839 g

品牌: 浩典圖書

ASIN: B004H3W7G6

內容簡介

《李鴻章》中述説的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的一生。李鴻章是晚清權傾一時的人物,他的一生與晚清的命運密切相關。李鴻章最初以科舉入仕,幾年後棄文從武,先是投身曾國藩的湘軍,之後自己組建淮軍,在與太平天國的戰鬥中一路青雲直上。他創辦中國近代企業,是洋務運動的先驅;他出訪歐美等國,試圖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為日漸沒落的清政府掙得一點兒喘息的空間。《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都是由他代表清政府出面締結的,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關涉到晚清政府的命運。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曾經這樣説:“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係。”

編輯推薦

《李鴻章》:歷史上有的人弄潮搏浪有的人折戟沉沙,還有的人。多年難以蓋棺定論功過尚待評説;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得意門生,他是風光無限的“朝廷棟樑”是放眼中西的“開明人士”卻遭世人痛責,是晚節不保還是力不從心。

他是欲力挽狂瀾而不能,還是割地賣國以偷生?

他“師夷長技以自強”,是當仁不讓的“國之棟樑”。一紙《馬關條約》,讓他揹負“賣國”的罵名。

清朝歷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李鴻章,功過只待後人評説。

敢與世界列強一較長短的清帝國第一人!

時代的“大人物”古今互動版。

他本是翰林院中一書生,因緣際會,卻憑藉戰功平步青雲。憂患之間,他歷經四代帝王,縱橫政治舞台數十載,創下四大軍工企業。人到暮年,出面簽訂數十條有辱國家的條約,遂為千夫所指。時人評價他是:權傾一時,謗滿天下。他就是晚清第一重臣——李鴻章。

圖書目錄

第壹話 魚躍龍門 龍足一踏

第貳話 亂世英雄 招兵買馬

第叁話 痛失家園 投靠湘軍

第肆話 祁門 內訌 重返曾門

第伍話 編練淮軍 升任蘇撫

第陸話 坐鎮上海 羽翼初豐

第柒話 血洗 姑蘇 勾心鬥角

第捌話 禮讓恩師 坐鎮兩江

第玖話 剿捻入閣 禁城 騎馬

第拾話 移督直隸 創辦海軍

第拾壹話 替罪羔羊 禍起朝鮮

第拾貳話 喋血黃海 瘋狂遼東

第拾叁話 北洋輓歌 屈約遺恨

第拾肆話 銜命西行 人生盡頭

拓展 篇三

他們都是滿人統治下的漢人文官,卻先後執掌着那個年代最精鋭的軍隊,瓜田李下,左右為難,他們一方面在艱難修補着大清這座潰敗不堪的金字塔,另外一方面,還要忍受來自金字塔頂端的侮辱。他們位極人臣,卻也不過是位極人臣的家奴。

但是,他們遭遇的終極侮辱,卻是來自洋人。

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時,遭遇了人生的滑鐵盧,夾在閉塞暴躁的國民與狂傲自大的洋人中間,他戰戰兢兢,仍然完敗。洋人不滿,國民憤怒,他瞬間從中興名臣,變成了民族敗類。對於一個好名節與臉面的人來説,還有什麼比這個打擊更大?這記響亮耳光之下,曾國藩哀歎“外慚清議,內疚神明”,他的身體徹底垮了。

在跟洋人打交道方面,曾國藩還算當時諸大員中比較開明的一位,但傳統士大夫的那一套,高超的儒學修養,卻無法支撐他與洋人的周旋了。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來自西方的侮辱,驚濤拍岸一般一遍遍撞擊着龐大而又虛弱的大清王朝,曾國藩已燈枯油幹,已無法代表朝廷卻承受這侮辱。

正當盛年的李鴻章接替了曾國藩的位置,他比老師更擅長與洋人打交道,他務實,圓滑,手段高明,但悲哀的是,他是在一個完全不對等的情形下與洋人打交道,他再能幹,再能糊弄,再能討價還價,也無法躲過洋人甩過來的耳光,他能做的,勉強使這打耳光的聲音,略微輕一些。據統計,李鴻章一生代表清政府簽訂了30多個條約,絕大多數是不平等條約。這一記記響亮的耳光,打不到皇帝太后的臉上,也打不到清朝權貴的臉上,只有他,李鴻章,伸過臉去挨,打完左臉,再打右臉。

李鴻章挨的最大一記耳光,來自日本人。他一手締造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恥辱的是,日軍艦隊,居然一艘未沉。他被這記耳光打得從此緩不過勁來,但他的政敵,包括讚譽他“再造玄黃”的慈禧太后,又會有多少遺憾呢?或許他們還在暗中慶幸:外人終於幫我們抽了他一記大耳光,這個掌握太多兵權的漢人!

在著名的“寧予外人,不予家奴”的價值取向中,一個顢頇自私的滿族女人,可以一手遮天,但無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漢族男子,又如何能夠一手撐天?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臨死前,還被俄國公使在病榻前逼他簽字。他的沮喪,可想而知,或許他會感歎:幸虧老師沒有活到這恥辱的一天。

跟曾國藩相比,李鴻章死後遭受罵名更盛,也陸續有人為他叫屈,説他只是歷史的“替罪羊”,替歷史“背黑鍋”。其實,很難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或頌揚這對師生,他們不是歷史局外人,他們被推上歷史的風口浪尖,他們成為歷史的重要部分,又何來“替罪羊”“背黑鍋”之説?

