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87K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例 篇一

學習目標:

a、學會生字“功、激、索、獲、錘、灌”等詞。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b、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

c、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重點: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知識鏈接:

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國小讓三個國小生做“逃生”遊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説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讚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國小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課文的對話樸實、簡潔,意味深長,最能表現人物品質。從小女孩對同伴和教育家説的話中,可以看出她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後己。

文章可分為從教育家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和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敍述順序清楚、結構明晰。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後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重點。

問題質疑:

1、這個實驗可能有幾種結果?

2、小女孩為什麼能讓這個實驗獲得成功?

學習方法: 先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理解“有了危險先讓別人出去”的含義

課堂作業:

1、讓學生上台實物演示,體會實驗的結果不同:

2、先爭着往外拉鉛錘,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這説→←明實驗失敗了。然後按順序,有人退到最後,能順利地一個一個地把鉛錘拉了出來——這説明實驗成功了。

3、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4、請你寫幾句話來讚美一下課文中的這位小女孩。寫好後和同學交流。

達標檢測

a、請你填字成詞,再寫一寫。

天(  )地(  )  (  )前(  )後    月(  )人(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遠眺    成(  )結(  )    悠然(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請在括號裏填上恰當的詞語。

説話練習:實驗成功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實驗失敗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學習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能理解小女孩遇到危險先讓別人先出去,體會先人後己的高尚品質。但是學生對這點理解不到位,不明白先人後己的道理,需要教師平時多做這方面的教育。

指導小結:讓學生實驗,親歷實驗成功的過程,體會“遇事先想別人,後考慮自己”的含義學習本單元后我的收穫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案例 篇二

本課運用擬人的表現手法,描寫了生活中看不見、摸不着的風。一開課,就通過有關風的景色喚起學生生活感受;以風娃娃為情景激發學生讀風、表演風、找風、畫風,從而體會風的調皮、可愛。此設計注重了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為主,把無形的東西變得形象生動。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學習本課12個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的書寫8個生字,並能試着欣賞自己書寫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小詩。

3、在讀風中體會風的調皮、可愛,在找風中喚起該生生活感受,在畫風寫風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三、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四、教學難點:體會風的頑皮可愛,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習慣。

五、教學準備:能感知風的風景圖片或相關課件

六、教學時間:1—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景、引出新課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大家高興嗎?(高興)可是,我剛進教室時,它卻一溜煙兒跑不見了。我們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課件(或幾幅能展現風景色圖片)師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紅旗玩得起勁呢!(風吹旗子的圖)看,它又把細細的雨絲吹得東歪歪、西斜斜。(風吹雨絲斜的圖)聽,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風車玩起轉圈圈的遊戲。(風車轉動圖)

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誰嗎?(板題:風)讀題。

你喜歡這個新朋友嗎?為什麼?(引導學生感受風的頑皮、可愛,確立這篇課文的朗讀的基調。)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麼喜歡它,那我們就趕緊到課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讀讀課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讀得可認真呢!老師想問問大家,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是用什麼好辦法來解決好?(拼讀音節、問問同桌、請教老師、查查字典等)

3、剛才,風娃娃悄悄告訴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這個信心讀好它們嗎?(有)那就趕快讀讀它們把!(出示本課帶拼音的生詞)

4、同桌相互讀,比比誰讀得又正確聲音又洪亮。

5、開火車指名讀、齊讀。

6、生字娃娃,要為難你們。瞧,它們的拼音帽子不見了,你們能看到它們的樣子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大家先自己小聲地試一試,讀一讀。

(搶讀、齊讀)

7、風娃娃説小朋友讀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遊戲。大家願意嗎?指名上台讀生字。(師先揹着該生指定一個生字,告訴其他孩子,風娃娃就躲在這個字後,再讓這個學生來讀、來找。)大家用手勢來表示它的對錯。

8、引導學生用“知道”説話。

(1) 問那才上台做遊戲的同學,你從同學的手勢中知道了什麼?(引導該生用“知道”説話)

(2) 看到老師高興的樣子,你知道了什麼?(進一步引導説話)

(3) 你還能用“知道”來説説話嗎?

(三)朗讀課文、體會風的特點

1、現在,老師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課文讀通順了。齊讀課文。

2、風娃娃已經躲在課文裏了,可是它説要十分細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們有信心嗎?聽師讀課文,小朋友拿筆勾出從哪些地方找出了風娃娃?然後,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説説。(重點抓住每一節的最後兩行,引導該生先説後讀)

① 理解“樹葉顫動”這一節。

先讓學生自己談體會。

師:假如我們的小手就是樹葉,風來了,你會怎樣做?(生手擺動,即引導理解這樣就是顫動。)風走了,又怎樣?孩子們,你有什麼感受?(知道風來了樹葉會動,風有趣)這風真有意思,那該怎樣讀好這節呢?

