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每年清明節是幾月幾日【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7W

每年清明節是幾月幾日【精品多篇】

有什麼清明的養生方法 篇一

①此時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温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

②該節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等,故忌食易發的食物,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應適當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保養肝臟。

③這個節氣前後,由於過於懷念親人,情緒波動較大,會造成寢食不安,可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運動,轉移思考保持平穩的心態。

中國各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篇二

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河北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曆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週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

上海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上海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後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由於改革開放推動公墓化的興盛,而相關選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為主。因此前往上述區域的人次達到一百餘萬之多,從而在清明前後數天往往會造成出省交通的擁擠。

此外,青團是江南地區的清明時令點心。其主體由糯米粉製成,經青艾(草頭汁)調和而呈綠色糕團,一般為豆沙餡或芝麻餡。食用時保留了寒食的習慣。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

福建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福建閩南並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日期一般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後幾天,漳州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九年級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後。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後(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後祭拜祖先。祭拜完後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清明節當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四川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四川都江堰放水節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會(二王廟廟會)(成都都江堰)。

山西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説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裏。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餚,祭畢祖先,便在墳地裏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説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癢癢。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麪餅,形如盤蛇。回家後將麪餅放在院裏,吹曬乾以後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於寒食禁火的緣故。

晉南地區上墳後,回家時要拔些麥苗,並在門上插松枝柏葉或柳條以辟邪。晉北地區多插柳條。還有的地方,在墳上也插一些柳條。

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蓆上搓拉,名曰驅蠍。晉東南地區,人人頭上插柳枝枯葉。婦女要用描金綵勝(頭飾)貼在兩鬢。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麪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講究用黍米磨面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後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

香港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節日,港人會到祖先墳前,焚燒香燭、冥鏹,奉祭物多為水果、鮮花、燒豬或白切雞。港人時常為避免人多擠迫,習慣提早數星期拜山,並不一定恪守清明當日掃墓祭祖的傳統。

早在港英時期,中港邊界縱然自從國共內戰結束,中共執政之後守護深嚴,但每逢清明,位處中港邊界的沙頭角禁區多會有限度地開放,讓人到沙嶺墳場拜祭;1950年至1970年代中前期,中國仍未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不少人亦會在清明節,以祭祖為藉口回鄉,人人身穿多層衣服,攜帶異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濟鄉間親友,粵、港火車票亦會出現搶購潮和抄黃牛票的情況。

近數十年,香港人為先人清除墳前雜草時,有人相信“火燒旺地”的風水説法,放火燒雜草,結果引發多宗嚴重山林大火,備受社會關注。2007年更有團體要發動“清明無山火誓師大會”,呼籲市民勿再放火除雜草。

台灣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八年級的,也有三月九年級的。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曆三月九年級。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清地區明節的習俗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台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準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説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過去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羣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後因台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於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新加坡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東南亞地區擁有獨特的宗鄉會館文化,其形成與華僑的清明節祭祖傳統密切相關。正是為了處理同胞的身後事,早年闖蕩南洋的華人共同湊錢置地,建“義山”(免費公墓),蓋大伯公(土地神)廟,以實現共同的祭祖願望,由此逐漸形成對東南亞華人社羣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鄉會館文化。

不過,在華人約佔總人口75%的新加坡,由於土地資源有限,政府自1960年代起採取了移風易俗的措施,倡導華人改土葬為火葬,並在郊區建造了大型骨灰甕安置所,市區內的墳場因此漸漸消失。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買一處政府提供的墳地約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約合1.52新元),不僅費用高昂,而且使用期只有15年。

新加坡華人至今仍按照傳統儀式掃墓,多半為閩南儀式。每逢清明時節,新加坡華人多會舉家出行,親戚朋友相邀同往,坐滿一、兩輛小貨車浩浩蕩蕩去掃墓,大多先祭祀土地神。然後在親人墓前擺上酒食、果品和鮮花,燃起香燭,壓上墓紙,再將紙錢焚化,磕頭行禮,最後當場將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會準備五牲祭拜祖先,當中少不了蛤、螃蟹、雞、鴨等。祭拜完畢便當場剝蛤吃,然後把蛤殼丟在墳前,表示子孫已來掃過墓。

回中國尋宗認祖、祭拜先人,則是近一二十年新加坡華人興起的潮流。在清明節前,祖籍海南的新加坡華人見面時往往會用家鄉話互相詢問:“回屋(家鄉)做清明不?”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 篇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髮,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清明後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遊,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寒食》

(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裏,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猜你喜歡:

清明節氣的氣候特點 篇四

清明時節,除東北和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温已上升到12℃以上。雖然東北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區此時尚未進入春季,但在這些地區4月上中旬氣温有時顯著上升並不奇怪。北方氣温迅速回升,很多地區4月份平均氣温達到10℃~15℃,而降水稀少、乾燥、多風,是一年中沙塵暴高發時間段。江淮地區冷熱變化範圍較大,雷暴等不穩定降水逐漸增加。江南地區3~5月份迎來充沛春雨,而華南西部常常處於乾旱時期,自然降水量少。華南東部雖然降雨不少,但是對於農業活動還是不夠的。

清明節的來歷傳説 篇五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一)

春秋時代,晉國的晉獻公因為寵愛驪姬,導致太子申生自殺,另外的兩個兒子重耳與夷吾則逃亡他國。

重耳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部落裏寄居十二年,後來重返中原,欲尋求各國的協助而復國。他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一行人飢寒交迫的到達了衞國,沒想到衞文公卻讓他們吃了難堪的閉門羹。這時,重耳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染上了風寒,發着高燒,他喃喃囈語着想喝一碗肉湯。但是,隨行的人一樣也兩袖清風,上哪兒去籌錢買肉呢?忠心耿耿的介之推,一咬牙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出熱熱的肉湯,重耳喝了之後,居然不藥而癒。一行人也繼續前行,到達了齊國,並獲得齊桓公的支持,終於在流亡十九年之後,返回晉國,登上大位,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掌政權後,要之前隨同流亡的臣子們,説説自己的貢獻,再來論功行賞。看到眾人自我吹噓、爭相邀功的嘴臉,介之推非常厭惡,他自始至終都不發一語,晉文公也沒想起他來。介之推失望之餘,帶着母親退隱山林。介子推的一個鄰居為他打抱不平,晉文公才想起了他的恩澤,急忙派人尋訪,但是介之推已經淡泊名利,無論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賞。有人向晉文公獻策,放火燒山逼他下山,卻沒料到這把火熄滅之後,眾人在滿山灰燼中,找到了抱着一棵樹被活活燒死的介之推與母親。

介子推母子被火燒死以後,次年晉文公命令從今往後每到介子推死的日子(3月初五,清明前一天)家家不得生火,只能吃涼的食物,以紀念介子推。而當時晉國文化為春秋時期的強勢文化,寒食的傳統便被推廣到了全國,自此便有了寒食節。清明與寒食(掃墓、不吃熱是寒食的習俗)本不是同一個節日(清明其實只是個節氣),但寒食過後就是清明,所以慢慢也就合二為一。

唐玄宗時又下詔將寒食掃墓定為五禮之一。

古時將清明、7月15中元節、10月15下元節並稱三冥節,都是祭祀鬼神的節日。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二)

介子推母子被火燒死以後,次年晉文公命令從今往後每到介子推死的日子(3月初五,清明前一天)家家不得生火,只能吃涼的食物,以紀念介子推。而當時晉國文化為春秋時期的強勢文化,寒食的傳統便被推廣到了全國,自此便有了寒食節。清明與寒食(掃墓、不吃熱是寒食的習俗)本不是同一個節日(清明只是個節氣),但寒食過後就是清明,所以慢慢也就合二為一。

唐玄宗時又下詔將寒食掃墓定為五禮之一。

古時將清明、7月15中元節、10月15下元節並稱三冥節,都是祭祀鬼神的節日。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三)

文/徐芝羚

同學們,你們知道清明節嗎?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清明節的傳説是多種多樣的,是説不完的,今天就講到這裏吧!從去年開始,清明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日,便於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祭奠親人。清明節真是來之不易啊!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四)

相傳在遠古時期,大地一片荒涼。人們沒有飯吃,都靠喝西北風過日子。所以,現在還流傳着“沒有飯吃,只有喝西北風”這句話。但是,西北風也只有冬天才有。冬天一過人們就開始餓肚子了。身體好的,就象蛇和青蛙冬眠一樣躺在洞裏,一動也不動地睡到冬天再起來喝西北風;身體差的,只有活活餓死。

卻説江漢平原有個名叫清明的小夥子,為人心地善良,生得身強體壯。這年春末的一天,他從亂墳場經過,忽然聽到一陣痛苦的呻吟。他尋聲走過去,發現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倒在墳溝裏,正在垂死掙扎。她見到清明後,立刻用微弱的聲音哀求給她弄點東西吃。要是換個人,很可能會這樣回答:“我自己都沒有東西吃,到哪裏去給你弄吃的東西呢!你已經是黃土埋到頸的人了,早死早享福啊!”