翻開歷史,面對明知不可為卻竭盡全力去支撐已經坍塌的天空的那支青筋暴露的手,只能一聲長歎。

李鴻章組建淮軍 篇四

咸豐十一年(1861年)夏,西鄉團練頭目得知曾國藩就任兩江總督,安徽人李鴻章在幕中主持機要時,就公推曾任李文安幕僚的張樹聲向李鴻章、曾國藩上了一道稟帖,洞陳安徽形勢,並表示了願意投效的決心。曾閲後大為賞識,親筆批示“獨立江北,真祖生也”。由於廬州團練的這些基礎和李鴻章在當地的各種關係,淮軍的組建、招募比較順利。李鴻章首先通過張樹聲招募了合肥西鄉三山諸部團練。接

李鴻章着,又通過前來安慶拜訪的廬江進士劉秉璋與駐紮三河的廬江團練頭目潘鼎新、吳長慶建立聯繫。潘、劉自幼同學,又同為李鴻章父親李文安的門生,吳長慶的亡父吳廷香也與李文安有舊交,自然一呼而應。同治元年(1862年)春節過後,淮軍最早的部隊樹(張樹聲)、銘(劉銘傳)、鼎(潘鼎新)、慶(吳長慶)四營即陸續開赴安慶集訓。與此同時,李鴻章還命令三弟李鶴章回合肥故鄉招募舊部團練,響應投軍的有內親李勝、張紹棠,昔年好友王學懋,以及父親李文安的舊部吳毓蘭、吳毓芬等。首批四營淮軍抵達安慶後,曾國藩極為重視,親自召見各營將領加以考察,並親為訂立營制營規。曾國藩擔心新建的淮軍兵力太單薄,還從湘軍各部調兵借將,其中整營撥歸淮軍的有:1、屬於湘軍系統的“春”字營(張遇春)和“濟”字營(李濟元);2、太平軍降將程學啟“開”字兩營;3、湖南新勇“林”字兩營(滕嗣林、滕嗣武)以及後到的“熊”字營(陳飛熊)和“垣”字營(馬先槐);4、曾國藩送給李鴻章作為“贈嫁之資”的親兵兩營(韓正國、周良才)。其中,以桐城人程學啟部“開”字兩營作戰最為兇悍,士卒多系安徽人(丁汝昌當時即在該部)。這樣,李鴻章初建的淮軍,就有了14個營頭的建制(每營正勇505人,長夫180人,共685人)。1862年(同治元年)二月,曾國藩在李鴻章陪同下,檢閲已到達安慶集結的淮軍各營,淮軍正式宣告建軍。隨後,上海士紳花銀18萬兩,僱英國商船7艘,將淮軍分批由水陸運往上海。由於“濟”字營留防池州,因此乘船入滬的淮軍共計13營約9000人。李鴻章本人於三月十日隨首批淮軍抵滬。3月經曾國藩推薦任江蘇巡撫,12月改為實授。[5] 李鴻章受任之初,形勢極為嚴峻。當時上海是全國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華洋雜處,是江南財富集中之地;淮軍抵達時,正值太平軍第二次大舉進攻,能否守住上海並徐圖發展,是擺在李鴻章面前的最大考驗。李鴻章牢記恩師的教誨“以練兵學戰為性命根本,吏治洋務皆置後圖”。而由上海官紳組建的“中外會防局”,一心指望外國僱傭軍抵禦太平軍,對洋人百般獻媚,他們和外國軍隊對淮軍不以為然,“皆笑指為丐”。面對這種情況,李鴻章激勵將士説“軍貴能戰,待吾破敵懾之”。不久,淮軍果然於當年下半年獨立進行了虹橋、北新涇和四江口三次惡戰,李鴻章親臨前線指揮,成功守住了上海,讓中外人士對淮軍刮目相看。淮軍到滬未及一年,“盡改(湘軍)舊制,更仿夷軍”,轉變成了裝備洋槍洋炮,並僱請外國教練訓練的新式軍隊,大大提高了戰鬥力;同時,李鴻章還採用一系列招降納叛,兼收幷蓄的措施,擴充實力在掌握地方實權後,他在江蘇大力擴軍,使淮軍在2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李鴻章到上海後,同外國僱傭軍(後組建為常勝軍)進攻太平軍。

《原來李鴻章》讀後感 篇五

落日孤“鴻”

——讀《原來李鴻章》有感

起家源自淮軍,沒落始於甲午。在這部講述了近半個世紀歷史的書本中,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大家所認為的賣國賊,而是一部關於李鴻章的又悲又壯的歷史。

其實李鴻章原名章銅,後來其父李文安改其名為鴻章,希望他能“鴻圖大展,文章經國”。李鴻章果然沒有辜負其父的殷切希望,二十四歲便成為安徽最年輕的翰林,日後更是鴻圖大展,只不過李鴻章並沒有“文章經國”,可以説,他大半生的心血,都花在了洋務身上。

