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6W

國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多篇】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 篇一

經驗+反思=成長”,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

回顧從20xx開始,吉林市中學歷史教學開始使用部編歷史教材,作為工作了近20年的教師,我很榮幸地趕上了第一班車。在現實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完全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如何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為此,我總結了一些平時教學中的案例以及經驗,並渴望尋求更好的對策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以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去教學

新課程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設計問題的能力,設計出發散的、擴展的,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方案。

在備課過程中,首先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來研究教材內容,對符合歷史核心素養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大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分類和整理,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和對學生進行培養。比如七年級下冊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在備課的過程中結合課程標準的內容,確定了“開通大運河”子目主要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充分利用教材和地圖冊中的地圖進行教學,以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製作示意圖。

二、正確處理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教學時,注意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形成一個知識網,讓學生能夠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內容和形式的關係。

首先,我要選那些最適用的,最具有説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典型材料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並深化和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例如:在講授《新中國的外交》這一課時,為了能激發學生學習外交家的遠見卓識和為國家利益而努力探索的精神,在課堂上播放了周恩來的外交演講的視頻。他們説外交家真厲害,能一切從國家利益出發來做事情。這次的啟示就是:不用講解,學生就能從真人真事上領悟國家利益是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根本所在。他們還對外交家的演講和口才驚歎不已,達到了情感和知識教育的雙重目的。

其次,採取生動活潑,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上歷史課之前都會提前兩分鐘進班級,充分利用好預鈴打響到正式上課鈴打響的兩分鐘,讓他們快速思考上節課的基礎知識,上課後馬上提問。我發現兩分鐘如果利用好,學習的效率也會很高。現在,利用課前兩分鐘回顧舊知識在我教的班級中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每當正式鈴打響之後,不用提問,他們都會主動站起來回答。

三、重視情感教育,形成大的歷史觀

學一門課程首先就要明確學習它的作用和目的。在一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和比較上,經常要"瞻前顧後"、"左顧右盼",聯繫中國,聯繫世界,聯繫古代,聯繫今天。為的就是能夠使學生逐漸形成一個大的歷史觀和深厚的歷史感。

四、制定學生學業多元化評價方案,教學中持之以恆執行

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和考慮到實際的可操作性,確定歷史學科的評價。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學生的課堂表現。

班級學生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兩個小組。課堂上學生參與討論、回答問題答對的每人次加一分。以“正”字標記,下課前總結本堂課中的兩個小組的各自分數。課代表記錄在牆上的表格中。

(二)學生改正作業情況。

每天交上來的作業在教師批閲後,學生自行改正。教師記錄學生改正的情況。以打對號的方式,依照學生的姓名進行記錄。每天每人次加一分,當天統計分數加到兩個小組中“改正作業”項目中。

(三)學生檢測成績情況。

學生的每次歷史學科的檢測成績,按照100分加5分,95分以上加4分,90分以上加3分,85分以上加2分,60分以上加1分。分數不累計。這樣的規則進行統計加分。

(四)學生品德和課堂紀律。

學生做好人好事和遵守課堂紀律每人次加2分。加到小組分數表格中。

(五)學生完成當天任務量情況。

每天曆史課上總結歸納的表格和完成作業的都要進行加分統計。

(六)評價的總結方式

每週進行周統計、每月進行月總結、每學期進行學期末的彙總,展示給學生知道,評出優勝組,教師給優勝組獎勵以示鼓勵。

經過一個學習的具體操作,一些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上四大方面是在新教材改革下教學案例和經驗方法的總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有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和困惑,準備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的積累,着手解決,具體成文。正像一位老師説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傾注自己的愛心和激情就能得法!"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要學會用智慧和愛心打造自己的風格,不斷思考!

國中歷史課後優秀教學反思 篇二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以教育的___為核心,以會考研究、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為工作重點,切實履行好“研究、指導、服務”的工作職責,依靠全體歷史教師,羣策羣力,努力提高我校九年級歷史教師的羣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主要工作

1、通過組織集體備課、課堂研討、案例分析、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課程改革實施水平。充分發揮備課組、教師的作用,引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引導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經驗共享。

2、加強會考研究、重視信息交流、不斷提高九年級歷史教學質量。組織九年級教師認真分析月考情況,依據抽測反映的問題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認真組織高三歷史教師近兩年會考試題,探索新課程命題的趨勢。開展多種形式的集體備課、課堂教學研討、試題研究等教研活動,探索高質有效的歷史複習模式。抓住向外學習的機會,收集會考信息並將會考信息進行反饋。