清明卻想:見死不救,豈不是白披了一張人皮!再説,哪個人又不老呢?他立即和顏悦色地對老婆婆説:“您老等着吧!”

清明四處尋找了一番,不但找不到吃的東西。而且被亂墳溝的石頭絆了一跤,把大腿都跌青了。他垂頭喪氣地坐在地下,一邊用手揉着傷腿,一邊傷心落淚。揉着揉着,眼睛忽然一亮,他立刻撥出腰刀,把大腿的肌肉割下來。然後,忍着劇痛,一瘸一瘸地拿去給老婆婆吃。老婆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象喝西北風一樣,張開嘴一口就吞進了肚子裏。可是她卻喊沒有吃飽,還要吃。清明二話沒説,又將右大腿的肌肉割給老婆婆吃。老婆婆吃完了還要,清明就再割……就這樣,一個吃了要,一個就割,直到清明把大腿、小腿、胸脯、手臂……總而言之,凡是能割的肉都割了,老婆婆才罷休。而清明從始至終都沒吐怨言。

白髮老婆婆終於打着飽嗝從墳溝裏站起來了,小夥子清明卻血淋淋地倒在墳溝裏。

老婆婆笑容可掬地問:“小夥子,你如此捨命相救一個黃土埋到頸的人,我該怎麼感謝你才好呢?”

清明吃力地搖搖頭,表示不要感謝。

老婆婆哈哈大笑起來:“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嘛!實話告訴你吧,我就是昔日煉彩石補天的女媧。這次是專門下凡試探人心的。既然你的心地如此善良,今後就不用喝西北風過日子噠,我送一碗飯給你吃吧!”女媧娘娘説着,伸手從衣袖裏摸出一個金燦燦的碗,碗裏裝着象珍珠一樣的金黃顆粒。

女媧娘娘將金碗送到清明面前,接着説:“小夥子,這碗裏裝的可不是一般的東西咧,這是我補天時用剩下的黃色石渣子。如果肚子餓了,就抓一點吃,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如果石渣撒出去,落在哪裏就能長出能吃的莊稼。那個地方也就歸你所有。你可以把田租給其他人種,糧食賣給別人吃。你就可以發財。不過,你想長生不老就不能發財,想發財就不能長生不老。因為煉石渣一落地,靈氣就被大地吸收。只能讓石渣變成莊稼在大地長生,卻不能讓人在世界上不老。所以,二者只能擇其一。我特別要提醒你注意的是:這個金碗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丟。若是丟了,你就會立刻死亡。現在伸出手來接碗吧!”

清明卻並不伸手接碗,而只是感激地露出一絲笑容,斷斷續續地説道:“謝……謝!請您……送給……別人吃--吧!我已……經不行噠……”

女媧娘娘又是一陣哈哈大笑:“小夥子,你以為我當真吃了你的肉嗎?我是為了你的身體更結實,把你的肉放進我的煉彩石的爐子裏鍛鍊去噠。現在可以還給你啦!”

女媧娘娘猛吸了一口仙氣,然後張開嘴輕輕地照着清明的身上一吹,清明當即一個鯉魚打挺從地下躍起身來。真是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剛才還是血淋淋的身子,不但肌肉全部還了原,而且清明的精神比以前勝過百倍噠!--據説為什麼人們的大腿、小腿、胸脯、手臂的肌肉比其他部位結實、發達些,就是因為當年女媧娘娘用煉石爐冶煉過的緣故。

清明接過女媧娘娘的煉石渣金碗,低頭一鞠躬,正想開口説幾句感謝的話。誰知抬起頭來時,卻見女媧娘娘化成一道金光迴天宮去了。

清明端着碗,想着今後再也不會餓肚子,不由咧嘴笑大笑。笑着笑着,忽聽得一片哭泣之聲,舉目四望時,但見一個個面黃肌瘦,皮包骨頭的人紛紛哭着向荒墳場走來,有的是眼看身體不支前來等死的,有的則是他們的親友前來送別並準備挖墳築墳的。但見父母哭兒女,兒女哭爹孃,妻哭夫,夫哭妻……悲悲慘慘,痛不欲生。清明看着看着,也落起淚來。他本想將手中端的“飯”送給那些行將倒斃的人吃,可是那麼多人分這一碗又能救活幾個呢?不給別人吃吧,眼看着別人喝西北風,餓死的餓死,自己一個人吃飽了永遠活在世界上又有什麼意思呢?乾脆把煉石渣撒出去吧,長了莊稼收糧食,別人有吃的,我也發財,兩全其美,我何樂而不為呢?