點評這樣一位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並非易事,有人認為他譭譽參半,有人則認為是他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將其視為不折不扣的賣國賊。其實,毀也好,譽也罷,總有些史實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

沉暗暗的大清帝國,湧進來的每一縷新鮮空氣,都與李鴻章這個名字緊密相連。鴉片戰爭之後面對西方列強強大的海軍力量,是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一批官員首先提出加強海防。而“阿思本”事件之後,又是李鴻章首先提議建立海軍衙門並且一手創建了近代中國最強大的一支水師——北洋水師。

為了增強軍隊的戰鬥力,鞏固國防,同樣是李鴻章主持成立了上海炸炮三局,江南製造總局。

在那時,許多官員甚至是皇上都認為西方的洋槍洋炮洋船是奇技淫巧,不值一學,也許只有李鴻章能真正正確的對待這些所謂的“奇技淫巧”吧。

那個時代的中國,每一步改變,都要面對重重阻力。只有李鴻章勇敢的逆着頑固派的重重阻撓,硬生生的把西方的先進技術搬到了中國,對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冒着“驚民擾眾,變亂風俗”的説法,天津電報局成立了;頂着“搶奪天地之精華”的輿論壓力,開平煤礦開挖了;頂着“驚動龍氣,擾民傷財,為西方列強至侵略大開方便之門”的風險,唐胥鐵路鋪設成功了。同樣是在李鴻章的倡導下,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國了,而在這批幼童中,不乏詹天佑、唐國安等這樣優異的人才。那時的李鴻章,拋卻其與頑固派以及洋人的一些小的過節,可以説是風光無限。但李鴻章在洋務上真的成功了嗎?這個問題我們不好下定論。但李鴻章畢竟是在一個曾經的風氣未開的中國,他創辦的北洋水師內部人員幾乎是清一色的旗人,組織渙散,訓練技術落後,其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的結果更是令人惋惜。而江南製造總局生產

—1—

效率低下,成本又高,內部人員貪污腐敗現象嚴重,最後同樣以破產告終。其所創辦的電報、礦業、輪船招商局等企業多半也沒有逃脱如此噩運,實在令人惋惜。梁啟超所云“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用在此處確實也不無道理啊。而連李鴻章自己也承認,他辦了一輩子的事,都是紙糊的老虎,虛有其表,只可敷衍一時。李鴻章對洋務之遺憾,由此可見一斑。

除卻這一縷縷短暫的新鮮空氣,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悲傷、沉痛、屈辱的記憶也同李鴻章這個名字緊密相連。

每當清朝戰敗,要簽訂不平等條約時,首當其衝的人總是李鴻章。而李鴻章則儼然因此成為了歷史的替罪羊,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甲午戰敗,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沒有發揮威力就全軍覆沒,李鴻章因此“痛哭流涕,徹夜不寐,憤不欲生”。他也因甲午戰敗被革職。而當中日要談判時,慈禧最先想到的還是李鴻章,她當即決定啟用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而後來有人也如此評價此事:中國的政治實在民主,前天是權傾一時的重臣,昨天就變成罪該萬死的誤國蠢材,今天又成為代表大清帝國談判的代表。

而李鴻章到達日本馬關後,便開始據理力爭,極力維護國家的主權。他甚至在馬關遭遇了刺客的襲擊,儘管如此,他還臉上纏着繃帶堅持和日本人談判。那時的他已經年逾古稀。最終,李鴻章雖然把大沽、天津、山海關等地爭取了回來,但對遼東半島、台灣島等地卻無能為力。回國後,李鴻章瞬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罪人。而這些人是否知道如果沒有李鴻章,整個山海關、大沽甚至包括天津都將成為日本人的地盤,是否曾想象一個古稀老人,臉纏繃帶同蠻橫的倭寇爭取主權的場景。

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出逃西安,他們首先想到的出面調停的人還是李鴻章。而這時的李鴻章遠在廣州而且已經病入膏肓。臨行前,他感歎道:“我尚有幾年?一日合上一日鍾,鐘不鳴,和尚亦死矣!”而李鴻章的此次北上,果然使他一去兮不復還。李鴻章來到天津,看到昔日熟悉繁華的天津城已是殘破不堪,不禁失聲痛哭,而他在北京的待遇,頂多也就算一個受到禮遇的俘虜罷了。就這樣,這個垂暮之年的老人,拖着衰朽的身軀,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而在他給光緒帝的奏摺中,他寫道:“臣等俯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這樣一位老人,在寫下如此文字時,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恐怕是我們這等人無法體會的,也許是自責,也許是無奈。

