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咖啡有哪些知識點(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4W

咖啡有哪些知識點(新版多篇)

8個小知識讓你懂咖啡 篇一

▼世界咖啡豆生產量第一的國家

世界咖啡豆生產量第一的國家,是南美洲的巴西,幾乎所有的咖啡品種都有生產。第二位是越南,但越南產的咖啡豆主要是用於速溶與混合咖啡的羅布斯塔咖啡豆(Robusta),而高品質的咖啡通常用的是阿拉比卡咖啡豆(Arabica)。第三位是印度尼西亞,80% 以上為羅布斯塔品種。緊接着依次為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印度等國。各國咖啡豆的總出口量排序,也基本與生產量順序一致。

▼世界上飲用咖啡最多的國家

世界上咖啡的最大消費國是美國,其次是巴西。巴西無論生產還是消費都位列前茅,是名副其實的“咖啡大國”。第三位是德國、第四位是日本,接下來是法國、意大利等國。但若比較國民人均咖啡消費量,排名第一的卻是盧森堡,第二是芬蘭,其後依次為澳大利亞、挪威、丹麥、瑞士、瑞典。雖然該順序逐年都在變化,但北歐國家幾乎年年都佔據大半,北歐人民對温暖咖啡的愛,是因為寒冷的氣候嗎?

▼精品咖啡與普通咖啡的區別

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1980 年起自美國傳向世界。至今雖仍未給精品咖啡一個確切的定義,但説起它和普通咖啡的區別,即是明確的咖啡生產製造信息,獨特的風味口感,總之,精品咖啡通常會給你帶來非常美好或驚喜的咖啡體驗。此前人們的關注度大多在咖啡烘焙差異和衝煮方式上,但自精品咖啡概念興起之後,人們對咖啡豆原本的風味與品質的追求日益提高。

▼第一、二、三波咖啡

第一波咖啡(The First Wave), 指的是到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為止,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咖啡文化。第二波咖啡(The SecondWave), 興起於20 世紀八九十年代,指的是以高品質咖啡和意式濃縮(Espresso)基調飲品,即星巴克代表的“西雅圖系咖啡”為主的咖啡文化。到90 年代後半期,“單品”(SingleOrigin)、“ 淺焙”、“ 手衝” 這些關鍵詞的流行標誌着第三波咖啡文化的到來,人們開始更加重視咖啡豆產地、風味,並追求將每種豆子的特性最大化釋放出來的衝煮方法。

▼不加奶不加糖才顯得專業?

“喝咖啡時放糖和牛奶,看起來很不專業。”一定有人這麼認為過吧。但其實在世界上最頂尖的咖啡賽事中,運用牛奶及其他食材製作創意咖啡,也是常見的競賽項目之一。喝咖啡本就是種享受,每個人有每個人嗜好的喝法,最終它為你帶來的愉悦與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咖啡豆是越貴越好?

當今世界咖啡豆的價格,主要受各國對咖啡的供求關係影響。與葡萄酒、巧克力、茶葉不同的是,某種咖啡豆的昂貴,未必是其品質高的標誌,而往往只是該咖啡豆產量稀少的表現,比如藍山。世界上的咖啡豆擁有上千種風味,判斷一種咖啡風味是否足夠好的主要標準,其實是它合不合你的口味。稀少,未必代表適合。咖啡豆不是越貴越好,而是你越喜歡越好。

▼混合、單品、美式、意式濃縮的定義與區別

混合咖啡(Blend Coffee),或稱拼配咖啡,是為針對咖啡店想要的風味,將多種豆子拼配在一起的咖啡。與之相對的單品咖啡(Single Origin),則是由單一品種的咖啡豆構成,比如曼特寧。美式咖啡,現在給人的印象多是加水稀釋過的咖啡,但其原本是指將淺烘焙的豆子粗磨後衝煮,口味偏淡的咖啡。意式濃縮(Espresso)是將細磨後的咖啡豆,通過壓力萃取出來的濃縮咖啡。意式濃縮起源於意大利,在意大利若提起咖啡,普遍是指意式濃縮。

▼深焙咖啡豆的咖啡因會不會減少?

