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薩利機長》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5W

《薩利機長》觀後感(多篇)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一

影片《薩利機長》講述的是,機長薩利駕駛的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在起飛不久就遭到了羣鳥的撞擊,導致兩架發動機全部熄火。在這危急關頭,機長將飛機成功的迫降在了哈德遜河上,飛機上的人員全部生還。但是,事後相關部門對他進行了調查,認為他這個選擇是錯誤的,因為迫降在河上實在太危險了,相關部門一致認為,這架飛機完全可以返回機場或者迫降到附近的另一個機場。

在聽證會上,相關部門稱,當時飛機上的各種參數顯示,完全可以返回機場。並且他們利用這些參數做了模擬,結果是完全可以成功降落。當時聽證會場一片寂靜,這時薩利機長提出了以下三個問題:A、這個結果是經過多少次演練之後的;B、是否事先就知道機場的轉向;C、有沒有考慮當時情況下需要思考的時間。相關人員回答説:這個結果是經過了17次演練之後才得到的,操作員事先知道機場的轉向,沒有預留思考時間。

當飛機出現險情時,機長根本沒有機會去演練,他需要做的是如何挽救飛機上的全部人員。經過商議,相關部門預留了35秒鐘的思考時間,儘管當時機長是用了208秒的時間去思考如何應對當時的危情。再次模擬的結果是:兩個機場都迫降失敗,會造成機毀人亡的結果。會場再次的安靜了,片刻之後,掌場響起來了,相關部門肯定了機長當時的操作。

很多時候我們都太依賴於數據了,好像這堆數據就能給我們準確無誤的答案似的。比如我們很多人添加衣服並不是依靠自身的感受,而是依賴於天氣預報的氣温。我們太過於依賴數據,從而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現場的實際狀況,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發生了機械故障的飛機,可以説每一秒都在變化,當然是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見機行事,而不是依照數據按部就班的處理。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二

幾個月前在某電影公眾號上看過這個電影的推薦,加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本身就是質量的保證,所以一上映就去看了。

影片根據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水面迫降的真實事件改編,格局雖小,視角卻很獨特,沒有將重點放在機長如何冷靜處理突發狀況和如何迫降,而是圍繞事件發生後的事故調查過程展開,期間穿插主角的回憶還原事件全貌。聽證會是全片的高潮,當電腦模擬畫面證實機長所説是正確的時候,真是激動萬分,好想站起來為他鼓掌。

湯姆·漢克斯幾乎是獨角戲一般,將一位經驗豐富的機長演繹得近乎完美。迫降時他沉着冷靜,從容果斷,和副機長配合默契,成功拯救了所有人;調查中,在同時面對外界的歌頌、調查組的指控、家人的憂心忡忡三方巨大壓力時,他內心又是無比的焦慮和煎熬,甚至是強烈的'自我懷疑,表演非常成熟到位。影片敍事手法也值得稱道,穩重簡練,不花哨,不過分煽情,一部英雄題材的主旋律片能這樣很難得,結尾在副機長的一個詼諧玩笑中戛然而止,乾淨利落。

看完最大的感受,除了法治社會的嚴謹和正義,還有面對災難時人的反應,就像機長所説,並不是沒了他這件事就不成立,而是各個部門協同配合才能達成最後的圓滿結果。很感人。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三

很多人都會將麻醉工作比作飛機的飛行過程,看完《薩利機長》,突然覺得很有感觸,重新審視過往三年多的麻醉工作,除了後怕就是失落,又或者有點自責。

雖然在學校亦或是在每一次大小講課裏,都會受到教育,麻醉工作需要巨大的責任心以及紮實的理論和精湛的技術,但日常工作的瑣碎早已消磨了所有一絲不苟的責任感,千篇一律的工作流程早就機械化了所有充滿挑戰的激情,所剩無幾的只有每日的疲憊和對這份工作的絕望。幸好有一羣可愛的同事,才得以讓這種無聊蒼白的工作稍顯生機。

因此我一直在尋找某種出路,甚至可以換份工作,至少我的下班時間可以非常明確,至少工作之間我可以自由的'喝口水、上個洗手間!原來我對自己曾經熱愛的麻醉工作已經完全沒有追求,不再要求自己有多精湛的技藝,不再要求自己的知識是否與日俱進。

當看完薩利機長,突然有種莫名的熟悉感,我的麻醉工作難道不是這樣嗎?!千萬次的飛行經驗造就了臨危不懼、機智果斷的薩利機長。同樣數以萬計的麻醉例數不也在無聲的提升着我們工作的高度,儘管波瀾不驚,卻需要我們用心體會,如此才會有質的飛躍。經驗與技藝需要時間與機遇的積累,然而無時不在的卻是我們的`責任心。作為把控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安全的生命的機長,我們也需“寧可延誤,不可失誤”!