而就在他簽訂《辛丑條約》兩個月之後,李鴻章便帶着無盡的遺憾與傷心離開了

人世。

每當清廷把這個巨大的帝國毀滅的邊緣,他們最先想到的人總是李鴻章,他們想要得到的總是從天而降的好消息,卻未曾見過這個老人在面對蠻橫無理的列強時的渺小與虛弱。於是他們一次次的將其革職,又一次次的把他推向風口浪尖,他便一次次的曾為了國人眼中的賣國賊。於是李鴻章便像清廷、帝國主義乃至國人之間的玩物一樣,而這個“玩物”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的一生算不得成功,但卻是絕對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鴻章在德國會見俾斯麥時曾得意地説:“有人恭維我為‘東方的俾斯麥’。”而俾斯麥卻答道:“但我卻很難被稱為‘歐洲的李鴻章’啊!”這足以見得李鴻章在當時國際上的地位。其實我們不得不承認,李鴻章在外交方面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在李鴻章接手“天津教案”事件之初,曾國藩曾問他:“你準備如何同洋人交涉?”李鴻章先是謙虛一番:“學生正要向老師討教呢。”隨後李鴻章又説到:“同洋人交涉,我首先要向其打起‘痞子腔’!”曾國藩大怒道:“痞子腔?你倒打給我瞧瞧!”隨後曾國藩説:“同洋人交涉,關鍵在於‘誠’。洋人也是人,只要以誠相待,一定會令其感化。”

曾國藩身上流露出的還真是中國幾千年儒家文化的精髓,而在外交上,曾國藩的“誠”卻往往適得其反,令洋人得寸進尺。而李鴻章的“痞子腔”則着實為他贏得了些許尊嚴。

1897年李鴻章接見法國公使施阿蘭,這個施阿蘭少年得志,根本沒把李鴻章放在眼裏,態度極其傲慢。而在交談幾句後,李鴻章突然問道:“閣下今年貴庚?”施阿蘭一愣,告訴李鴻章自己的年齡。李鴻章縷一縷鬍鬚,大笑道:“你和我的孫子同歲啊!我在巴黎曾和你的祖父談得很投機,不知你是否記得?”施阿蘭自討了沒趣,此後見到李鴻章便異常恭敬。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位有天賦的外交家,若不是生活在積貧積弱的中國,也許會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外交家。而這也恰恰反襯了李鴻章命途之悲。

在近代中國,李鴻章作為洋務派的領袖之一,在開闢新風氣引進新技術方面功不可沒。他用自己開明先進的思想揭開了罩在中國上空幾千年的沉浮而堅固的幕布,放進了一股新鮮的空氣。他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而這股新鮮的空氣讓進取之人興奮不已,讓退縮之悲恐慌驚詫。而面對朝廷內部的腐朽與管理機制的落後,李鴻章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他親手創辦的企業一個個的走向夭折。這不可不説是令人悲痛的。而李

鴻章一次次的成為歷史的替罪羊,引得謾罵之聲接踵而來,他便是有千萬般的外交手段,在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也是無法施展的。我們也只能奇李鴻章之才而悲李鴻章之遇了。

李鴻章 篇六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肥東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李鴻章 篇七

李鴻章

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許姓。鴻章,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從曾國籓遊,講求經世之學。洪秀全據金陵,侍郎呂賢基為安徽團練大臣,奏鴻章自助。咸豐三年,廬州陷,鴻章建議先取含山、巢縣圖規復。巡撫福濟授以兵,連克二縣,逾年復廬州。累功,用道員,賞花翎。久之,以將兵淮甸遭眾忌,無所就,乃棄去。從國籓於江西,授福建延建邵道,仍留軍。

十一年,國籓既克安慶,謀大舉東伐。會江蘇缺帥,奏薦鴻章可大用,江、浙士紳亦來乞師。同治元年,遂命鴻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舊部將劉銘傳、周盛波、張樹聲、吳長慶,曾軍將程學啟,湘軍將郭松林,霆軍將楊鼎勛,以行。又奏調舉人潘鼎新、編修劉秉璋,檄弟鶴章總全軍營務。時沿江賊屯林立,乃賃西國汽舟八,穿賊道二千餘裏,抵上海,特起一軍,是為淮軍。外國人見其衣裝樸陋,輒笑之,鴻章曰:“軍貴能戰,非徒飾觀美。迨吾一試,笑未晚也。”旋詔署江蘇巡撫。

是時上海有英、法二國軍。美國華爾募洋兵數千,攻克松江、嘉定、青浦、奉賢,號南路軍;學啟等將湘、淮人攻南匯,號北路軍。四月,賊悉眾戰敗南路軍,嘉定、奉賢再陷,華爾棄青浦走保松江。學啟將千五百人屯新橋,賊圍之數十重,踐屍進。學啟開壁突擊,賊駭卻。鴻章親督軍來援,賊大奔,乘勝攻泗涇,解松江圍。外國軍見其戰,皆驚歎。自此湘、淮軍威始振。詔促移師鎮江,鴻章請先圖滬而後出江。既定浦東縣,偽慕王譚紹光來援,敗之北新涇,賊走嘉定。九月,進克其城。譚紹光率數十萬眾,連營江口,犯黃渡。諸將分攻,簡精卒逾壕伏而前,斃數人,賊陣動,學啟乘之,裹創噪而進,賊大潰。捷入,授江蘇巡撫。