提起咖啡,很多人馬上聯想到咖啡因,咖啡因對人體的利害一直為世人所探討。其實咖啡因的攝取只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它的藥理性是對人體有很大益處的,如提神醒腦、促進消化等。但還是有人對咖啡因三個字望而生畏,所以當他們聽説“深焙咖啡豆的咖啡因會)(減少”時,立刻將焦點對準了深焙咖啡豆。事實果真如此嗎?深焙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每顆豆子確實會比淺焙者損失更多咖啡因。不過與此同時,深焙過的咖啡豆整體重量和體積也會減少,同樣一杯咖啡,需要的深焙咖啡豆就會相對較多,最終攝入的咖啡因總量其實並未減少。

咖啡的基本知識 篇二

咖啡的分類:

咖啡樹大致可分為5種,其中阿拉比卡(Arabica)和羅百氏特(Robusta)是較常見的。阿拉比卡種佔了世界總產量的70%強,該品種一般種植在海拔900米以上的坡地,多產於中南美洲、東非、東南亞、夏威夷等熱帶高海拔地區。其宜人的香氣、豐富的滋味,而且該樹種需要較多人工照顧,對氣候中的温度和濕度的穩定性也要求較高,所以價格也較昂貴。對環境適應力較強的羅百氏特,佔了世界總產量的30%。其風味較平庸,帶有苦味,更重要的是咖啡因的含量為阿拉比卡種的2~3倍之多。一般生長在海拔200~600米的坡地,對人工照顧的要求很低,所以價格也比較低廉,多用於罐裝和速溶咖啡。

意式風味咖啡:

【Espresso 意大利咖啡】Espresso在意大利語中就是“快速”的意思,當熱水在高壓的作用下快速穿過咖啡粉時,咖啡的精華被充分的萃取出來,完成了一件濃郁、芳香、高醇度、苦中帶有焦糖味的咖啡藝術品。

【Macchiato 瑪奇亞朵】Macchiato在意大利文中意為“帶標記的,有斑點的”。她折中了Espresso和Cappuccino,即能享受到順滑細膩的奶沫,又能喝到香濃的Espresso。

【Cappuccino 卡布基諾】由於Cappuccino上的奶沫帽酷似天主教卡布基教會教士所穿的披風上的帽子,並由此得名。將Espresso、牛奶和奶泡按比例調和,使Cappuccino少了Espresso的苦,多了奶泡的香醇滋味,這使Cappuccino擁有更容易被接受的口味。

【Latte 拿鐵】與Cappuccino的不同在於,Latte擁有更為濃郁的奶香,大量的牛奶和奶泡充分調和了Espresso厚重的味道,使其口味變得温順,可以作為初嘗咖啡者的首選推薦。

【Mocha 摩卡】Mocha在意大利文中意為巧克力,Café Mocha自然就是巧克力咖啡的意思了。當香醇的咖啡、濃郁的牛奶和甜膩的巧克力三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時,任何人都無法抗拒她那誘人的魅力。

【Frappuccino 法布基諾】由Espresso、牛奶、巧克力粉等調和之後,經過機器的shake處理,將所有材料的風味容為一體,其口感實在,甜而不膩,巧克力味道中帶有濃濃的咖啡香,沁人的清涼感受,可以説是盛夏時期頗適宜的咖啡飲品。

調製咖啡:

意大利咖啡:一般在家中沖泡意大利咖啡,是利用意大利發明的摩卡壺沖泡成的,這種咖啡壺也是利用蒸氣壓力的原理來淬取咖啡(又一個瓦特的徒弟)。摩卡壺可以使受壓的蒸氣直接通過咖啡粉,讓蒸氣瞬間穿過咖啡粉的細胞壁(還是虎克的徒弟),將咖啡的內在精華淬取出來,故而沖泡出來的咖啡具有濃郁的香味及強烈的苦味,咖啡的表面並浮現一層薄薄的咖啡油,這層油正是意大利咖啡誘人香味的來源。

康寶藍、馬琪雅朵咖啡:意大利咖啡真是“百花齊放”,又開出康寶藍與馬琪雅朵兩朵花來。只要在意大利濃縮咖啡中加入適量的鮮奶油,即輕鬆地完成一杯康寶藍。嫩白的鮮奶油輕輕漂浮在深沉的咖啡上,宛若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令人不忍一口喝下。在意大利濃縮咖啡中,不加鮮奶油、牛奶,只加上兩大勺綿密細軟的奶泡就是一杯馬琪雅朵。不象康寶藍,要想享受馬琪雅朵的美味,就要一口喝下。

法國牛奶咖啡:咖啡和牛奶的比例為1:1,正統的法國牛奶咖啡沖泡時,要牛奶壺和咖啡壺從兩旁同時注入咖啡杯,這種衝配方法延續了幾百年。今天,它仍是法國人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飲品。法國baby,奶味十足!

