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范仲淹的作品有哪些【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2W

范仲淹的作品有哪些【新版多篇】

詩人簡介 篇一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諡文正。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不是博山人,而是蘇州吳縣人,博山是范仲淹的母親謝氏的孃家,也就是説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故了,那時他的母親還很年輕,便衝破世俗的束縛,帶他改嫁到了長山縣(今淄博市周村一帶)的朱氏家中,少年時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經常受到虐待,他的母親感到非常傷心,便把他護送到博山的荊山寺讀書學習,後人敬佩他的政績和節操,便在他少年讀書學習的地方建祠紀念。

范仲淹的故事 篇二

在我學過的許多課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每次語文早讀課,我就先翻開這篇文章,反覆閲讀和思考。

文章説了當時的生活多麼清苦,但范仲淹爺爺不怕艱辛 ,沒日沒夜地讀書。你看:他累了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飯充飢;雞叫便起攻讀,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每天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後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而我們累了有父母靠靠;餓了宵夜;太陽升起來後才起牀;晚上早早就睡覺去了。

范仲淹爺爺的好友給他銀子,他不要;給他飯菜,他也不要。我們卻把父母的血汗錢大手大腳地花出去;好吃的東西輪不到別人品嚐,一會兒就被我消滅的無影無蹤了。

范仲淹爺爺當宰相後,提出了許多興國利民的革新措施,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我們連屁都沒放一個,更別談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了。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深體會到: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也成為像范仲淹爺爺那樣的人才!讓別人也用“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讚頌我們。

范仲淹的作品欣賞 篇三

1、《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是范仲淹在西北戍邊時候寫的,表達了在邊塞的將士的英雄氣概和艱苦生活,除了愛國情懷,也表達了思鄉之情。

2、《江上漁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裏。

這首詩歌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3、《蘇幕遮·懷舊》

宋代: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的這首詞描繪的是秋景,畫面壯闊,沒有頹唐哀傷之情,和下闕的思念家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慶曆五年的時候,范仲淹就遭到了貶謫。在離開京城之前,在宴席上寫了下面這首詞給歐陽修。

4、《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宋代: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

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

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這首詞是范仲淹跟歐陽修訴衷腸。雖然遭受了打擊,但是范仲淹在貶謫之地卻沒有一直惆悵,而是關心民生疾苦,為百姓做實事。

5、《御街行·秋日懷舊》

宋代: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着一片柔情,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

文學成就 篇四

《宋史·范仲淹傳》雲:“仲淹泛通六經,長於《易》。”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嚴先生祠堂記》及《岳陽樓記》等,後者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為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歐陽修曾稱漁家傲為“窮塞外之詞”。著作為《范文正公集》。範純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當過宰相。

“彼希聲之鳳皇,亦見譏於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見傷於魯人。鳳豈以譏而不靈,麟豈以傷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為神兵;焚而可變,孰為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堯臣的《靈鳥賦》中強調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顯了古代士大夫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即所謂“知識分子的良知”不同今日)。

詩人簡介 篇五

范仲淹(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先世邠人(今屬陝西)人,後遷居吳縣(今江蘇蘇州)。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向仁宗趙禎上條陳十事,要求改革當時弊政。他又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其《岳陽樓記》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後世所傳誦。他的詞,有的寫邊塞生活,有的寫羈旅情懷,或蒼涼悲壯,或纏綿深婉,對後來的蘇軾、王安石有一定的影響。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在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若夜昏怠,轍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繼,日昃(zè)固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概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