初,美人華爾所將兵名常勝軍,慈谿之役,歿於陣,其副白齊文懷異志,閉松江城索餉。鴻章裁其軍,易以英將戈登,常勝軍始復聽節制,命出海攻福山,不克而還。二年正月,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初,常熟守賊駱國忠、董正勤舉城降,福山諸海口俱下。偽忠王李秀成悉眾圍常熟,江陰援賊復陷福山。鴻章牒諭國忠固守待援,而檄鼎新、銘傳攻福山,奪石城。國忠知援至,開城猛擊,俘斬殆盡,遂解常熟圍,進復太倉、崑山。因疏陳賊情地勢,建三路進軍之策:學啟由崑山攻蘇州;鶴章、銘傳由江陰進無錫,淮、揚水軍輔之;太湖水軍將李朝斌由吳江進太湖,鼎新等分屯松江,常勝軍屯崑山為前軍援。

李秀成糾合偽納王郜雲官等水陸十萬,偪大橋角而營,鶴章擊之,敗走,九月,復集,連營互進。鶴章立八營於大橋角,與之持。源章以賊麕集西路,志在保無錫,援蘇州。乃令鶴章、銘傳守後路,抽鋭卒會學啟合破賊屯,蘇、錫之賊皆大困。賊陷江寧、蘇、杭為三大窟,而蘇則其脊膂也,故李秀成百計援之。譚紹光尤兇狡,誓死守,附城築長牆石壘,堅不可猝拔。十月,鴻章親視師,以砲毀之,城賊爭權相猜,謀反正,刺殺譚紹光,開門納軍。時降酋八人皆擁重兵,號十萬,歃血誓共生死,要顯秩。學啟言不殺八人,後必為患。鴻章意難之,學啟拂衣出,鴻章笑語為解。明日,八人出城受賞,留飲,即坐上數其罪,斬之。學啟入城諭定其眾,搜殺悍黨二千餘人。捷聞,賞太子太保銜、黃馬褂。十一月,鶴章等復無錫,進攻常州,以應江寧圍軍。學啟出太湖,圖嘉興,以應浙軍。鼎新等軍先入浙,收平湖、海鹽,賊爭應官軍,所至輒下。三年二月,學啟急攻嘉興,親搏戰,登城,克之,中彈死。四月,克常州,擒斬偽護王陳坤書,賞騎都尉世職。常勝軍慚無功,戈登辭歸國,乃撤其軍。

廷議江寧久未下,促鴻章會攻,鴻章以金陵破在旦夕,託辭延師。六月,曾軍克江寧,捷書至。鴻章遂分軍令銘傳、盛波由東壩取廣德,鼎新、秉璋由松江攻湖州,松林、鼎勛由滬航海援閩。賊平,封一等肅毅伯,賞戴雙眼花翎。

四年四月,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戰歿曹州,以曾國籓為欽差大臣,督其軍。鴻章署兩江總督,命率所部馳防豫西,兼備剿京東馬賊、甘肅回匪。鴻章言:“兵勢不能遠分,且籌餉造械,臣離江南,皆無可委託。為今日計,必先圖捻而後圖回。赴豫之師,必須多練馬隊,廣置車騾,非可猝辦。”詔寢其行。時曾國籓督軍剿捻久無功,命回兩江,而以鴻章署欽差代之,敗東捻任柱、賴文光於湖北。

六年正月,授湖廣總督。賊竄河南,渡運河,濟南戒嚴。初,曾國籓議憑河築牆,遏賊奔竄。鴻章守其策,而注重運西。飭豫軍提督宋慶、張曜及周盛波、劉秉璋分守山東東平以上,自靳口至濟寧;楊鼎勛分守趙村、石佛至南陽湖;李昭慶分守攤上、黃林莊至韓莊、八牌;皖軍黃秉鈞等分守宿遷、運河上下游:互為策應,使賊不得出運。六月,抵濟寧,賊由濰縣趨竄登、萊。鴻章複議偪入海隅聚殲之,乃創膠萊河防策,令銘傳、鼎新築長牆二百八十餘裏,會合豫軍、東軍分汛設守。時賊集萊陽、即墨間,屢撲堤牆不得出。七月,賊由海神廟潛渡濰河,山東守將王心安不及御,膠萊防潰。朝旨切責,將罷防,鴻章抗疏言:“運河東南北三面賊氛蹂躪,其受害者不過數府州縣,若驅過運西,則江、皖、東、豫、楚數省之地,流毒無窮。”乃堅持前議,嚴扼運防。令銘傳、松林、鼎勛三軍往來躡擊。十月,追至贛榆,降酋潘貴升斃任柱於陣,捻勢漸衰。賴文光挈眾竄山東,戰屢敗,遁入海濱,官軍圍擊之,斬獲三萬。賴文光走死揚州。東捻平,賞加一騎都尉世職。