土耳其咖啡:至今仍採用原始煮法,複雜的工藝帶着幾許異國情調的神祕色彩。從中,我們可以窺視到奧斯曼帝國盛極一時的風采。

愛爾蘭咖啡:名字裏就帶着一陣威士忌濃烈的薰香,愛爾蘭人視威士忌如生命,也少不了在咖啡中做些手腳!以威士忌調成的愛爾蘭咖啡,更能將咖啡的酸甜味道襯托出來。一絲成熟的憂鬱……小心,咖啡喝多了也會醉!

皇家咖啡:這一道極品可是由一位能徵貫戰的皇帝發明的,對了,他就是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拿破崙!他可不喜歡奶味,他喜歡的是法國的驕傲——白蘭地!(又一個在咖啡中摻烈酒的傢伙!)藍色的火焰舞起白蘭地的芳醇與方糖的焦香,再合上濃濃的咖啡香,苦澀中略帶甘甜……法國的高傲,法國的浪漫。

綠茶咖啡:綠茶的清香將我們的視線從遙遠的國度拉了回來,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與融合的民族,這一次,他們又在西方的咖啡與東方的綠茶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也為愛喝茶的朋友們提供了新寵。這是一道純東洋風味的咖啡,綠茶的幽雅清香、咖啡的濃郁厚重交流激盪。

冰拿鐵咖啡: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提到拿鐵咖啡。利用果糖與牛奶混合增加牛奶的比重,使它與比重較輕的咖啡不會混合,成為黑白分明的兩層,形成如雞尾酒般曼妙的視覺效果,再加上冰塊,給人一種高雅而浪漫的温馨感覺。

魔力冰淇淋咖啡:這一道充滿創意與富有變化的神奇口味只屬於年輕的你!在冰涼的香草冰淇淋上倒入意大利濃縮咖啡,再用巧克力醬在鮮奶油和冰淇淋上自由構圖,魔力般水乳交融的冰品咖啡,只留芳香與清爽在你口中。

摩卡霜凍咖啡:喜愛巧克力的夥計們,還有沒有胃口試試“霜凍”了的巧克力摩卡咖啡?用果汁機將冰塊與冰淇淋打碎調和,創造出一種綿密的視覺效果,再加入摩卡冰咖啡,就大功告成了!入口溜滑,沁爽香醇,夏日炎炎中給你一個清涼的下午。

各地知名咖啡:

藍山咖啡(BLUEMOUNTAIN):是生產於牙買加藍山海拔2500尺以上的咖啡豆,是一種微酸、柔順、帶甘、風味細膩的咖啡;純藍山咖啡口感、香味較淡,但喝起來卻非常香醇精緻;具有貴族的品味,乃咖啡中之極品。

摩卡咖啡(MOCHA):目前以也門所生產的咖啡為最佳,其次為依索比亞的摩卡;摩卡咖啡帶潤滑中之中酸至強酸、甘性特佳、風味獨特,含有巧克力的味道;具有貴婦人的氣質,是極具特色的一種純品咖啡。

哥倫比亞咖啡(COLOMBIA):哥倫比亞咖啡中以SUPREMO最具特色,其咖啡柔軟香醇;帶微酸至中酸,其品質及香味穩定,屬中度咖啡,是用以調配綜合咖啡的上品。

曼特寧咖啡(MANDELING):是生產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中最具代表性的咖啡;風味香、濃、苦,口味相當強,但柔順不帶酸,是印度尼西亞生產的咖啡中品質最好的一種咖啡。

碳燒咖啡(CHARCALFIRE):是一種重度烘焙的咖啡,味道焦、苦不帶酸,咖啡豆有出油的現象,極適合用於蒸氣加壓咖啡。

巴西咖啡(SANTOS):巴西乃世界第一的咖啡生產國,所產之咖啡,香味温和、微酸、微苦,為中性咖啡之代表,是調配温和咖啡不可或缺的品種。

肯亞咖啡(KENYAAA):是非洲高地栽培的代表性咖啡。AA代表其級數也就是最高級品,其咖啡豆肉質厚呈圓形,味濃質佳,通常採用淺焙。清晨起來喝一杯肯亞,具有醒腦的效用。