3、強化訓練,增強適應性。在抓好自主性學習,精講精練,提高能力的同時,組織好文綜訓練,提高會考的適應性。

三、具體措施如下:

1、深入研究會考考綱與教材,注重會考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我們全體備課組老師仔細研讀討論教材,在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分析教學內容,把握教學重難點,逐一研究考綱與蘇州市歷年會考試題,並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與歸納。我們還要關注跟蹤當前熱點,設計新穎的思考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並對其進行了整理與歸納,努力提高會考備考工作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2、團結協作,充分發揮利用備課組的集體力量,構造和諧團隊。

在平時的教學中,備課組內的老師要經常溝通,資源共享,相互聽課,互通情況,共通商討,出謀劃策。開學初,備課組老師共同商討制定詳細的備課組工作計劃及九年級年級歷史備課組教育教學計劃,並以此作為我們的工作指導方案來貫徹實施。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做好分工合作和交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堅持無論是平時的教學還是各種大型的教學活動,都表現出強烈的團隊意識,集眾人智慧,展個人才華,大家在相互學習中共同提高。在今後共同工作的日子裏,大家毫無保留,彼此取長補短,要讓豐富的教學經驗、超前的創新意識、紮實穩妥的教學作風以及好學上進精神在組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和融合。

3、教學常規規範,不斷追求教學創新。

教學上我們要嚴格按照學校的教學要求完成教學工作,大到每一節上課,小到一分鐘到位,時刻都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以及會考的要求,在作業批改上,我們要認真及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本學期要進行二次月考,每次考試後,我們都要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統計,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改進,以提高工作的實效性。除此以外,備課組三位老師還要積極參與本學期學校組織的公開課,並及時組織老師進行評課和總結。

4、積極做好教學反思與總結,及時交流學生動態,分析學情。

我們組三位老師平時也很注意教學積累,積極撰寫教學經驗,教學總結、教學感悟與教學反思,以便更好的為下面的教學探索總結出好的教學規律與方法。繼續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積極性上苦下工夫。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我們對他們作出了不同的學習要求和訓練,努力使孩子們都能在會考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與效果。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 篇三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為全面提高業務水平,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赴馬牧池中學的聽課“課堂教學研討會”的一切活動。認真聽取了兩位老師的課:《燦爛的青銅文明》《美國的誕生》,感觸很深。

歷史學科要適應素質教育的目標,就要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兩位老師都做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往往認為“歷史就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功課”學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教和學基本上變成了機械灌輸和死記硬背。兩位老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靈活的課堂環節設計,風趣的語言,及時的調控,達到了課堂的最優化,值得學習借鑑。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會積極的探索,敏鋭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創造性。歷史學科因其內容龐大時間久遠,被人們當作死記硬背的副科這一偏見造成負面影響是使學生對歷史科目不夠重視和失去興趣。在這兩節歷史課堂上,老師通過形象的圖片、一個個的問題點燃學生探索的慾望,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幽默,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發展。

在今後的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不僅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還要通過對教法學法指導進行反思找到一種更適合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方法,使學生喜歡,從而好學。同時要善於捕捉學生的優點,通過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攢美,給學生以激勵,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

通過教研活動--聽課,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今後我要繼續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實踐,全面提高教學水平,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精選15 篇四

國中歷史課堂教學應該如何進行才能體現新課標的精神,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是每位國中歷史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我這兩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去年教的七年級,今年又教了一屆七年級。由於是第二次教七年級,所以我在七年級的教學方面有所體會、有所反思。

七年級年級上冊《中華文化的勃興》介紹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在第一年的教學中,在學生認真閲讀教材的基礎後,我先請幾位學生來歸納、概括各派的觀點和著作,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以時間為經、學派為緯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創始人及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著作進行了全面的歸納、分類。當時學生大多能按我的要求完成以上教學活動,因此,我當時覺得這種教學方法還是不錯的。

今年我又採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結果碰到了問題。當我要求學生認真閲讀教材時,就有不少學生沒有看書而是在説話。我很生氣,並批評了那些沒有認真閲讀教材的學生。雖然這堂課最終也上下去了,但我總覺得挺彆扭的。下課後,我一直在思考這節課卡在那兒,應如何改進。經過一番學情調查,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因為所學的內容離學生太久遠。因此,對學生來説,缺乏親切感,也就不能夠吸影學生的注意力。