突然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可笑,笑自己對麻醉事業理解的蒼白,笑自己為繁瑣工作推卸責任的理由。如果明天允許,我定會收拾如此幼稚的情緒,懷揣巨大的責任心,在每一個細節,只為將麻醉做到最安全舒適。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四

影片講述了在飛機失去動力時薩利機長當機立斷將飛機於河上迫降並使155人全部獲救卻不斷遭受調查質疑,最後證明薩利機長是一個完完全全英雄的故事。

影片寓意深刻,我只想淺談一點關於一些我所注意到的細節問題。首先是空姐,給人的印象是訓練有素,在有了飛鳥撞擊的猜測以後,絲毫沒有顯示出慌亂,而是面帶微笑,鎮定自若,安撫乘客,冷靜的告訴乘客要怎麼做,給人以信任感。不同於國內空姐是吃青春飯,挑選空姐的要求是“瘦、高、白、秀、美”,美國更注重的是體貼的服務與經驗老道的緊急情況的應急反應,所以在美國,我們在飛機上看到最多的,是空媽,而不是空姐,與美好的外表相比,作為機組成員,我想更重要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還有一點我想説的是美國的救援體系,這一點十分令我感動。就是在事故發生後,可以立即、機動的調配有關力量,迅速完成救援。包括船隻,軍隊,直升機等救援部分,紅十字會等災後後勤援助,及維持秩序的警察等,全部有效到位。不論隨後的後續工作有何問題,起碼在保證人的生命,即救援工作上,美國做的相當不錯。當然,美國的援助體制也不是一開始就十分完善,在一開始,美國的救援體制十分拖沓,無效,機動性差,軍隊也是重反恐而輕賑災,更不用説與紅十字等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問題了,可以説,在卡特里娜颶風之後,美國的救援體制才漸驅完善,而期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有制度化的批評機制促使救災體制不斷地更新、調整,而我國我國尚缺乏這樣的制度化的、有效的批評機制,網絡批評也處於無序狀態。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馬雲説過“中國最大的危險不是GDP跑7還是跑8,跑6又怎麼樣?只要我們喝的水是乾淨的,空氣是好的,食品是安全的。窮一點還能活得長一點。”同樣,,我們不應純粹注重中國人的“面子問題”,更重要的是“裏子”,才是衣服是否舒適的關鍵。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五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薩利機長》。

20xx年1月15日,由薩利機長駕駛的飛機不幸被鳥羣擊中,在生死關頭,薩利機長急中生智,降落在哈德遜河,機上155人全部獲救。然而安全委員會卻極度懷疑他的做法。最終,機長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薩利機長。他有着一頭蒲公英一般的白髮,眼神犀利,神情嚴肅。影片運用插敍的手法,插入了機長曾經開過農用飛機、戰鬥機的鏡頭,可見他的經驗豐富——畢竟,人家有42年的光輝歷史嘛!

薩利機長的冷靜也着實令人佩服。僅幾十秒的時間內,他竟然能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從而保障了機上155人的性命,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在飛機急速下降的途中,他並沒有慌亂,嚇得發抖,也沒有一味地執行塔台地命令,冷靜分析,真可謂冷靜過人。

薩利機長還擁有超強的責任心。在他安全回到渡輪上時,他並沒有顧着自己的身體,要求拿毯子來,對別人指手畫腳,他只是着急於機上155名人員的生命。他不希望因為自己而連累別人的性命。

除了影片的主角薩利機長,副機長傑夫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行的途中,即使他對於薩利機長迫降河面的決定深感驚訝,但他也沒有提出疑意,只是服從機長的安排,儘量不給團隊拖後腿。倘若他不服從命令……後果將不堪設想。

儘管面對委員會的質疑,薩利有過自我懷疑,但他仍然堅持於自己的正確做法,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面對困難不慌張,面對質疑不動搖,相信該相信的。或許,這就是薩利與他的團隊的成功祕訣。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六

暑假是一個閒暇的時間,我利用這個時間看了大量的電影與書籍,寫觀後感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

《薩利機長》取材於20xx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中,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蹟。當年,這架空客飛機在爬升過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擊,導致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後,前美國空軍飛行員薩利機長,確認飛機無法到達附近機場後,決定於紐約哈德遜河河面進行迫降。最終,他成功地令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創造了空難史上著名的“哈德遜奇蹟”。然而,在薩利機長被媒體捧為英雄時,他卻遭到了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