夏威夷咖啡(KONAFANCY):屬於夏威夷西部火山所栽培的咖啡,也是美國唯一生產的咖啡品種,口感較強,香味濃,帶強酸,風味特殊。品質相當穩定,是前往夏威夷的觀光客必購土產之一。

維也納咖啡(Viennese):乃奧地利最著名的咖啡,是一個名叫愛因·舒伯納的馬車伕發明的,也許是由於這個原因,今天,人們偶爾也會稱維也納咖啡為“單頭馬車”。以濃濃的鮮奶油和巧克力的甜美風味迷倒全球人士。雪白的鮮奶油上,灑落五色繽紛七彩米,扮相非常漂亮;隔着甜甜的巧克力糖漿、冰涼的鮮奶油啜飲滾燙的熱咖啡,更是別有風味!

白咖啡:馬來西亞是唯一出產正統白咖啡的地方。現在市面上存在的咖啡都屬於黑咖啡,黑咖啡是咖啡豆加焦糖經過高温炭烤而成,這一做工使得做出的咖啡有焦苦、酸、焦糖和炭化的味道。在健康上它會傷胃,上火,造成黑色素的沉澱等不利之處。白咖啡是咖啡豆不加焦糖直接低温烘焙,去除了一般高温熱炒及炭烤的焦枯、酸澀味,而且保留了原始咖啡的自然風味及濃郁的香氣,香濃順口而心動。不傷腸胃,不上火,低咖啡因,口感滑順,甘醇芬芳。

咖啡禮節:

【怎樣拿咖啡杯】在餐後飲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這種杯子的杯耳較小,手指無法穿出去。但即使用較大的杯子,也不要用手指穿過杯耳再端杯子。咖啡杯的正確拿法,應是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兒再將杯子端起。

【怎樣給咖啡加糖】給咖啡加糖時,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內;也可先用糖夾子把方糖夾在咖啡碟的近身一側,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在杯子裏。如果直接用糖夾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內,有時可能會使咖啡濺出,從而弄髒衣服或枱布。

【怎樣用咖啡匙】咖啡匙是專門用來攪咖啡的,飲用咖啡時應當把它取出來。不再用咖啡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慢慢喝,也不要用咖啡匙來搗碎杯中的方糖。

【咖啡太熱怎麼辦】剛剛煮好的咖啡太熱,可以用咖啡匙在杯中輕輕攪拌使之冷卻,或者等待其自然冷卻,然後再飲用。用嘴試圖去把咖啡吹涼,是很不文雅的動作。

【杯碟的使用】盛放咖啡的杯碟都是特製的。它們應當放在飲用者的正面或者右側,杯耳應指向右方。飲咖啡時,可以用右手拿着咖啡的杯耳,左手輕輕託着咖啡碟,慢慢地移向嘴邊輕啜。不宜滿把握杯、大口吞嚥,也不宜俯首去就咖啡杯。喝咖啡時,不要發出聲響。添加咖啡時,不要把咖啡杯從咖啡碟中拿起來。

【喝咖啡與用點心】有時飲咖啡可以吃一些點心,但不要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拿着點心,吃一口喝一口地交替進行。飲咖啡時應當放下點心,吃點心時則放下咖啡杯。

咖啡主要產國:

咖啡的生產地帶一般介於北緯25度到南緯30度,涵蓋了中非、東非、中東、印度、南亞、太平洋地區、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的多數國家。咖啡之所以主要集中在該地區,是因為咖啡極易受到霜凍的傷害,在熱帶地區的温度和濕度都最為適合咖啡的生長。

咖啡的起源:

“咖啡”一詞源自希臘語“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咖啡樹是屬山椒科的常綠灌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內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

有關咖啡起源的傳説各式各樣,不過大多因為其荒誕離奇而被人們淡忘了。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非洲是咖啡的故鄉。咖啡樹很可能就是在埃塞俄比亞的卡發省(KAFFA)被發現的。後來,一批批的奴隸從非洲被販賣到也門和阿拉伯半島,咖啡也就被帶到了沿途的各地。可以肯定,也門在15世紀或是更早既已開始種植咖啡了。阿拉伯雖然有着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港口城市摩卡,但卻禁止任何種子出口!這道障礙最終被荷蘭人突破了,1616年,他們終於將成活的咖啡樹和種子偷運到了荷蘭,開始在温室中培植。