晚上,我又重新進行備課。怎樣才能將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老子等人與現實聯繫起來了?用什麼作媒介才能讓學生對孔子、老子等人感興趣呢?我苦思冥想——終於,我想到了:現代人特別是名人都有名片,可以用學生十分熟悉的名片作為媒介,拉近孔子、老子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對兩千多年前的的古人產生興趣,進而自覺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第二天,在另一個班上這課時,我改變了方法。一上課,我就宣佈:今天我們將進行一場模仿秀,給孔子、老子等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各自制作一張名片,並模仿他們作自我介紹,比一比看誰模仿得最像。學生們一聽來了興趣。接着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模仿一位人物,並要求學生在先認真閲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我剛説完,學生就立即積極地準備開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都十分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後,為了檢驗學生對諸子百家思想的掌握情況,也為了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派的思想,我又創設了一個情景:假如有一位同學隨地扔了一張紙,想一想,對這個人的做法,各家學派會如何處理?為什麼?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紛紛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從各派角度提出看法。這樣,不知不覺學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就很好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國中歷史的教學反思 篇五

20xx年X月X日 X天

據調查,高中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的因素。反思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不得不思考高中歷史究竟該怎麼上?優秀的高中歷史課應當具有情感性、人文性、歷史性、文化性。對照上述歷史課“四性”,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加強史實教學

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中寫到“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感知歷史階段主要向學生呈現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現象等具體史實。感知歷史階段,學生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能力,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忽視、削弱感知史實階段是存在的,自覺不自覺地抹煞了感知史實階段的內容和意義,影響歷史教學效果。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怎樣加強史實教學呢?首先教師要認識史實教學在學生歷史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直觀教具和多媒體的使用,使史實能生動地再現歷史形象。再次是補充豐富、具體的史實,歷史細節越清楚學習印象越深刻,甚至終身難忘。歷史教師要在史海中篩選典型、鮮活、有穿透力的歷史細節。例如,我在講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時,給學生講了胡適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適得到一塊上好的雞血石圖章料,決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師傅,刻“胡適之印”即可。篆刻師傅認為胡適是本站的提倡者,是用白話寫文章的大家,影響這麼大,怎麼刻圖章還用“之乎者也”一類的字,於是自作主張地把“胡適之印”改刻成“胡適的印”。三天之後,胡適收到印章,發現上面刻的是“胡適的印”時,哭笑不得。通過這個事故學生對胡適在文學革命中的重大影響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養學生質疑意識與方法

歷史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教師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識視為真理,奉為神聖,要求學生死背史實和結論,質疑意識缺失。

基本史實和歷史結論構成歷史的陳述性知識。歷史知識具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即二重性。客觀性指史實的客觀性,主觀性是指結論的主觀性。歷史結論是教材編寫者對史實的解讀,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史實是雖然具有客觀性,但也不能説就是絕對的歷史真實,可能個別史實也是謬誤。歷史結論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我們更需質疑。例如,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而今帝國主義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們還要學習借鑑。再如,經濟危機在舊教材中認為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從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哪個國家能逃脱經濟危機的厄運?還有,在舊教材中對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評價是否客觀、公正?

要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首先教師要有質疑的精神和尊重歷史的態度。教師要關注史學動態,查閲歷史資料,敢於質疑。其次是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意識,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例如,《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105頁的活動課: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討論題目是:有人説“辛亥革命勝利了”,也有説“辛亥革命失敗了”,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為什麼?教材還給學生提供了有關資料、參考論文。通過這個活動課,使學生明白對辛亥革命評價有多種觀點,但不管哪種評價都要有依據。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精選15 篇六

一、備課的過程

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找準備課的方向。思考學生的認知規律,創制有效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應該及時瞭解學生的現有的知識儲備情況和當前的思靠習慣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將內容進行刪減。根據學生的思考問題的習慣,設計有效地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難點。教師創設的教學活動也要體現時代的特色,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備課反思:

教師備課時,應該擴充自己的眼界。適當運用課外豐富的材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讓歷史內容變得血肉豐滿。

教師備課時,應該認真梳理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關係,明確每一節、每一章的主題,在主題的統領下,將一節課、一章、一冊書的內容吃透。在這個前提下,教師學會詳略處理。

教師備課時,應該向富有經驗的老教師虛心求教。學習他們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方式,向他們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也因該向優秀的年輕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生動有趣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設計。