主意一定,清明抓了一把煉石渣,使勁一揚,也不過撒了方圓五百里的地盤。清明很不滿足,象這種撒法,撒十把也不過五千裏的田地能長莊稼。天下還有很多人要捱餓。我不如找個高山去撒吧!山高飛得遠……哎,要是乘颳大風時撒,一定飛得更遠。

天下無難事,只要有決心。清明一心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他走了六六三十六個晝夜,闖了七七四十九關,受了九九八十一大劫難。終於憑着女媧娘娘給他煉就的一副好身體,來到頂天立地的武當山最高峯。他把金碗裏剩下的煉石渣分成了四股,遇到刮東風時撒一股,刮南風時撒一股,刮西風時撒一股,刮北風時撒一股。這樣,東南西北全撒遍了,而且借風的力量連最遙遠的地方也有了。説來也真怪,煉石渣落在有水的田裏就長成了稻穀,落在無水的地上就長成了麥子,落在肥沃的土地上就長成了豆子,落在貧瘦的土地上就長成了粟米(稷),落在不肥不瘦的土地上就長成了黍子。這五種糧食統稱為“五穀”,那是因為清明將煉石渣分成東南西北四股加上在江漢平原上撒的一股,一共為五股撒的。所以,人們就把稻、麥、豆、稷、黍統稱為“五股”。傳説那時只有“彀”字,沒有“股”字,所以寫書的人就將“五股”寫成“五彀”。後來又嫌繁體彀字筆劃太多,又將原來的“五彀”改成“五穀”了!

再説清明撒完煉石末後,便捧着金碗高高興興地從武當山回到江漢平原。這時的江漢平原可漂亮啦!到處都是黃燦燦的,變成了全天下最富饒的魚米之鄉。為什麼江漢平原一直到現在都是最富饒的地方呢?傳説是因為清明首先單獨在這裏撒了一股煉石渣的緣故。

清明回到原先住的山洞,成千上萬的人從四面八方跋山涉水地來找他租田種,買糧食吃。清明驚奇不已地説:“要田種你們去種啊,要糧吃你們就去收嘛!租什麼?買什麼呀?!”

眾人千口一詞地説道:“天下所有的田地、糧食都歸您所有,不租不賣,你怎麼發財咧?”

清明一愣,這才明白髮財的意思。他立即高聲宣佈:“反正這田地我一個人也種不了,糧食也吃不完。我撒煉石渣長糧食的目的,就是為了天下餓肚子的人都有飯吃,我也不願發什麼財!這些田地、糧食統統送給大家,一人一份,誰愛吃什麼就種什麼吧!”

人們聞言,立刻歡天喜地散去了。

清明把田地和糧食全部送給了別人,卻忘記給自己留下一份。不過,他端着金碗走到什麼地方,那裏的人總要拉他到家裏作客。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喝的全是玉液瓊漿。什麼事也不讓他幹。這樣生活了一些日子,清明心裏起了疑團。一天,他問一位老爹:“大爺,我們素不相識,怎麼大家都爭着敬我為上賓呢?”

老爹爹笑笑説:“我們一見您拿着金碗,便知道您是那位捨命救人換五穀,慷慨仗義送田地,使天下人不再靠喝西北風過日子的英雄。當然應該請來奉為上賓啊!”

清明頓時恍然大悟。他羞愧萬分地跺着腳説:“嗨嗨嗨!一人苦,萬人甜,一家敗,萬家興,完全是理所當然的事。如今變成不勞而獲的吸血鬼,象這樣活着倒不如死的好呢!”説完,他揚起手,將金碗一甩,就聽豁刺一聲,金碗化成一道金光飛上天去了。

傳説後來落在武當山變成了金頂。

清明丟了金碗,好似還清了一身重債。他臉含微笑,慢慢地倒在地上。

成千上萬的人聽到清明死去的消息,紛紛跪到清明的墓前,晝夜痛哭嚎啕。一連三天三夜都無人離去。

這天早上,清明的墓忽然颳起旋風,接着飛出一隻鳥雀,嘴裏一迭連聲地叫:“布穀布穀!布穀布穀!”

人們立刻明白,這是清明怕大家忘了種田播谷,特地變成這種“布穀鳥”來提醒大家,以免重新過那種喝西北風捱餓的日子。於是每年布穀鳥一叫,人們便開始播谷了。

人們每年在清明死的這天都去為清明修整墳墓。時間一長,就形成了習慣。所以直到現在人們都念念不忘清明節。