咖啡術語

瞭解一定的咖啡術語不僅能讓您準確的表達出您對咖啡的理解,而且能讓您的客户或朋友覺得您對咖啡相當的內行,是個咖啡老饕。

Flavor【風味】是香氣、酸度、苦度、甜度和醇度的整體印象,可以用來形容對比咖啡的整體感覺。

Acidity【酸度】是所有生長在高原的咖啡所具有的酸辛、強烈的特質。此處所指的酸辛與苦味或發酸(sour)不同,也無關酸鹼值,而是促使咖啡發揮提振心神、與滌清味覺等功能的一種清新、活潑的特質。

Body【醇度】是調理完成的咖啡飲用後的,在舌頭對咖啡留有的口感。醇度的變化可分為清淡如水到淡薄、中等、高等、脂狀,甚至某些印尼的咖啡如糖漿般濃稠。

Aroma 【氣味】Aroma是指調理完成後,咖啡所散發出來的氣息與香味。Bouquet是比較不常用的字,專指研磨咖啡粉的味道。Aroma通常具有特異性,並且是綜合性。用來形容氣味(Aroma)的詞包括:焦糖味、碳烤味、巧克力味、果香味、草味、麥芽味、濃郁、豐富、香辛等。

Bitter【苦味】苦是一種基本味覺,感覺區分佈在舌根部分。深色烘焙法的苦味是刻意營造出來的,但最常見的苦味發生原因,是咖啡粉用量過多,而水太少。苦味並不是發酸(sour)的同意字。

Bland【清淡】生長在低地的咖啡,口感通常相當清淡、無味。咖啡粉份量不足、而水太多的咖啡,也會造成同樣的清淡效果。

Briny【鹹味】咖啡沖泡後,若是加熱過度,將會產生一種含鹽的味道。有部分咖啡店的咖啡屬於這種味道。

與咖啡有關的故事

咖啡的溯源之:牧羊人的故事

有關於咖啡由來的傳説有好幾種,其中較為人熟知的是牧羊人的故事:根據羅馬一位語言學家羅士德·奈洛伊(1613-1707)的記載:大約紀元六世紀時,有位阿拉伯牧羊人卡爾代,某日趕羊到伊索比亞草原放牧時,看到每隻山羊都顯得無比興奮,雀躍不已,他覺得很奇怪,後來經過細心觀察發現,這些羊羣是吃了某種紅色果實才會興奮不已,卡爾代好奇地嚐了一些,發覺這些果實非常香甜美味,食後自己也覺得精神非常爽快,從此他就時常趕着羊羣一同去吃這種美味果實。後來,一位回教徒經過這裏,便順手將這種不可思議的紅色果實摘些帶回家,並分給其他的教友們吃,所以其神奇效力也就因此流傳開來了。

咖啡的溯源之:雪克·歐瑪的故事

另一些傳説是阿拉伯半島上(即指北葉門)的守護聖徒雪克·卡爾第之弟子雪克·歐瑪,在摩卡是很受人民尊敬及愛戴的酋長,但因犯罪而被族人驅逐。雪克·歐瑪因此而被流放到該國的俄薩姆,在這裏偶然發現了咖啡的果實,這是一二五八年的事。一日,歐瑪飢腸轆轆的在山林中走著,看見枝頭上停著羽毛奇特的小鳥在啄食了樹上的果實後,發出極為悦耳婉轉的啼叫聲。他將此果實帶回並加水熬煮,不料竟發出濃郁誘人的香味,飲用後原本疲憊的感覺也隨之消除,元氣十足。歐瑪便採集許多這種神奇的果實,遇見有人生病時,就將果實做成湯汁給他們飲用,恢復了精神。由於他四處行善,受到信徒的喜愛,不久他的罪得以被赦,回到摩卡的他,因發現這種果實而受到禮讚,人們並惟崇他為聖者。而當時神奇的治病良藥,據説就是咖啡。