練習朗讀本節。先生自由讀,再指讀評價,齊讀。

②理解“樹木點頭”這一節。

你還從哪裏找到風娃娃?生談自己的體會。

現在小朋友站起來,你們就是小樹林,師邊用手勢做風的動作,邊敍述:呼呼,風來了。小朋友身體擺動,問:你們現在該怎樣做?又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理解風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師進一步引導:風娃娃跟剛才比起,有什麼不一樣?分男、女同學比賽讀這一節,男同學讀時女生表演,然後反之。

③理解“河水起波”這一節。

你還在什麼地方發現了風娃娃?生指名説、讀,並讓生像剛才一樣,邊做動作邊説。師故作神祕狀問:你和風娃娃在幹什麼?(引導理解:“遊戲”就是指風來了,併為後面寫詩打下語言基礎)

多可愛的風娃娃,讓我們美美讀讀這節,留住它。(齊讀,再分組讀,評價。)

(學習這三節的順序,以學生自由彙報的順序為主)

4、孩子們,你們和風娃娃玩得開心嗎?那讓我們開開心心來讀讀全課吧!

5、還要和風娃娃玩一次嗎?我們站起來,邊做動作,邊來背背全課!

(四)拓展訓練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的教學案例設計 篇三

《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敍事詩,內容較為簡單,學生一讀就懂。教學時,識字是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時還有一些詞語的理解是難點。在今天的課堂上,我打破了日常一板一眼的教學,抓住幾個重點來突破,使得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整堂課上笑聲陣陣,每個人都在快樂中收穫着。

笑點之一:我是壞蛋!

學習“蛋”字,我讓孩子們組組詞看,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於是乎,一連串與“蛋”有關的詞語就撲面而來:雞蛋、鴨蛋、恐龍蛋、鳥蛋、鵝蛋、龜蛋、蛇蛋……“炸蛋!”一個聲音突然響起,教室裏一下子靜默了下來,也就1、2兩秒的時間吧,馬上有人説:“不對!不對!炸彈不是這個‘蛋’。”也有人説:“對的,炸蛋!”為了事態不至於發展成爭論,我馬上示意孩子們看着我,並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炸彈”二字,一本正經地説:“不好意思,‘炸彈’應該這樣寫。”

接着,孩子們繼續為“蛋”組詞。有個孩子説“王八蛋”,引起下面一陣鬨笑。我連忙説:“這個詞我們一般不太用,也希望大家不要用到它。”又有一個孩子説:“滾蛋!”再一次引起鬨笑,我一看勢頭不對,趕緊翻過生字卡片説:“我們再來讀讀卡片上的詞語吧。”於是,學生們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鳥蛋、蛋白、壞蛋。孩子們讀完,我笑眯眯地説:“嗯,壞蛋。我們這裏誰是‘壞蛋’啊?”想不到孩子們幾乎同時用手指指向我,還一臉的壞笑呢。

“原來我才是那個‘大壞蛋’啊!”——我只能這麼自我解嘲地説了。

笑點之二:捧、抬、投

“捧、抬、投”這三個生字都是帶有提手旁的,表示手的動作的詞。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三者之間的相同點:一都是動詞;二都是帶有提手旁,説明與手有關。但如何區別這三個動詞呢?我採用了讓學生模擬練習的方法來理解。

【捧】:首先做做捧的動作,再問孩子們都捧過些什麼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説:鳥蛋、雞蛋、飯碗、書……我繼續問:你為什麼要捧着呢?孩子們説着各種理由:怕它掉地上破(碎)了;胖弄髒,等等。於是,我便和孩子們一起得出:原來,“捧着”的東西往往是易碎的,小小的,你非常喜歡的,很珍惜的東西。

【抬】:你在什麼情況下要用“抬”?第一個爽爽迫不及待舉手了,嗯嗯呀呀了好久才表達清楚,説是小的東西要用“抬”。馬上被顥顥反駁,説:“小的東西還需要‘抬’嗎?你一個人就可以拿了。‘抬’的東西肯定是大大的,你一個人拿不動的,就需要兩個人一起來抬嘛。”一番話引得大家再次哈哈大笑。看他那一臉的激動樣,我忙説:“那你都抬過些什麼呀?”他接着説:“我幫爸爸抬過電視機。”“嗯,電視機是很大,又很重的,爸爸一個人搬不動,需要有人來幫忙。”然後,其他孩子還説道:來客人了,幫爸爸抬餐桌;全家人一起抬鋼琴……