“哈德遜奇蹟”的創造,並不是出於偶然,也不是因為運氣,他是一個優秀的機長畢生專業素養的呈現,同時也與他對於生命的敬畏以及高度的責任感有關。

在電影的片尾,當此次空難生還的乘客露出一張張大難不死後的喜悦的笑臉時,當他們自豪的報出自己的座位號時,傳來了薩利機長的一段話:“155只是一個數字,可當你去對應一張張面孔時,那就不只是155張還有其他面孔,妻子們、女兒們、兒子們、父親們、兄弟們,數字立馬可觀起來。”在現實中,當年那些機上的乘客表示,自己的生活因為這次迫降改變了。而薩利機長説:“1549航班不僅僅是5分鐘的飛行經歷,而是我的一生讓我安全地把飛機降落在哈德遜河上。”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七

好久沒有看2D電影了,沒有了3D的視覺效果,反而感覺更真實。大概是年紀大了容易有感觸,看這樣一部小人物英雄的電影,居然落淚好多次。

飛機迫降前和乘客感同深受面臨死亡危機的惶恐,感觸無論我們如何説自己看淡生死,死亡當前,一樣恐懼無助。機長副機長面臨苛刻審查時,感歎40年的飛行業績,卻要由這次事件中的208秒做總結。想到人們喜歡用一次對一個人做判斷,而不是一直或一貫,你我是否都經歷過這樣的委屈?敬佩在巨大壓力下,Sully機長依然冷靜地指出模擬飛行中忽略了人性的影響,在關鍵時刻扭轉局面,最終得到公正的對待。

可是有多少人有能力有信心多到這樣?如果當時Sully機長在巨大壓力之下失去信心,任由模擬飛行和沒有經驗的聽證會做出判斷,那豈不是成就人間冤案?在聽完黑匣子錄音後,機長副機長激動地要求退場休息,他們驕傲在關鍵時刻一起努力,做了準確的決定,拯救了包括他們自己155個鮮活的生命。一直覺得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成就,不是爬到什麼位置,而是你是不是會有這樣一起同心,一起努力,危難時刻會和你站在一起,熱血的兄弟姐妹。審查委員會看似苛刻不近人情,但實際上,只有他們這樣嚴謹認真地遵守流程監管,才可以避免將來的僥倖和因此帶來的災難。不僅僅是他們,飛機迫降後,20分鐘內,紐約有20xx名救援人員達到現場參與救援,避免倖存的乘客被冰冷的河水凍死,這個不是簡單的個人善意行為,而是社會背後強大的國家機器系統在起作用。

然而,無論是國家機器如何強大,還是科技如何先進,在人性的社會裏,總有系統和科技無法控制或解決的個案,這個時候也就需要Sully機長這樣的超級英雄。可是,超級英雄有他多年的經驗和專業素養,以及背後團隊的支持,如果你沒有卻要亂逞英雄,那結果恐怕是混蛋的下場。

總之,值得一看的電影。推薦。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八

《薩利機長》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結局,但是,就我個人而言,不管到最後結果怎樣,薩利機長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靠着自己40多年積累來的經驗、過人的膽識和正確的決斷換來了全飛機100多人的生命。當然,工作人員正確的引導和乘客們有序的撤離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認為薩利機長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還有其中一段讓我很揪心,就是薩利機長邊跑步邊思考那些細節,明明知道自己盡了最大努力,還要那麼難過,況且結果還是好的。也許,通過這個我們應該明白,永遠都不要以你個人為單位來怎麼怎麼樣,它在社會和現實面前從來都是不得不妥協的,讓我們在各種不成文的條條框框下生活,這雖然確保了社會的井然有序,卻也扼殺了我們個人選擇生活的權利。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九

由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空難大片《薩利機長》即將於12月9日登陸全國IMAX影院。12月6日,IMAX在上海舉辦提前觀影會。銀幕中逼真震撼的迫降過程令人窒息,然而不少觀眾認為伊斯特伍德對人物、情感、故事的把控更讓人着迷,並驚歎於年近九旬的東木這次如此温情脈脈。

