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處暑是什麼意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1W

處暑是什麼意思【多篇】

處暑的習俗有哪些 篇一

1、處暑習俗: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大多都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七年級開始,就有開鬼門的儀式,一直要到月底關鬼門才結束,在這期間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説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

2、處暑習俗:吃龍眼配稀飯

老福州 的生活習俗是,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的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老一輩的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着稀飯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處暑吃的另一種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簡單,將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湯,加點糖,味道清甜,既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膩。

3、處暑習俗:煎藥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户户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製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區街頭專門有賣酸梅湯的茶攤,故有“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的諺語。製作酸梅湯很簡單,在夜間用開水沖泡曬乾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涼後,裝進木製有蓋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來酸中帶甜,甜中微鹹,口感甚佳。

4、處暑習俗: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裏幹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説可以避免冰雹 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 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5、處暑習俗: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燈盞或者是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的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肖紅《呼蘭 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着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6、處暑習俗:開漁節

對於沿海的漁民來説,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一個大好時節,每年處暑節氣,在浙江 省沿海一帶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 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開漁節時候,原本帆檣林立、千舸錨泊的靜態海面,瞬間成為機器轟鳴、汽笛長鳴、百舸齊發的活躍場景。開漁節的主要內容有千家萬户掛漁燈、千舟競發儀式、文藝晚會專場、海島旅遊、特色產品展銷、地方民間文藝演出等活動。

7、處暑習俗: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 至今還保留着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鴨全身都是寶。鴨肉味甘、鹹、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適用於骨蒸勞熱、小便不利、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等。烏骨鴨藥用價值更大,結核病患者可以減輕潮熱、咳嗽等症。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均有補益作用。

處暑時節要謹防的幾種疾病 篇二

肺結核: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帶菌病人是社會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僅於抵抗力低落時方始發病。

1、保護臍部,預防疾病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如果對臍部防護不當,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發身體不適。而寒氣如果在小腹部位積聚太多,還會導致各種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所以,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還可按摩肚臍,將肚臍部位的寒氣驅散。

2、多喝水、喝粥,預防秋燥

處暑後,天氣較為乾燥、少雨,人體會因此不適,發生諸如皮膚緊繃、起皮脱屑、毛髮枯燥、嘴脣乾燥或裂口、大便乾結等秋燥現象。

所以一定要多喝水、多喝粥,增強水分的攝入量,並多食用多汁的蔬菜水果,諸如梨、葡萄、西紅柿、冬瓜、百合、白蘿蔔、胡蘿蔔等,不但有利於維生素的補充,還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入。

3、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保持充足睡眠

處暑節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中陰氣增強,陽氣減弱,人體的陽氣也隨着內收,“秋乏”也就隨之出現。而睡眠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能使大腦、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應充分利用睡眠來調養身體。

所以,此時的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做出調整,最好晚上10點到11點之間就上牀入睡,早上六點左右起牀,中午適當午休,睡好子午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極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需要靜卧養氣。

4、不要過早添加衣物

處暑之後晝夜温差較大,頻繁出入空調房的上班族,要注意預防感冒。

另外,不要過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小孩。不少家長看到季節變化,生怕孩子生病,於是急忙給孩子增加衣物,這種做法不科學。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這些抵抗力發揮作用之前,就通過人為的方法制止,反而對身體不好。也就是説,在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温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温回升,出汗後吹風,很容易傷風感冒。

5、少吹空調、少開電扇、關窗睡覺

處暑時節早晚温差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發作,也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而經常吹空調、吹電扇,很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還可能導致腹瀉、胃炎和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所以儘量要少受“冷刺激”,不食用太多的冷飲,少開空調、電扇,注意保暖。 外出時要帶足衣服,切忌迎風而立,避免受涼。

6、鍛鍊要堅持,但切勿過量

鍛鍊活動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處暑節氣以後,秋高氣爽,適合户外運動。可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適當鍛鍊。但運動切不可過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7、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隨着氣候漸漸乾燥,身體裏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身體。如梨、冰糖、銀耳、沙蔘、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蔘、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2017處暑具體時間 篇三

2017年8月23日 06:20 - 2017年9月7日 18:38

陰曆日期:七月(小) 八年級 星期三

處暑節氣飲食原則 篇四

1、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處暑是秋天的節氣,我們都知道秋季比較乾燥,這個時候如果人們不注意滋陰潤燥的話,那麼身體很有可能會被燥邪所傷。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在平日裏要常吃雪梨、西瓜、黃瓜等這些含有水分比較充足的食物,它們能幫助滋陰驅趕體內的燥邪。

不過還有一些人認為單吃一種水果和蔬菜比較單一,也不是自己喜歡的口味,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多種水果一起榨汁飲用,這樣食用能夠為身體補充需要的營養物質,還可以補充需要的水分,有能夠有效的改善秋燥帶來的口乾問題。

2、注意適量攝入蛋白質

到了秋季氣温是逐漸降低的,涼風習習人們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會着涼感冒。特別是對於身體本來就比較弱的人,這個時候務必要做些措施,保健身體。生活中要適當的攝入蛋白質,幫助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所以説,到了秋季以後,不要忘記吃肉,可以用它煮湯,這樣比較好下飯,而且比較容易下飯。當然,不要煮的太油膩,以免影響食慾。

3、注意燒烤要少吃

燒烤很多人都愛吃,注意了秋季乾燥,身體容易被燥邪侵襲。這個時候要少吃燒烤,因為這類食物多燥熱傷津,吃多了會加重體內的燥邪,損耗津液,對健康不利。

處暑養生的四大要點:防秋燥 篇五

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專家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不然的話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濕拖把擦地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處暑養生的四大要點:少辛增酸 篇六

而少辛的原因,同樣是為了減少肺氣的耗散。大家都知道,吃過於辛辣的食物會導致人體發汗,這是因為味辛的東西都有發散作用,能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通過汗液從體內發泄出來,隨後身體便涼了。所以,處暑之後不應吃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狀。多酸則是強調應多吃酸性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來達到保肝護肺的效用。

處暑節氣簡介 篇七

處暑節氣。暑氣至此而止矣,表示炎熱即將過去。從這個時段起,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温逐漸下降,由炎熱向寒冷過渡。不過,處暑在南北方的表現並不是同步的。在北方地區,時至處暑節氣氣温開始走低。而在南方,處暑過後,副熱帶高壓雖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在受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往往會在處暑尾聲再次出現高温,這就是“秋老虎”。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温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Tags:處暑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