看大家説得起勁,我話鋒一轉,説:“那麼‘抬頭’是怎麼‘抬’的呢?”孩子們馬上一個個抬起頭,我問:“抬頭,你看到了什麼?”“天花板!”“電燈!”孩子們喊成一片。

【投】:我問大家:“你有沒有投過什麼東西?”“沙包!”一個孩子喊道。“好!投沙包,試試看!”孩子們快樂地投着、笑着。“還投過什麼?”“壘球!”“好!投壘球,開始!”“還投過什麼?”“鉛球!”“嗯,鉛球來了,看好了!”我做出投鉛球的樣子,惹得孩子們一個個向我學。“注意了,現在把目光投向我!”孩子們一下子很茫然,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又説:“目光怎麼投向我呢?也把目光丟過來嗎?”哈哈哈哈……孩子們笑成一片。“這當然不行,那誰聰明的告訴大家該怎麼做呢?”有孩子説:“把目光投向沈老師其實就是看着沈老師的意思。”“你太聰明瞭,這裏的‘投’啊,不再是丟出去了,目光怎麼丟啊,所以在這裏‘投’其實就是什麼意思。”“看——!”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

在這個過程中,教室裏笑聲不斷,孩子們一直沉浸在快樂之中,而就在這個説説、玩玩、笑笑的過程中,掌握了“捧、抬、投”三個動詞的不同用法。

笑點之三:理解詞語方法多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採取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再交流的方法,期間孩子們善於讀書、善於學習的鑽研勁兒感動了我。

1、畫圖理解“樹杈”。讀完第1小節,彤彤就率先亮出讀後的收穫:“這兩個鳥蛋是從樹杈上取下來的。”那麼,樹的哪個部位是“樹杈”呢?我讓孩子們通過畫簡筆畫【畫在黑板上】的方式進行直觀理解。儘管花了一點時間,請了三個孩子,但最終呈現出來的“樹杈”和“鳥蛋”大家都認為“可以”了。而在畫的整個過程中,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沒有把這張畫拍下來,挺可惜。】

2、體會“小小的鳥蛋涼涼的”。從這裏可以獲得兩個信息:一這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二這鳥蛋摸上去的感覺是涼涼的。於是,我讓孩子們跟着我畫一畫:小小的鳥蛋、鳥蛋涼涼的。再結合課後“我會讀”,引導學生讀後發現:前後的位置調換了。然後,再讓學生進行拓展説話,孩子們説得興致勃勃,如:小草綠綠的,綠綠的小草;蘋果紅紅的,紅紅的蘋果;月亮彎彎的,彎彎的月亮……從課內到課外,學生的思維發散了,答案是多元化的,這也可與《課堂作業本》上的作業結合起來完成。

3、感受“焦急不安”。首先讓學生用換詞的方法,説説“焦急”可以換成什麼?(着急)再利用學生已有的經歷,讓他們説説你有沒有曾經讓媽媽“焦急(或着急)”的事?孩子們思考一下後,説出以下事例:過年和小夥伴玩,媽媽找不到我了;放學時和媽媽沒有約定好在哪裏接,媽媽接不到我的時候【這是一件真實的事,因為我也參與了其中,看到了這位媽媽當時的焦急樣,滿臉通紅,大冬天的已經出汗了,看到我們直嚷嚷,伸開雙臂摟住兩孩子。】然後,再來感受鳥媽媽的“焦急”,孩子們也就説得有模有樣了。

4、細細品味“小心地、連忙、輕輕地”。在品讀第3小節時,孩子們不再浮躁,沉靜了下來,細細地讀着,便有了不小的發現,從“小心地、連忙、輕輕地”讀出了這個小朋友很聽媽媽的話、知錯就改、小心翼翼、生怕傷害了小鳥或鳥媽媽、對鳥蛋的愛護等。

讓我感到激動的是,以上的發現都來自於孩子們,可見他們真的已經慢慢學會了讀書,學會了讀懂一篇課文,這次的笑不僅在學生,更在我的心中。

當下課的鈴聲響起時,孩子們不禁感歎道:“這節課怎麼這麼快呀?”是啊,快樂總能把時間縮短,讓我們意猶未盡。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例 篇四

一、説教材:

《一次成功的實驗》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國小讓三個國小生做“逃生”遊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説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讚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11個小節,對話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小女孩的崇高品質。

本組課文以“怎樣表達愛”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本組的其他三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對他人的關愛,本課則刻畫了在面臨危險時小女孩的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和先人後己。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是新課標對三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根據這些相關要求、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學情,安排了兩課時的教學時間,(第一課時掌握字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二課時課文內容講解)並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生字,會寫“育、瓶”等13個生字,會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理解“如實、不假思索”這兩個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生活在被關愛、被寵愛的環境中,缺乏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如何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學生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正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後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此外,在教學時,單純強調女孩的道德是不夠的,對困境中的冷靜與協作也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也更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二、説教法及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通過朗讀、對話等途徑,引領學生觸摸文本、走進文本,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因此,在學法上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對小女孩和教育家對話的品析來體會小女孩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根據學情和本篇課文的特點,我採用了“品讀、品析”的教學方法。本課教學主要立足於語言文字,通過實驗的準備、經過、成功的原因三方面的學習,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感受實驗的經過,體會小女孩臨危不亂、先人後己的優秀品質。

三、説教學過程:

(一)合理導入,揭示課題

1、合理的新課導入能奠定一堂課的基調,使教學過程順利展開。因為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對實驗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我就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有關實驗的課文,題目是《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質疑提問: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呢?