七年正月,西捻張總愚由山右渡河,北竄定州,京師大震。詔奪職,鴻章督軍入直,疏言:“剿辦流寇,以堅壁清野為上策。東捻流竄豫東、淮北,所至民築圩寨,深溝高壘以御之。賊往往不得一飽,故其畏圩寨甚於畏兵。河北平原千里,無險可守。截此則竄彼,迎左則趨右,縱橫馳突,無處不流。且自渡黃入晉,沿途擄獲騾馬愈眾,步賊多改為騎,趨避捷,肆擾尤易。自古辦賊,必以彼此強弱飢飽為定衡。賊未必強於官軍,但彼騎多而我騎少。今欲絕賊糧、斷賊騎,惟有嚴諭紳民堅築圩寨。一聞警信,即收糧草牲畜老弱壯丁於內。賊至無所掠食,兵至轉可買食。賊雖流而其計漸窮,或可剋期撲滅也。”二月,鴻章督軍進德州,敗賊安平、饒陽。三月,賊竄晉州,渡滹沱河,南入豫,復折竄直隸,撲山東東昌;四月,趨茌平、德平,出德州,西奔吳橋、東光,偪天津。下部議處,命總統北路軍務,限一月殄滅。

鴻章以捻騎久成流寇,非就地圈圍,終不足制賊之命。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及左宗棠皆以為言,而直隸地平曠,無可圈圍;欲就東海南河形勢,必先扼西北運河,尤以東北至津、沽,西南至東昌、張秋為鎖鑰。乃掘滄州迤南捷地壩,泄運水入減河。河東築長牆,斷賊竄津之路。東昌運防,則淮軍自城南守至張秋,東、皖諸軍自城北守至臨清,並集民團協防。閏四月,以剿賊逾限,予嚴議。時賊為官軍所偪,奔突不常。以北路軍勢重,鋭意南行,迴翔陵縣、臨邑間,旁擾茌平、德平,犯臨清運防。鴻章慮久晴河涸,民團不可恃,且晝夜追奔疲士卒,議乘黃河伏汛,縮地扎圈。以運河為外圍,以馬頰河為裏圍。其時官軍大敗賊於德州揚丁莊,又追敗之商河。張總愚率悍黨遁濟陽,沿河北出德州犯運防,上竄鹽山、滄州。官軍扼截之,不得出,轉趨博平、清平。適黃、運暨徒駭交漲,東昌、臨清、張秋、徬河水深不可越。河西北岸長牆綿亙,賊竄地迫狹,勢益困。鴻章增調劉銘傳軍,期會前敵。分屯茌平之桃橋、南鎮,至博平、東昌,圈賊徒駭、黃、運之內,而令馬隊週迴兜逐,賊無一生者,張總愚投水死。西捻平,詔復原官,加太子太保銜,以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八月入覲,賜紫禁城內騎馬。

八年二月,兼署湖北巡撫。十二月,詔援黔,未行,改援陝。九年七月,剿平北山土匪。值天津教堂滋事,命移軍北上。案結,調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十月,日本請通商,授全權大臣,與定約。十二年五月,授大學士,仍留總督任。六月,授武英殿大學士。十三年,調文華殿大學士。

國家舊制,相權在樞府。鴻章與國籓為相,皆總督兼官,非真相。然中外系望,聲出政府上,政府亦倚以為重。其所經畫,皆防海交鄰大計。思以西國新法導中國以求自強,先急兵備,尤加意育才。初,與國籓合疏選幼童送往美國就學,歲百二十人。期以二十年學成歲歸為國效用,乃未及終學而中輟。鴻章爭之不能得,隨分遣生徒至英、德、法諸國留學。及建海軍,將校盡取才諸生中。初在上海奏設外國學館,及蒞天津,奏設武備海陸軍,又各立學堂,是為中國講求兵學之始。嘗議製造輪船,疏言:“西人專恃其砲輪之精利,橫行中土。於此而曰攘夷,固虛妄之論。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無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於章句之學,苟安目前,遂有停止輪船之議。臣愚以為國家諸費皆可省,惟養兵設防、練習槍砲、製造兵輪之費萬不可省。求省費則必屏除一切,國無與立,終無自強之一日矣。”

光緒元年,台灣事變,王大臣奏籌善後海防六策。鴻章議曰:“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事,主客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外界限。今則東南海疆萬餘裏,各國通商傳教,往來自如。陽託和好,陰懷吞噬,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輪船電報,瞬息千里,軍火機器,工力百倍,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而環顧當世,餉力人才,實有未逮,雖欲振奮而莫由。易曰:„窮則變,變則通。‟蓋不變通,則戰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近時拘謹之儒,多以交涉洋務為恥,巧者又以引避自便。若非朝廷力開風氣,破拘攣之故習,求制勝之實際,天下危局,終不可支;日後乏才,且有甚於今日者。以中國之大,而無自強自立之時,非惟可憂,抑亦可恥。”

鴻章持國事,力排眾議。在畿疆三十年,晏然無事。獨究討外國政學、法制、兵備、財用、工商、藝業。聞歐美出一新器,必百方營購以備不虞。嘗設廣方言館、機器製造局、輪船招商局;開磁州、開平煤鐵礦、漠河金礦;廣建鐵路、電線及織布局、醫學堂;購鐵甲兵艦;築大沽、旅順、威海船砲台壘;遴武弁送德國學水陸軍械技藝;籌通商日本,派員往駐;創設公司船赴英貿易。凡所營造,皆前此所未有也。初,鴻章辦海防,政府歲給四百萬。其後不能照撥,而户部又奏立限制,不令購船械。鴻章雖屢言,而事權不屬,蓋終不能竟厥功焉。