和許多好萊塢頂尖導演熱衷嘗試新技術一樣,年近9旬的“東木大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早在籌備拍攝《薩利機長》之初,就被全新的IMAX65毫米攝影機“圈粉”,最終幾乎整部電影都採用了這台攝影機進行拍攝。當天在影院觀看該片時,銀幕中平時常見的上下黑邊消失不見,觀眾能在全畫幅的呈現中體驗到多出26%的畫面細節。成千上萬的飛鳥羣潮水般撞向駕駛艙窗户、引擎熄火後飛機與紐約密集的高樓大廈擦身而過等眾多關鍵鏡頭延展鋪滿整個銀幕,完整的空間縱深感將當時千鈞一髮的緊張氣氛表現得更加飽滿,令觀眾彷彿置身機艙中,也經歷了一場驚人的空難生還奇蹟。

當天出席觀影的還有來自中國民航飛行員協會的成員,這些承擔一線飛行任務的航空公司機長和機組人員也盛讚導演拍攝極具專業性和現場感。不少觀眾在觀看完影片後也通過微博分享了觀後感。“看電影阿郎”認為影片最好的一點就是回到電影本源,“導演對人物、情感和故事更着迷,雖然剪輯等技術都堪稱鬼魅,但它並未大於電影的基本層面,規規矩矩但 處處閃爍着耀眼的才華。對人的凝視大於對英雄的仰望,情感與審視劑量精準。這也只能是這個年齡的伊斯特伍德,才能拍出的電影,簡潔的複雜,輕盈的厚重。”賬號“航空物語”在微博寫道:“縱觀全片,緊急降落的過程並不是重點(但依舊扣人心絃),而薩利機長在事故調查方有充分證據指控水上迫降是錯誤決定的情況下,如何艱難地自我救贖,才是更大淚點。”“艾米愛電影”則驚歎於年近九旬的東木如此温情脈脈,“沒想到CE到了老年以後,執導的電影竟是如此的温情脈脈,不再那麼破馬張飛式的張揚,平凡的人在危機時刻,也有能力做出超凡卓絕的事情。”

《薩利機長》觀後感 篇十

我是絕對不允許自己錯過到電影院去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的。

我只是萬萬沒想到,片尾出現的真實生活中的薩利機長和他妻子竟然如此有氣質,比扮演他們的湯姆漢克斯和演員妻子更讓人眼前一亮。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最近好萊塢的電影有迴歸表現人類本我的趨勢?

不再只是一味以炮轟爛炸視覺效果來刷新票房的慣用套路。技術只是實現電影方式的表現手段而已,而不是主要目的。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技術是用來為表現故事服務的,《薩利機長》也好,《深海浩劫》也好,完全不是靠視覺特效來吸引觀眾的,而是靠故事,人性展現的細膩口碑而傳唱。這一點,我好感動。我希望可以堅持。

本片最啟迪我的是,薩利機長不僅僅是在208秒的危急狀態下救了全機155人,更自救了兩次。第一次,當然是在事故時救全機人的同時救了自己。第二次,是他在被調查中再次自救。

首先,我們不可以先入為主的認為薩利機長一點錯都沒有,為何要接受這樣不公平的檢查?但是本片不是要塑造一個反派或者一個壞人。這樣的調查恰恰説明了美國人在處理各種類型事情的嚴謹和謹慎,這樣子的精神才能保證未來出錯率的最低化。所以,薩利機長被調查是一件必需要經歷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受到的心理壓力和衝擊也是他必須要面對的殘酷現實。

其次,也許全世界都已經往他一邊倒了,但是真正最後能救自己的還是自己。當面臨對自己的投訴和懷疑時,不可以抱着僥倖的心理,或者被全美國的崇拜衝昏頭腦,也不能自暴自棄,更不能怨恨報復。冷靜的薩利機長,在面對這樣的壓力時,他再次選擇了自救。他用最積極的態度去為自己找證據,用充足的理由和準備來面對威脅和挑戰。

沒有什麼偶然性,很多事情都是必然的。比如,面對208秒的危急,薩利機長是用的40年的飛行經驗化險為夷。那麼,面對下半輩子的事業和生活,他用了48小時為自己找來有理有據的説服證據。這點讓我備受啟發。

真正能夠幫助自己的還是自己。不能遇到困難和壓力就放棄或者埋冤。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就像我昨日抱着可以學到管理項目的心態去聽培訓,結果後來發現,項目管理最重要的還是人。所以,無論什麼事情,最終解決方式沒有任何科學,技術,他物能夠幫助,還是得靠人,這個人就是自己。

每個人都會受到來自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面對壓力,如果你消極,事情就會按照消極的方式發展;如果你積極,且明白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時,那麼事情就會迎向好的方面。

每次看完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就會多明白一個道理,人總是在慢慢學會長大。謝謝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