咖啡的溯源之:加布裏埃爾·馬蒂厄·德·克利的故事

這是一個浪漫的故事。大約在1720或1723年左右,在馬提尼克島(Matinique)任職的一個法國海軍軍官加布裏埃爾·馬蒂厄·德·克利即將離開巴黎的時候,設法弄到了一些咖啡樹,並決定把它們帶回馬提尼克島,他一直精心護理着樹苗,把它保存在甲板上的一個玻璃箱裏,從而防止海水和保温。德·克利在旅途中遭受了海盜的威脅,經歷了暴風雨的襲擊,還有同船的嫉妒和破壞,甚至在食水短缺的時候,用自己的生命來澆灌這棵樹苗。

他的咖啡樹終於在馬提尼克落地生根,1726年獲得首次豐收,據説到1777年馬提尼克就有18791680棵咖啡樹,加布裏埃爾·馬蒂厄·德·克利功不可抹。加布裏埃爾·馬蒂厄·德·克利在1724年11月30日在巴黎逝世,1918年人們在馬提尼克的法國福特植物園為他建了一座紀念碑。

咖啡人不能不會的必備詞彙 篇三

酸度(acidity):

是所有生長在高原的咖啡所具有的酸辛、強烈的特質。此處所指的酸辛與苦味或發酸不同,也無關酸鹼值,而是促使咖啡發揮提振心神、與滌清味覺等功能的一種清新、活潑的特質。

咖啡酸度會受到咖啡生豆自身品質的影響,但也和收成、貯藏時間、烘焙、沖泡有關,和苦味構成左右咖啡質與味道的二大要素。

高海拔栽種的咖啡相比較會比低海拔栽種來得酸一些;然後剛採收的豆子又比採收後靜置過一陣子的豆子來得酸。

良質、含水率高,又有力的剛採收豆子,能經適當的熱作用,產生適度的酸味,將可使咖啡的味道更佳,讓人覺得更有深度。

甜味(Sweet):

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是糖份對舌尖產生的刺激,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甜味;另一種意思則是指在深度焙炒過程中,由於部分澀味物質且質感豐富的甘醇味道,令人聯想到糖漿;這種舌尖並不必有反應。

苦味(Bitter):

這是深焙豆的特正,是整個口腔與喉嚨而不只是舌頭的感覺;是支配咖啡的色澤與味道最有影響力的味覺成分。咖啡生豆中的糖份、部分澱粉、纖維等,會因焙炒的熱度而焦糖化,這種變化中釋放出來的物質會使咖啡的色澤呈獨特的琥珀色,併產生獨特的苦味。

複雜度(Complexity):

指同一杯咖啡中所並存的不同層次的特色,複雜度高,表示可以感受到的感官刺激種類較多;要注意的是這些感覺包括了餘韻,不一定限制於喝時的當下感受。

氣味(aroma):

是指調理完成後,咖啡所散發出來的氣息與香味。專指研磨咖啡粉的味道。Aroma通常具有特異性,並且是綜合性。用來形容氣味(Aroma)的詞包括:焦糖味、碳烤味、巧克力味、果香味、草味、麥芽味、濃郁、豐富、香辛等。

風味(Flavor):

是香氣、酸度、與醇度的整體印象,可以用來形容對比咖啡的整體感覺。其中的酶,焦糖化,乾餾,是咖啡烘焙過程中的三個反應階段。不同的烘焙程度會產生不同的味道,其中有好有壞,壞味道就有:塵土,藥物,刺激性香氣等。

醇度(body):

是評價咖啡萃取液的口感。舌頭輕輕地滑過口腔的上齶,感受咖啡的質感。對油質、順滑程度的感覺,可以測量咖啡水中的脂肪含量,而對咖啡的“重”、厚及粘性的感覺,則測量出咖啡的纖維和蛋白質含量。兩者構成了咖啡的醇度。醇度的變化可分為清淡如水到淡薄、中等、高等、脂狀,甚至某些印尼的咖啡如糖漿般濃稠。

濃度(Shot):

指的是咖啡濃度,美式咖啡是用意式濃縮咖啡加一定比例的水製作的。大部分的花式咖啡(比如:拿鐵,卡布奇諾,瑪奇朵,摩卡 這類咖啡)都是用意式濃縮咖啡加牛奶奶泡等製作的,ONE SHOT 指的就是一份意式濃縮咖啡,DOUBLE SHOT(雙份意式濃縮咖啡),或者TRIPLE SHOT(三份意式濃縮咖啡),越多就代表咖啡濃度越高。

豐富奶泡(dry):

意指奶泡的量比牛奶多。假如您喜歡充滿綿密香甜奶泡的卡布其諾,您可以告知服務人員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