三年,晉、豫旱災,鴻章力籌賑濟。時直隸亦患水,永定河居五大河之一,累年漫決,害尤甚。鴻章修復金門徬及南、上、北三灰壩。盧溝橋以下二百餘裏,改河築堤,緩其溜勢。別濬大清河、滹沱河、北運河、減河,以資宣泄,自是水患稍紓。

五年,命題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神主,賞加太子太傅銜。六年,巴西通商,以全權大臣定約。八年,丁母憂,諭俟百日後以大學士署理直隸總督,鴻章累辭,始開缺,仍駐天津督練各軍,並署通商大臣。朝鮮內亂,鴻章時在籍,趣赴天津,代督張樹聲飭提督吳長慶率淮軍定其亂,鴻章策定朝鮮善後事宜。九年,覆命署總督,累乞終制,不允。

十年,法越構兵,雲貴總督岑毓英督師援越。法乃自請講解,鴻章與法總兵福祿諾議訂條款,既竣,而法人伺隙陷越諒山,薄鎮南關,兵艦馳入南洋,分擾閩、浙、台灣,邊事大棘。北洋口岸,南始砲台,北迄山海關,延袤幾三千里,而旅順口實為首衝。乃檄提督宋慶、水師統領提督丁汝昌守旅順,副將羅榮光守大沽,提督唐仁廉守北塘,提督曹克忠、總兵葉志超守山海關內外,總兵全祖凱守煙台,首尾聯絡,海疆屹然。十一年,法大敗於諒山。計窮,復尋成。授全權大臣,與法使巴德納增減前約。事平,下部議敍。是年朝鮮亂黨入王宮,戕執政大臣六人。提督吳兆有以兵入護,誅亂黨,傷及日本兵。日人要索議統將罪,鴻章嚴拒之,而允以撤兵寢其事。九月,命會同醇親王辦理海軍。

十二年,以全權大臣定法國通商滇粵邊界章程。十三年,會訂葡萄牙通商約。十四年,海軍成船二十八,檄飭海軍提督丁汝昌統率全隊,周曆南北印度各海面,習風濤,練陣技,歲率為常。十五年,太后歸政,賞用紫韁。十七年,平熱河教匪,議敍。十九年正月,鴻章年七十,兩宮賜“壽”。二十年,賞戴三眼花翎,而日朝變起。

初,鴻章籌海防十餘年,練軍簡器,外人震其名,謂非用師逾十萬,不能攻旅順,取天津、威海。故俄、法之警,皆知有備而退。至是,中興諸臣及湘淮軍名將皆老死,鮮有存者。鴻章深知將士多不可恃,器械缺乏不應用,方設謀解紛難,而國人以為北洋海軍信可恃,爭起言戰,廷議遂鋭意用兵。初敗於牙山,繼敗於平壤,日本乘勝內侵,連陷九連、鳳凰諸城,大連、旅順相繼失。復據威海衞、劉公島,奪我兵艦,海軍覆喪殆盡。於是議者交咎鴻章,褫其職,以王文韶代督直隸,命鴻章往日本議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馬關,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陸奧宗光議,多要挾。鴻章遇刺傷面,創甚,而言論自若,氣不少衰。日皇遣使慰問謝罪,卒以此結約解兵。會訂條款十二,割台灣畀之,日本悉交還侵地。七月,回京,入閣辦事。

十二月,俄皇加冕,充專使致賀,兼聘德、法、英、美諸國。二十二年正月,陛辭,上念垂老遠行,命其子經方、經述侍行。外人夙仰鴻章威望,所至禮遇逾等,至稱為東方畢士馬克。與俄議新約,由俄使經總署訂定,世傳“中俄密約”。七閲月,回京覆命。兩宮召見,慰勞有加,命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二十三年,充武英殿總裁。二十四年,命往山東查勘黃河工程。疏稱遷民築堤,成工匪易,惟擇要加修兩岸堤埝,疏通海口尾閭,為救急治標之策。下其奏,核議施行。

十月,出督兩廣。二十六年,賞用方龍補服。拳匪肇亂,八國聯軍入京,兩宮西狩。詔鴻章入朝,充議和全權大臣,兼督直隸,有“此行為安危存亡所繫,勉為其難”之語。鴻章聞警兼程進,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後皆敵軍,日與其使臣將帥爭盟約,卒定和約十二款。二十七年七月,講成,相率退軍。

大亂之後,公私蕩然。鴻章奏陳善後諸務。開市肆,通有無,施粥散米,中外帖然。並奉詔行新政,設政務處,充督辦大臣,旋署總理外務部事。積勞嘔血薨,年七十有九。事聞,兩宮震悼,錫祭葬,贈太傅,晉封一等侯,諡文忠。入祀賢良祠,安徽、浙江、江蘇、上海、江寧、天津各建祠以祀,並命於京師特建專祠。漢臣祀京師,蓋異數也。