二、反思

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該簡單明確。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的方向。教師出示的學習目標,應該考慮學生的認識層次,設計時應該要簡單,明確,使學生理解學習任務。

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也應該要有向學生傳授開展活動的方法。在情境問題教學中,教師經常遇到問題時,學生雖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討論積極熱烈,可是在展示時候,經常出現與活動目的相左的情況。我認為教師在備課時,應該也要考慮學生應該如何進行活動,採取怎麼樣的方式,甚至給學生做幾次師範以供學生進行模仿。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力,讓教學設計活動真正發揮實際的功效。

教師的教學設計也要應該有同現實世界相聯繫的部分,增強歷史課的現實感,進而培養學生的感悟歷史能力,在情感態度上有所收穫。歷史教師可以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恰當事物作為導入,也可以談談歷史事物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等,拉近歷史知識同現實的距離。這也要求歷史教師在平時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視野,對於當今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應該有所瞭解。

教師的備課應該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活動方式。國中學生的思維仍以感性思維為主,教師在授課時,應該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些較為難懂的歷史知識,如直觀性的圖片模型、經常運用的史料等。這樣不僅增強歷史的韻味,而且讓學生有了感性的深刻認識。同時教師也應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理性認識,利用一些問題鍛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學生應該有質疑的活動。教師的教學設計重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習並理解記憶歷史內容。學生能夠對他人的展示或者某些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那麼表明學生對於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思考。學生的質疑也會讓展示的學生做好必要的準備,起到一個客觀的約束作用。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精選15 篇七

在引領學生學習經濟重心的南移與民族關係的發展這一專題時,我通過知識回顧,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進一步夯實基礎。通過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材料的能力、分析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認識到維護安定團結的重要性;認識到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內各民族和平共處、共同繁榮是民族關係的主流,中華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通過複習“燦爛的宋元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崇尚科學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歷史是具體的,是動態的;對歷史的敍述也應該是具體而生動的。在講授歷史事件的過程或歷史人物的活動時,要講得真實鮮活,不僅要線索清晰,層次完整,而且離不開細節的支撐。在歷史講述中史事的細節是很重要的,講好細節,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細節往往是具體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經逝去了的歷史重現出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原狀,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真實。細節往往又是典型的、有特色的,可以以小見大,於細微處見精神,使學生更真切地瞭解和認識所學的史事。細節還往往具有啟發性,通過細節可以引發學生的聯想、想象等思維活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細節要用得好,重要的是要用在關鍵之處。例如講一個歷史事件,細節的運用一般是在事件的高潮處或轉折處,而不是事件的背景;講一個歷史人物,細節的運用一般是在他的重要事蹟中,而不是他的籍貫、出身、學歷等上面。

現在流行着“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質量”這樣的話,有其深刻的道理。當然,對於歷史課堂教學來説,忽略細節還不至於造成教學的失敗。然而,注重細節,肯定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成功,所以值得我們的教師加以關注。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 篇八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又一個學期結束了,經過歷史教學,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頭我對國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進取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經過縱向聯繫及橫向聯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和主動性,到達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所以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此刻新課程實施以後的資料,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教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到達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所以,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裏盡情暢遊。這種以教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教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教學反思總結 篇九

核心素養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是實施核心素養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核心素養目標進行的。歷史學科要適應核心素養教育的目標,就要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而歷史課往往給人認為“歷史就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功課”所謂“貝多芬”(背多分)就是這樣來的。學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這樣歷史課成為歷史只是的單一傳授進取記,教和學又基本上變成了機械灌輸和死記硬背於是上課時出現了學生做其他科作業的,打瞌睡的,還有一些學生在下頭筆聊的,即便有的同學機械的記下一些歷史知識,但過不久,也全面還給教師了。

怎樣才能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僅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會進取的探索,敏鋭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創造性。歷史學科因其資料龐大時間久遠,即逝性強的特點被人們當作死記硬背的副科這一偏見造成負面影響。使學生對歷史科目不夠重視和失去興趣。所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上,要點燃學生探索的慾望,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在簡便,幽默,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發展。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僅僅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簡便愉快的學習環境,還應當加強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僅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並且是教師成長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經過對教法學法指導進行反思能夠讓教師找到一種更適合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方法,使學生喜歡,從而好學。同時要善於捕捉學生的優點,哪怕只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攢美,都會給學生以激勵,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

經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進取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