導入課文: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感知

這個環節包括初讀課文、認識詞語、檢查彙報這三個部分的學習。本課內容簡單,要求會讀的生字少,所以在教學中以學生自主閲讀為主。在初讀課文之後,認讀生字新詞,鑑於要求會寫13個生字,字形都較為複雜,我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個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繩、險、順、堵” 都是左右結構,但兩部分佔的比例並不一致,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清楚字形後再書寫。鑑於三年級對詞語的掌握程度,要求能説出“成功、危險、順利”這三個詞語的反義詞,“思索、激動、獲得”這三個詞語的近義詞。

(三)課文解析,走進實驗

本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讀大體理解課文內容。我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閲讀情況。

1、朗讀課文後,讓學生説一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可以分為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實驗的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

2、內容解析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即實驗成功原因的分析。

(1)實驗準備與經過略講,引導學生用“先……再……接着……然後……最後……”來串聯教育家的準備工作。

(2)實驗成功的原因詳講,主要是對重點語句的朗讀、品析

課文中有多處對話描寫(出示課件),特別是教育家與小女孩的對話,如:

“你剛才跟他倆説了什麼?”(教育家看見實驗成功,既感到高興又感到疑惑,兩種語氣。)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教育家聽見女孩的答案,感到吃驚和高興,這裏應該更多的 是探詢的語氣。)

“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應該是響亮而平靜的,語速應該稍快。)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引導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例如,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過思考,脱口而出的,讓學生想象女孩説話時的神態,並體會她的思想品質。這裏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紮根於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於此。藉助畫面的具體形象,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母愛的真摯、深沉與無私。並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和齊讀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句子藴含的豐富情感。

在這個過程中,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展開教學過程。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並且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真正達到“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3、讀寫結合,感悟主題

實驗成功了,小女生的所作所為感動了我們,那你們想對這位小女孩説些什麼呢?請把你想到的寫下來。這裏通過小練筆來訓練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並感悟小女孩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

(四)結課

小女孩面對危險的沉着冷靜與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同時在遭遇困境時我們也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希望同學們都能深刻體會並學以致用。最後,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個句子。

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瞭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根據課文三個部分內容的劃分: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實驗成功的原因,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30. 一次成功的實驗

實驗的準備:先……再……接着……然後……最後……

實驗的經過:注水 →危險 →小女孩的策略 →順利提出

實驗成功的原因:小女孩的先人後己  +  團結協作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例 篇五

課文的題目是《一次成功的實驗》,課文內容很簡單,通過閲讀就能夠理解這次實驗是怎樣成功的。我們要學習的重點就是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通過這次成功的實驗,我們從小女孩身上學到了什麼;今後在生活中我們怎樣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實驗成功的原因:小女孩懂得謙讓。在關鍵時候,先讓同伴出去,自己最後走。

小女孩反應迅速,十分聰明。通過她做這次成功的實驗,我們知道她平時就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孩子,所以才能在這短暫的時間裏,成功地完成這次實驗。

生活中我們也要養成“禮讓”的好習慣,尊重他人,學會謙讓。

課文內容分析

課文主要講了一位科學家來到一所國小,請校長找來三個國小生,讓他們做個小遊戲的事。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以此做為開頭。

第二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講了做遊戲(實驗)的經過。第二自然段寫了科學家拿出實驗用的器具:一個瓶子和三個繫着繩子的小鉛錘,讓三個孩子拿着繩子的一頭,先後把鉛錘放到瓶子裏。第三自然段寫了實驗的方法。瓶子代表一口井,小鉛錘代表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第四自然段寫了一個女孩低聲和同伴商量,並説自己要最後一個出來。第五自然段講了三個學生順利地把小鉛錘提了出來。第六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寫了教育家與小女孩的對話。教育家很好奇地問小女孩剛才説了什麼?並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説:“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從中我們看到了小女孩身上的優秀品質,有了危險,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謙讓別人。

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教育家對這次成功的實驗的肯定。從他激動地抱起小女孩和對校長説的話中,我們知道他十分喜歡這個小女孩,並對這次試驗的成功感到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