鴻章長軀疏髯,性恢廓,處榮悴顯晦及事之成敗,不易常度,時以詼笑解紛難。尤善外交,陰陽開闔,風采凜然。外國與共事者,皆一時偉人。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後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故兵雖勝,未敢輕中國。聞其薨,鹹集弔唁,曰:“公所定約不敢渝。”其任事持大體,不為小廉曲謹。自壯至老,未嘗一日言退,嘗以曾國籓晚年求退為無益之請,受國大任,死而後已。馬關定約還,論者未已,或勸之歸。鴻章則言:“於國實有不能恝然之誼,今事敗求退,更誰賴乎?”其忠勤皆類此。居恆好整以暇,案上置宋搨蘭亭,日臨摹百字,飲食起居皆有恆晷。長於奏牘,時以曾、李並稱雲。鴻章初以兄子經方為子,後生子經述,賞四品京堂,襲侯爵;經邁,侍郎。

論曰: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勛業往往為武功所掩。鴻章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

曾國藩與李鴻章 篇八

李鴻章是很有才氣的,才可塑,才堪大用,但李鴻章毛病也是蠻多的,他是優點傑出、缺點突出的那類人才。李鴻章的缺點是,有一股傲氣,還有一股不叫流氓氣,最少也算是流裏流氣之氣。這氣李鴻章一直攜帶着的,比如他對下屬,不太尊重,每提升一人,先要將這人訓一頓,説的話很難聽,國罵不斷,罵完了,你一回去,嘿,他給你加官晉爵了。提你一把,踢你一腳,關懷人,卻以侮辱人的方式進行。

李鴻章曾在曾國藩手下當幕僚,沒幾天,自以為技已精,學已成,師傅那點學問全學到了手,便要謝本師了,自己當老闆去。李鴻章離開湘軍,另組淮軍,卻是屢戰屢敗,一點建樹也無,反是把自己那點力量耗光了,無奈要回到師傅身邊來回爐,一個多月裏,李鴻章屢屢求見,曾國藩屢屢拒之,李求多少次,曾就拒多少次。

曾國藩拒絕次數,自然比李鴻章的求見次數要少一次,不然,歷史上也就沒有曾李師徒佳話,李鴻章也難成操盤手,掌握歷史走向了。曾國藩拒絕李鴻章,並不是耍領導脾氣,拉架子,而是在琢玉。玉不琢不成器,李鴻章的傲氣不打壓打壓,修理修理,那還能成大器?

李鴻章有流氣,為人懶散,這般作風,去當名士,很合適,越流氣越像名士,名士素來要靠流氣來撐起,但要來從政,卻是致命的。流氓去流氓政府,或許可行,只有流氓政府才容得下流氓啊!曾國藩卻不能容許流氣存在。曾國藩工作很認真,生活也很嚴肅,他有個八字訣——“早,掃,考,寶,書,蔬,魚,豬”,其中這個早,就是早起,早飯,每天都定時吃早飯。嚴格的作息時間,哪是懶散如李鴻章者受得了的?李鴻章愛懶睡,天天睡到太陽照屁股,還捨不得起牀。曾國藩開早飯了,李鴻章還只管呼呼大睡。曾國藩打發人去喊了幾次:李鴻章,曾師傅喊你快去吃早飯。李鴻章應了聲好,翻轉身,又睡回籠覺去了。曾國藩在那等,不動筷子,等啊等,等了很久,李鴻章姍姍來遲。這頓飯,曾國藩不吃了,他把筷子一拍桌上,慢騰騰説了一句:“少荃,此間唯一誠字。”臉也來,相也來,語雖輕,落意重。讓李鴻章知道:從政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名士聚餐,不是混混間耍流氓。

李鴻章從吃飯一事感受到了做人要嚴謹,更感受到了作風的威嚴。只是他這流氣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李鴻章後來權柄在握,依然殘存着流氣,列強環伺,李鴻章主持外交,曾經去問計於曾國藩。師傅先問徒弟:外交乃國之大事,你準備使甚手法?李鴻章答道:門生也沒有打什麼主意。我想,與洋人交涉,不管什麼,我只同他打痞子腔。此倭要咱中華一塊土,我先應着好好好;彼熊要咱中華開放一口港,我先應着要得要得,然後呢,我找個藉口,翻過來。曾國藩聽了,臉若冰霜,對李鴻章説:少荃,此間唯一誠字。你把國家信譽透支了,那以後哪國還信任你?“依我看來,還是用一個誠字,誠能動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聖人言忠信可行於蠻貊,這斷不會有錯的。現在既沒有實在力量,盡你如何虛強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不如老老實實,推誠相見,與他平情説理;雖不能佔到便宜,也或不至過於吃虧。無論如何,我的信用身份,總是站得住的。腳踏實地,蹉跌亦不至過遠,想來比痞子腔總靠得住一點。”

曾國藩把李鴻章當可造之才,卻也是嚴格要求。並不因為李鴻章是其得意門生,是其心腹,而放任他,而包庇他。也因此,李鴻章終成大器。成大器了,悟出了師傅一片苦心,曾國藩逝世後,李鴻章寫過一副輓聯:“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曾國藩與李鴻章相交,一直以嚴師面目出現,李鴻章不反感,反感激:“在營中時,我老師總要等我輩大家同時吃飯;飯罷後,即圍坐談論,證經論史,娓娓不倦,都是於學問經濟有益實用的話。吃一頓飯,勝過上一回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